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担当”经经名起缘:“京货郎与湘菜担”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祖籍衡阳的曾家世代以农为生,几百年来一直忙于耕作,从来没有人去读书求取功名。

但是到了晚清时,这个家族却出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的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

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清廷封为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的白杨坪村(今属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其家境并不是很富裕,在当时仅相当于一个中小地主的水平。

据曾国藩自己回忆,他小的时候也干过放牛、砍柴之类的杂活。

曾国藩的祖父名玉屏,字星冈,父亲名麟书,字竹亭。

据史料记载,曾玉屏年少时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为乡里人所耻笑,后得人劝诫,方才浪子回头。

精明干练的曾玉屏十分善于经营,曾家产业也在他的治理下不断扩展。

在地方上,曾玉屏为人刚直,言论非凡,对乡里的公益事业尤为热心。

因此,当地的老百姓对他是既害怕又尊敬。

不过,尽管曾玉屏作为当地的乡绅,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由于早年弃学,他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顶多是粗通文墨而已。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曾玉屏自然深以为耻。

为此,他痛感没有功名的遗憾,于是转而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自己的长子曾麟书身上,“穷年磨砺,期于有成”。

但可惜的是,曾麟书读书虽然很用功,无奈悟性不高,先后赶考17次,总是落地而归。

直到道光十二年(1832),43年的曾麟书才勉强考上一个秀才。

曾麟书本人也自知仕进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希望曾家子弟能够考取个功名来光宗耀祖,完成祖辈们的心愿。

这样,曾国藩作为曾麟书的长子,曾家的长孙,自然被寄予厚望。

童年的曾国藩自懵懂时便开始接受父辈们的启蒙教育,他从六岁时即开始上学,最初取名子城,字居武。

在七岁(虚岁为八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为屡试不中,为维持生计,曾麟书便开馆授徒,从此,曾国藩便在其父所执教的私塾——“利见斋”中读书。

从日后曾国藩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曾麟书对儿子督责甚严:“晨夕讲授指划,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

曾国藩“担当”经 之 史海撷萃

曾国藩“担当”经  之 史海撷萃

曾国藩“担当”经之史海撷萃1.曾国藩墨絰(díe)出山,太平军功败垂成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曾国藩奉钦命任江西乡试正考官。

在赴江西途经安徽太湖县时,接到其母病逝的讣告,随转回湘乡荷叶塘为母守丧。

其时,正值太平军围攻湖南省垣长沙。

当时,左宗棠受巡抚张亮基邀请出任幕僚长即时称之师爷。

鉴于清廷腐败,绿营、八旗军不堪一击的危急状况,左宗棠向张亮基献策效仿剿灭白莲教的做法,建立地方团练,并竭力推荐曾国藩堪膺重任。

同时,建议张亮基奏请朝廷诏命曾国藩移孝作忠,夺情出山。

曾国藩本来就有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雄心壮志,早在京师时就曾作诗言志:“生世不能学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还天子。

”但面对此情此景,他却犹豫起来,一是认为湖南官场腐败堕落,不好共事。

二是考虑自己一介书生毫无带兵经验,加之太平军能征善战,声势浩大,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师出无功,英名毁于一旦。

他的知己郭嵩焘鼓励他说:眼下中国十八省哪个不腐败。

天下乌鸦一般黑。

除非不做事,既要做事就无可选择之地。

又举诸葛亮、王阳明等书生带兵建立不世之功的例子增强他的信心。

曾国藩经过反复权衡终于决定墨絰出山,与太平军一决雌雄。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湖南同乡为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勇。

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祥桢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

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帝大喜过望,令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

然而,大学士祁隽藻进言:“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

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字子孝,号忠介,湖南湘潭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一、早年经历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对于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

曾国藩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勤奋的品质。

他在家乡读书,后来考入了湖南的府学。

在府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成绩优异,被誉为“府学之冠”。

二、官场生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先后担任过湖南、湖北、陕西等地的官职,以及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被誉为“曾铁军”。

他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使得太平天国起义军遭受了重大打击,为清朝政府稳定了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在官场上也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

他坚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受贪污腐败的诱惑。

他注重民生,积极推行改革,为人民谋福利。

他还注重教育,提倡儒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三、晚年生活曾国藩在晚年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他退休后回到家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他继续读书,写作,思考人生。

他的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成为了后人学习的经典之作。

他还致力于家族的兴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代。

曾国藩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他的勤奋和才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他的清廉和正直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道德底线,不能被金钱和权力所腐蚀。

