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民俗文化结课论文 (1)
中华传统文学论文2500字_中华传统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华传统文学论文2500字_中华传统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华传统文学论文2500字(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不断提升,从而就出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热”。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有着巨大的重要作用,并且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也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十分关键的一门学科,是我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因此高校教育部门以及老师一定要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育的新形势不断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本文就从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汉语言文学;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一、引言随着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要突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不断地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历史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并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世界各地也出现了很多的孔子学院。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教育一定要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紧跟时代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定位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一定要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文学教育的重要专业并且在实际的培养过程能够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理论,也为高校以及科研部门培养相关的文化工作者。
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并且是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比较基础性的学科,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因此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能够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其形体构造体现出了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语言文学论文: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保存并流传后世,这主要归功于汉字。
汉字与汉文化密不可分,其构形及发展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汉民族观察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其本身蕴涵和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汉民族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
1、汉字与风俗文化人是群居动物,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长期的群体生活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沿成习,渐渐形成一种风俗。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任何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风俗习惯,汉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离现在已有几千年之久,但我们却可以从汉字及用汉字所记载的文献中窥见一斑。
例如“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等词,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汉民族先民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方式。
汉民族的风俗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春节。
春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盛大的,贴红联、放鞭炮、吃饺子……习惯上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猛兽叫“年”,逢新旧岁之交,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
一次,它又跑出来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和爆竹声吓得抱头鼠窜。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的弱点。
每至辞旧迎新之际,就贴红联,放鞭炮,拢柴火,把年吓跑。
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习俗。
但这只是传说,其实“年”字,最初为“农作物生长周期”之意,由于汉字形体的楷化而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造字之初,“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是一个生长周期,庄稼成熟之时,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
从此,每当四季轮回一次之际,就出现这种庆祝丰收和和祭神祀祖的活动。
但由于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倾向,这种活动逐渐从娱神发展到自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即“年”。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一、以汉字构形看汉文化的民俗汉字由图画发展到甲骨文,再到今天所能看见的简体汉字,汉字由表意逐渐发展成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文字。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汉字自身的结构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我们从研究汉字的构形原理,就可以发现汉字中诸多的文化性的元素。
下面我们就试从尾饰、纹身和食首子这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汉字构形中蕴含的汉民族古老的民俗。
1、尾饰据考古学发现在新石器时期的舞蹈纹盆,展示了那个时期先民的一种服饰现象。
这种服饰显著特点是具有尾饰。
有关于尾饰的记载早在汉朝就有,《后汉书》就有这样的记载:;盘古死后,因自相夫妻……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饰。
本文由收集整理;后哀崂山下有一夫一妇……众人皆刻画其身,像龙纹,衣皆著尾。
至于这种尾饰有什么作用和有什么象征意义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
但是甲骨文中;尾字像一个侧面屈身而屁股好像有尾饰的人形,还有;僕字像身负尾饰、手捧粪箕的奴隶。
这两个甲骨文说明中国古代的确有尾饰这种民俗,它在我国源远流长。
