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八章生物与环境参照模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范文模板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师寄语:勤观察,多调查,增知识,拓视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
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2)分组:_________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
(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归类(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八章生物与环境本周复习生态因素的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等。
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物质循环的特点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运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理指导生物与生物互为环境,生物的生命活动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 学习重点:1. 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三. 学习难点:1. 互利共生与寄生的区别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四. 学习过程:1. 生物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建、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五大危机: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生物因素: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1)非生物因素光: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例:阳生植物强光条件下才能生长的好松、杉、柳、槐阴生植物暗处才能生长的好三七、人参小麦灌浆期连续晴天籽粒饱满阴雨连绵小麦减产动物: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长日照动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能繁殖貂、鼬等短日照动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繁殖山羊、鹿等银灰狐瑞士1~2月交配阿根廷8月交配长日照动物通过光照、黑幕控制光照时间,进而控制动物的繁殖影响动物的活动时间昼行动物白天活动大部分的鸟类、哺乳类夜行动物晚上活动猫头鹰、褐家鼠、蝙蝠等蛾类通常夜间活动,趋光性,对紫外线敏感,常用黑光灯诱杀温度: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酶的活性)影响植物的分布寒带针叶林苹果、梨等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温带阔叶林香蕉、凤梨等不宜在寒带地区栽种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生长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小麦种子在3~43摄氏度内才能萌发温度高低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也有影响50~100千克的猪,在18~20摄氏度时增重最快水: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分过多过少都会对生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植物干旱萎蔫、生长受阻水涝土壤空气减少,影响根呼吸,甚至死亡动物:脱水,严重缺水导致死亡一定地区,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分布,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2)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种内互助:因社会性、群体生活的蚂蚁、蜜蜂种内斗争: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相邻作物植株间阳光、水分、养料等鸟类的雄鸟占领巢区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豆科植物(有机养料)根瘤菌(生物固氮)人(提供有机养料)肠道有益菌群(V B12 、V K)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造成对宿主危害体表寄生:跳蚤、虱子体内寄生:蛔虫、血吸虫、小麦线虫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小家鼠和褐家鼠争夺居住空间、食物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3.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同时共同起作用,不是单独、孤立地起作用(1)生物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2)各生态因素作用不同等重要,但又一个关键因素干旱地区水分的多少往往是影响陆生生物的关键因素河流、湖泊含氧量是水生生物影响关键因素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适应的普遍性形成: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对环境的适应性特点:普遍存在,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是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2)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是完全德、绝对德、更不是永久的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相互作用适应的相对性环境条件的改变(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①生物与生物间互为环境条件某种生物的数量、分布,会对环境中德其他多种生物产生影响②生物的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营养成分生物环境5. 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结构:A. 生态系统得的成分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生物群落生产者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化能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捕食动物分解者异养生物(腐生)细菌、真菌,腐生动物B. 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主要是捕食链:起点生产者一般有三级以上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肉食动物食物网: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彼此交替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能,除了极少数空间外(化能自养生物)总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途径: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流动图解: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呼吸散失(热能)生产者植物残体分解者机体储存植食性动物未消化残渣(生长、发育、繁殖)被同化能量转换:太阳能————→化学能————→热能等(无机环境)(生物)(无机环境)能量流动特点:a. 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流向其他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b.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10% ~ 20%c. 能量流动过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塞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分析,1942年,美国,林德曼能量金字塔: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形成一个金字塔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a.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的地方b.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例如: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载畜量,保持出产品的持续高产作物秸杆做饲料,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实现能量多级利用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圈循环特点:全球性、可重复利用8. 碳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形式:二氧化碳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群落未分解的有机物化石燃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生物体大气碳循环现状:气温升高化石燃料中的碳快速释放→大气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面上升陆地生态系统改变9.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特点不同: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在各营养级逐级递减、单向流动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项目碳氮硫进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植物对矿质元素得的吸收、生物固氮作用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进入形式CO2NH4—NO3—NO2—N2SO22—SO32—SO2返回无机界形式CO2NH4—NO3—NO2—N2SO22—SO32—SO2返回途径分解者分解,生物呼吸作用,燃烧分解者分解,硝化细菌,燃烧分解者分解,燃烧【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1.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菌、真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B. 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C. 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D. 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2. 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A. 分解者大量减少B. 生产者大量减少C. 动物大量减少D. 食物网简化3. 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是()A. 绿色植物和微生物B. 绿色植物和无机环境C. 化能自养生物D. 动物和微生物4.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 生态因素的好坏B. 生态系统的大小C. 营养结构的复杂度D. 动物数量多少5. 肉、蛋类食物价格比粮食蔬菜类高,从生态学观点看,这是由于()A. 动物饲养麻烦,投资大B. 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C. 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成本高D. 植物栽培比较容易6. 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A. 充分利用光能B. 减少阳光照射C. 适应低温D. 适应潮湿环境7. 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其生长期变化和引种要求是()A. 生长期缩短引进早熟品种B. 生长期缩短引进迟熟品种C. 生长期延长引进早熟品种D. 生长期延长引进迟熟品种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自然界中生物在稳定状态下,它们需要的基本物质接近最小限量时,必然限制生物的发展B. 生物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面对各种因子的耐受性有一定的限度,若其中之一的因子不足或过多,对生物的发展不会造成影响C. 群聚有利于种群存活,群聚过密对种群不利D. 在种群增长过程中,往往是因密度作用限制种群的增长,而使之突然停止9. 下列那项是最可能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A. 气候变化加剧B. 传染病易于流行C. 竞争加剧D. 繁殖率下降10. 据科学家分析,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的速度要缓慢,其原因是()A. 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B. 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物很少发生变异C. 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存斗争进行的比较缓和D. 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已经被淘汰11.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保护生物与环境说课稿模板
