肝癌介入治疗中栓塞剂的研究进展
肝癌术后辅助经动脉化疗栓塞(A-TACE)的研究进展
肝癌术后辅助经动脉化疗栓塞(A-TACE)的研究进展杨正强,符艳,邱斌,李肖(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北京100021)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281万人,平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其中3/4的患者死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这5种恶性肿瘤'在此 项研究报告中,肝癌全年的发病人数达46.6万,死亡人数达42. 2万%年发病人数与年死亡人数越接近,说明此种肿瘤的治疗越困难。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具体数据参考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资料'1(% (年发病人数-年死亡人数)/年发病 出一 分数, 分数由高到低排列,可以发现上述五种常见恶性肿瘤的排列顺序是:结直肠癌(49.2%),胃癌(26.7%),食道癌(21.5%),支气管肺癌(16. 8% )及肝癌(9.4%)。
由此可得出,肝癌是这5种恶性肿瘤中最难治疗的,也可以说肝癌的防治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一观点和临床实际也是相符的。
肝癌人群的防治成效,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早期发现能够为患者获得根治的机会。
目前 肝癌根治的方 治性切除或者肝移植。
Mrzteiro '2(早在1996年提出肝癌患者行移植术的筛选标准,也就是为大家所熟悉的米兰标准(milian criteriai):单个病灶最大径不超过5cm ,或者不超过3个病灶,每个病灶最大径不超过3cm ; 无大体可见的血管侵犯,无肝外转移。
也衍生出早期肝癌根治性切除的适应证。
此后,米兰标准也受到很多挑战,最主要的 原因是中所用的是“大体可见的血管侵犯 (macrovvsculas invvsion , macro VI )'',而 实际 上,影响肝癌患者肝移植疗效的除了 macroVI ,还杨正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肿瘤的微血管侵犯(micmvvs- culas invvsion , MVI )'3( % 目前,MVI 已经被公认为肝癌外科治疗术后,一个经过验证的、有力的早期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4(。
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用 。缺 点 是 对 于有 分 隔 的 组 织 区 域 弥 散 较 差 。肿 瘤 大 小 、 内
部 分 隔情 况 、 水 酒 精 用 量 及 穿 刺 点 的 准 确 性 等 都 是 P I 无 E 疗
效 的相关 因素 。h b nk 等【对 5 Ji si ‘ e 0例不 能外科 切除 的肝癌
8 el∞ t erq ai fl e T i a t l e iws8 me p o rs e i it re t n lt ea y o i e a c r 8w l h i u lt o i . h s ri e r ve o rg e s s n n ev n o a h r p fl rc n e . y f c i v
( 州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放 射科 , 川 泸 州 66 O ) 泸 四 4O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o 628 (o7 o—250 1o-o 4z o)30 3-3
中 圈分 类 号 : 7 57 8 5 R 3 .;R 1
摘 要 : 癌 是 消化 系统 高 发 肿 瘤 , 现 时 往 往 已经 是 中 晚 期 , 用 多种 介 入 手 段 能 显 著 提 高 患 及 操 作 方 法 、 疗 后 监 测 手 段 等 方 肝 发 采 治 者 生 存 率 , 善 患者 生命 质 量 。本 文 就 肝 癌 介 入 治 疗 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简 要 综 述 。 改 关键 词 : 肿 瘤 ; 入 疗 法 ; 融 术 ; 肝 介 消 射频 消 融
wi ( eatet 凤 幽 g , h e.Dp r n m y Te
H silf ̄zo 自 o t p a o , u 幽 Clg ,th u66O , hn ) h oee l . 4O0 C i l , o  ̄ a
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改变肿瘤组织的热传导性, 使热量更容易传导, R A治 提高 F
疗疗效; 同时, A E治疗可减少 R A治疗时针道播种转移 T C F 的风险 ]Y m kd 等 研究显示T C 。 a aao ] A E联合R A治疗 1 F
维普资讯
临床 医 药实 践 杂 志 2 0 0 8年 9月 第 1 7卷 第 9期
・7 21 ・
肝 癌 综 合 介 入 治 疗 的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高 嵩综述 杨 仁 杰 苏秀琴 审校 , ,
(. 京 大 学 临 床 肿 瘤 学 院 , 京肿 瘤 医院 暨 北 京 肿 瘤 防治 研 究 所 , 京 1 0 3 ;. 西 医科 大 学第 二 临床 医 学 院 , 1北 北 北 0 062山
年生存期 9 , 8 肿瘤直径 3c 以下者 1 m 年生存期为 10 0 %,
>3 m者为 9. 。R si 7 c 64 os等[对无法切除的 6 例肝癌患 ] 2 者采用气囊导管或明胶海绵阻断肿瘤动脉血供后再进行 R A治疗, 年生存率达 8 , F 1 7 无严重并发症。Y m sk aa i a 等L用球囊阻断肝动脉后行 R A治疗肝肿瘤获得了比单用 8 F R A更大的凝固性坏死体积。 F 有学者对超过 35 m或紧邻 . c
一
少或消除这种冷却作用, 增加肿瘤热消融的坏死体积; 热效
应可以增加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摄取, 延长药物在肿瘤组 织的停留时间, 增加肿瘤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 提高化疗效 果; 某些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 C 博来霉素、 等可以阻止 、 顺铂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应用不同栓塞剂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应用不同栓塞剂的研究进展
3结 论
20 年 5 09 月至 l 月止计 7 1 个月时 间, 个特 殊行业 , 3 共布放 15 0 个蝇笼 , 捕蝇数及构成 比情况 : 家蝇 2 5 (58%)厩 腐蝇 8 0 只 1. 3 、 8只(. % 、 光绿蝇 68 )丝 O 7 0只(48 %)铜绿蝇 1 8 9 8 、 1 5. 3 、 2 只( . %)亮绿蝇 2 8 9只( . %) 新陆原 伏蝇 24 、 2 l 7只( . %) 粪种 蝇 1只 ( 0 %) 复 厕 蝇 2只 ( . % ) 葱地 种 蝇 2只 11 、 3 O8 、 01 5 、 ( . %)金蝇 2 (. %)骚家蝇 1 O 8 、 01 5 、 只 O1 5 、 只( . %)截尾厕蝇 2 (. %) 0 只 01 5 。共 捕获 1 9 2 5只 , 蝇种 为 l 种 , 均蝇密度为 l . 只, ; 2 平 2 3 笼 丝光绿蝇 是绝对优势 3 种, 其次是家蝇 。 特殊行业蝇类季节消长中 9月份有 1 次高峰。3 个特殊行业 中副食品厂蝇密度最 高, 种类最多 , 北江 、 图们江水 口区域 中未发 现与城内环 境不一样的种类 。 、 编辑/ 雅兰