尾饰曾经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并且在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但是由于中原民族敌视少数民族的传统心理和将战俘作为奴隶的风俗,以至于有;僕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甲骨文出现。
2、纹身纹身是人类的一种较早的民俗,它几乎存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w纹身所表现的是原始人类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幻想、理解和崇拜。
比如说匈奴人就以狼作为他们的图腾,并以狼首作为纹身。
在已知道的甲骨文中,;文字正像一个正面而立的人的身体上面有花纹形状。
《史记》有这样的记载;教熊、豹、虎已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1]这里的;熊、豹、虎不能理解为动物,而是以这些动物为图腾的少数民族,并且他们都是以这些动物作为纹身。
;文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在身上、脸上刺花纹或字。
[2]这就说明;文的本义是以丹青饰身体。
汉字与民俗文化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汉字与民俗文化作业题目: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姓名:蒙兰艳学号:1270150127学院:文法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索引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一.侗族大歌的产生及发展1.鼓楼文化与大歌的相辅相成2.侗族传统及习俗的影响3.“歌以择偶”及对歌风俗的影响4.乐器与大歌的互动二.侗族大歌的功能1.教育功能3.社交功能4.审美功能三.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1.亲子传承2.师徒传承3.自然传承四.侗族大歌所面临的危机1.亲子传承出现断层2.歌班面临着解体3.风俗活动的日趋减少4.时代发展所引起的审美心理变化五.侗族大歌的保护措施1.引入学校教育2.融入旅游资源3.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六.结束语参考文献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摘要: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侗族大歌作为侗家世代相传的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已唱出过门,惊动世界,是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民俗学上的一朵长盛花。
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音乐民俗学、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解读侗族大歌,了解侗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侗族大歌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关键词:侗族大歌发展功能危机措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侗族是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等省,现有人口260多万。
侗族是热爱音乐的民族,素有“侗乡是歌的家乡,诗的海洋”之美誉,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在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民歌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月”之民俗,其民间音乐以大歌、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曲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
汉字与文化论文
汉字与文化小论文中文1138班卢月竞 29号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
这里所涉及到的文化是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的。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汉字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的图景,通过现代的汉字形体等我们可推测出古代汉字的形体,而由于我国创字之处都是象形字,故通过这些汉字的古形体我们能多多少少的看到古人生活的影子,汉字的形体保留并折射出来我国先辈门的生活,而在这些折射出中能看到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比如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饮食的习惯,服饰的样子,婚姻状况,宗法制度,甚至是古人们的平时的起居生活等等。
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
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小议字体设计和民族文化的结合的论文
小议字体设计和民族文化的结合的论文一、我国的汉字字体发展史介绍在我国的汉字发展史中,甲骨文就是在商朝后期书写或是刻在龟甲以及兽骨上面的文字,至今安阳殷墟还保留大量的甲骨文字,甲骨文中象形文字居多,可谓是中国汉字的鼻祖。
汉字中的金文就是雕刻在青铜器皿上,或是铸造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
篆书的产生式汉字字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篆书又可分为大篆与小篆。
而汉字中隶书的出现,因其种类繁多而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故此有着很长的发展和使用过程,在当时得到了很广泛的使用。
汉字中楷书字体,由于笔画端庄而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还被世人视为标准的字体。
行书在汉字字体中也就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可以自由运笔的一种文字书写字体。
在我国的汉字字体中,草书也被成为破草和今草,草书也有着今草、狂草、章草之分,它是沿袭了多种古文字的变化从汉代而形成的。
在我国的汉字字体发展中,为了适应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需求,文字也开始向适于印版和镌刻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开始出现方方正正、横平竖直宋体,这是为了方便印刷而产生的。
并且随着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体汉字在百年文化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扁宋、长宋和仿宋等多种宋体汉字的变体。
并且我国的汉字字体在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又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黑体以及美术字等多种新的汉字字体。
但是由于宋体字的使用会更加方便我国的印刷刻板应用,并且还适合于人们的视觉阅读需求,所以现在,我国的宋体字还是在出版印刷中主要使用的字体。
二、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历程在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中,字体设计已成为中国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
汉字是我国智慧文化的结晶,有着特殊的中国文化的视觉效果,汉字字体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做好汉字的字体设计对我国文化的传播也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字体也就是汉字的文字符号的视觉形式类型,汉字字体设计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也衍变出宋体、仿宋和楷体等字体。
在我国汉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字体的不同演变也是一种汉字字体的设计过程,是人们在设计思维中对我国字体设计的创新和巩固。
