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一、中国化佛教历史发展脉络1. 汉末佛教传入阶段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未年开始传入中国时,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方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

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

这时的佛教学说大体上为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佛成为中国传说中的天地神仙。

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

魏晋时学术大变,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流行,佛经译家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僧肇的般若理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也是对魏经玄学的深化总结,这时的佛教活动主要是译经。

2. 东晋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东晋以后,长期战乱,佛教在中国有了广泛的传播,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中国原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佛教某些理论如思辨超过了中国文化,两种文化发生冲突,以南北朝时为最激烈,有政治、经济利益,有哲学和宗教论理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北方灭佛事件。

一时门派众多,互相争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东晋未年,佛家经典越来越多,讲经论经兴起,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论战。

3. 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隋唐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并在那里又产生了新的流派。

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4. 宋代禅宗教派与宋明理学佛教到了宋代,主要流传的是禅宗,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儒、道之间日益相互调和,形成了宋明理学,儒学是主流,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理事理论;程朱一派吸收了华严宗理事无碍理论,建立了以理为本体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陆王心学,吸收禅宗心性学说,心外无物。

5. 宋以后佛教的衰落期宋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大势已去高潮已过,逐渐走向衰落。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的。

其间,佛教的历史演变极为复杂和多样化,从印度扩散至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地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汉代,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

在汉朝的大量征伐中,汉朝国王统治下的大多数地区属于匈奴,而其他地区则被分散管理。

在此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共存。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思想、哲学和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明。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中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安宁和庇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和社会。

佛教在历史上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在佛教历史的三个阶段,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即汉朝晚期至西汉末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通过印度和天竺的游方僧侣传入中国。

这些僧侣带着佛经、佛像和佛教思想到达中国,开始在中国布道,劝化民众信佛。

在这一阶段,佛教与中原文化相衔接。

中国文化已经趋于成熟,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佛教思想在中国得以生根发芽,同时与中国的文明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佛教文化;这场融合,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是深远的。

在此期间,佛教渗透入政治和日常生活,佛教教义在汉朝重要议题上引起了大量争议,最终得以获得社会和政治立足之地。

第二阶段是佛教在中国的中期,即魏晋南北朝至唐朝的时期。

在此期间,佛教渐渐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

这使得中国佛教文化又进了一步。

这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经济衰退,社会纷乱,佛教成了士人、文人的精神寄托,所以该时期的佛经多由僧侣、名士、性无异者编撰,内容丰富繁多。

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社会机构。

佛教在文化、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贡献。

第三阶段是唐朝,全盛时期为世界佛教的巅峰。

唐朝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高峰,是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化最为融合的时期之一。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在唐朝社会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的佛教传入与发展中国佛教的传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源于印度。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跨越了印度,传播至其他亚洲国家。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1. 印度与中国的交流: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时期,汉武帝派遣使者到西域进行外交和商贸活动,西域是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了机会。

2. 社会变革的需求:汉朝时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融合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题。

佛教的理念与中国的社会需要相契合,因此也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与文字: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献,推动了汉语写作和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字和词汇。

2. 艺术与建筑:佛教艺术在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对中国的美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思想与哲学:佛教的理念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使得中国人更关注人生意义、道德观念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1. 传入与创立: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受到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不同,遇到了一些阻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获得了认可,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等。

2. 繁盛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繁盛期出现在隋唐时期,当时佛教得到皇室和高层士人的支持,并发展出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学派和寺庙。

