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学生)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九篇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轻舠:小船。
⑦牙人:商人。
⑧枻:船桨。
1.解释字词。
(1)夕日欲.颓(2)破塘笋必道.此(3)类若.乘空(4)园丁划小舟拾之.(5)无可名.言2.解释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3.对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进行侧面描写,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描绘。
C.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
乙文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4.乙文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的句子是哪句?(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①焉。
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②,良田数顷。
2、《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2篇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2分)
【答案】
1、(1)季,季节(2)鱼(3)通“返”,返回(4)树木的枝干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文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2、B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5、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二)
②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4.(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作者张岱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2分)
5.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这与“皆若空游无所依”、“游鱼戏石,直视无碍”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晓雾将歇②沉鳞竞跃
幽窗开卷④无可名言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③怀民亦未寝()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相与步于中庭。
(3)①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
②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 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
课外拓展阅读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读书万余卷。
善琴棋,工草隶。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①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朝仪故事,多取决焉。
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及发,公卿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②,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于是止③于句容之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
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
答谢中书书 课内外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负势竞上(2)鸢飞戾天者(3)白鸥矫翼(4)倘能从我游乎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k (2)然是中有深趣矣!9.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三、7.(1)凭借(仗恃,依靠,依仗)(2)至(到)(3)举起(抬起,展开)(4)跟随(随从,跟着,随着)8.(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2)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
9.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
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资料使用方法:1.课外文言文参照译文及工具书,逐字翻译,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先独立完成,然后对照答案订正,最后早晚读反复朗读记忆。
1.【甲】《答谢中书书》【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
,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选自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6.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一处)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7.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
(4分)(1)晓雾将歇(2)夕日欲颓(3)烟云竹树而已(4)因作小楼二间:8.解释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这。
(2)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9.乙文中作者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请结合原文分析,作者的志趣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0.甲/乙两文都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效果有何异同?(4分)6.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7.(1)坠落(2)消散(3)罢了(4)于是8.(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谢中书书》的对比阅读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甲】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奎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注释】①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
为官清明,体恤民情。
②罅(xià):裂缝。
③脊令:鸟名。
④奎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6.请用“1”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画两处)(2分)乃溢而西南流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名.之曰活水源_▲②出之不穷._ ▲③恒.从竹中下_▲④晓雾将歇.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甲】文画线句写活水源及其周围的小生物有何用意?(4分)10.同是写景,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简析作者的志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4分)分)。
(三)阅读名著,完成各题。
(12分)选段一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五则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五则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7〜9题。
(12分)与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吴均故章K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
风雨如晦,鸡呜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7.选择加点字的字义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9.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
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4分)一\答案:10①②③③11(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还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
12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各归纳出一个共同点,得2分;结合文本分析,得2分。
艺术手法有:(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3)多种感官角度:(4)多种修辞手法:⑸动静结合;(6)色彩变化;(7)远近高低的视角等。
思想感情有:(1〕热爱自然,娱情山水;(2)避世退隐,鄙弃名利;(3)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示例;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分)如《与谢中书书》中“高峥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竣(2分);思想情感方面,两位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热爱(2分)。
【译文】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百臂相接,秋天清展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满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日光昏暗,鸡叫声也不停息,漫步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对比阅读精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四时俱.备俱: (2)沉鳞..竞跃沉鳞:(3)寻山口西北..道西北: (4)殆.不可数殆: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译文:3、《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4、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参考答案】1、(1) 都(2)水中潜游的鱼(3)向西北(4) 几乎,差不多。
2、(1)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2)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3、①奇奇状4、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复习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注释:①四时:四季;②歇:消散;③与: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