民俗与汉字
民俗与汉字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创造之一,其功用不仅仅是记录语言,而是在记录文化的同时,本身也代表了一种汉字文化。
在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联越来越被学者们所关注的今天,探讨汉字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本文主要分析了汉字文化的研究领域中一个实用性的课题,即民俗文化在阐释和识记汉字中发挥的作用。
民俗汉字本身虽然不是全新的概念,但在范围和内容上一直比较混淆,且没有合适的定名。
本文将民俗汉字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汉字形式,是规范汉字的变体,与同时期的规范汉字相比有着形体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由于各种民俗性质的书写载体、书写工具、书写心理、民俗观念、书写目的等因素造成的。
也就是所谓广义的民俗汉字。
而狭义的民俗汉字仅指民俗合成字,是一种组合汉字,即民俗场合中较常使用的,巧妙地将两个或多个字组合在一起,带有趋吉避凶寓意的合成字。
研究民俗汉字的最终目的在于对汉字本身的研究有所帮助,帮助我们更好地考证、解释、学习和记忆汉字。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分析民俗文化在阐释和识记汉字中的作用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也是写作本论文的价值。
本文分别从借助民俗文化阐释和识记汉字的可行性、借助民俗文化阐释和识记汉字的方法、民俗文化在阐释和识记汉字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整理出民俗文化对于我们研究汉字的价值所在。
在第一部分可行性的论述中,主要根据汉字崇拜与民俗、汉字形体与民俗、汉字与民俗内在一致性这三个维度,指出汉字与民俗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二部分则是选取若干字例来举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结出借助民俗文化阐释和识记汉字的方法。
第三部分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章节,将民俗文化在阐释和识记汉字中发挥的,充当背景材料、以多种形式参与应用、吸引注意并提高效率和传承文化等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
由于民俗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汉字形式,因此为了科学起见,在论文的分析中,将汉字与民俗汉字分开阐述,从而使得论文主旨更加凸显,也不会忽略民俗汉字的特殊性。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六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六篇中国民俗文化论文范文1【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元素广告在现代传播领域有很大影响力。
为了充分挖掘商品市场的潜力,吸引消费者眼球,它把目光放在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上,力求通过表现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来塑造和体现商品的价值。
“当广告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时,就不能不重视民俗文化。
”广告创意的竞争,就是广告文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竞争。
①在广告中运用民俗文化元素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元素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广告在运用民俗文化元素之时更加严谨,不至于误导消费者,也不会曲解民俗文化原来的意义,因此探究民俗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民俗文化的界定(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元素的定义民俗就是的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阔民众所制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②它起源于人类群体社会,在特别的民族、时代、地域中不断进展和演化。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民俗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不断衍生出来并世代传承的。
所谓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生活价值,它反映肯定地区中广阔民众最基本的人生需求以及价值取向。
③民俗之所以能形成文化,是随着时间的进展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这些点滴的文化渐渐构成文化元素,在共性下又具有共性,因此可以给民俗文化元素下这样一个定义。
所谓民俗文化元素,是指群体生活下的民众伴随时间、地域和民族的变化形成的点滴生活文化的集合,并随着年月传承不断进展变化,真实存在于社会中的实体性意象。
(二)民俗文化元素的构成民俗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民俗”概念并实际应用的国家。
早期民俗文化元素消失的目的是为了满意人们的日常所需。
人们经受这些民俗的制造、使用和传承的过程,实现了民俗文化元素的有用价值。
民俗文化元素包括了许多层面,详细来说,包括了物质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社会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以及精神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构成了民俗文化元素的基本框架。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
汉字文化论文范文汉字文化论文范文汉字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汉字体系是特别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才智库。
汉字的文化构成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大系统,具有多生态、多层次、多体征、多功能的特点。
1.多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心态系统(思维、心理、神灵、宗教)。
2.多层次构成:与生俱来的文化构成———发生学上的生成价值———原生层;有生以来的文化传承———进展学上的传承价值———次生层;伴生带来的文化衰变———流变学上的熟悉价值———劣生层;今生将来的文化创新———应用学上的沟通价值———新生层。
3.多体征特点:单体性、合体性、族体性(字族、字群)、谱系性(结构系列、意象系列)。
4.多功能价值:工具性功能,思维性功能,繁衍性功能,文化性功能。
用哲学视野来观照,汉字本身的生命活力、生命状态、生存环境、生存进展,具有无比丰富的哲学思辨意义和哲学思想才智。
汉字文化体现了天—地—人的三元存在,包含着自然—社会—宇宙的三维空间,涵盖了过去—现在—将来的三维时间,沟通了源头—进展—创新的三重机制。
以上论列,可图示如下:二、汉字文化讨论的意义当下的中国,“文化”是一个高频词,是一个热门话题。
从庙堂到江湖,从象牙塔到草根族,好像不谈文化就没有文化。
不管逮住一个什么东西,都可以堂而皇之冠以“文化”。
这是文化之幸,也未尝不是文化之累,文化之悲,简直可以说是文化的“皇帝新衣”。
在文化被污名化的时代,讨论汉字文化,要有理论士气,有理性自觉,更要有学理理想,有道义担当。
汉字,由于其悠久、持续的文明传承历史,丰富、浩繁的文献承载功能,更有活跃、生动的当代演绎进展,汉字文化成了举世无双的文化样本,成了天下无匹的讨论文化记忆的宝库。
汉字的文化原型意义,在语源学/字源学中,具有溯源性的熟悉价值;在文化寻根/文化建设中,具有资源性的才智库存;在民族灵魂/集体人格的塑造中,具有自信力、向心力、分散力、创新力的文化品行。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论文中国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俗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篇一:《浅谈香烟品牌与中国民俗文化》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烟草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很快振兴。
