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培优教案:32茶馆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答案示例:选取《茶馆(节选)》中的一个场景,如王利发与常四爷的对话,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通过对话,可以展现王利发的无奈和挣扎,以及常四爷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无奈。通过这一场景,可以深刻理解作者对社会历史变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3.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有一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感到困惑,对于深入分析和解读课文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缺乏自信,不敢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我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深入解读课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其次,针对学生在表达和分析方面的问题,我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茶馆(节选)》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茶馆(节选)》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茶馆(节选)》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茶馆(节选)》的积极性。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使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文学地位与历史背景。
o深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
o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时代变迁与人物命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与反思。
o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难点:深入挖掘剧本中的象征意义与语言特色,理解老舍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茶馆》节选文本、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人物关系图。
•学生准备:预习《茶馆》节选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尝试梳理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茶馆》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茶馆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想象茶馆的场景,感受茶馆的氛围。
o提问:你心目中的茶馆是什么样的?它承载了哪些社会功能?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创作风格及《茶馆》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茶馆》为何能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3.初读文本o学生分组阅读《茶馆》节选内容,注意人物对话、动作和舞台说明。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及人物关系。
4.人物关系梳理o教师出示人物关系图,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填充和完善。
o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关系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第二课时:深入解读《茶馆》1.时代背景分析o引导学生回顾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
o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哪些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2.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o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命运变迁及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o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如何体现社会的动荡与变迁?3.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o学生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如方言、俗语、歇后语等,感受剧本的京味儿文化。
高二语文教案:茶馆3

《茶馆》教案茶馆雷晓芬教学目的:1. 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 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 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教学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 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 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的历史背景,了解老北京茶馆的文化内涵。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3. 学习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2. 难点:学习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人物形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戏剧语言和表现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茶馆(节选)》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的历史背景、人物分析、戏剧表现手法的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茶馆》的历史背景和老北京茶馆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戏剧氛围。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4. 讲解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与命运。
学习戏剧中的对话艺术,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冲突。
探讨《茶馆》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其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2. 教学活动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各自扮演的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与情感变化。
邀请戏剧专业的学生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茶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意义。
七、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茶馆》课文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戏剧人物分析、对话艺术学习和戏剧史知识掌握的情况。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茶馆》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概说〕《茶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现当代戏剧单元继《雷雨》之后编排的第二课,也是老舍享誉中外的成名作和开创中国当代戏剧先河的‘’小说式戏剧’’的代表作。
课文为三幕话剧《茶馆》的节选的第二幕。
那么,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揭示旧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了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又对现当代戏剧的一般知识和老舍本剧独特的创造有较明晰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对比思考,互动合作的学习思考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这是我执教前认真思考的问题。
张志公同志在《怎样教一篇课文》中的一段话予我以深深的启迪。
他说;‘‘教一篇课文的具体要求,诀定于三个方面;在哪个年级教,课文是哪类作品,这篇作品有什么特点。
’’这也就是说,要教好一篇课文,必须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每一篇文章的具体特点。
这使我想到;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这个’材’一为教材,二为教学对象。
作为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数师首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切实了解学生,做到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底,才能制订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切合实际地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站得高一些,高屋建瓴地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把施教的每一篇课文纳入整个教学系统全过程去审视它的价值和教学作用,居高临下地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鸟瞰、透视,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引领学生去解剖、回观所学课文,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精细的探究能力,综合比较的思考、创新精神。
