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复件 3东海之大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3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教案3含解析

《庄子.东海之大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等。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等。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探究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并感悟寓意。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第一步导入: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板书课题)第二步以望洋兴叹成语导入。

二、教学过程:先展示教学思路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展一展理一理谁望洋兴叹为什么读一读:1、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泾jìng sì渚zhǔ殆 dài2、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文言知识点)3、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3-5分钟)做一做:知识积累(完成学习卡片内容整理)1、古今异义:百川灌河至于北海始旋其面目大方之家2、词类活用: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3、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4、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5.3东海之大乐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5.3东海之大乐课件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 感叹说:“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人比得上 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 自己。’这话说的是我啊。而且我曾听说过认为孔子的学问少并看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伯夷的高义的人,起初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浩瀚无边难以穷尽,
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 托着我的下巴,踩在泥浆中,泥浆就淹没了四足盖没了脚背。回头看看 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 井中的孑孓、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啊。况且占据一坑水,叉开 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 腿立在浅井中的快乐,这也是快乐的极点了。先生为什么不时常进来 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 看看呢?’东海的大鳖左脚还没有迈入井中,而右脚就已被绊住了。于是 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 它艰难缓慢地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井蛙说:‘千里那样遥远, 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还不足够用来穷尽它的广大;千仞那样高,也不足够用来穷尽它的深邃。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 2. 公孙龙向魏公子牟询问道:“我年轻时学习古代帝王的 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 道术,年长后懂得了仁义的德行;能够把事物的同和异合而为一,把事 坚白;然不然,可不 物的硬度和颜色分别开来;把不对的当做是对的,把不可以的当做是 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可以的;穷尽百家的智慧,穷尽众人的辩才。我自认为最通达事理了。 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不知 现在我听到庄子的言论,模糊不清地对他的言论感到惊异。不知道是
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 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 个更高的境界。 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 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所以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 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东海之大乐》原文及译文

《东海之大乐》原文及译文

《东海之大乐》原文及译文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2.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

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三 东海之大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五单元三 东海之大乐

第东 五海 单之 元大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应用体验之旅 拓展阅读视窗
经典解读 揣摩领悟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No
Image Image No Image
Image
No Image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ImageNo Image No
No Image
No Image
No
NoImage No Image
No
Image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No Image
Image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No Image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高中语文5-3东海之大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5-3东海之大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
⑤汒 然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汒”通“茫”,模糊不清 . “机”通“几”,几案,小桌子 ⑥公子牟隐机 大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一词多义 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名词,俗语 野语 . ①语 于道者,束于教也 动词,谈论 曲士不可以语 .
布影,若天边弥漫之云。它向南海迁徙的时候,必奋鼓翅,
击水三千,然后盘旋而上,高飞九万里,到达天池,才满 志而息。“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 正是化用了在十分开阔的
意境中大鹏的形象,展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恋蓬蒿、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魄。 《秋水》中写河水因百川之灌,泾流之大,两岸之间,连 牛马都分辨不清,其水势之大,足以使河伯欣然自喜。可 是,当河伯洋洋自得东行至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不禁望洋兴叹了。行文至此,给人以一种大手巨笔、意境 开阔之雄壮美,又予以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的回环美。
1.通假字
“辩”通“辨”,分辨,辨别 ①不辩 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虚”通“墟”,处所, 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 也 ________________ . 所居之地 __________ “卒”通“萃”,聚集 ③人卒 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________________ . “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④不似豪 末之在于马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至于 北海 ..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
到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百川灌河 . 今义:河流
黄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见笑于大方 之家 .. 今义:a.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b.(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19.《东海之大乐》

