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_牛文忠

合集下载

快速进入高原部队预防急性高原病措施探讨_牛文忠

快速进入高原部队预防急性高原病措施探讨_牛文忠

调查 试验快速进入高原部队预防急性高原病措施探讨牛文忠 李耀明(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成都,610061)摘要 本文对1993年和1994年冬季空运进入高原某地的大批新兵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急性高原病(AM S)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卫勤保障基础上,应调整进入高原前的休整期,一般7天左右为宜;加强高原卫生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官兵们对低氧危害性和机体代偿能力的认识,克服高原恐惧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

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AM S的发病率和住院率,有效地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高原, 急性高原病, 预防, 部队以往的研究表明,平原人快速进入高原或高原人从低海拔地进入高海拔地后,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AMS)。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AMS的发病率为10%~90%。

对于个别人或少数人,AM S的预防和处理比较容易,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死亡病例。

但是,对于大批部队快速进入高原,AM S的防治就不单是一个医学问题,它包括了军事指挥、行政管理、卫勤保障、宣传教育、心理学等诸多方面。

在今后的高原军事行动中,大规模人员调动时如何降低AM S的发病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因此,我们对1993年和1994年冬季空运进入高原某地的大批新兵进行追踪调查,旨在探讨大部队AM S的发病情况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为1993年和1994年冬季空运 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卫生处进入高原某地(海拔3650m)的男性新兵,年龄17~29岁,分别来自川、滇、黔、鲁、豫、陕、晋、苏、皖、冀等地,他们从入伍地乘火车和汽车到达集结地(海拔500m),然后乘飞机空运进入高原,再乘车到达住地。

调查组采用听汇报、座谈会、个别问诊和检查的方法,了解部队进入高原后AM S的发病情况和预防、处理措施,对住院病例进行了登记。

对部分单位的接兵干部和卫生人员进行了AM S预防,诊断,处理的专题讲座,强调对AMS正确认识的重要性,布置高原卫生课的实施。

高原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

高原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

高原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

其中,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了一个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

高原病是由于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下面临的高原缺氧,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预防和治疗高原病不仅与人们的健康、舒适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还涉及重大的科学问题。

因此,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高原病的症状和原因高原病的症状很多,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失眠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高原环境下逗留2到3天之后出现,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等症状。

高原病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认为主要与氧气考虑不足有关。

高海拔的环境气压和氧含量较低,造成人体机体氧解离曲线向右移动,使得细胞内的氧分子数减少,细胞的氧代谢能力下降。

此时,人体会出现各种应对措施,如: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增加红细胞数等,以提高体内氧供应。

然而,当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这种低氧环境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形成高原病。

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目前,预防高原病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行前预防,包括身体检查、服用一些辅助药物等;二是现场预防,即合理选择行动方式、控制工作、运动强度等。

而高原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锻炼疗法等。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高原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通常采用的药物类别包括镇静药、利尿剂、呼吸兴奋剂、血液稀释剂、血管扩张剂等。

这些药物的目的是通过各自的药理作用来改善高原病患者的症状,但是需要注意副作用的出现。

氧疗是治疗高原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迅速减轻高原病患者的不适症状,并促进体内氧的供应。

氧疗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氧气,例如:高压氧疗、流动氧疗等。

氧疗可以减少人体的缺氧状况,但是也容易产生二次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

锻炼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气血功能,促进体内气体交换,提高耐缺氧能力。

锻炼疗法通常采用运动疗法和呼吸疗法。

高原疾病的研究与防治

高原疾病的研究与防治

高原疾病的研究与防治一、引言高原疾病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中发生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和疾病,包括急性高山病、慢性高山病、高原缺氧性心肺疾病等。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以及高原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原疾病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就高原疾病的研究与防治进行综述,探讨高山缺氧、气候变化、人群遗传等因素对高原疾病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应用与效果。

二、高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1 高山缺氧高山环境中,大气压、氧气分压随海拔高度降低。

人体进入高原环境时,肺泡氧气分压逐渐降低,导致血氧分压降低。

过度缺氧会导致全身的代谢和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高原病。

2.2 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大大影响了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会改变高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比如,气候变暖导致的高山冰川消融和降雨量变化,会对水系统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2.3 人群遗传不同人群的遗传背景和基因表达对高原环境的影响不同。

研究表明,藏族人和印第安人在适应高原环境上的遗传基础和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影响其容易患上高原疾病的风险。

三、高原疾病的防治措施3.1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预防和治疗高原病的重要方法。

针对不同的高原疾病,常用的预防性药物包括乙酰唑胺、地塞米松、甲基睾丸素、丙戊酸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高原病的症状和预防高原病的发生。