2 结 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情况 , 家蝇 1 1 9 、 只( . %)丝光绿蝇 2 只 ( 1 5 、 5 0 3 . %)铜绿蝇 2 只( 6 1 、 7 3 3 . %) 5 亮 绿蝇 5只( %)新陆原 伏蝇 1 1 9 、 74 、 9 只( . %)黑尾黑麻 蝇 1 5 0只( 5 7 、 1. %) 8 骚 家蝇 2只(.7 、 31%)葱地种蝇 1 1 9 。 只( . %) 共捕获 6 5 3只, 蝇种为 9种 , 平均 蝇密度为 1. 只, ; 2 6 笼 铜绿蝇 、 丝光绿蝇是绝对优势种 。
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栓塞微球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观察
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栓塞微球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观察作者:刘小丹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31期【摘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栓塞微球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肝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碘化油栓塞治疗,研究组采用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肿瘤标志物水平。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預前,两组AST、ALT、CA12-5、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2个月,两组AST、ALT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1个月,两组CA12-5、CEA、CA19-9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栓塞微球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栓塞微球肝癌介入治疗不良反应Therapeutic Effect and Side Effects of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Liver Cancer/LIU Xiaod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31): -163[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liver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80 liver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regimen,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odized Oil emboliza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crospheres combined with Iodized Oil embolization. Clinical efficacy, liver function leve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umor marker leve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75.0%, higher than 47.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ST, ALT, CA12-5, CEA and CA19-9 levels between 2 groups (P>0.05). 2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AST and ALT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levels of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1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 CA12-5, CEA and CA19-9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Embolization microspher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receiving liver canc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level of patients,reduc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umor markers, and do not in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 learning.[Key words]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liver cancer Adverse reactionsFirst-author’s address: Ganzhou Cancer Hospital, Ganzhou 341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31.038肝癌属于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的肿瘤疾病中,其致死率达到第3位[1]。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肝癌是指从肝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而经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
TACE术后肝癌的复发进展仍然是一个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许多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仍然会出现肝癌的复发和进展,对治疗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TACE治疗后肿瘤细胞转移和异位的概率增加,可能与肿瘤细胞在TACE治疗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压力有关。
肝癌患者的肿瘤面积和数量也会影响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
研究表明,较大的肿瘤面积和更多的肿瘤数量与TACE术后的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这可能是因为肿瘤负荷增加会对TACE治疗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了肿瘤的复发风险。
肝脏内肝癌血供的重建也与TACE术后复发进展有关。
