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染菌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第八章--发酵染菌及其防治全文编辑修改

第八章--发酵染菌及其防治全文编辑修改

2、发酵染菌的异常现象
(1)菌体浓度异常 菌体浓度异常下降 菌体浓度异常升高 菌体繁殖和代谢速率缓慢
(2)pH过高或过低 pH上升(感染噬菌体,导致菌体自溶,释放大量氨、 氮) pH下降(感染杂菌,基质大量消耗产生酸性物质)
(3)溶解氧及CO2水平异常 溶解氧短时间内下降,甚至接近零,且长时间不能 回升(污染耗氧微生物) 耗氧量减少,溶解氧升高(污染非耗氧微生物或者 噬菌体) 耗糖量加快,CO2含量增加(污染杂菌) 耗糖量减少,CO2含量减少(污染噬菌体)
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一、染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生产不同的品种,可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 不同污染时间,不同污染途径,污染不同菌量,不同培 养基和培养条件又可产生不同后果
1、发酵染菌对不同发酵品种的影响
(1)不同生产菌可能污染的染菌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菌为多 ➢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菌为多。
酚红肉汤培养基检测(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染菌, 肉汤由红变黄) 平板划线 显微镜观察
3、检查的工序和时间
工序 斜面 摇瓶种子 种子罐种子 种子罐种子 种子罐种子 种子罐种子 发酵 发酵 发酵 发酵 发酵 总过滤器 分过滤器
表1 发酵过程的杂菌检查
时间
0h 0h 培养中期 成熟种子 0h 0h 8h 16h 24h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第八章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染菌(contamination):发酵培养过程中除了生产菌 以外,侵入了有碍生产的其它微生物。
发酵染菌的危害 ➢发酵过程污染杂菌,会严重的影响生产,是发酵工业的致 命伤。 ➢造成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 ➢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 ➢遇到连续染菌,特别在找不到染菌原因往往会影响人们的 情绪和生产积极性。 ➢影响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PPT精选全文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PPT精选全文
积物,在关闭时不会使紧密面轧坏。 4)、检修方便。但须定期检查隔膜有否老化及脱
落。
(2)管路得连接
管子得连接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与焊接三种。
A、 螺纹连接。
需在管端铰出螺纹,安装时在螺纹上涂以白漆并加麻 丝(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作填料,密封要求高得可用石墨粉加 少许机油作填料,用氧化铅甘油胶合剂更好。
过滤器器壁腐蚀形成氧化铁层,就是多孔物质,空气 会短路,使空气中带菌并造成污染。
过滤介质变位:
活性炭棉花作为介质得过滤器,活性炭 受到气流得冲击而破碎、灰化、体积减小、 空间增大,上下两端得棉花受空气得顶撞力 而逐渐改变位置。
设备与管件得渗漏一般就是指设备与管件由于腐蚀、 内应力或其她原因形成微小漏孔所发生得渗漏现象。
这些漏孔很小,特别就是不锈钢材料形成得漏孔更小, 有时肉眼不能直接觉察,需要通过一定得试漏方法才能发 现。
1、发酵罐得渗漏
(1)冷却管得渗漏
由于发酵液腐蚀、固体物料摩擦引起管外壁磨损。管 内冷却水得浸泡、冲击、蒸汽冲击导致管内壁磨损。所以 冷却管就是发酵罐中最容易渗漏得部件之一。
截止阀在使用中经常发生以下两个问题:
a 阀心轧坏。物料中得硬质物或焊接施工后得焊渣以 及螺钉零件等被带到阀内,当关闭得,阀心与阀座被上述坚 硬物轧住,能将紧密面轧成凹凸不平得痕迹,就关不严密。
b 填料得渗漏。操作时用扳手过分关紧,会使阀杆弯 曲,弯曲后得阀杆不仅启动费力,并且使填料部分不紧密而 引起渗漏。阀门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阀杆磨损或填料损坏 也会引起渗漏,就需要将填料压盖适当拧紧或更换填料。
发酵工厂得有关管路要保持光滑、通畅、密封性 好,以避免与减少管道染菌得机会。
例如:
法兰与管子焊接时受热不匀使法兰翘曲密封面发生 凹凸不平现象就会造成死角。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发酵后期染菌 影响相对较小 。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不同染菌原因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带菌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 生产蒙受重大损失。
空气带菌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培养基或设备 灭菌不彻底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 发酵罐发酵失败。
设备渗漏
染菌几率较大。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不同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程度越严重,即在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 就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越大。但当生产菌在发 酵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 如果污染极少量的杂菌,此时对发酵不会带来太 大的影响。
设备渗漏方面原因
渗漏原因 由于发酵罐需要经受温度的升降变化,使用久了难免
会出现夹层盘管的细微腐蚀而出现渗漏,导致染菌的发生。
染菌特点 当设备渗漏时,往往每批染菌发生的时间逐渐提前。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空气过滤系统方面原因
原因分析 进风口、生产环境、空气过滤器(滤芯的灭菌
要彻底,过滤介质要定期检查更换)。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其它异常现象
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一些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 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 增多、发酵液的颜色异常变化、代谢产物含量的 异常下跌、发酵周期的异常拖长、发酵液的粘度 异常增加等判断染菌。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染菌原因分析
分析目的 总结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必
要的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再次染菌,把发 酵染菌控制在生产前。防患于未然是发酵生 产过程中控制染菌污染的最重要措施 。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课件
从两表中可以看出,由 于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技 术管理水平好坏不同,而使 各种染菌原因的百分率有所 不同,其中尤以设备渗漏和 空气带菌而染菌较为普遍且 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不明 原因的染菌分别达20.0%和 35.13%。这表明,目前分 析染菌原因的水平还有待于 进一步提高。

