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阅读与欣赏(5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6题。

(16分)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6.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1题。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XXX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从XXX的观点来看,人君之所以离开国家失去社稷,是因为谄谀者太多了。

所以XXX失国后能够悟出原因,最终得以回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指奸臣。

2)齐地方千里:指齐国疆域广阔。

3)吾知所以XXX:我知道我为什么失去了国家。

4)内外不闻吾过:内外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XXX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因此XXX失去国家,但他意识到了原因,最终成功回到了国家。

3.简要分析XXX“战胜于朝廷”与XXX“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XXX能够战胜朝廷,是因为他有智谋,善于运筹帷幄。

而XXX失去国家的原因则是因为他身边的人都是谄谀者,不敢指出他的错误。

二)XXX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XXX,及即帝位,XXX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XXX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XXX供具赐太常家。

XXX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XXX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XXX,XXX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XXX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XXX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XXX为侍中。

注】①上:XXX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沧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故山殊.可过(2)憩.感配寺(3)与山僧饭讫.而去(4)北涉.玄灞(5)多思曩昔.(6)倘能从.我游乎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下:近腊月下.与月上下.(2)之: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下列能表现冬日清丽的一组句子是()①清月映郭②辋水沦涟,与月上下③景气和畅④露湿青皋⑤步仄径,临清流也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5.在这封书信中,第二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试举例说明。

6.试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答案】1.(1)很(2)在……休息(3)完(4)渡(5)从前(6)跟从2.(1)末尾由高处到低处(2)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3.(1)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2)多次想起从前你我手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如果你不是天性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4.C5.从视觉方面写,如“清月”“寒山远火”,写出景物的色彩;从听觉方面写,如“吹声”“夜春”“钟声”,写出景物的声响;从感受方面写,如“独坐”“静默”,写出对往昔同游的回忆。

部编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睢阳:地名。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③俾:使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会.术者病笃()(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5、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睢阳朱氏家B、而/术者气已绝C、而父/有神术D、出其方/并白金授之(二)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 .. 。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 篇,含答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 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 )(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 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 (2)买 (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 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 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 ) (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 (2) (3)1、(1)毛病 (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 .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沿溯.阻绝___________(2)良.多趣味___________(3)空谷传响.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欣然..起行( )(2)盖.竹柏影也( )6.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谜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二翻译1.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2.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 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5.IIIIIII I I II I1. J ()2. II II()3.()1. ()2. J J ()3. JJ!()J 1. 12. II IIJII ・ II II ・ II・HJ!"・"・・J!" II4.J JII . II1. ()2.()3.()4.()J 1.12. I II II I I I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 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2.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形容原文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 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 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 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IIJ II ,1. 2. 3.4.,1.,().21.3.3.J J JJ ・IIJII J,1. 2. , 3.,1. , 2. 3.,1.J.21. 2. 3. 1.2.1 " " 1・ J1. :" 11 23.."2.四,以讹传讹4■南辕北辙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 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 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 1.派遣,差遣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3.—年,周年二, 1用2认为3.因为4用来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I.问候2.这样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7■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 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l.快2分别3.怕,担心4.辞去谴散使(让)……休息5.独得,据有二, 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09.03.21【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拂:(2)犹割股.以啖腹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3.下列对文中句子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B.所以/动心忍性C.必须/先存百姓D.其/耳目皆为敝4.(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A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要B 。