研究发现,肝脏内肝癌血供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增加,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通过准确评估肝脏内肝癌血供的改变,可以更好地预测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风险。
在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控制方面,还有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值得探索。
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可能可以提高TACE术后的疗效。
某些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在TACE治疗后可以延缓肝癌的复发和进展的效果。
联合化疗也可能是一种有效控制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策略。
一些研究显示,联合应用化疗可以增强TACE术后的疗效,并降低肝癌的复发风险。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
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特征、治疗方法和新的治疗策略等因素,探索出更好的管理和控制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方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肝癌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疾病,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一种。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学栓塞术)是一种适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然而,TACE后复发进展的情况也不容忽视,本文将探究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可能原因。
TACE是一种通过介入技术将肝癌部位的血流进行栓塞,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相比于手术切除等方法,TACE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时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少的并发症等优势。
然而,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情况也不能轻视。
研究表明,TACE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治疗前的肿瘤状态、治疗后的生物学改变、手术技术等多种因素。
治疗前的肿瘤状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肝癌患者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肝功能状态等均会对TACE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肿瘤较小、单个、不邻近重要血管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而肝功能较差的患者则更易出现复发进展情况。
此外,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等生物学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治疗后的生物学改变也是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疗后,肝癌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坏死等生物学改变,这些改变也会影响肿瘤的复发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术后肝内癌细胞活动可能继续进行,引起术后复发,而其他研究则认为术后肝内炎性反应也是导致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手术技术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TACE术中的栓塞剂种类、栓塞量以及栓塞位置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术中栓塞剂种类选择不当、栓塞量过小、栓塞位置选择不合理等均会导致术后复发进展。
总之,TACE是一种适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状态、治疗后的生物学改变以及手术技术等多个因素。
对于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情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相关问题。
在研究背景部分,将介绍肝癌TACE术后复发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挑战;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肝癌TACE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TACE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策略、进展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结论部分将总结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预测方法,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情况。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策略、机制研究、临床实践、挑战、预测方法、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原发性肝癌是肝癌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传统的治疗手段中TACE术(经动脉导管发射化学疗法)已经成为原发性肝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虽然TACE术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肝癌的复发和进展。
TACE术后肝癌复发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TACE术后肝癌的复发进展情况,对其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策略、进展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1.2 研究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
