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精)
中医九大体质的辨别和调理方法
![中医九大体质的辨别和调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7621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f.png)
中医九大体质的辨别和调理方法中医九大体质是指中医学中对人体体质的分类,包括了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和特禀九个体质类型。
中医将人的体质归纳为这九种类型后,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辨别和调理方法。
辨别方法:1. 询问病史和体质特点: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体质特点,如体形、脉象、性格等,来初步判断体质类型。
2. 观察外在表现: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外在表现,如苔色、舌质颜色和形状等,来进一步判断体质类型。
3. 采集其他信息: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检查手段,例如八段脉诊、尿液分析等来辅助判断体质类型。
调理方法:1. 平和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可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2. 气虚体质:调理重点在于补充气血,可通过食物补气、药物补益气血,如人参、黄芪等。
3. 阳虚体质:为了温暖身体,可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阳气补养,如艾灸、针灸等。
4. 阴虚体质:重点调理是滋阴养血,可通过食物补阴、药物滋补阴阳,如麦冬、枸杞子等。
5. 痰湿体质:以清热化痰为主,可通过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白术、茯苓等。
6. 湿热体质:以清热利湿为重点,可通过药物、针灸、艾灸等方法进行调理,如黄芩、黄连等。
7. 血瘀体质:以活血化瘀为主,可通过食物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进行调理,如当归、红花等。
8. 气郁体质:以舒肝理气为主,可通过心理疏导、适当的运动和放松调整情绪等方法进行调理,如柴胡、香附等。
9. 特禀体质:针对特定的过敏体质,可以采取避免过敏源、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调理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体质辨别
![中医体质辨别](https://img.taocdn.com/s3/m/0aeea1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d.png)
下肢沉 重,容 易发胖
功能相对不足有关。人体中70%左右是水分,在婴幼儿 或者年轻女性身上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些。所以中医 说“百病皆由痰作祟”。腰痛、脂肪瘤、眩晕、颈椎 病、高血压、糖尿病、单纯性肥胖、带下症、不孕症
饮食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 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 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可服金匮肾气丸 。
嚏,喉咙发痒,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
阳虚体质的人,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火力劲不够。
“气”令我们提劲,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出入
有序,营养精微向上向外布散,糟粕废物向下向外排
泄。这股气,由空气、谷气、元气组成。空气由肺吸
入,谷气从脾产生,元气自肾提供。因此,气虚体质
气 虚 体 质
瘀 血 体 质
痛、痛经、胃痛、胸痹、痹证等,而且疼痛聚集、瘀 面色晦 滞时间久了还会生肿瘤包块,比如全身各种良性及恶 暗,易 性肿瘤。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好,还会带来 生肿瘤 很多外形的变化,比如说面色口唇比较晦暗,容易生
色斑、留疤印、生黑眼圈等。瘀血体质一旦得病,不
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香、桂皮、丁香、山楂、桃
可酌情服用六味 地黄丸、杞菊地 黄丸等。女性用 药剂量应该比男 性要轻。
体 质
症状
表现及原因
中医辩体质
调养方式
温馨提示
饮食调理:宜吃:桃仁、油菜、慈姑、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
是血脉相对不那么畅通,有点缓慢瘀滞,但是又达不 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颇相宜。莲藕、洋葱、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海带、葛根
中医九种体质辨别知识讲座
![中医九种体质辨别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ee4a7c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f.png)
中医九种体质辨别知识讲座
中医,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强调的是个体化的诊疗和调养。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的体质被划分为九种类型,每一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调养方法。
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九种体质及其辨别方法。
1. 平和质:这类人群的体质特点是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
他们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对四时寒暑及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强,患病少。
2. 气虚质:这种体质的人多表现为气力不足,容易疲劳,精神不济。
他们通常性格内向,不喜欢冒险。
3. 阳虚质:阳虚体质的人是“怕冷派”,多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情况。
他们通常不喜欢冷饮和生冷食物。
4. 阴虚质:阴虚体质的人多形体偏瘦,易盗汗,是“怕热派”。
他们喜欢冷饮,但不宜过多。
5. 痰湿质:痰湿体质的人多为“肥胖派”,体型偏胖,肌肉松软。
他们容易感到身体困重,大便常有不净之感。
6. 湿热质:湿热体质的人在夏天容易感到不适,他们通常口苦口干,易长痘。
这种体质的人应避免过度摄入辛辣、油腻的食物。
7. 血瘀质:血瘀体质的人血流不畅,容易生瘀。
他们通常面色偏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8. 气郁质:气郁体质的人性格内向,多愁善感。
他们容易感到忧郁、焦虑,有时会感到胸胁胀满或窜痛。
9. 特禀质:特禀质的人容易过敏,出现哮喘、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他们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生活规律。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调理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质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
