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二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二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全面提高我院高危妊娠识别、筛查、管理、救治能力。
2. 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孕产妇满意度。
三、管理对象1. 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1)有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2)有既往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史;(3)有不良妊娠结局史;(4)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5)有慢性病、传染病、职业病等;(6)有其他影响妊娠的因素。
2. 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1)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2)孕期血压异常;(3)孕期血糖异常;(4)孕期胎位不正;(5)孕期胎心异常;(6)孕期羊水异常;(7)孕期胎盘异常;(8)孕期胎儿发育异常。
四、管理措施1. 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1)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高危妊娠风险等级;(2)根据高危妊娠风险等级,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3)定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1)成立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小组,负责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全程管理;(2)对高危妊娠孕产妇实行专人专案管理,确保及时救治;(3)制定高危妊娠孕产妇救治预案,提高救治效率。
3. 高危妊娠信息报告与随访(1)严格执行高危妊娠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准确、及时;(2)定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3)对转诊、分娩等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4. 高危妊娠培训与宣传(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妊娠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2)加强高危妊娠宣传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五、质量控制1. 建立高危妊娠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2. 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与协作,提高高危妊娠救治水平。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孕产妇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本制度所称高危孕产妇,是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孕产妇。
三、组织机构1.成立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监督。
2.设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
四、工作流程1.筛查与评估(1)各级医疗机构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了解孕产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
(2)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
2.信息报告(1)各级医疗机构应将高危孕产妇的信息及时上报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
(2)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级医疗机构。
3.妊娠风险管理(1)对低风险孕产妇,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较高风险孕产妇,加强监测和随访,必要时转诊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
(3)对高风险孕产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急救预案,确保母婴安全。
4.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1)对产后孕产妇进行常规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填写《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表》。
(2)对产后出现并发症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五、质量控制1.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督查,确保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各级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
附件:1.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2.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3.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表4.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记录5.高危孕产妇随访登记表6.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流程图七、工作职责1.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监督,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高危妊娠产妇管理制度2023

高危妊娠产妇管理制度2023简介高危妊娠产妇是指妊娠期间存在一定医学风险的孕妇群体。
针对高危妊娠产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提供全面的护理和保障,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高危妊娠产妇的管理流程,确保其能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孕期被鉴定为高危妊娠的产妇。
管理内容1. 高危妊娠风险评估所有产妇在孕早期需进行一次全面的高危妊娠风险评估,包括个人和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孕妇体检结果等因素的评估,以及产前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2. 高危妊娠管理计划根据高危妊娠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观察、检查频次、特殊医疗措施等。
3. 高危妊娠护理根据高危妊娠管理计划,提供全面的高危产妇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定期产前检查、心理支持、营养咨询、孕妇健康教育等。
4. 高危妊娠教育和支持为高危妊娠产妇提供相关的孕期教育和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孕期饮食、生活惯、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
责任分工本管理制度的执行责任将由产妇所在的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承担。
具体责任分工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助产士、社会工作者等。
监督与评估相关部门将定期对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生效日期本高危妊娠产妇管理制度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
---The document applies to all pregnant women identified as high-risk during their pregnancy.The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the following key aspects:2. Management plan: Based on the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plans will be developed for each high-risk pregnant woman. The plans include medical observation, frequency of check-ups, and special medical measures, among others.4. Education and support: Relevant prenatal education and support will be offered to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covering areas such as diet, lifestyle habits, exercise, as well as providing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social support.The implementation and execu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r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healthcare institution and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volved, including doctors, nurses, midwives, and social workers.Regular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will be conducted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necessary revisions and improvements will be made to the system.。
卫生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可能发生对母儿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妊娠。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孕产妇保健机构。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确保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安全。
第二章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四条孕产妇保健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孕产妇进行全面评估。
第五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一)孕妇基本信息采集;(二)既往病史、家族史、婚育史询问;(三)体格检查;(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五)超声检查;(六)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