3.2 氧气疗法氧气疗法是缓解高原病的有效方法。

输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压和组织氧分压,从而改善身体的代谢和功能障碍。

氧气疗法可以对急性高山病和慢性高山病的患者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3.3 酸碱平衡在高原环境中,身体的酸碱平衡失调是导致高原病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节饮食和药物等措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原病。

四、结论高原疾病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

对高原疾病的有效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预防、氧气疗法和酸碱平衡等,进一步探究高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建立更为完善的防治措施和策略,有助于保障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西藏高原高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措施

西藏高原高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措施

西藏高原高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措施
牛文忠;林合成
【期刊名称】《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0(18)3
【摘要】西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高寒地区 ,在这样的环境中 ,如何提高部队的耐低
氧和冷适应能力 ,是解决部队生存的关键。

针对高原高寒环境对部队的影响 ,提出
了提高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生存能力的几点措施 :(1)领导重视 ,加大防病工作力
度 ;(2 )注意防寒保暖 ,加强体育锻炼 ;(3)搞好宿营地的选择 ,外出防止迷路 ;(4 )做
好物资准备 ,保证部队食品营养供应 ;(5)加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工作 ,缩短冻伤、急性高原病的首次治疗间隔时间 ;(6 )注意装备的维修保养 ,积极进行新型装备器材的研制。

并且建议提高空运能力 ,增强空中机动性 ,以提高部队在高原高寒地区的
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总页数】3页(P232-234)
【关键词】高原高寒环境;部队生存能力;保障措施
【作者】牛文忠;林合成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防疫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9.55
【相关文献】
1.高寒气候条件下的部队灭火救援 [J], 邢占芳
2.高寒山地作战中提高指挥所生存能力的几种方法 [J], 蒋继平;余国平;谢军成;
3.高寒气候条件下的消防部队灭火救援 [J], 邢占芳
4.71521部队组织高原高寒条件下车辆装备保障针对性训练 [J], 华德强;郭王鹏;王春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浅谈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浅谈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阿力米热·叶尔江;伊利亚尔·尼加提;张向阳;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3(13)2
【摘要】上升至海拔高于2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可能会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环
境中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紫外线照射强,早晚温差大、天气恶劣。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亦逐渐减少,当出现高原反应时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起高原肺水肿,甚至高原脑水肿,严重时威胁生命。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经济的日渐发展,我们与高海拔地区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并认识到高原病的研
究格为重要,因此使研究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热潮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章中讨论急性高原病(AMS)相关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防治基本趋势,旨在能够快速地了解到高原病的相关信息及研究状况,同时也为高原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7页(P2620-2626)
【作者】阿力米热·叶尔江;伊利亚尔·尼加提;张向阳;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
【相关文献】
1.食用菌菌种退化机制及预防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
2.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和矫形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失调在肝癌发生、发展和预防、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浅谈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与治疗
5.卵巢早衰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性用药分析

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性用药分析

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性用药分析【摘要】急性高原病指暴露高原后,由于高原低氧导致数小时或数天发生的临床症候群,也是人对高原自然环境不适应产生的恶心、呕吐及疲劳等不良反应。

急性高原病治疗不及时会进展成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等疾病。

由于我国内地人员到高原地区生产工作人员的增加,要保证进入高原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也是医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使人们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本文从西医、中医多种药物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性治疗进行分析,以此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预防性;用药Analysis of preventive use of acute highland disease【Abstract】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refers to clinical syndrome which occurs after several hours or several days due to high altitude hypoxia, but also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nausea, vomiting and fatigue which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plateau. Acute altitude sickness treatment will not progress to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or cerebral edema andother diseases. As China's mainland staff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staff in the plateau reg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life into the plateau and health,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research.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Western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for a variety of drugs on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nalysi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Key words】acute; altitude sickness; preventive; medication【中图分类号】R5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217-01急性高原反应指平原地区居住人进入到海拔3000m高原地区时,对高原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急性缺氧反应。

急进高原劳动作业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措施探讨

急进高原劳动作业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措施探讨

急进高原劳动作业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措施探讨牛文忠;范泉水;殷旭东;张林;方丽;魏文婧【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2(22)12【摘要】经过50余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军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不断完善,大部队急进高原的AMS发病率逐年下降〔1-2〕,可以这样说,在平时情况下,AMS已经不再是急进高原部队的严重威胁。

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时间,则AMS的威胁仍然较大。

【总页数】3页(P1373-1375)【作者】牛文忠;范泉水;殷旭东;张林;方丽;魏文婧【作者单位】610021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成都,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5.6【相关文献】1.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J], 涂继伟;林泽艳2.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J], 罗书练;郑萍;匡建芳3.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的相关性探讨 [J], 刘晓东;祁玉曙;周波4.高原康胶囊对大部队急进高原急性高原病预防作用的观察 [J], 郑必海;李素芝;周小波;李尚师;姚文新;陈坤;王洪斌5.对快速进入高原部队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措施探讨 [J], 张玉贵;孙梅;詹国清;王川江;时艳军;张平;孙洪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队实行防制急性高原病工作标准化15年回顾

