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提纲历史地位:1、艺术性角度2、传统与现代角度3、世界性角度现代文学三条线索:1、战争的背景2、全世界共产主义从兴起到挫折3、发达资本主义后工业化和第三世界工业化及民族独立过程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历史转型的时代背景,总结与憧憬,民族自救2、书报业兴起3、思想界的转机,天演论、茶花女王国维:叔本华,尼采哲学:生命本质是欲望和苦难以及对之的解脱,主张文学的非功利性“超然于利害之外,追求自己的一种价值”为艺术而艺术。
内心矛盾冲突,东西方文化、古现代冲突、本质是理智和情感的矛盾。
真正原因:悲剧的性格、心灵冲突,在东西方中无法选择。
4、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梁《20世纪太平洋歌》,黄遵宪:“穷途竟何事,余事作诗人”不以诗人自命,反对拟古;“我书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新事物、新意境《今别离》“所愿君归时,佚乘轻气球”但诗歌艺术思维未变小说界革命梁《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高小说地位,有转型但无彻底变革。
5、苏曼殊的文学创作1909《本事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传统意象,现代情怀,有现代化到来之前的个体孤独感和宇宙沧桑感小说特点:抒情体独句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多,心理描写情绪取胜,有抒情性悲剧色彩;主题:死亡和爱情,同时介入宗教领域,打破大团圆结局;三角恋的情节模式,主人公谁都不选,遁入空门,逃避。
女主人公特点:西方奔放型和东方贤惠型,文化冲突化为两种女性的对比。
苏的无所适从不仅因为是和尚,也是对东西方的无所适从。
以文言写就,少新名词,传统意象多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与发展以及五四文化姿态文化思想运动:反传统、个性主义、人的觉醒、启蒙思潮、民族意识、人类意识1、文化思潮核心:启蒙主义、个人主义。
体现:人的觉醒2、彻底反对传统3、文化姿态:激进主义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潮后激进主义走不通;商品化必然结果;国粹主义、“华夏第一”五四文学的精神特质:1、理性主义色彩,对生命、宇宙、自由的思考2、感伤情调:苦闷、孤独、彷徨3、五四启蒙主题:人的发现(妇女、儿童、农民)五四小说类型自我抒情小说:郁达夫:自由人性,返归自然。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1、老舍短篇小说就文体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在宇宙风上连载,这是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
3、瞿秋白赞赏:“《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的《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1934年《国闻周报》。
6、“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合著《汉园集》(1936)。
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8、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9、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0、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
11、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和对小说《华威先生》(张天翼著)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则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14、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15、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16、冯至《伍子胥》17、沙汀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18、《寒夜》(1946)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钱钟书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20、《金粉世家》连载于1927年2月至1932年5月的《世界日报》副刊《明珠》。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的可能还不到位,大家自己在复习时多注意补充完整。
)1、32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491949年7月12——19召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上演“双簧信”的是刘半农、钱玄同。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改良论》。
4、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5、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6、《呐喊》、《彷徨》是鲁迅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两部小说集。
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后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的社会现实。
大多数取材于病态社会的不幸人民中,意在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两部小说集子提出了一系列与反封建民主革命密切相关的问题。
7、《呐喊》、《彷徨》的特点:(1)、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新形式。
(2)、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客观的描绘了生活画面,重视细节的真实性。
(4)、创造手法的多种多样:《呐喊》、《彷徨》以现实主义为主,以象征主义、浪漫主义为辅。
(5)语言特别。
8、叶圣陶。
9、郁达夫《沉沦》。
10、郁达夫小说特点:(1)、着重表现自我,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
(2)、着重心理描写,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
(3)、着重宣泄情感,具有浓郁的主管抒情性。
11、王鲁彦乡土小说。
12、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和潘谟华。
13、闻一多三美理论:三美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和徐志摩。
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以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47d7817375a417876f8f18.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一、选择1.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2.《人的文学》作者:周作人3.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汪曾宪4.林语堂:幽默闲适的主张5.《家》人物:最主要人物有高老太爷,觉慧,觉尼和觉新西方6.张爱玲融合参差对照的手法东方7.创造社为文学而文学8.新儒林外史:《围城》9.茅盾:《子夜》、《沉沦》10.冯至:鲁迅称“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京派作家三美主张11.左翼:丁玲李金龙主要诗集12.建国以后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13.艾青的创作风格:独特的意象与主题14.《日出》中的人物15.《原野》中的人物16. 《十四行集》17.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二、名词解释1.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
2.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格非、北村、孙甘露、余华等。
3.《野草》《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收入1 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运动
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
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
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
1、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小说和戏剧地位,明确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鲁迅】
1、《文艺与革命》:①批评他们夸大文艺的作用,不相信文艺有旋乾转坤的力量;②肯定文艺的宣传作用,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③革命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批评那些脑子里存着许多旧残滓的自封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
2、《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①“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②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③战线应该扩大,应该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④联合战线目的都在工农大众。讲话成为左联纲领性的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胡风】