第六条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应进行详细评估,明确高危因素,确定高危等级。
第三章高危妊娠管理第七条高危妊娠管理分为一级管理、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
第八条一级管理:对一般高危孕妇,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定期随访,指导孕期保健。
第九条二级管理:对中度高危孕妇,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进行定期检查,必要时转诊。
第十条三级管理:对高风险孕妇,由专科医院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负责,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
第十一条高危妊娠管理措施包括:(一)制定个体化孕期保健方案;(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三)实施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四)开展孕期心理辅导,减轻孕产妇心理压力;(五)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后访视,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并发症。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十三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档案,定期分析、总结高危妊娠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妇幼保健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妇幼保健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我院高危妊娠的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高危妊娠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产科、新生儿科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组织实施高危妊娠的筛查、评估、干预和随访工作,协调解决高危妊娠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三、高危妊娠的定义与分类1.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间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感染等。
2.根据危险程度,将高危妊娠分为三级:(1)一级高危: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如严重心脏病、重度贫血、重度子痫前期等。
(2)二级高危: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一定危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
(3)三级高危: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较小危害的疾病,如轻度贫血、轻度子痫前期等。
四、高危妊娠的筛查与评估1.筛查(1)初筛:在孕早期进行初筛,了解孕妇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病史等,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2)定期筛查: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定期筛查,评估孕妇的血压、血糖、尿蛋白等指标,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2.评估(1)根据筛查结果,对高危孕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高危妊娠的级别。
(2)对一级高危孕妇,应立即进行干预,并制定详细的产前、产时、产后管理计划。
(3)对二级和三级高危孕妇,应加强监测,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五、高危妊娠的干预与随访1.干预(1)对一级高危孕妇,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干预措施。
(2)对二级和三级高危孕妇,应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干预措施。
2.随访(1)对所有高危孕妇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2)对一级高危孕妇,应增加随访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三甲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妊娠的定义及范围1. 高危妊娠:指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妇自身疾病、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因素,可能导致孕妇、胎儿或新生儿出现严重风险的情况。
2. 高危妊娠范围包括:(1)孕妇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2)孕妇年龄≥35岁或≤18岁;(3)有不良孕产史,如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死胎、死产等;(4)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或染色体异常;(5)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胎儿发育异常等;(6)妊娠期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7)其他可能影响母婴安全的因素。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1. 早期识别与筛查(1)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对孕妇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2)对疑似高危孕妇,及时进行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明确高危等级;(3)对高危孕妇,建立专案管理,实施全程跟踪。
2. 分级分类管理(1)根据高危等级,对高危孕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2)对橙色、红色、紫色级别的高危孕妇,实行重点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干预风险因素;(3)对重症高危孕妇,及时指导转诊上级医院。
3. 专案管理(1)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确保专人专案、全程管理;(2)定期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对高危孕产妇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确保及时干预。
4. 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妊娠的认识和处理能力;(2)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对高危妊娠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工作。
四、附则1.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孕妇,包括门诊、住院及分娩等环节;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和修订;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高危妊娠管理制度:一、高危孕妇筛查制度1.所有孕妇都应该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并在首次建册(卡)时特别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产科病史。
医疗机构在产前检查时必须采集和检查心、肝、肾、血液等病史,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的相应位置,以便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2.产前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评分在10—30分以上的孕妇应该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治和分娩,并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的左上角作特殊标记(△或▲)。
二、高危孕妇首诊负责制度产科门诊医生对高危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妇要建档管理(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三、高危孕妇逐级报告制度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应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妇保科进行动态管理。
四、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XXX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访笔录。
五、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负责转送的医护人员应在转送途中具备初步急救能力,转出单位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
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立即与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联系,及时转诊。
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六、宣传工作加强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XXX于2012年1月8日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希望县乡级各医疗保健机构能够认真执行以上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遇到一些疾病、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孕产妇及胎儿健康风险增加的情况。
通过建立完善的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本文将对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高危妊娠概念、分类、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措施等内容。
二、高危妊娠概念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的情况。
高危因素可以来自孕妇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来自孕妇妊娠期间的合并症、并发症,同时也包括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对于高危妊娠,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减少母婴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