发酵罐染菌的解决方法

发酵罐染菌的解决方法

发酵罐染菌的解决方法
1、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
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该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应经灭菌后弃之,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同时采用备用种子,选择生长正常无染菌的种子接人发酵罐,继续进行发酵生产。

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择一个适当菌龄的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作为种子,进行“倒种”处理,接人新鲜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从而保证发酵生产的正常进行。

2、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
当发酵前期发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含量还比较高时,终止发酵,将培养基加热至规定温度,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入种子进行发酵;如果此时染菌已造成较大的危害,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的消耗量已比较多,则可放掉部分料液,补充新鲜的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进行发酵。

也可采取降温培养、调节pH值、调整补料量、补加培养基等措施进行处理。

3、发酵中、后期染菌处理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发酵前期轻微染菌而发现较晚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以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速度,也可采取降低培养温度、降低通风量、停止搅拌、少量补糖等措施进行处理。

当然如果发酵过程的产物代谢已达一定水平,此时产品的含量若达一定值,只要明确是染菌也可放罐。

对于没有提取价值的发酵液,废弃前应加热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才能诽
放。

4、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染菌后的发酵罐在重新使用前,必须在放罐后进行彻底清洗,空罐加热灭菌后至120℃以上、30min后才能使用。

也可用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h以上等方法进行处理。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无菌试验要严格取样操作,力求减少误差。
应同时用肉汤和双碟作对照,以便迅速作出判断。
当发现染菌时,要通过分辨菌型来探索菌源,并对杂菌
做耐热试验考察。
如果怀疑种子罐染菌,则种子不能轻率进发酵罐。
《发酵工程》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3、 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
为了防止在种子培养或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在接种前 后、种子培养及发酵过程中分别进行无菌检查,以便及时 (1)无菌检查 发现染菌,并在染菌后及时进行必要处理是很重要的。 染菌通常通过3个途径发现:无菌试验、发酵液直接镜 检、发酵液的生化分析。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 依据。
废弃的发酵液处理不当可以成为难以对付的污
染源。
《发酵工程》 2、 噬菌体污染与发酵异常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噬菌体污染后的情况因发酵工业的种类、 污染的噬菌体特性、污染时间、感染复度(即培
养物内的噬菌体与细菌的比率)、培养基成分、
发酵罐内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不同而异。即使同样 的噬菌体并不一定引起同样的异常发酵情况。
《发酵工程》
项目 百分率%
进罐前未做设备严密度检查
接种违反操作规程
25.8
25.8
检修质量缺乏验收制度
操作不熟练
19.35
19.35
配料违反工艺规程
调度不当
6.45
3.25
《发酵工程》
(4)染菌的处理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现染菌后,应立即根据染菌的种类及产生菌的菌龄等 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除据染菌时间及危害程度对污染 种子罐染菌后,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这时可用备用 罐进行挽救或处理外,对有关设备也应进行处理。 种子接种。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一适当培养龄的发酵罐培 养物作种子,即生产上所说的“倒种”。 发酵罐前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C、N含量尚高,则可重新 灭菌,接种后再运转;若染的杂菌危害性较大,则放掉部分 料液,补入新料液,重新灭菌、接种。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前期染菌轻微而发现较晚时,可加入适 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或把高单位的后期发酵液压一部分到染 菌罐中,抑制杂菌生长速度;或者降低罐温,减缓杂菌繁殖速 度。

发酵工程 第十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酵工程 第十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丝状菌发酵被产酸菌污染:pH不断下降,菌丝大量自

溶,发酵液粘度增加,过滤困难
处理方法:①将发酵液加热后再加助滤剂;②先加絮 凝剂使蛋白质凝聚后沉淀

杂菌分泌较多蛋白质杂质时,对发酵后处理过程中采
用溶媒萃取的提取工艺非常不利,使水相和溶媒之间 极易发生乳化
第二节 发酵染菌的分析
一、 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如何做到不发生染菌? 发现染菌后如何查明染菌类型及其原因? 发现染菌后如何尽快控制污染?
思考题:如何筛选或选育抗某种杂菌的新菌株 来预防污染发生?
采取哪些措施能够保持无菌发酵?