《论民族形式问题》: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许多左翼作家及大批文艺青年来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使解放区文学运动蓬勃兴起。中国新文学运动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两大区域沿着同一方向推进。
1、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以前以延安为中心先后建立起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和各种文艺团体,解放区文学运动与现实斗争和工农兵群众密切结合,报告文学、文艺通讯、短篇小说、街头诗、朗诵诗活动等十分活跃;
【左联的错误及缺失】
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2、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倾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精华版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上的崩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文艺界就在酝酿和讨论革命文艺的新使命。
1949年3月22日,华北文化艺术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行茶会,郭沫若在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艺组织,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
时间:1949年7月2日-7月19日地点:北平内容即观点:周总理:《政治报告》(文艺斗争原则和文艺队伍建设问题)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要求对文艺加强党的领导)茅盾:《在反动派反对和压抑下斗争和发展的文艺》(党的政策来衡量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从理论高度为现代文学定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历史意义: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是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的大会师,它标志着三十年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明确了新中国文艺为人民服务,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团体联合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消极影响:文学新规范的建立,终于使中国文学史无前例的成为政治的工具。
2、‘双百’方针:背景: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国工作的重心开始由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纠正左倾思想的影响,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文化生产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概念: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新民歌运动:1958年春天,毛泽东指示要搜集民歌:“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4、山药蛋派:在赵树理的影响下,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山西作家为主体的‘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是我国当代小说历史上第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的主要创作特色是;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大多比较注意反映人民内部矛盾,较多描写中间人物,十分讲究民族的和地方特色,语言大众化、群众化,都有朴素、幽默的风格。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况1、20世纪中国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900——1916年,中国近代文学后期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阶段1949——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阶段2、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A、1917——192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6)。
通常又叫做“五四”时期的文学,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学文学奠基人及现代文学奠基作,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B、1927年——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这一阶段以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C、1937年——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代表作家有张爱玲、钱中书、赵树理等。
3、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冲突与承传☐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第一章(1900-1916)1、“诗界革命”与梁启超和黄遵宪1)梁启超的生平与代表作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人称任公,号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著有《饮冰室文集》。
2)“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1)黄遵宪的生平与代表作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善写诗,主张写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
“我手写我口”,对旧体诗进行改革。
著有《人境访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我手写我口”☐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反对“泥古”。
3)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及特点:他喜欢以新事物、新观念入诗,却能把这些新事物、新观念化为自己独特的印象和感觉。
《现当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1.第一次文代会(P2)1)为第一次文代会的准备:文学的发展进程,自动地,或身不由己地纳入“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的政治较量之中。
(解放区和国统区)P7郭沫若《斥“反动文艺”》P10毛泽东文艺思想2)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P15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3、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解放区(延安)→左翼作家→文学风格:明朗的、歌颂的→反映民间大众意识★国统区(重庆、上海)→民主主义作家→文学风格:悲凉、阴郁、讽刺、揭露→反映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3)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政治报告》•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十年来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报告提纲》•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4)意义:⑴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⑵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文学领域的批判运动(三次)(P5--P8)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年)。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源于电影《武训传》以武训的“行乞兴学”反衬了太平军武装斗争的失败,难以被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接受。
且其剧本审读、资金投入、最终审查的获得通过和在领导层的内部放映,以及在全国公映后的社会反应,都显示出很多共产党员甚至是不少领导干部的“思想麻痹”。
