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合集下载

有关余光中的小故事

有关余光中的小故事

有关余光中的小故事摘要:一、简介余光中及其作品二、余光中的小故事概述1.热爱文学的童年2.异地求学的艰辛3.成为著名诗人的历程4.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三、余光中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四、总结余光中的精神品质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正文:【一】简介余光中及其作品余光中,原名余照明,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他生于江苏南京,自幼酷爱文学,创作生涯长达六十余年。

他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坛的璀璨明星”。

其代表作有《咏梧桐》、《夜泊牛渚怀古》、《等你,在雨中》等。

【二】余光中的小故事概述1.热爱文学的童年余光中从小生活在热爱文学的家庭中,深受父母的影响。

他的父亲是知名作家余秋雨,母亲也是一位才女。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写作。

2.异地求学的艰辛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光中随家人辗转来到重庆。

在那里,他度过了艰苦的求学时光。

尽管生活困顿,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在校期间发表了多篇散文和诗歌。

3.成为著名诗人的历程抗日战争胜利后,余光中回到南京。

在此期间,他开始专注于诗歌创作,并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1954年,他与洛夫、周梦蝶等创立了“蓝星诗社”,推动了现代诗的发展。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广泛好评。

4.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余光中的诗歌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爱情、亲情等真挚的情感。

例如,《等你,在雨中》便是他为妻子所写的一首诗,抒发了对妻子深厚的爱意。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反映了整个时代的风貌。

【三】余光中的文学成就与影响余光中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如台湾文学奖、中山文艺奖等。

他的诗歌、散文、翻译作品等多种文学形式,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余光中的精神品质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余光中先生一生热爱文学,执着追求,矢志不渝。

他的作品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民族精神。

余光中简介及作品

余光中简介及作品

余光中简介及作品 余光中是个复杂⽽多变的诗⼈,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多年来的⼀个⾛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你知道他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余光中简介及作品,⼀起看看吧!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 年出⽣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称“江南⼈”。

1952年毕业于台湾⼤学外⽂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学( LOWA )艺术硕⼠。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学、台湾师范⼤学、台湾⼤学、台湾政治⼤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学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台湾政治⼤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1985 年任⾹港中⽂⼤学中⽂系教授。

1985年⾄今,任台湾中⼭⼤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学院院长及外⽂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从事诗歌、散⽂、评论、翻译,⾃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

⾄今驰骋⽂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学⽣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集11 种;评论集5 种;翻译集13 种;共40 余种。

代表作有《⽩⽟苦⽠》(诗集)、《记忆像铁轨⼀样长》(散⽂集)及《分⽔岭上:余光中评论⽂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主要作品作品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余光中经典》海峡⽂艺出版社2007年《乡愁》⼈民⽂学出版社1971年《⽯器时代》⽂艺出版社1952年《歌》野风出版社1952年《五陵少年》⽂星出版社1967年《天国的夜市》三民出版社1969年《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年《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年《⽩⽟苦⽠》⼤地出版社1974《天狼星》洪范出版社1976年《与永恒拔河》洪范出版社1979年《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出版社1981年《隔⽔观⾳》洪范出版社1983年《紫荆赋》洪范出版社1986年《梦与地理》洪范出版社1990年《安⽯榴》洪范出版社1996年《五⾏⽆阻》台湾九歌出版社1998年洪范出版社1998年《余光中诗选第⼆卷(1982-1998)》《⾼楼对海》台湾九歌出版社2000年《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年《左⼿的缪思》⽂星出版社1963年《逍遥游》⽂星出版社1965年《望乡的牧神》纯⽂学出版社1968年《焚鹤⼈》纯⽂学出版社1972年《听听那冷⾬》纯⽂学出版社1974年《青青边愁》纯⽂学出版社1977年纯⽂学出版社1981年《分⽔岭上--余光中评论⽂集》《凭⼀张地图》九歌出版社1988年《隔⽔呼渡》九歌出版社1990年《从徐霞客到梵⾕》九歌出版社1994年《井然有序》九歌出版社1996年《⽇不落家》九歌出版社1998年《蓝墨⽔的下游》九歌出版社1998年《连环妙计》上海⽂艺出版社1999年《梵⾕传》重光⽂艺出版社1957《⽼⼈和⼤海》重光⽂艺出版社1957年《英诗译注》⽂星出版社1960年《美国诗选》今⽇世界出版社1961年《英美现代诗选》学⽣出版社1968年《录事巴托⽐》今⽇世界出版社1972年《不可⼉戏》⼤地出版社1984年《⼟⽿其现代诗选》林⽩出版社1984年《温夫⼈的扇⼦》⼤地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守夜⼈》九歌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理想丈夫》⼤地出版社1995年。