物料、培养基、中间补料要灭菌; 发酵设备及辅助设备(空气过滤装置、各种发
酵罐进出口连接装置)和管道要灭菌;

好气发酵通入的空气要除菌;
种子无污染;接种无菌操作过关;
为了保持发酵的长期无菌状态,需维持正压。
本章小结

掌握有关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 发酵工业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二、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A.细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谷氨酸:发酵周期短,培养基不太丰富,较少染杂 菌,但噬菌体威胁大。

肌苷:缺陷型生产菌,培养基丰富,易染菌,营养
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菌生长和合成代谢产物。
二、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
B. 霉菌

PenG:青霉素水解酶上升,PenG迅速破坏,发酵 一无所获。
一、污染原因分析

①种子带菌 ②无菌空气带菌 ③设备渗漏 ④灭菌不彻底 ⑤操作失误 ⑥技术管理不善

从污染时间看:早期污染可能与①②④⑤→接种操作 不当有关;后期污染可能与③⑤及中间补料有关。 从杂菌种类看: 耐热芽孢杆菌:与④有关 球菌、无芽孢杆菌:与① ② ③⑤有关 浅绿色菌落的杂菌:与水有关,即冷却盘管渗漏 霉菌:与④⑤有关,即无菌室灭菌不彻底或操作问 题 酵母菌:糖液灭菌不彻底或放置时间较长 从染菌幅度看:各个发酵罐或多数发酵罐染菌,且所 污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问题,若个别 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不同杂菌的种类对发酵的影响
发酵过程 危害最大的杂菌种类
细短产气杆菌 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 双球菌、芽孢杆菌、荚膜杆菌
青霉素的发酵 链霉素的发酵 四环素的发酵 谷氨酸的发酵 柠檬酸的发酵
噬菌体
青霉菌

不同生产阶段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种子培养期染菌 对整个发酵过程的危害极大。
发酵前期染菌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生长繁殖。
整、安装未对中、法兰与管子的焊接不好、受
热不均匀使法兰翘曲以及密封面不平等现象, 从而形成“死角”而染菌 。
防治 措施
• 采用单独的排气、排水和排污管可有效防止 染菌的发生。
• 法兰的加工、焊接和安装要符合灭菌的要求
尽可能减少或取消连接法兰等措施 。
图5-5 灭菌时蒸汽不易通达的“死角”及其消除方法
含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染菌后,培养基中糖的消耗发生 变化 ,引起排气中CO2含量的异常变化,如杂菌污染时, 糖耗加快, CO2含量含量增加,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慢, CO2含量减少。因此,可根据CO2含量的异常变化判断染 菌。
其它异常现象
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一些异常现象,如菌体生长
不良、PH值的异常变化、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异常
染菌程度越严重,即在发酵罐内的杂菌数量 就多,对发酵的危害也就越大。但当生产菌在发 酵过程已有大量的繁殖,并已在发酵液中占优势, 如果污染极少量的杂菌,此时对发酵不会带来太 大的影响。

发酵异常现象及染菌原因分析
1 2 3 溶解氧的异常变化 排出的CO2异常变化
染菌 原因 分析
设备渗漏方面原因分析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1 污染杂菌的不同种类
2 不同阶段染菌 不同染菌的原因 不同染菌程度
3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

B.隔膜阀 阀体内装有橡皮隔膜,用螺 钉与阀芯连接,当阀杆作上下运 动时就带动隔膜上升或下降。 隔膜阀的制造要求不高,关 键在于膜的性能,如采用橡皮隔 膜阀,在一般情况下,对橡胶隔 膜的要求是耐压4公斤/厘米2以 上,耐温160C以上,在压紧和 放松时不变形。
隔膜阀有以下优点: 1)、严密不漏。 2)、无填料。 3)、阀结构为流线型,流量大,阻力小,无死角, 无堆积物,在关闭时不会使紧密面轧坏。 4)、检修方便。但须定期检查隔膜有否老化及脱
落。
(2)管路的连接
管子的连接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和焊接三种。
A. 螺纹连接。
需在管端铰出螺纹,安装时在螺纹上涂以白漆并加麻 丝(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作填料,密封要求高的可用石墨粉 加少许机油作填料,用氧化铅甘油胶合剂更好。 螺纹连接简单,但装拆麻烦,为便于装拆,要在管路 上安装活接头(“由宁”),接头平面用石棉橡胶板或橡皮 等作垫圈。由于受冷热和震动影响,活接头的接口易松动, 使密封面不能严密而造成渗漏。在接种时,因液体快速流 动造成局部真空,在渗漏处将外界空气吸入,菌就被带入 发酵罐。 所以,重要的管路连接大多采用法兰连接。
培养基和设备没消透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蒸汽压 力或灭菌时间不够,培养基配料未混合均匀,存在结 块现象,设备未清洗干净,特别是罐冲洗不到的犄角 处,有结痂而未铲除干净。
(四)、设备原因
设备方面特别是老设备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夹 层或盘管、轴封和管道的渗漏,空气除菌效果差,管道
安装不合理,存在死角等是造成染菌的重要原因。
2从染菌的时间来分析发酵早期染菌一般认为除了种子带菌外还有培养液灭菌或设备灭菌不彻底而染菌一般认为除了种子带菌外还有培养液灭菌或设备灭菌不彻底而中后期染菌则与这些原因的关系较少而与中间补料设备渗漏以及操作不合理等有关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酵染菌及防治

