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一)
2020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3常考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知识点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易错易混点一、自然地理
易错易混点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一、自然地理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但是有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出错或混淆。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易错易混的地理知识点入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
一、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很多同学往往将地球的形状理解为一个完美的球体,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即地球的两个主要轴线不相等。
另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常使用地理坐标系来表示,其中经度是从东向西,纬度是从南向北。
同学们需要注意区分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以免在考试中出现混淆。
二、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分布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理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但同学们往往容易将板块构造与地震混淆。
事实上,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通过外力的作用被分割为若干块,它解释了地球上地壳运动的原因。
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地震并不是所有板块边界都有发生。
同学们在学习板块构造理论时,要明确其与地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台风和龙卷风在学习气象学时,很多同学常常将台风和龙卷风混淆。
台风指的是热带气旋,是由海洋的热量提供能量而形成的大规模风暴系统。
而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内旋转的剧烈风暴,通常伴随着暴雨和强烈外旋风。
两者在形成原因、范围和强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区分。
四、湖泊和海洋湖泊和海洋都是地球上的水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湖泊是相对较小的淡水水域,形成于地表低洼处,而海洋则是巨大的咸水水域,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其次,湖泊通常是静止的或水流缓慢,而海洋涨潮、退潮、海浪等自然现象频繁。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明确湖泊和海洋的定义、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五、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地理学中两个重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衡量。
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追求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
高中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1)(1)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 40 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时,人口数量到达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上下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兴旺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开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兴旺国家。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混淆或错误理解。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容易混淆的是人口净迁移与人口流动率的概念。
人口净迁移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出的人口减去流入的人口,而人口流动率则是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易混淆的有城市人口与城市化率的含义。
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而城市化率则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二、环境与资源1.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易错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和生态红线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种系统,而生态红线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而设定的一条界限,禁止开发和破坏。
2. 能源资源在能源资源方面,易混淆的是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区别。
传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清洁能源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再生能源。
三、地理分区1. 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易错的地方在于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热、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土壤分布土壤分布方面,易混淆的是各个土壤类型的特征。
例如,黄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呈干燥、稀疏、薄层分布。
四、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地图阅读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容易混淆的是方向与比例尺的使用。
方向是根据地图上的指北针或经纬度来确定的,而比例尺则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图表分析在图表分析中,易错的地方在于对图表中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需要注意图表的单位、标度、趋势等因素,结合地理常识进行推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环境与资源、地理分区以及地理实践等方面。
高中地理易混(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易混(错)知识点总结易混知识点1——山顶与山谷(平原)的日温差比较在学习山谷风的时候,会发现山坡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按理说山顶的日温差应该大于山谷地区,那为什么山顶的日温差却小于谷地呢?其实,我们所说的日温差是指的气温的日较差,而不是地面温度的日较差,山坡与山谷间气温的比较是山坡上空的气温与山谷在同一高度的大气温度相比,因此不是山坡与山谷温度进行比较,由于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但山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由于距地面较远,增温较慢;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则冷却较慢。
所以山坡的日温差比山谷的大。
山谷风里面所说的山坡是指的较大范围的下垫面,因此由于山坡与太阳辐射接触面积较大,而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山坡气温升温快,晚上散失的也越快,而谷地上空的气温升温慢,降温也慢。
但是山坡与山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山顶的下垫面面积实在太小,可以将其看成与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成分相同的介质,因而其直接热源并不是太阳辐射,而是来自其附近广阔低地的地面辐射,并且山顶风大,空气交换充分,气温不至于一直升高,因而,其白天气温低于谷地(平原)地区;而在晚上,由于没有太阳辐射,山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保温,而地面则放出地面辐射而先降温,所以夜晚山顶的气温高于谷地。
再加上由于热力环流原理,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山谷,周围的暖空气来补充山顶,使得山顶的气温得以保持,而谷地则持续降温,所以山顶的日温差小于山谷(平原)地区。
请注意,这里的山顶和山谷(平原)是指的小范围内的山顶和谷地(平原),如泰山和济南,泰山的日温差小于济南;但是,如果大范围的比较的话,则不一样,如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或者四川盆地相比,其日温差明显大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因为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相当大面积的下店面,因而白天太阳辐射是其热源,由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白天增温快,气温较高,但是晚上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差,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晚上时降温快,气温低,日温差较大。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点整理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地理易混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易混知识点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高考地理答题易混知识点海岭与海沟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必备高考地理解题易混知识点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
【复习技巧】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
【复习技巧】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1.光照与热量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
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大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高考地理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和易错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球及其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等方面,针对高考地理的易错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地球及其运动地球是地理学的基本对象,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上。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即地球自转一天约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一年完成一个公转周期。
在解答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回答准确。
2.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系统、气候系统等。
