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族特点
芳香族特点
首先,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很高,并且比较难被化学反应破坏。
这是因为芳香环上的π电子分布非常均匀,而且电子密度很高,从而使得分子结构变得非常稳定。
其次,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很强的香味和挥发性质。
这是因为芳香环上的π电子能够与周围的分子相互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挥发来散发出香味。
此外,芳香族化合物还具有相对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这是因为芳香环内的π电子能够形成共振体系,从而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熔点和沸点升高。
最后,芳香族化合物的光学性质非常特殊。
它们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并且能够发生荧光和磷光现象。
这些特点使得芳香族化合物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 1 -。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族和烷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族和烷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芳香族和烷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学是研究碳以及与碳相连的元素的化合物和反应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命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正确的命名可以准确地表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整理有机化学中芳香族和烷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的命名方法。
一、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芳香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苯环。
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比较直观和简单,一般遵循以下规则:1. 确定主链:找到分子中的苯环(若有多个),以苯环为主链。
苯环上可能有取代基(取代其他原子或基团)。
2. 确定取代基位置:给予苯环上的取代基编号,以保证取代基编号的总和尽量小。
3. 命名取代基:根据取代基的种类,分别使用不同的前缀。
常见的前缀有甲基、乙基、氯代、溴代等。
举例说明:1. 单取代苯: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化合物称为单取代苯。
根据取代基的种类,可以命名为甲苯、氯苯、溴苯等。
2. 多取代苯:苯环上有多个取代基的化合物称为多取代苯。
根据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可以命名为间二甲苯、邻氯甲苯等。
二、烷基化合物的命名烷基化合物是一类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只有碳与碳相连,没有任何其他原子或基团。
烷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相对较为复杂,一般遵循以下规则:1. 确定主链:找到分子中最长的连续碳链,以该链为主链。
2. 确定主链上的取代基位置:给予主链上的碳编号,以保证取代基编号的总和尽量小。
3. 确定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根据取代基的种类,分别使用不同的前缀。
常见的前缀有甲基、乙基、丙基等。
4. 命名主链: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目,使用不同的前缀:一碳烷为甲烷、二碳烷为乙烷、三碳烷为丙烷等。
举例说明:1. 单取代烷:烷链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化合物称为单取代烷。
根据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可以命名为甲基甲烷、乙基丙烷等。
2. 多取代烷:烷链上有多个取代基的化合物称为多取代烷。
多环芳香族结构的化合物
多环芳香族结构的化合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通过共轭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多环芳香族结构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1. 芴(anthracene):芴是由三个苯环通过共轭键连接而成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它具有蓝色荧光性质,可用于荧光染料、染料激光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等领域。
此外,芴还可用作有机导体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先导化合物。
2. 菲(phenanthrene):菲是由三个苯环和一个苯环相连而成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它可用作有机半导体材料、高效率光伏材料和荧光探针等。
菲还在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中有重要应用,可用于测定环境中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和污染程度。
3. 苊(acridine):苊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菲环相连而成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它具有强烈的荧光性质,可用于荧光探针、生物标记物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苊还有抗肿瘤和抗菌作用,具有很大的药物开发潜力。
4. 三苯基胺(triphenylamine):三苯基胺是由三个苯环和一个胺基相连而成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它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质和电荷传输能力,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器件的制备。
此外,三苯基胺还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中间体和催化剂。
5. 蒽(anthraquinone):蒽是由两个苯环和一个醌环相连而成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
它是许多天然色素的结构基础,广泛应用于染料、颜料和光敏材料的制备。
蒽还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药理活性,被用作药物的中间体和药物成分。
综上所述,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这些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为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医药需求等问题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
H
H
0.108nm
H