军队实行防制急性高原病工作标准化15年回顾

军队实行防制急性高原病工作标准化15年回顾牛文忠;李江;翟庆燕;吴迁;郭江明【期刊名称】《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24)3【摘要】通过对我军已经颁布和正在审批的与急性高原病(AMS)防制有关的国家及部军用标准在高原部队中宣传、教育、推广,用以指导高原部队开展AMS防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同时,对空运进入高原新兵的AMS发病率进行历时10多年的跟踪调查,并比较历年的AMS发病率情况,发现随着AMS防制工作标准化的贯彻落实,空运部队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从1987年海拔3 500 m4、250 m的48.5%,1993年海拔3 680 m的38.0%,1998年海拔3 200m的20.0%,下降到2003年3 680 m的10.8%,而住院率则由1993年海拔3 680 m的2.18%下降到2004年海拔3 680 m的0.20%,下降了10倍多。

由此可见,将防制急性高原病工作进行标准化,有利于统一、规范指导部队开展急性高原病防制工作,有利于协调、组织各部门共同开展急性高原病防制工作,有利于保障高原部队人员的身体健康,标准化已在部队防制AMS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认真总结我军实行医药卫生标准化工作15年来在急性高原病防制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提出今后的工作建议,对于进一步做好急性高原病防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157-159)【关键词】高原;高原病;部队;标准化【作者】牛文忠;李江;翟庆燕;吴迁;郭江明【作者单位】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军区成都药材仓库【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5.6;R594.3【相关文献】1.新中国成立60年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军队政治工作学专家侯敬智教授访谈录 [J], 王发岐2.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回顾 [J], 无3.湖南省家畜日本血吸虫病防制技术工作的回顾及优化当前的防制对策 [J], 胡述光4.艰苦创业,继往开来推动军队医药卫生标准化建设跃上新台阶─—第一届军队医药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 [J], 张立平5.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回顾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高原病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病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病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从平原地区进入海拔25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时,高原反应很容易发生,尤其是快速进入时,少部分人的高原反应会进展成为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病情凶险、复杂、发展变化快,是高原地区特有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急性高原病若不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则可能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并可造成多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预防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大气状况、地理条件、气候变化、生态结构与平原不同。

从平原地区进入海拔25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时,高原反应很容易发生,尤其是快速进入时,大气氧分压降低,加之高原环境寒冷、空气干燥、强烈紫外线辐射等,导致机体缺氧,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可发生一系列的代偿性变化,以适应高原环境,这个过程称之为习服。

但若代偿功能失调即会发生急性高原病。

海拔越高,大气中的氧分压越低,缺氧也越严重。

缺氧可引起肺小静脉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同时可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缺氧及寒冷、低气压、紫外线过强等又可致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大量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外周阻力增加,中心循环量剧增;在低氧刺激下,体内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致使体内水钠潴留,最终促发急性高原病。

大部分人的高原反应比较轻可以自愈,只有少部分人的高原反应会进展成为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又称急性高山病(AMS),急性高原病病情凶险、复杂、发展变化快,是高原地区特有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并可造成多器官损害或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

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

急性高原病的发病因素与实际海拔高度、攀登速度以及个体易感性有关。

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若不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则可能发展为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或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HACE)。

我军高原军事医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我军高原军事医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学 ,0 6,9 4 :2 3 8 20 1 ( )3 7— 2 .
向转位 、 P波高尖及肺动脉高压 的出现 , 在其早期诊 断 中具 有重 要 价值 , 其 是 早 期 显 著 的肺 动 脉 高 压 尤
的形 成 , 可作 为 H P A E早 期诊 断 的重 要依 据 。
【 参考文献】
势 。因此认 为 , A E患 者这 种早 期 心 动 过 速 、 钟 H P 顺
[ ] 陈新 , 5 孙瑞 , 王思让 , 黄宛l 床 心 电图学 [ . , 京 : 等. 临 M]6版 北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96 . 0 20 : 2 .
[ ] 成建 国. 6 海拔 4 0 5 0米高 原心律 失 常心 电图 3 0例分 析 [ ] 0 J.
研队伍建设 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 了具体分析 , 并提出了初步 的意见。 [ 关键词 ] 高原 ; 军事医学 ; 发展现状
中图 分 类 号 G 3 154 3 1/ 9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0 8 (0 0 0 03 0 0 4— 18 2 1 )5— 55— 3
d i1.99ji n 10 0 8 .0 0 0 .3 o:0 36/. s.0 4— 182 1.50 0 s
( 收稿 日期 :0 0. . 3 2 1 0 1) 4
我 军 高原 军事 医学发 展 现 状 与 思 考
王 引虎 , 建 华 , 崔 阳盛 洪( 述 ) 张 西洲 ( 综 , 审校 )
[ 摘要 ] 本文介绍了我国高原军事医学研究 的现状 , 包括研究方向 、 研究成果 等, 对其在总体规划 、 经费支持 、 资源整合 、 科
西 南 国防 医药 2 1 0 0年 5月 第 2 第 5期 0卷

