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详细]

合集下载

2.2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2.2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结合一般
பைடு நூலகம்结合差 结合很差
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表
结构面特征 张开度小于1mm,无充填物; 张开度1~3mm,为硅质或铁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结构面粗糙,为硅质胶结 张开度1~3mm,为钙质或泥质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结构面粗糙,为铁质或钙质胶结 张开度1~3mm,结构面平直,为泥质或泥质和钙质 胶结; 张开度大于3mm,多为泥质或岩屑充填 泥质充填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于起伏差
极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 软 痕,手可捏碎; 岩 浸水后,可捏成团
代表性岩石
末风化~微风化的; 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 、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 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
1.弱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
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 质胶结的砂岩等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表
基本质 量级别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
Ⅰ 坚硬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Ⅲ 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完整
坚硬岩,岩体破碎; 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 Ⅳ 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 岩体较完整~较破碎; 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的较坚硬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 凝灰岩、千枚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 砂岩、页岩等
1.强风化的坚硬岩; 2.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 3.弱风化的较软岩; 4.未风化的泥岩等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
名称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岩土分类分级与鉴定描述汇总

岩土分类分级与鉴定描述汇总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一般规定 (2)第三章岩土的分类和分级 (3)第四章土的分类 (5)第五章特殊性岩土的分类 (8)第六章土的分级 (9)附表1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 - 11 - 附表2 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分级 ........................................ - 12 - 附表3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 ................................................ - 13 - 附表4 砂土的野外鉴别 ........................................................ - 12 - 附表5 粉土的野外鉴别 ........................................................ - 13 - 附表6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 .................................................... - 13 - 附表7 有机土分类及野外鉴别 ............................................ - 14 - 附表8 碎石土密实度的野外鉴别 ........................................ - 14 - 附表9 粉土、砂土湿度的野外鉴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0 粘性土状态的野外鉴别 .......................................... - 15 -附表11 粉土、粘性土的野外目力鉴别………………………- 15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统一和规范岩土工程勘察的岩土定名,保证和提高分院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与评价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着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和行为,为土木建筑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而在岩土工程中,岩石的分类与评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岩石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岩石类型以及岩石的评价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岩石的分类方法岩石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岩性分类和成因分类。

1. 岩性分类:岩性分类是根据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岩性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于地壳上深部的高温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通过水、风、冰等运动将岩屑、动植物遗体等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岩石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如云母片岩、石英岩等。

2. 成因分类:成因分类是根据岩石形成的地质过程对岩石进行分类。

成因分类包括构造岩、热液岩和沉积岩三大类。

构造岩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如断层岩、喷发岩等。

热液岩是由于热液活动而形成的岩石,如石英脉、石英矽卡岩等。

沉积岩是通过水、风、冰等运动将岩屑、动植物遗体等沉积而形成的岩石。

二、常见的岩石类型在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砂岩、泥岩、页岩等。

1.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为主要成分的酸性火成岩,具有石质致密、结构均匀、硬度较高的特点。

花岗岩在岩土工程中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和路基填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玄武岩:玄武岩是由于地壳上的中等温度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基性火山岩,具有致密、韧性良好、耐久性较强的特点。

玄武岩在道路、隧道等土建工程中经常用作路面铺装材料和防水材料。

3. 砂岩:砂岩是由于风、水等运动将砂质颗粒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颗粒状骨架、透水性好、易于开采的特点。

砂岩常用作建筑材料、路基填料以及石英砂等工业原料。

4. 泥岩:泥岩是由于湖泊、河流等环境中的泥质颗粒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具有疏松、胶结性强、可塑性高的特点。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土石鉴定与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土石鉴定与分类