希望这次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体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和养生。
中医一分钟自我体质判断法
![中医一分钟自我体质判断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bd8aa56bec0975f565e235.png)
中医一分钟自我体质判断法*导读: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尽雷同,但是总体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区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较为简单且全面的中医分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尽雷同,但是总体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区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较为简单且全面的中医分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1、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
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
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
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3、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
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
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
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4、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
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
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5、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
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
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
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7、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
宜补气生血。
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中医体质辨识你属于哪种体质
![中医体质辨识你属于哪种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15b3ab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6.png)
中医体质辨识你属于哪种体质中医体质辨识是一门古老而实用的学问,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判断个体所属的体质类型。
了解自己的体质,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以及个性化的养生调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将体质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接下来,咱们逐一了解一下。
平和质是最理想的体质状态。
拥有平和质的人,身体各方面机能协调,精力充沛,睡眠良好,胃口正常,大小便规律,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
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只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饮食均衡,就能维持健康。
气虚质的人,往往元气不足,容易感到疲乏、气短、自汗,说话声音低弱,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累。
这类人肌肉一般不健壮,性格比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冒。
对于气虚质的人来说,平时要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一些缓和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阳虚质的人,阳气不足,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性格多沉静、内向。
这类人在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出现关节疼痛、胃脘冷痛等症状。
调理阳虚质,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下肢和腹部,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等,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阴虚质的人,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他们往往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阴虚质的人要注意避免熬夜,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甲鱼等。
痰湿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这类人性格偏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调理痰湿质,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甜腻的食物,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等,加强运动,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湿热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粉刺、疮疖,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辨识与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辨识与养生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3a36bd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e.png)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辨识与养生保健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奠基之作。