余光中简介及作品.doc

余光中简介及作品.doc

余光中简介及作品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你知道他吗?接下来我为你推荐,一起看看吧!余光中简介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主要作品作品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余光中经典》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乡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石器时代》文艺出版社1952年《歌》野风出版社1952年《五陵少年》文星出版社1967年《天国的夜市》三民出版社1969年《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年《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年《白玉苦瓜》大地出版社1974《天狼星》洪范出版社1976年《与永恒拔河》洪范出版社1979年《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出版社1981年《隔水观音》洪范出版社1983年《紫荆赋》洪范出版社1986年《梦与地理》洪范出版社1990年《安石榴》洪范出版社1996年《五行无阻》台湾九歌出版社1998年《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出版社1998年《高楼对海》台湾九歌出版社2000年《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年《左手的缪思》文星出版社1963年《逍遥游》文星出版社1965年《望乡的牧神》纯文学出版社1968年《焚鹤人》纯文学出版社1972年《听听那冷雨》纯文学出版社1974年《青青边愁》纯文学出版社1977年《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出版社1981年《凭一张地图》九歌出版社1988年《隔水呼渡》九歌出版社1990年《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出版社1994年《井然有序》九歌出版社1996年《日不落家》九歌出版社1998年《蓝墨水的下游》九歌出版社1998年《连环妙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梵谷传》重光文艺出版社1957《老人和大海》重光文艺出版社1957年《英诗译注》文星出版社1960年《美国诗选》今日世界出版社1961年《英美现代诗选》学生出版社1968年《录事巴托比》今日世界出版社1972年《不可儿戏》大地出版社1984年《土耳其现代诗选》林白出版社1984年《温夫人的扇子》大地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守夜人》九歌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理想丈夫》大地出版社1995年。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简介

• 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个踏实的人。人生 太过短促,而虚的东西又太多,你很容易 眼花缭乱,最终一事无成。 • 如果你是个美貌的女孩,年轻的时候会有 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太过容易, 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浮;如果你是个极 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 大事而流于轻佻。 • 记住,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活在世上 能做好一件事足矣。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1.21
• • • • • • • • •
3.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里,你会结识许多智者 和君子,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 景和奇迹,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 彩。
• 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为 某种潮流而改换自己的信念。物质世界的 外表太过复杂,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 的诱惑,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不 能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 人欣赏,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974.3
• • • • • • • •
.长城谣 长城斜了,长城歪了 长城要倒下来了啊长城长城 堞影下,一整夜悲号 喉咙叫破血管 一腔热 嘉峪关直溅到山海关 喊人,人不见
受到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的余 光中,在现代诗、现代散文、 翻译、评论等文学领域都有 涉猎,大学时期就读外文系 的他,还没毕业就在文学刊 物上投稿诗作,受到梁实秋 赏识後出版诗集处女作《舟 子的悲歌》;毕业后,更与 覃子豪、锺鼎文、邓禹平等 当时文坛上活跃的青年诗人 们,共同创立蓝星诗社, 《蓝星》周刊也成为文坛一 本非常有影响力的着作。

余光中诗歌赏析

余光中诗歌赏析

余光中诗歌赏析余光中,中国当代诗人、文学家、教育家,1931年出生于台湾甸,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大地》、《笑傲江湖》等,其诗歌具有浓重的历史、自然、政治意味,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余光中的诗歌有着明显的抒情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充满着深远的思想,余光中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了他的情感,表达了他心中的自然美、政治正义,向人们提倡着勤劳节俭、勇于改革的思想,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余光中也有许多赞美大自然和沉思人生的诗歌作品,如《山有木兮木有枝》中写到:“天地外无边,琴弦自遥联。

枝叶相拥处,绿暗暗生馨。

”显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而诗歌《笑傲江湖》中则写到:“纵使风云千变万化,把自己坚守到最后一刻。

”显示了作者对生活、事业、家庭的勇敢抗争精神,号召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余光中的诗歌不仅有抒情,也有深刻的哲理,《大地》中写到:“但求万里悠悠把自己生活,而不求一时聚散相召。