基于此,我对教学步骤作出了初步设计,确定三课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茶馆>>一是年代久,横跨三个时代,学生对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比较陌生;二课文为节选部分,如果对整个剧情不了解,难免带来瞎子摸象式的片面理解;三是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是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的综合体,让学生看电视片有利于化语言文字为形象画面,变无声为有声,在综合艺术感应中便于耳闻目睹、身同感受进入戏剧世界中,同时也便于通过观看、体会戏剧区别于其它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也灼后面的课文学习奠定具体、鲜明的威性材料基础。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阅读课文,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二)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茶馆》的主题是什么?分析:剧本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有力地表明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二)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析: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
有台词的近二十人。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这与传统戏剧必须有鲜明而典型的主要人物的写法大相径庭。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
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
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
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
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
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
《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
茶馆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茶馆教学设计优秀5篇《茶馆》测验题篇一(一)综合创新题:阅读《茶馆》第三幕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各题秦仲义: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
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
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王利发: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
卖茶不行啊。
开公寓。
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钱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
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秦仲义: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王利发: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戏的内容和意义。
2、概括地归纳秦仲义、王利发、常四爷三个人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这一幕所反映的时代和三个人共同的思想情绪分析认识准确的一项是( )A.解放前夕,三人都充满了绝望情绪。
B.抗战刚刚胜利,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C.日本投降不久,三人都充满了绝望的情绪。
D.解放前夕,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茶馆教案——精选推荐

《茶馆》是现代⽂学家⽼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初载于巴⾦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茶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为⼀名为他⼈授业解惑的教育⼯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作,教案有利于教学⽔平的提⾼,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扬州茶馆教案,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扬州茶馆教案1 教学⽬标: 1、⾃主认识⽣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正确朗读课⽂。
通过极具特⾊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化。
3、继续进⾏复述训练,能向⼤家清楚地介绍“烫⼲丝”的过程。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
通过极具特⾊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化。
2、继续进⾏复述训练,能向⼤家清楚地介绍“烫⼲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揭⽰课题,简介作者 1、师板书:馆,读后组词 2、“馆”什么意思?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茶馆(板书:茶) 4、“茶馆”什么意思? 5、⽆论南⽅北⽅,茶馆是极多的,今天课上我们去扬州,(板书)(提醒学⽣注意扬是提⼿旁)。
6、简介扬州,这就是扬州著名的景点——瘦西湖。
扬州在我国江苏省境内,长江北部,是⼀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
今天我们去扬州看看那⾥的茶馆。
齐读课题 7、课题扬州茶馆边有⼀注释,谁来读? 8、媒体出⽰朱⾃清图⽚及简介。
师述:朱⾃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散⽂家、诗⼈,原籍浙江绍兴。
三代⼈定居扬州,他6—18岁在扬州⽣活了13年,对扬州充满感情,故⾃称“扬州⼈”。
这篇⽂章原名叫《说扬州》,写于1934年,记述了他在扬州⽣活期间的所见所闻,⽂章对于我们四年级同学来说太长,编者选了其中的⼀部分,加了个题⽬叫《扬州茶馆》。
《茶馆》说课稿辽宁抚顺⼆中周景凤⼀、教材分析《茶馆》选⾃⼈教版⾼中语⽂第四册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
高二语文 茶馆培优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茶馆培优教案一.[基础知识](一)易错难懂的字词(二)文学常识1.老舍其人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以写小说为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离婚》等;中年写小说、杂文,也写剧本,主要作品如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剧本《残雾》等;晚年则以剧本为多,主要作品有《龙须沟》、《茶馆》等。
在十年动乱中受迫害,不幸逝世。
2.老舍的戏剧创作老舍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剧作家。
他的戏剧创作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抗战爆发以后,他先后写下《残雾》《张自忠》等十几个剧本,弘扬爱国精神,歌颂爱国将领,鞭挞社会丑恶,宣传抗日救国。
第二次是全国解放以后,主要作品有《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春华秋实》等,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解放后的新中国,歌颂新的生活。
3.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作品语言朴实简练,通俗幽默,有口语的韵味和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特别是极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
(三)文体知识二.[学习指导](一)《茶馆》有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它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答:《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
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
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
比如课文开头李三的抱怨,明着是在抱怨“改良”、抱怨王利发,实际上是社会使然,因为“改良”本身就暗示着社会对茶馆生存的巨大影响。
又如报童来卖报,王利发问:“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一问,正折射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而作为茶馆掌柜的王利发是多么盼望社会太平,自己能安安稳稳地赚钱发家呀?其他如巡警的摊派索贿,大兵的强取豪夺、流氓的肮脏交易,难民的苦苦哀告,无不表现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茶馆》教案两篇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市民
茶馆老板王利发正像他自己说的也是苦命人,为了维持经营,处处赔小心,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连唐铁嘴那样讨人厌的下三烂,他也不愿得罪。房东来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经营,非常艰难。