经过经典的介入治疗手段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但仍然存在肝癌复发与进展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究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全球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前列。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的新进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导管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一、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简称TACE)通过将抗肿瘤药物直接输送到肝癌部位,封堵肝癌部位供血的肝动脉,同时减少心脏和肾脏供血的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
然而,传统的TACE治疗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药物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稀释,仅有一部分药物能够达到肝癌灶,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新型的TACE技术逐渐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例如,利用介入导航系统的辅助下,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肝癌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一些新型的缓释药物也被应用于TACE治疗中,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药物在肝癌灶内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TACE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经导管消融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Ablation Therapy,简称PAT)是一种无创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引导至肝癌灶并进行热疗或冷冻疗法,直接破坏肿瘤细胞。
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PA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可以针对较小的肝癌灶进行治疗。
随着技术的进步,经导管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消融技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热能,进行热疗杀灭肝癌组织。
除此之外,微波消融技术和冷冻消融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特定的生长信号途径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一些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16例经 B超 、 0 腹部 c 、 动脉造 影、F T肝 A P等检 查确诊 的肝
采 用健 脾理气 中药结合 T C A E术的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
2年 及 3 生存 率 、 欲 和 体 质 量 、 浆 白蛋 白和 血 红 蛋 白 年 食 血
的改善 、 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各项指标与单纯采 用 T C A E术 的
康方治疗 3例。 中药肝康方基本方 由香附 、 白术 、 炒 茯苓、 郁 金、 月札 、 八 凌霄花、 三棱 、 莪术等组成, 辨证加减 , 并及 时处 理并发症。结果 :8例死亡患者 的平均生存期为 8 3个月 , 7 . 中位 生存 期 为 7个 月 。其 中 中药 组 5 2例 平 均 生存 期 为 7O . 4个月 ; 中药加介入治疗组 2 3例平均生存 期为 1 . 14个 月;中药加手术和介 入治疗组 3 例平均 生存 期为 2 5个月。
进入 中晚期 , 失去早期手术机会 , 中西医结合介入灌注 和栓
塞 治疗 中晚 期 肝 癌 疗 效 确 切 , 目前 已广 泛 用 于 临 床 , 已逐 渐
成 为趋势 , 笔者现将近 1 O年临床中西医结合 治疗 原发性肝
癌进展综述如下 :
法: ①经皮股动脉 穿刺肝动脉灌注 化疗 ( 部分栓塞) 中药 加
周 学 义 等n ] l 观 察 治 疗 18例 原 发 性 肝 癌 患者 中 发现 , 脑床 1
~ 一 文
~ 献~ 疗后拔管) 上路从左锁骨 下动脉或胸主动 脉插管 ( 植入动 一, 综一
癌患者采用 S l ig r法插管, e dn e 下路从股动脉插管 ( 插管治 脉导管药盒系统) ,导管分别经腹主动脉进入肝固有动脉 , 超选择进入肝脏 肿瘤 区靶 动脉 ,行化疗药灌注或化疗性栓 塞 。综合治疗组 ( 中药 +介入) 2例 , 6 在介入 治疗的同期或 前后服 用中药, 气滞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 肝郁脾虚型用逍 遥 散,肝胆湿热 型用 茵陈五苓散 ,阴虚 内热型用滋水清肝 饮。 结果 : 综合治疗组在肝 区疼痛 、 疲乏无力、 食欲不振的症 状改善方面, 明显优于单纯介入组 (<0 0 ) P .5 。邵 中兴等 5 ] 将 6 例 中晚期肝癌 随机分成 2组 , O A组 3 , 用中药肝 0例 应 癌 I ( 号 口服 ) I号 ( 、 I 外敷) 联合肝动 脉化疗栓塞术 治疗, B 组3 O例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 结果显示在肿瘤缩小程
栓塞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球 经 导 管 注 射 治疗 肝 癌 , 塞性 能优 越 , 床 疗效 确切 , 良反 应 少 , 一 种 优 良的 肿瘤 栓 塞 剂 。 栓 临 不 是
tre c sso e ai acn ma (4 fc ) r ie .— fmirs h rs mie t o o t s h e ae fh p t c rio c 3 oiwee gv n 05 6 mlo cop ee x d wi sme c nr t h a
栓塞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 中的应用
邵海波 , 张 曦彤 , 李 红 , 樊金 辉
【 摘要 】 目的
应 。方 法
评 价栓塞微球对肝癌的栓塞性能 , 观察 经导管栓塞治疗肝癌 的近期疗效 与不 良反
选择 2 3例 (4个 病 灶 ) 发 性 肝 癌 患 者 , 股 动 脉 插 管 至 肿 瘤 供 血 动 脉 , 射 半 量 化 疗 药 物 3 原 经 注
【 b tat Obet e oeaut t mbl ao fcec , hrtr l i l f c adavr A src】 jci T vlae h e oi t ne iny sotem ci c f t n des v e zi i n ae e e
