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标准答案.doc

人教版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标准答案.doc

人教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语文试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泱泱( 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睥pì睨B.垂涎 yán 三尺喧阗tián迤逦yǐlǐ央浼měiC 得鱼忘筌quán憎zèng恶熨yùn帖杀手锏jiǒnD 鲜 xiǎn 为人知窸窣xīsū馄饨húntún阈值y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 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B 脏款臭名昭著感恩戴德微言大义C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D 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全像是说话。

-------- 讲故事或作报告; ----------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 不写稿子; ----- 应像篇文章。

A 虽然而却即使也B 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 尽管而却虽然但D 虽然相反可即使也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

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

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纪录片通常是专业团队对于某些事件相对完整的记录,而短视频则通常是普通个体对于某些生活瞬间的捕捉。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打开短视频平台,用户能够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多元世界,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在这里尽显无余。
短视频社交没有消减用户表达自我的欲望,反而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需求。秀文化是短视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中的秀文化主要是指张扬个性的自我展示,包括秀才艺、秀容貌、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各种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发挥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秀文化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进行病毒式传播,迅速从线上扩散至线下。“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沉迷。
几年前,某知名企业连续发生10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在分析原因时,共同指向了这些一线员工面临的压力问题。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还有“人几乎变成机器”的精神挫败感。过分注重效率和利润,往往造成了对人性的漠视。但不管怎样,这家企业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加班有加班费,远比那些强制推行996工作制的企业守法和良善得多。从法律意义上讲,996工作制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与法律规定的标准工时明显不符。有的企业甚至还赋予996工作制以某些文化、道德色彩,将、房贷、养家等一系列压力叠加之下,许多人只能默默忍受。而一些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一点。
D.文章结尾段运用精确的数字为短视频已成为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3)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3)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3)第II卷(表达题共80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10月,中国的球迷迎来了第六次NBA中国赛,此番来华的球队是大家熟悉的热火和快船队,两队都有联盟顶级巨星坐镇,球迷们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偶像,无不拍手称快。

B.他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C.日本政府在钓鱼山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D.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答案:B “舍我其谁” 舍:除了。

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到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是自视甚高,自认极重,与“傲气”搭配。

A.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感情色彩不当。

C.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D. 率尔成章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

不假思索,下笔成文。

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尽管西方人也普遍奉行物质主义,但宗教价值观、成熟的监管框架和法治对于界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起到一定作用是无疑的。

B.部分学者认为:出现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号灯设置较多地考虑到车辆而忽视了行人造成的。

C.美联社认为,美国派航母通行南海的做法会引发中国的不满,但同时会对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菲律宾和越南起到支持与安抚作用。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答案:C A.结构混乱。

“作用”后加逗号,然后加“这”。

B 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造成的。

D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统练(答案在最后)2024.11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出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校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

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亿万年前的生命“氧”成记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把时钟拨回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

但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氨。

不过,因为氧特别容易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绝大部分的氧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类化合物被称为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

据科学家推测,在地球诞生的早期,其表面有大量的水。

地球上演化出的第一批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它们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同时利用化学能合成身体所需的有机物。

在海洋深处就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管虫等多种生物生活于其中。

在距今约30亿年前,蓝细菌利用太阳能将水的氧原子的电子夺走,再传递给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被不断地裂解并释放出氧气。

所以,随着蓝细菌的繁殖,氧气就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一开始,氧气刚刚释放出来就会被消耗掉,这是因为氧气会与当时地球上还普遍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又回到了某种化合物的形态。

但当这些“缓冲物质”耗尽后,氧气就逐渐在地球大气中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大气中终于出现了一定浓度的氧气。

这段时期被称为“大氧化”时代,发生在距今约24亿-18亿年前。

“大氧化”对于绝大部分厌氧生物而言是灭顶之灾。

这些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当然也不会利用氧气。

对它们而言,氧气是有毒的,氧气会与其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分子发生反应,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

所以,“大氧化”必然伴随着一波“大灭绝”。

同时,氧气浓度的上升又给地球的生命体指出了一条新的演化道路——如果能进行有氧呼吸,那么这种生物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