Wu>60%
除有泥炭质土特征外, 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 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注:有机质含量 Wu 按灼失量试验确定。
(4)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IP)可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具体规定 如下。
① 碎石土和砂土的划分应符合表 1.8、表 1.9 的规定。 碎石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的土。 砂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 50%、粒径大于 0.075 mm 的颗粒质量超 过总质量 50%的土。 ② 粉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不超过全部质量的 50%,且塑性指数 IP≤10。 ③ 黏性土: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当 10<IP≤17,定为粉质黏土;当 IP>17 时,定为黏土。
一般为23稳定在变形特征上接岩变质岩组有少量分离体近弹性各向同性体续表岩体结岩体地质主要结构可能发生的岩土结构面发育情况岩土工程特征构类型类型体形状工程问题岩体接近均一的各多韵律的薄层理片理节理裂隙向异性体其变形及强层状层及中厚层状层状可沿结构面滑塌但以风化裂隙为主常有度特征受层面控制可结构沉积岩副变板状可产生塑性变形层间错动面视为弹塑性体稳定性质岩较差层理及层间结构面较发完整性破坏较大整破裂状构造影响严育结构面间距025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碎块状结构重的破碎岩层050?m一般在3组以上结构面控制多呈弹塑易引起规模较大有许多分离体性体稳定性很差的岩块失稳地下水构造及风化裂隙密集结断层破碎完整性遭到极大破加剧岩体失稳散体状构面错综复杂并多充填带强风化及碎屑状坏稳定性极差岩体结构黏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全风化带属性接近松散体介质碎屑3按软化系数kr的大小可分为软化岩和非软化岩
岩体结 构类型
岩体地质 类型

主要结构 体形状

(整理)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整理)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中国•宜昌2016年5月4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8、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9、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1、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2.12、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注:岩体完整性指标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是为了了解和评估地下岩石的特性和分布,从而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

岩石分类是地质勘察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准确判断地质条件、预测地质灾害和确定工程方案。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岩石分类的规范要求,包括岩石的基本分类、标准和方法。

一、岩石的基本分类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岩石分类体系是岩石三分法,即按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进行分类。

1.按成因分类根据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中,火成岩是指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指岩层堆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指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改变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2.按结构分类根据岩石中矿物之间的排列和连接关系将岩石分为块状岩、片状岩和纤维状岩三大类。

块状岩是指岩石中矿物以块状或颗粒状排列的岩石,如砂岩、密度堆积岩等;片状岩是指岩石中矿物以平行排列的片状体构成的岩石,如板岩、片麻岩等;纤维状岩是指岩石中矿物以纤维状排列的岩石,如石棉岩、石英岩等。

3.按成分分类根据岩石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将岩石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碱性岩三大类。

酸性岩是指岩石中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的岩石,如花岗岩、安山岩等;中性岩是指岩石中主要成分为含铝铁镁的矿物的岩石,如玄武岩、辉绿岩等;碱性岩是指岩石中主要成分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岩石,如橄榄岩、苏长岩等。

二、岩石分类的标准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石分类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分类结果准确可靠。

1.明确分类依据岩石的分类应该明确依据成因、结构和成分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划分或混淆分类。

2.准确描述特征分类时应准确描述岩石的主要特征,包括颜色、结构、成分等,以便后续工作的判断和应用。

3.规范命名方法岩石分类应采用科学、系统的命名方法,遵循国际通用的地质学术语和命名规则,以提高交流和识别的准确性。

三、岩石分类的方法地质勘察工程中,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法有实地观察和取样分析两种。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地质勘察报告是对某一地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和描述的专业性文档。

而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岩石分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岩石作为地壳的主要组分,对于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进行探讨。

一、岩石分类的基本原则地质勘察中的岩石分类是按照岩石的成因、组成和结构特征来进行划分的。

一般而言,岩石的成因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的组成可分为矿物质和岩石基质两个组成部分,而岩石的结构特征则涉及岩石的纹理和结构。

1.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下或地壳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

按照岩浆的来源和冷却方式的不同,火成岩分为侵入性岩石和喷发性岩石两类。

侵入性岩石主要指从岩浆直接入侵到地下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辉绿岩等;而喷发性岩石主要指从地下喷发到地表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1.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质和溶解物等沉积物在地形低洼的地表或水体中沉积并经过压实成岩的岩石。

