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衣身原型)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1.什么是省道的转移?
一个省道可以被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并且可 以设计不同的造型,而不影响服装的尺寸和适体性.
强调:胸省转移量的多少,通常需要考虑衣身的总体松 量、服装的外形以及运动机能性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不 会全部转移,更多的时候是保留一部分在袖窿中,本课 中的例子由于以同一外形为前提,胸省的省量是全部转 移的。
3. 讨论总结转省的规律:
1移动区域:新省与原省之间的区域. 2都是以BP点为旋转中心. 3旋转的方向都是由新省向原省方向将原省闭合.
(三)分组探究 动手实践
拓展练习:
运用纸型剪切法将腋胸省转换成如下图款式所示省的转移
教法
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 完成如图所示成 衣省道的变化与 转移?
学法
我来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在人台上用大头针或假 缝的方法进行女上装腋 胸省转领胸省的练习, 并进行展评。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内
容
一 新原型结构的取舍
提
要 一 新原型结构造型变化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1.新原型的概念
服装文化式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 裁剪方法,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 体平面展示后加入基本放松度制成服装基本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服装 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 裁剪图。
课堂 小结
4 胸省转移的形态:单个省、省
的分割、省变褶、连省成缝.
(五)作业布置、发散延展
来挑战 一下吧!
挑战任务
举一反三,用任意一种方法 进行成衣胸省的变化。
拓展任务 升级任务
用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进行女 装胸省的转移并假缝挂人台展示。
各组同学轮流实践,掌握女装胸省 的多种转移方法。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胸围 84
胸围松 12 量 腰围 66
腰围松 6 量 背长 38
袖长 50.5
注意:1、弧线在肩 端点处跟肩线的夹 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 腋下的交汇处要圆 顺
aº+bº =180º
º
º
确定省位(省道中心线)
f
e
d
c
b
a
腰省的分配计算表(见教材42页)
f(0.84) e(2.16) d(4.2) c(1.32) b(1.8) a(1.68)
部位
尺寸 (cm)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做两条角平分线
第二节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本课程所采用的原型均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 院依据日本人体体型研发的,目前最新的文化式原型为2001年发 布的第八代原型。
一、人体躯干上半部分的体型特征
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围绕胸部凸起 和肩胛骨凸起进行。
二、制图所需尺寸
采用的人体模型的号型为160/84A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西方结构设计对比
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西方结构设计对比作者:李正严烨晖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摘要:文章选取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服装原型设计方法,即日本文化式原型与英式原型,进行对比分析。
并通过总结这两者的异同点,来感受东西方服装结构设计的差异。
关键词:服装原型;对比;日本文化式原型;英式原型原型制图法秉承着以人体为本的设计特点,把原型作为基础样板,相当于发挥着人台的作用,能形象并准确展现出人体的形态特征。
原型制图法相较于传统的比例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制图过程简单,结构变化自由度大,易于通过加长、缩短、转移、扩展等变形手段处理,形成最终所需具有复杂结构的纸样,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款式。
另外,该制图方法有助于初学者认识服装结构设计,帮助他们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方便易懂、直观明了的制图方法。
一、服装原型的相关概念(一)原型的基本概念原型是服装界流行的一个专业术语,在部分国家也称之为“基本纸样”,或是“基础样板”。
服装原型是以实际测量的人体尺寸为依据,按一定比例关系绘制出符合人体体型的基本纸样,它作为其他服装纸样设计的起点,具有最简单的结构特征,是人体主要部位信息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载体。
日本服装领域的著名学者三吉满智子在她的著作《服装造型学—理论篇》中关于“原型”一词的阐述为:所谓原型,是指各种实际变化应用之前的基本形式或形态,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服装造型学有着这样的说法,原型是指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
[1](二)原型的分类服装原型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按使用性质的不同来将其分类,比如按照年龄、性别、地域、应用部位、宽松度等方面。
从应用部位角度可分为衣身原型、袖子原型、裙子原型、连衣裙原型、裤子原型这六个基本型。
当然如果按照特定款式再细分下去,创建出更多的原型纸样,对后期进行具体款式的结构设计就更加便捷了。
从服装原型的设计方法出发,也可将其分类。
其中衣身原型是所有原型中构成形态最基础最本质的,最能揭示服装原型的构成原理。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 • • •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以胸围为基准,计算其它平面结构制图所需的尺寸。 短 寸 法: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精密测量,用测量数值制图的方法。 并 用 法:胸度法和短测法并用的方法。
• 四、原型的特点
• • • • • • • • • 1、来源于立体裁剪,是服装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 2、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量和基本活动量; 3、只是腰节以上半身结构; 4、衣身较合体,适合款式的多变性,总之具有吻合性、高调动 性和设计性,覆盖面积广。 1、比例法: 优点:(1)、直接方便,只要记住了一些代表品种各部位的 比例公式,就能直接进行制图,不需要太多的立体思维, 一步到位;(2)、定型服装直裁比较方便;
(7)、绘制胸省.
