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变质探究习题
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
Na2CO3+CaCl2=CaCO3 ↓+ 2NaCl 中性 碱性 中性
(二)、向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如果溶液 变红,则样品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红, 则样品全部变质。
五、除去 NaOH中Na2CO3的方法
除杂要领: 1、不与原物质反应;2、不引入新杂质。
杂质离子:CO32用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一、加水溶解
二、加试剂鉴别
方法1: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现 象 无现象 产生气泡 结 论 未变质 已变质
①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方法2:加入Ca(OH)2溶液
现 象 无现象 白色沉淀 结 论 未变质 已变质
① ②
Na2CO3+Ca(OH)2=CaCO3 ↓+ 2NaOH
方法3:加入BaCl2溶液(CaCl2溶液)
现 象 结 论 未变质 无现象 ① 已变质 白色沉淀 ② Na2CO3+BaCl2=BaCO3 ↓+ 2NaCl
Na2CO3+CaCl2=CaCO3 ↓+ 2NaCl
四、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方法
①Na2CO3 、 NaOH ②Na2CO3
(一)、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 后过滤。
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
一、氢氧化钠为什么不能敞口
置于空气中?
• 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 2、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反应而变质 CO2+2NaOH=Na2CO3+H2O
二、氢氧化钠变质后有哪些 成份?
• 1、完全变质:
Na2CO3 • 2、部分变质
NaOH、 Na2CO3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试题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一、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1.氢氧化钠的吸水潮解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而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才是化学变化。
反响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
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响,产物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其反响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NaOH=X + 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常见陷阱】①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减小。
注意: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溶液质量增加。
②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
注意:常温下NaOH能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响,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
二、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分析】我们只要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就能知道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但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白色固体且都易溶于水,一般不通过物理方法进展鉴别。
【方法】1.加酸,如稀盐酸现象: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2.加碱,如Ca〔OH〕2溶液或者Ba〔OH〕2溶液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Ca〔OH〕2+ Na2CO3=CaCO3↓+2NaOH; Ba〔OH〕2+ Na2CO3=BaCO3↓+2NaOH。
3.加盐,如CaCl2或者Ca〔NO3〕2溶液、BaCl2或者Ba〔NO3〕2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CO3+ CaCl2 =CaCO3↓+2NaCl或者Na2CO3+ Ca〔NO3〕2 =CaCO3↓+2NaNO3;Na2CO3+ BaCl2 =BaCO3↓+2NaCl或者Na2CO3+ Ba〔NO3〕2 =BaCO3↓+2NaNO3。
【常见陷阱】①直接参加无色酚酞,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就说氢氧化钠变质。
注意: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就说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注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响,后与碳酸钠反响,少量的稀盐酸可能先与氢氧化钠反响了,所以看不到气泡。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问题题目
选择题: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部分变质。
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A.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B.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正确答案)C. 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D. 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A. 酚酞试液B. 氯化钙溶液(正确答案)C. 氢氧化钠溶液D. 盐酸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后,其产物是:A.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B. 碳酸钠和水(正确答案)C. 碳酸氢钠和水D.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水下列关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变质后固体质量不变B. 变质后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正确答案)C. 变质后固体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D. 变质是物理变化过程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A. 氯化钙溶液B. 氢氧化钙溶液(正确答案)C. 碳酸钠溶液D. 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后,滴加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无明显现象B.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C. 先无现象,后产生气泡(正确答案)D. 先产生气泡,后无现象下列试剂中,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的是:A. 氯化钡溶液B. 氢氧化钙溶液C. 酚酞试液(正确答案)D. 氯化钙溶液和酚酞试液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后,其溶液的pH值会: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但通常认为会变小一些,但仍大于7(正确答案,因为碳酸钠也是碱性的)关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需要用到玻璃棒进行搅拌B. 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 可以用蒸发的方法除去杂质(正确答案,蒸发会同时除去水和碳酸钠,不是最佳选择)D.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皮肤接触强碱。
初中化学压轴题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题
初中化学压轴题之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潮解,同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在初中化学中,氢氧化钠变质指的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如何判断氢氧化钠已变质?从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实就是判断是否有碳酸钠存在。