3. 壮大与衰退:佛教在中国的壮大期出现在宋元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佛教文化

浅谈佛教文化
• 综上所述,佛教是历史上一种文化思想变革的产品,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 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巨。如果说:儒家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则 佛学该是中国文化的心脏。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本位文化, 则佛教之传入,竟使中国本位文化第一项变质,而成为本位文化之一,这是 无可否认的事实。所以,我们要研究中国文化,首先要研究佛学;要复兴中 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佛教,欲想使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更非先发扬光大佛 教不可 。
• ( 5 )联系法则:从因缘的法则,佛陀又推出联系的法则,认为, 这世界,是相互因缘、相互因果、相互联系的,就如一张互动的 网,牵起一角,就动了全部。佛陀说,不能只看见树木,而没有 看见森林。从此意义上,则人与人、社会与社会,需要同舟共济, 需要互助,应该共荣。
• ( 6 )命自我立法则:从因缘的法则,我们还可以看到命自我立 原则,即自己命运自己把握。既然事物由因缘合和产生,那么, 改变因缘,结果也就会相应改变。出家人的修行,就是为了改变 因缘。创造好因,创造好缘,就会改造因缘,改造命运。佛陀反 对算命,因为,因缘是随时可以改变的,那么,何来固定
你杀死!” 佛陀回答说:“对某些人友善,却把其他人当做敌人,这不合乎道理。众生
平等,每个人都想幸福快乐,没有人喜欢生病和悲惨。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人 都慈悲。”
於是佛陀靠进提婆达多的病床,说:“我如果真正爱始终要害我的堂兄弟提 婆达多,就像爱我的独生子罗侯罗的话,我堂兄弟的病,立刻会治好。”提婆达 多的病立刻消 ( 1 )因缘法则: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遵循因缘法则而生灭。佛 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什么是因,即事物的内部原因,什么是缘, 即事物的外部条件。佛陀认为,内因和外缘的和合,便产生了万事万物,如 氢气与氧气在某一条件下一合和,便成了水。而内因和外缘,一旦离散,万 事万物便消灭,如水在某种条件下一分离便又成了氢和氧。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教派是大乘佛教,也被称为南传佛教。

当时,佛教徒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得到传播。

此后,佛教逐渐在中国各地扎根,形成了各个教派和宗派。

公元4世纪,东晋末年,佛教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的南昌王朝皇帝为了增加国家的道德和政治稳定,开始大力推崇佛教。

佛教寺院得到皇帝的支持,大量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信仰基础逐渐加强。

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唐朝皇帝亲自供奉佛像,并修建众多的佛教寺庙。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佛教的兴盛逐渐受到了其他宗教的竞争。

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复兴,对佛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到了明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皇帝崇奉佛教,并且大力支持佛教的建设和传播。

当时,佛教寺庙数量和僧侣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清朝时期,佛教仍然在中国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但在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佛教开始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信仰者逐渐减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段相对困难的时期。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对佛教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寺庙被关闭,僧侣被迫离开。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佛教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寺庙重新开放,僧侣数量逐渐增加。

至今,中国佛教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有大量信徒和寺庙。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既是宗教信仰的传播史,也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发展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千年的历史过程。

佛教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的传播途径以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等方面入手,探究中国古代佛教传入与发展的重要历程。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随着佛教在印度的传播和发展,佛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信仰之一,并延伸至亚洲其他地区。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域,吸引了佛教的传入。

佛教传入中国具体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2世纪。

当时,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流逐渐增加,而佛教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同时,汉朝王朝对于宗教与哲学的开放态度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

佛教经过最初的传播,于汉朝晚期开始逐渐影响了中国社会。

二、佛教传播途径佛教传入中国有多个主要途径。

除了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线路外,佛教通过海路、山区等渠道也进入了中国各地。

其中,丝绸之路是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之一,与中亚、南亚以及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佛教大量的经典、经文、佛像等随着商队的往来传入中国,逐渐形成融合了汉族文化特色的佛教文化。

另外,佛教的传播也离不开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通过海上交通,佛教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得到较早的传播,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社会发展了不同的流派和宗派。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汉朝时期的初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蓬勃发展、隋唐时期的全盛时期,以及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革与发展。

1.汉朝初传:佛教在中国最早的发展阶段,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形成了最初的教派和教义。

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各个流派纷纷涌现,丰富了佛教的理论体系与信仰形式。

3.隋唐盛世:隋朝和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获得了官方的支持与推崇,大型的佛教寺庙开始兴建,佛教的影响力达到巅峰。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作为一个东方哲学体系,源于印度,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和变革,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于东汉时期,历经了风雨、变化,到现在仍然在中国生根发芽。

一、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传说中,汉代初年,西域僧人佛陀跋摩来中国传教。

但是最早确凿的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公元 148 年。

当时,汉朝武帝派遣张骞前往西域,张骞顺道将一位佛教高僧带回了中国,并献给了武帝。

佛教的传入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接纳。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始终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期,由于佛教经文语言不通,加之中国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导致了佛教的传播十分困难。

但是,随着汉朝多数难民来到中国内地后,佛教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渐渐产生了自己的影响力。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兴盛和富强,民族精神重新复苏,加强了对佛教的传播和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巅峰。