由F点作45°倾斜 线,在线上取 ▲+0.5作为袖窿参 考点,经过袖窿深 点、袖窿参考点和 G点画圆顺前袖窿 弧线的下半部分. • 以G点和BP点连线 为基准线,向上取 (B/4-2.5CM)° 夹角用为胸省量。
(8)、通过胸省长的位 置点与肩点画顺袖 窿线上半部,注意 胸省合并时袖窿线 要圆顺.
•
• •
•
• •
日 本 新 文 化 原 型 图
新 文 化 原 型 各 部 位 的 数 据
• 三、袖原型制图
• 作图的方法: • 将上半身原型 袖窿省闭合,以此 时前后肩点的高度 为依据,在衣身原 型的基础上绘制袖
原型
• 3.1 绘制基础框架
• (1)、拷贝衣身原型 的前后袖窿,将前袖窿 省闭合,画圆顺前后袖 窿弧线。 (2)、确定袖山高度: 将侧缝线向上延长作为 袖山线,并在该线上确 定袖山高。 方法是:计算由前后肩 点高度的1/2位置点到 BL线之间的高度,取其 5/6作为袖山高
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比较分析
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从日本文化原型板的立体构成形式、基本松量、胸省量、肩斜角、前后身腰节高度差等方面,对新旧日本文化式原型进行比较分类,论证了新文化式原型板更适合中国年轻女性的体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松量、衣片、原型、变化、比较中国人体型与日本人体型相近,所以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在我国运用较广,其以采寸少,制图容易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体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上人们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体形美,补正内衣的出现均使原有的文化式原型适用度下降。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于1999年下半年推出了最新版本的文化式原型。
这里将其新、旧版本原型进行比较分析。
1 原型立体构成形成女性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曲面体.将平面的布料覆合于人体时,由于孚L房部的隆起,在乳房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由于人体背部背脚骨和大圆肌、小圆肌的隆起,在背部的周边会形成皱褶.必须将前(后)衣身的胸围线(背宽线)以上的浮余量充分消除,同时腰围线必须呈水平线,以使服装的结构平衡.立体构成要注意以下构成要素:1)前后身布样的纱向与水平线要与标准人台的FNL、BNL、BL、wL相一致。
2)前后身的中心线应与水平线成垂直状态,WL应成水平状态。
3)前后身浮余量的收取应注意分别先将BL线做成水平线,背宽线做成水平线。
4)颈围线与人台颈根围一样,前胸宽、后背宽基本符和标准人台的对应部位,袖窿线距腋深下降 2Cm左右。
1.1 旧原原型衣片结构图为了更直观的表达原型,将旧原型衣片结构图用以说明,如下图1所示:图1 旧原型衣片结构图1.2 新原型衣片结构图1999年下半年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新版文化式原型,其衣片结构图如图2所示:图2 新原型衣片结构图1.3 新旧原型袖片结构图为了便于比较,也将新旧原型袖片结构图进行比较如下,图3所示:(a)旧原型(b)新原型图3 袖片结构图1.4前浮余量的处理前浮余量的处理是衣身结构平衡中的适合度的重要手段,是衡量衣身原型在结构设计中的可操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前浮余量的消除有三种形式:前浮余量全部收省消除处理,前浮余量部分收省消除部分下放处理,前浮余量全部下放处理。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
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分析摘要:对比分析文化式原型与东华原型,认为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我国目前的原型法(文中以东华原型为例)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的服装原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所谓“服装原型”是指符合人体原始状态的基本形状,同时,原型也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板型设计的基础,它能够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因此,服装原型是设计师实现梦想般构思必不可少的手段。
虽然美国、英国的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正逐渐向我国的服装教学及设计理论中渗透,但是,由于地域性及人体体态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服装院校在讲解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课程中仍然是以日本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其中在女装结构设计中以讲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结构理论为主,有关书籍、资料中介绍的也都是文化式原型。
目前国内使用的仍然是80年代在日本开发的一种原型。
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技术的现代化。
在充分吸收、消化国外原型的同时,越来越来的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它国的原型技术,要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