按照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岩主要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类。

碎屑岩是由各种岩屑经过运动、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是通过溶解物质在水中沉积和结晶形成的,如石膏、石灰石;有机沉积岩则是由有机质在水中沉积并压实形成的,如煤、石油页岩。

1.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流体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变质并形成的岩石。

按照变质作用的强度和岩石原岩的不同,变质岩可分为低变质岩、中变质岩和高变质岩三类。

低变质岩主要指经过轻微变质作用的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岩;中变质岩是指经过中等程度变质作用的岩石,如石英岩、硬岩;高变质岩则是指经过强烈变质作用的岩石,如麻粒岩、石榴子岩。

二、岩石分类的应用价值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石分类不仅对于地质科研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于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2.1 地质科研通过对不同成因、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岩石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对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岩石形成机制进行深入了解。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与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与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中国•宜昌2016年5月4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4、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软化系数(K)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PPT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PPT

沉积年代
老粘土 一般粘性土
塑性指数
粉质粘土
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粘土
34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
黄土 红粘土 软土 膨胀土 冻土 盐渍土
35
1、黄土的成因
气候条件: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
成因分类
原生黄土:不具层理 次生黄土具有层理,并含有砂砾和细砾。
天然状态下土质坚硬、压缩性小、强度较高
下更新世Q1 中更新世Q2
老黄土大孔结构已退化,一般仅在黄土的上部有轻微 的湿陷性,或在大压力下有湿陷性;而离石黄土分布 普遍,厚度为50—70m,在黄河中游最厚可达170m。
40
马兰黄土 10万—0.5万 新黄土
晚更新世Q3
Q41黄土 5000年以内 全新世早期Q4
马兰黄土Q41黄土土质相近,均匀、疏松,大孔和 虫孔发育,具垂直节理,有较强烈的湿陷性,与工 程建设关系最为密切。
61
软土的工程性质
触变性
流变性
高压缩性
低强度
低透水性
不均匀性
62
触变性 当原状土受到振动以后,破坏了结构连接,降低了土
的强度或很快地使土变成稀释状态。 流变性
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变形外,在剪应力作用下,土体 还会发生缓慢而长期的剪切变形。
63
高压缩性 软土是属于高压缩性的土,压缩系数大,反映在建
45
7.2 土的工程分类
2、红粘土的定义 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
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称为红粘土。其液限一般大 于50,上硬下软,具明显的收缩性,裂隙发育。经再搬 运后仍保留红粘土基本特征,液限大于45小于50的土称 为次生红粘土。

工程地质学——矿物和岩石-知识归纳整理

工程地质学——矿物和岩石-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矿物和岩石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一、定义: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均质体,叫矿物。

二、物理性质:(一)(一)晶体形态:⎩⎨⎧质点为有序罗列)晶体矿物(组成矿物的火山玻璃、胶体蛋白的质点为无序罗列):非晶体矿物(组成矿物⎪⎪⎩⎪⎪⎨⎧⎪⎩⎪⎨⎧、钟乳状状、粒状、块状、土状几何体:纤维状、鳞片立方体、菱面体片状、板状针状、柱状单体(二)光学性质:⎪⎩⎪⎨⎧应后的颜色假色:矿物表面氧化反离子的颜色。

它色:矿物中混入色素的混合色。

长的光波后,其余光波自色:矿物吸收某一波、颜色1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土状光泽几何体光泽:丝绢光泽断口光泽:油脂光泽珍珠光泽晶面光泽:玻璃光泽、单体光泽:光的能力:、光泽:矿物表面反射3 ⎪⎩⎪⎨⎧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的程度:、透明度:矿物透射光4(三)力学性质1、硬度:反抗外力刻划的能力(在晶面上)摩氏硬度: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1 2 3 4 5 6 7 8 9 102、解理:外力敲击下,沿结晶薄弱面平行裂开的性能。

