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蔡学林卢平

【摘要】中美贸易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形式也更加多样。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国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达到改善中美贸易状况和实现二者之间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特点原因影响及策略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

1、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 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02 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3867亿美元,中国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4%,仅次于加拿大的18%。健康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对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40%。但是,

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中美经贸关系,随着双方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伴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愈演愈烈。1979-1989年,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实施配额限制主要涉及纺织品和一些工业品。2000年后,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逐年增多,从纺织、轻工等领域逐步蔓延到化工、钢铁、机电以及高新技术产品领域。2001年入世后,美国力求通过以经济制度协调为核心的制度摩擦对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施压,美国向中国提出的要求扩展到知识产权、执法、政府采购、生命科技产品市场准入、保险和电信市场准入、补贴等众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正在从单纯的贸易领域上升到整个经济结构的层面,如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和劳工问题。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及全球的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带头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采取了许多新的限制自由贸易的手段,引发了许多贸易摩擦和纷争,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自然成为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首要对象。2009——2012年,美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对相关商品出口造成严重阻碍。如2009年9月美国决定对我国轮胎产品连续3年加征待别关税,2010年2月5日美国对华礼品盒和包装丝带征收高达231%的反倾销税,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太阳能产品的“双反”(反补贴和反倾销)裁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的此类太阳能产品存在补贴行为,幅度为2.9%至4.73%。

由上述可看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主要表现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对华“双反”问题和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歧视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美经贸摩擦程度也日趋加剧,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及随着全球贸易形势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2、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1)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由贸易不平衡引起的摩擦加剧

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量持续加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因贸易不平衡的加剧而不断升温。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摩擦以经济性摩擦为并主要集中在配额和反倾销问题上。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是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美双方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1984年以前,中美两国贸易统计数字基本一致。之后,双边贸易统计数字差额越来越大,美国官方统计显示(见下表一),在两国双边贸易中,1979年至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逆差额为3亿美元,2002年增至1030.65亿美元,2006年己达到2325.5亿美元。而据中国官方统计,在1979年到1994年期间,中方一直对美逆差,自1995年开始转为顺差,顺差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具体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中美双方统计贸易金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方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网站的各年统计公报,美方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统计资料

(2)摩擦领域广泛化且摩擦对象呈现出“高附加值化”

入世以来,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不断有新的行业和产品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对象。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领域不断延伸,从传统的一般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从针对企业或产业为主体、某个或某些产品为对象的微观层面向针对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因素发展,将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将社会保障问题、劳工福利问题、货币汇率问题、财政政策问题等也纳入进来,尤其是资源摩擦(资源产品的占有,进出口贸易、国外收购和投资等)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 美国滥用反倾销和特保措施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中美解决经摩擦问题提供了法律上的框架。但是,美国在对中国的所谓反倾销中经常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滥用中美协议中关于允许美国维持其现有的反倾销方法的条款。美国对中国实施“替代国”政策时,美方拥有极大的任意裁量权,可人为地高估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中方企业应诉困难,制定出口价格困难,因为中国企业不知道美国会选择哪个国家作为“替代国”。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美国可以连续12年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特保措施。特保措施的条件低于反倾销、保障措施等WTO规定的贸易救济措施,并可以仅针对中国采取进口限制措施。这一条款本身背离了《保障措施协定》所规定的

“非选择性”原则,几乎完全剥夺了中国享受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的机会,而实践中美国方面又存在对这一条款的滥用行为。如美国CITA公布的对中国3种纺织品提起特别保障措施就是一种随意性极大的严重政治化的贸易保护行为,其提出特保申请的程序,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

(4) 贸易摩擦政治化倾向日益突出

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贸易政策都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经常牵涉到国家问题,美国经常易于陷人政治运作而将它们演变为一种政治课题。这是因为,在美国特有政治结构及其操作方式的影响下,各种既得集团保护自身利益最为便捷有效的做法就是大力施展政治运作。它们可以打着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旗号,利用其民众的思维定势和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充分运用国会等政治平台和传媒手段或出台意在制造和激化经贸摩擦的“法案”和“要求”,或发布度危言耸听的新闻和评论,并迫使其政府在具体处置时不得不给予非经济方面的考虑。同样,将这种经贸摩擦赋予政治色彩来转嫁或平息国内面临的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有时也成为美国政府愿意选择的一种有效措施。由于其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等因素,美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将对华贸易问题政治化,其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就是贸易问题政治化的体现。

(5)“威胁论”与“责任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遏制中国发展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它对美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顺差,对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是一个潜在的“威胁”。2005年1月12日,中美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重提“中国威胁论”,由此美国政府在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以适应中美贸易关系“新阶段”的报告中,字里行间虽然没有“威胁论”的格调,但是在评价中国的经济能力与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时,却突出地强调了中国作为一个“成熟”的WTO成员和一个贸易强国的前提,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