”描绘了大地的恒久宽广,他用这首诗歌向人们提醒,要安顿自己的生活,不要受权势的奴役,要勇于改变,要坚持理想。

余光中的诗歌被赞誉为“唯美诗歌”、“浪漫诗歌”,又因其雅致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同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他的诗歌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无数普通人的心灵,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寻求自我、不断发展,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回顾余光中50多年的诗歌写作历程,他的诗歌既有传统文化的印记,又有当代文学的精神,充满着激情与力量,颂扬着自由、理想与正义。

余光中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笔下诗句传递出美好的信息,创作出优美的诗歌,传达着无比富有深意的思想,在当代文学史上,他的作品将有着独特的地位。

至此,经过对余光中诗歌的赏析,可以看到,他的诗歌不仅多姿多彩,而且有深远的思想意义,传递着他对于自由、理想、勇敢和正义的坚守和追求,为无数读者带去了温暖和力量。

余光中

余光中

• 余光中除了善于捕捉静物的动感之外,也擅长表现活动中 的事物,例如〈撑竿跳选手〉: • 敏感而强劲,颤颤那长杆似弓, • 将他激射向半空 • 他将自己倒蹴 • 精巧地蹴成一道弧 • --而旋腰,回身,推杆 • 他半醒半醺飘飘然降回地面 • 这段话充满弹力与动感,用影片慢动作的方式,藉着 “颤颤”、“激射”、“倒蹴”、“蹴成”、“旋腰”、 “回身”、“推杆”、“降回”等动词,把一个撑竿跳选 手刹那间的活动状况做了永恒的纪录。
• 余光中很喜欢也很擅长为情意找到可寄之象,他 塑造意象的能力很高。他的学术论文题目,很多 由一个或多个意象组成,极具诗意。例如〈摸象 与画虎〉、〈摸象与扪虱〉、〈古董店与委托行 之间〉、〈象牙塔到白玉楼〉、〈断雁南飞迷指 爪〉、〈马蹄鸿爪雪中寻〉、〈玻璃迷宫〉等。 甚至在自塑形象的诗作中,余光中也用不同的意 象如狂诗人、熊、盲丐、守夜人、九命猫、火浴 的凤凰、夜行人、武士、石胎、赌徒、黑天使、 不寐之犬、收藏家、民歌手等等,来象征自己。
• • • • • • • • • • • • •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 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 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 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 小小的骨灰匣梦寐在落地窗畔, • 伴着你手栽的小植物们。 • 归来啊,母亲,来守你火 后的小城。 •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 清明路, •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 小镇。 •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 上, • 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 女孩子的梦, • 梦见你的母亲。 • 而清明的路上,母亲啊, 我的足印将深深, • 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母 亲啊,滴着我的回忆, • 魂兮归来,母亲啊,来守 这四方的空城。

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

《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

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

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

余光中作品全集

余光中作品全集

《余光中经典》
乡愁》
《石器时代》
《歌》
《五陵少年》
《天国的夜市》
《敲打乐》
《在冷战的年代》
《白玉苦瓜》
《天狼星》
《与永恒拔河》
《余光中诗选(1949-1981)》
《隔水观音》
《紫荆赋》
《梦与地理》
《安石榴》
《五行无阻》
《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
《高楼对海》
《藕神》
《左手的缪思》
《逍遥游》
《望乡的牧神》
《焚鹤人》
《听听那冷雨》
《青青边愁》
《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
《凭一张地图》
《隔水呼渡》
《从徐霞客到梵谷》
《井然有序》
《日不落家》
《蓝墨水的下游》
《连环妙计》
《梵谷传》
《老人和大海》
《英诗译注》
《美国诗选》
《英美现代诗选》
《录事巴托比》
《不可儿戏》
《土耳其现代诗选》
《温夫人的扇子》
《守夜人》
《理想丈夫》。

余光中经典语录

余光中经典语录

余光中经典语录余光中经典语录11、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2、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听听那冷雨》3、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听听那冷雨》4、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忘记玫瑰的芳香。

《写给未来的你》5、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赖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

《听听那冷雨》6、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象压过的相思。

《满月下》7、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

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左手的掌纹》8、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左手的掌纹》9、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听听那冷雨》10、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

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余光中散文》11、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12、天空蓝得很虚幻,不久便可以写上星座的.神话了。