同时电影《武训传》的主要创作者正是来自于1949年以前的国统区。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4-1955年)。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源于从主观唯心论出发,以反现实主义的观点,因袭旧红学家们所采取的脱离社会和作者身世的形式主义考证方法,将小说内容归结为“色”、“空”观念,曲解了作者的创作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篇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现代中国文学绪论(1)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1917年1月杂志刊出的胡适的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绪论(2)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第一编)。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第二编)。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第三编)。
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一)了解、识记部分(选择)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点:1949年以来,三个时期(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至今)2.“青山保林"指的作品:青指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山指的是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保指的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林指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3.郭小川的叙事诗代表作: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4。
《沙家浜》中的人物阿庆嫂,地下文学代表作品《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5.铁凝小说代表作-—《哦,香雪》,《会飞的镰刀》、《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于1975—1978年期间创作。
《灶火的故事》、《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六月的话题》《麦秸垛》、《村路带我回家》、《玫瑰门》、《棉花垛》、《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刘世吾性格特征:官僚主义者6。
《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性格:对生活的坚忍;冷漠中透射着倔强7。
余秋雨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巴金著名散文集:《雷》《电》《雨》,《家》《春》《秋》《海行集记》《忆》《短简》8.张洁小说代表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9。
金庸武侠小说代表作: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侠客行、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
10。
贾平凹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高兴》刘高兴路遥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人生》高加林、刘巧珍、德顺爷、黄亚萍;《平凡的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陈忠实代表作中的人物形象名字:《白鹿原》白嘉轩、田小娥1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第三章小说(一)1 “问题小说”2 “自叙传”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新月派第七章散文(一)第八章戏剧(一)1.“爱美剧”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第十二章巴金1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2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京派小说2 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第十六章新诗(二)1.现代诗派第十七章鲁迅(二)1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第十八章散文(二)第十九章曹禺1《雷雨》艺术结构?第二十章话剧(二)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第二十二章赵树理1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2 评书体现代小说第二十三章小说(三)1 沙汀、钱钟书小说特点?2 路翎小说特点?3 张爱玲小说特点?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第二十五章艾青第二十六章新诗(三)1 七月派诗第二十七章散文(三)第二十八章戏剧(三)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五四新文学第一节文学革命1,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胡适将自己改革文学的想法写成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同年2月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了“三大主义”即“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2,双簧信:3, 19184,5,6,新月社:7,语丝社:任意而谈,”不拘体裁,浑洒自如,寓讽刺于诙谐之中,有丰富的幽默感,泼辣、幽默是它的总的艺术特征。
第二、三节新文学观和文学思潮(一)启蒙文学思潮1,启蒙的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康德)2,在西方社会思潮、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和民主,向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宣战。
3,文化先驱的不同主张:陈独秀的主张是他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的三大主义;李大钊提倡“爱”与“美”的文学,“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就是新文学的土壤、根基。
”(二)人的文学1,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先驱是周作人,他在《人的文学》一文中阐述了文学的性质由人决定的观点,认为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只在着者的态度不同”。
2,最能代表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理论高度的是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他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理论文章,“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
3,“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的原因除了《人的文学》这篇文章本身在理论上体现出来的严密性、系统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切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人的文学”观包蕴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详见P34-3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1930.3.2,左联在上海成立,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
2、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是左翼、京派、海派。
3、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中国作家是茅盾,其创作于1932年6月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林家铺子》。
4、“文协”曾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两个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
5、沙汀的著名“三记”是指长篇小说《困兽记》、《淘金记》、和《还乡记》。
6、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
7、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强调写实主义,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8、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9、沙汀“三记”中的第一部是《淘金记》,被卞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10、1922年3月,湖畔诗社成立于杭州,其成员应修人、冯雪峰等曾出版诗歌合集,以写爱情诗闻名。
11、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
12、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研究会答:(1)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
(3)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
(4)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5)他们在文学观点上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的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
(6)在创作上,文学研究会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的繁荣。