所以,检测氧化钠是否变质可用以下方法:方法一:利用碳酸钠可以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碱溶液或氯化钙、氯化钡等盐溶液生成沉淀来判断。
操作过程如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OH)2或氯化钙,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利用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来判断。
操作过程如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议一:能否且指示剂或pH试纸来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不能,因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变成成蓝色,所以不能用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或测pH的方法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争议二:能否用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不能,因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现没有有气体生成,并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未变质。
因为假如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后,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该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只有氢氧化钠被反应完了,稀稀盐酸或稀硫酸才会继续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气体。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实验探究练习题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探究练习题
1、实验室中有一瓶烧碱固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小王认为它可能变质,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小王认为烧碱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所以保存氢氧化钠必须。
(2)小王认为这瓶烧碱的可能组成有:A、全部是烧碱;B、全部是碳酸钠;小李认为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请你说出。
(3)对于第三种可能性,小李设计了一下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4)请你写出上面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5)你认为小李的第三步设计正确吗?说出理由。
(6)除上面用到的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外,请你用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这种试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小赵认为检验固体中有氢氧化钠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往其中滴加酚酞试剂,变红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有氢氧化钠。
这种设计合理吗?说明理由。
2、“禽流感”是一种H5N1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禽类发病到人类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预防这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
其中NaOH 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
但工业烧碱在包装过程中和空气接触,可能发生变质,小王购买了一包工业烧碱,你认为这包工业烧碱的成分可能有哪三种情况:(1);
(2)(3)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哪种情况?。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练习及答案
专题六研究氢氧化钠变质1.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掉了盖瓶盖。
关于该溶液的研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酚酞呈无色,则溶液已完整变质B.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度的稀盐酸,假如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完整变质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度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积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整变质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度稀盐酸,则可除掉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杂质2.(不定项)以下是剖析搁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有关实验,此中合理的是A. 除掉杂质: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石灰水至恰巧完整反响,过滤,蒸发结晶B. 证明变质:取少许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察看能否有气泡产生C. 测定纯度:取少许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用排水法采集VmL气体(常温)D. 确立成分:取少许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3.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前一次实验后忘掉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四周有一些白色固体。
他们思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以下实验研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变质?【提出猜想】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所有变质。
【实验考证】【议论】小明同学认为,依据上述实验(1)( 2)可推测,猜想②正确。
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原由是于是小王又设计了以下增补分验:( 1)取原溶液少许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
( 2)取上层清液,向此中加入 FeCl3溶液,如有红褐色积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所有变质。
4.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同达成以下研究活动:【对固体的猜想】猜想①:所有是NaOH猜想②:所有是3 Na2CO猜想③:是NaOH和 Na2CO3混淆物【实验和推测】(1)若现象 a 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 A 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2)若 A 是 Ca(OH)2溶液,现象 a 有白色积淀,现象 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积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可以” )说明样品中有NaOH(3)若 A 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 a 为,现象 b 为,则猜想②建立【反省】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 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在学习中发现:往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汲取CO2用浓NaOH溶液【实验研究】在体积同样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溶液。
2024学年江西中考专题化学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
【实验和推断】
(1) 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__稀__盐__酸__,说明氢氧化 钠已经变质,则猜想1错误,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_N__a_2_C_O__3 _+_2_H__C_l_=__=_2_N__a_C_l_+__H_2_O__+__C_O__2_↑___。