《石城之行》13、我深深地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

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14、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听听那冷雨》15、许多被鞭笞的灵魂在雨地里哀求大赦,魑魅呼喊着魍魉回答着魑魅。

《鬼雨》16、也许我们已不再年轻,也许我们已不再流行,用心跳的次数计算下次约会的距离《钟乳石》17、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白玉苦瓜》18、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听听那冷雨》19、一只玲珑的小宝盒,藏着珍贵的小秘密,是我贴身的耳朵呢,还是你贴身的嘴唇?《小宝盒》20、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昏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散文家:余光中(中国)人物简介

散文家:余光中(中国)人物简介
怀
余光中的散文
对中国当代散
文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他
的作品成为了
中国散文史上
的经典之作
01
02
03
• 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
• 对中国散文的风格和题材产
• 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
要影响
生了重要影响
远的影响
余光中散文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余光中的散文
为后世作家提
供了丰富的创
作素材 -他的
作品关注民族
文化传统,关
• 通过对比,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解析
抒发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 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引起读者对往事的情感共鸣
以记忆为题材,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和怀念
• 描绘记忆中的场景,表达对往事的回忆
• 通过记忆,展现人生的成长和变化
通过对比,展现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对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意义产生了
• 对中国文学史的文化意义产生了
影响
重要影响
重要影响
05
余光中的其他成就及荣誉
余光中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余光中以诗歌为主要创作领域
• 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余光中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诗歌作品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思考性和人文关怀
• 通过诗歌的意境,展现散文的艺术
• 语言简练,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

魅力
余光中散文的艺术手法
01
对比
• 通过对比,展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 突出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02
象征

余光中作品大全

余光中作品大全
重光文艺出版社
1957年
《英诗译注》
文星出版社
1960年
《美国诗选》
今日世界出版社
1961年
《英美现代诗选》
学生出版社
1968年
《录事巴托比》
今日世界出版社
1972年
《不可儿戏》
大地出版社
1984年
《土耳其现代诗选》
林白出版社
1984年
《温夫人的扇子》
大地出版社出版社
1992年
《守夜人》
九歌出版社出版社
纯文学出版社
1981年
《凭一张地图》
九歌出版社
1988年
《隔水呼渡》
九歌出版社
1990年
《从徐霞客到梵谷》
九歌出版社
1994年
《井然有序》
九歌出版社
1996年
《日不落家》
九歌出版社
1998年
《蓝墨水的下游》
九歌出版社
1998年
《连环妙计》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
《梵谷传》
重光文艺出版社
1957
《老人和大海》
作品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余光中经典》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年
《乡愁》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1年
《石器时代》
文艺出版社
1952年
《歌》
野风出版社
1952年
《五陵少年》
文星出版社
1967年
《天国的夜市》
三民出版社
1969年
《敲打乐》
蓝星诗社
1969年
《在冷战的年代》
蓝星诗社
1969年
《白玉苦瓜》
大地出版社
1974

余光中先生简介及作品集

余光中先生简介及作品集

余光中先生简介及作品集余光中(1928- ),男,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祖籍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1946年考入大学外文系。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于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东吴大学、师大学、大学、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现在居住,任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河赞赏。

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他因此被尊为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在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余光中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

余光中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

余光中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
余光中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以下是他的十首经典现代诗:
- 《乡愁》:该作品是余光中最脍炙人口的新诗之一,被广为收录进教科书中。

- 《乡愁四韵》:除了《乡愁》,余光中也将怀念家乡的情怀写成《乡愁四韵》,1974年,杨弦与罗大佑为该作品谱曲,引起广大回响。

- 《当我死时》:余光中于1966年创作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极深的多愁情节与爱国情感。

- 《一枚铜币》:诗人从一枚老旧、油腻的铜币延伸出充沛的情感与丰富的联想,表达对人们的认同与热爱。

- 《等你,在雨中》:这首诗是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虽然全诗并未提到等待的焦急与无奈,却能感受到等待的幻觉及美感。

- 《白玉苦瓜》:该作品是咏物诗,表达了余光中珍惜文化传统的思想情感。

- 《车过枋寮》:这首诗除了收录进国中课本以外,杨弦也有为此谱曲。

- 《寻李白》:这首诗不仅刻画出李白的神采,也让读者有广阔的艺术时空去遐想。

- 《翠玉白菜》:这首诗是余光中在观赏完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翠玉白菜后的创作,他在诗中对于白菜有着生动的叙写,并以婉转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 《江湖上》:这首诗是余光中1970年旅美时期的作品,诗中充满对人生与国家的茫然。