原因 培养物和培养基不相匹配、培养环境差、接种量少、杂菌 污染等
发酵异常
菌体生长差:由于种子质量问题或者是种子的保藏时间 较长,导致活菌少或孢子萌发率低,延迟期长,发酵液 内的菌体数量少。
种子质量差,发酵条件差,培养基质量差均可引起糖、 氧消耗慢甚至停滞。
发酵异常
pH异常 表现为pH突然升高或突然降 低,主要与培养基原料差、 灭菌不彻底,加糖和加油过 于集中。
终适当加入杀菌剂或抗生 素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 杂菌的生长速度。
代谢产物已达一定水平
产品的含量达一定值,只 要明确是染菌也可放罐
无提取价值的发酵液
加热至120℃,保 持30分钟后排放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染菌后对设备的处理
1. 发酵罐需要放罐后彻底清洗
2. 空罐加热灭菌至120℃以上、保持30min后才能使用
染菌隐患的检查
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溶氧异常
排气中的CO2异常变化
发酵染菌的原因
发酵工艺流程中的各环节漏洞
发酵过程管理不善
染菌原因的分析
国外一发酵工厂的染菌原因分析
染菌原因的分析
国内一发酵企业染菌的原因分析
杂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 物料管道 供气管道 有 备用种子 无 重新制 备种子
要保持较长时间的排气
预防噬菌体的危害
利用细菌或放线菌进行的发酵容易感染噬菌体 噬菌体直径约0.1微米,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所以通 用的空气过滤器不易将其除去。 引起原因: 1. 设备的渗漏 2. 空气系统、培养基
灭菌不彻底
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噬菌体并采取有效措施 排气管要气封或引入药液(高锰酸钾、漂白粉或石灰水等 溶液)槽中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设备及管道密封不严
发酵设备及管道的密封不严,导致外界杂菌进 入发酵体系。
操作不当
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接种时带人杂菌等。
环境卫生差
空气、水、原料等带菌,成为发酵染菌的来源。
02 发酵过程染菌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
01
灭菌
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 彻底杀死或消除染菌,防止其繁 殖。
02
03
过滤
隔离
01 制定严格的发酵生产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和 记录。
02 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关键 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03 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要 求。
建立完善的染菌预防和应对机制
制定详细的染菌应急 预案,明确应对措施 和责任人。
对染菌情况进行调查 和分析,找出原因并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建立染菌报告制度, 要求操作员及时上 报染菌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发酵过程染菌的检测与监 测
染菌的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微生物培养法
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可 疑菌落,根据菌落特征、染色 反应和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免疫学检测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可疑菌的抗 原发生反应,通过显色反应或 荧光标记等方法进行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利用基因探针、PCR技术和基 因测序等技术,对可疑菌的核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contents
目录
• 发酵过程染菌概述 • 发酵过程染菌的防治方法 • 发酵过程染菌的检测与监测 • 发酵过程染菌的预防措施与建议
01 发酵过程染菌概述
染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染菌分析及预防策略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染菌分析及预防策略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染菌分析及预防策略毕赤酵母发酵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发酵过程,其在食品、饮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特别是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对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的染菌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对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染菌分析1. 染菌来源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的染菌主要来源于空气、设备、原料和操作人员等多方面。

空气中的微生物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霉菌和细菌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发酵罐内生长繁殖。

设备和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也可能成为污染源,而操作人员是最主要的传播者之一,他们带入的微生物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传播。

2. 染菌类型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引起产品变质、发酵过程中断甚至损坏生产设备。

3. 染菌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的染菌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会产生代谢产物,例如:酸、醇、酸酐等,这些物质会使发酵液的pH值发生变化,抑制毕赤酵母的生长和发酵,进而影响产品品质。

染菌还会导致产品发酵时间延长、产量降低、产品产生异味、变质等。

二、毕赤酵母发酵过程的染菌预防策略1. 空气处理空气中的微生物是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

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有效处理是预防染菌的关键。

首先要对生产车间进行合理的空气过滤,安装高效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

其次要对生产车间进行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还可在生产车间内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毒。

2. 设备和原料消毒设备和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也是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的污染源之一。