(3) 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白色沉淀,现象b为__无__明__显___ _现__象______,则猜想2成立。
【反思与拓展】 在第②步中加入了足量的CaCl2溶液后,要验证猜3正 确,第③步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A__C_____(填序号)。
A. 硫酸铜溶液 B. 稀盐酸 C. 氯化镁溶液 D. 碳酸钾溶液
方案三:CaCl2溶液
最优方案:
1.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2.再往其中加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待测 液于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变成红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再向其中 滴加无色酚酞试 液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变成红色
有沉淀生成 无沉淀生成 有沉淀生成 无沉淀生成
已变质 没有变质 已变质 没有变质 已变质 没有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加入足量稀盐 酸,观察是否有 气泡。
有气泡生成 无气泡生成
2.加入CaCl2溶 液,观察是否有 气泡产生。
3.加入Ca(OH)2液, 观察是否有沉淀 产生。
有沉淀生成 无沉淀生成 有沉淀生成 无沉淀生成
温故知新 2.能与酸(如稀盐酸等)反应
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一、氢氧化钠变质问题: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②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
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检验是否存在Na2CO3 )的方法: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反之,没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2HCl=2NaCl+CO2↑NaOH+HCl = NaCl + H2O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再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反之,没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Ca(OH)2= CaCO3↓+2NaOH ; NaOH + Ca(OH)2≠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反之,没变质。
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NaOH + BaCl2≠2、检验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再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或Ba(NO3)2或CaCl2或Ca(NO3)2]并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过滤后取上层清夜,再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原理:氢氧化钠溶液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取上层清夜,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习题
1、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甲、乙、丙、丁分别设计如下实
验,请你帮助其完成下面的探究:
甲同学欲证明这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乙同学:猜想该氢氧化钠固体可能并未完全变质,于是他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少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乙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
丙同学:丙认为乙同学的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是。
如果得到正确可靠的结论需要增加一个实验,请你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写在下面:。
实验中酚酞还可以用替代。
丁同学:通过实验证明该固体部分变质,既然并未完全变质,丁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有以下试剂可以选择:
A、Ca(OH)2
B、CaCl2
C、HCl
将固体溶解,用胶头滴管逐渐滴加(填序号)试剂,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进行操作和操作,最终得到纯净的烧碱固体。
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对实验中的两份变质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提出了猜想并探究其组成,请你与他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1)对已变质的氢氧化钙进行探究。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成了碳酸钙;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猜想】①可能完全变质成了碳酸钠。
②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
【进行实验】
【反思交流】实验室中的某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他们都应保存。
完整版)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题
完整版)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题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反应原理为:NaOH + CO2 → Na2CO3 + H2O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以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酸、碱、盐实验步骤如下: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加酚酞或溴酚绿。
②取①所得的上层清液滴加盐酸。
实验现象:①加入酚酞或溴酚绿后,溶液变为红色或绿色,表示氢氧化钠未变质。
②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表示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
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为了提纯变质的氢氧化钠,可以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滴加过量的盐酸或硫酸至溶液中出现沉淀为止,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总之,通过实验探究和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可以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以及提纯变质的氢氧化钠的实验步骤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很重要,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可能会发生变质,导致其成分变成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需要确定。
有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但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行,因为CaCl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也会发生反应,生成Ca(OH)2.实验中,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需要探究其成分和含量。
通过分析,可以提出两种猜想:该样品已完全变质,只含Na2CO3,或者部分变质,含有NaOH和Na2CO3.为确定其成分,可以进行实验探究,如将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BaCl2溶液,过滤后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果可以证明猜想Ⅱ成立。
为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以利用小红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在27℃,101kPa下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包括:将2g样品放入试管中,向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反应结束后收集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题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 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