常四爷所遭遇的是政治压迫。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没有丝毫言论自由。
还有那个做小买卖的老人,82岁了,没人管,所谓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荡然无存。
农民
这一幕康六卖女是重头戏,无独有偶,又有乡妇要卖十来岁的小妞。康六把女儿卖给老太监,自己也明白这是丧失了人性,但是无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东家逼债,举家断炊,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的命运悲惨到连亲情、人性也顾不上的地步。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总而言之,这幕戏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猖獗,预示着清王朝的崩溃。
第二课时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茶馆(节选)》(教案)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文本解读】《茶馆》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用茶馆里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作品通过描写富于北京风俗特点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市井百态,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堪称当代话剧的典范。
全剧分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现状。
课文选取的是该剧的第一幕,主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学习时,要感受和理解剧本所体现的历史感;品味剧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体会人物语言切合身份、性格与情境的特点,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注意把握本剧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素养目标】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
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习品味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相关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以及茶馆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通过对茶馆的介绍和品茶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茶馆内外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茶馆的演变和功能。
3.茶馆中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4.品茶的方法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许友文请客”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茶馆的情境,感受茶馆的氛围。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包括茶叶的种类、制茶工艺、茶具的演变等。
同时,介绍茶馆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茶馆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品茶体验:让学生亲自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感受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并学习品茶的方法和技巧。
4.观察描绘:引导学生观察茶馆内的环境和人物,包括茶具、茶叶、茶花等细节,以及茶客们的神态和举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5.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同时,让学生思考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让学生了解茶叶和茶馆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到品茶的体验中,并且能够认真观察和描绘茶馆的细节。
在分享环节中,学生们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但是,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茶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作品,2、掌握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独特的戏剧冲突,3、了解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4、把握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5、鉴赏剧本个性化的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分析剧本独特的结构形式,2、分析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家作品,2、了解剧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语(略)二、作者介绍(略)三、《茶馆》剧情介绍(略)(以上内容见《优秀教案》高二下99-100页)四、学生分角色朗诵剧本五、了解剧本人物,理清全文情节1、剧本共写了那些人物?这些人物可分为哪些类型?人物有:李三、王淑芬、王利发、巡警、大兵、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康顺子、崔久峰等。
人物分类(见下面板书):工作人员:王利发王淑芬李三茶下层人民:康顺子常四爷茶兵痞流氓:巡警大兵吴宋唐铁嘴刘麻子等馆客满清遗民:松二爷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小结: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集中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2、剧本写了这些人的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情节)(1)李三的抱怨,(2)难民的哀告,(3)巡警的索贿,(4)大兵的勒索,(5)常松的境遇,(6)特务的敲榨,(7)康顺子求工,(8)唐铁嘴租房,(9)刘麻子的生意,(10)崔久峰的悲哀。
六、作业:课后朗读剧本,思考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2、剧本独特点矛盾冲突,3、剧本独特点结构形式。
一、分析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在上节课概括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哀告人民生活的苦难康顺子求工军阀混战巡警的索贿大兵的勒索黑暗势力的横行唐刘的生意常松的`境遇满清遗民的命运二、讨论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1、《茶馆》中众多的人物之间有没有正面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学生讨论后明确:《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也大多没有正面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高中语文】《茶馆》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必下册)

《茶馆》(一)教学设计授课题目茶馆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3.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4.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5.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法、讲授法。
旁批一、导入新课: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其中之一,它发表演出将近50年了,但仍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
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
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
”(《老舍剧作选·序》)“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感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因而蜚声文坛。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王踢传》、《离婚》、《四世同堂》等。
高中语文——《茶馆》教案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编者:金连东
茶馆
第一教时
教材分析:
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在国际文坛上也享有盛誉。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说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事。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穿起来。
教学目标:
A、全文目标:
1、理解<<茶馆>>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
(提示:对难民,他口气生硬,毫无怜悯;对巡警等,他极力讨好,不敢半点得罪。读时要读出他不同的语气。)
3、评析王利发这一人物:
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但他仍然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后(第三幕中)悬梁自尽。
4、推广:像这样悲惨命运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他们悲惨的命运该怪谁?那些像唐铁嘴、刘麻子之类的社会渣滓又为什么能为所欲为?