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关键词】新兵;急性高原病;预防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 是人员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常见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ild altitude disease,AMAD)、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和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其中以HAPE和HACE最为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常危及生命[1]。

新兵初进高原,在各种外因和内因的诱发下,极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

因此,预防和减少新兵AHAD的发生是部队医疗部门非常关心的课题,本文调查了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的诱因,并探讨了相关预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调查对象为54名患AHAD到我院就诊或住院的新兵,分别来自川、黔、鲁、豫等地,全部为男性,年龄17-20岁,均由成都(海拔400米)乘飞机至林芝(海拔2950米)。

1.2 方法统计门诊和住院病例,通过问诊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各病例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3 AHAD诊断标准按《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和《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1]为诊断标准。

2 结果2.1 AHAD住院病人分类门诊和住院的54名新兵患者中,AMAD有50人,占92.6%,HAPE有2人,占3.7%,HACE有2人,占3.7%。

2.2 AHAD发病诱因 54名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有明确诱因的有49人,占90.7%,其中上感作为诱因所占比例最大,达57.1%,受凉和心理预激分别为24.5%和18.4%。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预激所占比例虽小,但日益社会化的心理问题还是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各型AHAD发病诱因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各型AHAD发病诱因3 讨论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过度缺氧和对缺氧反应迟钝者可发生适应不全,即高原病,高原适应不全的速度和程度决定了高原病发生的急缓和临床表现。

牛病防控现状与防治措施

牛病防控现状与防治措施

71牛病防控现状与防治措施忠德拉毛(玉树州囊谦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囊谦 815299)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牛肉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其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带动了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牛病是危害牛群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牛群患病,进而为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养殖户需要提升思想认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本文主要针对牛病防控现状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牛养殖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牛病;防控现状;防治措施;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升,牛肉成为了人们日常餐桌的重要食品,市场对牛肉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带动了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其逐渐趋于产业化、规模化以及现代化方向发展。

但是在规模化养殖中,牛群数量不断增加,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如果疾病在养殖场内传播蔓延,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需要提升思想认识,给予疾病防控以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进而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牛肉产品,推动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1 当前牛病防控现状分析1.1 人畜共患病增加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当前在牛养殖过程中,人畜共患病明显增加,主要包括牛传染性口炎、布氏杆菌病以及牛结核病等,上述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对社会安全、居民健康以及牛养殖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结核病,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养殖效益造成巨大影响。

1.2 寄生虫病发病率上升寄生虫病是牛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预防难等特点,当前在牛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牛皮蝇、牛螨病以及干片吸虫病等,其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为疾病防控增添了一定难度[1]。

1.3 细菌病毒耐药性增强当前,在牛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病毒细菌在牛群中蔓延,当牛群发病后,养殖户为了缩短病程而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增强,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带来更大的难度。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在前往高原 地区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携带必备药品。在 高原地区,应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管理
提前治疗基础疾病
在前往高原地区前,应积极治 疗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
肺功能。
携带必备药品和氧气
根据医生建议,携带必备的呼 吸系统药品和氧气,以备不时 之需。
03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低海拔地区,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04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咳嗽、胸痛、混乱等 迹象,请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联系医生。
紧急情况下撤离方案制定
了解所在地区的撤离路线和 交通工具。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 理安排撤离方式和时间。
确保撤离过程中有足够的医 疗资源和人员支持。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汇报人:XX 2024-01-30
目录
• 高原病概述 • 高原病预防措施 • 高原病现场应对方法 • 特殊人群高原病预防与应对 • 高原地区旅行安全须知 • 总结与展望
01
高原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高原病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类。急 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慢性高原病则包括 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防止感染疾病。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诊治 。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及收获
成功研发高原病预防药物