保护生物与环境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保护生物与环境”的课程内容。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们的说课内容。
一、课程导入首先,我们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美丽以及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兴趣和情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阐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平衡、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环境破坏的现象:列举当前环境破坏的具体表现,如森林砍伐、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
4. 环境保护的措施:介绍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行为。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难点:如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六、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保护生物与环境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生物多样性”的短文。
2. 设计一个家庭节能减排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八、结束语同学们,生物与环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保护生物与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课件PPT模板
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 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
放在温暖环境里。
放在低温环境里。
实验 预测
实验 结果
温暖环境
(5-7天后)
低温环境
讨论:
1、根据你的日常观察和经验,你认为选用哪种食品 容易长出霉菌? 答:面包、馒头等湿润、营养物质丰富的食品。 2、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
水中动物死亡
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探究问题二:
何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 态 因 素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
为生态因素。)
·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潮湿
方法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
(第一课时)
探究问题一:
金鱼、仙人掌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如果把它们 的生活环境对调,结果会怎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金鱼生活在水中,仙人掌生活在陆地上,如果二者 对调,其结果都会死亡。这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的生 存。
观察下列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答:温度)
蛇大要雁冬南眠飞
观察下列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答:水域的污染)
根 非常发达, 吸收深处水分。
探究问题四: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拟态 警戒色
警戒色 保护色
随堂练习:
1、生态因素包括__和__。 2、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 、__ 、__等多 种因素,你能说出生活中生物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例子吗? 3、生物因素是指______,它包括___和___ 的相互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4、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 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这是 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二册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3生态系统(四、第一课时)
高中生物(人教大纲版)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3生态系统(四、第一课时)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人类的危害,发展学生推理、联想和思维迁移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以及对自己所持有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的习惯。
3、积累生态学知识,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重点落实方案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落实方案1、复习巩固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明确碳循环过程中碳的不同载体及碳的转化者和传递者等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利用投影片具体说明碳在各环节的具体变化过程及其传递过程。
3、利用题例,分析巩固碳循环过程的知识结构。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突破策略1、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使学生理解能量的固定和释放的具体过程。
2、复习“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进一步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3、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成分、结构的综合性分析,总结性强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教具准备投影片:(1)光合作用示意图;(2)呼吸作用示意图;(3)文字图解碳循环示意图;(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关系示意图;(5)表格、题例等。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理解概念。
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从“物质”“循环过程”和“循环范围”诸环节逐节分析,综合理解。
2、指导学生使用图解方法。
对碳循环过程的学习,可以利用条款、图解的方法进行归纳。
3、指导学生填表比较。
关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可以列表比较,从二者的“形式”“特点”“范围”和“联系”诸方面简要说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课]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大家回忆如下问题:1、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什么?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4、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
2020年生物技术时代中的参照模板
6. 氟化物(F) 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氟化 物对眼睛及 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 可引起肺水肿和 支气管炎。
7. 铅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 物。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 的废气。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 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 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 有一定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为贫 血、 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 和感觉异常。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 值,血铅正常值小于 50微克/毫升。
3. 化学耗氧量(COD) 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 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或工业废水的排放、 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水体中有机 物含量过高可降 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当水中溶解氧消耗殆尽时,水 质则腐败变 臭,导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
二、地面水主要污染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概念也在变 化。以前人们往往把环境仅仅看作单个物理要素的简单组合,而 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 境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 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一个方面有利 的行动,可能会给其他方面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
三、噪声
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 噪声。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 声。噪声的 显著特点是:无污染物存在、不产生能量积累、时间 有限、传播不远、 振动源停止振动噪声消失、不能集中治理。噪 声来源于交通工具、工 厂机器设备、建筑施工和人们的社会、家 庭活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个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为对听力 的损伤、 睡眠干扰、 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当人在100分贝 左右噪声环境中 工作时会感到刺耳、 难受,甚至引起暂时性耳 聋。超过140分贝的噪 声会引起眼球的振动、视觉模糊,呼吸、 脉膊、血压都会发生波动, 甚至会使全身血管收缩,供血减少, 说话能力受到影响。
(人教版)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测试
(人教版)第八章生物与环境测试说明:本套试题只有26道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绿藻C.校园中的全部杨树D.培养瓶中的全部野生型果蝇2.在大田作物的栽培中,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
正确的解释是()A.导致害虫大量繁殖B.已造成杂草生长旺盛C.导致种内斗争激烈 D.使成熟期大大延迟3.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长出了青霉,细菌与青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竞争D.种内斗争4.目前世界上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是()A.白鳍豚B.大鲵C.儒 D.扬子鳄5.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A.生物群落B.种群C.食物网D.生态系统6.由光强度引起的生态效应是()A.浅蓝色薄膜下培育的稻苗质量差B.蛾类对紫外光的趋光性最明显C.在苇棚下培育的三七长势最旺盛D.在夏季温带鸟类生殖腺成熟产卵7.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分解者的是()A.蜣螂B.蚯蚓C.蘑菇D.苔藓8.温带针阔混交林极少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而某地的人工马尾松林近年来因松毛虫危害大面积死亡。