5、“人民与旧时代冲突”:
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指那个黑暗的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四、总结:
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没有中心故事,只是像一幅长卷;教学中若将其展开,逐一品评,相信每一幅画面也皆有滋味,但可能会陷入琐屑繁冗的泥淖。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在以“茶馆__社会”为主线,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三、突破:
1、卷轴画式的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就有20多个,但他们都是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茶馆”一闪而过。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2、精读片断,赏析人物: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研究和掌握《茶馆》剧本中的重要角色和情节。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阅读和分析《茶馆》剧本。
3. 研究剧本中的关键角色和情节。
4. 进行表演训练和团队合作活动。
5. 展开讨论社会问题的主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重要性。
2. 研究剧本:分析《茶馆》剧本,了解剧情和角色。
3. 角色分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分组进行表演训练。
4. 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排练,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演出准备:学生进行舞台布置、化妆等准备工作。
6. 演出展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剧本演出。
7. 讨论社会问题:根据剧本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表达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演能力。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3. 收集学生对社会问题讨论的意见和观点。
4. 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茶馆》剧本。
2. 茶文化的相关资料和图书。
3. 茶具和舞台道具。
六、作业安排1. 学生完成对剧本中角色的分析和研究。
2. 学生准备讨论社会问题的相关观点和论据。
3. 学生完成表演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
以上是《茶馆》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帮助到您!。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认识茶馆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理解《茶馆》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2.《茶馆》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故事梗概。
3.《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社会意义。
4.茶馆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重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茶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社会意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请当地茶艺师或文化专家来课堂进行现场表演和讲解,让学生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茶文化的短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以及《茶馆》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3.深入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社会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现场表演:请当地茶艺师或文化专家来课堂进行现场表演和讲解,让学生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5.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以及《茶馆》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茶馆语文课教案

茶馆语文课教案教案标题:茶馆语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并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词汇。
2.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茶文化的交流。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 茶具和茶叶3. 相关茶文化的资料和视频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茶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茶的种类、制作过程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知识讲解:1. 介绍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分享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
3. 解释茶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示范与实践:1. 给学生展示如何泡茶和品茶的正确姿势和礼仪。
2. 分组让学生互相演示泡茶和品茶的过程,并进行互动交流。
阅读与讨论:1. 分发茶文化相关的文章或短篇故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扩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茶艺师或茶文化专家进行讲座或示范。
2. 组织学生进行茶文化研究报告或展示。
总结与评价: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或观后感。
2.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相关茶文化的资料并进行阅读。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茶庄或茶馆,亲身体验茶文化。
2. 可以邀请学生参加茶艺培训班,提升茶艺技巧。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报告,评估他们对茶文化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茶馆》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茶馆》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于《茶馆》这本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提及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概述- 研究时长:2小时- 研究对象:中学高中年级学生- 教学方式: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学生演讲、阅读理解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复《茶馆》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准备相关讲解和讨论的问题- 学生准备:- 预先阅读《茶馆》全文或指定的章节- 准备对《茶馆》中的一个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讲解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茶馆》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2. 学生演讲(30分钟):- 学生轮流进行讲解,每位学生讲解一个人物或故事情节。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 教师适时给予补充讲解和指导。
3. 小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讲解的人物或情节讨论相关的主题:- 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小说中的社会问题- 作品对人们的启示和思考-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
