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效应总结
心理学几大效应
![心理学几大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010e1459ff00bed5b8f31d1d.png)
5.异性效应
背景小故事 几年前,在南极考察的澳大利亚科研人员也得了这种
怪病,晚上失眠,白天昏昏沉沉,用了许多方法,均无法 治愈。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竟是“没有男女搭配, 是性别比例失调严重,导致异性气味匮乏的结果。”
在宇宙飞行中,占60.6%的宇航员会产生“航天综合 症”,如:头痛、眩晕、失眠、烦燥、恶心、情绪低沉等 ,而且一切药物均无济于事。因此,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哈 里教授向美国宇航局提出建议,在每次宇航飞行中,挑选 一位健康貌美的女性参加。谁知,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办法 ,竟使困扰宇航员的难题迎刃而解。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心理防卫功能的确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然而沉溺其间对心 理生活却有显著的副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总 是寻找理由为其受到的侮辱或遇到的不公待遇开脱,中国 的心理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精神胜利法。
生活应用
天生我才必有用……
是金子的总会发光的……
在现在生活之中这种酸葡萄效应现象很 是普遍,例如:某位本来不看好同学考试 得了高分或是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的话, 而自己却不能时就容易有这种酸葡萄效应 .靠,那xxxSB都能……(此处省略若干句 )
投射是一种看不到的、存在于人们自身中的事物,它们
在外部现实中寻找一个与它们相似的事物,然后它们把自 己投射到这个合适的吸引物中去。投射不是有意识地主动 地进行的,投射的发起者是具有自主性的无意识心理内容 ,这些心理内容具有自发地反映自己、进入意识的自主功 能。投射的功能起到了潜意识表达的作用,潜意识通过这 种办法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沟通,为对立物的整合提供“容 器”。
3.近因效应
背景小故事:
张林与李萌是小学的同学,从那时起, 两个人就是好朋友,对方非常了解,可是 近一段李萌因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 ,有时张林与他说话,动不动就发火,而 且一个偶然的因素的影响,李萌卷入了一 宗盗窃案。张林认为李萌过去一直在欺骗 自己,于是与他断绝了友谊。
心理学中常见的18种常见效应
![心理学中常见的18种常见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66a5975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f.png)
⼼理学中常见的18种常见效应⼼理学中有很多常见的效应,它们很多时候是⼤众表现,也是⽣活、⼯作、社会发展的定律。
这些定律、效应如果能够提前得知,定会在我们的⼯作和⽣活中起到意向不到的帮助。
【蝴蝶效应】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个名叫洛伦兹的⽓象学家在解释空⽓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林⼀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分微⼩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的差别。
有些⼩事可以糊涂,有些⼩事如经系统放⼤,则对⼀个组织、⼀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
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形的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
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看到,⼀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在你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只有⼀位不满意,因此你可骄称只有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他得到的却是100%的不满意。
”“你⼀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更多的努⼒去补救。
”“在客户眼⾥,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改变的“蝴蝶”已远不⽌“计划之⼿”,随着中国联通加⼊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新闻的出现,企业坐⽽⽆忧的垄断地位⽇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远离传统的保障,随之⽽来的是依靠⾃⼰来决定命运。
⽽组织和个⼈⾃由组合的结果就是:谁能捕捉到对⽣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青蛙现象】青蛙现象:把⼀只青蛙直接放进热⽔锅⾥,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效应
![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a50b5d6948d7c1c708a1457a.png)
1、刻板印象我们容易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概括和固定的看法,比如男性自信,坚强,女性温柔,还有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精明,美国人开放之类的,虽然有时侯也对,但是容易在交际过程中先入为主,有时候并不切合实际。
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就是常说的第一印象,如果开头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对后来的人际交往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
近因效应就是说近期给人的印象起了重要作用的意思,一般出现在久未联系的朋友那里,一般比较注意最近给人的印象。
3、晕轮效应我们容易把对象的某个特征泛化,形成整体印象。
就是常说的发现一个某方面好,就认为他其他方面都是好的。
4、投射效应我们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自己的某个特性别人也一定有,比如说发现自己喜欢的一首歌,别人都喜欢。
5、基本归因错误当出现一个行为的时候,如果是别人做的,我们容易讲它归结为别人的品质特征,如果是自己做的,会归结为一些外来因素。
比如别人考试成绩不好,我们容易归结为别人笨,如果是自己,容易归结为不够努力或者最近身边出了什么事之类的6、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个体在他人在场而产生一些效果,社会促进的情形,比如你弹一首你很熟悉的钢琴曲,有观众的时候,你会表现得更好。
社会抑制的情形,可以想一个相反的,才学的一首曲子,有别人在场反而弹得更差。
7、社会浪费在完成群体任务的时候,当只有总体的成绩被评定的时候,会出现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情况。
假如一个小组任务是搞一个presentation,最后每个人只能得到相同的小组的平均成绩,成员的努力程度会下降。
8、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
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旁观者之间出现了责任扩散,大家都没有明确的责任,每个人都是匿名者,导致无人出手相助。
9、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座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从而去打破更多的玻璃。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到一个非常干净、文明的地方,我们是不敢随意丢垃圾的,但是假如我们到了一个地上有一些垃圾的地方,我们会丢的心安理得,垃圾的个数从一个、两个开始,后来就会泛滥。
教师招聘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
![教师招聘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d31a6343f7ec4afe04a1dfeb.png)
教师招聘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3af69d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f.png)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1. 巨人效应:人们倾向于崇拜和信服比自己高大、强壮的人,并将其视为领导者或权威人物。