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2. 酚酞变红 溶液呈 性。
3.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有气泡产生。
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溶液中还含有 离子。
白色粉末中有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 。
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
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 ;②可能是Na 2CO 3;③可能是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 2CO 3。
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 。
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CaCl 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CaCl 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
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CaCl 2溶液换成C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氢氧化钠变质试题汇总
氢氧化钠变质试题汇总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其浓度和质量。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会发生变化,影响其浓度和质量?猜想与假设】猜想Ⅰ:NaOH溶液不会发生变化;猜想Ⅱ:NaOH溶液中可能会有杂质导致变化。
实验与探究】1)实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步骤一: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无明显变化。
则证明猜想Ⅰ成立。
步骤二:取另一份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色。
说明该溶液中有酸性物质,可能是杂质导致了变化,支持猜想Ⅱ。
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Ⅱ,XXX同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若变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中有酸性物质。
XXX同学指出,该方案中的试剂选择有误,因为NaOH溶液本身是碱性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应该使用酸性溶液来验证猜想Ⅱ。
3)实验小组进一步提出了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溶液中杂质的质量来验证猜想Ⅱ。
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克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酚酞试液,记录下所需的HCl 溶液体积V1.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n克,记录下所需的HCl溶液体积V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推导出NaOH溶液中杂质的质量与HCl溶液的用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出杂质的质量。
如果杂质的质量较大,则说明NaOH溶液中有较多的杂质,支持猜想Ⅱ。
反思与交流】经过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会受到杂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些杂质可能来自于空气中的CO2等酸性物质,导致溶液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影响了其浓度和质量。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控制空气中的酸性物质的影响,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换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
使用化学式填空。
其次,将每段话重新表达一下。
1)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物①,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11.这说明在久置固体中,仍然含有反应物①的上层清液。
(完整版)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题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试剂选择现象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探究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现象结论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加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②取①所得的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___.提纯变质的氢氧化钠: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然后滴加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过滤,即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1、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忘了盖瓶盖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同学们作出了以下猜想,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NaOH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呢?【作出猜想】猜想1:只含NaOH 猜想2:只含Na2CO3猜想3:含有NaOH和Na2CO3【讨论交流】NaOH可能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不成立.(2)进一步他探究过程如下: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回答: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②不能用适量Ba(OH)2溶液代替过量的BaCl2溶液的原因是;③下列溶液可用来代替酚酞试液检验猜想3成立的是.A.CuCl2溶液 B.KNO3溶液 C.CaCl2溶液 D.NH4Cl溶液2.(2016•衡阳)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查阅资料](1)BaCl2溶液显中性(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不正确(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交流](1)实验室应保存氢氧化钠;(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因为Ca(OH)2是.3.(2014.泰安)(15分)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
中考化学关于氢氧化钠变质检验的实验题
一、选择题1.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发生什么变化?- A. 变色- B. 吸湿和变质- C. 产生气体- D. 变得更硬2. 检测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常用方法是:- A. 观察颜色变化- B. 使用酸性指示剂- C. 使用碱性指示剂- D. 加热观察气泡3.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指示剂phenolphthalein 的颜色变化是:- A. 无色变红- B. 红色变无色- C. 无色变粉红- D. 粉红变蓝4. 下列哪种物质可以用来检验氢氧化钠的纯度?- A. 硫酸- B. 氯化钠- C. 乙醇- D. 氢氧化钙5.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呈现黄色,说明它可能已经:- A. 变质- B. 过量- C. 纯净- D. 变稀6. 进行氢氧化钠变质检验时,加入以下哪种试剂可以形成沉淀?- A. 硝酸银- B. 氢氧化钙- C. 硫酸铜- D. 硫酸铅7. 在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过程中,如果溶液发泡,说明:- A. 溶液已被稀释- B. 溶液中有杂质- C. 溶液未变质- D. 溶液变质8. 当氢氧化钠溶液吸湿后,会导致:- A. 溶液浓度增加- B. 溶液呈现浑浊- C. 溶液浓度降低- D. 溶液颜色加深9. 检测氢氧化钠变质时,加入酸后,如果产生气泡,说明:- A. 有无机气体释放- B. 溶液是纯净的- C. 溶液已被稀释- D.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10. 如果氢氧化钠变质,最可能导致的影响是:- A. 碱性增强- B. 变得更加稳定- C. 碱性降低- D. 颜色变暗。