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高原病的防治体会

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高原病的防治体会

祛风散寒 、 舒筋活络 、 化瘀 血 、 通经脉 , 在短 时间内 可以快速缓解关节疼痛 , 而且减少 了秋水仙碱和非
( 收稿 日 期: 2 0 1 5 — 0 7 - 0 9 )
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 高原病 的防治体会
孙 泽平 , 朱 可, 周 晓梅 , 刘丽娟 , 刘道 福 , 林 建华 , 何 清华
【 参考文献】
… I 中华医学会风湿 病学 分会. 原发性痛 风诊 断和治疗指南 [ J ] . 中
华 风湿病 学杂志 , 2 0 1 I 。 1 5 ( 6 ) : 4 1 0 . 4 1 3 .
【 2 】 Mi r o J , C a s t a r l e n a s E, Hu g u e t A.E v i d e n c e f o r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 e 1 1 B e o f a
文章编号
R 5 9 4 . 3 文献标识码 A
1 0 0 4 - 0 1 8 8 ( 2 0 1 5 ) 0 9 - 0 1 0 0 9 — 0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0 1 8 8 . 2 0 1 5 . 0 9 . 0 3 3
西南国防医药 2 0 1 5 年9 月第 2 5 卷第 9 期
表 2 两组 间不 良反应 比较 ( % ) ]
・1 0 0 9・ 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的剂量 ,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肝 肾 功能 。 虽 然两组 2 4 h总缓解 率 、 总 副作用无 统计学 差 异, 但观察组在快速起效 、 耐受性方面优于对照组。 痛风性关节炎镇痛 的关 键在于快速减轻非特 异性炎症反应 , 疼痛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并不完全一 致。因此 , 快速予以镇痛后 , 仍需要降尿酸治疗和饮 食 控制 。本研 究 显示 , 应 用藏 药 消 痛贴 膏 治 疗 急性 痛风性关节炎 , 比单一 口服用药疼痛缓解 快 、 副作 用小 、 患者耐受好 , 且取材方便 。 适合在高原地区推 广应 用 。

浅谈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与治疗

浅谈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与治疗

浅谈急性高原病的预防与治疗
吴茂林
摘 要:通过介绍一例在旅行途中,突发急性高原病患者的发病、诊治过程,经过积极救治后痊愈的病例,来浅析急性高原
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高原病;肺水肿;吸氧;利尿;脱水;抗炎;高压氧;点穴
二、 讨论
急性高原病是指进入高原地区,人体短期内暴露于低氧
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反应。 高原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
高原病,此患者在旅游途中发病,造成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的
致病原因有: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且进入高海拔地区
时,尚未痊愈;患者体重 80Kg,体型肥胖;患者进入高海拔地
区 2 天时发病,途径地海拔在 3000m 以上,最高海拔 4120m。
在高度下降一段距离以后,症状会明显的缓解。 高原反应过
于强烈的,应当尽快送往就近医院全面治疗。
由此可见:严重高原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有以下因素之一,谨慎进入高海拔地区:
(1) 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且尚未痊愈者。
(2) 体型肥胖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 进入海拔在 3000m 以上区域,持续时间在 24h 或以
·18·
进。 适度的吸氧,头痛者可以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物,呕吐
者可以使用甲氧氯普胺。
出现高原反应,应及时采取的处理措施:由于高原地区
空气当中的氧含量比平地区要低一些,常年生活在氧气浓度
比较高的平原地区的人,突然进入高原地区,常常会出现头
晕头痛、心慌气短、恶心等症状。 一旦发现出现了高原反应,
应当马上卧倒休息,补充水分,可按压或点穴合谷、内关、人
中、足三里等穴位。 轻度者经过休息,适当的喝水,症状可以
逐渐缓解。 如果及时的吸氧,多数的患者高原反应很快缓

高原卫勤保障的研究现状及建议_牛文忠

高原卫勤保障的研究现状及建议_牛文忠

通知,根据计算机中献血者资料数据库,即可进行采血工作,并同时留样复检;成分血制备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和计划安排,制作所需的血液制剂,进行计算机的登录、复核,并入/中间库0暂存;待血液复检和血型复检完成后将不合格血液制剂报废处理,合格血液制剂即可正式转入成品库。

在外出部队采血时,我们通常要进行采血前的宣传、动员,将献血者资料录入计算机,同时也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乙肝表面抗原的快速筛查,合格后即可在配血和发血管理子系统中显示所贮存的血液制剂种类和数量,才能完成配发血工作。

血液一旦发出,即自动计费,并打印发血报告单,病人血费自动计入当日的/一日清单0计费单上。

4 加强了采供血全面质量控制血液质量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

血液质控工作包括了从献血者的体检到发血的全程质量管理。

采供血网络系统的建立,使采供血全过程处在严密的计算机监控之下,为采血、化验、成分血制备、入库、配血、发血等一连串工作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简化了繁重的登记、统计工作;通过网络系统的管理,定期进行血液的化验检查,保证了血液质控的顺利开展。

同时,在配血、发血工作中,要求检查与核对受血者的/临床医疗用血同意书0和/输血申请书0相关医疗文书,保障了医疗临床用血的安全。

总之,计算机网络管理改变了采供血的工作模式,具有严谨、高效、规范等优点,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军队医院血液管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促进了医院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