最后,他的奉献和忠诚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公仆,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总之,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让我们向曾国藩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曾国藩7个小故事

曾国藩7个小故事

曾国藩7个小故事曾国藩,清朝末年的名将、政治家、外交家和理学家,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以下是七个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1. 曾国藩与小偷: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不高,因此经常背诵诗词文章。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钻进了他的房子,在他的书房里来回徘徊。

曾国藩背一篇短文,重复了几十遍也没能背下来。

小偷不耐烦了,将这篇短文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2. 曾国藩与猎户:曾国藩年轻时喜欢打猎。

一次,他与一个猎户争辩起来,说自己的父亲也是猎户,而这个猎户只是普通百姓。

猎户告诉他,虽然他的父亲穿着打猎的衣服,但从未真正打过猎。

曾国藩深受启发,从此更加关注实用主义和民本思想。

3. 曾国藩与算命先生:曾国藩年轻时曾经找算命先生算命。

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将来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甚至会成为宰相。

”曾国藩听了非常高兴。

但是算命先生接着说:“不过,你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过于相信命运。

”曾国藩听后非常沮丧,但后来他意识到算命先生是在点醒他不要过于依赖命运,要更加努力奋斗。

4. 曾国藩与左宗棠: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清朝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两人曾经因为一件小事闹矛盾,互相不说话。

后来曾国藩主动去找左宗棠和谈,但是左宗棠避而不见。

曾国藩不放弃,继续敲门。

左宗棠听到后非常感动,开门迎接曾国藩。

从此两人重新建立了友谊。

5. 曾国藩与李鸿章: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和引路人。

一天,李鸿章带着两个问题来找曾国藩。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兵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做官之道。

曾国藩告诉李鸿章:“兵法易学,做官之道难学。

”然后指着自己的头说:“这里面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意思是说,做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不能只学书本上的知识。

6. 曾国藩与湘军士兵: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是清朝的重要军事力量。

他非常注重士兵的纪律和教育,经常亲自教导士兵。

一次,一个士兵因为赌博被抓,曾国藩知道后非常生气。

他告诉士兵:“你赌博不仅会输掉自己的钱,还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士气。

”然后给了士兵一些钱,让他好好休息并严格遵守纪律。

曾国藩《挺经》全文

曾国藩《挺经》全文

曾国藩《挺经》全文卷一内圣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

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

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

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

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

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卷二砺志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挺经内容概括

挺经内容概括

挺经内容概括【篇一:挺经内容概括】挺经 -内容简介第一次是25岁,1917年8月25日《致黎锦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第二次是34岁,1926年3月18日《纪今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说:“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第三次是77岁,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说道:“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历害的人物。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他一个如此神秘的人物,近百年来多少豪杰人物都对他顶礼膜拜。

人的神秘可能来自本身经历的坎坷曲折,也可能来自其人的独行孤举,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挺经》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

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

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

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

全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

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译、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篇二:挺经内容概括】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

近代中国人,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从梁启超、杨昌济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

曾国藩家训今天我要讲的《曾国藩家训》,是从百家讲坛郦波老师的讲解中学到的。

主要有14部分,分别是谁来拯救笨小孩、无一日不读书、撑起两根穷骨头、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最败人的两个字、小家里的大智慧、养活一团春意思、人但有恒事无不成、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用人必先治人、用人四部曲、作育人才以图强、无愧于兄弟、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在开始讲《曾国藩家训》前,我想先简短的介绍下他的个人履历。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谥曰文正。

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更多的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此后,连考两次会试不中。

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

从此之后,他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

曾国藩的经济课

曾国藩的经济课

关于作者张宏杰,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著有畅销书《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

关于本书本书是张宏杰以两篇研究论文为底本,对部分叙述语言进行了调整,变成适合大家阅读的历史读物。

曾国藩生前,留下了大量的家书和日记,详细记录了他的收入和花销。

但是之前很少有一本书,专门研究曾国藩的经济状况。

这本《曾国藩的经济课》可以说是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重新审视一位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用客观量化的方式,展现曾国藩乃至整个晚清官场的生态。

核心内容 1. 在京为官的曾国藩,为什么官运亨通却入不敷出? 2.创建湘军的曾国藩,为什么对部下挥金如土,对自己一清如水? 3. 成为总督的曾国藩,为什么克己奉公同时还在行贿受贿?前言曾国藩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大IP。