4. 课堂讲解(30分钟):- 教师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给予相关讲解。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茶馆》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在当代社会中是否仍然存在?- 《茶馆》对我们有何启示?5. 阅读理解练(30分钟):- 教师提供一组与《茶馆》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交换答案并互相订正,教师给予解答和反馈。
教学评估- 学生对研究材料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讲中的表现- 学生在阅读理解练中的答案准确性和解题能力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拓宽对于鲁迅文学的了解和理解。
-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写一篇关于该问题的议论文。
参考资料- 鲁迅《茶馆》全文-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评论。
茶馆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茶馆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是中国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该剧展现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在即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茶馆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茶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作品;掌控《茶馆》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特殊的戏剧冲突;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2、进程和方法: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课上师生互动,通过诵读、讨论、研习、品读的进程,完成教学目标,解析重点、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认清那个时期的黑暗,了解百姓的痛楚,珍爱现在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特殊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3 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五花八门的人物,不论是花白胡子的低三下四,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期群众的愚昧麻痹,而且也感遭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知道的悲伤。
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画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知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简介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特殊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情势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介绍《茶馆》剧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一.[基础知识](一)易错难懂的字词(二)文学常识1. 老舍其人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以写小说为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离婚》等;中年写小说、杂文,也写剧本,主要作品如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剧本《残雾》等;晚年则以剧本为多,主要作品有《龙须沟》、《茶馆》等。
在十年动乱中受迫害,不幸逝世。
2. 老舍的戏剧创作老舍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剧作家。
他的戏剧创作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抗战爆发以后,他先后写下《残雾》《张自忠》等十几个剧本,弘扬爱国精神,歌颂爱国将领,鞭挞社会丑恶,宣传抗日救国。
第二次是全国解放以后,主要作品有《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春华秋实》等,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解放后的新中国,歌颂新的生活。
3. 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作品语言朴实简练,通俗幽默,有口语的韵味和浓郁的北京基础知识 易错读音 易错字形 难懂字词解析1 解析2 解析3地方色彩,特别是极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
(三)文体知识二.[学习指导](一)《茶馆》有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它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答:《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
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
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
比如课文开头李三的抱怨,明着是在抱戏剧冲突戏剧冲突的定义 戏剧冲突的要求 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 解析4 解析5 解析6怨“改良”、抱怨王利发,实际上是社会使然,因为“改良”本身就暗示着社会对茶馆生存的巨大影响。
又如报童来卖报,王利发问:“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一问,正折射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而作为茶馆掌柜的王利发是多么盼望社会太平,自己能安安稳稳地赚钱发家呀?其他如巡警的摊派索贿,大兵的强取豪夺、流氓的肮脏交易,难民的苦苦哀告,无不表现了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混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就是剧本所要展示的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特殊的矛盾冲突。
这种看似“无事的悲剧”,实际上揭示的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剧。
(二)王利发是不是《茶馆》中的中心人物?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人物?答:《茶馆》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也便自然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这种独特的结构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但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老板,仍可算是贯穿全剧的主要线索人物。
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小业主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精明、干练,又胆小、自私、圆滑世故,善于应酬,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对于逃难的饥民,他口气强硬,没有一丝怜悯,透露出他的自私;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遭遇,他虽然也有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决不会为了他们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对于大兵、警察、特务等,他极力讨好。
巧于应付他们的敲榨,不敢表示一点不满;对于唐铁嘴、刘麻子,他虽然从心眼里厌恶,但仍笑脸相迎,不愿得罪他们。
他就是这样委屈求全、圆滑应变并顺应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良”着他的茶馆,在激流险滩中拼命挣扎,以求生存,但终于还是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在旧中国,王利发这种人是大量存在着的,他日趋破落的境遇和悲惨命运,无疑也是广大中国人民被压迫的遭遇的一部分。
(三)《茶馆》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答:首先,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茶馆》的一大特色。
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
如常四爷的豪爽耿直,宋恩子、吴祥子的狡诈奸滑,刘麻子、唐铁嘴的满嘴流气,都是个性十足。
尤其是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
剧的第一幕,他语言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