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一个单细胞生物如果具有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从而获得能量的能力,它就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第Ⅰ卷(共36 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逦迤(lǐ)按捺(nài)踯躅(zhú)战战兢兢(jīnɡ)B.仇雠(chóu)古冢(zhǒnɡ)赝品(yàn)纤尘不染(qiān)C.肖像(xiāo)碾过(niǎn)蜷缩(quán)庖丁解牛(páo)D.六国互丧(sàng)暴(pù)霜露谗(chán)言胜负之数(sh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枯竭忌讳转瞬即失活灵活现B.横亘伶俐扭转乾坤洗耳躬听C.留连嶙峋颓壁残垣蜃气迷蒙D.翌日引擎不可逾越谈笑风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一次地发生,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③我再度__ __:出版这本书,不是为了几个钱,而是为了难以忘怀的大山情。

③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____________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__________要敢于在涉及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A.不止申明不仅/也 B.不止申明既/更C.不只声明不仅/也 D.不只声明既/更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C.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空袭利比亚的认可与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管锥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二

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二

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二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2020.11(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完成1-10题,共20分1.下列加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遐迩(xiáěr)功亏一篑(kuì)恻隐(cè)文质彬彬(bīn)B.孺子(rú)克己复理(lǐ)庶人(zhé)见贤思齐(xián)C.怵惕(chù)羞恶(wù)辞让(cí)格物致知(zhì)D.壹是(yī)至善(zhì)要誉(yào)任重道远(zhòn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

B项,克己复理——克己复礼;庶(zhé),应为“shù”。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统一)请问其目(条目,细则)B.请事斯语矣(实践,从事)小子何莫学夫《诗》(夫子,指孔子)C.可以怨(讽刺)明明德(彰显)D.齐其家(使……整齐有序)足以保四海(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A项,“天下归仁”中的“归”,动词,译为“称作,称许”。

B项,“小子何莫学夫《诗》”中的“夫”:语气助词,可不译。

D项,“足以保四海”中的“保”,动词,译为“安抚”。

故选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死而后已B.君子喻于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迩之事父可以终身行之者乎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剖之以为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连词,表承接;B项,第一个是介词,对于;第二个是介词,在;C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第二个是代词,代“一言”;D项,两个都是动词,做。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料。 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 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 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离骚》也恰恰展示了一个正直的君子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勇敢的 抗争过程,“正”“直”二字多次出现其中,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练习
语文(答案在最后)
2024.04
制卷人: 说明: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4 道小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 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6 分。
根据课内知识,完成各小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子规啼夜月, ______________”;押韵也富于变化,有“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这样 的隔句押韵,也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句押韵。丰富的语言变化,与 李白自由奔放的个性相得益彰。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杜甫《客至》尾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从邀邻助兴的内容暗示出宾主脱略行迹、兴 致盎然的场面。 (5)黄庭坚《登快阁》中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眺“澄江静如练”的一联诗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句,写湖面上昼夜都荡漾 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描写孙何与民同乐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 ____________,吟赏烟霞”。 (7)《扬州慢》中,词人用“过”这一领字带出“____________”,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而眼 前的实景是“___________”,写尽了扬州的凄凉。 【答案】 ①. 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③. 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 宁溘死以 流亡兮 ⑤.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⑥. 愁空山 ⑦.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⑧. 使人听此凋朱颜 ⑨.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⑩.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⑪. 肯与邻翁相对饮 ⑫.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⑬. 落 木千山天远大 ⑭.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⑮. 羌管弄晴 ⑯. 菱歌泛夜 ⑰. 嬉嬉钓叟莲娃 ⑱. 乘醉听箫鼓 ⑲. 过春风十里 ⑳.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 羁”“溘”“抚”“膺”“凋”“频烦”“篱”“菱”“嬉”“叟”“箫鼓”等。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

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

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

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

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孤寂。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向我走来,她的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我好奇地接过报纸,发现这是一则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的启事。

我仔细阅读了寻人启事,得知这个男孩名叫小明,今年十岁,身高约1.3米,失踪地点是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在公园门口见过一个男孩,他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