香烟品牌中的民俗文化重点体现在其烟标中,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香烟昭显着各地丰富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俨然成为了香烟品牌的代言人。
关键词:民俗学市场营销品牌香烟广告烟草成为商品的历史并不久远,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并把烟草带回欧洲,也不过五百多年的时间。
我国第一家专营烟草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也曾经历过短暂的辉煌,作为附属的月份牌更是为人赞叹不已,除了婀娜多姿的美人图,还有如麻姑献寿、金童玉女等各种寓意吉祥的招贴画,其拥有宝贵的文化价值,这就是香烟品牌与民俗文化的第一次联手。
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壮大,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烟草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很快振兴。
随着大批卷烟厂诞生,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香烟昭显着各地丰富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俨然成为了香烟品牌的代言人。
一、旧时期的香烟品牌与民俗文化“月份牌”画的诞生,源于西方列强的强权政治。
当时,香烟广告在“月份牌”中占到了60%,其中,英美、南洋兄弟和华成3家烟草公司印发规模最大。
1843年,上海被迫辟为国际通商口岸,然而开埠的结果,却迅速推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
所谓“月份牌”画,就是此时欧美资本大量输入上海,许多外国资本家纷纷在上海开厂设店,倾销商品进行广告宣传的产物。
其形式是借鉴和运用了在中国最有群众性的民间年画中配有月历节气的“历画”样式,表现的大都是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后来则发展为画面以表现时装美女为主要形象。
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从大量印刷精美的香烟月份牌中看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身影,如二十四孝图、成语故事图、《红楼梦》故事图、中国山水风光图等。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香烟品牌与民俗文化到了新时期,香烟品牌中的民俗文化则重点体现在其烟标中。
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通用8篇)
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通用8篇)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篇1《牢记汉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黄》每一笔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开口都令观众汗颜,每一次关于文化的节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端手机竞相推出新产品,各种输入法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日常对手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对于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提笔就不会写,这一切,也许都是对中国汉字的陌生化与疏离感。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我们应当将科技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笼”中。
扪心自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历史不用汉字书写?哪一个美丽的故事不用汉字润色?哪一首漂亮的诗歌不用汉字珍藏?从先秦到现代,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师尊孔子用汉字记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训后人为人处世之道;诗仙李白,写下如美丽银河般无数的诗,那汉字,就如那构成美丽银河的点点繁星;明代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也是由汉字来传达给后人……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的传承品,经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带给我们,试想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汉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没有汉字,我们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时,汉字也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曾经有一个将军说过:“如果想征服中国,光靠杀人是没用的,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说日语,写日语,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们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地征服这里。
”是啊,在“国外风”充斥人心的现在,有几人能够读出“直挂长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几人能够在国画的淡墨寥寥几笔品味出宁静淡雅?有几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品出古老的人体全息和以柔克刚的民族思想?又有几人能够在《昆曲牡丹亭》浅浅几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连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欧美控”连向基督祷告的顺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国人,何等悲哀!从今开始,喜欢中国的汉字吧!品读中国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开小轩,任月光流淌,摆一纸熟宣,执一杆毛笔,磨一方淡墨,写我们的文字,写我们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风拂面,墨香四溢。
中学生汉字书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结题报告(一)
中学生汉字书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结题报告(一)报告:中学生汉字书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摘要本报告针对“中学生汉字书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旨在探讨中学生汉字书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此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研究背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汉字作为中文的文字表达形式,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的机会减少,导致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能力下降。