第二幕是王利发的中年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裕泰茶馆风雨飘摇,王利发苦心改良,惨淡经营,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苦闷傍徨带来的满腹牢骚。
第三幕中茶馆完全衰落,王利发的语言特点是由绝望而来的愤世嫉俗的嘲讽和反抗。
老舍正是这样通过王利发语言的变化,揭示了他性格、命运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其次,《茶馆》的语言还具有幽默与讽刺、简练与流畅的特点。
老舍写东西从无虚华或故作惊人之笔,然而那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语句,却常常含有惊人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他用不多的笔墨,就把唐铁嘴这个江湖骗子的油滑、无耻和满身的奴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当人们听他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以为他改邪归正了,然而他出人意料的接一句:“我改抽白面儿了”,人们不禁轰然大笑。
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炫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
另外,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茶馆》中特别突出。
人物说的都是地道的北京大白话,简短的台词,儿化音的运用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
三.[巩固提高](一)基础知识1.选出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神龛(kān)搭讪(xiān)忏(chàn)悔欠饷(xi ǎng)B.戊戌(xū)造孽(niâ)落(luò)子计较(jiào)C.圆髻(jì)花哨(shɑo)嗜(shì)好津贴(ti ē)D.没辙(zhã)砸(zá)摸(mō)沏(qī)茶嗻(zhâ)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明正确的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逝世于十年动乱时期。
一生创作颇丰,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方面。
B.《茶馆》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了老舍戏剧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第二个高潮在全国解放以后,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等。
C.三幕话剧《茶馆》代表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D.戏剧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要反映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除独幕剧外,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E.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和独白,我们要注意品味个性人化的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比如旁白,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3.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B.刘麻子: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C.崔久峰:……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D.王利发: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二)阅读思考:1.阅读下面一段对话,回答所列练习题。
[唐铁嘴进来,还是那么瘦,那么脏,可是穿着绸子夹袍。
唐铁嘴:王掌柜!我来给你道喜!王利发:(还生着气)哟!唐先生?我可不再白送茶喝!(打量,有了笑容)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唐铁嘴:比以前好了一点!我感谢这个年月!①王利发: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②唐铁嘴: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踫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王利发:Yes,也有这么一说!唐铁嘴: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王利发: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③王利发: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唐铁嘴:我改抽“白面儿”啦。
(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截,正好放“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④王利发:福气不小!不小!……(1)上文括号中小字在剧本中叫,作用在于。
(2)选出对语段中标明①②的人物语言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唐铁嘴是一个知足长乐的人,对自己能靠算命维持生计感到高兴;王利发觉得他太不思进取。
B.唐铁嘴认为这个“年月”正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正所谓“乱世出英才”,所以十分激动;王利发没能够理解他的雄心壮志。
C.唐铁嘴痛恨这个混乱的年月,句①不过是在说反话;王利发未能体会他的本意。
D.唐铁嘴是一个油嘴滑舌、无耻无赖的江湖骗子,他感谢这个年月,只因为“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王利发的话透露出他对这个动荡“年月”的强烈不满。
(3)结合选段中③④两句,简要分析一下《茶馆》的语言特色。
答:2.对下面两段对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王利发:要多少钱呢?康顺子:有三顿饭吃,有个地方睡觉,够大力上学的,就行!王利发: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来心里就不痛快!康顺子:可是,现在我们母子上哪儿去呢?王利发:回乡下找你的老父亲去!……②……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你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巡警:(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A.王利发对康顺子的遭遇虽然也有同情,但却很有限度,决不会为了他们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可见其圆滑、自私。
B.王利发明知警察是在敲榨他,却也不敢表示一点不满,巧于应付,以维持茶馆的惨淡经营,可见其精于处世与圆滑。
C.王利发虽然善于应酬、善于经营,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茶馆日渐衰落,所以他需要为日常收支精打细算。
D.王利发对康顺子冷酷无情,对巡警却极力讨好、逢迎,可见他的圆滑、奸诈与势力。
3.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和表现力,优秀的剧本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展现人物的性格。
阅读下面一段对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
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
]松二爷:(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
]宋恩子:这是怎么了?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王利发: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吴祥子: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是常四爷吗?常四爷: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宋恩子: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的还好吗?常四爷: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就卖光。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您二位怎么样?吴祥子: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呢?宋恩子:谁给饭,咱们给谁效力!常四爷:要是洋人给饭吃呢?松二爷:四爷,咱们走吧!吴祥子: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松二爷:您说的对!嗻!四爷,走吧!常四爷:再见吧!二位,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同松二爷下)(1)上述对话中,人物语言各有什么特点?松二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