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外园林欣赏的认识 (1)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观后感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观后感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观后感最近看了些关于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东西,那感觉就像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梦幻世界里穿梭了一番,可有趣了呢。

咱先说说中国园林吧。

一走进中国园林,就像走进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那里面的布局,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一场精心安排的游戏。

曲曲折折的小径,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带着你在园林里穿梭。

一会儿是个小巧玲珑的亭子,坐落在池塘边,仿佛是专门给那些吟诗作画的古人准备的。

池塘里的水啊,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小石头和游动的小鱼,还有那荷花,粉粉嫩嫩的,像是娇羞的小姑娘在风中摇曳。

周围的树木呢,也像是有了灵性,高高低低的,错落有致,把阳光切割成一片片的光影,洒在地上就像一幅天然的拼图。

中国园林里的石头也是一绝啊。

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大象,感觉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艺术品。

而且每一块石头的摆放都很有讲究,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得恰到好处,就好像它们本来就长在那儿似的。

在这里面走啊走,总能发现一些小惊喜,一会儿是个隐藏在花丛后的小山洞,一会儿是个刻着精美诗词的石碑。

整个园林充满了一种含蓄、清幽的美感,让人的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就想在这儿泡上一壶茶,坐上一整天,感受那种与世隔绝的宁静。

再看看西方园林,那可就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了。

西方园林就像是一个严谨的数学公式变成了现实。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大片大片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我都怀疑园丁是不是拿着尺子在修剪呢。

还有那对称的布局,从主路到两旁的花坛,再到远处的喷泉和雕塑,就像镜子里的倒影一样对称。

那些雕塑可都是西方文化的瑰宝啊,一个个栩栩如生,好像在讲述着古老的神话故事。

喷泉就更厉害了,水柱高高地喷起,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就像一个华丽的舞台表演。

西方园林的建筑也是特别宏伟,高大的宫殿或者城堡式的建筑矗立在园林之中,透着一种威严和庄重。

走在西方园林里,感觉就像是在参加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到处都透着一种华丽和高贵的气息。

中外园林赏析的感悟与收获

中外园林赏析的感悟与收获

中外园林赏析的感悟与收获
法国在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推崇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造型设计极为严谨,普遍采用古典柱式,内装饰丰富多彩,以规模庞大、造型雄伟的宫殿建筑和纪念性广场建筑群为代表。

早期法国古典建筑的主要代表有巴黎罗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

由于古典式设计风格的盛行,罗浮宫的东立面被视为恢复古代理性美的典范。

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新的宫殿设计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园林艺术上均被当时的洲各国效法。

被誉为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景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中国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
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观后感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观后感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观后感最近看了些关于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东西,那感觉就像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梦幻世界里穿梭了一圈,可太有意思了,今天就跟大伙唠唠我的观后感。

咱先说说中国园林。

一走进中国园林,就像走进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这里面讲究的是自然天成,就像是老天爷在这儿随意地挥洒了一番,却又处处透着巧思。

你看那些假山怪石,歪歪斜斜地堆在那儿,乍一看就像真的从地下冒出来的山峰似的,而且每一块石头的形状、纹理都好像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还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路,就像蛇一样在园林里蜿蜒穿梭,走着走着突然就给你一个小惊喜,要么是一湾清泉,要么是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

中国园林里的水也是一绝啊。

水就像园林的灵魂一样,平静的时候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周围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感觉整个世界都被复制了一份在水里。

要是起了点小风,水面就泛起层层涟漪,那波光粼粼的样子,就像无数的小星星在水里眨巴眼睛。

而且水边总是会有一些植物相伴,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荷花盛开的时候更是美不胜收,感觉就像是仙女下凡在这里开了个花展。

