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

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教时。

二、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是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反复朗读成诵。对非重点内容,例如“美女蛇”的故事,只需略讲,至于私塾先生所念的书的内容,艰深难懂,要求学生读时分清句逗就行,不必多作解释。

三、文章词汇丰富、篇幅较长,要布置课前预习。词语教学可以分散在两教时内完成。

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项体育活动,课后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简介作者和《朝花夕拾》。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小节)并掌握这部分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指导

(一)扫清语言障碍

(二)查阅资料

查阅有关《朝花夕拾》和鲁迅的资料,课上向同学介绍

(三)阅读课文,参考课后练习

二、导人

投影鲁迅图片,解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作家作品简介。

①鲁迅简介(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着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二、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

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

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

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

三、学习新课。

1.启发学生分段。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怎样分?回答,归纳:第一部分(第1—9节)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第10—

24节)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

2.集体朗读课文第1节。

提问: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

回答: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

提问: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

回答:“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怀恋的深情。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因此用“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也许还不那么确实,因此,“确凿”前面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尽管可能有不确凿的地方,那是“我的乐园”倒是确凿的,“但……却……”表示语气的急转。

第1节是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百草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

3.

(一)默读课文第2节(或听录音),同学思考:(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3)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4)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可在书上划线作记号,准备回答。)

(二)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回答: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

乌”、“木莲”、“覆盆子”。

提问: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上黑板在括号里填上确切的词语。)

(三)板书设计(写在小黑板上)

口述: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春季(写在小黑板上)。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

口述: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

夏季(写在黑板上)。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

口述:在百草园里能听到蟋蟀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

秋季(写在黑板上)。

口述:记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勾画园中景色。用了两个“不必说”,这撇开的说法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还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斑蝥,(动物)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

(四)提问: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回答: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齐读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齐读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

回答:小结:这是作者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

4.齐读课文第2节,读后说说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回答:百草园有美好的景色,无穷的乐趣。

5.教师小结:第2节里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百草园景色(写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6.指名学生朗读第2节。(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要能表现儿童的情趣。)

7.学生轻声读课文第2节,加深印象,迅速记忆,争取背诵。

思考:第3—6节并思考:这儿写了什么事?

回答:写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三层。

这故事是带有神怪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一个原因。(另一说法可供参考:作者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要人们理解“我觉得做人之险”的道理。处在1926年的黑暗时代,要时时防备暗中有人算计;更要善于识破“美女蛇”那样伪善狡猾的敌人。这里作者横刺一枪,以“旧事”讽刺“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