三、高危妊娠分类根据高危因素的不同,高危妊娠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主要包括:1. 孕前高危:指在孕妇怀孕前存在一些疾病或因素,可能对怀孕及生产过程产生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等;2. 妊娠期高危:指在孕妇妊娠期间出现一些合并症或并发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3. 胎儿高危:指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可能需要干预或监测,以保障胎儿的健康。
四、高危妊娠管理目标1. 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和评估;2. 制定个性化的妊娠管理方案,确保孕产妇及胎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3. 降低高危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母婴健康风险;4. 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五、高危妊娠管理流程高危妊娠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初次接触及筛查:孕妇怀孕后就诊,医生会进行初次接触和筛查,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高危因素;2. 风险评估:根据孕妇的情况及筛查结果,医生会进行高危妊娠的风险评估,确定高危程度;3. 制定管理方案:根据孕妇的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方案,包括定期的产检、专科检查、生活指导和用药干预等;4. 定期随访和监测: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母婴健康的及时发现和干预;5. 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处理:一旦出现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医生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风险;6. 临产前准备:孕妇接近分娩时,医生需进行临产前准备,以保障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模板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提高对高危妊娠的识别、管理和干预能力,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孕妇,特别是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
三、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分娩及产褥过程中可能对孕妇、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一定危险的妊娠。
四、高危妊娠的识别1. 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
2. 孕妇体重低于45公斤或超过80公斤。
3. 孕妇有不良妊娠史,如流产、早产、死胎等。
4. 孕妇存在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5. 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
6. 孕妇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药物滥用等。
五、管理制度1. 孕妇首次产检时,应进行高危妊娠风险评估。
2. 对于被评估为高危的孕妇,应建立专门的高危妊娠管理档案。
3. 高危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频率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4. 高危孕妇应接受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5. 对于高危孕妇,应有专业团队进行跟踪管理和多学科协作诊疗。
6. 高危孕妇分娩时,应选择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机构,并制定详细的分娩计划。
六、干预措施1. 对于存在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应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和治疗。
2. 对于生活方式不良的孕妇,应提供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
3. 对于有遗传风险的孕妇,应提供遗传咨询和必要的产前诊断。
4. 对于胎儿生长受限或存在其他问题的孕妇,应进行密切监测和适时干预。
七、记录与报告1. 高危孕妇的所有检查、治疗和干预措施都应详细记录在管理档案中。
2. 对于高危孕妇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八、培训与教育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妊娠管理的培训。
2. 应加强对孕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九、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总结经验教训。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与安全,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高危妊娠的筛查、评估、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工作。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专人负责、全程管理的原则,确保母婴安全。
第四条高危妊娠管理包括高危妊娠筛查、评估、报告、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环节。
二、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第六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妊娠期的症状和体征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筛查结果,对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将孕妇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第八条高风险孕妇应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检查、胎心监测、血糖筛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评估分级制度,明确各类风险孕妇的诊疗措施和管理要求。
三、高危妊娠报告与转诊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报告制度,确保高风险孕妇的信息及时上报至上级医疗机构或妇幼保健机构。
第十一条高风险孕妇的信息报告应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高危因素、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措施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对高风险孕妇应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孕妇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救治。
第十三条高风险孕妇如需转诊,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确保孕妇在转诊过程中的安全。
四、高危妊娠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孕妇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明确管理责任人,确保孕妇得到全程管理。
第十五条高危妊娠管理应包括:定期产检、特殊情况下的诊疗、分娩计划、产后管理等。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的宣传教育,提高孕妇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质量。
五、高危妊娠救治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救治制度,确保孕妇和胎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制度

一、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为接诊的所有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
实行“五色”分级管理。
二、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筛查出的每一例高危妊娠均要建立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在《母子健康手册》上做出标记及记录。
三、准确评估高危因素,及时告知孕妇可能存在的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
四、对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进行追踪随访,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通知孕期高危孕产妇按时来院复查,防止失访,凡未按约来诊者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做好记录。
如发现新的高危因素,需在原高危情况栏中依次填写高危因素及发现孕周。
五、了解高危妊娠的发生、治疗、转归的全过程。
转院者应填写转诊医院,妊娠期结束,登记妊娠结果。
六、按照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原则,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并对转诊是否及时进行评价,指导和纠正基层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七、认真执行高危孕妇分级转诊、分级分娩制度,尽早为高危孕产妇确定分娩地点,对风险较高的孕产妇要一步到位转诊到
上级救治机构,确保母婴安全。
八、对高危孕产妇实行提前预约住院分娩,并尽可能动员孕产妇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待产、分娩。
九、开通孕产妇健康咨询热线,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和预约等服务。
高危妊娠检测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检测管理制度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和分类1. 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在孕期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疾病,容易导致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是孕妇自身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也可以是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甚至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高危妊娠需要特别重视和管理,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 高危妊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和疾病情况,高危妊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预存在性高危妊娠:指孕前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影响。