早在1981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班就推出了设袖窿省的服装原型,东华大学也在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推出了东华原型。
近20年来,中国服装工作者一直在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民体形及其服饰文化的中国式原型技术努力,推出了服装母型裁剪法、梅式原型直裁发、中国旗袍板型法等多种中国服装原型方法。
1.原型研究方法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经过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行多次修改、改正形成。
东华原型的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中国女性体形特征,自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取了534个20到29岁的青年女子作为原本。
日本女装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对比分析
日本女装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对比分析作者:韩旭辉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3年第2期韩旭辉(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四川成都610010)【摘要】对比分析日本Torso原型与文化式第八代原型的异同。
Torso原型衣长达到臀围,文化式原型只到腰围,二者均为紧身原型,如要实现成衣化生产需要,则Torso原型更有优势。
在制图过程中,Torso原型以重心线作为参考线,照顾到了衣身平衡。
二者计算均较复杂,但Torso原型比例法与短寸法结合,既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满足成衣化生产需要又能针对个人进行精确测量定制,实际操作更加便捷。
【关键词】Torso;文化式;原型;比较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3.02.026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101(2013)02-0069-04对于服装造型学来说,原型是指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简单的、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服装纸样[1]。
我国服装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讲解服装结构理论时,大部分都选择了与我国人种体型相近的日本原型。
日本原型中登丽美原型和文化式原型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早,特别是文化原型,由于制图简单,采寸较少,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Torso是指不含头部和四肢的身体躯干,根据躯干部的基本要素,正确的构建样板叫做Torso原型[2]。
它是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服装制版师小野喜代司创建,是日本五大服装原型之一,在服装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日本文化式第八代原型(以下简称新原型),是1998~1999年,文化女子大学服装系连同大专部和文化服装学院(中专)进行共同研究,对原有的原型进行了最新的一次修正[1],并于2000年对外公布。
现对这两种原型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
1研究方法Torso原型是在依据人体纸模所做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设定垂直和水平基准线,考察各部位尺寸关系,观察由人体的凸凹部位所决定的打开量与交叉量及其位置等特征,在综合相关各部分的构成关系后得到的样板。
女上装结构培训
2、浮余量消除的具体方法
浮余量是指面料在和人体贴合时候存在的空隙。 衣身的前后片都存在一定的浮余量,想要使得衣 片和人体贴合,体现人体的完美曲线,就必须寻 找方法来消除衣身的浮余量。衣身的前片浮余量 主要存在与胸线的上部以及腰部,衣身后片浮余 量主要存在于背宽线以上和腰部,可以通过收省 、褶裥或分割等方法来消除浮余量。浮余量消除 的大小取决于具体的款式设计要求而定。
二、设计图与制版
二、设计图与制版
1、设计效果图的审视与分析
(1)款式的功能属性 分析设计图的实用型或装饰型,上单层还是
多层,部件是拼接还是覆盖着上面的。 (2)轮廓特征与结构部件
轮廓上服装的第一印象,服装造型的总体印 象是由服装的外轮廓决定的,它进入视觉的速度 和强度高于服装的局部细节。
二、设计图与制版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5.4,5.2Y号型 人模体型:
前胸长41.5cm 后背长38cm 前浮于量=41.538=3.5cm 胸围86cm 腰围65cm 胸腰差=86-65=21cm 臀围90cm 臀腰差90-65=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1、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
三、人体的规格设计
号型系列各数值均以中间体型为中心向两边 依次递增或递减。身高系列以 5cm 分档,共分 七档,即 145、450、155、160、165、170、175 。胸围和腰围分别以 4cm、3cm、2cm 分档,组 成型系列。身高与胸围、腰围搭配分别组成 5•4 、5•3 和 5•2 基本号型系列,本标准推出八个 系列规格。5 •4/5•2 号型系列,其中5 表示身 高每档之差是 5cm;4 表示胸围分档之差;2 表 示腰围分档之差。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概要
