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1PPT课件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ad56d0e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3.png)
2.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和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逃过学,你知道关于他逃学的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文言版的《铁杵成针》。请和老师一起手写课题。齐读课题。
课题
《铁杵成针》
主讲人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写“卒”能够并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
2.感悟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写“卒”能够并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
难点:借助注释,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 一般情况下,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会在这四字中加上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磨)请你结合故事特点,就这个“磨”字,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原文的阅读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三、读课文,解大意。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字音、句读指正。
重点字音:逢、媪、卒 还
指导书写:“卒”“逢”。
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补白对话表演,有力的补充和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课外阅读。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起因:学业未成——弃去
经过:逢老媪——磨针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结果:感其意——还卒业
只要功夫 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小结】
《铁杵成针》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小古文,讲的是李白小时候求学的故事。这篇小古文比较符合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也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文言的意思,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从而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铁杵磨成针》课件
![《铁杵磨成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010c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1.png)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挫折
05
CHAPTER
铁杵磨成针故事的启示
毅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够被克服。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这个故事也强调了毅力和恒心的重要性,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02
CHAPTER
铁杵磨成针的寓意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毅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01
通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我们了解到毅力是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重要品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02
成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和努力,而毅力则是支撑我们走过艰难历程的动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有具备坚定的毅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民间流传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
故事以文字形式记载,流传于各种典籍和文献中,包括《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等。
文字版
故事也经常被画家们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绘画版
持之以恒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寓意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取得成功。
毅力与恒心
详细描述
04
CHAPTER
从铁杵磨成针看人生的智慧
铁杵磨成针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耐心,同样,人生中很多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耐心
选择用铁杵磨针而不是直接购买已经存在的针,显示了古代人的智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智慧去寻找最有效的方法。
《铁杵磨成针》课件
![《铁杵磨成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d283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5.png)
设计可行的计划
根据不足之处,设计出可 行且有效的改进计划,如 拓宽技能树、参加沟通培 训实施,坚持不 懈进行改进、练习,不放 弃,不断前进。
铁杵磨成针的成功案例
1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如抗战时期的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等。不断推进,直至最终取得成功。
结语
再次阐述“铁杵磨成针”的意义和价值
“铁杵磨成针”是一种非常精神的力量,其鼓励人 们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努力,挑战自我、超 越极限。
**谢谢观看!**
呼吁人们从“铁杵磨成针”中汲取力量和 信仰
“铁杵磨成针”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与人生智慧, 让我们从中寻找力量和信仰,踏实前行,让自己 不断完善和进步。
2
联想公司的创业经历
联想公司在成立之初,种种困难重重,磨难不断。而最终它凭借不断的努力和创 新,从一间小公司走向了国际巨头。
3
马云的创业哲学
马云说过,成功的人往往都很多磨难,只有执着地坚持可以打破自己的天花板。 他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面对过大大小小、种种困难,但他都用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攻 破了种种难关。
“铁杵磨成针”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每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人生持续进行细心的规划和耐心的等 待。
2 培养耐心和毅力
人生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迎来春风得意的时刻,因此在患难重重的时期,我们要对自己 有信心,坚持不懈地去实践。
3 追求卓越并享受过程
卓越不是天生的,只有在非常坚定的意志下,逐渐练就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善 于享受付出与收获的过程。
《铁杵磨成针》PPT课件
铁杵磨成针,表达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本课件将介绍其来源、内 涵和应用,并分析成功案例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中国传统智慧背后 的力量。
铁杵磨成针儿童故事PPT课件
![铁杵磨成针儿童故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4cf5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2.png)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感谢聆听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铁杵磨成针
• 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 到街上去闲逛。
•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 知不觉又到了城外。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 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啊!
➢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正在磨一根铁棒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 婆,你在做什么啊?” 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 吗?”“当然”老婆婆回答。
➢ 李白说:“可是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 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 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 呢?”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 回去以后李白再也没有逃过学,终 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思考: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有决 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 也能做成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2346a1f242336c1eb95ed8.png)
B、煤的燃烧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学以致用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 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 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 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1)取少量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 (3)向其中一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
变化。
实验探究 记录实验数据
序号
变化前的物 质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 疑惑吗?