r a t n f d a rlg l t c o p ee n it r e t n l r ame t f e ai a cn ma M e h d T e t e ci so s ey e ai mir s h r si e v n i a e t n p t c r io . o t n n o t oh c to s w ny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于周 围肝组 织 ,无 水 乙醇可在 瘤灶 内 良好 扩散 ,发挥 治疗作 用 ,具有 费用低 廉 、安 全 、并 发症少 等优点 ,可实施 于肝 区 任 何 部位 。对 瘤径 < 2 c m的肿 瘤有 效率 可 达 9 0 % ~1 0 0 %, 等同根 治性切 除 。对于瘤 径 < 3 c m以及肿瘤 数 目≤ 3 的患 者 , 经皮 瘤 内无水 乙醇注 射 ( P E I ) 后 5年生存 率 可达 6 4 . 7 %,但 缺 点是对 于较 大肿瘤 往往 难 以达 到彻底 灭活 ,需多次 注射 。 肿 瘤 大 小 、有无 分 隔 、剂 量及 穿 刺 准 确性 等 都是 影 响疗 效 的因素 。
1 血管 内介入治疗
1 . 1 经导管肝 动脉化疗栓 塞术
目前 经 导 管 肝 动 脉 化 疗 栓 塞 术 ( T AC E ) 是 治 疗 中 晚期 HC C的主要方 法 ,原 理是 因为肝癌 血供 以肝 动脉为 主 , 通过 栓塞肿 瘤供 血动脉 使肿瘤 缺血坏 死 、 缩小 , 有 助于二 期切 除 ; 肿瘤 的外周 有 门静脉参 与供 血 , 单 纯动 脉栓 塞不 足 以杀死全 部癌 细胞 , 须 结合 门静 脉治疗 才 能提 高疗效 。 同时抗肿 瘤药 物可在 肿瘤 局部缓 慢释 放发挥 化疗作 用 , 但 起 主要作 用的是 栓塞 。此外 , 对于小 肝癌 的疗效 亦肯 定 ,可与外 科切 除相媲 美 。T T AC E不 足之处 为肿 瘤易 复发 、 转移 , 常需 多次 治疗 。 所 以 目前 的研 究重 点是 如何去 控制肿 瘤复发 与转 移 …。超微 导管 技 术 近年 来 在 临床 上 的应 用 实 现 了肝 段 甚至 是 亚肝 段 栓 塞 ,从 而 更 好 的提 高 了 疗效 。 在肝 癌 的栓 塞 治 疗 中碘 油 由于 其 低粘 度 、易 于经 过 细导 管 注入 的特 点 而成 为 是首 选 的载体 性栓 塞剂 。应 用碘 油行 肝癌 的栓塞 治疗 ,已在 临床上 取 得 了 良好疗 效 。 1 . 2 热 化 疗 栓 塞 热 化疗 栓塞是 指介入 术 中经 导管 以温 热化疗 药 、碘 化油 乳 剂进行 化疗 栓塞 】 。其 原理是 基于 不 同组 织细胞 存在 热敏 感 差异 , 正 常细胞 加热 到 4 5 ℃以上开始 死亡 , 而 肿瘤 细胞一 般 只耐受 4 0 ℃ 4 3 ℃ 的温 度 。 恶性 肿瘤 的微血 管缺乏 血管 平 滑 肌 和外 膜 ,管 壁 易 损 ,缺 乏 神经 调 节 能 力 ,且 动静 脉 吻合 丰 富 ,常 温下 处 于 开放 ,受热 后 的微血 管 无 法 随温 度 变 化调 节血 管 。热栓塞 介入 术后 ,肿瘤 组织 较正 常组织 高 5 7 ℃而被破 坏 ,温 热使细 胞膜 通透 性增 强 , 促 进化 疗药 进
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可载药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可载药微球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醇(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选出142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入微球组和碘油组,微球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术治疗,碘油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碘油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等。
结果:微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1%,明显高于碘油组治疗有效率55.56%,P<0.05;两组的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1个月,微球组患者的AFP阳性率和血清AFP浓度均低于碘油组,P<0.05。
结论:聚乙烯醇栓塞可载药微球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疗效确切,促进肿瘤控制,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碘油栓塞;中晚期肝癌我国每年新发的肝癌患者约有40万,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
近年来,随着介入疗法的发展进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逐渐成为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传统的TACE疗法中选用的载体为碘油,其与化疗药物混合乳剂的稳定性差,化疗药物易分离扩散到外周循环,导致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2-3]。
Callispheres是一种新型的可载药微球材料,其逐渐替代传统的碘油或是明胶海绵,本研究就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介入疗法与碘油栓塞介入治疗展开对照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无法行手术切除肝癌,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或B级,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排除近1年接受过其他肝脏肿瘤治疗方法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失访患者。
动脉栓塞微球的研究进展
984984 984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e M edi ci ne M oder nD i s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动脉栓塞是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物输到靶组织或靶器官的医疗技术。
栓塞的目的是阻断对靶区的血供和营养。
若靶组织为肿瘤,则可使靶区的肿瘤细胞缺血坏死。
如栓塞制剂含有抗肿瘤药物,则具有栓塞和靶向性化疗的双重作用。
人们对动栓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2]。
经研究报道的除微球外,还有微囊、脂质体等。
栓塞性微球一般较大,视栓塞部位不同,大小可由30~800μm不等[3]。
本文主要就动栓微球的原理与应用、分类等作一综述。
1动脉栓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动脉栓塞在临床上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已用多年,微球制剂作为介入疗法中的动栓剂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尤其肝动脉栓塞是目前治疗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
将微球制剂经超选择动脉导管输入,使之栓塞在肝癌邻近的肝动脉内,闭锁肿瘤血管,切断肿瘤细胞的供养。
可栓塞至小动脉(直径小于100μm)水平,栓塞后可使肝动脉血流减少80%~100%,而且很少引起侧支循环,可导致肝癌组织缺血、缺氧最后坏死[4]。
另一方面,由于微球中抗癌药在栓塞部位逐步释放,可使药物在肿瘤组织中保持较高的浓度和较长的作用时间,从而可提高疗效,降低对其它器官的毒副作用,并且不会产生肝功能衰竭。
除了治疗肝癌外,微球还可治疗肾癌、胃癌、头颈部肿瘤、子宫肌瘤、膀胱癌等。