再说说那些亭子啊、走廊啊什么的。

亭子的造型各式各样,四角的、六角的、八角的,每一个都像是精美的艺术品。

它们就静静地立在那儿,像是在等着游人走累了进去歇歇脚,同时也为园林增添了不少韵味。

走廊就更有趣了,它像是一条纽带,把园林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而且走廊两边的墙上还经常会有一些镂空的窗户,透过这些窗户看园林,就像是在看一幅幅不同的画,每走一步,画就换一幅,这小心思真是绝了。

说完中国园林,咱再把视线转到西方园林。

西方园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整齐、对称,就像一个纪律严明的军队一样。

一进去,那大道笔直笔直的,两边的树木像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那场面真是壮观。

草坪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修剪得平平整整,感觉就像用尺子量着剪出来的一样,我都怀疑是不是园丁有强迫症呢。

西方园林里的雕塑那可真是多啊。

各种各样的人物雕塑、神话雕塑,就这么大大方方地摆在园林里,每一个雕塑都栩栩如生,感觉就像下一秒就能从底座上走下来跟你聊天似的。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摘要】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中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与景观呈现、装饰风格与细节处理,以及氛围营造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方园林在美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理念追求、风格特点、景观配置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这些差异既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艺术,同时也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比和交流,可以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景观呈现、装饰风格、细节处理、氛围营造、审美价值、影响、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中西方园林的背景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帝王贵族的园林别墅和皇家园林,如秦始皇陵园、唐代的大明宫园等,逐渐演变为宋代的私家园林和元明清时期的名胜园林。

这些园林以山水相间、假山迭峰、流水潺潺、假山瀑布等构造特色为主,注重塑造自然景致,以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园林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宫殿花园和公共休闲园,如阿维尼翁花园和潘赛斯花园等。

西方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逐渐发展出条理清晰、对称美丽的花园风格,以几何形状、修剪整齐的植物和水池为特色,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对称、秩序和理性的崇尚。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风格和设计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2 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为美学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园林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应该体现出美学的价值。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对于中西园林设计大家有什么了解了,知道中西园林设计的差异性在哪里吗?以下是本人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自从中西方园林艺术文化开始交流,人们对这两个风格意境截然不同的园林形式的比较就没有停止过。

中西方的园林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这两种风格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进而了解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1、追求自然美。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美学思想主要受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生活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理想和审美情趣。

2、追求含蓄美。

中国园林形成含蓄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受中国诗画的影响,诗贵含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另一方面是与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这两大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

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导下,在尊重、崇尚自然的前提下进行规划造园,创造和谐的园林特色;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

3、追求意境美。

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深悟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并把对自然山水的认知,带到园林艺术创作中,这种融汇了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艺术意境,一直是中国园林刻意追求的境界。

给景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想象上的“人格化”,使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如选石,强调山石的“透、瘦、漏、皱、清、丑、顽、拙”,梅花表示风骨清高,松柏喻示坚贞,在中国园林中,作为审美对象的山水花木等,完全成了审美主体抒发主观情绪意趣的载体。

(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代表西方园林风格的是l7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强调驾驭自然、改造自然,“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因此形成的基本特点是: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营造,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规矩方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中去,一切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

对西方古典园林的看法

对西方古典园林的看法

对西方古典园林的看法西方古典园林,那可真是园林界的一群独特存在。

就像一群穿着华丽盛装的贵族,西方古典园林总是透着一股规整和秩序感。

你看那凡尔赛宫的园林,就像一个巨大的棋盘被搬到了地上。

那些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灌木,一排排的,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在站岗。

每一条小径都像是用尺子量过画出来的,笔直笔直的,走在上面感觉自己都变得规规矩矩起来。

这和咱们中国园林那种曲径通幽、自由散漫的感觉可太不一样了。

西方古典园林里的喷泉,那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那喷泉就像一个爱表演的大明星,总是在园子的中心或者显眼的地方。

水从喷头里喷出来,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高耸的柱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晶晶的。