2. 魅力效应:人们往往对外貌好看、有吸引力的人更加友善和喜欢。
3. 社会认同:人们倾向于追随和效仿与自己身份认同相符的人或群体。
4. 群体思维:在群体中,个体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随大流和顺从群体意见。
5. 权威效应:人们倾向于接受权威人物的意见和行为,并相信其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6. 原因推断:人们倾向于试图寻找事件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并做出推断。
7. 外貌影响:个体的外貌和形象对于社交和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
8. 从众效应: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倾向于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和意见。
9. 锚定效应:人们受到先前接收到的信息或数字的影响,从而做出与之相关的决策。
10. 选择困难:当面临多个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困扰和纠结,难以做出决策。
11. 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感到更加敏感和厌恶,相比之下,他们更加倾向于追求避免损失而不是获得收益。
12. 社会比较: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13. 罚恶效应:对于犯错或违法行为,人们对于该行为者的评价往往更加负面和严厉。
14. 心理附着:人们对于首次接触的人或物,往往会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喜爱。
15. 非理性乐观: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和计划,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现实和过度乐观。
16. 美好回忆:人们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回忆和情感。
17. 认知失调:个体在面临与自己现有信念和态度不一致的信息时,会感到不愉快和不舒适。
18. 影响力:个体通过言语和行为对他人进行影响和操控,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19. 可利用性偏见:人们往往会过度估计自己经历的事情,而低估他人的经历和情况。
20. 认知偏差:人们在理解和诠释信息时,会受到个人经验和偏好的影响。
21. 头号效应:对于首次了解到的信息或人物,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和关注。
22. 获取永久性效应:人们对于已经拥有的物品或资源,往往会高估其价值和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的效应集合
![社会心理学的效应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64d0d37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8.png)
社会心理学的效应集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社会心理学的效应集合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会有一部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点,这个模块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理解起来容易,但是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却容易出错,我们这里结合概念简单的区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心理学各种效应
![社会心理学各种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6b72a8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6.png)
社会心理学各种效应咱来说说社会心理学里那些有意思的效应。
你知道啥是首因效应不?就好比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他要是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特别有礼貌,那你对他的第一印象肯定好呀,这以后你就会带着这个好印象去看他做的其他事情。
反过来,要是一开始就邋里邋遢、态度不好,那可就麻烦咯,以后他得费多大劲儿才能改变你这先入为主的看法呀!这就像你去一个新地方吃饭,第一道菜要是特别好吃,你就会对这家店好感倍增,后面的菜就算稍微差点儿,你也觉得还不错。
还有近因效应呢!跟首因效应有点不一样哦。
假如你和一个朋友一直相处得挺好,可有一次闹矛盾了,那这次矛盾可能就会让你对他的看法一下子变了很多,之前的那些好都被暂时忘掉啦,这就是近因效应在作祟呀。
就像你一直觉得一件衣服挺好看的,可突然有一天发现上面有个小污渍,这时候你满脑子可能都是那个污渍,都忘了这衣服以前多好看啦!晕轮效应也很有趣呀!就是说你要是觉得一个人有一个优点特别突出,就会觉得他其他方面也都特别好。
比如说一个人学习成绩特别好,你可能就会觉得他啥都好,品德也好、性格也好。
这就好像太阳周围有一圈光环,把太阳都遮住啦!可实际上呢,他可能也有缺点呀,只是被那圈光环挡住了,你没看到而已。
刻板印象就更常见啦!比如说觉得东北人都豪爽,南方人都细腻,这可不一定准哦!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呀,不能因为他来自哪里就给他贴上一个固定的标签。
就像不能说所有的猫都爱抓老鼠,也有特别懒的猫呀!咱可不能这么片面地去看别人。
还有自验预言呢!假如你觉得自己不行,那你可能真的就不行啦,因为你的这种想法会影响你的行动。
就像你觉得自己肯定跑不快,那你跑步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结果真的就跑不快了。
可要是你相信自己能行,说不定就真的创造奇迹了呢!这些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到处都是呀,它们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也影响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别被它们给带偏了呀!别因为一个首因效应就对别人下定论,也别因为晕轮效应就盲目崇拜谁。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29f042676bec0975f565e2a0.png)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2、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
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
最常用到的三十五种心理效应
![最常用到的三十五种心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9bd753ee6294dd88d0d26b0f.png)
3、 术家写评语——巴奴姆效应
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泰勒 巴奴姆)
4、 疯狗唾液救人命——接种效应
4.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5、 响鼓要用重锤敲——强刺激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受性与刺激的阈限有关。如果作用于人的刺激阈限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那么感受性会因此而麻木。刺激阈限大大超过中等水平,感受性十分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谓之“强刺激效应”。刺激阈限大大低于中等水平,十分微弱,如一条小虫在皮肤上爬行,其感受性也会因此而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弱刺激效应”。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31、羡慕名人自炫耀——自居作用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心理学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心理学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5e83560f7375a417866f8fdd.png)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心理学效应世俗有云:“人心难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有的人像是一个发光体,许多人都愿意围着他转?为什么有的人又那么难以接近?人际关系已然成为社会人所必修的一门课程。