2019-2020的跨年演讲上,罗胖也引用了曾国藩的一句名言「躬身入局」。

关于曾国藩的介绍和讨论已经很多,为什么要再为你解读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呢?因为这本书,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为你讲述曾国藩,什么角度呢?就是曾国藩的经济生活。

曾国藩生前,留下了大量的家书和日记,详细记录了他的收入和花销。

但是之前很少有一本书,专门研究曾国藩的经济状况。

这本《曾国藩的经济课》可以说是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重新审视一位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用客观量化的方式,展现曾国藩乃至整个晚清官场的生态。

这本书的作者张宏杰老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作家,罗辑思维有至少5期节目推荐了他的书,「每天听本书」也解读过他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张宏杰并非历史科班出身,他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工作多年。

一开始他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写历史,后来,张宏杰被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破格录取为历史学博士,之后又考上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后。

曾国藩简介PPT

曾国藩简介PPT

14岁时与父亲一起参加长沙童子试,不幸的是这一次他和他的父亲纷纷落榜,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道光统治的第十年,刚刚年满20岁的曾国藩在父亲安排下去了现在非常出名 的衡阳双桂书院求学,然而天不遂人愿,继他参加童子试失败后,这一次他参加长 沙府试又失败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于道光十三年他终于中了秀才,拥有了 进入县学的资格,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成就了“天下之能臣”。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感谢观看
一、曾国藩简介 二、曾国藩经历 三、1872年3月12日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于普通家庭,自幼好学,6岁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 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历多年鏖战攻灭太平天国

历史政治家曾国藩的故事讲解

历史政治家曾国藩的故事讲解

历史政治家曾国藩的故事讲解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位高轿低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俩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了去,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

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

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其实,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晓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

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正是凭借了这种低调、内敛的力量。

二、“不要钱,不怕死”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

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

”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

外官收入丰厚,为了构建关系网,每次进京,都要给熟悉的京官们送礼,名为“冰敬”、“炭敬”、“别敬”(意为夏冬买冰买炭等费用)。

这笔馈赠,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两。

但是曾国藩很少利用手中权力为人办事,所以这种馈送次数很少,于是借债就成为他经济来源的主要部分。

曾国藩家书——精选推荐

曾国藩家书——精选推荐

曾国藩家书第一辑修身篇--自修求强,自己做主“诚、敬、静、谨、恒”是曾国藩的修身五字。

修身,须以“诚”为本,要忠信、不欺,戒除浮躁之心,加强修养,做谦谦君子;要淡泊、豁达、宽容、勤俭、廉洁、忍让、恭敬,方能游刃有余,铸造精神,升华价值。

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之业。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原文】沅弟左右: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俱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

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

兹将片稿抄寄弟阅。

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

弟向来倔犟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巢县既克,和、含必可得手,以后进攻二浦,望弟主持一切,函告鲍、萧、彭、刘四公。

余相隔太远,不遥制也。

顺问近好。

国藩手草。

弟公文不宜用“咨呈”。

用“咨”以符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廿七日【译文】沅弟左右:二十七日接到贤弟二十一日的来信,所有情况都已知晓。

既然贤弟对于辞去巡抚之职的决心如此坚定迫切,那么我二十二日代你写的奏折也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吧。

你来信中说“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这十个字实际上说出了我的心声。

今天我有一片折子,也是请求把钦篆、督篆这两官位分出一席,另外选一名大的官员来担任这一职位。

现在将稿子抄给你看。

我们两兄弟要常存一颗兢兢业业的心,将来如能遇到机会,就能抽身而退,这样才可以善始善终,这样应该能避免犯大的罪过了吧?至于担当大事,全凭“明强”二字。

《中庸》中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要点就是要使愚蠢变为贤明,柔弱变得坚强。

弟一向本性很倔犟,不可因为处在高位就立刻去改变。

要知道凡事没有倔犟的志气是做不成的,没有刚毅的性格也不能成大事,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

曾国藩挺经智慧第一经担当经2(极速下载版)

曾国藩挺经智慧第一经担当经2(极速下载版)

三、《易经》溯源1.《易经》开天辟地第一卦“乾卦”,很深刻地阐述了自强之路和担当之道。

【乾,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乾卦组成,通称“乾为天”。

序卦传:天地定位、万物生焉。

】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

意思是:《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

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2.易经第2卦坤卦从另一个角度表述了勇于负责、勇于承载、勇于担当的现象和道理。

【坤,上下皆是由坤卦组成。

通称“坤为地”,象征“大地”,与天共同孕育万物之生成。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意思是:《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