因此,通过中学生汉字书写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 了解中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和问题 -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意义 - 探索如何通过中学生汉字书写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结果与讨论1.中学生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写汉字,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汉字书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提升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强化课堂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汉字书写训练,使学生更加熟悉和了解传统文化。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汉字书写素材和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制定鼓励政策:通过奖励制度和评比活动,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汉字书写,充分展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结论中学生汉字书写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和价值观念。
致谢在撰写本报告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着延续5000年文明的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发展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各种要素不断前进,然而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之中,并不是只有科技性的现代文化具有价值,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俗文化同样具有较高的地位,社会的优质文化应当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为了保证我国的群众文化获得较好的发展,我国的文化部门逐渐加强对民间的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力度,通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来提升我国的文化建设水平,本文根据对我国的民俗文化的了解情况,对其发展群众文化的所发挥的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间民俗文化;群众文化;文化艺术只有属于民族的文化才是属于世界的文化,将文化推向世界才能保证优秀的民族文化被传承下去,但是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环节之中,一些原本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新兴文化淘汰,在文化竞争市场,传统的民俗文化并不占优势,无论是年轻人还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都对具有现代技术外衣的现代文化更感兴趣,而很多民俗文化受到了影响,甚至难以传承下去,而我国的群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民俗文化是不应被抛弃的,因此本文对我国的民俗文化的价值以及传承方式进行分析。
1传承民俗文化的必要性中国的民间文化成长于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群众基础深厚,中国风格鲜明,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拥护与喜爱。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我们不仅要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的重任,还要将其继续发展下去,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多样化的基础上,整合与创新符合生产力与文化发展要求的民俗文化。
群众文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就一定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才能将民间民俗文化更好的发扬下去,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目标。
有关民俗文化论文免费参考范文
有关民俗文化论文免费参考范文浅探我国民俗文化现状摘要:本文介绍了民俗的定义、特点、功能与发展,分析了我国民俗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改进我国民俗发展的对策,这为人们更好的研究传统民俗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对策我国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民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民族的融合、民族战争、民族迁徙、自然灾害等等,民俗文化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人文条件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大量的民俗文化被遗失和没落。
我国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民俗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制定积极对策,大力推动我国民俗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一、民俗的定义民俗文化,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
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论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范文参考论文民俗文化,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俗文化论文篇1浅谈翻译与民俗文化摘要: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今虽然已经有不少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对文字资料进行了整理,但是关于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仍不够,不利于地方民俗文化的推介。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对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册资料翻译策略的分析,研究了在其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工作。
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准确的翻译,不仅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翻译活动的升华。
关键词:民俗文化翻译功能翻译理论一、翻译与民俗文化的关系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中国各民族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生存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准确的民族文化翻译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产物,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时代特征。
目前对于文化的理论界定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个体文化论;第二,跨文化交际论;第三,文化区域论。
大致以文化—语言文化—国度语言文化—民族语言文化—方言文化—区域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的模式体现其丰富的内涵走向。
文化的沟通需要一定的载体,它们正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翻译展现外族异域的政治宗教、人文地理和民风民俗的多彩画卷。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活动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笔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册资料翻译策略,研究了在其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翻译工作。