1.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首因即最先的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并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因效应在我们人际交往中较为普遍。
有些人往往仅凭第一印象就轻易地对别人作判断下结论。
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这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人们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人际交往中如能坚持事必躬亲,注重调查研究,多了解,多观察、多留心,就不会因“一叶障目”而偏离人际交往的正确轨迹。
也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第一印象的确非常重要,但决不要因为一时的印象而影响接下去的深入交往。
2.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
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
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心理学者洛钦斯做了这样的实验。
分别向两组被试者介绍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对甲组先介绍这个人的外倾特点,然后介绍内倾特点;对乙组则相反,先介绍内倾特点,后介绍外倾特点。
最后考察这两组被试者留下的印象。
结果与首因效应相同。
洛钦斯把上述实验方式加以改变,在向两组被试者介绍完第一部分后,插入其它作业,如做一些数字演算、听历史故事之类不相干的事,之后再介绍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组的被试者,都是第二部分的材料留下的印象深刻,近因效应明显。
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a56f19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5.png)
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研究的对象直指人的内心世界,探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效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1. 权威效应权威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的意见和建议更愿意接受和遵从的心理现象。
医生对病人的建议、教授对学生的教导等。
2. 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视为特定社会群体的一员,并相应地采取行为、态度和观点。
在当今社会,社交媒体等评台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影响。
3. 信息印象信息印象是指人们在观察和接受信息时对信息加以筛选和加工,从而形成个体对信息的印象和理解。
4.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人们感知到自己的认知(思想、知识、信仰、观点等)之间的不一致和冲突,从而产生焦虑、矛盾等心理状态。
...三、总结回顾通过对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心理学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这些效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撰稿人,我深知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到这些心理学效应的影响,无论是在工作中的管理决策还是在个人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这些心理学效应的影响,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和有意义。
五、结语《影响生活的10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揭示了心理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些效应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社会心理学11大定律
![社会心理学11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09ac80acc22bcd126ff0cf0.png)
生活中常见的社会心理学11大定律Cyan_sea心理规律看不见然而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状态,了解这些定律,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会心理学常见定律理解下自己。
1、为什么我总是念念不忘未完成的感情或事情?——蔡戈尼效应分手数月,总是念着对方的好。
连饭喝水想的都是那个没有走到一起的人,一定是因为我很爱他吧?No,你的未完成情结或许加重了你对他的感觉。
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
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望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有那么多人会对初恋念念不忘。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
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
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
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
而那些已完成的,“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
在生活中,无论是对爱情的渴望、还是对金钱的欲念都是我们难以断舍离的,蔡戈尼效应告诉我们爱与欲本身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烈,适时放低,或许会有更好的结局。
2、为什么有人总是那么过分的对我提出各种要求?——登门槛效应同事让我帮一个忙,我答应了。
同事让我帮三个忙,我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同事让我帮越来越多的忙,她怎么就那么过分,脸皮怎么就那么厚?这就要问登门槛效应了。
当我们在答应别人请求,委曲求全、舍己为人帮别人忙的时候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克服认识失调,个体通常会进行合理化——也就是在内心说服自己:“举手之劳,这样做或许对我也有好处”然而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社会心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社会心理学十大经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72da41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6.png)
社会心理学十大经典理论1.鸟笼逻辑内容: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原因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启示: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2.破窗效应内容: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得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弃,丝毫不觉羞愧。
启示: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旁观者效应内容: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因为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启示:领导者在将一项任务交给某个团队去完成时,一定要指定负责人,责任一定要分到具体的某个人,否则就会出现责任分散的现象,布置下去的任务多半不会被很好地执行。
4.帕金森定律内容:在人员招募时,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会倾向于招聘平庸的下属。
因为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