周围的雕像呢,就像忠实的观众,静静地看着喷泉的表演。

这些雕像也很有讲究,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活过来跟你聊天似的。

花园里的花卉种植也是规规矩矩的。

一块一块的,不同颜色的花组成各种图案,像一幅巨大的彩色地毯铺在地上。

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紫的像霞,好看是好看,可就是感觉少了点随性。

哪像咱们中国园林里的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自由自在地生长着,倒也别有一番野趣。

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园林的融合也是很有特点的。

建筑往往是园林的中心,园林像是建筑的附属品一样围绕着它。

建筑高大宏伟,有着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就像一个骄傲的国王站在那里,园林里的一切元素都像是它的臣民。

这和咱们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又不同。

有时候我就在想,西方古典园林是不是太过于追求完美和对称了呢?就像一个人,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头发一丝不乱,衣服没有一点褶皱,虽然看起来很精致,但总感觉少了点生气。

咱们中国园林就像是一个穿着宽松舒适衣服的文人雅士,虽然看似随意,但却充满了韵味。

不过呢,西方古典园林也有它的魅力所在。

那种宏大的气势,一眼望去尽收眼底的布局,让人感觉很震撼。

当你站在园林的一端,看着那长长的中轴线,一直延伸到远方,就像看到了一条通往神秘世界的道路。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园林啊,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咱先说说中国的园林吧。

中国园林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走进中国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那弯弯的小径,就像山间的小路,引领着你去探索每一个神秘的角落。

你看那亭台楼阁,多精致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亭子里,望着外面的景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还有那假山,虽然是假的,可却能以假乱真,仿佛真的把一座山搬进了园林里。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嘛!再看看外国的园林。

那风格可就大不一样啦!有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有的则是规整有序,几何形状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园林就像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风味。

你说园林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不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变小了,放在你面前让你欣赏嘛!而且啊,在园林里散步,那感觉就跟在外面逛街可不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每一处景色,感受每一丝气息。

你可以在花丛中闻着花香,也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多舒服啊!咱平时生活压力那么大,去园林里逛逛不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嘛!在那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总之啊,中外园林景观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中国的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园林,真的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世界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中西古典园林审美特征比较

中西古典园林审美特征比较

中西古典园林审美特征比较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别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园林在审美特征上的不同。

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

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

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

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

(二) 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

追求形似与写实。

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聊聊东西方园林

聊聊东西方园林

聊聊东西方园林去欧洲旅游,第一次看到西方园林,完全不能想象竟是这个样子,与中国园林毫无相似之处,整个是两个概念。

若非亲眼所见,难有如此亲身体验。

西方以巴黎凡尔赛宫的皇家园林最为典型,中国则以苏州园林最为经典,中西方有诸多有趣的不同。

首先,西方园林建在一块规整矩形的平面上,而中国园林往往建在依山傍水之处,随形就势,高低错落。

即使无山无水,也要平地挖湖造山。

甚至用太湖石造成假山,山中有洞有石阶,能登临,宛若天然。

西方园林整个规划成几何图案,小路多是直线交叉,或标准圆弧,构成矩形、圆形,半月形,星形。

一眼望去便一目了然。

中国园林则讲究曲径通幽,就跟野外自然形成的小路一般。

而且讲究园中套园,咫尺方寸间也要造出“别有洞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西方园林中把花草修剪成方墩,或整齐的篱墙,各色花卉与绿草构成种种几何图案,织成一块块花毯,人工意味明显。

而中国园林则花草完全随其自然,保持野趣。

在西洋园林中往往有迷宫,或用砖墙,或用绿篱,弯来折去,增加趣味。

它的文化渊源很明显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迷宫”,那里关押着牛头人身怪物“米诺斯的牛”,后被雅典王子忒修斯用毛线指路,进入迷宫,杀死了“米诺斯的牛”。