2动脉栓塞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介入栓塞止血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急性出血患者,利用内科手段达不到止血目的或外科手术治疗后又复发出血的患者,动脉栓塞是唯一可选的途径。
在动脉照影下确定出血动脉,然后作超选择靶动脉插管,用栓塞材料或微球制剂栓塞小动脉,从而起到止血的效果。
文献报道动脉栓塞在产后大出血、喀血、外伤性脾破裂、消化道溃疡出血、膀胱大出血、腹膜外出血[5]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止血效果。
栓塞微球在肝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栓塞微球在肝癌治疗中的新进展郭银锋,郑绚,杜玲然•(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1436)摘要: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其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姑息性治疗的首选疗法。
而检塞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栓塞系统,具有精准化、人性化、多学科协作的特点,并且在疗效、安全性方面优于常规的栓塞剂。
因此,本综述先阐述了肝癌现状与治疗,其次概括了栓塞微球常见的合成材料、制备工艺以及质量评价,最后总结了近年来栓塞微球包括栽药微球、可视化微球、放射性微球等在肝癌治疗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栓塞微球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9X( 2021 )04-0251-04Doi : 10.12048/j. issn. 1674-229X.2021.04.002New Progress of Embolic Micros pheres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arcinomaG U O Yinfeng,ZHENG Xuan,DU Lingran(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36, China)ABSTRACT :Hepatic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The current treatment mainly includes surgical treatme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mong which TAC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eferred palli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tage hepatic carcinoma. As a new type of drug delivery and embolization system, embolic microspher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sion, humaniz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thu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embolic agents in term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Therefore, this review initially illust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patic carcinoma and its treatment principles, then generalizes the common synthetic material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embolic microspheres,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results of embolic microspheres, including drug-loaded microspheres, visualized microspheres, and radioactive microspheres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arcinoma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hepatic carcinoma;TACE;embolic microspheres肝癌作为全球高致死率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 人类健康。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摘要】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新兴的肝癌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载入微球中直接输送到肿瘤部位,实现局部治疗。
本文从原理、应用、临床效果、副作用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综述了载药微球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可以减小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和肝内出血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和减少副作用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临床效果、副作用、研究进展、综述、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但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效果不佳。
在临床实践中,载药微球栓塞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和副作用情况。
通过对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分析目前的研究进展,总结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为此,本研究将对已有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载药微球栓塞在不同阶段肝癌患者中的疗效表现,关注其对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促进肝癌治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2. 正文2.1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原理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原理是基于肝癌组织对血供的依赖性更强,通过向肝动脉内注入负载抗肿瘤药物的微球,实现对肿瘤局部化疗。