氢氧化钠变质检验
氢氧化钠变质检验
1.样品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变质。
原理:2NaOH + CO2==== Na2CO3+ H2O 2HCl + Na2CO3==== 2NaCl + CO2↑+ H2O (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而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能够与CO2反应HCl中的氢离子能够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气体)注:HCl会优先与NaOH 反应生成NaCl和H2O。
因为NaOH是强碱,而Na2CO3是水溶液显碱性。
2.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变质。
原理: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
3.样品中加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变质。
原理:Na2CO3 + BaCl2==== B aCO3↓+ 2Nacl
4、部分变质,先加入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红(无色酚酞遇碱变红),再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则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原理:Na2CO3+Ca(OH)2====CaCO3↓+2NaOH
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溶液久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分数会增大的是
(氢氧化钠)。
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浓盐酸有挥发性,HCl会挥发到空气中,溶质质量变小,根据一些数学推导(初中没学),可知质量分数会减小。
食盐溶液不会改变(如果你非要认为水会挥发我也木有办法)。
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溶质质量增加。
中考化学总复习小专题三以氢氧化钠为例探究物质的变质试题
小专题(三) 以氢氧化钠为例探究物质变质1.碱变质判断变质程度方法 (1)首先判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生成物Na 2CO 3除去,再检验NaOH 是否含有,如果有NaOH 则为部分变质,如果没有,则为全部变质 (1)首先判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生成物CaCO 3除去(过滤),再检验Ca(OH)2是否含有,如有则为部分变质,如没有,则为全部变质判断变质程度(1)取样品溶液加入过量CaCl 2或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2)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如果变成红色,则为部分变质,如果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 (1)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变质;(2)取变质样品溶于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如果变红,则为部分变质,如果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特别提醒】溶解Ca(OH)2时,不能用观察到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来判断是否变质。
因为Ca(OH)2微溶于水,溶解时,自然会出现浑浊现象,而不是变质后才出现白色浑浊现象。
2.其他物质变质物质变质原因 判断方法H 2O 2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2H 2O +O 2↑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MnO 2,如果无气泡产生,则证明全部变质白磷化学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P +5O 2===2P 2O 5取少量固体样品点燃,若不能燃烧,则证明全部变质CaO 易与空气中H 2O 、CO 2发生反应,生成Ca(OH)2或CaCO 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 +H 2O===Ca(OH)2,Ca(OH)2+CO 2===CaCO 3↓+H 2O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若无热量放出,则证明全部变质续表物质 变质原因判断方法归纳 总结(1)物质变质原因主要是这些物质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或本身化学性质不稳定造成;(2)检验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只需检验变质后生成物是否存在和该物质是否存在,就可以作出判断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钠变质探究习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请你和该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如下实验探究:[作出猜想]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Ⅱ:____;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0g溶于50mL 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后,静置。
现象____结论____;②将①中反应溶液过滤后,取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现象____结论____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____是正确的。
探究过程:
问题一:这瓶NaOH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这瓶NaOH固体已经变质。
(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NaOH固体易潮解,然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____)
问题二: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已变质?
设计实验:学生方案①:取少量久置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向其中滴加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学生方案②:取少量久置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向其中滴入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固体氢氧化钠已变质。
学生方案③:取少量久置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固体氢氧化钠已变质。
交流讨论完成实验方案:方案①不可行,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一样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方案②③可行。
得到结论:从实验现象上分析固体氢氧化钠变质了。
加盐酸只能说明已经变质。
问题三:如果变质,那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由于只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部分变质,但也可能是全部变质。
此时学生很迷茫,因为据以前所学题型均为一步鉴别氢氧根。
根据前面的课程学习,知道一步鉴别不可行。
教师引导:因为只是部分变质,即部分NaOH固体变为Na2CO3,因而瓶中的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
引导学生分步鉴别,进行实验探究。
经讨论:第一步,完全除去某一离子,选择的试剂应选择能除CO32-,而不影响OH-的Ba2+,或Ca2+;第二步,证明是否还有OH-存在。
设计实验:(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完成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后分析总结:根据实验现象,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全
部或部分变质,只能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不能加入碱溶液。
问题四:既然该瓶NaOH已经变质,该如何除去杂质?
设计实验:(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完成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后归纳总结,分析结论:除去氢氧化钠中的杂质Na2CO3的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不可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否则会引入新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