其中,体质辨识与养生保健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探讨体质辨识的方法和养生保健的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质,并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
一、体质辨识的方法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四种体质辨识的方法,分别是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1. 望诊:通过观察人体外貌特征,如面色、舌苔、目光等,来判断体质。
例如,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的人,属于气质旺盛的体质;而面色苍白、目光无神的人,则属于气血不足的体质。
2. 闻诊:通过听取人体发出的声音,如声音洪亮、语言流利的人,属于气质旺盛的体质;而声音低沉、语言吞吞吐吐的人,则属于气血不足的体质。
3. 问诊:通过询问人体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来判断体质。
例如,喜欢吃辛辣食物、容易上火的人,属于阳虚体质;而喜欢吃清淡食物、容易感到寒冷的人,则属于阴虚体质。
4. 切诊:通过触摸人体的脉搏,来判断体质。
例如,脉搏弦细、有力的人,属于气质旺盛的体质;而脉搏弱缓、无力的人,则属于气血不足的体质。
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为后续的养生保健提供依据。
二、养生保健的原则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养生保健的原则主要包括调养心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调养心态:心态平和、积极向上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黄帝内经中提到,“喜怒不形于色,志意不存乎外”,即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舒畅,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2. 合理饮食: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合理搭配饮食。
例如,阳虚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姜、葱、羊肉等;阴虚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滋阴食物,如绿豆、百合、糯米等。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例如,气虚体质的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血虚体质的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辨识体质
![中医辨识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2fb8cd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1.png)
中医辨识体质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是在出生后固定的,具有遗传的特点,并且会随着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人体体质的不同与个体的健康或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辨识体质对于中医药的诊疗及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识体质的方法和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中医辨识体质的方法中医辨识体质的方法主要包括四诊观察法、问诊法、望诊法和切诊法。
四诊观察法是通过望、闻、问、切,在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及体检中进行观察,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具体包括观察面色、舌苔、脉搏等。
问诊法是医生通过提问,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等。
望诊法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眼睛、浑身以及排泄物等来判断体质。
切诊法是用手指按摩或按压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以感知皮肤、肌肉和经络的变化。
根据中医辨识体质的方法,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九个类型: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和特禀质。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对应的健康问题。
二、不同体质对健康的影响1. 平和质平和质是指身体健康、生理机能正常,抵抗力强的体质类型。
平和质的人往往容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不易生病。
2. 阳虚质阳虚质是指阳气不足、体质较弱的类型。
阳虚质的人容易感到畏寒、乏力,免疫力较低,容易患感冒、腹泻等寒凉病。
3. 阴虚质阴虚质是指阴液不足、体质较热的类型。
阴虚质的人容易出现口干、口渴、失眠等症状,容易患热病、失眠症等。
4. 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体内湿气较重的类型。
痰湿质的人容易有胸闷、胸痰、体重增加等问题,容易患肥胖、高血压等。
5. 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较重的类型。
湿热质的人易出现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症状,容易患湿病、感染等。
6. 气郁质气郁质是指气机郁滞、情绪不畅的类型。
气郁质的人易有胸闷、抑郁、脾胃不和等问题,容易患忧郁症、消化不良等。
7. 气虚质气虚质是指气血不足、体质较弱的类型。
气虚质的人容易疲乏、气短,耐力差,容易患乏力症、贫血等。
中医体质的判断方法
![中医体质的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adbd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0.png)
体质辨识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可以通过人体表现来做出判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是人体的九大体质,如果患者没有办法通过症状来判断,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让医生帮助辨识。
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的概念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在特定的体质背景下,决定了个体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易感性,以及在疾病传变、转归中具有某种倾向性。
那么如何进行体质辨识?中国人可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滞质和特征性质。
可以确定病人的身体特征。
1. 平和质也就是属于正常的体质。