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准确的英文翻译,不仅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翻译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史实与民俗文化
汉字的史实与民俗文化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符号。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汉字出现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当时人们使用的是一种象形文字,通过图画来表达事物的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更加抽象和符号化的文字系统,其中包含了许多象形、指事、会意等不同的字形结构。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与古代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
在古代,人们通过汉字记录和传承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
这些文字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例如,古代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会用特定的汉字来记录祭祀的过程和仪式,这些文字成为了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的民俗文化中,汉字也被广泛运用于书法、绘画和医学等领域。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字则是书法艺术的基础。
通过书写汉字,人们可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古代的绘画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汉字的运用,通过描绘和书写,艺术家们将汉字与图画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此外,汉字在医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医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发现了许多与人体生理和疾病相关的规律。
例如,古代医学家根据汉字的形状和含义,将一些草药与人体的特定部位相对应,从而发展出了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治疗方法。
汉字的史实与民俗文化也反映在许多节日和习俗中。
例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贴对联和春联,这些对联和春联中的文字往往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在端午节时,人们会挂起五彩缤纷的艾草和挂件,其中的汉字寓意着驱邪和祈福。
这些节日和习俗中的汉字不仅仅是装饰和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汉字的历史与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民俗与文化结课论文
汉字民俗与文化关于湖南花鼓戏的民俗研究关于湖南花鼓戏的民俗研究摘要:湖南花鼓戏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经过百年的发展,可以说湖南花鼓戏已经具有相对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的特征。
湖南花鼓戏完整的保存了民间地区的生活、活动以及民俗的记忆,在其广泛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被人们所发掘。
现如今更多的人们接触到湖南花鼓艺术,从湖南花鼓戏的表演中了解到当时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
作为一名湖南人,我觉得学习和宣传湖南花鼓戏是义不容辞的,这样能让自己和其他人更好的了解湖南花鼓戏的特色,继而从湖南花鼓中了解湖南的风俗民情并喜欢湖南。
但是要做到这件事的前提是先了解湖南花鼓戏它作为戏曲的一个地方分支,它的形成和发展同哪些因素有关系,以及了解它的分布情况、特征、及其表演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应了解它的现状以及应该做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起源特征发展现状正文:花鼓戏是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有较大的发展,有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刘海砍樵》、《补锅》、《打铜锣》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湖南花鼓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首先,它属于民间小戏。
其次,在它的发展过程、具体分布、特征等多个方面都与口语戏曲和戏曲音乐有着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湖南花鼓戏是从口语戏曲和戏曲音乐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湖南花鼓戏作为一种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民间小戏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
通常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者“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
(二)湖南花鼓戏的发展过程:花鼓戏是民间小戏的一类,它流传于南方,甚至成为民间小戏的代称。
而湖南花鼓戏它是产生和流行于湖南各个地方小戏的总称。
根据湖南地方志记载,湖南花鼓戏在清中叶已经盛行,到清末有职业班社。
早期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
从传统民俗文化谈汉字文化
从传统民俗文化谈汉字文化(工程科学学院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没有汉字这一伟大的发明也就没有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浓厚的汉字文化气息。
在这里我仅从家乡的一些民俗文化现象中谈一谈其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
一年到头可以说就正月和腊月里的民俗文化最多,毕竟这里面有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好多的民俗可以大致归结为三种,一种是为了避讳衍生出的民俗,一种是出于对鬼神的敬畏,还有一种就是汉语言的谐音所体现的民俗文化。
进入腊月后,老人们都不准家里的孩子乱说话,尤其是说“太多”、“太少”之类的话,说是说话不对了被灶王爷听到就不好啦,这体现出人们对于神灵的一种敬畏。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一般都会包水饺、蒸年糕、蒸枣卷,年糕谐音“年高”,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愿景。
这一天还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各家都会摆上供品,说几句好话,让灶王爷上天多说好事,然后把贴在墙上的“一家之主”撕下来烧掉,整个过程都是十分恭敬的。
然后再说腊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好多事情要做,早上把家里面的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然后要准备晚上和初一吃的水饺和年糕。
下午,先要把春联贴上,“总把新桃换旧符”(除了家里三年以内有丧事的,也是对亡者的一种敬畏),还要“请”回“灶王爷”、“老天爷”,还要为“财神爷”换上“新衣服”,其实就是买上一套新的年画换上。
之后就要到坟上去“接祖宗”回家过年,就是拿着鞭炮和纸钱,在坟前行跪拜大礼,然后说几句请祖宗回家过年的话,然后就可以回去啦。
到了晚上就是吃水饺,这煮水饺也是有说法的,我们那里说是不能煮烂了,不然就是“漏财”了,不吉利。
这腊月和正月的包水饺还有一定的说法。
腊月里最好把水饺或包子馅弄多一点,要剩馅不剩面;而正月里则恰好相反,尽量把面弄多一点,要剩面不剩馅。