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大一下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1、梁实秋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
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评价标准。
古典主义的“节制”,追求美学的理性与规范。
否定五四新文学运动。
2、“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间:1930年3月2日;“左联”主要的文学活动:P1493、1936年两个口号的论争: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和鲁迅、冯雪峰、胡风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争。
鲁迅抱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4、胡秋原自称“自由人”,苏汶(杜衡)自称“第三种人”,和左翼作家展开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
5、李劼人《死水微澜》:P1616、蒋光慈小说:中篇《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长篇《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
7、柔石主要小说:《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丁玲主要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一个人的诞生》、《水》等;中篇《一九三〇年春上海》,长篇《韦护》、《母亲》等。
8、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施蛰存《上元灯》、《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后两部自觉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9、老舍的《月牙儿》:是作者根据《大明湖》改写的。
分析:(P183)1)写的是暗娼,通过母女两代人先后被逼沦为暗娼的悲惨经历,强烈控诉了旧社会对下层百姓的残酷迫害,作品中荡漾着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凉感。
作者的目光关注着下层妇女被揉碎的心灵和被践踏的命运,作品中那充塞天地的悲愤是可凭清风和明月为证的,它揭示了主人公纯洁的灵魂如何被抛掷到污秽的泥泞中,以屈辱的代价换取坚韧的求生,而这被屈辱和污秽扭曲并撕碎了的灵魂最终被权势者作为牺牲品送上虚伪的道德祭台。
2)作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普遍性状的揭发——主人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个体人性丧失且不得不丧失的时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沈从文: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代表作: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2、京派(名词解释):京派就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就是关注人生,但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她们的思想就是以"与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就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沈从文抒情小说艺术特色:①主要写湘西人性中的美与善;②、写现代文明中传统美好人性的遗失;③小说比较散文化,有田园牧歌的美;④小说具有悲剧意识;⑤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⑥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4、《边城》就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李健吾称它就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5、《边城》就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也就是支撑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第十三章30年代新诗(小题目)6、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创作亦可归入政治抒情诗,主要发起人有黄浦芳,穆木天等。
7、臧克家,就是一位出自新月诗派之门又兼收各派之长的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与“乡土诗人”8、戴望舒,代表作《雨巷》,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9、戴望舒诗歌的基本特征: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与“记忆”时期、“残损”时期。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
10、卞之琳,代表作《断章》。
第十四章30年代戏剧11、1936年春,左联解散。
左翼剧联配合国防文学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九章30年代小说(一)第一节30年代小说概述30年代的文学的整体格局:“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之间对峙与互渗左翼文学30年代,左联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工具。
代表作家鲁迅、茅盾、丁玲、柔石、艾芜、叶紫、吴组缃、周文等,还包括东北作家群的萧红、萧军等。
京派文学30年代,在中国北方,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朱光潜、沈从文是他们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芦焚、林徽茵、萧乾。
他们追求文学的独立性,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具有政治上自由主义、文化上保守主义倾向。
他们在作品中追寻逝去的美,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怀旧气息,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其小说的散文化和抒情形式的成熟表达,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成熟的抒情和讽刺体样式。
“海派”文学“海派”是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文明病”。
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们更接近西方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
代表作家有20年代过来的老海派张资平、叶灵风,及本时期崛起的新感觉派诸作家。
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30年代。
在中国北方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朱光潜、沈从文是他们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
他们的理论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A.《新青年》B.《新潮》C.《小说月报》D.《现代评论》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A.历史小说集B.散文集C.现代小说集D.杂文集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A.郭沫若B. 冯至C. 徐志摩D. 刘半农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A.叶绍钧B. 王统照C. 王鲁彦D. 许地山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月 D.1920年3月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A.冯至B.汪静之C.冰心D.李金发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B. 性苦闷的情绪C. 隐逸的思想D.追求革命的思想12.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A.《踪迹》B. 《毁灭》C. 《火把》D. 《北游》1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A.柔石的《二月》B.蒋光慈的《短裤党》C.丁玲的《梦珂》D.艾芜的《故乡》14.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A.《李家庄的变迁》B.《李有才板话》C.《邪不压正》D.《小二黑结婚》15.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 )A.《光荣》B. 《麦收》C. 《荷花淀》D. 《芦花荡》16.何其芳获1932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D )A.长篇小说B.短篇小说集C. 诗集D. 散文集17.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A.《终身大事》B. 《最后一计》C. 《放下你的鞭子》D. 《三江好》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B )26.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D )A.“语言”B.“闲适”C. “笑料”D. “性灵”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A.《丈夫》B. 《长河》C.《边城》D.《湘西》28.