2.苯结构的解释: 价键法(VB) 6中心6电子的环状共轭大π键
2.1.3 单环芳烃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苯及同系物:无色液体,不溶于水 (非极性溶剂) 单环芳烃:比重<1,具有特殊芳香气味 单环芳烃有毒:损坏造血器官与神经系统 碳氢比较高,1:1,燃烧有黑烟。
CH3 CH3 2 , 3 _ 二甲基 _ 1 _ 苯基 _ 1 _ 己烯
苯乙烯
苯乙炔
2.多环芳烃
联苯类: 多苯代脂肪烃类:
2 CH3
1 1'
4' CH3
2 , 4' _ 二甲基联苯
(
)
3
CH
三苯甲烷
CH4 甲烷
CH=CH 1,2-二苯乙烯
3.稠环类:
α
891
7
2β
6
3
10
5
4
萘
CH3
1
5
CH3
+ 3 H2
N。i 180 ~ 210 C, 18MPa
2. 加氯反应:
+ 3 Cl2
紫外光
Cl
Cl
Cl
Cl
Cl
Cl
六氯化苯
三、 亲电取代反应: (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al RXn)
卤代(-Cl,-Br)、 硝化(-NO2) 磺化(-SO3H) 付氏反应(烷基化或酰基化) 氯甲基化(-CH2Cl)
CH+ CH3
+ CH3CH2CH2Cl AlCl3
AlCl3
+
CH3CH2CH2
10
重排
+
芳香族化合物
与结构有关,通常对位异构体由于分子对称,熔点较高。
芳烃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具有一定的毒性。常见单环
芳烃的物理常数P455表11-1
16
四、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模式
H E
+ E+
E+
E
+
亲电试剂
-络合物
-络合物
E:亲电试剂
17
-络合物的表达方式
H
E + +
注意:第二个卤素原子进入第一个卤素原子的邻、对位。
20
反应机理
Cl2 + FeCl3 Cl δ + δCl FeCl3
δ + δ+ Cl
Cl FeCl3
快 Cl
δ+ δCl FeCl3
π络合物
H Cl
FeCl4 快
Cl
+ 慢 σ络合物
+ HCl + FeCl3
21
(2)硝化
+ HNO3
浓硫酸 55~60℃
10
总共轭效应对苯分子大π键结构的解释
共振论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 苯分子氢化热数据
6个C-C键相同,既非单键又非双键,每一个π 电子(共6个)在环状的分子轨道上运动,被更多 的碳核(6个)吸引,因而电子能量低而稳定,也
就是π键很稳定,所以氢化热(放热反应)低。
2
2、芳香性
第一阶段: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
香化合物。
第二阶段:将苯和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 结构特点:平面、环状结构,键长平均化,较高的C/H; 化学性质:较难发生氧化、加成反应,而易于发生亲电取 代反应等。 第三阶段:将具有芳香特性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 非苯芳香烃
芳香族和脂肪族的化学式
芳香族和脂肪族的化学式1. 引言在有机化学中,芳香族和脂肪族是两个重要的化学类别。
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芳香族和脂肪族进行详细介绍:定义、结构、性质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
同时,我们还将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2. 芳香族化合物2.1 定义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稳定性和独特电子结构的有机分子。
它们通常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
苯环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碳原子共享一个π电子。
2.2 结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式表示:C6H6这里,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并且每个碳原子上都连接一个氢原子。
2.3 性质芳香族化合物具有以下特点:•稳定性:芳香族化合物的稳定性比脂肪族化合物高,这主要归因于苯环中的共轭π电子体系。
这种稳定性使得芳香族化合物在许多有机反应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催化剂和中间体的作用。
•不饱和性:芳香族化合物由于含有共轭π电子体系,因此具有较高的不饱和度。
这也使得它们在一些加成反应中表现出与脂肪族化合物不同的行为。
•溶解性:由于芳香族化合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它们在非极性溶剂(如苯、甲苯等)中溶解度较高,而在极性溶剂(如水)中溶解度较低。
2.4 化学反应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参与多种重要的有机反应,其中一些包括:•取代反应:芳香族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引入新的基团。
例如,苯可以与卤代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取代苯衍生物。
•加成反应:尽管芳香族化合物通常不会发生加成反应,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它们也可以参与加成反应。
例如,芳香烃可以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芳香族亚硝基化合物。
•氧化反应:芳香族化合物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引入氧原子。
例如,苯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苯酚。
3. 脂肪族化合物3.1 定义脂肪族化合物是指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分子。
它们通常是直链或支链状的,并且不含苯环。
3.2 结构脂肪族化合物的结构式通常表示为:CnH2n+2这里,n代表碳原子的数量,每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氢原子。
第九章芳香族化合物
第九章芳香族化合物一、翻译名词1. 丙基芳烃及丙基酚类,丙基醇酚类2. 水杨酸,香豆酸3. 咖啡酸,阿魏酸, 对苯二酚, 间苯三酚4. 香豆素,木脂素,木质素5. 黄酮,双黄酮类,木犀草素6. 黄烷酮(二氢黄酮),黄烷醇,查耳酮,二氢查耳酮7. 鞣质,儿茶酚鞣质,8. 没食子酸,没食子酸鞣质9. 醌,萘醌,苯醌,菲醌,蒽醌10. 儿茶素,水飞蓟素二、名词解释1. 香豆素是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在结构上可看作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
2. 木脂素,也称木脂体,是由2分子或3分子苯丙基以不同形式聚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中,多以游离态,少数成苷的形式与树脂或树胶共存。
3. 黄酮(Flavonids)为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泛指2个具有C6-C3-C6基本骨架的化合物。
4. 醌类: 指碳环上具有两个羰基并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
天然醌类多具酚羟基,并以蒽醌类居多,除此而外还有苯醌、萘醌和菲醌等。
5. 鞣质: 也称单宁,是由多个多元酚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500~3000D的水溶性化合物,易于氧化聚合。
6. 间苯三酚:是指一类以1,3,5-三羟基苯为基本骨架的化合物。