腊月里剩馅,意味着一年到头家有余财,而正月里剩面则意味着新的一年有挣不完的钱。
大年初一那天人们一大早起来,先是煮水饺,然后放鞭炮,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里吃水饺也有个说法,就是碗里的水饺不能全吃完,要剩一些。
民俗文化-汉字在设计中的应用1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民俗文化-汉字在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字体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把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刘清世刘国涛所在系别:美术系专业:艺术设计(视传)黑龙江省黑河学院年月日目录摘要(中文) (2)摘要(英文) (3)前言 (4)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5)二、汉字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及方法 (6)(1)文字的组合变化 (6)(2)文字的谐音 (7)(3)文字的寓意 (8)(4)令节文字的运用 (9)结束语 (11)注释 (12)后记 (13)摘要关键词:民俗艺术汉字符号现代广告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商品功能同质化的趋向难以避免,这迫使信息、通信及关联的产品更要寻求独特的表现技法,再彰显个性上动足脑筋。
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商品,为了占领市场,生产者们下足了本钱,创意者动足脑筋,而受众在感受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广告的魅力。
当代广告设计常以优美、崇高等美的形象,把商品和服务的镁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的表现出来。
许多成功的广告都是从民族艺术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美的风姿和光彩,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享受,正是这种美的魅力驱使着消费者的幻想与追求,以求自我形象的不断提升与完美,这正是美的感召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但是在人们心中当代传乘的民俗艺术符号却始终没被忘记。
广告设计中使用寓意吉祥的图形和文字甚至色彩,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祈望与追求的一种物化,因为趋吉逼凶的美好愿望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
我国的设计领域,再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多的理想思维,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我们要继承传统并有扩展意识,把新的设计观念融入当代广告设计中,不断吸取当代工艺及科技手段,以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阐释信息。
将创意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有机整和,做到既要既要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要蕴涵深邃的东方文化美学,同时,广告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既要有他的实用性功能,同时还有它的文化艺术性。
再当代设计中,既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的、令人震惊的或怪异的符号,也不能照抄照搬已有的图形或重复众所周知的模式。
汉字学结课研究论文样本
汉字学结课研究论文样本摘要:本文通过对汉字学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汉字的起源、发展、结构、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面临的挑战。
旨在全面展示汉字学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为汉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汉字学;起源;发展;结构;应用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课题。
目前,关于汉字起源的学说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仓颉造字说”。
然而,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汉字的产生并非一人一时之功,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原始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例如,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就有一些简单的刻画符号。
这些符号虽然简单,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意功能,为汉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阶段。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记事。
其字形古朴、笔画粗细不均,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
金文的字形比甲骨文更加规整、圆润,笔画也更加粗壮。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字体较为繁杂。
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其线条规整、结构对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其笔画简化、字形扁平,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楷书又称正楷,是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字体方正、笔画规整,成为现代汉字书写的标准字体。
行书和草书则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书写的流畅性和艺术性。
三、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类型,被称为“六书”。
象形是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如“日”“月”“山”“水”等字。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如“上”“下”“本”“末”等字。
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如“明”“休”“从”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红山文化
一、本作业的主旨:
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了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
介绍了红山文
化的起源、发展、艺术文明、文化特征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二、本作业的实现手段:
通过网上搜索以及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来查询资料。
三、本作业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步骤:
身为内蒙古赤峰人,对自己家乡的鲜明特色有一些了解,要想
更近一步了解必须查一些资料,从起源开始,一点一点深入,
到最后全面了解红山文化。
四、本作业的创新之处:
介绍了内蒙古某一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可以让读者大开眼界,了解更多。
五、本作业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从起源开始介绍,介绍这一文化的特征、艺术文明,线
索性很强,很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足:资料比较少,有些图片说明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