要对生产设备和原料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清洁发酵罐、管道、搅拌器等设备,以确保设备表面的微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消毒处理,确保其不受到外源污染。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3)发酵后期染菌 空气,补料,设备渗漏,泡沫
五、染菌隐患的处理
染菌可造成严重后果,在正式发酵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指标、参数、条件进行操作; ②投产前济宁整个发酵系统的无菌测试; ③严格工人的管理,实行操作记录制度;
④加强在线监测技术手段,各种生物传感器、探头要定期校正; 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噬菌体 ;杂菌 。
理化指标异常 如:氨基酸发酵或某些抗生素发酵中感染杂菌,
培养液pH下降很快,生物热产生多。
代谢 异常
糖、氨基氮等变化不正常,如感染噬菌体。
2.发酵异常
(1)菌体浓度异常 偏离固有规律,种子质量的影响;导致代谢
缓慢;感染噬菌体或杂菌。
(2)pH异常
培养基质量、灭菌效果、补糖等影响;是所有代 谢反应的综合反映。



常见的设备、管道“死角”
渣滓在罐底与用环式空气分布管所形成的死角
定期除垢
管道安装不当形成的死角
发酵工厂的管路要保持光滑、通畅、密封性好。以减少和 避免管道染菌的机会。
不锈钢衬里的死角
大型发酵罐,一般都采用 不锈钢衬里的方法,即在碳钢 制造的壳体内加衬一层薄的不 锈钢板(厚约1~3毫米)。 不锈钢衬里设备加工时应该 尽可能增加衬里的刚度,减少鼓 起的可能性。操作时要注意避免 罐内发生真空现象。
发酵工艺流程各环节漏洞
发 酵 染 菌 原 因
发酵染菌率
总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次与总投料批次数之
比乘以100得到的百分率。
设备染菌率:统计发酵罐或其他设备的染菌率,有利于 查找因设备缺陷而造成的染菌原因。 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统计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 有助于查找不同品种发酵染菌的原因。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发酵过程染菌及防治方法
染菌后,培养基中糖的消耗发生变化,引起排气中CO2含量的异常变化, 如杂菌污染,糖耗加快, CO2含量增加; 噬菌体污染后,糖耗减慢, CO2含量减少。 因此,可根据CO2含量的异常变化来判断是否染菌。
泡沫过多
一般在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但是,由于菌体生长差、代谢速度慢、接种物嫩或种子未及 时移种而过老、蛋白质类胶体物质多等都会使发酵液在不断 通气、搅拌下产生大量的泡沫。 除此以外,培养基灭菌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葡萄糖受到 破坏产生的氨基糖会抑制菌体的生长,也会使泡沫大量产生, 从而使发酵过程的泡沫发生异常。

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 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因 此,生产上要求能准确、迅速的检查出杂菌的污染。 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 查法、肉汤培养法、平板(双碟)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 常观察法(如溶氧量)等。
第三节
杂菌污染的预防
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 二、空气带菌及其防治 三、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防治 四、设备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 治
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

原因 保藏斜面试管菌种染菌、培养基和器具灭菌不彻底、种子转移
和接种过程染菌、种子培养所涉及的设备和装置染菌。

措施 ① 严格控制无菌室的污染,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特点,建立
发酵中期染菌将会导致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并 严重干扰生产菌的代谢,影响产物的生成。 有的染菌后杂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使pH值下降, 糖、氮等的消耗加速;菌体自溶,致使发酵液发粘,产生大 量的泡沫,代谢产物的积累减少或停止; 有的染菌后会使已生成的产物被利用或破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 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发酵过程中的染菌定义、影响因素和防治

发酵过程中的染菌定义、影响因素和防治
发酵过程中的染菌定义、影 响因素和防治
❖ 染菌的防治
一、染菌的影响
发酵过程污染杂菌,会严重的影响生产,是发 酵工业的致命伤。 造成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在经济上造成巨大 损失 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 遇到连续染菌,特别在找不到染菌原因往往 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 影响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
❖染菌的防治
❖染菌的防治
(二)染菌原因
造成染菌的因素很多,但总结几十年的经验,对 绝大部分罐批染菌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际 生产中发酵染菌率仍比较高,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 大多数是由于工作中“明知故犯”“不负责任”和 “侥幸心理”所造成的。例如,灭菌的蒸汽压不足 不能灭菌;设备有渗漏不能进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 的,但因为有侥幸心理还是照样灭菌,进罐,结果 以污染杂菌而告终。现将我们收集到的国内外几家 抗生素工厂发酵染菌原因列于下:
❖染菌的防治
日本工业技术院发酵研究所多年来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项目
百分率%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
9.64
接种时罐压跌零
0.19
培养基灭菌不透
0.79
总空气系统有菌
19.96
泡沫冒顶
❖染菌的防治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
(1)污染噬菌体 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速,也 较防治,故危害极大。污染噬菌体后,可 使发酵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的造成断种, 被迫停产。
❖染菌的防治
(2)污染其它杂菌
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量泡沫, 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 程的通气搅拌。 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 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特别是染芽孢杆菌, 由于芽孢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 反复染菌。