•
第二节、日本新文化原型制图
一 、 文 化 式 原 型 各 部 位 名 称
• •
一、关于日本新文化原型(第七版):
该原型是在第六版的基础上2000年推出的,在原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现年青 人体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以及第六版原型在理解和应用上不方便而推出的。 新文化原型是箱型,胸省的大不随胸围大小而异,符合女性体型实际情况,胸省量较 第六版明显增大,前后胸节差也明显增大,符合现代女性体型,腰省分配更合理,与 人体间隙均匀,便于特殊体型的修正。
(3)从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8)、由A点向下8CM 处画一水平线与背 宽线相交于D点。 将后中心线至D点 的中点向背宽方向 取1CM确定为E点 作为肩省省尖点。
•
• • • • •
二、日本新文化女上装原型图方法
1、制图方法:胸度法,利用胸围和背长进行制图,同时以右半身状态为参考 2、作图尺寸:胸围:84CM 背长:38CM 腰围:64CM 袖长:52CM
制图规则:
3.1、作基础线 (1)以A点为后 颈点向下取背长 38CM作为后中 心线。 (2)画WL水平线, 并确定身宽(前 后中心之间的宽 度)B/12+6CM。
(5)绘制后省。
• 通过E点,向上 作垂直线与肩线 相交,由交点位 置向肩点方向取 1.5CM作为省道 的起始点。并取 B/32-0.8CM作为 后肩省道大小, 连接省道线。
服装原型结构设计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原型的来历
? 服装原形的诞生,应该说是早期 立体裁剪的产物 ,它最早出现于 欧美 ,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日本。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
服装样版设计,大都采用服装原型应用技术,尤其是女装样板设 计。应该说原型裁剪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立体裁剪对于基础纸样
? 服装造型学中的原型,是 指平面裁剪中所用 的基本
纸样 ,即简单的、不带任
何款式变化因素的立体型
服装纸样。它要求 款式设 计上尽可能简单,覆盖面
尽可能广 ,适合人体形态 。
?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原型的种类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 将其关闭使之量转化到腰省,便可转换为梯形原型。 ? 反之亦然。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将箱形原型的展平图与梯形原型的展平图重合 后可以看出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十五分。
原型与人体的关系
? 1、衣身原型胸围与人体胸围:原型的构成方式不同,其前 后松量的比例亦不同,梯形一般为 10cm ,箱形一般为 12cm 。
? 2、衣身原型腰节长与人体腰节长:原型的前后腰节长与人 体记测得到的实际前后腰节长相同。
? 3、衣身原型领窝与人体颈根围:原型领窝对应与人体颈根 围,即从 BNP-SNP-FNP 形成的原型领窝,形状和数量都对 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 4、衣身原型袖窿深与人体腋深:原型袖窿深应比人体腋深
的位置稍低,即必须有基本的间隙量,大小一般在
胸围线( BL)以上(肩缝处、
袖窿处)出现的多余量称前浮
日本登丽美服装身原型与日本文化女装身原型的比较
日本登丽美服装身原型与日本文化女装身原型的比较(2010-04-03 16:20:01)标签:服装原型女装胸高芳子日本杂谈《日本登丽美服装身原型与日本文化女装身原型的比较》作者:吴正春所谓“服装原型”是指符合人体原始状态的基本形状。
同时原型也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板型设计的基础。
它能够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因此,服装原型是服装设计师实现梦幻般构思必不可少的手段。
日本登丽美女装原型与日本文化服装原型均得到过日本文部省的认定。
它们是现日本服装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日本服装教学中并存的两大结构体系。
它们为日本服装界培养了大批的服装设计人员,同时也为日本服装业在世界服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美国、英国的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正逐渐向我国的服装教学及设计理论中渗透,但是,由于地域性及人体体态的的差异,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服装院校在讲解结构设计及结构制图课程中仍然是以日本服装原型及结构设计理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其中在女装结构设计中以讲解文化女装原型和登丽美女装原型的结构理论为主。
登丽美女装原型的创立者是日本女装现代化、欧美化的先驱——杉野芳子。
(1892-1978)杉野芳子曾于1913—1920年去美国进修,在纽约学习7年的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1920年回国,1926年在日本创建了“登丽美女学院”(现在为杉野女子大学)。
1949年与日本镰仓书房合作出版了《ドレヌメーキングDRESSMAKING》。
登丽美女装原型的英语形式是“Dressmakerprototype”、日文的形式是“ドレメ式原型”,它的正确含义是女式礼服、服装裁缝的基本形态。
登丽美女装原型的构成方法是并用式方法。