二、佛教在中国的演化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不断地融合、渗透和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佛教在中国的演化与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译经期译经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最早阶段。

当时,主要的活动是将佛经翻译成汉语,这一时期不能称之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时期。

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十分困难,大部分佛经虽然翻译成了汉语,但是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2. 敦煌壁画时期敦煌壁画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敦煌壁画成为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所绘的佛像、佛事与佛经故事,色彩明丽、生动逼真,展现了佛教艺术的高度和独特性。

敦煌壁画时期,佛教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开启了佛教在中国的新纪元。

3. 涅槃思想融合时期涅槃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涅槃思想融合时期,涅槃思想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时期,许多涅槃思想的代表人物被人们传诵和崇拜,如法然、道炬等人。

这一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神秘的中国佛教的作文范文

神秘的中国佛教的作文范文

神秘的中国佛教的作文范文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佛教传承地之一。

它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格,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佛教文化。

下面将介绍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教义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发展历史中国佛教的传入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

最早的佛教传教士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他们带来了佛经和佛教教义。

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佛教逐渐融合了中国的思想和信仰体系,与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合并。

中国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兴盛起来,成为一种主流的信仰。

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改革,佛教的地位有所波动。

宋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和文化名人出现在这个时代。

明清时期,佛教继续传承发展,但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制。

二、教义特点中国佛教的教义包含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传统。

其中,强调“三宝”即佛、法、僧,以及“四谛”即生老病死、痛苦原因、止苦方法、解脱境界。

此外,中国佛教还重视修行和菩萨道德观。

中国佛教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主要流派。

禅宗强调禅定和悟道,注重体验和直觉的力量,代表人物有达摩祖师和僧璨大师等。

净土宗注重信仰与念佛修行,重视通过念佛得到生生世世的净土,代表人物有慧远和尚等。

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佛教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的五大名山如武当山、峨眉山等成为风景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

中国佛教也对社会和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和智慧,教导人们学会宽容和关爱他人,推崇个人修行以及同众人利益的理念。

佛教的寺庙和活动场所成为人们寻求心灵平静与宁静的场所,并为社会提供了慈善和教育服务。

总之,中国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人民。

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起和传播

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起和传播

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中国佛教文化兴起和传播佛教是一种源于印度的哲学、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

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经历了兴起、传播、繁荣和衰落的历程,在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汉朝,其传播和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东汉、南北朝、唐代。

在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得到了王莽朝和匈奴统治时期的推崇,开始在中国本土社会和政治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黄金时期,佛教的流传非常广泛,许多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作品诞生。

唐代是佛教在中国的最繁荣时期,佛教文化达到了顶峰,影响力遍及全国。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既受到了政治的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在中国历史上,贵族、皇帝、士人、商贾、百姓都是佛教的信仰者和受益者。

这种宏大的社会背景和信仰氛围,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佛教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传播,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

佛教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佛教所传授的心灵修行、禅悟境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艺术表现主要分为建筑、雕塑、绘画和音乐等多个领域。

佛教建筑风格庄重大气,起源于南亚佛教建筑,经过数百年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佛教雕塑主要表现优美的形态和丰富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绘画既有肖像画,也有壁画和绢画。

佛教音乐又称偈颂,传来传去言传身教,用人声和乐器演奏,为佛教文化增添了魅力和神秘感。

中国佛教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比如北宋张载、陆九渊等程朱理学学派的学者,曾公开批判佛教教义并发表了一些论文和著作。

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无法否认佛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佛教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中国佛教历史渊源

中国佛教历史渊源

中国佛教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中国佛教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

当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和佛像。

这些佛经和佛像成为了中国佛教的最初源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二、佛教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佛教逐渐成为了一种信仰和文化,吸引了大量信徒。

同时,佛教也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佛教寺庙和石窟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三、佛教的繁荣唐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佛教得到了皇家的支持,大量的佛教寺庙和艺术品被建造和制作。

同时,佛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的特点逐渐形成,如禅宗、净土宗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四、佛教的衰落与复兴在元朝之后,中国佛教逐渐衰落。