收稿日期:2002-05-28#卫勤研究#高原卫勤保障的研究现状及建议牛文忠111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防疫队高原医学研究室(成都 610021)关键词 高原 卫勤保障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149作者简介:牛文忠(1959~),男,山西人,硕士,主任,研究员。

与平原相比,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未来的高原高技术战争中,谁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原,谁就能掌握高原战场的主动权。

因此,要使平原部队进入高原后,能够尽快地习服高原环境,并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以及长期驻守高原的部队,能够保持官兵身心健康和部队稳定,高原部队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急性高原病537例临床分析

急性高原病537例临床分析

急性高原病537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发生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

方法分析537例急性高原病发生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的疗效。

结果503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转送综合医院34例,其中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1例,经治疗后痊愈。

结论海拔差异、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较易发生急性高原病,患有呼吸道感染,合并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基础疾病的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并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经吸氧、利尿、降压、保暖、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有效。

标签:急性高原病;易患因素;综合治疗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距市区27km,市区海拔1800m,景区平均海拔在3000m 以上,冰川公园海拔4500m以上,平均每年到玉龙雪山的游客约300万人次,上冰川公园的约10万人次,近60%的游客均有可能发生急性高原病,但通过休息、保暖、吸氧等处理,大多数人的症状会很快缓解,每年7~8月是旅游的高峰季节,最高每天到玉龙雪山景区的游客近3万人次,是急性高原病的高发季节,现将我中心2013年6月~9月治疗的急性高原病537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符合急性高原病的诊断标准[1]。

1.2一般资料537例患者均为游客,其中男285例,女,252例,年龄4~82岁,平均38岁。

有253例睡眠不足6h,79例有饮酒,54例在进入高原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93例是进入高原后剧烈运动,46例为保暖措施不足,6例患有高血压3级,2例患有冠心病,4例患有肺心病。

1.3临床表现头痛、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上腹部饱闷、四肢麻木、乏力,寒战,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晕厥,体征有紫绀,口唇轻度发绀,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降低,可闻及湿罗音和哮鸣音,心率明显增快。

进入高原后所有病例都显示血压较基础血压有所增高。

氧饱和度检查在46%~85%,心率112~178次/min。

本组病例未发现高原脑水肿的表现。

急性高原反应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反应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反应研究进展
牛文忠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按医学观点,海拔3000m以上地区为高原。

随着社会、旅游和军事活动的增加,进入高原的人越来越多,高原病的问题因之日渐突出。

为提高诊断和防治急性高原反应的水平,现将国内外近期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57-58,56)
【作者】牛文忠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
【相关文献】
1.基因组多态性与急性高原反应易感性的关联研究进展 [J], 罗勇军;高钰琪
2.平原人群急进高原皮质醇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分析研究 [J], 郝丽君;常悦;钟琴;崔赛嘉;陈卉宁;贾倩;史文杰;何昆仑;赵晓静
3.高原环境下饱和吸氧治疗急性高原反应1例 [J], 王芳;赵晨浩;杨洁君
4.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J], 张清俊;詹皓
5.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高原反应肺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 [J], 梁哲;李登高;卓玛;次仁格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高原病276例临床分析

急性高原病276例临床分析

急性高原病27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的诱因及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就该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进行讨论。

方法:对276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发病情况、诊治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43例急性高原反应经就地休息、吸氧等治疗得到缓解;25例高原肺水肿和8例高原脑水肿经现场紧急处理后下转至海拔2800m治疗后痊愈;其中6例高原肺水肿和2例脑水肿患者下送至平原继续治疗。

结论:因快速进入高原、上呼吸道感染、劳累易诱发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吸氧、利尿、脱水等治疗措施有效,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后送在急性高原病的防治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临床特点;治疗;预防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ause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summarize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discuss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Methods: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276 patients with acute altitude disease. Results:243 cases of acute altitude disease were alleviated by treatments of resting and inhaling oxygen. 25 cases of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and 8 cases of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were transferred immediately to the altitude of 2800m after an emergency treatment,wherein Six cases of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and 2 cases of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were sent to the plainto continue treatment. Conclusion:it’s easy to induce 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by rapid entry into the plateau,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fatigue,the treatment measures such as oxygen absorption,diuresis and dehydration are effective,it plays a key role in active prevention,early detection and timely evacu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Keywords 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prevention 急性高原病是易发生于海拔3000 m以上高原高寒低氧环境中的一种特发病,包括轻急性轻症高原反应和急性重症高原反应,后者又可分为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目前诊断依靠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会议诊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预防研究室(610021)牛文忠范泉水方丽聂雪峰魏文婧摘要目的:探讨部队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情况下,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措施。

方法:对每年空运进入西藏的新兵部队的AMS的发病率及采取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目前部队预防AMS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结果:在目前条件下,虽然进藏新兵部队预防AMS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采取的防制措施来看,基本都是属于“静态”的,即:主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降低机体的耗氧量,等待机体缓慢地进行低氧代偿调节过程。