迷宫文化体现了人类的数学和游戏智慧。

比如圆明园的西洋楼遗址中有一块万花阵,就是迷宫,我跟女儿曾在里面游玩,差点儿转不出来。

中国古典园林则没有这种迷宫文化。

西方园林中,树木修剪成锥塔,高低大小一致,整整齐齐排列有如军阵。

而中国园林中的树木完全保持自然野生状态,不修剪,不排列,高低不一,疏密有致。

既有高大的千年古柏,又有新生小树。

西方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一些布置在中轴线上的高大宫殿之类,厚重的石料,巍峨的体量,对称的结构,建筑往往是园林的核心,园林不过是建筑的附属。

而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则讲究小巧多样,亭台楼阁,廊桥轩榭,散点分布,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造成类似山野村舍的自然效果。

中国园林往往不以建筑为核心,而以辽阔的水面为核心。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摘要】中西方园林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各自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特点。

中西方园林在植物选择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方式。

中西方园林在建筑风格上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风格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异同,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共同进步的特点。

未来,中西方园林艺术将继续相互影响,不断拓展创新,在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的为人们创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园林空间。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景观特点、植物选择、建筑风格、相互影响、融合、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中西方园林艺术之浅论中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风格,融合了东方园林的灵动与西方园林的规划。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经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特点。

本文将从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比较、景观特点、植物选择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探讨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风格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山水和谐”的美学理念;而西方园林强调规划和对称性,追求“宫廷花园”的奢华和庄严。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融合,将为园林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可能性,展现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2. 正文2.1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园林艺术始于商代至西汉时期的王宫园林,如洛阳宫和长安城的园林。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类似园林的建筑,如罗马的别墅和雅典的宫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方园林艺术逐渐发展并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园林开始兴起,这些园林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草药。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

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

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

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从审美主体来说,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主体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2、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中外园林特点心得体会初中

中外园林特点心得体会初中

中外园林特点心得体会初中中外园林特点心得体会园林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构建的一种特殊的景观空间,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塑造的产物。

中外园林虽然在形式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有幸游览过一些中外园林,通过比较和体验,我对中外园林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审美观念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美感和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和留园,以不同的布局和设计方式,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

这些园林规模虽小,但起伏的山石、蜿蜒的小河、婉约的楼台、斑斓的花草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充满诗意的氛围。

在这些园林中,人们可以沐浴在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美感。

这种方式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即“山水即园林,园林即人生”。

相比之下,西方园林更注重几何规则和人工造景。

西方园林追求对称、平衡和秩序,注重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运用。

比如,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心设计的几何花坛而闻名。

这些花坛和雕塑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庄严、整齐的景观。

西方园林更强调人的主导作用,通过人工的改造和设计,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自然景观。

西方园林也注重修剪和绿化,常常运用修剪的技巧来塑造树木和灌木的形状,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精致和对称的美感。

通过比较中外园林的特点,我认为每种园林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自然山水的表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而西方园林注重几何形状和人工造景,强调人对自然的主宰,给人以庄严和整齐的感觉。

两种风格各有所长,都有着吸引人的魅力。

此外,游览中外园林还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园林是人们追求美的产物,也是人们对自然敬畏的表达。

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山水之间的神韵和意境,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营造,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并将自然与人类生活融为一体。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人文课小论文——中外园林艺术鉴赏曹鹏森08009421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地区的园林也各不相同。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家园林转而要向私家园林学习。

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富丽,有着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同时也全面吸收了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国外不同国家的园林也同样具有不同的风格。

日本庭园是在庭园中造山,并人工搭配水池、瀑布、庭石、草木等而建成的日本传统庭园。

不是对自然进行人工管理,而是将四季的植物变化、飞来的野鸟、昆虫、天气等都作为庭园景观的一部分融入其中。

另外,从庭园看到的景色称作“借景”,视为庭园的一部分。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

浅谈对中外园林欣赏的认识 (1)

浅谈对中外园林欣赏的认识 (1)

浅谈对中外园林欣赏的认识园林,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均强调中轴对称法则,园林建筑却讲究自然天成、曲折多变。