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等原因,许多佛教寺庙被破坏或关闭。

然而,在近代以来,中国佛教逐渐得到了复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升。

五、中国佛教的特点中国佛教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中国佛教注重实践和修行。

在中国佛教中,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念佛、禅修等。

中国佛教注重融合和创新。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中国佛教也注重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许多佛教寺庙和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结论中国佛教历史渊源悠久,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佛教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在未来,中国佛教将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衰与发展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衰与发展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衰与发展古代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佛教作为其中之一,历经了兴盛与衰落的过程。

它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兴盛,同时也遭受到来自于儒家和道家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兴起和衰败。

首先,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起与中国社会变革息息相关。

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政治割裂,社会分化加剧。

这种状况使得社会底层人民对世俗的无望感到失望,并渴望一种能够超越人世痛苦的宗教信仰。

佛教以其慈悲主义、解脱思想及不拘泥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佛教也通过弘扬慈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一定贡献。

其次,佛教的兴盛还与它的文化传播和融合相关。

佛教大量吸收了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自然观以及斯陀含、僧伽罗等原始佛教的思想。

这种综合性文化传播帮助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同。

同时,佛教又通过翻译佛经、传授佛法等方式,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佛教文化。

然而,佛教也曾遭受过衰败和挑战。

唐宋时期,佛教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的主流信仰,但也引起了朝廷和学者的忧虑。

他们认为佛教的忍辱贫苦、逍遥无求的理念与儒家的礼制道德相抵触,因此开始进行佛教的限制和打压,逐渐转向儒家的复兴。

此外,一些世俗派别的兴起,如道教、儒教等,也对佛教的兴盛构成了竞争和压力。

同时,佛教内部也存在着自身发展的困境。

佛教的发展模式往往依赖于僧人的功德和信众的供奉,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僧人的堕落与世俗化问题开始出现,让佛教信仰受到了质疑。

佛教僧尼团体的规模和质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一些丧失信仰、追求权力的僧人玷污了整个佛教的名声,给佛教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佛教的衰败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变化。

近代以来,随着佛教在东亚各国的兴起,特别是台湾、香港等地的“佛教复兴运动”,使得佛教在中国内地再次得到了关注和重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时传入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宗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迷茫。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宗教思想和信仰方式,迎合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1. 初期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商人和僧侣的来往,逐渐在中国北方地区传播开来。

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立在西北地区,如敦煌莫高窟等。

2. 官方推广: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得到皇室的支持和推广。

曹操、曹丕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对佛教持有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3. 翻译经典:佛教经典的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期的翻译家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

4. 地方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局限于中原地区,还逐渐传播到南方和西南地区。

南方地区的佛教以禅宗为主,强调内心的冥想和修行;西南地区的佛教则融合了当地的土著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佛教文化。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文化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如佛像、壁画等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中。

2. 社会影响:佛教强调慈悲、善良和智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的僧侣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提供了帮助和救助。

佛教的教义也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3. 宗教融合: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宗教如道教、儒教等发生了交流和融合。

佛教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论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论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论佛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但是在中国却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中国佛教。

一、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东汉王朝政治腐败,民众生活困苦,社会民生问题严重,人民急需源自外部的安慰和精神支持。

正好这时期,印度佛教僧侣南传摩诃僧伽(罗什缚梵)来到中国传播佛教。

他将佛教带到了洛阳,同时开始翻译佛经。

罗什和他的弟子们对佛经进行翻译,将佛教知识传入了中国。

此后,佛教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不同于印度原本的佛教文化。

二、几个重要的佛教历史时期中国佛教发展中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时期为唐朝和南北朝时期、宋朝和元朝时期等。

(一)唐朝和南北朝时期唐朝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呈现出“唐代兴盛”的特点。

在这期间,佛教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崇,并逐渐融入当地民间文化。

唐代时,人民将佛教和道教、儒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信仰模式。

佛教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唐朝文化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宋朝和元朝时期唐朝后期,佛教文化逐渐式微,但是到了南北朝之后,佛教文化重新复兴。

进入宋代,佛教得到了更加重视。

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逐渐从华北转移至南方,出现了南宗和北宗的区别。

而进入元朝,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

三、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中国佛教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人的重新演绎和善加利用,产生了很多新的特色。

(一)译著数量众多、翻译质量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佛经以及其他一些佛教经典的翻译质量在世界上是非常出色的。