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D )A.创作社B. 新潮社C. 新月社D.鸳鸯蝴蝶派29.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A.《五奎桥》B. 《香稻米》C. 《青龙潭》D.《农村三部曲》30.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 D )A.吕梁山地区B. 陕北地区C.胶东地区D.白洋淀地区3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A.鲁迅的《故乡》B.许杰的《惨雾》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D.沈从文的《边城》32.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 )A.短篇小说B.杂感C.独幕剧D. 诗歌40.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 B )A.激流三部曲B. 抗战三部曲C. 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二.多项选择题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B.恬淡从容,真率亲切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C.简素质朴,庄谐并出D.构思精巧,虚实并举2.属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 B C)A.张天翼、老舍B.茅盾、吴组缃C. 沙汀、艾芜D. 叶紫、柔石E.丁玲、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 A B)A. 鲁迅、周作人、胡适B.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 B D )A.现实主义、口语化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C.讽刺、浪漫主义D.象征主义、抒情性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 B C E)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十二人。
现代文学题

[转]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1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个十年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开始标志,胡适、周作人的文学理论及理论著作,四大文学社团第二章鲁迅的代表集、鲁迅小说的叙述模式、阿Q形象及接受史第三章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各作家代表作第四章不作考试要求第五章郭沫若《女神》中的多重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失事求似、戏剧代表作及历史剧创作原则第六章各诗人的诗歌代表作、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徐志摩飞动飘逸的诗歌风格第七章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周作人“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冰心体第八章田汉早期剧作的主题与特色、丁西林剧作的特色附例:一、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第二卷第5、6号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文学革命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开始。
2.________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____________,是“五四”时期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另一个重要的新文学社团,其主要代表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以文学研究会为中心,以________、________、许地山、王统照、庐隐等为代表的“人生派”,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小说流派。
4.胡适的诗集《__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白话诗集。
5.________年出版的____________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6.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他们以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__________》作为代表性的刊物。
8.冰心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此外,她的小诗集《_________》、《_________》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五四新文学第一节文学革命1,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胡适将自己改革文学的想法写成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同年2月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了“三大主义”即“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将文学革命的序幕进一步拉开。
2,双簧信: 1918年3月《新青年》上发表了两封信,一封为王敬轩的《致“新青年”编者书》,一封为刘半农的《复王敬轩》。
“王敬轩”本无其人,信是钱玄同综合当时旧派文人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种种谬论写成。
刘半农在复信中对这些谬论做了痛快淋漓的驳斥。
由于这两封信均系新文化与新文学阵营的同人有意的自导自演,故被称为双簧信。
3,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
这篇小说和《孔乙己》《药》一起,历史的标志着文学革命已由纯粹的理论倡导进入了“创作实践”的崭新阶段。
4,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P19)①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
林纾是第一个举起反对新文学旗帜的人。
②对以梅光迪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的批判。
学衡派人物主要是胡先骕、梅光迪。
③对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的批判。
5,文学研究会:1921年月1月4日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最早出现的纯文学社团)。
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
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创作方法:写实主义;文学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即“为人生而艺术”)6,新月社:1922年在北京成立,止于1933年。
徐志摩根据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所取。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饶孟侃。
活动阵地:以1927年为界,前期《现代评论》《晨报副刊》,后期《新月》文学主张:倾向浪漫主义,诗歌形式上提倡“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或表达为一是鼓吹唯美主义,二是提倡现代格律诗。
】7,语丝社: 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以散文杂文为主。
主要成员:孙伏园发起,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俞平伯等撰稿。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语丝派,创造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语丝文体”。
语丝文体:是以文艺性短评和随笔体散文为主要形式;立论犀利,思想缜密,措词辛辣,形象生动;写作时,“无所顾忌,任意而谈,”不拘体裁,浑洒自如,寓讽刺于诙谐之中,有丰富的幽默感,泼辣、幽默是它的总的艺术特征。
第二、三节新文学观和文学思潮(一)启蒙文学思潮1,启蒙的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康德)2,在西方社会思潮、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和民主,向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宣战。
3,文化先驱的不同主张:陈独秀的主张是他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的三大主义;李大钊提倡“爱”与“美”的文学,“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就是新文学的土壤、根基。
”(二)人的文学1,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先驱是周作人,他在《人的文学》一文中阐述了文学的性质由人决定的观点,认为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只在著者的态度不同”。
2,最能代表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理论高度的是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他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理论文章,“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