西方则相反,建筑和城市规划自由多变,园林却强调对称规则,突出人工修饰美。

虽然各个体系都存在内部的互补性而趋于协调并形成各自的风格与审美情趣,但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相融和的造园手法却显示出人与自然更亲和的特征。

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园林设计中的大量传世佳作,都写满了人们的对于美的各种见解与领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只是惊叹,更有促使人们努力钻研下去的不竭动力。

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园林设计中的大量传世佳作,都写满了人们的对于美的各种见解与领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只是惊叹,更有促使人们努力钻研下去的不竭动力。

作为后人更应奋发,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创造更深远的辉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西方园林艺术各自的特点,从中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人类的巧夺天工。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摘要∶指出了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十分明显。

分析了中西方园林差异的所在,通过实例探讨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美和中国园林自然美,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具体表现,关键词∶中西,园林,美学,差异,中西方1引言园林是反映人们审美情趣的实质体现,是精神的物化。

园林的建造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一样,这是因为两者欣赏的角度不同,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挖掘它们的内涵,从而进行比较,吸收两者的优点,使设计者在造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进步。

2中国园林的发展2.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

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造园法则成熟,出现了许多造园理论著作和造园艺术家。

2.2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园林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主要标志是:公园出现了,西方造园艺术大量传入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中国园林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提出了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艺术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中外园林鉴赏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但是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也有着相互的结合。

通过天津租界区的园林景观,看以看出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关键词:西方天津租界区私家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的境域。

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说到底,园林艺术是将园林的美感展示出来的一种艺术,超脱了园林的工程本身,将工程上升到艺术的层次。

好的园林能让人如痴如醉,陶醉其中,恰到好处的设计往往能让人流连忘返;鬼斧神工的雕刻、精致典雅的长廊最是吸引人们的眼球。

要将景观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外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也有着共通的地方。

1.中西方园林的共同点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

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

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

“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而两者的起源也是惊人的类似。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西方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

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

浅谈东西方的园林欣赏

浅谈东西方的园林欣赏

浅谈东西方的园林欣赏所谓“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该课程主要讲述世界三大园林,即欧洲、阿拉伯、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很高,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让大家学会欣赏、懂得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更进步了解东西方园林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

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

在这根中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物。

显然,这种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来自理性主义,是“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

中国的园林则不同。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游人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

这也就是说,它们兼有观景与点景的双重功能。

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是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

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为一炉。

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美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

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这些都是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的。

因此,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的丰富的联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西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

在他们的园林里,你会发现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

中外园林特点心得体会高中

中外园林特点心得体会高中

中外园林特点心得体会高中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构筑技巧,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中外园林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通过对比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差异和魅力。

在我看来,中外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空间布局、植被选择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首先,中外园林的设计理念有很大区别。

传统的中国园林注重以“寓情于景”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园林常常通过巧妙的景观布局和元素组合,表达出一种隐于深处的真情实感。

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对立和对比,追求对自然环境的独特驾驭和表达。

西方园林在整体布局上更为对称和精确,注重对线条和几何形状的处理,体现出一种理性与秩序的美感。

其次,中外园林的空间布局也有所不同。

中国园林常常采用分散布局,将园林空间细分为多个独立的景点。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氛围。

这种布局给人以层层往里深入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

而西方园林则更倾向于连续布局,通过设计连续的道路和景观元素,使整个园林空间有一种流动感和延伸感。

进而,在植被选择方面,中外园林也有一些区别。

中国园林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植物,例如松树、柏树等。

这些植物常常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形状和颜色,更加追求鲜花盛开的美景。

西方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花卉的花坛和花境,给人一种色彩鲜艳和生机盎然的感觉。

最后,中外园林的文化内涵也有所差异。

中国园林通常所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宗教和文学等方面的元素。

中国园林除了追求自然美,还追求一种超越自我和寄托情感的内涵。

而西方园林则更加注重对个人的追求和享受。

西方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雕塑和艺术品,给人一种对个人独立品味和审美观的体验。