(2) 妊娠合并疾病高危妊娠:指孕期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或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等,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3) 胎儿发育异常高危妊娠:指孕期胎儿出现生长迟缓、胎儿畸形、多胎妊娠等异常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4) 孕产期并发症高危妊娠:指孕产期可能出现的高危并发症,如子痫、羊水栓塞、胎儿窘迫等,需要紧急处理和抢救。
以上是关于高危妊娠的定义和分类,下面将介绍高危妊娠检测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高危妊娠检测管理制度的内容1. 妊娠前风险评估在孕前检查中,医生应根据孕妇的身体条件、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孕妇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询问孕妇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识别孕妇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以便及时干预和管理。
2. 孕期定期检测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孕检、胎监、产前筛查等项目。
在这些检查中,医生应重点关注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3. 高危妊娠干预和管理对于确诊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医生应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方式,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 孕期危机处理在孕期可能出现各种危机情况,如子痫、羊水栓塞、胎儿窘迫等。
医院应建立急救措施和团队,及时处理这些紧急情况,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产时高危妊娠登记管理制度

产时高危妊娠登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时高危妊娠的管理,确保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产时高危妊娠的登记、管理和救治工作。
第三条高危妊娠是指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母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妊娠。
医疗机构应当对高危妊娠实行专案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第四条高危妊娠登记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加强孕期管理,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母婴死亡率。
第二章高危妊娠的识别与登记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第六条高危妊娠的识别标准:(一)孕妇年龄小于18周岁或大于35周岁;(二)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三)孕妇有既往流产、早产、死产、胎儿死亡等病史;(四)孕妇有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等严重疾病;(五)孕妇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六)其他可能导致母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因素。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孕妇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将高危妊娠信息登记在手册上,并实行专案管理。
第八条高危妊娠登记内容主要包括:(一)孕妇基本信息;(二)高危因素;(三)产前检查结果;(四)分娩情况;(五)母婴结局。
第三章高危妊娠的管理与救治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高危妊娠的风险程度,对孕妇实行分级管理。
第十条高危妊娠孕妇的管理措施:(一)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定期评估高危因素;(二)根据孕妇病情,给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三)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孕期保健;(四)及时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第十一条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时,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分娩计划,备足抢救药品和设备,确保母婴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后访视,了解母婴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第四章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登记管理制度,确保登记信息真实、完整、准确。
产科高危妊娠档案管理制度

产科高危妊娠档案管理制度一、引言产科高危妊娠是指存在明显危险因素,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监测和管理措施的妊娠状态。
由于高危妊娠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及时、科学、全面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
下面将围绕产科高危妊娠档案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档案管理原则1.科学性原则产科高危妊娠档案管理应以科学性为原则,包括科学的记录、科学的分析和科学的决策。
对高危妊娠的管理需要依据科学的医疗证据,结合孕妇的病史、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做出科学的管理。
档案管理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对决策产生影响。
2.全面性原则产科高危妊娠档案管理应以全面性为原则,包括全面的记录、全面的分析和全面的决策。
全面记录孕妇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
全面的决策需要考虑到孕妇和胎儿的整体健康状况,并制订出全面的管理方案。
3.系统性原则产科高危妊娠档案管理应以系统性为原则,包括系统的记录、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决策。
档案管理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记录方式,以便查阅和分析。
分析过程需要建立完整的分析体系,对孕妇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提供决策的依据。
决策过程也需要建立系统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连续性原则产科高危妊娠档案管理应以连续性为原则,包括连续的记录、连续的分析和连续的决策。
档案管理需要对孕妇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进行连续的记录,以便对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决策也需要连续性,对档案的决策需要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做出调整。
确保孕妇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始终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档案管理内容1.孕妇基本信息记录孕妇基本信息记录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包括孕妇的姓名、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身高、体重、婚育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紧急联系人等联系方式。
这些信息为后续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2.孕妇病史记录孕妇病史记录包括孕前病史、孕期病史和家族史等内容。
一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安全,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妊娠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的妊娠:1. 孕产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2. 存在妊娠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3. 存在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等;4. 存在生殖器官异常,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5. 存在胎儿发育异常,如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等;6. 存在其他影响母婴健康的因素。
三、管理职责1. 产科医生负责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和随访;2. 全体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提高对高危妊娠的识别和干预能力;3. 医疗机构应设立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小组,负责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专案管理;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妊娠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四、管理措施1. 高危妊娠筛查:孕产妇在首次产检时,由产科医生进行高危妊娠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产妇,应及时进行评估、诊断、治疗和随访;2. 高危妊娠评估:对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产妇,由产科医生进行详细评估,确定高危等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 高危妊娠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4. 高危妊娠随访: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高危妊娠转诊:对病情严重或无法在本院治疗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五、保障措施1. 医疗机构应设立高危妊娠专项资金,用于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治疗和随访;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高危妊娠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心理关怀,提高孕产妇的心理素质;4.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高危妊娠孕产妇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三篇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止高危孕产妇病情加重和意外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1、强化首诊妊娠风险筛查责任制。