这种人身体比例匀称,肤色润泽,头发浓密有光泽,眼睛明亮,嘴唇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好,胃口好。
2.气虚质的人肌肉松软。
体力强度过大容易出汗,身体不能承受劳累。
3. 阳虚质的人肌肉不健壮,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性格多沉静、内向。
4.阴虚质的人体形多瘦长,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外向好动。
5.血瘀质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瘀紫。
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瘀青。
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6.痰湿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
容易出汗,肢体酸困沉重,脸易油。
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嗓子老有痰,舌苔较厚。
性格比较温和。
7.湿热质的人皮肤容易生疮长痘,淤积在皮肤中的湿气使痘痘不容易痊愈。
湿热质人和痰湿质人一样,体内湿热重,容易心烦意躁,食欲不振,有口气。
脾气比较急躁。
8.气郁质的人体形偏瘦的较多,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容易失眠。
9.特禀质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
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易过敏,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6551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f.png)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个体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识,可以为个体的健康保健、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评定体质的标准,包括形体特征、生理功能、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指标。
下面将对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形体特征。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中的形体特征主要包括身材、面色、舌质等方面。
中医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具有不同的形体特征,如气虚体质的人常常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而湿热体质的人则常常面色发黄、舌质偏红等。
通过观察个体的形体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的体质类型。
二、生理功能。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中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睡眠、饮食、排泄等方面。
不同体质的人在生理功能上会有所不同,如气虚体质的人常常容易疲乏、食欲不振,而湿热体质的人则常常口干舌燥、大便不成形。
通过观察个体的生理功能表现,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其体质类型。
三、疾病易感性。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中的疾病易感性主要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不同体质的人对外界环境和疾病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不同,如气虚体质的人常常容易感冒、易受外邪侵袭,而湿热体质的人则常常容易患湿热病证。
通过观察个体的疾病易感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体质特点。
综上所述,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是通过对形体特征、生理功能、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个体的体质类型。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为个体制定针对性的保健和治疗方案,以达到调整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因此,对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标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医体质辨识知识
![中医体质辨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76580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2.png)
中医体质辨识知识
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辨识方法,用来判断个体的体质特征及其所属的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辨识主要依据中医学理论,通过收集个体的生活习惯、生理指标、心理特征等信息,来综合评估和判断其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类型通常包括湿热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等。
通过对体质类型的辨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脏腑功能的状态以及易发疾病倾向,从而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和调养措施,维护身心健康。
中医体质辨识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体质类型及其特征:了解各种体质类型的特点,例如湿热体质常见的体征是口苦口干、舌苔黄腻,阳虚体质常见的体征是面色苍白、怕冷等。
2. 影响体质类型的因素:了解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生理指标等对体质类型形成的影响,例如湿热体质容易受到湿热环境的影响,而血瘀体质与长期坐姿、缺乏运动等有一定关系。
3. 个体辨识方法:了解中医体质辨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填写问卷、测量生理指标、观察面色舌苔等。
4. 鉴别与判断能力:通过学习中医体质辨识的知识,发展自己观察和判断体质类型的能力,帮助他人和自己进行辨识。
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个体的养生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医体质辨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结合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因此,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了解基本的中医体质辨识知识可以帮助其进行初步了解和自我调养,但准确的体质辨识还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和诊断。