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

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

如往东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

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3.易经的鼎卦阐述了力不胜任的危险。

【鼎,第五十卦。

内卦(下卦)巽、外卦(上卦)离。

因为代表火的离卦在上、代表风的巽卦在下,故通称“火风鼎”。

序卦传所言:鼎,取新也。

为“鼎新”之意。

】《系辞〃下传》第五章:‚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s ù鼎中食物),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

‛意思是:“德性浅薄而身居尊位,才智狭小而谋图大事,力量很小却担当重任,很少有不及于灾祸的。

《易经》鼎卦九四爻辞说:‘鼎足折断,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征着倾覆国家、身遭刑辱,是非常凶害的。

’这是说才力不足以胜任的危险啊。

”四、读后随想:“勇于担当——做人第一美德”曾国藩将“挺膺负责”作为“挺经”开宗明义的第一条,是对社会、历史、人生深切体验、深刻总结而得来的真知灼见。

关于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

关于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

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关于曾国藩的轶事典故-历史典故素材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书生门第家庭。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轶事典故审鸡蛋案一天,天气晴朗,年幼的曾国藩从学校放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

刚放下书包,其父就焦急地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于是就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煮熟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少了一个,不知是那个偷吃了,快帮你母亲查一查。

曾国藩思索了一下,答到:这个很容易,我有办法查出来。

说罢,曾国藩端出一个脸盆,倒了几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拢来,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察,结果有一个佣人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

曾国藩的父亲高兴极了,觉得儿子聪明,将来能当官审案子。

千年死一个富厚堂,是曾国藩的故居。

大门口悬挂着毅勇侯第四个金色大字。

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国藩委托其弟在家营造的。

据说建房的时候,曾国潢兄弟对匠工师傅款待很好,而对一般徒弟则有所刻薄。

新屋建成的时候要诵上梁文,砌工老师傅尽赞美语,操着荷叶土音为之颂曰:两江总督太细喱,要到南京做皇帝。

那天,看热闹的人很多,站在大门口的一个乡民见大门很高很宽,就希奇地问:这张大门怎么要开这么宽?一位对曾府心怀不满的徒弟就说:门宽好出丧么!师傅听了,觉得这个良心不能丧,就马上把不吉的话断过来:是的,门宽好出丧,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

乡里的习俗,对房屋上梁的赞语灵一半,而咒语是全灵的。

曾府的人听得上梁的赞语是要到京里做皇帝;对大门的赞语是:万年死一双,非常高兴,马上把匠工师傅连同徒弟伢子都召进堂屋里,用上乘的酒、茶,盛情地招待了一番。

解说《曾国藩的经济课》

解说《曾国藩的经济课》

解说《曾国藩的经济课》
《曾国藩的经济课》这本书主要从经济角度重新审视了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留下了大量的家书和日记,详细记录了他的收入和花销。

这本书通过研究这些资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视角下的曾国藩。

在传统的历史视角下,曾国藩被视为一位晚清名臣、湘军的创始人以及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然而,《曾国藩的经济课》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了曾国藩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书中首先关注的是曾国藩在京为官时的经济状况。

虽然他官运亨通,但他的收入和支出却入不敷出。

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家庭人口众多,而他的官俸和其他收入来源有限。

为了解决经济问题,他不得不借债,甚至在42岁时不得不回乡守孝。

书中还探讨了曾国藩创建湘军时的经济问题。

虽然他对部下挥金如土,但对自己的花费却一清如水。

这是因为他在筹措军费的同时,还要面对清朝官场的腐败和自己的家庭负担。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接受贿赂。

最后,书中还分析了曾国藩成为总督后的经济状况。

虽然他克己奉公,但仍然存在行贿受贿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官场文化使然。

尽管如此,曾国藩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努力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经济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曾国藩的一生。

