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
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
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课程标准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最基本的教学文件。
它既是一门课程或某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选用教材、制订授课计划、实施教学和教学检查的依据。
制定和编写规范、科学的课程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范化教学的重要措施。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第一条课程标准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为指导、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为基础,科学合理地构筑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
第二条课程标准要准确地体现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相同课程的课程标准在不同专业应根据各自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区别。
课程标准编写要体现改革的精神,不能服从某种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第三条课程标准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规定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与有关课程(如后续课程)的衔接。
第四条课程标准要从职业需要出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强调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第五条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第六条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第七条课程标准要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第二章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第八条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教学单位负责。
在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教[2008]21号(修订)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
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
公共课、基础课主要开展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改革,部分教学内容可设计为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部分内容模块可纳入到一体化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核心课程。
4、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5、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及管理办法为规范课程建设,确保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及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内涵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领域内所属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和能做到什么程度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二、课程标准编制依据(一)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应该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进行系统化、整体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体确定专业课程体系门类和具体课程。
(二)在分析职业主要岗位要求的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
各专业要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主要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主要包括:主要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是如何被完成的。
三、课程标准编制格式与要求(一)课程标准要素与要求课程标准必须包含课程的管理信息,对课程的要求、规范等。
1.课程名称本课程确定的标准名称。
对于职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与该项典型工作任务相同。
2.课程代码按照学校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本课程进行编码。
3.适用专业指明该课程适用于何专业。
4.参考学时规定本课程的参考学时(含复习、考核评价学时)5.参考学分理论课、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每18学时为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纯实践课程按照每周1学分确定课程学分。
6.课程性质与作用描述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中的哪类课程,以及该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何种支持。
7.课程描述(职业行动领域、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该要素只针对职业核心课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描述。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核心课建设标准
辽宁某某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课程标准管理制度
课程标准管理制度一、总述为了规范学校内各类课程的设计、开设、实施和评价流程,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制定了《课程标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课程的设计、开设、实施和评价,旨在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课程管理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学校办学目标。
二、管理目标1. 规范课程设计。
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内容完整,教学目标明确。
2. 保障教学质量。
监督课程实施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加强课程评价。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4. 提升师资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三、课程标准管理流程1. 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
每门课程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
(2)编写课程大纲。
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编写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3)审核课程大纲。
经过教研部门、教务部门、专家评审等程序,确认课程大纲符合学校教学要求。
2. 课程开设(1)课程审批。
新课程开设需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批,明确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授课教师等。
(2)招生安排。
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教师资源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和人数。
(3)教材选择。
选用符合课程要求和教学需要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全面、准确。
3. 课程实施(1)教学进度控制。
按照课程计划控制教学进度,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课堂秩序。
(3)学生评价。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4. 课程评价(1)自评及督导评价。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学校领导及专家也应对教学进行督导评价。
(2)学生评教。
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等进行评价,为后续改进提供建议。
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制订与管理
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制订与管理1目的规范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的编制、评审、审批、发布、修改等工作过程,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符合《质量管理规则》的要求。
2适用范围航海教育与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编制与修订过程。
3职责3.1教务处提出关于制订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导意见。
3.2专业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编制。
3.3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评审。
1.1.14海事学院分管副院长负责各专业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审核。
3.5海事学院院长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审批。
3.6质管办负责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发布。
4工作流程4.1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编制1.1.2L1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全部课程都必须制订课程标准(含实验、实训、实习环节),没有课程标准的课程不得开课。
1.1.3课程标准一般每三届全面修订一次;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开展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1.1.4每一次编制与修订前,教务处提出关于制订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导意见。
1.1.5海事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根据课程教学标准指导意见要求制订课程标准编制的工作计划,并下达给专业负责人。
1.1.6专业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牵头组成编制小组(由讲师及以上的职称或有管理级船员职务的人员组成),由编制小组完成各门课程标准(培训大纲)的初稿编制,并撰写编制说明(依据船员教育与培训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履约法规的强制性要求、船员教育与培训主管部门的其他要求、以往教学和培训计划执行的效果、船员市场需求、以往毕业生的质量分析、适用对象、教育手段、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因素、委托方要求(如有)等)。
1.1.7L6课程标准的内容、规格要求,应符合学校有关制订课程标准的规定。
1.1.8专业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负责收集本专业各门课程标准(培训大纲),交分管副院长统稿后,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成员(2人及以上)进行课程标准的初审,填写《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审稿单》,并组织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要求编制与评审活动应由不同人员构成),对课程标准(培训大纲)进行评审,提出修改建议,并形成《课程教学标准(培训大纲)专家论证评审表》。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一)体现职业性原则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与管理规定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课程教学标准制订与管理规定闽交院教〔2008〕90号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最基本教学文件,是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管理、考试命题和教材选用与编写的主要依据。
为促进和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与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课程教学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1、课程教学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专业培养计划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都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学习目标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要按各自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所区别。
2、新开发的课程,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对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要经教研室会议审议和论证。
3、课程教学标准制订要符合时代要求,要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要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精神,不能服从于某一本教材或某一时期的特定体例。
4、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线,从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性质、地位及作用的角度,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课程教学功能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课程的多元评价方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鉴于规范性要求,课程教学标准的格式及内容应与本规定中所要求的格式统一,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规范。
二、课程教学标准的管理1、课程教学标准是组织课程课堂教学的依据,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稳定性,教学标准一经批准后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参照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文件穗蓝技〔0000〕00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落实《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特制订如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
一、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地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服从课程结构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的整体要求。
2、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坚持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三原则,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3、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中因各自专业特点和课程结构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在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要注意根据专业要求和课时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4、随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有时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新课程开发时,须要先进行企业调研,依照职业岗位要求,制订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后再确定使用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不能是先定教材,再依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XXXXXX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功能和评价标准功能。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既要指导教师的“教”,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把引导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放在“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学风、校风的有力抓手。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应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把课程思政融入于各门课程之中。
2、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课程内容应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3、应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4、应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