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则这些“静态”的措施就显得有些“无力”了,部队仍然面临着AMS的巨大威胁。

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在继续完善AMS“静态”防制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动态”的防制措施上,保证部队急进高原后能够立即执行各种应急任务,保障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关键词高原部队急性高原病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594.3R82近年来,随着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也不断出现,使AMS的防制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AMS的发病率逐年下降[1],曾经严重威胁进入高原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AMS不再让人恐惧,极大地促进了高原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也有力地保障了高原部队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

但是,在目前条件下,AMS的威胁仍然较大,尤其是对于急进高原后立即进行体力活动者,重症AMS的发病率仍然很高,仍然有死亡病例发生。

本文在总结分析部队防制AMS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AMS预防措施的方向。

1部队防制AMS的措施1.1科学规范的卫生学管理从AMS的发病机理上分析,存在着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高原环境的大气氧分压低,造成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不足,即摄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体内的低氧代偿调节水平较低,在摄氧量减少的情况下,未能相应地减少机体的需氧量,引起摄氧量与需氧量失衡。

从这两个方面看,改变人体所处小环境的氧分压可以做到,且已经有成功的事例,如富氧室、吸氧等。

但是,要想改变部队所处大环境的氧分压,这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到了如何降低人体的相对需氧量这一环节。

机体的需氧量与自身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活动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需氧量就越大。

因此,只要能够将人体的活动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体的需氧量,就能减少AMS的发病几率。

要想降低初入高原部队官兵的需氧量,就必须科学管理部队,制定科学防制AMS的措施。

2002年和2007年总后先后颁布了国家军用卫生标准《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2]和《部队进入高原的卫生学要求》[3],2004年成都军区颁布了《成都军区高原病防制工作暂行规定》,其核心内容,就是规范指导部队加强管理,防止或减少AMS的诱发因素[4]。

1.2预防药物AMS预防药物的研究历史悠长,与对AMS的认识几乎同时出现。

在我国的系统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参加研究的单位最多时达到几十个。

在总结分析国外西药防治AMS 效果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出了百余种防治AMS的中成药或中西复方药物,如复方党参片、红景天制剂、高原康、高原安等;研制的中药处方、单方和提取物更是不计其数。

通常将能够增加、促进或改善心、脑、肺等机体组织或细胞的氧气供应,并能有效防治高原病的药物统称为抗缺氧药物。

总的来说,这些药物对AMS都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但是,都不能完全有效地预防AMS的发生。

1.3预习服锻炼目前公认阶梯适应是预防AMS 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现实中却难以实施,尤其是对于部队而言,更难以做到。

因此,出现了许多变通的方法,如爬山、长跑等有氧运动锻炼,高原平原交替驻训等[5]。

1.4设备或器材根据低氧的原理,还设计出来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6]、低氧呼吸器等器材[7],用于平时的训练或初入高原后使用,可降低急进高原者AMS的发病率。

此外,还研制了用于多人的富氧室[8],在进入高原后,可以有效减轻高原反应症状,降低AMS的发病率。

2目前AMS防制措施存在的不足从上述采取的防制措施来看,基本都是属于“静态”的,即:主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保障措施,降低机体的耗氧量,等待机体缓慢地进行低氧代偿性调节过程,如规定进入高原后的1周内部队全休。

在机体初步习服高原环境后,才逐渐地恢复正常的执勤、训练、工作等。

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则这些“静态”的措施就显得有些“无力”了。

如2009年新疆某部在进驻某海拔5000多米地区执行任务时,也发生了较多的重症AMS患者[9];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发生了大量的AMS患者[10]。

由此说明,目前这些“静态”的AMS防制措施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平原部队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仍然面临着AMS的巨大威胁。

3预防AMS的研究方向分析目前的AMS防制措施,可以说从“静态”的角度考虑,已经做的比较好,且成效很大。

但是,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即:急进高原后不休息或少休息,立即执行施工、执勤、训练等任务,则面临很多紧迫的问题。

特别是部队急进高原执行作战任务等情景下,不允许或没有条件采取“静态”的防制措施,就必须采取特殊的“动态”防制措施,以保证部队官兵的健康,保证部队战斗力。

作者认为,在继续完善现有各类防制AMS措施的基础上,应该重点在以下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3.1AMS易感者遗传物质的筛选对AMS易感者的筛选研究一直是个比较热门的课题,但是,以往的研究都是从高原反应的各种表现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中,筛选某些(个)“敏感”或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评价,以计算公式、判断图、评分标准等形式,作为筛选AMS易感者的方法[11 12]。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的特异性、准确性都不理想,尚没有一种得到公认。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措施都是从高原反应的表象得到的,缺乏对机体遗传物质的认识,而这是机体是否发生AMS最本质的原因。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核酸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技术和方法已在高原医学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并发现了一些高原特殊的基因组(片段)[13 14]。