19.《东海之大乐》

【译文】 渤海海神若说:“井中的鱼不可以谈
论大海的原因,是受地域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 以谈论冰的原因,是因为固执于时间(即受时间 的限制); 穷乡僻壤的士不可以谈论大道理的 原因, 是受教育的束缚。现在你从崖岸中出来 ,游览于大海,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鄙陋,你将 可以一起来谈论大道理了。天下之水,没有比大 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水都归向大海,不知道什么 时候停止,但海水却没有变满;尾闾向外排泄, 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但海水却没有减少;少雨 的春季也好多雨的秋季也好海水不为之改变,涝 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晓。这海水超过江河之水 ,不能够以数量来算计。
【译文】公子牟靠着案子叹息了一声,仰面向天而笑道:
“你难道没听说过那 浅井之中的蛤蟆吗?它对东海的鳖说: ‘我太快乐了!出来就在井栏圈上 跳跃,进去就在井壁破砖 瓦上休息。进入井水中,井水就浮着我的两腋, 托着我的下 巴,踏在井底的泥巴上,泥巴就盖没了我的脚背。回头看看 井 中的孑孓、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啊。况且占据一 沟水,跳跃或站 立在浅井中的快乐,这也是快乐的极点了。 先生为什么不常常进来看看 呢?’东海的鳖左脚还没迈进井 中,右脚就给绊住了。于是因为有所顾虑 而徘徊不前,退了 回去,还把东海的大乐告诉蛤蟆说:‘海太大了,说是千里 之远,也不能够穷尽它的宏大;说是七八百丈之高,也不能 够穷尽它的深邃。大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发大水,可是海 水没有因此更增加;商 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闹旱灾,可是 海水的边沿没有因此更退缩。不因为 时间短长而改变,不因 为雨水多少而增减,这就是东海的大乐啊。’浅井 里的蛤蟆 听了这东海的大乐,显出很恐惧的样子,惘然自失。
相对主义思想 (人们认识的有限性、无限性) 追求更高更博大的境界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不囿于己见 不自以为是 人要不断突破自我局限

《东海之大乐》ppt课件

《东海之大乐》ppt课件
东海之大乐
—《庄子》
请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 1 涘sì ▪ 2 闾lǚ ▪ 3 罍lěi ▪ 4 稊tí ▪ 5 汒máng ▪ 6 喙huì ▪ 7 甃 zhòu ▪ 8 呿 qū
9 跗fū
10 虷蟹hán 11 絷zhí 12 適tì
13 商蚷jù 14 跐cǐ
15 奭shì 16 潦lào
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 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 么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 他原来的知识阻碍了他领悟大道 理
作者举了几个寓言故事要什么说 明道理;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 生动地说明人的知识技能有限; 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自满; 无异于井中之蛙;邯郸学步;最 终自取其辱;启示人们要谦虚好 学;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虚词
之:
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说法;代词 宾语前置 标志
取消句子 今我睹子之难穷 独立性 也
非至于子之门则 的 助词 殆矣
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 家被 拘于虚也 被 今尔出于崖涘 从 莫大于海 比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 体乎 在
特殊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又奚以自多
子之难穷也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 拘于虚也
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赞许;称赞;推崇
▪ 且夫擅一壑只水
擅:占有;据有
词类活用:
1 秋水时至 2 顺流而东行 3 东面而视 4 我常闻少仲 尼之闻 5 而轻伯夷之 义者

高中语文课件5.3东海之大乐

高中语文课件5.3东海之大乐
三、东海之大乐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 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的核心部分是河伯与北海若 的对话,将其综合起来,就是讲人由于受时空的局限,所见所闻所知 是非常有限的。河伯以为黄河汛期之水很多,到了海边才知海水比 河水多得多,由此引申开来,海比河大,天地比海大,天地以外还有更 大的,人在无限的宇宙中,就更渺小了,必须突破自身限制,才可能认 识大道。进而论述大小是相对的,毫末虽小,与比它更细小之物相 比则为大;天地虽大,与比它更大的事物相比则为小。因此,大小、 多少、是非、善恶、贵贱等,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反而不可以 相无”的。事物各自按其本性生灭变化,从大道来看,都是齐一的,最 后归结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一切应当顺其自然,不要人为 去破坏它,才合乎天道之真。
称赞,赞许 与“少”相对 只,仅仅 满足 到,至 女子出嫁 适合、适宜 恰好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忽啼求之,父异焉.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于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点评:文章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 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景象,接着又展现了“东面而视,不见 水端”的北海的浩瀚景象。通过这两种景象的对比,不仅显示了人 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客观事实、事理,而且显示了看待世界的两种 眼光、两种心态、两种境界,由此再自然地展开说理,水到渠成地 导出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意境的生动描绘,两种不同 境界的对比并列,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形象可感性,而且使说理更含 蓄、更丰满、更有理趣。

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 Word版含解析

三、东海之大乐不读《秋水》篇,胸襟终不开阔。

细玩似未然。

此犹是庄子皮肤语,第其议论痛快,笔势纵横发越,要自亘绝古今,所以人多喜之。

《秋水》篇论大不大,论小不小,说在人又不在人,文字辟阖变化,如生龙活虎。

读庄子缥缈仙云躺在文字的波上,随着水流,思想脉脉地涌动。

那些忧伤的,幸福的,快乐的,失落的情绪,深深地嵌进每一个字符的缝隙,这一刻,身体与灵魂作一次长谈……人们总是需要一种力量支撑起自己心灵的旅途。

不是不够坚强,只是无法停止那如潮水般涌动的思绪。

人生的伤痛处,有血,有泪,有沉思,还有感悟和觉醒。

面对决堤而来的苦与悲甚至乐与笑,总希望可以平静地化解突如其来的寂寞。

于是,就在此时此刻,我和文学相遇了,确切地说,是我和庄子相遇了。

人与文学相遇的故事,是聆听另外一个灵魂时最亲切的体验,是借读庄子,品味这刹那间永恒的芳华。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庄子的世界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