于是,我决定去公园门口寻找那个男孩。

当我走到公园门口时,果然看到一个男孩正在那里玩耍。

我走上前去,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确实和小明有些相似。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家在哪里?”男孩回答道:“我叫小强,我家住在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心中一喜,觉得这个男孩很可能就是小明。

当我们敲开小明的家门时,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了出来,紧紧地抱住我们。

原来,小明的父母一直在寻找他,但他们不知道小明已经回到了小区。

看到小明的父母如此高兴,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为开头,引出下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

B. 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就毫不犹豫地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

C. 文章通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强调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部分,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出来,表达了对“我”和“小强”的感激之情。

2.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为什么没有立刻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3.文章中,小明的家人在寻找小明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4.文章结尾部分,为什么“我”感到十分欣慰?5.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1、B2、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摇旗呐喊:现比喻替别人助长声势,而语境中讲的是“为自己”,使用不当。

)3、D (A项“一代代艺术家”应放在“通过”的后面,另外,“优秀艺术传统”不能用“提高、升华”改为“发扬光大”。

B项搭配不当,“意识”不能与“提高”搭配,可改为“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项句式杂糅,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删去。

)4、A5、B6、D7、C8、节省(或省钱)、安全、方便(或“便民”)9、第①句把“最杰出的”调到“20世纪”后(语序不当);第②句把“取得”改为“作出”,或把“贡献”改为“成就”(搭配不当);第④句删去“的殊荣”(语义重复)。

10、B(谢:道歉)11、C(④是孟光直言带来的后果,不是直言⑥是说郤正谨慎不乱说话)12、C(说郤正不高兴与原文意思相悖。

)13、①衰败困厄到极点,一定是万不得已,(只有)这样才可以暂且用一下罢了。

(“穷极”“权”各1分,语意流畅1分)②所以执掌政事的重臣心里都很不高兴,(他的)爵位得不到升迁;每当直言极谏时无所顾忌,被当时的人所忌恨。

(补充“他的”爵位1分;“嫌”1分,语意流畅1分)③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④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14、(1)(3分)【答案】(1)生活的艰辛;(1分)(2)命途的不顺;(1分)(3)生命的衰老。

(1分)(2)(4分)【答案】(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2分)(3)(3分)【答案】(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

新节俭主义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

“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既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也是青年人消费观念和价值的真实折射,反映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和较强的理财能力,表现的是在满足一定物质需要之后的发展和享受需要。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

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新节俭主义为何在中国流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是,由于在一些工作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

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眺望不同于俯视的高高在上,亦或是仰视的低人一等。

在远眺时,我可以低头,于是我成了芸芸众生的一份子,携手在红尘里而行;我亦可以抬头,于是我与天同高,我把夕阳搂在怀里,与天边的残霞道别。

眺望是平和的,是一种绝对的平等,他对云与泥。

我用平和来感受这个世界,所以世界也以平和来我。

A.蹒跚一视同仁迁就B.蹒跚一视同仁包容C.踽踽相提并论迁就D.踽踽相提并论包容2.下列楹联出自名人故居,与故居主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治经先考文博学冠群伦,千古不朽作原善共疏证。

②打开生死路,生也在赵,死也在赵;识破难易关,难亦存孤,易亦存孤。

③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④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

A. ①戴震②公孙杵臼③李清照④梅兰芳B.①戴震②程婴③晏殊④梅兰芳C.①梁启超②公孙杵臼③李清照④侯宝林D.①梁启超②程婴③晏殊④侯宝林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和我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B.您寄来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有几处我看不明白,特去信垂询。

C.(编辑先生:)承蒙赐教,不胜感谢,谨颂教祺。

D.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4.下列各句中加点文言词语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的是(3分)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在晋武帝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后,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

B.“旦”、“末”都是元杂剧的角色。

旦为女角色,分为正旦、副旦、小旦、老旦等。

末为男角色,分为正末、副末、外末等。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和诗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在学习上总是锱铢必较,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 今天的晚会真是群英荟萃,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登台献艺,让观众大饱眼福。