知识归纳整理⎪⎪⎪⎪⎪⎩⎪⎪⎪⎪⎪⎨⎧⎪⎪⎩⎪⎪⎨⎧⎩⎨⎧︒︒︒︒见平整光滑处无解理:解理面肉眼难光滑较小,断口发育中等解理:解理面平整分光滑彻底解理:解理面大部全光滑挤彻底解理:解理面完解理程度:,辉石:,角闪石:解理交角:解理组数938756124⎪⎪⎩⎪⎪⎨⎧平整状参差状锯齿状贝壳状沿任意方向的裂开:、断口:外力敲击下,3⎪⎪⎪⎪⎪⎩⎪⎪⎪⎪⎪⎨⎧⎩⎨⎧白云石:遇镁试剂变蓝气泡方解石:遇稀盐酸剧烈化学反应:磁性可塑性滑感挠性弹性(四)其它特殊性质:三、常见矿物的简易鉴定1、浅色矿物: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方解石 白云石 白云母 石膏 滑石 硬度大 硬度中等 硬度小半透明 肉红色 灰白色 菱面体 弯曲菱面体 薄片状 丝绢光泽 有滑感 断口油脂光泽 两组解理 遇HCL 起泡 遇镁试剂变兰 珍珠光泽无解理 白色弹性2、暗色矿物: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绿泥石 硬度大 硬度小颗粒状 短柱状 长柱状 薄片状 薄片状半透明 解理交角近90º 解理交角124 º 弹性 挠性橄榄绿色 多为黑色 黑绿色 黑色 墨绿色珍珠光泽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十二级岩石的划分(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十二级岩石的划分(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十二级岩石的划分(岩石强度等级划分)根据岩石建造类型、结构面特征及其组成岩石的岩性和强度等特征,岩体分为岩浆岩、变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特殊岩石等5个工程地质岩类。

每个岩类再划分为若干岩组,共计18个岩组。

根据土体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土体划分为两类11个组。

(一)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0—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0—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碎屑岩(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工程地质钻探的岩心鉴定和描述工程地质钻探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一)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继续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细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5.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同于或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少于全部质量的50%11.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2.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备注:更名时应根据颗粒级分体式,由小至大,以最先合乎者确认。

(二)、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辨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揉搓时存有砂感,塑性,强NaCl,能够面团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存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太少,粉粒多,干燥时呈圆形流体状,无法面团土条、土球(三)、土的干燥程度的分割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状态名称柔软硬塑软塑流塑粉质黏土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l<0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il=0-0.5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il=0.5-1.0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il>1.0黏土不能捏成饼,il<0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il=0-0.5两手相压成饼状,粘于手掌,掌中有湿印il=0.5-1.0手捏粘于手上,il>1.0塑性状态标准科孔大锤数n(箭/30cm)柔软n>32软塑8<n≤32软塑2<n≤8流塑n≤2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状态―空隙中的水可以民主自由流入(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干燥程度的分割稍烫―天然含水率w<20%干燥―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状态―天然含水率w>30%(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成规整、中密、稍墨、单薄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

极破碎
无序

相应结构类型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块状或厚层状结构 块状结构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镶嵌碎裂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 碎裂状结构 散体状结构
代表性结构类型 整状结构 块状结构 镶嵌状结构 碎裂状结构 散体状结构
1
各种规范岩石分类和鉴定
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 1 微风化的坚硬岩;2 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
岩 较硬岩
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1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 未风化~微风化的
软 较软岩
2 各种半成岩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完整性指数
>0.75
0.75~0.55
0.55~0.35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破碎 0.35~0.15
极破碎 <0.15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风化程度 未风化
野外特征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 Kv 0.9~1.0
风化系数 Kf 0.9~1.0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0.8~0.9
0.8~0.9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化系数(KR) KR>0.75 KR≤0.75