下属会继续招聘平庸的下属。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启示:在组织中人才的选拔,应该有一套严格的体系,而不是交给部门主管自己去决定。
社会心理学十大效应
![社会心理学十大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fd396c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4.png)
社会心理学十大效应一、鸟笼效应1. 定义鸟笼效应是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例如,一个人得到一个空鸟笼后,会为了这个鸟笼去买一只鸟回来。
2. 产生原因人类的惯性思维。
人们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物品或情境,按照常规的逻辑去补充与之相匹配的其他事物。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人们在面对一个特定的情境(如拥有鸟笼)时,会觉得需要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鸟笼里有鸟)去完善它。
3. 生活中的例子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为了搭配这件衣服又去买了新的鞋子、包包等配饰,即使原本并不需要这些配饰。
二、破窗效应1. 定义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2. 产生原因从众心理。
当人们看到不良行为没有受到制止时,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从而跟随这种行为。
同时,人们对秩序的感知也会受到影响,一旦秩序被打破(窗户被打破且未修复),就会降低对破坏行为的抑制。
3. 生活中的例子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区里,如果有一个角落开始出现垃圾且没有及时清理,不久后这个角落就会堆满垃圾,甚至周围区域也会开始变得脏乱。
三、责任分散效应1. 定义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当有许多人在场时,个体对紧急情况的救助责任会分散,从而导致救助行为减少。
即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2. 产生原因社会比较和评价忧虑。
在群体情境中,人们会观察他人的反应来判断事件的紧急程度和自己是否应该采取行动。
心理学中的十大社会效应
![心理学中的十大社会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9709eb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1.png)
会因素,导致人们对某些群体产生不公正的偏见和歧视。
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行为,影响人际关系和社
03
会的公平正义。
产生原因
社会文化背景
刻板效应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文化和社 会环境会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导致刻板印象的 形成。
媒体影响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往往会强化某些刻板印象,例如在新闻 报道中经常将某类人或事物固定化为一种形象,导致人们 对这些群体产生刻板印象。
实际应用
01
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商家可以利用近因效应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例如,商家可以在广告中强调最新产品特点和优势,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 激发购买欲望。
02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利用近因效应来改善人际关系。例如,在与他人交往 时,可以多关注对方最近的表现和变化,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彼此 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破窗效应
定义
破窗效应是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忽视或未能及时修复,可能会引发更多的 负面行为或结果。
破窗效应通常用于描述社会问题,如犯罪、环境污染等,如果对初发的小问题不 加以干预,可能会导致问题恶化。
产生原因
破窗效应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模仿行为和从众心理。当看到周 围环境中的小问题或不良现象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些行为 是可以接受的,从而模仿并产生更多的负面行为。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注意员工的小违规行为,并及时 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避免员工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
CHAPTER 07
沉锚效应
定义
• 沉锚效应是指人们在对某事做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 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产生原因
先入为主
人们往往对首次接收的信息给予更多的 重视,认为这是决定后续判断的主要因 素。
社会心理学中的效应
![社会心理学中的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0514c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e.png)
社会心理学中的效应咱就说,在这社会心理学里啊,可有好多有趣的效应呢!比如说那首因效应,就好像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他要是给你留下个好印象,嘿,那之后你看他就咋看咋顺眼。
这就跟你去买东西一样,第一眼瞅着好看的,后面就越看越喜欢。
还有那个近因效应呢,就好比你跟人吵架了,哪怕之前关系再好,这时候你满脑子可能都是刚刚吵架那不愉快的事儿,前面的好都容易被忘掉啦!这不就跟吃苹果似的,最后一口要是酸的,可能你对整个苹果的感觉都变了。
再说说晕轮效应,哎呀呀,这可有意思了。
你要是觉得一个人某方面特别好,那他其他方面在你眼里可能也闪闪发光呢!就像你觉得一个明星长得好看,就觉得他啥都好,演技也棒,人品也佳。
可别被这效应给迷糊了呀!还有那自验预言呢,你心里咋想的,可能就真会变成那样。
你要是觉得自己肯定不行,那没准真就不行了。
这就好像你总觉得今天会下雨,结果你出门都不带伞,最后还真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社会助长效应也挺好玩的。
你一个人干活可能不咋带劲,但是人一多,嘿,你就来劲了。
就像跑步,自己跑可能跑一会儿就累了,要是和一群人一起跑,那说不定还能多跑几圈呢。
刻板印象呢,就是咱容易给一群人贴上一个标签。
比如说觉得北方人都豪爽,南方人都细腻。
可这世界这么大,哪能都一样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呀!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效应,在生活中可有用啦!别因为首因效应就对人一锤定音,也别被晕轮效应迷了眼,更不能被自验预言给框住了。
咱得客观地看待人和事,别被这些效应牵着鼻子走。
你想想,要是咱不懂这些,那得多吃亏呀!可能因为刻板印象就错过了一个好朋友,或者因为近因效应就和本来关系不错的人闹掰了。
这多不值得呀!所以说呀,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效应,就像给自己多配了一副眼镜,能让咱把这世界看得更清楚,和人相处得更好。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得好好利用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不是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 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 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 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 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 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 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 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 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 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 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 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