首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2.首诊医师对妊娠风险筛查为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见附件2),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并用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以便加强分类管理。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黄色”的孕产妇可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
如有异常,尽快转诊到上级医院。
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原则上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收治,进行科内或院内会诊,并报告院领导,同时联系安排随时准备转诊。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
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4、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及以上的孕产妇除按上述要求处理外,应注意签写“妊娠风险筛查阳性孕产妇转诊单”及“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联系上级医院安全转运孕产妇,保证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5.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
并进行高危专案管理,保障高危孕产妇就诊需求。
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6.严格落实高危专案管理。
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义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义一、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或并发症,容易导致孕妇或胎儿出现不良后果的一种妊娠状态。
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孕前疾病史、孕妇年龄、孕次、既往妊娠史、家族遗传史等多个方面。
1. 孕前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史的孕妇;2. 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年龄的孕妇;3. 孕次:高孕次的孕妇容易出现并发症;4. 既往妊娠史:有早产、死胎、流产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5. 家族遗传史: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等。
以上因素都会增加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二、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目的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高危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健康,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减少因高危妊娠导致的不良后果,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三、高危妊娠管理的内容1. 分类管理根据孕妇的高危因素和并发症的情况,将高危妊娠分为不同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案。
一般将高危妊娠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进行分级管理。
2. 定期产检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产检,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超声检查等,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个性化管理针对高危孕妇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包括饮食调理、休息规律、药物治疗等,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 多学科会诊对于复杂的高危妊娠情况,组织多学科会诊,包括产科、儿科、心脏科、内科、外科等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5. 预防接生对于需要剖宫产的高危孕妇,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和术前评估,降低手术风险,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6. 产后康复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在产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包括恢复期的护理、饮食调理、体育锻炼等,促进孕妇的康复和身体恢复。
四、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实施流程1. 建立高危妊娠管理团队:包括产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负责高危孕妇的管理和服务。
县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间,可能发生对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妊娠。
具体包括:1. 孕产妇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疾病;2. 孕产妇有不良孕产史,如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3. 孕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4. 孕产妇有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生殖道感染、胎盘位置异常等;5. 孕产妇有胎儿发育异常、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6. 孕产妇有其他可能对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1. 高危妊娠筛查(1)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产科病史。
(2)医疗机构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病史的采集和检查,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围产期保健手册》相应之处,做到早点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3)产检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2. 高危妊娠分级分类管理(1)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2)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
(3)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
3. 高危妊娠信息报告(1)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保科进行动态管理,实行零报告制度。
(2)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孕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踪笔录。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一、高危妊娠的分类高危妊娠可以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包括:1. 孕妇年龄:如过早或过晚的孕龄;2. 妊娠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3. 妊娠合并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4. 妊娠合并并发症:如胎儿先天畸形、胎盘早剥等。
二、高危妊娠的管理团队高危妊娠的管理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来全面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包括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这些医疗人员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1. 孕早保健:在孕妇怀孕初期就要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检测孕妇的血压、血糖、肾功能等,同时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
2. 定期复诊: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定期复诊,包括产前检查、超声波检查、宫内胎监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 营养指导:给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营养指导,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高风险妊娠的处理:对于高危妊娠,需要有专门的处理方案,包括积极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定期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5. 紧急情况处理:对于急性发生的并发症,如胎位异常、胎心异常等,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保障母婴安全。
6. 产后护理:产后也需要对高危妊娠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帮助孕妇恢复健康,并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
四、高危妊娠管理的评价和监控为了确保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需要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控,包括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评估管理团队的工作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结语高危妊娠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高危妊娠的安全和顺利分娩。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够提高高危妊娠的管理水平,使更多高危妊娠母婴能够健康平安地度过怀孕期。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高危妊娠孕妇和胎儿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通过遵循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内容。
一、风险评估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孕妇的年龄、孕前健康状况、孕期疾病史、孕产期并发症史、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孕期胎动情况等。
同时要检查孕妇的血压、血糖、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高危因素。