其原因是()A.人工林的松毛虫繁殖力强B.人工马尾松林适应性下降C.人工林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 D.人工造林密度大,影响通风9.有人在草原上实验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实验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经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区加网罩后()A.使食物链缩短B.使食物链延长C.食物网消失了D.食物网变复杂10.在食物网中,生产1吨蛋白质,消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A.羊 B 牛C.草D.狼11.在某食物链中,最高的消费者为4级,该食物链中应有几个营养级?()A.6 B.5 C.4 D.312.在海面20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生态原因是()A.氧气B.二氧化碳C.阳光D.温度13.制作泡菜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滋生。
高中生物说课教案模板5篇
高中生物说课教案模板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生物说课教案模板5篇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书面计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中生物说课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中考生物答题模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中考生物答题模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在中考生物答题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正确的答题模板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化地回答问题,提高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为中考生物答题提供一个合适的模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答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的问题。
一、问题引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措施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以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同时也是中考生物答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二、基本观点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入相关数据或事例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例如,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等。
2. 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治理已经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生态环境。
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壤退化、空气污染等,以及它们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危害。
三、保护与治理方法1. 政府层面的措施:列举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所采取的政策和法规,例如加强环境监管、推进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 个人层面的参与: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倡导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废物产生、树立环保意识等。
3. 科技手段的应用:介绍现代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应用。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利用新材料减少污染排放等。
四、案例分析选取一到两个相关案例,分析其影响和启示。
例如,可以介绍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阐述其对其他地区的借鉴价值。
五、总结1. 突出总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从小事做起,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六、致谢如果需要,可以在文末表达感谢之情,对参考资料或其他支持表示感激。
通过以上的模板,中考生物答题可以更有条理地回答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的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合理运用模板中的观点和方法,形成完整的答案。
2020年生物必修3参照模板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0:56:4610:56:4610:568/13/2020 10:56:46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8.1310:56:4610:56Aug-2013-Aug-20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0:56:4610:56:4610:56Thursday, August 13, 202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上午10时56分46秒上午10时56分10:56:4620.8.13
没伞的孩子奔跑在路上,加油90大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10时56分46秒10:56:4613 August 202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上午10时56分46秒上午10时56分10:56:4620.8.13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8.1320.8.13Thursday, August 13, 2020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0:56:4610:56:4610:568/13/2020 10:56:46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8.1310:56:4610:56Aug-2013-Aug-20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0:56:4610:56:4610:56Thursday, August 13, 202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10时56分46秒10:56:4613 August 202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上午10时56分46秒上午10时56分10:56:4620.8.13
2020年初中生物 生活环境参照模板
第三章 生物的生活环境复习指要: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概念: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不同的特征 栖息地 特点 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型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黄粉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1)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发包范围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作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C.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解析: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而B 、C 、D 中的因素,都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A【例2】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
A.有害的B.有益的C.无害、无益的D.有益、有害的解析: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两者之间似乎是受益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椋鸟吃下多肉的果实后,枸杞的种子不被椋鸟消化,随椋鸟的粪便被传播到各处,这样椋鸟帮助枸杞传播了种子,对枸杞繁殖后代是有益的。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例题3】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B.食物、空间与空气C.食物、空间与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解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小鸟也不例外。
2020年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参照模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11时41分3秒11:41:0313 August 202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上午11时41分3秒上午11时41分11:41:0320.8.13
谢 谢 大 家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8.1320.8.13Thursday, August 13, 2020
•
生物因素
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以分为两种: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
种内关系
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
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思考:为什么田间的植物种植不能过密?•Fra bibliotek种内互助
种内互助最为常见、典型的方式是群聚生 活。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所过的群聚 性生活。个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同时又 通力合作。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41:0311:41:0311:418/13/2020 11:41:03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8.1311:41:0311:41Aug-2013-Aug-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第三节生态系统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讲授人:于景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D:应用)。
(2)碳循环的过程(D:应用)。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D:应用)。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人类的危害,发展学生推理、联想和思维迁移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以及对自己所持有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的习惯。
(3)积累生态学知识,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
碳循环的过程。
三、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述、讨论与启发、提问相结合。
五、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大家回忆如下问题:
1.生态系统的定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3.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
4.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指的是什么?