其翻译数量众多,翻译的质量也非常高,具有世界级水准。

中国官方早在唐代时就设立了翻译部门,负责翻译佛经及其他文化文献,积累了广泛而深厚的翻译经验。

(二)佛教艺术成就中国佛教艺术成就是其文化最值得一提的一部分,这其中涉及佛像雕塑、佛教壁画、佛经书法等多个领域。

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佛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宗教,自从它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漫长历史。

作为中国四大宗教之一,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文明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两个角度探讨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一、历史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那个时候,汉朝政府加强对西部领土的控制,大量的汉族移民和商人也开始进入西域。

这使得印度和中原地区之间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桥梁。

通过这个桥梁,佛教先后传入了中国。

早期佛教在中国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但随着唐代的到来,佛教传播到达了高潮。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唐代最杰出的佛教学者是玄奘大师,他曾经赴印度7年,学习了印度佛教的经典。

回到中国之后,玄奘大师将他所学的佛教思想翻译成中文,成为了翻译三藏。

作为佛教传播的重要开拓者,玄奘大师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使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之间达成了更深层次的交流。

二、现状佛教在中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经过了多年经历后,如今的佛教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佛教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可以说是既有进展,也有不足。

佛教的发展在一部分地区得到了积极的推广。

例如,四川的峨眉山、云南的普达措国际禅修中心、山西的五台山,这些地方的寺庙现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宗教旅游胜地。

此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信仰自由权益的不断宣扬,许多人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寺庙也开始重视醒觉教育的力量,提高佛教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

当然,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许多人只是受佛教情怀的影响,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佛教的精髓。

另外,商业化、利益化的趋势也开始对佛教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佛教核心价值观的支配下,佛教应该注重的是实践和证悟,而非盲目地追求名利。

然而,现实中不少寺庙的运营管理开始呈现出娱乐化、售卖化的倾向,这就让佛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娱乐方式,从而褪去了它应有的庄严、神圣气息。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佛教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佛教的起源与传入、佛教的发展与传播、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他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北部弘扬佛法。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佛教文化。

佛教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方式,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并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学说、道教、民间信仰等相互融合。

二、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在中国,佛教经历了历史上的鼎盛与衰落。

佛教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佛教、中期佛教以及晚期佛教。

早期佛教主要是通过译经活动,将佛经从印度翻译成中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期佛教则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各地的寺庙建设迅速增加,佛教教义得到更加深入的传播。

晚期佛教则是佛教的黄金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寺庙遍及全国各地,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播的途径不仅限于译经和寺庙建设,佛教艺术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佛教艺术中,佛像、壁画、石窟等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艺术作品生动地表现了佛教教义与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佛教崇尚智慧、慈悲与无私,提倡个人修养和心灵追求。

这种宗教信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更加关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2. 社会建设与慈善事业:佛教寺庙往往承担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包括救助贫困人群、养老院的建设等。

这种精神体现了佛教慈悲的核心价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文化积淀与艺术创作: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融入了中国文化中,影响了中国绘画、雕塑、诗词等艺术形式。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并于公元一世纪扎根于中国之后,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的成果并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

1、中国佛教的历史渊源如果我们把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佛灭后百余年)至十二世纪为止的一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历史平均分为三个时期,则汉语系佛教囊括了第一二两期的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以及第三期秘密佛教的根本部分;藏语系佛教译传了初期佛教的律典以及二三两期的绝大部分经论;巴利语系的佛教基本上使用巴利语原典,也有一部分译成少数民族文字。

由此可见,现在流传于中国的三个语系的佛教可以说是全面地继承了印度历史上的三期佛教。

2、中国佛教的形成及影响但是,中国的佛教除了巴利语系佛教以外,汉藏两语系的佛教都有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加以丰富发展的特点,其突出的表现是各种学派和宗派的繁兴,如汉藏两个语系都能列出十个以上的大小派别。

其次是汉藏两语系的佛教在戒律上仍奉行声闻乘的戒律,并用大乘教义进行解释;在信仰上完全奉行大乘的教义,所以不存在大乘和小乘之间的争论。

其三,自公元一世纪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王朝大都对佛教采取保护和帮助其发展的政策,在法令上使出家僧徒和寺院享受某些特殊待遇,僧徒的生活原则上由国家提供一定的保证。