载药微球的直径通常在20-50μm之间,可以在肝动静脉瘘或毛细血管网络中产生持久的栓塞效果,限制了药物的分布在肿瘤附近,降低了对正常肝组织的毒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介入治疗中栓塞剂的研究进展孟冉冉张跃伟(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大连116001)【摘要】肝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备受关注的介入疗法对于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选择,采用不同种类的栓塞剂在肝癌的介入治疗方面进展迅速,而栓塞剂种类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决定介入治疗的效果。
本文结合文献就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栓塞剂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栓塞剂;明胶海绵;研究进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尤其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成为目前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
而在介入治疗中,对于栓塞剂的选择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文献就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栓塞剂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碘油碘化油(LP)是目前TACE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栓塞剂,为植物油与碘结合的一种有机化合物。
碘油经肝动脉注射后能长期滞留于肝癌组织内,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而正常肝组织内数天即消失。
其中碘油选择性聚积于肝癌组织的机理:①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血流量大而产生的虹吸作用;②肿瘤血管缺乏弹力层和肌层,常发生不规则扭曲,不能冲刷出粘滞的碘油;③肝癌细胞分泌和释放渗透增强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包括碘油在内的各种物质渗透出毛细血管,使碘油易滞留于肿瘤内;④肿瘤组织缺乏能清除碘油的单核巨噬系统和淋巴系统;⑤坏死所致死腔形成,单核巨噬系统难以将其清除。
另外碘油不象其他多数生物载体那样容易被降解和失去活性,也不会因癌细胞突变而失去特异性。
碘油在TACE中有3个作用:①碘油可作为一种对比造影剂,籍此更容易在TACE治疗中显示肿瘤形态;②碘油可作为一种栓塞剂,籍此有效阻断肝细胞癌的血供;③碘油可显示肿瘤组织的优势血供,并且可作为有靶向作用的载体输送细胞毒性或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
碘油既是介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栓塞剂,又是药物载体。
碘油可以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治疗肝癌:一是碘油加化疗药栓塞,碘油与某些抗癌药物制成乳剂,通过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途径运载至肿瘤内,可发挥栓塞、化疗双重作用,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肝肿瘤。
二是碘油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目前碘油乳剂常分为两大类:①混悬型乳剂:将化疗药物等与碘油混合而配制成乳剂,优点是延缓药物的释放及较长时间保持局部化疗药物有效浓度;因其油珠较大,特别适合于肿瘤毛细血管床较粗大、血窦丰富和循环速度快的病变中沉积。
②油包水型乳剂:适宜于肿瘤血管较细小和肿瘤染色明显排空延迟的病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理想的抗癌药物碘化油乳剂是:抗癌药物与与碘化油混合均匀稳定,不沉淀,不分层;具有合适的粘滞度;浓度高而局部毒性及刺激性小。
临床最常用碘油混合阿霉素(ADM)配制成混悬型乳剂栓塞肝细胞癌。
ADM为粉剂,且易溶于水,可制成高浓度溶液。
将高浓度的ADM溶液与超液化碘化油充分混合可形成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半胶冻状。
其稳定性好,不分层,不沉淀,粘滞度可调,适用于微导管栓塞。
超液态碘油(LUF)应用较多,粘度较低,易于推注。
用LUF 制成的乳剂优于国产碘油,特别是加入乳化剂后2h药物的释放量仅10%左右,可据此增加抗癌药剂量,不增加不良反应。
但杨立等[2]学者发现应用超液化碘油行肝癌TAE治疗,碘油不能充分积聚于病变区,由此必将造成对肿瘤的栓塞作用不足,其所携带的化疗药物也不能有效地释放到病变区,而正常肝组织内的积聚反而导致这些组织将受到化疗栓塞的影响,而使肝功能进一步破坏。
其认为应在常规肝癌的TAE治疗中尽量应用国产普通碘油,对超液化碘油的应用应限于特殊情况,有选择地使用。
此外,放射性元素131I、125I 可产生β和γ射线。
碘油标记上131I、125I制成内放射栓塞剂,伴肝硬化的肝癌病人对内照射栓塞的耐受性比化疗栓塞好。
碘油抗癌药乳剂标记131I、125I则起到栓塞血管、缓释药物、内放射治疗三重作用。
碘油有良好的选择性积聚,一般对其它的组织器官没有什么影响。
由于碘油对肿瘤的栓塞不会引起正常肝组织血供的减少,即使有碘油逆流入正常的肝组织或经肝动静脉瘘碘油对正常肝组织的损害也是暂时的、可复的。
栓塞剂直径的大小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影响着TACE的疗效。
有研究表明直径在40μm左右的栓塞剂几乎完全抑制肝肿瘤生长,而直径在20μm以下的栓塞剂则通过了肝血管床,在肺部及其他器官形成致命性栓塞[1]。
充填不充分是肿瘤不全坏死以及复发和转移主要原因。
以往的理论认为,碘油用量的多少以肿瘤最大的横径为标准,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此标准尚有商榷之处。
我国的肝癌以巨块型多见,其疗效远较小肝癌差。
刘振河等[3]应用小剂量阿霉素大剂量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发现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反应性轻、耐受性好。
邹俊民[4]在大剂量碘油与常规TACE治疗巨块肝癌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大剂碘油栓塞肿瘤坏死更彻底;最大限度杀灭癌细胞;从而避免多次的插管化疗对肝功能造成的损害。
2. 明胶海绵明胶海绵微粒是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末梢型血管栓塞剂,是由于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动物蛋白,可制作成海绵状薄片或明胶粉剂使用,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可塑性,其组织相容性好,取材容易,价格便宜,临床上常常应用于动静脉畸形及咯血等疾病的治疗,也有学者报道应用明胶海绵微粒对单纯肝癌进行栓塞治疗的经验。
张跃伟等[5]采用明胶海绵微粒与吡柔比星栓塞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临床前景广阔。
明胶海绵作为血管栓塞剂,一般7到12天后即被吸收,较早出现侧支血供和瘤区再血管化。
碘油作为周围型栓塞剂只能填塞肿瘤小血管,而明胶海绵却能栓塞供血动脉,因此临床多与碘油联合栓塞以达到了互补作用。