它不仅展示了曾国藩的经济生活和成长历程,还从中反映了晚清官场的生态和曾国藩的个人品格与坚持。

这本书不仅是对曾国藩个人的重新审视,也是对历史研究的新尝试和新突破。

曾国藩挺经来历

曾国藩挺经来历
非常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两位曾国藩的铁杆儿粉丝,却从曾国藩的著作中读出了不同的韵味,并且巅峰对决,胜负早定。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了什么。最形象也很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毛泽东受曾国藩的《爱民歌》启发,创作出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精神凝聚和纪律约束所起的巨大作用已为历史所证实。蒋介石从曾国藩的“涤生刀”受到启发,给每一个黄埔学生以及有功将士颁发一把“中正剑”,其激励和凝聚人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本书体例
本书的体例是,一、“经名起缘”:仿照李鸿章口述的挺经第一条,选取一个故事说明本经的内涵。故事的选择,尽可能由近及远。首选曾氏本人的事典,其次是曾氏家人和幕僚的事典,然后是古代名人事典或寓言等。二、“曾氏宝典”:从曾氏著作中选择与本经有关的论述和名言警句,并对部分不太好懂的字、词、句、段进行注释。三、“《易经》溯源”:从《易经》中选择与本经有关的卦象和经文,并做一些解释。四、“读后随想”,阐述作者对本经理解运用的心得体会。五、“事典”:摘录与本经相关的事典进行印证,帮助加深对本经精髓的理解。
好议论别人的短处,甚至议论与自己毫不相干、素昧平生之人的短处,似乎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普遍现象。曾氏将其上升到“骄傲”的高度来认识,这是极有见地的。背后议人长短,的确不是好事。它无形间助长了议者的骄矜自得之气,也让被议者获知后心理上极为反感,甚至怀恨在心,再甚者采取报复行动,此即“祸从口出”之谓也。这真是戒骄的“金针”,既有大道理,又有具体操作方法。这正是曾氏家书的魅力所在。
曾国藩挺经智慧曾国藩与《易经》编辑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卒于1872年3月12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享年61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儒,精通儒法道佛诸家学问。

曾国藩生平简介

曾国藩生平简介

书法造诣
从人物关系看处世之道
• 与左宗棠的爱恨情仇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与李中堂师徒情深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影响一代伟人
•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 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的剿匪之路
• 咸丰三年(1853年),组建湘军,自行购置武器装备,摸索训练 方法和战术,同时筹建水师。 •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在道义上 取得了多数人的支持,湘军全军出击,共计大小船舰240艘,水 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下 • 3月,岳州首战不利,4月,在靖港水战中又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 败,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幸被幕僚章寿麟所救 • 在失利后不断地自我反思,曾国藩改善了湘军的管理体系,军队 战斗力逐渐上升,自此,作战不在是只有失败。
家庭背景
• 祖辈世代在湖南乡下务农
• 祖父曾玉平——见多识广的农民 • 父亲曾麟书——家中长子,四十三岁举秀才, 乡间塾师
• 兄妹共九人,四个弟弟,其中曾国华、曾国荃、 曾国葆后均加入湘军,四个妹妹,幺妹不幸痘 殇
• 家境较为富裕,家风严整
鲤鱼跃龙门——从农民到进士
•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 道光十年(1830年),曾国藩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 入湘乡涟滨书院。 •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 •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 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 试。 •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 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 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曾国藩【东梦人物志

曾国藩【东梦人物志

曾国藩【东梦人物志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六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长沙着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

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步入仕途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

七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

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

不久,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关于煎和熬的名人例子

关于煎和熬的名人例子

关于煎和熬的名人例子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意思是说,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半是靠命运、机遇等,一半是靠自己勉强接受、努力撑下来的。

曾国藩此说令人深思。

从他自身来说,曾国藩一生奋斗,无时无刻不在和勉强较劲。

他曾七次科考六落孙山,次次都是熬煎,勉强挺过来,方赢得东山再起。

他以文官之职,在湖南赤手空拳招兵买马,顶住排挤、怀疑、掣肘、凌辱,“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真处逆境之良法也”。

苦熬、苦干,他几乎是独力建起湘军。

他勉强率兵打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获成功。

文官被封一等毅勇侯,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

曾国藩干事有个诀窍:熬不下去,也要熬,直到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

他以练习书法为喻:“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小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

责任担当作文开头金句曾国藩

责任担当作文开头金句曾国藩

责任担当作文开头金句曾国藩
1.“为官避事平生耻”,是从曾国藩《治心经,诚心篇》中“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化用而来的。