中医九类体质辨识技巧
![中医九类体质辨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3575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8.png)
中医九类体质辨识技巧中医学相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体质特点。
根据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可以分为九类,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和特禀质。
辨识自己的体质类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平衡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九类体质的辨识技巧。
1. 平和质- 特点: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胃口好、睡眠良好。
- 辨识技巧:身体健康、功能正常。
2. 阳虚质- 特点:面色苍白、容易疲劳、怕冷。
- 辨识技巧:喜欢喝热饮、怕冷。
3. 阴虚质- 特点:面色稍红、心烦口干、睡眠差。
- 辨识技巧:容易口渴、口干。
4. 痰湿质- 特点:容易胖、脸色晦暗、头发油腻。
- 辨识技巧:喜欢吃油腻食物、容易长胖。
5. 湿热质- 特点:皮肤瘙痒、嘴巴总是干、爱出汗。
- 辨识技巧:容易口干、出汗较多。
6. 气郁质- 特点:胸闷、容易焦虑、情绪不稳定。
- 辨识技巧:胸闷、易怒。
7. 气虚质- 特点:面色苍白、容易疲劳、气短。
- 辨识技巧:容易疲劳、气短。
8. 血瘀质- 特点:皮肤暗黄、容易瘀伤、经期不调。
- 辨识技巧:经期不调、容易瘀伤。
9. 特禀质- 特点:过敏、容易起疹子、体温敏感。
- 辨识技巧:容易过敏、皮肤敏感。
*请注意*:以上只是九类体质的简要描述,实际辨识体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自己的体质,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以上只是九类体质的简要描述,实际辨识体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自己的体质,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参考文献:。
中医体质辨识 科普
![中医体质辨识 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d9fda8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c.png)
中医体质辨识科普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辨识人体的体质类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身体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中医体质辨识进行科普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体质辨识。
一、什么是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询问、望、闻、问等手段,结合中医理论,对人的体质进行分析和判断。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体质分为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不同类型,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易患疾病。
通过准确辨识自己的体质类型,可以有针对性地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二、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1.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常常感到畏寒怕冷,手脚发凉,容易疲劳,精神不振。
他们的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脉象虚弱。
阳虚体质的人容易患上感冒、腹泻等寒凉病。
2.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常常口干咽燥,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他们的面色潮红,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阴虚体质的人容易患上口腔溃疡、失眠等热病。
3.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常常气短懒言,容易疲倦,精力不济。
他们的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脉象虚弱。
气虚体质的人容易患上乏力、消化不良等虚弱症状。
4. 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人常常面色晦暗,皮肤容易出现瘀斑和疤痕,经期不调。
他们的舌质暗紫,脉象涩。
血瘀体质的人容易患上疼痛、痛经等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
5.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常常体形肥胖,容易口苦口干,大便黏滞。
他们的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
湿热体质的人容易患上湿疹、痤疮等湿热病。
三、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1. 观察:观察面色、眼睛、舌苔等方面的变化,如面色红润、舌苔薄白等,可以判断体质类型。
2. 询问:询问个人的体感情况,如有无畏寒怕冷、口干咽燥等,可以了解体质特点。
3. 望:观察舌质、舌苔的颜色和形态,如舌质红绛、舌苔黄腻等,可以推断体质类型。
4. 闻:闻取体味,如口臭、汗臭等,可以对体质进行初步判断。
5. 问:询问个人的病史、家族病史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体质特点。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https://img.taocdn.com/s3/m/ed14a42f0b1c59eef8c7b483.png)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中医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正常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患病少。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
容易出汗。
经常感觉导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
经常感觉脸上一层油,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嗓子老有痰,舌苔较厚,性格比较温和,舌苔厚腻。
患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
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患病倾向是疮疖、黄疸等病。
气郁体质气郁体质的人,体形偏瘦,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
神情抑郁、忧虑脆弱。