陈广等[6]采用CT灌注技术初步显示,碘油联合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可以更有效地减少TACE术肝癌组织的动脉灌注,较单纯碘油栓塞对HCC瘤灶灌注影响效果更好。
肝癌动静脉瘘包括肝动脉-肝静脉瘘及肝动脉-门静脉瘘,是肝癌患者的常见合并症,肝癌动静脉瘘的存在使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受到很大的限制。
陈宜新等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HAHVS)患者在先注入少量明胶海绵颗粒后再用碘油栓塞,最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进行介入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3. 无水乙醇无水乙醇又称无水酒精,是一种良好的血管栓塞和组织坏死。
据研究,乙醇注人血管后产生的生物效应有:①工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表面变粗糙;②血液中蛋白质变性沉淀,血细胞受损,开始凝集并进人组织间;③改变血液流体力学性质,使血细胞、血浆和水分离;④能直接穿透细胞,进入组织间隙,使组织细胞变性;⑤血管内迅速形成微血栓。
因上述综合作用以及动脉痉挛,血管很快闭塞,作用部位主要为末梢血管,大血管继发性闭塞而且取材方便价廉,具有无水和灭菌的特点。
无水乙醇可破坏靶血管的血管内皮使肿瘤细胞脱水坏死,可引起肝癌组织蛋白凝固坏死,致使血管内血栓形成,产生血管闭塞作用,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目的。
其栓塞肝动脉15 min 后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为无血管区,病理证实肝梗死,4 周后肝窦周围发生纤维化。
无水乙醇具有无粘稠性液,不受导管粗细限制,取材方便、价廉,操作简单,靶血管持久性闭塞,无血管再通等优点。
目前,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TACE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但TACE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低,易于早期复发。
B超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PE I)是采用药物消融破坏瘤细胞的微创治疗手段,与TACE机理不同,TACE联合PEI治疗可起到明显协同互补作用。
TACE栓塞了肿瘤血供动脉网,减少无水乙醇随血流的流失,同时TACE后肿瘤组织坏死、纤维间隔破坏,有利于乙醇在肿瘤内弥散,增加了消融体积。
朱芳来[7]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32例给予TACE联合PEI治疗,32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后,发现TACE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1.3%、12.5%,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
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1.9%、37.5%。
陆重元[8]对56例巨块型肝癌用无水乙醇和同等剂量的碘油行超选择性肝动脉完全性充填栓塞,发现无水乙醇,明显有效地使肿瘤组织缩小;同时,乙醇比较容易聚集在肿瘤内部弥散分布,且不易向正常组织扩散,使乙醇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
TACE对富血供型肝癌的疗效较好,而对于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有限。
李小军[9]针对少血供肝癌进行实验,得出TACE+PE I疗效优于单纯TACE,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4. 微球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微球/囊可包裹抗癌药物,如:丝裂霉素(MMC)微囊,MTA微囊等进行化疗性栓塞,也可包裹放射性核素作为放射治疗。
微球栓塞具有易注射、易控制、栓塞作用彻底持久、不易形成侧枝循环、无选择性的特点。
而碘油则可以选择性滞留在肿瘤区,二者合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杨建东[10]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采用TACE治疗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38例肿瘤完全消失,65例肿瘤缩小> 50%,25例肿瘤缩小25%~ 50%,8例肿瘤无明显变化。
栓塞微球是法国Biosphere Medical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栓塞材料,是丙烯酸与凝胶聚合而成的球形体,带有多个微小的渗水孔,生产工艺上采用精细校准,微球属永久性栓塞剂表面光滑,亲水性好,毒性小。
邵海波[11]在TACE中使用了栓塞微球进行栓塞从而大幅度降低碘化油的用量提高了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
放射性微球是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球形微粒,它能嵌顿在相应器官的毛细血管床内,在局部起到放射栓塞作用。
目前仅90Y和32P 是理想的内放射核素,二者均能产生纯β射线有利于进行辐射防护,半衰期短,与微球结合稳固。
王任飞[12]经肝动脉灌注放射性核素32P标记的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证实内照射联合化疗栓塞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生存期。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有学者也对微球携带基因进行治疗肝癌的尝试。
刘自明[13]对大鼠用微球包载携有目的基因腺病毒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发现载AdEasy-GFP-TK病毒微球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它组,肿瘤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其它各组。
得出肝动脉内注射载病毒微球,治疗基因能靶向、高效的转染到肝癌细胞并有效表达,从而大大提高基因治疗效果的结论。
5. 中药单一的中药栓塞剂如白芨粉,这是从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中制得,药源丰富,制备简单,无抗原性及致热源作用。
栓塞作用完全、持久、均匀,侧支循环形成少、时间晚,并能止血和抗肿瘤。
白芨抗肿瘤的机制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径:①抑制纤溶作用,快速形成血栓,并均匀地分布于被栓塞区的大小血管内,造成肿瘤区缺血、缺氧而坏死;②广谱抗肿瘤作用,内含的粘液质(薜苈果多糖)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成份,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均有显著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