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5、课程标准应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6、应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目标和任务、内容和要求、实施和建议等四个部分。
1、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开课学院、课程性质、学分(理论与实践)、学时(理论与实践)、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等内容。
2、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顶层设计问题,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内容。
某高校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
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及管理规定(修订版)2010-12-30课程标准是指导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学文件,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把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门课程,明确规定各门课程和各个实践环节的任务、地位、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的检查等。
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作用和标准作用。
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课程标准不但应该指导教师的“教”,而且应该指导学生的“学”。
各项教育、教学目标只有分解成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各门课程(包括实践环节和其它活动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实现。
因此,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是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
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课程标准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培养功能的要求,努力把握时代特征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标准的编制要突出高职特色,要与课程对应的职业发展相适应,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并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技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涵盖的技术标准及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标准,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体现出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课程,都要以“能力本位”为教学指导思想,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更应以培养职业行为能力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原理,其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术所必须和够用,应侧重技术理论的应用形态,指明应用领域,训练应用方法。
专业技术课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适当的先进性,针对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制定行为导向教学目标。
3.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
专业技术课的设置要面向应用,实现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适用专业:中药授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114编写执笔人:聂晓博审定负责人:编写日期:20XX-2-16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门课程要求在学习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并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开发生产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中药化学》不仅是衔接中药基础学科和化学基础学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中药学科和西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是以现代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对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专业课。
它是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等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而学好中药化学又能独立从事中药有效成分、中药质量标准等研究与应用。
因此,培养学生在中药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中注重突出职业教育与中药学专业的特色。
2.《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对于从事制药和科研工作的部分学生来说.它的学习结果可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上岗后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学科总课时较多,其中实验课学时占大部分,实验课目的不仅仅是加强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理论教学服务,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中药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适应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岗位。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课程设计要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可以设置为模块式或融合式学科课程,也可改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针对性专业学习过程。
部分专业课程应建设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或项目课程,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3.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徽商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讨论稿)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采用纲要形式具体地反映课程内容的范围、深度、顺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选用)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为了促进课程建设,规范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制订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结合三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课程标准格式及要求课程标准格式及要求(见附件1、2)四、制订课程标准的工作程序1、凡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均应制定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3、各系部按照“讨论、编写初稿、讨论修订”的程序负责课程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和初审工作。
对各门课程课程标准的编写任务,各系部必须落实至教研室,各教研室必须明确编写标准的负责人和执笔人。
为体现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严肃性,编写负责人必须是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由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标准制定(修订)管理办法》是组织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作用。
,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1、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理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制定的一般依据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有必要防止片面强调课程主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偏离培养目标。
公共和基础课程旨在应用和“必要和充分”。
首先,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是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3,示范专业应选择3-5门专业核心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
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排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实施以实际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其余
199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进行模块化和项目化,进行项目化、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
既要满足“岗位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人员”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4,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以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应充分考虑我校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内容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课程应重视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增加校内生产性(或模拟)培训的比重,并在现场和非现场实践中有效体现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力特点发展个性课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基础课程应该分不同层次教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2、课程标准制定程序
1、课程标准由各专业教研室组织的相关教研室制定,并由教研室组长主持。
在制定过程中,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探讨职业教育理念,
充分调查研究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专业岗位(群体)的就业需求,准确把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提出了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负责编写和起草
应与行业企业专家充分沟通和讨论,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完成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整合和排序教学内容,由相应专业的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2年,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订,形成课程标准初稿专业学科组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论证和评审后,专业学科部负责人应首先签署意见并提交教务处。
3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符合本办法的课程标准进行审查和总结,并报分管副院长审批实施指导部门应对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进行明确规定,协调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之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确保课程标准制定的顺利进行,达到质量标准。
3、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说明
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要求见附件1、附件2和附件3。
四、课程标准
1的实施和管理,课程标准是学校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各教研室应根据课程标准精心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开展教学评估。
学校各部门应为课程标准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2,教师应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在实施课程标准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灵活性。
各教研组应及时向教务处和教务处主任汇报,研究并妥善解决课程标准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年,各专业学科组和教务处应定期组织对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
在学期开始、中期和期末的教学检查中,将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纳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的完善和优化必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订。
科技、经济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及时修订课程标准。
在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调整时,各教研室应向专业学科组申请修订。
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规定的要求相同。
5、制定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专业培训目标是通过教授一门
课程来实现的。
课程标准必须与培训目标一致。
如果课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它就会失去意义。
2、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训应纳入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
因此,
课程标准不仅要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且要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纳入课程标准。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包括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和应满足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择和淘汰,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应被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学生提出一个基本的学习要求,这样他们可以在个性上得到一些宣传。
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掌握的技能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
适合未来的课程必须全面考虑现在和未来的需求。
它们将潜在能力的开发与技能的获取相结合,体现了行业的主流和核心技术,并引入了行业的先进和未来技术。
2012年11月
附件一
专业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此格式为参考格式。
可根据课程特点修改)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教学单位:学分:课时:写作作者:审批负责人:写作日期:审批日期:
1。
课程标准制定依据
说明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包括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学校的相关教学文件、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
2的性质和功能。
课程的性质是xx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课程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等)。
)及其作用应该在这里加以澄清。
具体表现为:课程应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相关技术领域专业岗位(群)的要求;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起着重要的支持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
3、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它主要是一种指导思想。
与工业企业合作,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充分体现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工业企业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结合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选择、教学资源利用等。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描述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主导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以及相互培养的专业能力的支持,这可以用图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表1与以前课程的关系
序列号以前课程名称能力支持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