岩石工程地质与分类

岩石工程地质与分类
评价和衡量岩石质量好坏至今712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目前多沿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来反7122岩体的完整性一般来说岩体工程性质的好坏基本上不取决于或很少取决于组成岩体的岩块的力学性质而是取决于包括受到各种地质因素和地质条件影响而形成的软弱面软弱带和其间充填的原生或次生物质的性质
象时,应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按表7.8对岩体质量进 行详细定级。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
值的计算式如下: [BQ]=BQ—100(K1+k2+k3)
式中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7 . 2 . 1 概述
7 . 2 土的工程分类 7 . 2 . 1概述
以松散土为对象,以服务于工程建筑为目的的分类称为土的 工程分类(也称土质分类)。土的工程分类的任务是将用于工程建 设目的的各种自然土,按其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划分为类或组。 土质分类在土质学、土力学中一向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 就土质分类的系统而言,应属于普通分类。松散土具有区别于岩 石的独特性质,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研究历史悠久。
水对岩石的影响主要还是表现在对其强度的削弱方面,这种 削弱的程度深受岩石成因的影响。一般来说,水对火成岩类和大 部分的变质岩类以及少部分的沉积岩类的影响要/J、些;而对部 分变质岩、少数火成岩和大多数的沉积岩类的影响较大,尤其对 那些泥质岩类的影响则甚为显著。水对一些特殊岩类,如石膏、 岩盐等的影响,则需作专门的研究。
7.1.2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
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目前多沿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来反 映。
7.1.2.2 岩体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岩体工程性质的好坏基本上不取决于或很少取决

工程地质岩石总结汇报

工程地质岩石总结汇报

工程地质岩石总结汇报工程地质岩石总结汇报一、引言工程地质岩石是指因工程活动而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地质岩石。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地质岩石的特性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汇报将就工程地质岩石的分类、特性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工程地质岩石的分类1. 按岩石成因分类:工程地质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 火成岩: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后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 沉积岩:在地表或水体中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沉积而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等。

- 变质岩:在地壳深部高温高压作用下对原岩石发生成分和结构改变形成的岩石,如云母片麻岩、大理岩等。

2. 按岩石力学特性分类:工程地质岩石可以分为韧性岩、脆性岩和软弱岩三类。

- 韧性岩: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变形而不发生破裂和崩落,如花岗岩、片麻岩等。

- 脆性岩:抗压强度较高,但容易发生破碎和崩落,如石灰岩、页岩等。

- 软弱岩:抗压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和流动,如黏土、砂土等。

三、工程地质岩石的特性1. 物理特性:- 密度:工程地质岩石的密度直接影响到岩石的荷载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孔隙度:岩石中的孔隙度影响着岩石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也对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 吸水性:岩石的吸水性与岩石的孔隙度有关,一般而言,孔隙度越大,吸水性越强。

2. 力学特性:- 强度:工程地质岩石的强度是评估岩石抗压能力和抗剪切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中岩石的稳定性。

- 应变特性:岩石在承受力学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特性,如岩石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等。

- 破裂特性:岩石的破裂特性表现为岩石的断裂韧性、断裂模式以及岩石的破裂带等。

四、工程地质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 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岩石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基础工程的安全稳定。

通过对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的研究,可以选择适合的基础工程方式和施工方法。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1.1 按强度1.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063-2007)按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f划分如表1.1-1。

表1.1-11.1.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按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划分如表1.1-2。

表1.1-21.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已作废,以下简称“老”)按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a划分如表1.1-3。

表1.1-3注:试样尺寸:①《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岩样尺寸为φ50×100mm ,数量不少于6个,进行饱和处理。

②《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圆柱体标准试件直径为50mm±2mm ,高径比为2:1。

任意高径比的抗压强度按下式换算成高径比为2:1的标准抗压强度值R e :R e =8R/(7+2D/H)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高/径比为2。