易错点主要出现在对地貌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上。
地貌特征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形状、构造和分布等。
例如,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易错点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河流类型的判断上。
在回答有关河流的问题时,要结合地理背景和地学原理进行判断,同时注意避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与应用。
3. 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内容。
人文地理易错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学相关指标的理解和计算,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二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用。
针对人口统计学指标,应熟悉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要关注当代的热点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保措施等。
4. 地理实证研究地理实证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科研方法之一,它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来揭示地理问题的规律和原因。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上。
在回答涉及地理实证研究的问题时,应注意区分定性和定量方法,并能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此外,数据处理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环节,应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高考地理的易错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与公转关系、地貌特征的记忆与理解、人口统计学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考中,考察的地理知识点也是学生们经常会犯错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易错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对其有所了解,并在备考中加以重点关注。
1. 世界人口问题在地理考试中,人口问题往往是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然而,同学们在对世界人口问题的把握上往往容易出错。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混淆。
实际上,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人口过多的挑战。
因此,在考试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中的基本概念,然而同学们在理解上却常常存在混淆的情况。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以自西向东的轴线进行旋转,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的椭圆形轨道运动。
同学们在记忆时要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注意它们的区别。
3. 太阳直射区和地球倾斜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
然而,同学们常常对太阳直射区的概念理解模糊。
太阳直射区是指太阳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区域,包括赤道附近的地区。
在夏至和冬至时节,太阳直射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理解太阳直射区的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地理中的气候和季风等知识非常重要。
4. 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但是同学们常常在使用上出错。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划分,而纬度则是指南北方向上的划分。
要想正确标示经纬度,需要注意将经度放在纬度之前。
此外,地形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也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加以重视和记忆。
5. 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地理学习中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察内容。
然而,同学们在记忆和理解上往往存在问题。
常见的错误包括弄混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以及对防灾减灾措施的模糊认识。
自然灾害常见的有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同学们要学会区分和记忆它们的特点。
高考地理必纠易错易混点整理!(自然地理),速记,文科学霸必备
高考地理必纠易错易混点整理!(自然地理),速记,文科学霸必备近年来,地理主观题主要以简答的形式出现,要求同学们自己组织答案,对论证和表述能力要求较高。
但是,从往年高考答题情况可以发现,许多同学由于推理不严密,语言表达能力弱,不能用地理学科语言清楚地将自己对试题的理解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因此,分析文字表述的主要失误和原因,掌握文字表述的答题要求和技巧,提高同学们规范答题能力,在高考备考中非常必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主观题文字表述失分的地方1. 言不由衷,答非所问。
一般来说,地理试题每个设问都有关键词,而每个关键词往往蕴含着题目的某种规定性,暗示着答题的方向,如果同学们在答题中忽视了这些题眼,就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
2. 语言肤浅,用词不当。
在答题中存在两种情况:(1 ) 口语化现象。
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来应该用专业术语回答,而有的同学夸夸其谈,虽意思相仿,但显得肤浅别扭不够准确规范,从而出现“对而不全”的现象,很难得高分。
( 2 ) 答题不规范。
高考阅卷采取流水式批改,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审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
因此,一些同学由于答题不规范、踩点不到位、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表达不清楚,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3. 思维不周,答案不全。
同学们在答题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 挂一漏万。
在答题过程中常常只抓住问题的某一点、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层次进行分析。
( 2 ) 考虑欠周。
答题时没有根据分值做题,同样的题目,分值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但有的同学往往视而不见,分析不深入、不具体而导致失分。
4. 答题随意,错字连篇。
一些同学答题不认真,随意性大,往往将一些地理专业术语写错或者用其它用语来代替,甚至专业术语出现错别字,从而导致失分。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自然地理的易混易错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由于篇幅有限,小编只给大家截取了部分的图片,获取完整电子版可以点击小编头像,私信“地理”即可无偿领取。
2020年高考地理常考察的33个易错知识点汇总(共22张PPT)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指:①径流总量,其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 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的多少(与温度高低有关);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 变化,其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③河流结冰期,其取决于流域气 温的高低;④含沙量,其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流域植被的覆盖 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⑤航运价值,河流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稳、 河道深且宽阔,无瀑布、急流,通航价值大(一般在河流下游);⑥水能资 源,流量大、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峡谷地段适 于筑坝。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指:①河流长度、流向,其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 地势;②水系状况与流域范围,其受山脉走向制约;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其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降水量和地形;④河网形态、密度,其取决于河流 流经地区的降水量和地形;⑤落差或峡谷分布,其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地 形;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1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多,河流在冬季出现汛期;热带雨林 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汛期不明显。
15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不一定比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帮帮群】高中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1) (1)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 40 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020高中地理常考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3易错易混点总结一、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地理】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
【关键字】地理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一)
1.光照与热量
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
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大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8.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季风区是指夏季影响到的区域,而不是冬季风影响到的区域。
非季风区是指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区域。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9.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环流: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
其影响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及大气内部南北之间热量、动量的相互交换等。
10.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
热力环流中的高、低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来说的。
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近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