发酵工程制药—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酵工程制药—发酵染菌及防治

三、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
04 设备渗漏 染菌几率较大
03 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 一般不具延续性,使单个(批)发 酵罐发酵失败
01 种子带菌 将导致染菌范围不断扩大,使生产 蒙受重大损失。
02 空气带菌 使发酵大面积染菌
四、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时间:指无菌检查方法确准的污染时间,不是杂菌进入培养液的时间
(四)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导致染菌及防治
原料性状及灭菌技术的好坏影响灭菌质量。 1、原料性状 稀薄的培养基易灭菌彻底;而淀粉质原料特别是有颗粒时易灭菌不彻底或是升温过快或混 合不均时,易结块,使中心部位在灭菌时“夹生”,导致在发酵过程中团块散开而染菌。 防止措施: 淀粉质培养基以实罐灭菌为好,在升温时先搅拌均匀,加入一定量的a-淀粉酶进行液化, 并将原料大颗粒筛去。
放掉部分料液,补入必要营 养,重新灭菌再接种发酵
降温培养、调节pH、补加 培养基
发酵中后期染菌的处理

轻微染菌





代谢产物已达一定水平



无提取价值的发酵液

适当加入杀菌剂或抗生素及正 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速度。
明确是染菌可放罐或继续培养
加热至120℃,保持30分钟 后排放
处理措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 案例:柠檬酸发酵中期染菌,处理措施:
✓ Ⅰ发酵初期,溶解氧基本不变 ✓ Ⅱ对数生长期,溶解氧浓度迅速下降 ✓ Ⅲ发酵中期,溶解氧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 Ⅳ发酵后期,溶解氧浓度上升
ⅠⅡ Ⅲ

➢ 异常的溶解氧曲线
1、当感染噬菌体时,生产菌的呼 吸作用受抑制,溶解氧浓度迅速上 升。感染噬菌体时的溶解氧的变化 比菌体浓度变化更灵敏。

发酵工艺:发酵过程染菌问题综合防治

发酵工艺:发酵过程染菌问题综合防治

发酵工艺:发酵过程染菌问题综合防治在现今发酵工业生产中,污染杂菌造成发酵失败的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发酵企业的生产,影响其经济效益。

发酵染菌是指在发酵过程中除生产菌之外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纯种发酵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1发酵染菌的危害1.1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发酵类型感染杂菌类型(危害最大)青霉素发酵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链霉素发酵染细短杆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四环素发酵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柠檬酸发酵怕污染青霉菌肌苷、肌苷酸发酵污染芽孢杆菌的危害最大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1.2不同染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1.3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带菌:种子带菌可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导致后续发酵失败空气带菌:空气带菌也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可能导致所有发酵罐染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不具有延续性设备渗漏:这种途径造成染菌的危害性较大1.4 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1.4.1 对过滤的影响发酵液粘度增加;菌体大多自溶;由于发酵不彻底,基质的残留浓度增加;造成过滤时间拉长,影响设备的周转,破坏生产平衡;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1.4.2 对提取的影响a. 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染菌的发酵液含有更多的水溶性蛋白,易乳化,造成溶剂相与水相难以区分b. 离子交换工艺:杂菌易粘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降低交换量1.4.3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a. 对内在质量的影响:染菌的发酵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其它杂质,影响产品的纯度。

b. 对产品外观的影响:一些染菌的发酵液经过滤后会复浊,影响产品外观。

1.5 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杂菌的出现,使过滤后的废菌体无法利再利用,发酵染菌的废液,生物需氧量( BOD )增高,增加三废处理成本。

2杂菌的检查方法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 显微镜检查② 平板划线检查③ 肉汤培养检查判断发酵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结果为根据。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酵染菌什么是染菌?发酵过程中除了生产菌以外,还有其它菌生长繁殖几乎所有的发酵工业,都有可能遭受杂菌的污染。

染菌的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可能导致倒罐,甚至停产。

生物反应过程染菌的分析种子培养异常主要表现有菌体生长缓慢、菌丝结团、菌体老化以及培养液的理化参数变化。

发酵异常主要表现在菌体生长速度缓慢,形态不粗壮或过早老化,以及糖、氮、pH、泡沫、发酵产物、发酵浓度等理化参数不正常。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生产不同的品种,可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

不同污染时间,不同污染途径,污染不同菌量,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又可产生不同后果1、发酵染菌对不同品种的影响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菌为多,而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菌为多。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青霉素酶,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产生青霉素酶。

不论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都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虽不象青霉素发酵染菌那样一无所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如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产菌的正常代谢;改变pH,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生素抑制霉菌,对细菌几乎没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疫苗生产危害很大。

现在疫苗多采用深层培养,这是一类不加提纯而直接使用的产品,在其深层培养过程中,一旦污染杂菌,不论死菌、活菌或内外毒素,都应全部废弃。

因此,发酵罐容积越大,污染杂菌后的损失也越大。

2、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的影响1)污染噬菌体噬菌体的感染力很强,传播蔓延迅速,也较防治,故危害极大。

污染噬菌体后,可使发酵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的造成断种,被迫停产。

(2)污染其它杂菌有些杂菌会使生产菌自溶产生大量泡沫,即使添加消泡剂也无法控制逃液,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搅拌。