其四,中国历代大多数帝王都给予佛教的高僧以崇高的政治地位和荣誉,封为国师、帝师、活佛等。

其五,佛教在中国与其它教派、学派(如儒学、道教)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

这和印度的佛教与外道始终处于敌视、对立和激烈斗争的情况不同。

其六,佛教渗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自晋朝以来,中国的诗歌、绘画、书法、雕塑、石刻、印刷、建筑等无不受到佛教的影响;对医药和历算的发展佛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戏剧、小说等的发展同样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佛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自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就逐渐地融入中国文化当中。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历程中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的入华以及佛教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始于公元前6世纪,最开始是印度的一种宗教信仰。

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获得了印度帝国的支持,并迅速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公元1世纪,佛教先后传入中国,由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传入时期、发展时期和盛行时期。

传入时期是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期,最早的佛教所啻阵江南,这是一个国难时期,社会十分动荡,佛教的温新思想与它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相得益彰。

发展时期是从东汉以后到唐代的佛教发展的时期,佛教在这一时期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仅在中国的人口和地区上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佛教也在经典理论和学术领域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

盛行时期为唐代,这一时期佛教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高峰,佛教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同时也让世人在美学、哲学等领域提供了很多新的创意。

二、佛教的入华佛教的入华有几个版本,目前有较为广泛接受的版本是:“西域渡徙论”的说法,即佛教是由印度人菩提达摩(或〖菩提达磨〗迦旃蒂)于公元520那年带到中国的。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的阻力较大,因为佛教与传统的中华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不断与道教、儒教等传统文化发生冲突。

尽管存在很大的阻力,佛教最后还是在中国根深蒂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等。

在中国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和元代时期,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特别是走向民间。

佛教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南山群经”。

这些经典的传承和弘扬让佛教逐渐地融入民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佛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1. 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悉达多·乔答摩传说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485年,活了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

传说他是一个王子,于二十九岁修行,七年成“佛”。

成佛后,游说四方四十年,八十岁“涅般”。

悉达多死后,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在悉达多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东方的一大宗教。

因他属于释迦部落,也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在印度产生佛教产生的同一个时期,出现了耆那教,相传教主是瓦尔达玛那,后称大雄(公元前528——468年),同释迦牟尼一样,也出身于刹帝利(当时的贵族阶层)。

三十岁出家修行,十二年后得道成“耆那”或“尼犍多”,“耆那”是“战胜情欲者”的意思,“尼犍多”是“超脱红尘”的意思。

佛教和耆那教的很多思想是相同的,有不同的地方也通过相互柔和,在后来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并入佛教,成为佛教领域的思想基础。

佛教在接受原来的婆罗门教的部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符合当时时代的思想,能为更多的人(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接受,“佛”主张废除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反对杀戮。

修行以五戒为主,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不主祭祀,不拜偶像,传教用语通俗,不排斥低级的瓦尔那人入教。

佛教提出了“四谛”,也就是佛教认为的四个真理。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劝告统治阶级善待被统治阶级,也劝告被统治阶级消除欲望,放弃斗争,忍受痛苦,寻求真道。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教和道教相结合,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形成了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三大支派。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佛教历史从汉代开始到清代总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但是佛教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是可分为不同阶段的。

以下分别介绍之。

汉代佛教:佛教在汉代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首先在文化方面,东汉末年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先秦诸子学说纷纷再兴。

这种思想文化状况显然为佛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次汉代对外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打破了与西域和印度等国家的封闭状态。

那时汉与西域各国的交通线路分为南北两道。

南道是指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沿昆仑山北麓,经于阗而至莎车。

北道是指从敦煌北上到伊吾(今新疆哈密),然后西行,沿天山南麓,经龟兹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市)。

以上两道都在天山南侧,因而又统称天山南路。

此外,还有一条天山北路,即从哈密出发沿天山北麓而行,中经乌孙、大宛,至康居。

这就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交通上的可能。

佛教初传中国,应是在西汉末年的哀帝时期。

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开始受到汉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汉明帝的“永平求法”,这表明统治阶级开始重视佛教在阶级统治中的重要性了。

与此同时地主阶级开始信佛,其中东汉明帝的异母弟刘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信仰佛教的人。