3,“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的原因除了《人的文学》这篇文章本身在理论上体现出来的严密性、系统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切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人的文学”观包蕴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详见P34-36)。
(三)平民文学在《人的文学》之后,周作人又写了《平民文学》一文,他是前者的具体化,他回答了人的文学中“谁是人”的问题。
《平民文学》与《人的文学》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文学的完整内涵,迅速成为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精神标高,它具有批判旧文学和建设新文学的双重功能。
第四节小说创作1,问题小说(创作繁荣期是1919到1921年间)①内涵:指五四时期一批初步具备了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意识的青年,热情而无不稚嫩地探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小说。
②产生的原因:a.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觉醒的青年面对黑暗的社会、苦难的人民和未定的人生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他们以蓬勃的热情去透视、剖析这些问题)b.是当时理论家提倡的结果。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强调文学要着力描写“一切家庭惨变,婚姻苦痛,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把反映人生诸问题视作文学“人性”的要义。
)c.是中外作家杰出示范的产物③作者:冰心、王敬熙、罗家伦、叶绍钧、杨振声、俞平伯、胡适、沈玄庐、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
④题材:妇女、劳工、家庭、礼教、儿童、教育、战乱等。
最为突出的是青年恋爱婚姻问题(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是较早的关于婚恋的“问题小说”)、妇女问题、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出路问题,人生意义和目的问题。
⑤鲁迅的《狂人日记》曾被视为问题小说的先驱,冰心称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⑥冰心和卢隐是最重要的两位女作家。
冰心写于1921年的《超人》是冰心心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内容详见P51,卢隐见P52)。
对比: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福建人,在北京接受大学教育,卷进“五四”运动的浪潮,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是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
不同之处在于冰心探索人生得出的结论是“爱”,庐隐则是“悲”。
冰心是大家闺秀,庐隐是知识女性。
⑦叶绍钧:字圣陶。
写的最多的是谦卑、委琐的小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员。
第一个“十年”中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作家是叶绍钧,此类作品最富盛名的当属《潘先生在难中》。
长篇小说只有一部《倪焕之》,可称得上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内容见P53)。
⑧许地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交织着参与意识与避世倾向、传奇色彩与现实精神、宗教意志与人生关怀,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奇特清妙与苍劲凝实相互融通。
(异国情调,佛教,苦示思想)艾芜(三十年代,《南行记》,也有异国情调,缅甸风情。
)2,浪漫派小说①特点: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b.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c.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d.主要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其他许多作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②郁达夫、郭沫若是这个流派旗帜性的作家。
③郁达夫:原名郁文,他1921年由泰东书局出版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这部小说集是中国现代浪漫派小说的开山和垂范之作。
在代表作《沉沦》(“性的苦闷”之作,内容详见P57)里,零余者形象被塑造的最为充分。
零余者形象:愤世嫉俗、感伤忧郁、内向而又敏感、孤傲复又自卑、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世无补.。
④郁达夫的《青烟》和郭沫若的《喀尔美萝姑娘》运用了表现主义手法郁达夫的《风铃》和郭沫若的《残春》明显的运用了“意识流”及象征主义的手法3,乡土派小说①含义:以故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②时间:兴起于1923年前后。
③代表作家:废名、许杰、许钦文、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徐玉诺等。
④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先行者。
鲁迅首次在写于1935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把蹇先艾、许钦文鲁彦等人归入到乡土文学流派。
⑤作家作品:蹇先艾《水葬》和许杰《赌徒吉顺》(P60)都着力于揭示农民身上的冷漠、自私、愚昧等可怕的思想境遇。
鲁彦写于1927年的《黄金》可称为代表作,代表了乡土小说的一种高度。
台静农《烛焰》(“冲喜”,P60)⑥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规模的引入了文学表现领域。
第五节诗歌、散文、戏剧创作1,诗歌创作①胡适:是第一个尝试作新诗的先驱。
1920年3月,《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艺术上的特点是明白晓畅的白话用语,自由灵活的诗歌体式。
《老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白话诗。
②“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诗名来自于诗集《湖畔》,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位。
情诗既是他们创作的最有特色的新诗,也是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
(P67)③冯至:浅草与沉钟社的代表诗人。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称冯至是“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2,散文创作周作人:①是“人生派”中散文创作的一位大师,也是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成就最高的代表之一。
②散文从内容和文体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议论性散文,一类则为写景、状物、抒怀的小品散文。
(P70-73)(小品文不仅是周作人个人最擅长最喜爱的,也是“人生派”散文中意蕴深渊、风格独特、造诣极高的代表作)③周作人的文艺性论文在五四前后的文坛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影响最大、最深刻地体现了他“为人生”目的的论文是《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及《沉沦》《情诗》。
3,戏剧创作拉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序幕的人物是胡适。
他1919年3月发表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作品。
第二章鲁迅与郭沫若(考得少)第二节鲁迅的小说创作1,《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说。
创作意图:“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大约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
2,精神胜利法:就是指人们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用自我安慰、自我解嘲、自我欺骗等手段来获取精神上的优胜,以掩盖实质上的失败,或仅仅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部世界,作出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书上解释为:是一种以虚幻的精神优胜取代现实中劣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思维方法)。
在阿Q身上具体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忌讳缺点、麻木健忘、欺软怕硬等。
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它是一种足以应付任何失败和挫折的精神武器。
(P99)第三节鲁迅的散文与杂文心灵独语——《野草》:是鲁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间创作的23篇散文诗的合集。
时代背景:见P103第二段。
《野草》是鲁迅所有创作中最个人化的作品。
带有一种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独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