三、指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和结构类型1. 咖啡酸丙基酸类2. 水杨酸酚酸3 .丹参甲酸丙基酸类4. 伞形花内酯简单香豆素5. 当归内酯简单香豆素类 6. 补骨脂内酯呋喃香豆素类7. 岩白菜素异香豆素类8. 愈创木脂酸简单木脂素9. 牛蒡子苷木脂内酯10. 丁香脂素双环氧木脂素11. 厚朴酚新木脂素12. 水飞蓟素其它类木脂素13. schizarin B联苯环辛烯类14. 鬼臼毒素环木脂内酯15. 杜鹃素黄烷酮16. 芦丁黄酮醇17. 矢车菊素花色素18. 鱼藤酮二氢异黄酮19. 没食子酸没食子酸鞣质20. 奎宁酸没食子酸鞣质21. 烟曲醌苯醌22. 肉桂鞣质A1儿茶酚鞣质23. 大黄素蒽醌24. 丹参醌A 菲醌25. 紫草素萘醌四、选择题1、D2、A3、D4、A5、D6、C7、B 8. B 9、C A 10、D 11、D 12、C 13、C 14、C 15、C 16、A 17、D 18、B 19、B 20、C 21、B 22、A 23、A 24、D 25、D 27、B28、A 29、A 30、C五、判断正误1.× 2. × 3.√ 4.√5.× 6.√ 7.×8.√9.√10.×11.×12.√13. √14. √15. √16. √17.×18.√19. √20.×21.√22. √23. √24.√25. √26. ×27. √28.√29.√30. √六、鉴别下列组分1.SrCl2反应(a反应,b不反应,且a络合反应出现棕色或黑色沉淀)2. NaBH4反应(a反应,b不反应)3. NaBH4反应(a不反应,b反应,且反应后滴入浓盐酸易产生红色至紫色物质)4.盐酸镁粉反应(a不反应,b反应,且呈酱紫色,有红色泡沫升起)5. 碱性试剂(如NaOH等,a反应,加热呈深红色至紫红,b反应,通入空气显棕色)或高锰酸钾反应6.异羟肟酸铁(a反应,显红色,b不反应)7.Gibbs反应(a反应,显红色,b不反应)8.异羟肟酸铁(a反应,显红色,b不反应)9.茴香醛-硫酸试剂(a反应,显蓝绿色或蓝紫色,b不反应)10.醋酸镁试剂(a反应,显橙黄至黄色,b反应,显蓝色或蓝紫色)七、完成下列反应1.OHCOOH COOH COOH2.O -Na +COO -Na +COOHOH3.HO COOH OGlcHOCOOHHOOHCOOH4.O H 3COCOOHH OHCOOHH 3COOCH 3OOHHOOH5.COOHCNHOOCOOHOOOR OROOHROOOHOHOH HO6.OCH 3OCH 3CH 3OCH 3OCH 3CH 3CH 2ClOCH 3OCH 3CH 3COOHOHOHCH 3COOH 7.八、简答题1. 简单的苯丙基衍生物(烃、醇、醛、酸)有那些些具有重要的用途,请举3个例子加以说明。
有机化学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什么?
有机化学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什么?芳香族化合物是由芳香环(具有共轭双键的环)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香气和稳定的分子结构,因此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准确命名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化学家发展了一套严谨的命名规则。
以下是常见的芳香族化合物命名规则:1. 确定主链:确定芳香环上的主链,通常以含有最多芳香碳的环为主链。
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从1开始,按照惯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编号。
2. 标识取代基:在主链上识别并编号任何取代基。
取代基是指附加在芳香环上的原子或原子团。
每个取代基使用一个前缀表示,并通过具体的编号与主链上的碳原子关联。
3. 确定前缀:确定取代基的适当前缀。
常见的前缀包括氯(chloro-)、溴(bromo-)、碘(iodo-)、甲基(methyl-)、乙基(ethyl-)、异丙基(isopropyl-)等。
4. 组合命名:将主链和取代基的前缀组合在一起,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在字母顺序相同的情况下,按照编号第一的取代基排在前面。
5. 添加后缀:在组合命名后,根据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或其他特殊性质,添加适当的后缀。
例如,苯酚(phenol)、苯甲酸(benzoic acid)等。
这些是芳香族化合物常见的命名规则。
然而,实际的命名可能更为复杂,可能涉及更多的取代基和特殊情况。
有机化学家通常使用系统命名法和IUPAC命名法来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命名芳香族化合物时,确保遵守命名规则以及使用权威的有机化学文献作为参考,以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可验证性。
参考文献:- Morrison, R.T., & Boyd, R.N. (2008). Organic chemistry. Benjamin Cummings.。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简称芳烃
第七章芳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简称芳烃,也叫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是苯和化学性质类似于苯的化合物。
芳烃按其结构可分为两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
单环芳烃:苯、乙烯苯、乙炔苯等多环芳烃:联苯、对三联苯;多苯代脂肪烃(二苯甲烷、三苯甲烷等);稠环烃(萘、蒽、芘等)第一节苯的结构一、苯的凯库勒(Kekule)式1865年凯库勒从苯的分子式出发,根据苯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六个氢原子是等同的事实,提出了苯的环状构造式。
因为碳原子是四价的,故再把它写成简写为称为:这个式子虽然可以说明苯分子的组成以及原子间连接的次序,但这个式子仍存在着缺点,它不能说明下列问题第一、既然含有三个双键,为什么苯不起类似烯烃的加成反应?第二、根据上式,苯的邻二元取代物应当有两种,然而实际上只有一种。
凯库勒曾用两个式子来表示苯的结构,并且设想这两个式子之间的摆动代表着苯的真实结构:由此可见,凯库勒式并不能确切地反映苯的真实情况。
二、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根据现代物理方法(如X射线法,光谱法等)证明了苯分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形构型,键角都是120o ,碳碳键的键长都是0.1397nm。
按照轨道杂化理论,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互相沿对称轴的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C σ键,组成一个正六边形。
每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子1s轨道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H σ键。
由于是sp2杂化,所以键角都是120o,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垂直于σ键平面的p轨道,每个p轨道上有一个p电子,六个p轨道组成了大π键。
三、苯的分子轨道模型分子轨道法认为六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六个π分子轨道,其中三个成键轨ψ1ψ2ψ3和三个反键轨道ψ4ψ5ψ6。
在这个分子轨道中,有一个能量最低的ψ1轨道,有两个相同能量较高的ψ2和ψ3轨道,各有一个节面,这三个是成键轨道。
ψ4ψ5能量相同,有两个节面,ψ6能量最高有三个节面,这三个是反键轨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2.2《芳香烃》课件
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
键。因此常用 来表示苯分子。苯的结构使苯的
性质比烯烃稳定。
➢思考: 从苯的分子组成看,高度不饱和,苯是否具有 不饱和烃的典型性质?