• 必须提及单纯曝光效果的限制。它其实 没有那么“单纯”,其中至少还有以下 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 1)一开始就让人感到厌恶的事物,无 法产生曝光作用。
• 2)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已经有一些冲 突,或是性格上本来就不合,愈常见面 反而愈扩大彼此的冲突。
• 3)过多的曝光会引起厌烦。
3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刻板效应是经过两个途径形成的:一是直 接与某人、某群体接触,将其特点固定化; 二是由他人间接信息影响形成。间接的信 息影响,就是刻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 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 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向两 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 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 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 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表现: • 迷失自我 •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 镜像效应 • 例如,打哈欠的例子
2 曝光效应
• 曝光效应(the exposure effect or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又谓多看效 应、(简单、单纯)暴露效应、(纯粹 )接触效应等等,它是一种心理现象, 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 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 familiarity principle)。对人际交往吸引 力的研究发现,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 越多,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爱、令人愉 快。
•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所普通的小学的校长 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 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 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 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 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 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 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 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 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 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
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
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
•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 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 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 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 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
•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 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 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 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 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 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 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 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 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
• 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 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 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 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 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 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 色彩的晕轮。
•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 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 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 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 一种有趣的现象,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 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编辑A正在参加 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 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 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 书”;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 卫平棋路分析》……
6 皮格马利翁效应
•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 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 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 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 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 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 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原 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在学习和 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 其实,这段描述不过是弗瑞尔从不同星 座的描述中各摘取了一句话。弗瑞尔从 而发现,答案并不需要很准,只需要看 上去很准就够了。这个实验所证明的心 理学现象日后被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即每个人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 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 种描述空洞得可笑。据心理学家透露, 时下许多趣味测试玩的就是这个花招。
•