但是在东汉初年佛教只是作为当时流行的重视祭祀的黄老方术的一种,受到统治阶级上层中极少数人的信奉,还未在民间广泛产生影响。

因此汉代的佛教只是地主阶级精神文化消费,佛教的影响仅仅在汉代的上层统治阶级中。

佛教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国、西晋佛教: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上起着承载的作用,这段时期的佛教以佛经翻译活动为主,大量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这就为佛教在社会上层和社会的下层的全面传播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中国佛教文化论文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还对民众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主要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传播。

东汉末年,楚王刘英首开官方信佛之先河,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随后,佛教逐渐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

2.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如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使得佛教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同时,佛教的修行方法也为道教所借鉴,促进了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3. 佛教宗派的兴起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主要有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等。

这些宗派各具特色,为佛教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禅宗和净土宗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成为我国佛教文化的两大主流。

二、中国佛教文化的特点1. 重视修行实践中国佛教文化强调修行实践,认为修行是达到解脱的关键。

各宗派都有独特的修行方法,如禅宗的参禅打坐、净土宗的念佛往生等。

这些修行方法旨在帮助信徒净化心灵,实现生命的升华。

2. 倡导慈悲为怀慈悲是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佛教文化倡导慈悲为怀,强调关爱众生,尊重生命。

这种精神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民众的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3. 融合多元文化中国佛教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如佛教艺术、佛教建筑、佛教音乐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国佛教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注重保持传统,又不断进行创新。

各宗派在继承前人教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发展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佛教思想。