2mL苯 2mL苯
1mLKMnO4酸性溶液 (紫红色不褪去) 振荡
1mL溴水 振荡
稠环芳香烃
B
A
C
苯并芘
致癌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比较
有机物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代表物 结构特点
CH4
C2H4
C2H2
C6H6
全部单键 含碳碳双键 含碳碳叁 特殊的键不
饱和烃 不饱和 键不饱和 饱和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 平面型 直线型 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无色液体
燃烧 与溴水
易燃,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不反应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不反应
+
HNO3(浓)
浓H2SO4 50~60℃
的无色液体 NO2 + H2O
硝基苯是无色,具有苦杏仁味
的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
③磺化(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
+ HO-SO3H 70℃~80℃
-SO3H + H2O
(苯磺酸)
苯的性质小结: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实验设计
根据苯与溴、浓硝酸产生反应的条件,请你设计 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注意仪器的选择和试 剂的加入顺序)
状态 液态
熔点 5.5℃ 沸点 80.1℃ 低!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毒性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
酰基化反应
将苯与酰氯或酸酐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酰基化反应,生 成芳香酮或酸。
稠环芳烃的合成
氧化偶联反应
将芳香族化合物在氧化剂作用下进行 偶联反应,生成稠环芳烃。
分子内的环化反应
某些芳香族化合物在加热或加压条件 下发生分 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溶解性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通常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 溶剂。
沸点
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分子量和稳定性,芳香族烃类 化合物的沸点通常较高。
密度
芳香烃的密度通常比水大,且随着分子量的增加 而增大。
化学性质
稳定性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相对稳定,不易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总结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对环境和安全性的影响将有更深入的研究,以减少其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目前,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其在环 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行为,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同时,开发低毒、环保的替代品或寻找循环利用的方法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
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药物合成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是许多药物合成的关键原料,如抗癌药物、抗 生素等。
诊断试剂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诊断试剂,如用于检测癌症、传 染病等的试剂盒。
生物活性分子
某些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可以作为药物或其他生物 活性分子的先导化合物。
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药
某些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如除草剂、杀虫剂等。
进而发生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03
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
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
1.取代基的命名
芳基:芳烃去掉一个H原子后所剩余的部分 苯基(phenyl):C6H5-, Ph-,φ- 芳基(aryl):Ar- 苄基:Bn-
2.简单芳烃的命名
• 简单的芳烃以苯环为母体,烷基作为取代基,称 “某苯” CH3 NO 2 Cl CH3 CHCH3 甲苯 氯苯 异丙苯 硝基苯
• 当苯环上连有两个以上取代基时,需标明取代 基位次或取代基间的相对位置 。 二取代苯的3个异构体: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1,2–二甲苯 邻二甲苯 o–二甲苯 (o-Xylene)
1,3–二甲苯 间二甲苯 m–二甲苯
1,4–二甲苯 对二甲苯 p–二甲苯
o– : ortho-; m– : meta-; p– : para-
CH3CH2CH CHCH3 CH3
CH3 C CHCH3
2–甲基–3–苯基戊烷
Pபைடு நூலகம்C CH
CH2
2–苯基–2–丁烯
CH2 Cl
苯乙炔
二苯基甲烷
苄基氯
萘的命名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 按照“官能团的优先次序”,以较优的官能团 为母体。
官能团的优先次序:
COOH > C N > C C > SO3H > CHO > C C > COOR > C O > OR > COCl > OH > SR > CONH2 > NH2 > NO2 SH > Cl >
芳香族化合物的取代反应
氯磺化反应包括两个反应步骤,即先由芳环化合物与 氯磺酸作用生成芳基磺酸,后者再与第二分子氯磺酸作 用生成芳磺酰氯化合物。
第一步反应由于有氯化氢放出而易于完成; 第二步为可逆反应,需用过量试剂(为理论量的2~5 倍),才能保证所生成的芳磺酰氯有较好产率。
磺化反应机理尚未彻底了解,一般而言,磺化是 SO3或HSO3+对芳环的进攻,和硝化反应的机理相同。 但是随所用磺化剂的种类和浓度不同,甚至作用物种 类不同,进攻试剂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CH 3
+ Br2
FeBr3
CH 3 Br
+
Δ
CH 3
Br
有烷基侧链的芳烃,在光照条件下,卤代反应发生在侧 链上。
CH 3
+ Cl2
CH2 Cl
光
某些含卤素化合物具有生理作用,同时卤化物又 是制备某些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如灭癣酚 (tribromocresol)为局部抗真菌药,双碘喹啉 (diiodohydroxyqulnoline)为治疗阿米巴痢疾药物,盐 酸氨溴索(ambroxol)为镇咳药,其他还有降胆固醇药 物氯贝特(dofibrate)、安定药氟哌啶醇(haloperidol)和 照影剂碘必乐(iodipamide)等,这些都为含卤素药物, 其中的卤原子可能为具有生理活性的部分结构。