(1)水变成水蒸气。 (2)酒精挥发。 (3)酒精能挥发。 (4)铁杵磨成针。 (5)铁器易生锈。 (6)纸张能燃烧。
学以致用
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药爆炸
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 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课件(共29张PPT)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d252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d.png)
学习提示
1.运用看注释、扩词、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 合作理解文意。
2.同桌合作,一人读 句子,一人说意思。
3.自己试着把每句话 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运用看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合作理解文意
铁杵成针
完成
宋 • 祝穆
相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译文:(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
(老婆婆)说:“我想把这根铁棒磨 成针。”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原文: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
去完成了学业。
古诗新译栈
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故事。
古诗新译栈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 间相传,李白曾在这座山中读书,没 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过这条小溪的 时候,遇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 棒。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老婆婆 说 :“ 我 想 把 这 根 铁 棒 磨 成 针 。 ” 李 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去完成 了学业。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
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放弃
[注释] 选自《方舆胜览·眉州》。 铁杵 (chǔ):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媪(ǎo): 年老的妇女。 还(huán)卒(zú) 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山名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铁杵成针》中,李白最初对 待读书的态度是“未成、弃去。” 遇到老媪后,他对待学业的态度是 “还卒业”。
《铁杵成针》中,李白从老媪 “磨铁杵”“欲作针”中感受到了 “持之以恒”的品质。在老媪的意 志感染下,他回去勤奋苦学,坚持 不懈地完成了学业。
《铁杵成针》PPT教学课件
![《铁杵成针》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cf4f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4.png)
关键事件回顾与讨论
关键事件列举
列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如主人 公的遭遇、重要转折等。
事件影响分析
分析这些关键事件对故事情节和 人物性格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故
事中的作用。
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事件进行深 入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看法。
2024/1/24
17
情节发展逻辑及内在联系
情节发展逻辑分析
故事中运用的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 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和外延。
22
06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思考
2024/1/24
23
不同文化背景下类似故事比较
西方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讲述了一个老人坚定不移地挖山,最终感动上帝搬走山峰的故事,体现了毅力和决心的力 量。
古代印度故事《摩诃婆罗多》中的“继续挖井”故事
2024/1/24
14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探讨
2024/1/24
15
故事情节概述及结构分析
故事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 主要人物。
2024/1/24
情节发展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的发 展过程,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结构特点分析
分析故事的结构特点,如线索、悬 念、转折等,以及它们对情节发展 的作用。
2024/1/24
19
独特艺术手法举例分析
夸张手法
通过极度夸张的描述,将铁杵磨成针的过程赋予超现实的色彩,突 出主题。
寓言形式
以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为载体,传达出坚持不懈、毅力可嘉的道理, 具有深刻的寓言性质。
对比手法
在故事中运用对比,如将铁杵与细针相对比,强调变化的巨大和困难 程度,进一步凸显主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 PPT精品课件1鄂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 PPT精品课件1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f98110f111f18583d05a62.png)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八 九 十 枝 花。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 去 二 三 里 yí qù èr sān
lǐ jiā
一 烟
yān cūn
去 村
二
sì
三 五
qī
wǔ
里,
四
liù
家。
zuò
tíng
tái
亭
bā
台
jiǔ
六
shí
七 枝
座, 花。
zhī huā
八
九
十
1、把课文中的1—10的汉 字找出来,作上记号。
我会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qù
去 四
qī
wǔ
里
liù
lǐ
五
sì
六
jiǔ bā
九
shí
八
七
十
五
六 七 十
里
九 去 八 四
我会区分
去——云 四——田 八——入 九——几
tó u
pǐ
(一)头牛
(二)匹马
jià
(三 (
) 架飞机 )朵花
四
liàng
běn shū 六
一 烟
yān cūn
去 |二
tái
èr sì
三 五
wǔ
里,
村 | 四
家。
zuò
tí ng
亭
bā
台 |六
jiǔ
liù
qī
七
zhī
座,
huā
shí
八
九 | 十
枝
花。
1
2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44张PPT)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08790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4f.png)
(2)注意对称句,利用其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 的结构的特点断句。
【小试牛刀】 例句:
北 山 愚 公 者/年 且 九 十/面 山而 居
考察形式
给文章某一段,某句断句,用 “/”标记隔开。
我喜欢你喜欢什么喜欢你谁你我什么我喜欢你谁喜欢你我
我喜欢你。 喜欢什么? 喜欢你。 谁? 你。 我什么? 我喜欢你。 谁喜欢你? 我。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 词。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陌生文本断句 题型。