这使得佛教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佛教对于人世间的基本判定是什么呢?佛陀认为人生很痛苦,就像现在有句流行语“人生就是一个杯具!”一样,佛教给出的认知是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再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人”是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是如此,下一生也就会如此。而这一说法也就是后来中国佛教中主张的“十二因缘”与苦难人生。
三、中国佛教的继承与发展
而大乘的积极入世的光辉思想在传译到中国后,为历代的佛教大师所继承和发扬,力求使佛教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中国的佛教在戒律上与源佛并无不同,仍然奉行声闻乘的戒律,用大乘教义进行解释;甚至在信仰上完全奉行大乘的教义。使佛教的思想精神能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身心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并且佛教在中国与其它教派、学派(如儒学、道教)的关系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可以说中国佛教在结合了本民族的原有文化上加以丰富发展,突出表现了各种学派和宗派的繁兴(比如百家争鸣)。致使到后来佛教渗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自晋朝以来,中国的诗歌、绘画、书法、雕塑、石刻、印刷、建筑等无不受到佛教的影响;对医药和历算的发展佛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戏剧、小说等的发展同样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当然佛教在中国流传也不可避免的更向中国本土文化靠拢而显得世俗化,佛教在各国的发展历程也正是它逐渐世俗化的过程。而在中国,佛教也渐与道教的神灵体系融合——比如众人皆知的观世音菩萨,他的身世说法莫衷一是,而除了佛教自己的解释外,其余都是中国人发挥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说。
那么佛之法,既然是由人传承,它就必然或多或少的受到世俗的影响,可以说佛教传承中的演变就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中国佛教也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又都形成兴旺发达的局面,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历时最长的,以和平方式传播的,强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五.总结
总之,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有两千余年历史。在这段历史进程中,佛教以多种理论形态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它在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及其它各个领域的同时,传扬海外,特别是在近代,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及全国佛教界和佛学界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工作下,佛教在中国迅速地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前景是一片光明。可以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播到中国、继承于中国且发展于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它将在中国土地上继续孕育成长,它将满怀信心迈向未来,迈向人间佛教的理想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一个全人类和平幸福、共同繁荣、昌盛的完美世界。
关键词:中国佛教传说人间佛教继承发展
参考书目:何善川《中国佛教对近代科学主义的回应》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0(3)
张晓倩《中国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6 8
另外参考了一些网络媒体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浅谈中国佛教文化
粗读了佛教在一些国家的传播史,感觉佛教比任何一种宗教都更能瓦解各种信仰,且不论日本神道宗这种发展不是很成熟的信仰,就连道教这种深入中国人心的宗教,在佛教进来后也不得不分一杯羹给他。尽管当初,道教是将之作为自己的补充,当成是附庸——佛教初来乍到也愿意如此。但后来佛教的发展显然出乎道教的意料,乃至出现了“天下名山僧占多”这种情形。(我很讶于此,这也正是我选这个作为论点的一个动因。)
当然也有人定义说佛教是一种修持,因为佛教只关心得救、关心解脱之路。这个限制是它的力量所在,因为一种修持很容易适合任何一种宗教框架,也许正是如此,佛教才在亚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五花八门的教派。得以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是禅宗和净土宗,而我认为这是有其原因的。
除禅宗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同,净土宗则因为修行方法的简单深受百姓的厚爱外。还源于自公元一世纪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的王朝大都对佛教采取保护和帮助其发展的政策,不仅在法令上使出家僧徒和寺院享受某些特殊待遇,而且中国历代大多数帝王都给予佛教的高僧以崇高的政治地位和荣誉,比如国师、帝师、活佛等。因此可以说这就已经奠定了佛教在中国不可撼动的地位。
二、中国佛教的传入
对佛教传入中国也有一段传说——“白马驮经”。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摹写浮屠的遗像。而中国有佛教和跪拜的仪规是从这时开始的。而因为蔡等是用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所以明帝在洛阳城雍关之西,建了一座白马寺。也就是后来享誉一时的皇家寺院。
比如中国隋唐时期所建立的几大宗派几乎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和倾向,其中尤以禅宗最为出色,他们高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法印,使佛法与人生打成一片。
由此可见,人间佛教是原始佛教本来具有的思想,只不过在中国大乘佛教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罢了。而这个思想运动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它是在佛灭后的第三个五百年中(隋唐时期)以汹涌澎湃的气势席卷了整个东亚地区,在各个不同语言的民族和国家中都结出令人称羡的丰盛果实。
而大乘佛教也是智慧和慈悲这两个根本的精神。这两个根本的精神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叫做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是上求菩提,即上求觉悟,下化众生。觉悟人生就是上求菩提,奉献人生就是下化众生。这两个是又分不开的。由觉悟而积极地奉献,由奉献而不断地提升觉悟。佛教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意义还是很大的。如果能够把佛教的慈悲精神去弘扬,去发扬,人人都发挥他的慈悲的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和谐,也就会和平。
而在一定程度上,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的是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达千年之久,而宋明理学更是在禅宗思想的直接启发下兴起的,所以大多数学者们也认为理学实际上是变相的佛教禅学。当然中国佛教的教义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广的。网上给出的统计是,中国人通行语言中常用的成语约有一千余条都发源于佛教。
佛陀所得出的导致这种苦难人生的根源结论是:人之本心。佛陀觉得,这些苦难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心中的想象。主张人们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实际上都是“空”,仅仅只是一种现象而已。也就是后来的所谓“色即是空、嗔即是空”等等。
而佛陀所提出的解脱之道——就是我们在《西游记》和《金刚经译本》中所听过的“四谛”。(苦谛、集谛、灭谛以及道谛)。知道这四谛之后自然会有解脱之法,即“戒定慧”三学,以此来对治贪、嗔、痴“三毒”。这就是早期佛陀所创下的佛教的基本理论了。
(关于“人间佛教”:依据现存史料推断,佛教至少在西汉末年已经传入中国,从此以后佛教就开始了与中国固有的优秀文化的融合。由延续先秦诸子百家“人间化”道路出发,到现代赵朴补居士提出的“人间佛教”(区别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以及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①思想的不断完善与实践,形成了中国佛教的显著特色。)
湖南商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
浅谈中国佛教文
学生姓名
赵梦楠
学号
110510051
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
广告设计1102班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内容提要:可以说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达千年之久,而宋明理学更是在禅宗思想的直接启发下兴起的,所以学者们认为理学实际上是变相的佛教禅学。当然中国佛教的教义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广的。网上给出的统计是,中国人通行语言中常用的成语约有一千余条都发源于佛教。其次中国佛教也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又都形成兴旺发达的局面,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历时最长的,以和平方式传播的,强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一、佛教的始由
佛教始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传说出生于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境内)的悉达多·乔答摩(佛教的创始人)经常为人生和生命所困,遂出家四处访学,苦苦思索人类从生老病死的苦难中解脱出来的真理。
悉达多·乔答摩在35岁那年,独自来到尼连禅河边伽耶山下的一棵菩提树下,铺草打坐。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苦思冥想之后,终于在第四十九天凌晨大彻大悟,找到了真正永恒的解脱之道。后来他成佛之后,便被人们奉为圣人——称“释迦摩尼”,同时也被赋予十大尊号,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如来”,“佛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