含有磺酸基的药物比较少,但是有许多药物都含有磺 酰氨基,如磺胺类抗菌药、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等。 乙酰苯胺的氯磺化产物与各种杂环氨基物反应,生成 磺酰胺衍生物。水解后得到各种磺胺类抗菌药。
降糖药格列美脲(glimepiride)的中间体是由氯磺酸经下 列反应而生成。
其他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和含有磺酸基的药物也都可以用 类似方法制备:
• 混酸配制注意事项 (1) 混合温度要控制在30~40℃。温度过高会使硝酸分解, 发生爆炸。
第七章 芳烃
环丁二烯
环辛四烯
H2C CH CH CH CH CH2
苯
分析举例
(一)环状共轭烯烃
1) 符合4n+2
a π电子数 = 6 符合4n+2 芳香性(芳性)
b
π电子数 = 10 符合4n+2 芳性
芳性:具有环状(封闭)平面离域的结构,能量远低于相 应的直链烯烃,特殊的稳定性及特殊的化学性质
2):符合4n
(三)当苯环带有取代基时,则该芳烃在一定程度上,
பைடு நூலகம்
具有相应取代基的化学性质。
(一)亲电取代反应 单环芳烃最重要的亲电取代反应有: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亲电试剂首先进攻
芳正离子 ① 第一步先生成中间体σ-络合物。决速步。 ② 失去质子,重新恢复苯环的稳定结构。
加成
消除
1 卤化反应
与卤素反应。催化剂:Fe粉或FeX3, AlX3
X
1)
CH3
+ X2
Fe or FeX3 卤苯 CH3
+ HX
CH3 X + X
2)
+ X2
Fe or FeX3
无Fe或FeX3存在时,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 色(不反应)。
卤化反应机理
FeX3的作用是促进X2极化离解:
Br2 + FeBr3
δ Br
Br
δ
FeBr3
2 硝化反应
与混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
H
120。 H H H
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面,每个碳原子上有一个与σ平 面垂直的 p轨道,相互之间以肩并肩重叠形成π66 大π键。
处于大π键中的π电子高度离域,电子云完全平均化,在
有机合成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反应
有机合成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反应有机合成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的学科,它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芳香族化合物反应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有机合成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反应的一些典型反应和应用。
一、芳香族取代反应芳香族取代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在芳香化合物中,芳香环上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基团取代,从而改变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芳香族取代反应的机理一般包括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两种类型。
亲电取代反应是指在亲电试剂的作用下,芳香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基团取代。
其中最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卤代烷、酸酐和酰卤等。
例如,苯可以与溴反应生成溴苯,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是指在亲核试剂的作用下,芳香环上的氢原子被亲核试剂取代。
其中最常见的亲核试剂包括醇、胺和硫醇等。
例如,苯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苯胺,反应机理为亲核取代反应。
芳香族取代反应在药物合成、染料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不同的取代基团,可以改变芳香化合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光学性质,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二、芳香族环化反应芳香族环化反应是指通过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和环化,将非芳香化合物转化为芳香化合物的反应。
芳香族环化反应可以通过烯醇、烯酮或醛酮等化合物的环化实现。
最常见的芳香族环化反应是Diels-Alder反应,它是一种通过共轭二烯和烯丙基化合物的环化反应。
Diels-Alder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和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除了Diels-Alder反应,还有许多其他的芳香族环化反应,如Cope重排、Claisen重排和Mannich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合成复杂的芳香化合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芳香族取代反应的催化芳香族取代反应的催化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传统的芳香族取代反应通常需要高温和长时间反应,且产率低。
芳香烃类化合物定义
芳香烃类化合物定义
芳香族化合物定义: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芳环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结构稳定,不易分解,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历史上曾将一类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一般是指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离域键的环状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均具有“芳香性”。
芳香性性质
1、具备平面或吻合平面的环状结构。
2、键长趋于平均化。
3、具备较低的c/h比值。
4、芳香化合物的芳环一般都难以氧化、加成,而易于发生亲电取代。
5、具备一些特定的光谱特征,如芳环环外氢的化学加速度处在核磁共振光谱图的低场,而环内氢处在高场。
大多数芳香化合物都所含一个或多个芳环(或芳核)。
芳香族化合物广为原产于自然界,许多都就是具备芳香气味。
主要的工业来源就是石油和煤焦油。
芳香族化合物的定义
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明显芳香气味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通常具有共平面的环状结构或杂环结构。