既它在原型构成时即采用胸围尺寸、同时又运用对人体各部位的实际测量尺寸去构成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院为该院的教学而编写的《文化服装讲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的前身是“文化裁缝学院”,该院是由并木伊三郎和远藤政治郎于1923年在日本共同创建的。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2
小野喜代司(日本工业原型)(完整版本)第一部小野喜代司(日本)在服装制版技术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很多的服装制版方法,米式原型也是其受益者之一,米式原型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制版法的精华,进行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当然中国的制版技术本身也不差,例如上海的东华大学的东华原型以及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还有北京的王德山老师的制版法等等,都很好。
网友们可能对王德山老师不是很了解,王老师虽然没有著书立说,但直到现在,我对王老师的制版方法还很是钦佩。
在我了解的国内制版行业中,王老师是第一个使用箱式结构框架来制版的老师傅,在90年代中期,当我们还在崇拜第六代文化原型的时候,他就在使用现在意义上的箱式结构了,而且明确指出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
王老师是一直呆在企业的第一线,那时候王老师的基型制版法已经成熟了,我觉得应该比蒋锡根老师的母型制版法要早,当然这个也无从考证,只是我的估计。
另外,王老师的制版法应该说是真正的基型制版法,他的技术方法是在基型数据的基础上再填加服装增大的量。
与蒋老师的制版方法相比较而言,王老师的制版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型法,而蒋老师的制版法又侧重于比例法。
蒋老师的母型制版法是从“上海服装鞋帽厂”出版的一本书的制版法中升华,演变和归纳而来。
这本书的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是在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本技术书籍。
蒋老师在次基础上作了很多的创新工作,例如现在被大家所广泛使用的肩斜比值法,插肩袖的绘制原理等,对中外的制版法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结构外在形态方面,东华原型对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制版法又做出了一次大的总结,东华原型把中国的结构外在形态和国外的原型原理进行无缝融合,创造了自己的原型之路。
而高国利老师,则在更多的继承中国的传统制版法之中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他把中国的比例和基型(尤其是母型)还有日本的第六代文化原型也进行了无缝融合,从而克服了第六代文化原型的弊端,也克服了中国比例和基型的弊端和不足,各取其长进行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制版法。
肩部重叠量对平领造型的影响研究
纺织报告| T extile Reports45衣领是服装设计的视觉中心,对服装设计的效果影响较大,其造型变化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因此,被称为服装的“窗口”。
衣领造型可分为有领领型和无领领型。
有领领型包括立领、翻立领、翻驳领、平领4种类型[1]。
立领是领座环绕人体颈部一周的领型,翻立领是由领座和领面两部分构成的领子,翻驳领由翻领和驳头组成,平领只有领面,没有领座。
本研究讨论平领的结构及造型特点。
1 平领1.1 款式特点平领是一种较为可爱的领型,穿着舒适,适于颈部活动,应用广泛,常用于女装和童装上,如娃娃领、海军领、波浪领、披肩领等都是典型的平领。
从外观上分析,平领的领面贴服在衣身上,从正面看,领外口不翘起,装领线不外露;从背面看,后领自然形成一定高度的领座,使平领靠近颈部的位置向内隆起,产生一种微妙的立体造型效果。
1.2 结构制图方法常见的领部结构制图方法有3种:其一,直接制图法,即采用公式和直角坐标系,以前后领圈弧线的长度为基础进行领型设计,如立领、衬衫领的结构设计;其二,重叠肩线制图法,即以前后肩线重叠量为制图基础,在衣身前后片上直接制图,如平领、海军领、披肩领、波浪领等;其三,衣身制领法,即在衣身前片上直接制图形成翻肩部重叠量对平领造型的影响研究杨 柳(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宁夏 银川 750021)Study on effect of shoulder overlap on flat collar shapeYang Liu(Department of Textile and Garment Technology, Ningxia Polytechnic, Yinchuan 750021, China)Abstract Flat collar often draws the structure directly using overlapping shoulder lines. The shoulder overlap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ollar bottom height and the shape effect of flat collar.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coat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shoulder point is different, the flat collar shape is also different. The greater the overlap of shoulder point, the higher the overlap of collar bottom formed; the smaller the overlap of shoulder point, the lower the collar bottom formed, until there is no collar bottom. When the overlap of shoulder point is 2.00-3.00 cm, it meets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flat collar,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to wear.Key words flat collar; shoulder overlap; garment structure摘 要 平领常使用重叠肩线的方式直接进行结构制图。