二、分级管理根据孕妇的风险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将高危妊娠孕妇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高危妊娠,轻度高危妊娠可在普通产科门诊进行管理,中度高危妊娠可在专科门诊和住院进行管理,重度高危妊娠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
三、定期随访根据孕妇的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定期随访计划。
轻度高危妊娠孕妇可每月进行一次产前检查,包括血压、血糖、尿常规等指标的检测,中度高危妊娠孕妇可每两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重度高危妊娠孕妇需要每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以实时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四、联合会诊对于重度高危妊娠孕妇,需要由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计划,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五、营养指导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要根据孕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指导,包括合理的饮食搭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六、心理支持高危妊娠的管理中也要重视孕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孕妇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确保孕妇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七、产前筛查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要进行产前筛查,包括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疾病的筛查,以便在孕产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八、产前教育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要进行产前教育,包括孕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观察方法、产后护理等内容的培训,使孕妇了解自身状况和健康风险,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高危孕妇筛查制度
1、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外、妇产科病史,医疗机构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病史的采集和检查,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相应之处,做到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2、产前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评分在10—30分以上的孕妇应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治和分娩,并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左上角作特殊标记(△或▲)。
二、高危孕妇首诊负责制度
产科门诊医生对高危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妇要建档管理(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三、高危孕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妇保科进行动态管理。
四、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访笔录。
五、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
负责转送的医护人员应在转送途中有初步急救能力,转出单位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
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立即与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联系,及时转诊。
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六、宣传工作
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江口县妇幼保健院
二O一二年一月八日
关于成立江口县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小组的
通知
县乡级各医疗保健机构:
为了提高我县围产期保健管理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县卫生局决定成立江口县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小组。
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及其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指导组的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加强全县孕产期保健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孕产期保健质量管理,狠抓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和助产技术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附件:1、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2、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小组人员名单
江口县卫食药监局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一、负责孕产期保健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孕产妇危重症相关资料的收集审查、登记工作。
二、组织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三、对辖区内孕产妇、围产儿及新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完成评审报告,并将结果及干预措施向县卫生局报告。
四、督促检查辖区内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及新生儿死亡措施的落实情况,并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五、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评价。
六、组织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
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王亮灯卫食药监局局长
副组长:姜应权卫食药监局副局长
刘衍魁妇幼保健站站长
成员:陈光明妇幼保健站副站长
燕妇幼保健站保健科主治医师
陈慧蓉妇幼保健站主治医师
熊梅妇幼保健站保健科主治医师
张祝友卫食药监局保健科科长
妇幼保健工作制度
一、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掌握本乡镇妇女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孕产妇死因重要变化趋势,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线资料,在县级妇幼保健中心(站、院)的指导下组织实施。
2、开展本乡镇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早孕建册(卡)、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负责回收、统计孕管册(卡),定期总结全乡镇孕管情况。
3、负责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开展住院分娩业务,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
负责对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反馈、动员住院分娩和转诊。
4、定期对本乡镇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进行普查普治,调查分析发病原因,掌握发病规律,制定防治措施。
5、做好本乡镇妇女“五期”保健,根据妇女“五期”生理特点,提出劳动保护办法和措施。
6、指导培训村妇幼保健员,做好早孕建卡、产前检查、高危筛查及产后访视工作。
7、负责搜集、整理本乡镇妇保信息资料,做好全乡孕产妇死亡监测及死亡回顾调查工作,按规定时限上报信息报表。
指导村级信息统计工作,抽查、核实常规报告及监测资
料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8、大力开展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及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
二、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掌握本乡镇儿童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主要死因重要变化趋势,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线资料,在县级妇幼保健中心(站、院)的指导下组织实施。
2、开展本乡镇儿童保健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帮助村级解决业务上的疑难问题。
3、承担本乡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建卡(册)任务,定期对新生儿进行访视,指导母乳喂养,按期进行健康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体弱儿、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根据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4、开设儿童保健门诊,积极防治以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及营养不养、低出生体重等为重点的常见病、多发病,制定防治措施并组织实施。
5、搜集、整理本乡镇儿保信息资料,做好全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督及死亡回顾调查工作,按规定时限上报信息报表。
加强信息数据统计整理工作,确保上报数据及时、准确。
6、做好儿童4.2.1体检及体格发育检查、儿童智能发育监测工作,提高儿童营养咨询与指导技术。
7、大力开展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
三、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1、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填写和发放,证件和印章应专人负责、专人保管。
2、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应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卫生监督机构统一购买。
3、《出生医学证明》只能为每个新生儿出具1份,不得重复签发。
《出生医学证明》只能在出生地所在乡镇卫生院签发,不得异地签发。
4、《出生医学证明》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填写项目齐全,不得涂改。
证明存根应长期保存。
5、签发《出生医学证明》应设置签发登记薄,登记内容应有村社名称、父母姓名、出生时间、编号、签发人、签发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