芳香族化合物的共平面环状结构使得它们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高度的光学活性,这种结构导致它们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高度的光学活性。
常见的芳香族化合物有苯、苯并环、芳香烃等。
芳香族化合物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如香料、香水、香烟、医药、农药、染料、塑料、润滑剂等。
在医药领域,芳香族化合物常用作药物中间体,如阿司匹林和阿片类药物,在香料和香水领域,芳香族化合物是主要香料来源,在染料和塑料领域,芳香族化合物是重要的基础原料。
需要注意的是,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明显芳香气味的化合物,但并不是所有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都是芳香族化合物,有些化合物具有芳香气味,但其结构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如酸性香料。
芳香烃
常 见 的 烃
1,芳香族化合物
历史含义: 历史含义:具有香味的物质 现代含义: 现代含义:含苯环的的有机化合物 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名称沿用 芳香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简称又称"芳烃" 芳香烃: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简称又称"芳烃" 碳氢化合物的简称又称
常 见 的 烃
2,苯的结构
1866年 1866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在60℃时生成一取代硝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在60℃时生成一取代硝 60℃ 基苯;当温度升高至100 110℃时则生成二取代产物 100~ 基苯;当温度升高至100~110℃时则生成二取代产物 间二硝基苯. 间二硝基苯. +
浓硫酸 HNO3 60℃ ℃
— NO2 + H2O — NO2 — NO2
(g) + H2(g) (g) + 2H2(g) (g) + 3H2(g)
(g);△H= ―119.6kJmol-1 ; (g);△H= ―237.1kJmol-1 ; (g);△H= ―208.4kJmol-1 ;
常 见 的 烃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单 键和碳碳双键. 键和碳碳双键. 根据现在价键理论, 根据现在价键理论,苯分子中的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 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碳碳键. 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碳碳键. 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 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为平面正六边形. 上,为平面正六边形. 核磁共振谱图证明苯分子中6 苯的1H核磁共振谱图证明苯分子中6个H的化学环境完全 相同. 相同.
H C H C C H C H C C H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苯本身不能和酸性 KMnO4 溶液反应,不会与高锰酸钾反应褪色,与溴水混合只会发生萃取,而苯 及其衍生物中,只有在苯环侧链上的取代基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与氢相连的情况下才可以使高锰酸
钾褪色(本质是氧化反应),这一条同样适用于芳香烃(取代基上如果有不饱和键则一定可以与高锰 酸钾反应使之褪色)。 注意:①是仅当取代基上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 ②这个碳原子要与氢原子相连 (成键) 。 至于溴水, 苯及苯的衍生物以及饱和芳香烃只能发生萃取 (条 件是取代基上没有不饱和键,不然依然会发生加成反应)。 1、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理由是 ( ) A 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B 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 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 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二种 ) 2、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①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②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④经测定,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 ⑤经测定,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都是1.40× 10-10m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3、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8. 甲苯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与苯相像。可进行氧化、磺化、硝化和歧化反应,以及侧链氯化 反应。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 (1) 硝化反应: CH3 CH3 +3HO-NO2 O2N-NO2+3H2O NO2 甲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的催化( 100 摄氏度)下可发生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又名 TNT ,是一种黄 色针状晶体。不溶于水。它是一种烈性炸药。用于国防、开矿、筑路等。 (2) 取代反应: (3) 加成反应: 课外小阅读(一) :苯的历程 苯最早是在 19 世纪初研究将煤气作为照明用气时合成出来的。 1803 年 -1819 年 G.T.Accum 采用同样方法制出了许多产品,其中一些样品用现代的分析方法检测 出有少量的苯。然而,一般认为苯是在 1825 年由麦可 · 法拉第发现的。他从鱼油等类似物质的热裂解 产品中分离出了较高纯度的苯,称之为 “ 氢的重碳化物 ” ( Bicarburetofhydrogen )。并且测定了苯的一 些物理性质和它的化学组成,阐述了苯分子的碳氢比。 1833 年, Milscherlich 确定了苯分子中 6 个碳和 6 个氢原子的经验式( C 6 H 6 )。弗里德里希 · 凯库 勒于 1865 年提出了苯环单、双键交替排列、无限共轭的结构,即现在所谓 “ 凯库勒式 ” 。 据称他是因为梦到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才受到启发想出 “ 凯库勒式 ” 的。他又对这一结构作出 解释说环中双键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迅速移动,所以造成 6 个碳等价。