有的杂菌会使发酵液发臭、发酸,致使pH下降,使不耐酸的产品破坏。

特别是染芽孢杆菌,由于芽孢耐热,不易杀死,往往一次染菌后会反复染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发酵过程染菌及其防治张海龙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系Shan 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发酵染菌: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从而使发酵过程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纯种培养。

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的青霉素发酵染菌率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5%,谷氨酸发酵噬菌体感染率1%~2%。

一、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二、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三、三、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四、四、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五、五、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染菌对发酵的影响一、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影响•由于各种发酵过程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培养基以及发酵的条件、产物的性质不同,染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不管是对于哪种发酵过程,一旦发生染菌,都会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被消耗或代谢产物被分解,严重影响到产物的生成,使发酵产品的产量大为降低。

例1)青霉素发酵过程:由于许多杂菌都能产生青霉素酶,因此不管染菌是发生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都会使青霉素迅速分解破坏,使目的产物得率降低,危害十分严重。

2)核苷或核苷酸发酵过程:由于所用的生产菌种是多种营养缺陷型微生物,其生长能力差,所需的培养基营养丰富,因此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且染菌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迅速被消耗,严重抑制了生产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

3)柠檬酸等有机酸发酵过程:一般在产酸后发酵液的pH值比较低,杂菌生长十分困难,在发酵中、后期不太会发生染菌,主要是要预防发酵前期染菌。

4)谷氨酸发酵过程:周期短,生产菌繁殖快,培养基不太丰富,一般较少污染杂菌,但噬菌体污染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较大。

二、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种子培养期染菌–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发酵前期染菌–杂菌与生产菌争夺营养成分,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形成•发酵中期染菌–严重干扰生产菌的繁殖和产物的生成•发酵后期染菌–如杂菌量不大,可继续发酵。

如污染严重,可采取措施提前放罐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三、不同染菌途径对发酵的影响三、•种子带菌:种子带菌可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空气带菌:空气带菌也使发酵染菌具有延续性,导致染菌范围扩大至所有发酵罐•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一般为孤立事件,不具有延续性•设备渗漏:这种途径造成染菌的危害性较大四、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四、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1、对过滤的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加大;菌体大多自溶;由于发酵不彻底,基质的残留浓度加度。

造成过滤时间拉长,影响设备的周转使用,破坏生产平衡;大幅度降低过滤收率。

•2、对提取的影响–(1)有机溶剂萃取工艺:染菌的发酵液含有更多的水溶性蛋白质,易发生乳化,使水相和溶剂相难以分开–(2)离子交换工艺:杂菌易粘附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或被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大大降低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量•3、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对内在质量的影响:染菌的发酵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其它杂质。

对产品的纯度有较大影响。

–(2)对产品外观的影响:一些染菌的发酵液经处理过滤后得到澄清的发酵液,放置后会出现混浊,影响产品的外观。

五、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五、染菌对三废处理的影响•使过滤后的废菌体无法利用,发酵染菌的废液,生物需氧量(BOD)增高,增加三废治理费用和时间。

一、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二、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染菌的检查和判断三、三、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发酵染菌原因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发酵过程中的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是指发酵过程中某些物理参数、化学参数或生物参数发生与原有规律不同的改变,这些改变必然影响发酵水平,使生产蒙受损失。

产蒙受损失。

对此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对此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

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1、种子培养异常①菌体生长缓慢②菌丝结团③代谢不正常2、发酵异常①菌体生长差②pH值过高或过低③溶解氧水平异常④泡沫过多⑤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二、染菌的检查和判断•发酵过程是否染菌应以无菌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及早发现杂菌的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是避免染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

因此,生产上要求能准确、迅速的检查出杂菌的污染。

•目前常用于检查是否染菌的无菌试验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肉汤培养法、平板(双碟)培养法、发酵过程的异常观察法(如溶氧量)等。

•用革兰氏染色法(用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 Grams stain Grams stain)对样品进行涂片、染)对样品进行涂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进行区别、判断是否染菌。

•如发现有与生产菌形态特征不一样的其它微生物的存在,就可判断为发生了染菌。

•此法检查杂菌最简单、最直接、最常用。

必要时还可进行芽胞染色或鞭毛染色。

1、显微镜检查法(镜检法)2、肉汤培养法•通常用葡萄糖酚红肉汤作为培养基,将待测样品直接接入经完全灭菌后的肉汤培养基中,分别于3737℃℃、2727℃℃进行培养,随时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取样进行镜检,判断是否有杂菌。

•肉汤培养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同时此法也可用于噬菌体的检查。

葡萄糖酚红肉汤0.3%牛肉膏、0.5%葡萄糖、0.5%NaCl、0.8%蛋白胨、0.4%酚红溶液,pH 7.2•将待测样品在无菌平板上划线,分别于3737℃℃、2727℃℃进行培养,一般养,一般24h 24h 24h后即可进行镜检观察,检查是否有杂菌。