患病倾向有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乳腺增生等。
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瘀紫。
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淤青。
眼睛里的红血丝很多,刷牙是牙龈容易出血。
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特禀体质特禀体质是一类特殊体质特殊的人群。
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
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经常感觉疲乏、气短、讲话的声音低弱、容易出汗、舌边有齿痕。
患病倾向有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肌肉不健壮,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吹空调,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
中医体质辨识步骤
![中医体质辨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ebbb4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1.png)
中医体质辨识步骤一、了解体质的概念和分类体质是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差异。
中医认为,人体体质可以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了解体质分类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体质辨识。
二、收集基本信息在体质辨识过程中,需要收集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时间、心理状态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个人的体质类型。
三、观察体征和症状体征是指个体外观上的表现,如舌象、脉象等;症状是指个体出现的不适感觉和异常表现,如疲倦乏力、失眠多梦等。
观察体征和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个人的体质类型。
四、分析病因病机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
通过分析病因病机,可以判断个人体质偏颇的原因和性质,进而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
五、制定调理方案根据体质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
调理方案应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起居调理、心理调理等方面。
调理方案应个体化,针对不同体质类型采取不同的调理方法。
六、实施调理方案按照制定的调理方案进行实施,注意观察个体反应,及时调整方案。
在调理过程中,需要耐心坚持,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改善个人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体质辨识时,需要选择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以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注意事项1. 中医体质辨识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因此需要全面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
2. 中医体质辨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指导,以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中医体质辨识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个体的体质状况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4. 在制定调理方案时,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针对不同体质类型采取不同的调理方法。
同时,调理方案应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运用多种调理方法。
5. 在实施调理方案过程中,应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逐步改善体质状况。
中医九大体质辨别
![中医九大体质辨别](https://img.taocdn.com/s3/m/2b6141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f.png)
中医九大体质辨别
中医目前常用的体质辨别方法有九种,分别是:
1. 体质辩证法:通过观察、问诊等方法判断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2. 脉象辩证法: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判断体质类型。
3. 舌诊辨证法: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舌苔、舌质等特征,判断体质类型。
4. 面色辨证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变化,判断体质类型。
5. 眼象辨证法:观察患者的眼睛形态、眼底等特征,判断体质类型。
6. 声音辨证法:通过听患者说话的声音、音调等特征,判断体质类型。
7. 唇色辨证法:观察患者的唇色变化,判断体质类型。
8. 挂图辨证法:根据患者的体型、特征等信息,对照中医体质分类表进行判断。
9.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填写体质调查问卷,判断体质类型。
这九种体质辨别方法常常是综合应用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上述
多种指标来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调养。
不同的体质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疾病易感与发展方向,因此准确判断体质类型对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体质自我诊断方法
![中医体质自我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7aa8e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1.png)
阴土性
❖ 性格:成见 呆板 好怨人 ❖ 伤及脏腑: 怨人伤脾 ❖ 常见身体症状:胃部膨闷饱胀感;上吐下泻 气
虚无力
阴水性
❖ 性格:愚鲁好生闷气;好烦人 ❖ 相关脏腑:伤肾 ❖ 症状:腰酸腿痛 肾亏
阴金性
❖ 性格:好说假话;诡诈好辩 阴险嫉妒 ❖ 脏腑:伤肺 ❖ 症状:咳嗽气喘
人体体质分型及其临床特征
将军之官——肝
❖ 解剖:肝左右肺
❖ 生理功能:1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 促进消化吸收 维持 气血运行 调节水液代谢 调节生殖功能
❖
2 肝藏血储藏 防止出血 调节血量
❖ 生理特征: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为刚脏;刚强急暴;容易乘脾;犯胃 冲心 侮 肺 及肾;故为五脏之贼
肝体阴而用阳