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 人种体型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 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力。
最近,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七代原型相比,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 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 分析其优劣, 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 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1. 1 比较分析1.1.1 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 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 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 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要的尺寸是相同的, 都只要两个尺寸, 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 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 位置分配亦很合理, 还依其位置的不同道量, 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 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 第八代原型更像是工了的原型, 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 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 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虽然适用面广, 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 使得两者的使生了较大的变化。
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 需要同时考虑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
而第八代原型, 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 就是将胸凸量置这样, 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 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 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 方便了应用。
衣身原型道的变化设计
• 衣身原型 (紧身型) 的操作
• 坯布准备 坯布的用量可以直接在人台上获取, 也可以从侧颈点经胸高点到腰节的长度 加6cm操作量,确定前衣片长。后片也 从侧颈点经肩胛骨高点至腰节量取长度, 加6cm操作量。前、后片宽度则从中心 线到侧缝的宽加13cm的操作量,再加入 适当的放松量来计算。
坯布准备
插肩袖的立体裁剪
• 在做好的衣 身上确定插 肩袖的角度 和分割线位 置。
• 对准标志线, 固定袖片。留 出需要的松量, 整理袖宽和袖 型。
• 肩部余量作为省量收进,用重叠针法别合 前后插肩袖窿线上段,注意前后袖片臂根 处的松量。
• 注意肩线的 位置和方向, 肩端消失自 然。 • 保持袖宽和 松量,找到 腋下拼合点。
• 根据衣身肩头及袖窿 的尺寸进行平面制图 , 制成有袖肘省的一片 袖板型。
• 将袖片裁出, 用大头针别合 成型
• 为了使袖山的造型更饱满圆顺, 上袖之前要抽缩袖包
• 布手臂抬起, 将袖底与衣 身袖窿底对 合,在内侧 用大头针别 合
• 用藏针法上 袖,然后放 下手臂,观 察袖型及方 向
采用立体裁剪方法做袖(两片袖)
• 拉起袖身, 确定袖长 和袖口宽 度。
• 调整板型 后重新别 合袖子。
• 将衣身的袖 窿底与袖底 重合,侧缝 与袖内侧缝 对准,确认 方向后,从 内侧用大头 针固定
• 插肩袖完成图
服装立体裁剪
——
实用装
女装上衣 ——女式衬衫
• 款式描述 此款合体衬 衫,强调了 腰型的曲线, 衣身设计了 育克、明门 襟,搭门处 加入了自由 褶
• 别合成型的完成图
衣身原型省道转移
• 前衣身的省道可以围绕 BP点进行360° 的转移,即从胸腰省的形式转换成其他 形式的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省量全 部的转移,也可部分的转移。省道可设 定为单省,也可以为两归纳 为六种:领口 省、肩省、袖 窿省、侧缝省、 腰省、门襟省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