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五四新文学
第一节文学革命
1, 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胡适将自己改革文学的想法写成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同年2月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了“三大主义”即“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将文学革命的序幕进一步拉开。
2,双簧信: 1918年3月《新青年》上发表了两封信,一封为王敬轩的《致“新青年”编者书》,一封为刘半农的《复王敬轩》。“王敬轩”本无其人,信是钱玄同综合当时旧派文人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种种谬论写成。刘半农在复信中对这些谬论做了痛快淋漓的驳斥。由于这两封信均系新文化与新文学阵营的同人有意的自导自演,故被称为双簧信。3,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这篇小说和《孔乙己》《药》一起,历史的标志着文学革命已由纯粹的理论倡导进入了“创作实践”的崭新阶段。
4,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P19)
①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林纾是第一个举起反对新文学旗帜的人。
②对以梅光迪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批判。学衡派人物主要是胡先骕、梅光迪。
③对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批判。
5,文学研究会:1921年月1月4日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最早出现的纯文学社团)。
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
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创作方法:写实主义;
文学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即“为人生而艺术”)
6,新月社:1922年在北京成立,止于1933年。徐志摩根据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所取。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饶孟侃。
活动阵地:以1927年为界,前期《现代评论》《晨报副刊》,后期《新月》
文学主张:倾向浪漫主义,诗歌形式上提倡“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或表达为一是鼓吹唯美主义,二是提倡现代格律诗。】
7,语丝社: 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以散文杂文为主。
主要成员:孙伏园发起,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俞平伯等撰稿。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语丝派,创造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语丝文体”。
语丝文体:是以文艺性短评和随笔体散文为主要形式;立论犀利,思想缜密,措词辛辣,形象生动;写作时,“无所顾忌,任意而谈,”不拘体裁,浑洒自如,寓讽刺于诙谐之中,有丰富的幽默感,泼辣、幽默是它的总的艺术特征。
第二、三节新文学观和文学思潮
(一)启蒙文学思潮
1,启蒙的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康德)
2,在西方社会思潮、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和民主,向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宣战。
3,文化先驱的不同主张:陈独秀的主张是他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的三大主义;
李大钊提倡“爱”与“美”的文学,“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
神,就是新文学的土壤、根基。”
(二)人的文学
1,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先驱是周作人,他在《人的文学》一文中阐述了文学的性质由人决定的观点,认为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只在著者的态度不同”。
2,最能代表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理论高度的是周作人的文学理论。他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理论文章,“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
3,“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的原因
除了《人的文学》这篇文章本身在理论上体现出来的严密性、系统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切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人的文学”观包蕴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详见P34-36)。
(三)平民文学
在《人的文学》之后,周作人又写了《平民文学》一文,他是前者的具体化,他回答了人的文学中“谁是人”的问题。
《平民文学》与《人的文学》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文学的完整内涵,迅速成为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精神标高,它具有批判旧文学和建设新文学的双重功能。
第四节小说创作
1,问题小说(创作繁荣期是1919到1921年间)
①内涵:指五四时期一批初步具备了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意识的青年,热情而无不稚嫩地探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小说。
②产生的原因:a.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觉醒的青年面对黑暗的社会、苦难的人民和未定的人生再也不能熟视无
睹,他们以蓬勃的热情去透视、剖析这些问题)
b.是当时理论家提倡的结果。(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强调文学要着力描写“一切家庭惨变,婚
姻苦痛,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把反映人生诸问题视作文学“人
性”的要义。)
c.是中外作家杰出示范的产物
③作者:冰心、王敬熙、罗家伦、叶绍钧、杨振声、俞平伯、胡适、沈玄庐、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④题材:妇女、劳工、家庭、礼教、儿童、教育、战乱等。
最为突出的是青年恋爱婚姻问题(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是较早的关于婚恋的“问题小说”)、妇女问题、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出路问题,人生意义和目的问题。
⑤鲁迅的《狂人日记》曾被视为问题小说的先驱,冰心称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⑥冰心和卢隐是最重要的两位女作家。
冰心写于1921年的《超人》是冰心心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内容详见P51,卢隐见P52)。
对比: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福建人,在北京接受大学教育,卷进“五四”运动的浪潮,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是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冰心探索人生得出的结论是“爱”,庐隐则是“悲”。冰心是大家闺秀,庐隐是知识女性。
⑦叶绍钧:字圣陶。写的最多的是谦卑、委琐的小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员。
第一个“十年”中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作家是叶绍钧,此类作品最富盛名的当属《潘先生在难中》。
长篇小说只有一部《倪焕之》,可称得上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内容见P53)。
⑧许地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交织着参与意识与避世倾向、传奇色彩与现实精
神、宗教意志与人生关怀,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奇特清妙与苍劲凝实相互融通。(异国情调,佛教,苦示思想)艾芜(三十年代,《南行记》,也有异国情调,缅甸风情。)
2,浪漫派小说
①特点: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b.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
c.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d.主要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其他许多作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②郁达夫、郭沫若是这个流派旗帜性的作家。
③郁达夫:原名郁文,他1921年由泰东书局出版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是中国现
代浪漫派小说的开山和垂范之作。在代表作《沉沦》(“性的苦闷”之作,内容详见P57)里,零余者形象被塑
造的最为充分。
零余者形象:愤世嫉俗、感伤忧郁、内向而又敏感、孤傲复又自卑、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世无补.。
④郁达夫的《青烟》和郭沫若的《喀尔美萝姑娘》运用了表现主义手法
郁达夫的《风铃》和郭沫若的《残春》明显的运用了“意识流”及象征主义的手法
3,乡土派小说
①含义:以故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②时间:兴起于1923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