通过对中外园林特点的学习和了解,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外园林各自的特点和风格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中国园林寄托了人们对自然和世界的向往和理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外园林浅析

中外园林浅析



障景和漏景是一对概念。北方园林的障景表现为严密性,从围墙的 障景上看,大凡墙隔较少漏窗,即使有漏窗,也是较为厚重的花式 或直接玻璃屏蔽。入口前的障景多用龙壁,因为大多现存园林为皇 家园林,北海的九龙壁成为中国影壁的代表作。
南方园林




南方园林 江南有温和的气候、充沛的水量、丰盛的物产、优美 的景色、宽松的人文环境,其园 林营 建必然自呈特色。 总结为三点: 第一,叠石理水、水石相映。太湖石奇特多姿,在庭中造型尤佳。 最称绝的是苏州瑞云峰、杭州植物园绉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 第 二,花木种类多。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布局自由,结构不拘定式,清新洒脱 ,小巧细腻,幽雅美丽。 小阁临流,冷色多,像山水画。青瓦素墙,褐色门窗,官僚政治 意识淡薄,书卷气深浓。 南方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 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 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 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 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 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 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 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 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外园林欣赏的认识园林,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均强调中轴对称法则,园林建筑却讲究自然天成、曲折多变。

西方则相反,建筑和城市规划自由多变,园林却强调对称规则,突出人工修饰美。

虽然各个体系都存在内部的互补性而趋于协调并形成各自的风格与审美情趣,但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相融和的造园手法却显示出人与自然更亲和的特征。

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园林设计中的大量传世佳作,都写满了人们的对于美的各种见解与领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只是惊叹,更有促使人们努力钻研下去的不竭动力。

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创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园林设计中的大量传世佳作,都写满了人们的对于美的各种见解与领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只是惊叹,更有促使人们努力钻研下去的不竭动力。

作为后人更应奋发,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创造更深远的辉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西方园林艺术各自的特点,从中领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人类的巧夺天工。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

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

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

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

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

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

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

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

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

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必然性与偶然性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

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

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

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

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

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

正所谓“造园无成法”。

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明晰与含混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在我看来外国的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

两种不同的艺术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具体的艺术形态上。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通常是:甫人园门,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

之后则又往往是曲径(或是曲廊、曲桥等1,曲径两侧为粉墙或为茂林,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

这样一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的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再从敞轩环顾主庭,虽然有开阔的水面,但水不知由何而来,只见一条山溪从一块巨石后面流出,拐了几个弯后注入湖中,似乎这山溪是发源于建有佛寺的远山。

再看湖面四周,茂林修竹,绿树环绕,粉墙灰瓦若隐若现,但却非常明确地划分了园内园外的世界。

在这样的园林环境下,除了游鱼飞鸟,就只剩下你自己,然后你俯首吟哦,仰天长啸,尽情地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加以表达抒发,令草木低首,山石动情,似乎连千年的古柏,都愿与你一起发出对人生的慨叹。

总的来说,中国园林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它来自于自然,但它仅属于你,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反映,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浸染了你的内心情绪。

它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即便是像北京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虽然在空间尺度上已具有公共园林的特征,但无论是高耸的围墙,曲折的长廊,还是幽静的苏州街,都让人感到这只是传统私园的大比例翻版。

国传统园林,不论是宅园或是寺庙园林,基本上属于“庭园”,“庭”是建筑物的附属空间,因此,中国传统园林的场所原型仍是建筑物内部的一种空间场所,它首先从属于建筑物的总体范围。

因此,其场所实质是“内部”和“私有”的。

反之,西方园林则一直是与建筑物相并行的独立的空间场所,建筑物与园林互为衬托,互为界定。

不论是专门的花园还是城堡、教堂的庄园,通常都是环绕建筑物四周分散布置。

因此,西方园林的场所实质则更接近于“外部”和“公共”。

这两种不同的场所原型深深影响了两种园林对自然美的不同追求进而导致了设计上的不同风格。

伊叔强201213040229 中外园林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