曾国藩认为,积极干事,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

曾国藩的《治心经》,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

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

又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基于此,他总结出养心治心、修身悟道的一整套方法。

在这段话中,曾国藩结合亲身经历谈了忠诚的力量。

天下大乱之时,人们大多畏难避害,想尽办法谋求自身的安全,不肯出点滴之力来拯救天下的危难。

只有忠义之士,视死如归,奋起匡正时乱。

于是,人们都以他们为榜样,以苟且偷生为羞,以避事避害为耻,终于“戡定大乱”。

曾国藩认为,君子之道重在以忠诚二字倡导天下,匡扶正义,敢于承担责任。

“担当”二字重干钧。

他就强调“看一个人,很置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2.同治二年,曾国藩给九弟曾国荃写信说: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他还说“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担当”经地经名起缘:“京货郎与湘菜担”
一日,曾国藩地孙女婿吴永和李鸿章聊天回忆曾国藩地往事.李鸿章说道:我老师地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那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地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着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至水埂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相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去,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两便吗?’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
丰子恺漫画:一肩担尽古今愁
曰:‘他身子短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大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地.’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地.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份不同,安能叫我避让?’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如何?’当即俯身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过意不去,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地第一条.
【经义探秘】
曾国藩地这一条“挺经”,是李鸿章转述地,虽然说地是一个具体故事,但实际含义却很抽象,颇有些费解.吴永虽是当面听李鸿章讲地,但他也觉得“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
那么,这条“挺经”地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李鸿章用自己地一段经历对这条经文进行了注解.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公(指李鸿章)在直都时,深受常熟(指翁同龢,字叔平)排挤,故怨之颇切,而尤不惬于项城(指袁世凯).在贤良寺时,一日项城来谒,予亟避入旁舍.项城旋进言:‘中堂再造元勋,功高汗马.而现在朝廷待遇如此凉薄,以首辅空名随班朝请,迹同旅寄,殊未免过于不合.不如暂时告归,养望林下,俟朝廷一旦有事,闻故鼙而思将帅,不能不倚重老臣.届时羽檄征驰,安车就道,方足见老成声价耳.’语未及已,公即厉声呵之曰:‘止止!慰廷,尔乃来为翁叔平做说客耶?他汲汲要想得协办,我开了缺,以次推升,腾出一个协办,他即可安然顶补.你告诉他,教他休想!旁人要
是开缺,他得了协办,那是不干我事.他想补我地缺,万万不能!武侯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我也还配说.我一息尚存,决不无故告退,决不奏请开缺.’”袁世凯走后,李鸿章又对吴永说:“袁世凯,尔不知耶?这真是小人!他巴结翁叔平,来为他作说客,说得天花乱坠,要我乞休开缺,为叔平做成一个协办大学士.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我老师地‘挺经’正用得着.我是要传他衣钵地,我决计与他挺着,看他们如何摆布?”
从李鸿章地话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以强硬地态度对付袁世凯和翁同龢,是以曾国藩地“挺经”作为处事方针地.“与他挺着”,就是以坚挺强硬地态度与翁同龢相抗衡,就如故事中老翁地儿子与京货郎互相挺着、各不相让一样.由此看来,李鸿章认为“挺经”是一种以坚挺强硬为特征地处世哲学.
那么,吴永又是如何理解这条“挺经”呢?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载:“予当时听之,意用何在,亦不甚明白;仔细推敲,还是曾公说得好: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从吴永地观点看,这条经文地着意点在老翁,其精髓是“躬自入局,挺膺负责”.
“挺经”传世地这条经文出自李鸿章之口、吴永之笔.可以说,李鸿章是二传手,吴永是三传手.李鸿章地解释当然具有一定地权威性,以坚挺强硬为特征地处世哲学也确实是“挺经”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就这条经文本身地含义,笔者倒是更赞成吴永地说法.因为,吴永也是“挺经”来历地当事人之一,其说法理所当然同样具有一定地权威性,而且,他地解释似乎更符合这条经文地真正含义.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这个故事最关键而富有歧义地一句话:“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那么,这个“他”,指地是谁呢?在李鸿章看来,“他”指地是局内之人,“京货郎”和(或)“老翁儿子”.在吴永看来,“他”指地是局外人老翁.
试想,如果“他”指地是京货郎或者老翁儿子,那么,他们何止“挺了一挺”?已经挺了半天了,“一场争竞”并没有“就此消解”.当事双方都在坚挺强硬地对抗着,看谁坚持到最后胜利.只有老翁来了,并“挺了一挺”(要脱鞋下水),感动了京货郎(自己要下水),这才“一场争竞就此消解”,创造了双赢或者说多赢地局面.
从这个角度看,“挺经”地这个故事看似平常,实则蕴含了极其深刻地哲理.它打破了传统地“非此即彼”、“成王败寇”地二元思维模式,提供了一种“躬自入局,挺膺负责”、勇于担当、同生共赢地思维方法,具有极强地超前性,这是非常了不起地.这正是曾国藩将其作为“挺经”开宗明义第一条地重要意义所在.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
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