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评价:大家对能量流动的内容掌握的很好!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是否发现,能量的流动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变化又是怎样的?物质变化与能量流动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功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展示主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讲述新课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学生阅读:P 91第二、第三自然段。
学生讨论:
1.什么叫“物质循环”? 2.这里的物质指什么? 3.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4.循环的范围有多大? 师生归纳: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过程:
4.范围:全球性。
教师强调:这里的物质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而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循环指的是这些物质(元素)的往返运动。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概括地理解为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不是单纯的物质移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二)碳循环
学生阅读:P 92第一自然段。
教师演示:出示“光合作用”投影片,并请同学们说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归纳:有机物无机物光合作用
)O CH ()(CO 22−−
−→− 教师演示:出示“呼吸作用”投影片。
并请大家说出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碳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归纳:
)(CO )(O H C 26126无机物有机物呼吸作用
−−−→− 教师设疑:请大家分析教材P 92碳循环示意图,思考如下问题:
1.无机环境中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 2.生物群落内部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
学生回答:
1.无机环境中的碳:CO2、碳酸盐等。
2.生物群落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3.碳循环形式是:CO2
师生归纳:
教师演示:出示“碳循环文字示意图”,
学生阅读:P92“碳循环”部分。
教师设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那么,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归纳:全球性往复循环。
教师强调:正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往复循环利用,所以,物质是永恒的,世界是物质的,是符合物质不灭定律的。
在生物圈内,无论是无机环境还是生物群落,也无论是物质循环还是能量流动,都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因此,大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事物、认识自然、改造世界。
教师设疑1:如果人们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师生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森林有维持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对稳定的作用,若大量砍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不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更不能增加大气中的氧气,不仅破坏了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而且阻碍了碳的正常循环途径,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教师设疑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师生分析:化石燃料如:煤、石油、泥碳等是地层中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是一笔宝贵而丰富的能源物质,若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使二氧化碳来不及转化,也同样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
师生归纳:通过以上两例的分析,显而易见地说明:人类活动若违背了生态规律,对碳循环的影响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加,这样将形成危及整个生物圈的“温室效应”。
教师强调:大气中二氧化碳越多,对地球上散逸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层就相当于保温层。
从而使地球上的温度升高的越快,这种现象就叫做“温室效应”。
那么温室效应将对生物圈和人类造。
成什么危害呢?怎样治理?
学生讨论:阅读P92第二段寻找答案。
(过程略)
归纳要点:关于碳循环大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生阅读:P93第二自然段全部内容。
教师演示:出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投影片的底层(空表格)。
组织语言。
教师评价:教师依上层投影片(正确答案)末端的序号逐一叠显,以示准确,并以“真棒”“漂亮”等激励赞美性语言给予评价,从上而下,依次进行。
八、小结
本节课,咱们讨论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形式和过程、物质循环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
第一,大家要明确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流动。
第二,关于碳循环要掌握以下三点:①碳循环的形式是CO2;②循环的过程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营养级间的同化作用以及特殊的化能合成作用等对碳进行传递的;③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往复循环。
第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要注意其区别与联系,进而逐渐学会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九、课堂练习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3.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和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大气中的碳是通过什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
A.扩散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识图作答: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形式进行循环。
十、板书设计
8.3.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
二、碳循环
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十二、作业训练指导
十三、后记
本小节内容不多,但与生态系统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内容联系很紧。
为此,教学时对以下几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①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联系“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生物群落——无机环境”,“能量流动——食物链(网)”等相关知识。
②碳循环形式、过程、特点的归纳,关键是直观的理解各个环节的生理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强化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
③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运用表格的形式既可以节省时间,也相当于自学提纲,有利于学生有序的进行思维活动,真正起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作用。
最后,教师必须以小结的形式概括本小结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之后,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兴趣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