壹
认识文言文
知识小拓展
①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②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 ③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 ④到了明代又出现 ︴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 名。 ⑤进入20世纪,一些学者开始向国内介绍欧美最通 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 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 早的新式标点符号。
注意: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 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 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 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
2、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3276a4cc1755270622086b.png)
探究一、化实学验变现化象和的物记理录变化
序号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1-1 液态的水 水沸腾,有蒸汽, 液态的水 玻璃片有水滴
1-2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胆矾
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
溶液
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 有气泡放出, 二氧化碳气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就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铁磁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
化学中变表化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
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
物理性质
⑴ 熔点和沸点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矾溶液
1-4石灰石与盐 酸反应
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
实验一:水的沸腾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表面皿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石(或大理石) 石灰水变浑浊
体等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无物
理 变 化无有源自化 学变化
有
[讨论1、交实流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思考
21、.什实么验是3物和理实变验化?4有什什么是么化共学同变特化征??
32、.物实理验变1化、与2化与学实变验化3分、别4有有什什么么特本征质? 的区别?
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教案,19份) 人教课标版7
![高中语文必修一ppt(课件+教案,19份) 人教课标版7](https://img.taocdn.com/s3/m/6e25680143323968001c9201.png)
作者生平 课文朗读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课 文 讲 析
课文总结
内容
上阕 大江东去 古垒西边 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 遥想公瑾当年 谈笑间 古国神游 人生如梦
作者生平
特点
笔法简练 引出历史人物 赤壁雄奇美景
表达方式 写景 怀古咏史 写景 过渡 接应上文 咏史 抒情 抒情
课文朗读 返回 下一页
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 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 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
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 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 曹植)齐名。”。苏轼思想复杂,儒、道、释思
想在他的世界观中既矛盾又统一,在他的作品 中都有体现。 本词写于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课文朗读
课文讲析
返回
下一页
请你欣赏
课文朗读
课文赏析
作者生平 返回 下一页
课 文 欣 赏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麽内容?
上阕:(赤壁) 所见:大江、故垒 乱石、惊涛 下阕:(怀古) 所忆: (周郎)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才华横溢 (怀古) 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伤今) 所慨:多情善感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人的怀念。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侧面描写
作者生平 课文朗读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a4848c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1.png)
李白诗名句欣赏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 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离开长 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 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 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离家南下准备再 游吴越故地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 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
★ 与那些凡夫俗子只敢远远瞻拜不同,李白让 自己登上天姥山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反倒是仙境为礼遇作者而隆重敞开。
在人间一身傲骨的李白,到了神仙 世界没有丝毫自惭形秽。这是因为李 白认为自己本就属于神仙世界,既然 地上俗世丑陋不堪,“谪仙”当然应 该重返仙界。
嫉恶如仇 狂放浪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
这首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 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 态度。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 世界的追求
读准字音
yínɡ
mǔ shàn lù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zhuó
jī yǐ dàn
脚著 谢公屐 倚石 澹澹
fēi
石扉
jiē
长嗟
hōnɡ
訇然
jué
觉时
luán
jì
鸾
魂悸
配乐朗诵
李白诗名句欣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PPT课件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cc4e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e.png)
(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 的?