5.(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文言文阅读: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翻译句子: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文言文阅读。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5.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7.8.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教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以及答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教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以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1.襄主学御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未尽也."曰:"已尽,用之也.凡御之所,体安于,人心④于,尔后能够追速致.今君后欲速臣,先恐逮于臣.夫⑤道争,非先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于此君之因此⑥后也.":王子期教襄主学御,特指出:"凡御之所,体安于,人心于,尔后能够追速致."其我做任何事情皆这样,要全神注,目明确.注:①襄主:襄子.御:.王子期:古擅长的人.②逐:追赶,里指.③易:更.后:方向名做,落伍.④:.⑤:引.⑥此⋯⋯因此:就是⋯⋯的原由.精一.解加点的1.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未尽也( )3.先恐逮于臣( )4.夫道争( )二.翻1.已尽,用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于,尔后能够追速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襄王落伍的原由是什么你成王子期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老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诱惑失道②.管仲曰:"老之智可用也."乃放老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自然万物都有其独到的个性,人能擅长向大自然学 ,万物可我所用,人造福.注:①管仲,隰(x)朋:皆桓公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孤竹:古国名.②诱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途.③掘:挖.精一,解加点的1.春往而冬反()2.诱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1.管仲曰:"老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故事是成_____的来,比________________.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阅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行轻信,要脚踏实地.特别"以谣传讹"更要不得.说明:①常一人居外: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用再派人到外面取水,节俭一个劳动力,等于多获取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说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以下"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天有,明天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4.背道而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成语"背道而驰"堪称无人不晓,假如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分道扬镳.说明: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说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可以得.涓人言于君曰:"恳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震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可以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堪称直接点出其行为的真实意图.而最后"不可以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堪称是在预料之中的事.说明: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空费掉.③市:买.精练阅读一,解加点的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可以期年()二,辨析以下"以"字的意1.有以千金求千里者()2.天下必以王能市()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人者得焉()三,涓人什么用五百金下的骨(用文中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1.所求者生,安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可以期年,千里之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6.威后使王使使者威后,未①,威后使者曰:"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王,而先与民,先尔后尊者乎"威后曰:"否则.苟无,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末者耶":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的修辞手法,使威后使的反更具声和服力,言意.注:①:启封.②恙:灾祸,患.③:通"悦",高.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一,解加点的1.王使使者威后()2.否则()3.苟无()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威后的言体了 ____思想,史上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有舍本而末者耶"中包括有成________,意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7.欲伐魏欲伐魏,淳于王①曰:"子者,天下之疾犬也;郭逡者,国内之狡兔也.于逐郭逡,山者三②,山者五.兔极于前,犬于后;犬兔俱,各死其.田父之,无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魏久对持,以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秦大楚承以后,有田父之功."王惧,将休士也.:淳于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君王 ,防止了一争,可大功一件.注:①淳于(kn):国国的上医生.王:宣王,国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山者三:相当于"三山",意思是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倦之苦:意思是没有一点力气.④:困倦,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里是"使⋯⋯疲"的意思.精二一,解加点的二 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二 3.臣恐秦大楚承以后()4.将休士也()()二 5.无倦之苦,而擅其功()二,翻:阅读1.东郭逡者,国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答案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边.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重要的是马套在车上舒坦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以后才能够追上跑得快的,抵达远方的目的地.此刻您落伍时想追上我,当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质上赶立刻路,远途比赛,不在先就在后,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伍的原由."一,l.向2.穷尽3.被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以后才能够追上那跑得快的,抵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无论当先仍是落伍,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同意.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相同的道理.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随从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发,冬季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程.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边,终于找到了归程.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季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季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边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发掘,果真找到了水.,1.通"返",返回2.道路3.找到,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2.蚂蚁冬季住在山的南面,夏季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率领生手工作3.穿井得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能到外边去清洗,取水,常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以后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盘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其实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听说,还不如不听.,1.等到2.说,讲3.不如,1.获取,获取2.找到3.能够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获取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阅读四,以4.南北才我来,在大路上碰一个人,朝北方手里拿着,着,告我:"我想到楚国去."我:"您往楚国去,什么要朝北走呢"他:"我的好!"我:"然好,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我的路多!"我:"路然多,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我的夫能干!"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了.,1.想要2.何,什么3.优秀4.越,1.然好,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了.三,南北行和目的相反千里之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千里,三年不可以到.有个宦官国王:"我去."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获取了千里;但已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的骨来,回来向国王告.国王震怒:"所要的是活,要死干什么白白地花了五百金!"宦官回答:"死尚且用五百金下,况且活呢天下人必然大王肯出高价,千里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到三匹千里.,1.派遗,派遗2.花,此指白白掉3.一年,周年二,1.用2.3.因4.用来三,死且之五百金,况生乎天下必以王能市.今至矣!四,1.所要的是活,要死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到三匹千里.6.威后使王派使者候威后,送她的信没有启封,威后使者:"你国家今年收成怎么百姓怎么国君怎么"国使者很不高, :"我受命候威后,可您在不候我王,先收成和百姓的状况,道有先卑尔后尊的道理"威后回答道:"不是的.假如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次要的呢"一,l.候2.3.假如二,排比: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苟无,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民,社稷次之,君;民事不行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四,因小失大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末重倒置7.欲伐魏国要攻打魏国,淳于王:"子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郭逡是尽人皆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子追赶郭逡,山追跑了三圈,跳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疲惫不堪地跑在前方,犬疲不堪地跟在后边,犬与兔都疲至极,最后分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夫看了,没遭到任何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在国与魏国期相峙,以致使士兵困,百姓疲备,我担忧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待在身后,坐收夫之利呀."王惧怕了,驱散了将,士兵回家歇息了.一,l.快2.分3.怕,担忧4.辞去,驱散使( )⋯⋯歇息 5.独得,占有二,1.郭逡是尽人皆知的狡猾的兔子.2.山追跑了三圈,跳翻山追了五次.阅读3.农民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鹬蚌相危,渔人得利不要因两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四,寄寓了必定道理,对人们有必定警告作用.《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第一二单元)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第一二单元)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第一二单元)部编版(含答案)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曾子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③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①彘[zhì],猪;②适,回来;③戏,戏言、开玩笑。