•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 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 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 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 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 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 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 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 巴纳姆效应又叫福勒效应,是由心理学家 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 心理学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 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 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 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而要 避免巴纳姆效应,就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 己。
• “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和欣赏你,但你通常 对自己要求苛刻。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 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加以弥补。 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 挥,所以还未能变成你的优势。从外表来 看,你是一个讲求自律和自制的人,但内 心却常常焦虑不安……”拿到这样一段测评 结果,你会不会在心里嘀咕:怎么这么准? 1948年,心理学教授伯特伦·弗瑞尔用它做 实验,蒙住了班上87%的同学。
7 富兰克林效应
• 别人对你心生好感的最好方法什么?心理学 家认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遵循美国18 世纪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教诲:“相比 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你的人 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一句话说,让别人 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 他们来帮助你。
• 心理学界乔恩·杰克尔和戴维·兰迪在1969年 进行了一项特别的研究。他们首先在实验中 让一些志愿者赢了一些钱。在志愿者离开实 验室后不久,研究人员又找到他们说由于资 金困难,希望他们把钱还回来。科学家最后 要求实验者评估对研究人员的好感程度。那 些把钱换回来的人产生的好感要大于另一组 得以保钱财的人。这个有意思的现象被称 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让大学女生在某些课堂上分别出现15次, 10次或5次。这些女生从来不和教室里 的其他人交谈,只是坐在那里,她们出 现的次数有多有少。然后,在学期末让 该课堂真正的学生看这些女生的照片, 并询问他们的反应。结果非常清楚:越 熟悉的女生(即出现次数越多的女生), 对学生越有吸引力,比那些从未看到过
的女生更让他们喜欢。
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 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 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 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 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巴纳姆效应
•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 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 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 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 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 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认为 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 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 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 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 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 界信息的暗示。
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 特别适合她们。
• 起源:杂技师肖曼·巴纳姆的表演,“每 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 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 心理的依赖性会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会 更强。
•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也叫 “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 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 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 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 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 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 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
•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实 验: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
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 出现了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评价对照片 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 些看过很多次的熟悉照片,而非那些只 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
了喜欢的程度。
• 研究者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来说明简单 曝光效应。在一个学期开始时,研究者
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 明。这就是首因效应。
• 美国总统林肯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 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 友愤怒的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 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时,林肯 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 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 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 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因而必须通过 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 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4 晕轮效应与刻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