他通过对苯的一氯代物、二 氯代物种类的研究,发现苯是环形结构,每个碳连接一个氢。 1845 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从煤焦油的轻馏分中发现了苯,他的学生 C.Mansfield 随后进行了加工 提纯。后来他又发明了结晶法精制苯。他还进行工业应用的研究,开创了苯的加工利用途径。 1861 年,化学家约翰·约瑟夫·洛斯密德( Johann Jasef Loschmidt )首次提出了苯的化学键,双 键交替结构,但他的成果未受到重视。 1865 年, 弗里德里希 · 凯库勒在论文 《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 中, 再次确认了四年前苯的结构, 为此,苯的这种结构被命名为 “ 凯库勒式 ” 。他对这一结构作出解释说环中双键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 迅速移动,所以造成 6 个碳等价。他通过对苯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种类的研究,发现苯是环形结构, 每个碳连接一个氢。 此外,詹姆斯 · 杜瓦发现了一种苯的类似物;命名为 “ 杜瓦苯 ” ,现已被证实,可由苯经光照得到。 大约从 1865 年起开始了苯的工业生产。最初是从煤焦油中回收。随着它的用途的扩大,产量不断 上升,到 1930 年已经成为世界十大吨位产品之一。 课外小阅读(二):苯的工业制备 苯可以由含碳量高的物质不完全燃烧获得。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和森林火险都能生成苯。苯也存 在于香烟的烟中。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主要成分为苯。 直至二战, 苯还是一种钢铁工业焦化过程中的副产物。 这种方法只能从 1 吨煤中提取出 1 千克苯。 1950 年代后,随着工业上,尤其是日益发展的塑料工业对苯的需求增多,由石油生产苯的过程应运而生。 现在全球大部分的苯来源于石油化工。工业上生产苯最重要的三种过程是催化重整、甲苯加氢脱烷基 化和蒸汽裂化。 从煤焦油中提取:在煤炼焦过程中生成的轻焦油含有大量的苯。这是最初生产苯的方法。将生成 的煤焦油和煤气一起通过洗涤和吸收设备, 用高沸点的煤焦油作为洗涤和吸收剂回收煤气中的煤焦油, 蒸馏后得到粗苯和其他高沸点馏分。粗苯经过精制可得到工业级苯。这种方法得到的苯纯度比较低, 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工艺比较落后。 从石油中提取:在原油中含有少量的苯,从石油产品中提取苯是最广泛使用的制备方法。
(1)装置特点:长导管;长管管口接近水面,但不接触 (2)长导管的作用:导气;冷凝 (冷苯与溴) (3)苯,溴,铁顺序加药品(强调:是液溴,不是溴水,苯与溴水只萃取,不反应) (4)铁粉的作用:催化(真正的催化剂是 FeBr3) (5)提示观察三个现象:导管口的白雾;烧瓶中的现象;滴入硝酸银后水中生成的沉淀 白雾是如何形成的?(长管口与水面位置关系为什么是这样) (6)将反应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的现象是什么?(有红褐色的油状液体沉于水底] (7)溴苯的物理性质如何?(比水重,不溶于水,油状) (8)如何除去溴苯中的溴?(水洗,再用 10%烧碱溶液洗,再干燥,蒸馏) (9)反应方程式 +Br2 -Br+HBr (3) 硝化反应: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生成硝基苯 制取硝基苯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① 配制混和酸:先将 1.5 mL 浓硝酸注入大试管中,再慢慢注入 2 mL 浓硫酸,并及时 摇匀和冷却。 ② 向冷却后的混酸中逐滴加入 1 mL 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 ③ 将大试管放在 50~60 ℃的水浴中加热约 10 min,实验装置如图 2-5 所示。 ④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黄色油状物生成,用分液漏斗分离出 粗硝基苯。 ⑤ 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 5%NaOH 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若将用无水 CaCl2 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 行蒸馏,可得纯硝基苯。蒸馏应在通风柜或通风良好处进行。 纯硝基苯为无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其密度大于水。 注意事项: (1)装置特点:水浴;温度计位置;水浴的水面高度 (反应装置中的温度计, 应插入水浴液面以下, 以测量水浴温度。 ) (2)药品加入的顺序:先浓硝酸再浓硫酸 冷却到 50-60℃再加入苯(讲清为什么) (3)水浴温度:50-60C(温度高苯挥发,硝酸分解,温度低),水浴加热 (4)HNO3HO-NO2 去 HO-后,生成-NO2 称为硝基 (5)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6)硝基苯的物质性质如何?有杂质与纯净时的颜色有什么不同?要想得到纯净的硝基苯,如何除去其中的杂质? 硝基苯的毒性如何? (7)化学方程式 + HO-NO2 -NO2 + H-O-H (4) 磺化反应:用浓硫酸或者发烟硫酸在较高( 70~80 摄氏度)温度下可以将苯磺化成苯磺酸。 + HO-SO3 -SO3 + H-O-H (5) 加成反应:苯环虽然很稳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发生双键的加成反应。通常经过催化加氢, 镍作催化剂,苯可以生成环己烷。但反应极难。 +3H 2 →C 6 H 12 此外由苯生成六氯环己烷(六六六)的反应可以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由苯和氯气加成而得。该反 应属于苯和自由基的加成反应。 (6) 氧化反应 1) 燃烧:苯和其他的烃一样,都能燃烧。当 氧气充足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在空气中燃烧时, 火焰明亮并有浓黑烟。这是由于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大。 2C 6 H 6 +15O 2 12CO 2 +6H 2 O
芳香族化合物
1. 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叫做芳香族化合物。历史上曾将一类从植物胶中取得 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香族化合物。但根据气味分类并不科学,现在是指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 苯环,具有与开链化合物或脂环烃不同的独特性质的一类化合物。如苯、萘、蒽及其衍生物。它包括 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如卤代芳香烃、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芳香醇、芳香酸等。 最初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19 世纪中叶,化学工作者发现有相当多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一些特 别的性质,它们的分子式中氢原子与碳原子之比往往小于 1 ,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却不像一般的不饱 和化合物。