那个烽火四起、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而庄子,这个槁项黄馘、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了!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

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摆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

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人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痔疮……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念往昔,繁华竞逐。

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之自然的无穷。

高中新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教学课件:《东海之大乐》

高中新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教学课件:《东海之大乐》

•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 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 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 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 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
•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 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 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 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 。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 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 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 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
• 还视虷(hán)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 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坎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人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 ,而右膝已絷[zhí]矣。
• 环视周围的小红虫、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能 象我这样自如的!况且独占一井之水,在其中 跳跃蹲踞的乐趣,这也就算到达极点了,你先 生何不时常进来观光呢?’东海之鳖左足还没 有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了。
“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儒家像食粮店,绝不能打倒,否 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 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 可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 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第一则选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 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
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 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 子之难穷也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3课 东海之大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3课 东海之大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艺术鉴赏】 1.意象的精心选择和“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 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 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 易引发人们的联想,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 口的米酒。
若将“新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 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 这首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我们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 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三个意象 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 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高考导航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庄 子 ·逍 遥 游 》 指 出 ,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 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 杜 牧 《 赤 壁 》 中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 将导致的结局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
2.重点学习第1则;分析、理解庄子的“大乐”思想。 3.领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追求人生的大 境界、大气象、大格局。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涘.(sì)渚.(zhǔ) 笃.(dǔ) 尾闾.(lǘ) 礨.(lěi) 稊.(tí)米 氵亡(máng)然 吾喙.(huì) 缺甃.(zhòu) 持颐.(yí) 灭跗.(fū) 虷.(hán)蟹 絷.(zhí) 潦.(lǎo) 適.適.(tìtì) 蚷(jù) 奭.(shì) 口呿(qū)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5单元3东海之大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5单元3东海之大乐

三、东海之大乐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两涘.(sì)渚.(zhǔ)崖 不似礨.(lěi)空 灭跗.(fū) 无所开吾喙.(huì) 孑.(jié)孓.(jué) 汒.(mán ɡ)然 右膝已絷.(zhí)矣 隐.(yìn)机大息 適.(tì)適.(tì)然 大.(tài)皇 呿.(qū)而不合 奭.(shì)然四解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不辩牛马(“辩”,通“辨”,分别,辨别)(2)拘于虚也(“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通“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5)汒然异之(“汒”,同“茫”)(6)隐机大息(“机”,通“几”,几案,小桌子)(7)出跳梁乎井之上(“跳梁”,同“跳踉”,腾越跳动)(8)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第一个“知”,通“智”;竟,通“境”)(9)反于大通(“反”,通“返”)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动词)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处境困难,形容词)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形容词) (2)数⎩⎨⎧不可为量数.(计算,动词)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名词)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几,几个,数词)(3)方⎩⎨⎧敢问其方.(道理,名词)方.存乎见少(正,副词) (4)见⎩⎨⎧见.笑于大方之家(用在动词前, 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副词)方存乎见.少(显现,动词) (5)少⎩⎨⎧少.仲尼之闻(看不起、轻视,动词)不以多少.进退者(跟“多”相对,形容词) (6)始⎩⎨⎧始.吾弗信(开始,副词)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7)乃⎩⎨⎧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竟,竟然,副词)乃.逸而走(于是,连词) (8)于⎩⎨⎧拘于.虚也(被,介词)莫大于.海(比,介词)反于.大通(到,动词) (9)焉⎩⎪⎨⎪⎧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无义,语气助词)有神人居焉.(“于之”,在那里,兼词)弊弊焉.(相当于“然”,……的样子, 形容词词尾)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不吝啬或洒脱(2)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3)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古义:大道理今义:地名(4)至于..北海古义:到达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5)合同..异古义:合,合而为一;同,相同今义:一种法律文书(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色今义:①面貌。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3.东海之大乐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3.东海之大乐