C. 他每次发言都高谈阔论,不切实际,让人听了觉得十分反感。

D.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总是得过且过,这种态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答案:B解释:A项中“锱铢必较”形容极小的差别也计较,含贬义,与“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的语境不符;B项“群英荟萃”指许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在一起,符合语境;C项“高谈阔论”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与“不切实际”重复;D项“得过且过”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与“对自己的要求很低”的语境不符。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B.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教学工作做得好坏的重要标志。

C.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D.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A解释:B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C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发现并解决”。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告诉我,“这件事很复杂,你要耐心点,别着急。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被合称为“四子书”。

C.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公园玩吧!”D.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小时候的玩伴。

答案:C解释:A项引号内句末句号应改为逗号,并移到引号外;B项“四子书”为专有名词,应将书名号内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并列词语间如果没有逗号,则不能用顿号,应去掉顿号。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考试总分:7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5. 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连辟公府不就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大王来何操6. 选出对“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偏僻不在路上的人,都没有来得及去看。

B.处在偏僻的不靠路边的游人,都没有来得及去。

C.偏僻不挡住路的石刻,都来不及去观看。

D.偏僻而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观看。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焦大借口是西府的跑出宁国府。

正在搓手等待旨意的贾政听见外面军人乱嚷,出外一看,原来是焦大,他号天蹈地,说道贾珍、贾蓉也已经被捉拿,宁府已经乱成一团。

(第一百零五回)B.凤姐先前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想办贾母丧事她会大有一番作为。

不想现在的贾府早已今非昔比,仆人骤减,难以点派差使,又将庄上的弄出几个,还是不够差遣。

(第一百一十回)C.凤姐生病期间,贾琏忙着家族的事对她不管不问,连王夫人送葬归来几天了也没亲自来慰问,凤姐悲苦不堪,只有平儿时时安慰。

(第一百一十三回)D.贾政亲自护送贾母、林黛玉、秦可卿、赵姨娘等人的灵柩回金陵安葬,让贾琏看家并督促宝玉、贾环、贾兰认真念书,当年都去参加科考。

(第一百一十六回)8.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卷II(非选择题)二、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9.(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学科试题(分值:150分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再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泱泱(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睥pì睨B.垂涎yán三尺喧阗tián 迤逦yǐlǐ央浼měiC得鱼忘筌quán 憎zèng恶熨yùn帖杀手锏jiǒnD鲜xiǎn为人知窸窣xīsū馄饨húntún 阈值y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 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B 脏款臭名昭着感恩戴德微言大义C 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D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全像是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

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

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A王勃被誉为唐初四才子之一,其他三杰分别是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其中王勃有《王子安集》留世。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等,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

C《逍遥游》出自《庄子》一书,这本书是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庄子所着,行文多为寓言,善于虚构,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奇特,气势波澜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辞,是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抒情文体,它是战国时期的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因而多有楚地方言,又称楚辞。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共9分)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

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

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

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

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

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

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

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

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7、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 )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

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

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

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

D、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2分)范)纯仁字尧夫,(仲淹没),始出仕。

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

《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

”神宗嘉纳之。

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

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弼与先臣素厚,臣在谏省,不录私谒以致忠告,愿示以此章、使之自省。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1)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2)昼夜争输还之。

使者至,已无所负。

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

”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

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

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

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

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弟纯粹在关陕,纯仁虑其于西夏有立功意。

与之书曰:“大辂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中国与外邦校胜负,非唯不可胜,兼亦不足胜,不唯足胜虽胜亦非也。

”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怒可以成德。

”其人书于坐隅。

(节选自《宋史》)[注]掊(póu):搜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条:分条列举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致:交还官职C.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任:担当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情:主观愿望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神宗嘉纳之之..二虫又何知C.而恤已深于.恤物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公一宽以.,恐不胜其治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2.以下四组句子,不全属于表现范纯仁“忠恕”的一组是()A.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纯任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纯仁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宫廷卫士丝毫不姑息迁就,严惩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卫士。

由于皇帝认为他的解释合理,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把牧场交给他管理。

B.范纯仁直言敢谏,不惧怕权贵,他弹劾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不顾朝廷眷顾倚重,家居养病,不主动担当国家重任,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方面都有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