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谢:辞去、告退;②重:推崇;③遂:于是;④富:多;⑤斯:这。
⑥素:向来,一直。
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为生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1)甲、乙两文思想感情的相同点?答:都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乙】《山中与裴秀才笛书》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川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在文言文阅读中,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使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分析,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深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材料【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题题目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加点词。
(3分)(1)古来共谈共: (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答谢民师书》比较阅读题答案5.(3分)B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2分,答出一点即可)看了“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学生)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一、《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⑥怀民亦未寝.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相与步于中庭。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③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④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一)甲】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彩缤纷,青林翠竹四季常绿。
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XXX和鸟儿们开始喧闹;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这里真是一个仙境。
自从康乐以来,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此相比。
XXX《答谢中书书》)乙】夜晚登上XXX,辋水在下面流淌,与月亮一同升起。
远处的山上有篝火在燃烧,明灭不定。
深巷里的狗狗发出豹子一样的嗥叫声。
村庄里有人在舂米,与敲钟声交替响起。
此时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仆人们也静静地站着,我多想起曾经和朋友一起赋诗、漫步在清澈的溪水边的情景。
等到春天来临,草木萌发,XXX可见,轻盈的鱼儿跃出水面,XXX在空中翱翔,青草上挂满了露珠,麦田里传来欢声笑语。
这样的场景并不遥远,如果你能和我一起来游玩,那该多好啊!如果你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邀请你。
但是这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意境。
摘自XXX《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实是欲界之仙都。
2.(1)XXX将歇: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2)XXX: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
3.(1)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2)如果你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邀请你。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是描述动物的声音,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是描述狗的声音。
两种声音描写的对象不同,表现的情感也不同。
5.【甲】和【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甲】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彩缤纷,青林翠竹四季常绿。
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XXX和鸟儿们开始喧闹;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这里真是一个仙境。
自从康乐以来,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此相比。
XXX《答谢中书书》)乙】在西山游玩了八天之后,我在XXX往西北走了两百步,发现了钴鉧潭。
在潭的西侧二十五步处,有一种捕鱼的设施叫做鱼梁。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真的是一块宝藏,写得那叫一个美啊。
你想想,谢灵运,这位诗人,真是个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情感的人。
读这篇文章,就像是在看一幅山水画,风景美得让人心醉,细腻的情感流露出来,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索一下。
他的文字总是那么生动,仿佛能把我们带到他所描绘的场景里。
那些细腻的描写,仿佛在诉说着他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感觉,像是夏天的微风,轻轻拂过,让人心里一阵暖意。
再说说中书的部分,那可真是个大牛啊。
你想想,他可是个官员,背负着不少责任。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他就像是一个人间的“扛把子”,不仅仅是一个写信的人,更是把生活的哲理融入其中。
他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复杂的情感变得简单易懂。
那些直白的话,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没那么多的架子,让人感觉亲切得很。
读到这些,我总是忍不住点头,心想“没错,生活就是这样”。
文章里还有不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那种“老友记”的感觉,让人倍感温暖。
谢灵运和中书之间的那种默契,仿佛不需要多说什么,彼此心里都懂。
每当我看到这种描写,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似乎那种纯真的情感,从未褪色。
就像是我们常说的“细水长流”,真挚的友谊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文章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它还有着波澜起伏的美。
谢灵运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那种惆怅和期待交织在一起,真是让人感同身受。
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思念一个人,心里那种酸甜苦辣的感觉,就像是吃了块榴莲,既香又怪,让人欲罢不能。
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情感,读起来让人心里一颤,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带着你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读《答谢中书书》,不仅仅是读文字,更像是走进了一个情感丰富的世界。
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生命的真实,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
无论是对友情的珍视,还是对生活的思考,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阳光下喝了一杯清凉的 lemonade,既解渴又让人心情愉悦。
中考《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课内外古文对比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写到“高峰入云”,吴均《与朱元思书》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4.(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一)【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冈, 辋水沦涟, 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 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 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步仄径, 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鲦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节选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白鸥矫翼: (4)然是中有深趣也:3. 翻译下列语句。
(1)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 【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 其作用有何不同?5.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 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 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 负土而出, 争为奇状者, 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 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 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 ①鱼梁: 一种捕鱼的设施。
②突怒偃蹇: 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⑥怀民亦未寝.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相与步于中庭。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③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④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真是就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
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隐轸【zhěn] 很多高山。
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
舄卤,盐碱地。
④畴∶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国.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10《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