克服主观主义, 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
为什么是“秋水”,而不是“春 水”?
• 秋水,指人成年之后的后天道物,水比道, 秋比年长成人之后。因年长后视听言动大 增,又加酒色财气欲念思虑,巨细皆来烦 扰,后天道物需求甚多,故用浩浩秋水比 之。
• 秋水阴寒,为肃杀之水,利少害多,非比 春夏之水,如在童幼青少,道物外耗有限, 且身内道物之化尚未成水,无非氤氲之气 而已,故言秋水而不言春水。
4我常闻少仲(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
尼之闻
少”—“小看”)
5而轻伯夷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
义者
把…看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轻视”)
固定句式
•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非……则”,表示假设,
• 就……” )
译为:“不是……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 另一层 意思。)
子之难穷也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古今异义:
拘于虚也
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赞许,称赞,推崇
且夫擅一壑之水
擅:占有,据有
词性活用:
1秋水时至 (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2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3东面而视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东海之大乐
—《庄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谦虚谨慎,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重点词句

高中语文 5.3东海之大乐课件

高中语文 5.3东海之大乐课件
东海之大乐
—《庄子》
请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1、涘sì 2、闾lǚ 3、礨lěi 4、稊tí 5、汒máng 6、喙huì 7、甃 zhòu 8、呿 qū
9 、跗fū
10、虷蟹hán 11、絷zhí 12、適tì
13、商蚷jù 14、跐cǐ
15、奭shì 16、潦lào
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评析】
这一段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孔 子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 比基督教可爱的地方之一。儒教不千方 百计把孔子打扮成神,基督教则不但把 普通人耶酥打扮成神,还要再虚构一个 上帝之神来做耶酥的父亲。基督教的做 法在人类的愚昧阶段是有一定的实际效 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其 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它将一切关键的东 西都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一旦谎言被 识破,还有谁去信它呢?
拘于虚也
虚:同“墟”,处所,所居之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赞许,称赞,推崇
且夫擅一壑只水
擅:占有,据有
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河伯: 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 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 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 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 时代发展的步伐。
选文10
“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 子夏问道:“美丽的笑容上面泛起一对酒窝, 漂亮的眼睛闪闪转动,未染色的丝绸变成了艳丽 的衣裳,这是说什么啊?”孔子说:“这是说绘 画后于白色的底子。”
• 子夏说:“礼后于人的本性吗(就是说礼是 施于人的本性上面的吗)?”孔子说:“启发我 的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跟他讨论《诗三百》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 墟 萃 毫 几 茫 踉 智境 返
3、重点词句
两涘渚崖之间 水边
自以比形于天地 认为 包容
于是焉
语助词
方存乎见少 正 显得
顺流而东行 名作状
东面而视 面向东
不见水端 边际、尽头
少仲尼之闻 轻视 见闻
轻伯夷之义 轻视
睹子之难穷也 穷尽
大方之家 懂得大道理的人
拘于虚也 受…局限
笃于时也 受…局限
乃知尔丑 于是就 鄙陋
宾语前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课堂讨论
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 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 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 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 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 而叹。

zhí
不可为量数 liàng shǔ 十年九潦 lǎo
比形于天地 bì
商蚷

礨空
lěi
大皇
tài
稊米

奭然
shì
所禅
shàn
口呿


huì
隐机
yìn jī
井幹
hán
缺甃
zhòu
2、通假字 不辩牛马 拘于虚也 人卒九州 不似豪末 隐机大息 汒汒然异之 跳梁乎井幹之上 且夫知知不知是非之竟竟 反于大通
3东面而视 (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
4我常闻少仲 少”—“小看”)
尼之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
5而轻伯夷之 把…看轻—“轻视”)
义者
6、固定句式
❖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
就……” )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
河 伯 自以为是 旋面自责
(知错就改,不应自满) 虚心自处
海神若 谦

循循善诱 完善自我
(语大理,不自多)
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5、有比较才有鉴别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他原来的 知识阻碍了他领悟大道理。
《秋水》中的成语
❖ 望洋兴叹: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 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 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 贻笑大方: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 大方之家: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 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另一层 意思。) ❖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者,……也, 表判断) ❖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
“认为……是” )
7、特殊句式
❖ 以为莫己若者
❖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莫吾能若也 求之以察 索之以辩
宾语前置
东海之大乐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谦虚谨慎,不断提高个人修 养。
字音
两涘渚崖 sì zhǔ 没足灭跗 fū
语于海

虷蟹
hán
笃于时

跨跱
zhì
与语大理 yù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
的北部;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
海域。
❖ 见笑于大方之家
❖ 子之难穷也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 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 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5、词性活用:
(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1秋水时至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顺流而东行 (方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停止
吾未尝以此自多 凭借 赞许
而自适一时之利
痛快、舒适;满足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 踩,踏 天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 仅仅,只,不过 测量
直匍匐而归耳
只,仅仅
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原来的技能 本来的学业
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翘着 于是就 逃走
4、古今异义:
❖ 至于北海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 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
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