例如它们不容易起加成反应而容易起取代反应,这些化合物中许多有芳香气味,有些是从 香料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当时称它们为芳香族化合物。后来发现芳香族化合物是苯分子中一个或多个 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衍生物。有些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由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碳原子并连起来的多环体系,它们也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如萘和蒽等。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芳香族 化合物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些化合物不含苯环,但具有芳香族化合物的某些性质,例如: 酚酮、二茂铁等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这些化合物是非苯芳香族化合物。 2. 芳香烃:简称“芳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是闭链类的一种。具有苯环基 本结构, 历史上早期发现的这类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 , 所以称这些烃类物质为芳香烃 , 后来发现的不具有 芳香味道的烃类也都统一沿用这种叫法。例如苯、萘等。 芳香烃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①单环芳香烃即苯的同系物;②稠环芳香烃,如萘、蒽、菲等; ③多环芳香烃,如联苯、三苯甲烷。主要来源于石油和煤焦油。芳香烃在有机化学工业里是最基本的 原料。现代用的药物、炸药、染料,绝大多数是由芳香烃合成的。燃料、塑料、橡胶及糖精也用芳香 烃为原料。 3.苯(C6H6)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种致 癌物质。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苯 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结构式: 结构:平面六边形,平面型非极性分子。 4. 苯的物理性质 苯的沸点为 80.1 ℃,熔点为 5.5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味甜、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苯 比水密度低,密度为 0.88g/ml ,但其分子质量比水轻。苯难溶于水;但苯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溶 解有机分子和一些非极性的无机分子的能力很强 , 除甘油 , 乙二醇等多元醇外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除碘和硫稍溶解外 , 无机物在苯中不溶解 . 苯对金属无腐蚀性。 5. 苯的化学性质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 3 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 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注:苯环无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的独特的键);一种是普遍的 燃烧(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1) 取代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卤素、硝基、磺酸基、烃基等取代,生成相应的衍 生物。 由于取代基的不同以及氢原子位置的不同、 数量不同, 可以生成不同数量和结构的 同分异构体。 ( 会产生邻、间、对三种类型的同分异构体 ) (2) 卤代反应:苯环上发生的卤代反应大多以 Fe (或 Fe 3+ )作为催化剂。 把苯和少量液态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 瓶口(如图 2-4) ,跟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在常温时,很快 就会看到,在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由溴化氢遇水蒸气所形成) 。反应完毕后,向锥 形瓶内的液体里滴入 AgNO3 溶液,有浅黄色溴化银沉淀生成。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在 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不溶于水的液体是溴苯,它 是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由于溶解了溴而显褐色。 注意事项: 图 2-4 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应具有的加成反应,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6. 苯的同系物:是指分子里含有一个苯环,组成符合 CnH2n-6( n>6 )的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苯环说 明是苯上的氢被烃基取代的产物,组成符合 CnH2n-6 是说明组成要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 2 原子团,只 有满足这两点的一系列烃,才是苯的同系物。 ( 苯的同系物不包括苯) (1) 侧链与苯环化学性质的相互影响 1 )侧链影响苯环。使得苯环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活泼,易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2 )苯环影响侧链。使得侧链跟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活泼,易被氧化,且无论侧链长短, 其氧化产物都为苯甲酸。如甲苯、乙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甲苯和溴能发生取代反应,但条件不同,取代位置不同。 1 )发生在苯环上,即侧链对苯环的影响 (Fe 催化)。 2 )发生在侧链上,即类似烷烃的取代反应,还能继续进行。 其条件同烷烃取代反应(光照)。 (3) 苯的同系物的褪色反应 1 )苯的同系物不能使溴褪色(不发生反应),但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溴水层褪色(物理性质)。 2 )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苯环对甲基的 影响。 注:若与苯直接相连的碳上无氢原子,则该同系物不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甲苯: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 相对密度 0.866。凝固点-95℃。沸点 110.6℃。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低毒。高浓度气体 有麻醉性。有刺激性。结构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