有后即可进行镜检观察,检查是否有杂菌。

有时为了提高平板培养法的灵敏度,也可将需要检查的样品先置于先置于373737℃℃培养培养6h 6h 6h,使杂菌迅速增殖后再划线培养。

,使杂菌迅速增殖后再划线培养。

3、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注意①无菌试验时,如果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红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异常菌黄色黄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异常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

②有时肉汤培养的阳性反应不够明显,而发酵样品的各项参数确有可疑染菌,并经镜检等其它方法确认连续三次样品有相同类型的异常菌存在,也应该判断为染菌。

③一般来讲,无菌试验的肉汤或培养平板应保存并观察至本批(罐)放罐后12h,确认为无杂菌后才能弃去。

④无菌试验期间应每6h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及早发现染菌。

三、发酵染菌原因分析•发酵染菌后,一定要找出染菌的原因,以总结防治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积极采取必要措施,把杂菌消灭在发生之前。

如果对已发生的染菌不作具体分析,不了解染菌原因,未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染菌,将会对生产造成严重的后果。

•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很多,且因工厂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设备渗漏、空气净化达不到要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和技术管理不善等造成各厂污染杂菌的普遍原因。

35.13环境污染及原因不明11.34管理和操作不当 1.72种子带菌15.46设备问题4.30补料、取样带菌32.05空气系统染菌染菌百分率/%染菌原因染菌百分率/%染菌原因表:上海天厨味精厂谷氨酸发酵染菌分析5.890.391.451.5410.1310.1524.91蛇管穿孔 接种管穿孔 阀门泄漏 罐盖漏 其他设备漏 操作问题 原因不明9.640.190.7919.962.090.4812.36种子带菌接种时罐压跌零 培养基灭菌不透 空气系统带菌 搅拌轴密封泄漏 泡沫冒顶 夹套穿孔百分率(%)染菌原因百分率(%)染菌原因表:国外一抗生素发酵染菌原因的分析8.207.6026.001.6011.000.607.091.600.6035.00外界带入杂菌(取样、补料带入)设备穿孔空气系统带菌停电罐压跌零接种蒸汽压力不够或蒸汽量不足管理问题操作违反规程种子带菌原因不明百分率(%)染菌原因表:国内一制药厂发酵染菌原因的分析•对于每一个发酵过程而言,污染的杂菌种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噬菌体谷氨酸青霉柠檬酸危害小的杂菌危害大的杂菌发酵产品双球菌、芽胞杆菌、荚膜杆菌四环素粗大杆菌细短杆菌、假单胞菌、产气杆菌链霉素粗大杆菌细短产气杆菌青霉素1、染菌的杂菌种类分析设备或冷却盘管渗漏、无菌室灭菌不彻底、无菌操作不当、糖液灭菌不彻底(糖液放置时间较长)等真菌种子带菌、空气过滤效率低、除菌不彻底、设备渗漏、操作问题等球菌、无芽胞杆菌等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设备存在死角等耐热的芽胞杆菌原因杂菌2、发酵染菌的规模分析①大批量发酵罐染菌②部分发酵罐染菌③个别发酵罐连续染菌(如果采用间歇灭菌工艺,一般不会发生)连续染菌如杂菌类型相同,一般是空气净化系统存在空气系统结构不合理、空气过滤介质失效等问题发生在发生在发酵中、后发酵中、后期种子带菌、连消设备染菌发生在发生在发酵前期发酵前期原因染菌时期原因染菌时期中间补料染菌,如补料液带菌、补料管渗漏发酵后期种子带菌、连消系统灭菌不彻底发酵前期大都由于设备渗漏造成,应仔细检查阀门、罐体或罐器是否清洁等。

一般设备渗漏引起的染菌,会出现每批染菌时间向前推移地现象。

3、不同污染时间分析•染菌发生在种子培养阶段,或称种子培养期染菌。

通常是由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以及接种操作不当或设备因素等原因而引起染菌。

•在发酵过程的初始阶段发生染菌,或称发酵前期染菌。

大部分也是由于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以及接种操作不当或设备因素、无菌空气等原因而引起。

•发酵后期染菌大部分是由空气过滤不彻底、中间补料染菌、设备渗漏、泡沫顶盖以及操作问题而引起。

高度重视•认为染菌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错误看法。

认为染菌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错误看法。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对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各个因素和环节周密考虑、严格掌握,是完全可以避免和减少污染的。

•引起染菌的原因很多。

引起染菌的原因很多。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我们不能机械地认为某种染菌现象必然是从某一途径引起的,应该把染菌的位置、时间和杂菌的类型等各种现象加以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种子带菌及其防治二、二、空气带菌及其防治空气带菌及其防治三、三、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防治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防治四、四、设备渗漏或设备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五、噬菌体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第三节 杂菌污染杂菌污染杂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治的途径和防治•原因•措施一、种子带菌及其防治保藏斜面试管菌种染菌、培养基和器具灭菌不彻底、种子转移和接种过程染菌、种子培养所涉及的设备和装置染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