5.曾子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老师是________;对于曾子说过的话,我们并不陌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短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题。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其子随之.而泣( )③特.与婴儿戏耳( )④遂.烹彘也( )8.翻译句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王义士传姚鼐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

任侠好义。

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

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

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不成寐。

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

“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

”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

诚得一人代之可矣。

”王曰:“然。

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

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

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

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5.请你根据文意用“/”断句。

(限断三处)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16.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东坡诗文之绝妙?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________②哀转久绝________③河中漱广________④窥深悸魄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三)范滂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②厉:磨练。

③掾属:下属的官。

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⑤猥:众多。

⑥叨秽:贪污腐败。

⑦简札:指奏章。

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1.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以土砾凸者为丘B. 以其境过清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 俯身倾耳以请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⑵疑有私故.⑶即自诣.狱⑷引与俱亡.4. 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2分)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四)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

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

密语曰:“非秀才之文。

”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

”公曰:“此某所为文。

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

”惶惶欲去。

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

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

”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

此说,想又妄耳。

”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

公曰:“不必如此。

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

②某:自称,相当于“我”。

③课:功课,学业。

④兼:这里可译作“也”。

⑤战灼:哆嗦,打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比去,问其所之。

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五)周幽王失信身亡(9分)周宅丰、镐①,近戎②。

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及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人喧马嘶,褒姒③视之大说,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

(4分)(1)戎寇尝.至()(2)褒姒视之大说.()(3)因数.击鼓()(4)为.天下笑()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及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2)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至而无寇。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六)苏世长讽谏(选自《唐语林》)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

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

一人得之,万夫敛手。

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

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

”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

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

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

若是陛下所造。

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当此时,亦以为足。

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

鹿台:纣王所修的台。

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无案牍之.劳形C.实谓惩其.奢淫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骈死于.槽枥之间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4分)(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4分)(七)肃王与沈元用①(宋)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

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⑤,略无矜色。

元用骇服⑥。

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信不诬⑦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

沈元用:宋朝大臣。

②虏:指北方的金国。

③偶俪:对仗工整。

④矜:夸耀。

⑤他语:说别的事情。

⑥骇服:吃惊佩服。

⑦诬:虚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元用素.强记()(3)取纸追书.之()(4)略无..矜色()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而竖其.左膝C.其.真无马邪 D.必先苦其.心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2)(肃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4.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2分)(八)八大山人清·陈鼎八大山人①,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②,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

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注】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②介:耿直。

③攘臂搦管(nuò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

④镒:二十两。

1.用斜线(/)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

(标两处)(4分)张堂中如清风徐香气常满室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尝.写菡萏一枝②盈.纸肮脏③或.成山林④数十幅立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4分)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一)1.(1)偏爱(2)土地方圆(3)的原因(4)过错2.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3.齐威王胜于朝廷是因为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劝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大臣的劝谏。

(2分)。

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是他失败之后能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亡而能悟)(2分)参考译文: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