有理由相信,在基因或其修饰水平上,AMS易感者与非易感者是有显著区别的。

如果能够完整地发现这些差异,就能够从技术水平上提出特异性强、准确性好、简便快捷的筛选AMS易感者指标或方法,这将极大地有利于AMS的预防,尤其是对于快速进入高原执行应急任务的部队而言,意义重大。

3.2提高机体摄氧量的措施不难看出,降低机体耗氧量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基础代谢的存在,即使机体“完全不”活动,也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氧。

因此,应该从矛盾的另一个方面考虑,即:如何提高机体的摄氧量,以达到需氧量与摄氧量的平衡。

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进行过这方面的探讨,如吸氧、皮下载氧[15]、富氧室[8]、高压氧舱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时效性不好。

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应该继续研究改进这些方法或措施的时效性和量效性外,还应该开拓思路,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

如利用某些人造血液技术,研制提高血液携氧、运氧能力的方法;研制液态氧的个体安全使用设备;研究提高机体大容量预载氧的技术和措施;研究提高肺血氧交换效率的措施等等。

3.3药物在AMS的预防药物研究方面,首先应该解决“鱼龙混杂”的问题,国家和军队应该组织有关力量,对现有的药物进行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标准,指导今后的AMS防治药物研究。

其次应该突破传统的预防AMS药物研究思路,借鉴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成果,探寻新的预防AMS的药物理论。

3.4制定合理劳动负荷量标准由于机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代偿能力,在一定限度内,能够克服机体需氧与摄氧失衡的矛盾。

因此,如果能够将机体的需氧与摄氧失衡矛盾限制在一定的范畴之内,则可以极大地减少AMS的发生。

制定合理的劳动负荷量标准,就能起到此作用。

虽然我军已经制定了国军标《高原单兵适宜负重量和行军速度》[16],但是,其适用对象是已经完全习服高原环境的部队,不适宜用于急进高原的部队。

应该尽快编制急进高原后不同时期的合理劳动负荷标准,并严格执行。

合理劳动负荷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负荷的强度,即尽量降低执勤、工作的劳动强度;二是劳动负荷的时间,即尽量减少连续执勤、工作的时间。

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即采用了缩短作业时间、轮班作业、延长休息等措施,既保证了救援工作的进度,又保证了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取得了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正常情况下,“静态”的防制AMS措施能够有效降低AMS的发病率,但是,不能有效预防急进高原后立即进行活动者的AMS发生。

今后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动态”的防制措施上,以切实提高防制AMS的水平,消除AMS对急进高原部队的威胁。

参考文献1牛文忠,徐敏,蒲永高,等.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高原反应的对比研究.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822 823.2罗德成,高钰琪,牛文忠.GJB4301-2002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解放军总后勤部2002-03-20批准,2002-08-01实施.3牛文忠,石骥,吴迁,等.GJB6030-2007部队进驻高原的卫生学要求.解放军总后勤部2007-06-25批准,2007-08-01实施.4牛文忠,李江,翟庆燕,等.军队实行防制急性高原病工作标准化15年的成绩回顾.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3):157 159.5高钰琪,牛文忠,牟信兵,等.高原军事医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6崔建华,罗二平,马广泉,等.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在高原地区增氧效果的评价.西南国防医药,2006,16(1):36 37.7高钰琪,黄庆愿,刘福玉,等.预缺氧复合锻炼改善新兵急进高原后的体力劳动能力.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4):242 244.8王伟,朱永安,张芳,等.富氧室在海拔3700m对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的影响.西南国防医药,2002,12(5):386 388.9阳盛洪,崔建华,秦必文,等.某部急进海拔5390m高原急性高原病情况调查.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28(5):377.10张必科,张丽杰,曹秋野,等.玉树地震外来卫生应急人员急性高原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367 371.11周其全,杨景义.急进高原人群脑血流量测定对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预测的临床与实验观察.中国微循环,1997,1(2):70 72.12郑然,周世伟.急性高原病易感者预测模型与方法研究.解放军卫勤杂志,2003,5(1):11 13.13罗勇军,高文祥,刘福玉,等.线粒体单倍群M中mtD-NA5351G和6680C基因型与高原肺水肿易感性的关联.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1):50 53.14刘坤祥,孙学川,王圣巍,等.HIF1A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与夏尔巴人群高原低氧适应关系的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24(2):230 232.15周其全,张雪峰,杨景义.载氧适应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及机制.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6(1):1 4.16昝俊平,尹昭云,王成玉,等.GJB2560-1996高原单兵适宜负重量和行军速度.解放军总后勤部1996-02-07批准,1996-07-01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