这些诗歌展示了余光中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余光中的诗欣赏与赏析

余光中的诗欣赏与赏析

余光中的诗欣赏与赏析关于现代诗人余光中的诗歌是非常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感情是非常的真挚的。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余光中的诗欣赏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余光中《等你, 在雨中》原文】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等你, 在时间之? 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後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余光中《等你, 在雨中》原文赏析】这首诗,是于光中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众多与莲相关的爱情诗中最出名的一首。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明白,是描写一个青春少年在等待他古典型的“小情人”,地点在莲池边,时间是夏日的某个傍晚,但诗中仍然有象雾般的朦胧处,以致在当时台湾《文星》杂志上,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本诗歌的题目,有人认为有语法毛病,应改为“在雨中等你”才对,可这样一改,诗的味道就荡然无存了。

诗歌是“酒”而不是“饭”,使有用倒装句,会使诗歌更富于诗意和音乐的美感。

此诗共分8个自然段。

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长短不一,中间一行缩进一个字符。

诗人这样安排,是为了使整首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跃的心态;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节奏的美感。

在诗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诗人以一行诗来结束整首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现在,让我们从诗歌的第一段开始“吟咏”吧。

在第一自然段里,诗人用了短短34(连同标点符号)个字,就将诗歌中所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清晰的向读者做了交代。

人物--年青的恋人;地点--莲池边;时间--黄昏:蝉声沉落,蛙声升起;环境--“东边下雨西边晴”:“在造虹的雨中”,这样描写给诗歌营造了一个浪漫的氛围,并且不失古典。

余光中

余光中

原诗: 原诗: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Adjusted in the Tomb/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 , was lain/In an adjoining Room——//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 /“For Beauty”,I replied——/“ And I— , —for truth——Themself are One—— /We Brethren,are”,He said—— , , //And so,as Kinsmen,met a Night— , ,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our names.
余光中
余光中( 余光中(1928-), ), 祖籍福建永春,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 南京。后赴美进修, 南京。后赴美进修, 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 士学位。 士学位。返台后任师 政大、 大、政大、台大及香 港中文大学教授, 港中文大学教授,现 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 院院长。 院院长。当代著名诗 人和评论家。 人和评论家。
原诗: 原诗:An old,mad,blind,despised,and dying , , , , king—/Princes,the dregs of their dull race,who , , flow/Through public scorn—mud from a muddy spring;/Rulers,who neither see,nor feel,nor ; , , , know,/But leech-like to their fainting country , cling,/Till they drop,blind in blood,without a , , , blow;/A people starved and stabbed in the ; untilled field—/An army,which liberticide and , prey/Makes as a two-edged sword to all who wield—/Golden and sanguine laws which tempt and slay—/Religion Christless,Godless—a book , sealed;/A Senate—Time’s worst statute ; unrepealed—/Are graves,from which a glorious , Phantom may/Burst,to illumine our tempestuous , day.

余光中文学常识

余光中文学常识

余光中文学常识
余光中(1933年-2020年)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被誉为
“台湾文学的先知”,对于台湾文坛的发展和推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与余
光中及其作品相关的常识:
1. 代表作品:余光中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儿子的大玩偶》、《对峙》、《远岫》,中篇小说集《女神的迷宫》、《舞魂台》,散文集《台湾那么早,那么迟》、《我们仨》等。

他的作品以深入探讨人性、家庭与社会关系为主题,笔触细腻而富有思考。

2. 文学风格:余光中的写作风格多样,常以幽默、喜剧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观察。

他善于运用叙事、讽刺和夸张的手法,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3. 文学奖项:余光中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的肯定,包括鲁迅文学奖、维特根斯坦文学奖、亚洲文艺奖等,他的作品也多次入选台湾文学金典。

4. 文学批评与教育:除了创作,余光中也致力于文学批评和教育工作,他对台湾文学
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他曾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并在文学评论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5. 对台湾文学的贡献:余光中是台湾乡土文学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以独特的视
角揭示和呈现了台湾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他的作品对于台湾文学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余光中的创作和思想深深影响了台湾文坛,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具有
普世的人性关怀和深刻的思考,对于理解台湾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光中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