(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 是 。:
例4、(05广东)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9、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 )
A、空气中含氧量低
B、空气中含CO2
C、烧红的铁丝很快在空气中冷却 D、空气中含氮量高
15
➢ 课时训练
10.(2004年南昌市)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
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C)
可燃性: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
化学性质
到着火点 C H2 CO CH4 C2H5OH
表现: 氧化性:反应时失去氧 O2 CuO CO2
还原性:反应时得到氧 C H2 CO
毒性: CO CH3OH 红磷 氮的氧化物 NaNO2 酸性PH<7
酸碱性: 中性PH=7
碱性PH>7
4
➢知识结构
注意:性质与现象的叙述区别 如:木炭能燃烧与木炭燃烧 两者区别: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H2用于探空气球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CO2用于灭火
7
➢ 典型例题解析
例3、(05南宁)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 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 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 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 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铁杵磨成针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给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b81b4e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a.png)
铁杵磨成针给我们的启示铁杵磨成针,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不可思议。
你想啊,一根大铁杵,又粗又硬的,要把它磨成一根细细的针,这得费多大的劲儿啊!这就好比让你把一座大山一点一点地削平,变成一个小土丘,是不是感觉超级难?可这个故事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还流传了这么久,这里面肯定有不少能让咱们得到启示的东西。
咱们先说说坚持这件事。
这铁杵能变成针,靠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打磨啊。
在咱们的生活里,坚持可是个很了不起的品质。
就像咱们减肥,很多人一开始都雄心勃勃的,今天跑个五公里,明天吃个沙拉,可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要么是觉得跑步太累,要么是受不了美食的诱惑。
但是你看,如果把减肥当成是把铁杵磨成针这个事儿呢?每一次抵制住美食的诱惑,每一次完成跑步的任务,就相当于在铁杵上磨了一下。
虽然每一下看起来都没什么大变化,但是时间长了,效果肯定就出来了。
这就像水滴石穿一样,一滴小小的水滴,每次落在石头上好像都没什么作用,可不停地滴啊滴,最后能把石头滴穿。
咱们要是有这种坚持的精神,还有什么事儿干不成呢?再说说信念这个东西。
为啥那个人能对着铁杵不停地磨,就是因为他心里有个信念,相信铁杵能变成针。
咱们人要是没了信念,就像一艘在大海里没有航向的船,只能随波逐流。
就拿创业来说吧,这一路上困难重重,资金问题、人员问题、市场问题,各种各样的麻烦都能把人搞得焦头烂额。
要是没有坚定的信念,觉得自己一定能把这个事业做起来,估计早就放弃了。
我有个朋友,他想做一个独特的手工艺品品牌,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觉得这个市场太小众了。
可他就是相信自己的想法,觉得只要把东西做好,就一定能找到喜欢的顾客。
他就这么坚持着,一点点改进产品,拓展市场,虽然过程很艰难,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现在他的品牌已经小有名气了,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啊。
还有耐心,这也是从铁杵磨成针里能学到的。
铁杵变成针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慢慢磨。
咱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耐心的地方。
宝宝讲故事大赛里的故事1:铁杵磨成针
![宝宝讲故事大赛里的故事1:铁杵磨成针](https://img.taocdn.com/s3/m/6a6e2e4be87101f69e31957d.png)
宝宝讲故事大赛里的故事1:铁杵磨成针宝宝讲故事大赛里的故事1: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宝宝讲故事大赛里的故事2:司马光卖马一天,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吩咐管家把自己曾经骑过的一匹高头大马牵到集市卖掉,一位老者欲买,但嫌价钱太贵。
管家说:“实不相瞒,这是我家司马相公的坐骑,只因他现在忙着编书,用不着马,才舍得让我来卖。
不然的话,50缗(mtn)可不卖!”老者听后诚恳地说:“有幸能买到司马相公的好马,那就货不二价吧,我明日如数带钱来牵马。
”管家回府后,兴奋地把此事告诉了司马光。
司马光自言自语道:“这马跟了我6年,真有点舍不得……哎,这马有毛病,我怎么忘了交待你呢?”管家说:“我也知道这马有毛病,但它膘肥体壮毛色好,谁看得出来?如果说有病怎能卖50缗。
”司马光认真地说:“不能这样!明天你一定对买主说清楚,并重新议价,我看30缗就行了。
第二天,管家如实向老者说明了情况,并一再说司马相公特意关照不能让他上当。
过后,集市上知道此事的人都称颂司马光为人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