若为1,则乘以0.89折减;④《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试件高度与直径之比宜为2.0~2.5。

1.1.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当无条件取得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 )值时,也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 s (50))的换算值,其换算公式为:0.75c S(50)=22.82R I GBT86-85中列出了I s (50)值与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如表1.1-4。

表1.1-41.1.5 岩石软化系数K R:岩石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这一指标反应岩石浸水后对其强度的影响。

K R>0.75 不软化岩石K R<0.75 软化岩石1.2 按风化程度1.2.1 风化系数K f :风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新鲜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中国•宜昌
2016年5月4日
目录
1.工民建工程 (3)
2.公路工程 (5)
3.港口工程 (10)
4.铁路工程 (13)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
1 工民建工程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 公路工程
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2.3、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2.5、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6、岩石的风化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2.7、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8、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o]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9、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0、Rc与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的关系《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1、岩石完整程度定性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2.12、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岩体完整性指标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K v=(Vp米/Vpr)2
Vp米—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
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
2.13、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1 本表不适应于特殊条件的围岩分级,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2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BQ=90+3Rc+250Kv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米Pa);Kv—岩体完整性系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3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
[BQ]=BQ-100(K1+K2+K3)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2.14、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5、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6、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17、高初始应力地区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σ米ax为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
注:①本表数值不包括黄土地层.
②选用计算摩擦角时,不再计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2.19、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20、隧道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判断《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注:①小塌方:塌方高度<3米,或塌方体积<30米3.
②中塌方:塌方高度3~6米,或塌方体积30~100米3.
③大塌方:塌方高度>6米,或塌方体积>100米3.
3 港口工程
3.1、岩石按强度分类《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注:强度指新鲜岩块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3.2、硬质岩石岩体按风化程度划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3.3、软质岩石岩体按风化程度划分《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3.4、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注:软化系数(K R )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3.5、岩石按质量指标RQD 分类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注:RQD 指用N 型(75米米)双层单动金刚石钻头钻进,获取的≥10厘米的不破碎岩芯长度的岩芯采取率,以百分
数表示.
3.6、岩层厚度分类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3.7、风化岩容许承载力(KPa)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
注:软质岩石全风化按土考虑.
d
注:①强风化岩石改变埋藏条件后,如强度降低,宜按降低程度选用较低值;当受倾斜荷载时,其承载力设计值应进行专门研究;
②微风化硬质岩石的承载力设计值如选用大于4000Kpa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③全风化软质岩石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土考虑.
4 铁路工程
4.1、铁路岩石按强度分类《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4.2、铁路岩体完整性定性划分《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注:岩体完整性系数为岩体声波波速与岩石声波波速之平方比.
4.4、岩体风化程度分带《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注: K R为风化岩石抗压强度;
R f为未风化岩石抗压强度;
Vpt为风化岩体纵波波速;
Vps为未风化岩体纵波波速;
4.5、铁路隧道围岩强度分类与地质情况《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注:①准围岩强度即岩体的强度;
②岩质见岩质分类;
③本表资料取自日本《隧道围岩分类》,仅供参考.
4.7、岩质分类《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4.8、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经验值《铁路工程地质手册》(2002年版)
5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5.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5.2、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5.3、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5.6、岩石坚硬程度按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划分
注:Rc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才应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 s(50))的换算值,按下式换算:R c=
22.82 I s(50)0.75.
5.7、岩体完整程度按岩体完整性指数(Kv)划分
注:岩体完整性指数Kv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确定对应的Kv值.
K v=(Vp米/Vpr)2
Vp米—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千米/s).
5.8、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 Q=90+3Rc+250Kv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米pa);Kv—岩体完整性指数.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5.9、各级岩体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 o)
注:考虑基岩形态影响时,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k)按下式计算:fk=ηf o η—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
5.10、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η
注:基岩内结构面倾向与基岩面坡向大致相同为顺坡型;相反为反坡型.
5.10、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5.11、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
5.12、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