肝气与春气相通;
❖
先天之本——肾
❖ 食疗举例: 兔肝菠菜汤:兔肝90克左右;菠菜100克 按 常法滚汤;汤成后加芝麻油数滴 适宜于阴虚内热
望诊>局部诊>望龈
❖ 牙龈淡白者;多是血虚 血少不能充于龈络所致 ❖ 龈肉萎缩而色淡者;多属胃阴不足;肾气虚乏 ❖ 齿龈红肿者;多是胃火上炎 ❖ 齿缝出血;痛而红肿;多为胃热伤络 ❖ 若不痛不红微肿者;多为气虚;或肾火伤络 ❖ 龈间长出胬肉;此曰齿壅;多由好食动风之物所致
望诊>望皮肤
❖ 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
病性分类: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 赤色属火;主热 ❖ 白色:主虚寒 主失血 ❖ 青色;主寒 主痛 主瘀 主惊风 ❖ 黄色:主虚 主湿 ❖ 黑色:主寒 主痛 主瘀血 主肾亏
望形体:强 弱 胖 瘦 常见畸形 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望肢体
望颈项 望胸胁 望 腹 望背部 望腰部 望 四肢等的异常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如何评估体质特征
![中医诊断学如何评估体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94ebfa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d.png)
中医诊断学如何评估体质特征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学问,它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其中,评估体质特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一个人的体质特征,对于预防疾病、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以及进行有效的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体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
体质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情志等。
不同的体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易患疾病的倾向。
在中医诊断学中,评估体质特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望诊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在评估体质特征时,望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观察面色面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
比如,面色红润通常表示气血充足,体质较好;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胃虚弱;面色发青可能是肝气郁结或寒证。
2、观察体型体型也能反映体质特征。
例如,肥胖者多痰湿体质,往往容易出现胸闷、痰多、困倦等症状;消瘦者多阴虚体质,可能会有口干咽燥、手脚心热等表现。
3、观察舌苔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情况。
舌苔厚腻多为痰湿或湿热体质;舌苔薄白可能是正常体质或阳气不足;舌红少苔多为阴虚体质。
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如说话的声音、呼吸的声音等,可以了解其体质特点。
例如,声音低微、气短懒言可能是气虚体质;声音洪亮、气粗多为阳气旺盛体质。
嗅气味方面,口气重、口臭可能是胃火炽盛或胃肠积滞,与湿热体质有关。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获取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评估体质特征时也不可或缺。
1、询问饮食偏好喜欢吃生冷食物的人,可能体质偏阳虚;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形成湿热体质;饮食清淡、均衡的人,体质相对较好。
2、询问睡眠情况睡眠质量好、入睡快、不易惊醒,通常体质较好;失眠多梦、易醒可能是阴虚或血虚体质;嗜睡、困倦多为痰湿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教你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中医教你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1、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
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阴寒体质:属寒 (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
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 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
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3、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
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
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
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4、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
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
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5、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
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 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
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
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7、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
宜补气生血。
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8、瘀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 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
易患出血,症瘕, 中风,胸痹 (冠心病等病。
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痰湿体质:体胖腹大,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 汗多且粘, 眼胞微浮, 胸闷脘痞, 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
易患消渴 (糖尿病 ,中风 (脑血管意外 ,胸痹等病。
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
宜祛湿化痰。
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梗等。
10、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男阴囊潮湿, 女黄带臭秽,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易患痤疮, 黄疸, 淋症, 火热等病。
对气温偏高,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
食疗同痰湿体质,忌辛辣刺激食品。
11、气郁体质:神情郁闷,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嗳气呃逆,咽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痛经。
易患郁症,脏躁,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
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应调节心态,宜服行气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萝卜等顺气之品。
不宜进补食补方法:体质判断并不容易,简略地说, “ 寒体质” 的人,产热能量降低,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代谢率下降,也由于体内产热量减少,所以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
相反地“ 热体质” 的人, 产热能量增加, 导致交感神经较兴奋, 身体较有热感, 脸色红赤, 容易口渴舌燥, 喜欢喝冷饮,进入冷气房就倍感舒适。
体质虚是生命活动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较萎靡、心悸短气;体质实则容易发热、腹胀、烦躁、呼吸气粗,容易便秘。
不仅如此,体质还有寒热虚实交来的可能。
虚性体质体弱多病,宜吃补性食物虚性体质与寒性体质十分相似,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会流冷汗,列举症状如下:①体虚盗汗, 手心常湿,晚上常流冷汗;②脸色苍白,行动无力;③元气不足,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弱,免疫力差。
临床上,体弱多病者的病症多属虚症。
虚性体质的人应该常选择补性食物, 可增进体力, 恢复元气, 如高丽参、红枣、栗子、山药、樱桃、芝麻、糙米、小麦、莲藕等。
我曾亲耳听一位重症患者说,中医师叫他每天泡一次高丽参, 一次只用三片,每天沸水冲泡来饮用。
这三片高丽参要连续泡饮三天,所以第二天味道比较淡, 第三天就更淡了, 平常放冰箱冷藏避免腐坏, 没喝多久, 脸色竟然变得十分红润。
虚性体质的人每天若能吃一次“ 山药莲子红枣汤” , 抵抗力就会逐渐增强, 其中山药特别含有天然荷尔蒙的前驱物质, 对中老年妇女帮助甚大。
但是补性食物的摄取量要节制, 不可吃过量。
笔者曾听一位患偏头痛十余年的妇人说, 就是因为在某一天吃了太多的糖炒栗子, 引发偏头痛,一痛就是十几年。
所以奉劝大家,经过煎炒的补性食物千万要少量进食。
实性体质受便秘之苦,可吃泻性食物实性体质的特征:①身体缺乏排毒功能,即排便、排尿、排汗均有障碍;②内脏有积热,郁积大量废物;③有抗病力,对病邪也具足够扑灭能力;④体力充沛而无汗,经常便秘,尿量不多。
临床上, 身体强壮者初期的病症多属实症。
因实性体质的人体内有太多的废物, 故必须吃泻性食物, 对体内实施大扫除。
泻性食物能帮助将病毒排出体外, 改善便秘症状, 如芦荟、芹菜、豆腐、芦笋、香蕉、西瓜、菠萝、蜜柑、甘薯叶、牛蒡等。
湿性体质多痰腹鸣,多吃利尿食物湿性体质的人不外乎有如下症状:①体内水分过剩,身体浮肿;②血压高;③多痰;④常腹鸣;⑤经常下痢腹泻。
这种体质就应该以利尿食物为主, 尽量少吃盐, 浮肿严重时甚至要禁盐。
利尿食物有冬瓜、大黄瓜、红豆、薏仁、番茄、韭菜、石榴、葡萄、橘子、紫苏、西瓜、鱼腥草等。
笔者曾遇到一位严重浮肿的病友, 建议他三天不吃盐, 以红豆薏仁合煮当三餐的主食, 然后, 整天喝“ 利尿冬瓜汤” , 结果三天后浮肿便消失了。
(“ 利尿冬瓜汤” 的做法请参照? 页又如,以“ 薏仁绿豆汤” 当作早餐,对那些手脚浮肿、脾胃虚弱、头晕脑胀的人特别有帮助。
有些银发族每天吃薏仁绿豆汤, 然后搭配 1杯柠檬水, 在起床时喝一大杯 (柠檬水的做法是将一个柠檬的原汁稀释于凉开水 500毫升中。
想不到仅仅是“ 柠檬水” 搭配“ 薏仁绿豆汤” , 连续吃一个月, 竟然老人斑都明显地淡化了, 这些银发族不仅手脚消除了浮肿, 外表也变得年轻了许多,嘴巴都笑得合不拢。
燥性体质口干舌燥,宜摄取润性食物燥性体质的人就是身体缺水,其特征是:①体内水分不足,口渴体燥;②妇女月经量少;③经常便秘;④干咳无痰。
燥性体质的人应该多摄取润性食物。
润性食物具有保留体内水分的作用,如蜂蜜、甘蔗、橙子、茶、苹果、梅子、牛乳、桃、柚子等。
其中的甘蔗味甘性凉,具清热生津润燥等功能,若煮成“ 甘蔗粥” ,很适合老年人虚热咳嗽、口干舌燥等症状。
甘蔗粥的煮法很简单,先将甘蔗榨汁,随后甘蔗汁与糙米同煮,可当早餐食用;也可煮成“ 甘蔗马蹄饮” ,即将甘蔗削皮剁成小块,与适量的荸荠(亦称马蹄一起加水煎煮成汁,当茶水经常引用,对燥性体质甚有帮助。
蜂蜜被誉为百花之精,是一种四季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可烹调“ 蜜汁茄子” ,有助于润肺止咳。
准备茄子半斤、蜂蜜一两,先将茄子洗净去蒂斜切,入锅加水旺火烧开,文火再煮 15分钟, 关火降温后加进蜂蜜拌匀即可进食。
若长年久咳则可进食“ 莲藕羹” , 选购一大条莲藕, 洗净后用分离式榨汁机榨出原汁, 另准备红枣 10粒与枸杞 20余粒先加水 300毫升入锅大火煮滚,小火续煮 10分钟,然后再将莲藕原汁徐徐倒入锅内,不停搅拌至黏稠,即可关火。
降温后加蜂蜜,即可趁热享用,十分香甜可口,对止咳非常有效。
在非莲藕盛产季节,则可采用纯正的莲藕粉,与红枣、枸杞、糯米、蜂蜜合煮成“ 止咳莲藕粥” ,更是润喉的好食品。
热性体质脸色潮红,宜摄取凉性食物热性体质,其身体症状的表现诸如:①身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易兴奋紧张,指尖发抖,发烧, 腺体亢进 (如甲状腺亢进 , 严重时会心跳加速、眼睛凸出; ②常口干舌燥, 嗜喝冷饮; ③颜面潮红,眼睛充血,身体易上火发炎;④常便秘,尿量少而色黄;⑤妇女生理周期常提早。
热性体质的人应该多摄食凉性食物。
凉性食物对生理机能具有镇静及清凉消炎作用, 适合热性体质者吃, 可改善其不眠、肿胀及发炎等症状, 如绿豆、海带、西洋参、梨、菱角、芒果、菊花、车前草、丝瓜等,大多数的蔬菜水果以及青草类均属凉性。
当自觉身体内火旺盛时,可进食“ 绿豆海带冬瓜汤” ,虽然这三种材料搭配看起来有点怪,但是降火消炎效果却是一级棒。
又如有些人患牙周病或满脸长痘,这便是火气大的典型症状, 此时若能早晚喝一杯“ 藿香橙子汁” ,不出五天就会看到明显的改善。
还有最常用的是“ 鱼腥草茶” 。
鱼腥草不仅属凉性能改善热症,并且还享有“ 天然抗生素” 的美誉,对缓解以下病症有所帮助:血压异常,膀胱炎,中耳炎,鼻子过敏,鼻蓄脓,鼻窦炎,便秘。
鱼腥草茶是非常有效的保健饮料,煮法十分简单,请参照?页。
寒性体质手脚冰冷,宜多吃温性食物寒性体质的身体症状是:①身体机能代谢活动衰退抵抗力减弱;②体温不足,手脚常冰冷; ③脸色苍白,贫血怕冷;④精神委靡,行动无力;⑤常腹泻下痢;⑥喜喝热饮,尿量多而色淡;⑦妇女生理周期常过迟。
寒性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温性食物。
温性食物能使身体生热,机能兴奋, 增加活力, 适合寒性体质者吃,可改善其衰退沉滞、贫血萎缩的机能,如荔枝、当归、姜、龙眼、大蒜、葱白、杏仁、花生等。
常见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初尝试果菜汁时,总觉得胃不舒服,当加入 10毫升姜汁以后, 这杯混合姜汁的果菜汁就喝得很顺利。
又如有些人吃生菜沙拉, 长期吃下来竟然手脚冰冷,其实只要以“ 糙米汤” 搭配着喝,就不会造成体温下降。
糙米汤的煮法很简单,不仅属性温热,并且富含维生素 E ,对寒性体质的人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