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 绿色教育——以一棵绿树的成长看特色学校的创建
习 、 行《 子规 》活 动 。 力 弟 ” 全校 师 生人 手 一册 《 子规 》 弟 读本 。 早读 课 全 校 2 0 0 0多名 师 生跟 着 广 播 诵 读 , 声琅 琅 , 面 书 场
感人 。 此之 外 , 通 过 “ 除 还 亲子 诵 读《 弟子 规 》 师生 共 唱感 恩 , 歌” 让 《 , 弟子 规 》 进 千家 万户 。 们还 教 育学 生践 行 《 走 我 弟子
采 众长 。3在校 内 , 分 利用业 务 学 习时 间 , . 充 对教 师 们 进行 校 本培 训 。每学 期都 安排 不 同科 目的教 师参 加 “ 国培 计划 ” 和 “ 区培 计划 ” 的培 训 , 扎实 提高 教师 基本 功 。
教 研 兴校 ,教研 强师 ,教育 科研 为 学校 的绿 色 发展 领 航 。我们 积 极 构 建 “ 色课 堂 ” 高 效 课 堂 ” 以教 务 处为 中 绿 “ ,
( ) 强培训 , 高基本 功 一 加 提
近年 来 , 校通 过搭 建 “ 出培训 , 学 外 考察 学 习” 的教 师 专 业 成长 平 台 , 强 师资 培训 力度 , 重培 养 中 、 加 着 青年教 师 , 努 力打 造名 师工 程 , 保 教师 队伍 有 层次 、 固地发 展 。1积 确 稳 . 极 创 造条 件 , 力构建 我校 教师 的终 身学 习框 架 , 到 以全 努 做 员培 训 为 面 , 以骨 干培 训 为点 , 形成 以点 带面 的 模式 , 宽 拓 了教 师 的成长 渠 道 。 -口 2力 大走 出去 力度 , 组织 教师外 出 到北
小学 的 理 想和 追 求 。 因此 , 们 确立 了 “ 我 以人 为 本 , 色 教 绿
育 ” 办 学理 念 。 的
一
注重内涵提升,实现 “双高”标准,
注重内涵提升,实现“双高”标准,创建绿色原生态校园――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双高普九”工作汇报材料勋望小学2007年9月注重内涵提升,实现“双高”标准,创建绿色原生态校园――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双高普九”工作汇报材料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
为办好人民满意学校,保证“普九”的可持续发展,全方位为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切实做好“双高普九”工作,一段时期以来,我校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实践运作上,高度重视“双高普九”工作,对照标准进行了自检,现将自检情况汇报如下:一、学校概况: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位于铁西区南九中路一号,创办于一九四六年,是一所有着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名校。
建校六十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为学校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和文化底蕴,六十年中,学校曾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殊荣数十项。
勋望小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深入开展“双高普九”工作以来,学校的办学条件日渐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已实现双高普九标准。
二、各项指标达成情况:1、普及程度:15分,完成率100%2、师资水平:34分,完成率100%3、办学条件:36.5分,完成率98.6%4、教育经费:25分,完成率100%5、教育质量:47分,完成率100%6、教育管理:65分,完成率100%总分:222.5分完成率99.8%三、工作主要措施及办学特色:几年来,我校不断分析自身优势,传承了学校原有的绿色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通过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还原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方式,把打造“绿色生态的校园文化”作为集中体现校长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学校本位的内涵发展入手,着眼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广阔视角,以教师校本研训为切入点,拓展强化育人功能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用特有而人文的校园文化,成就不同需求、不同个性的学生,使“绿色人文”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
建绿色生态校园走特色发展之路
我的脑中。就这样 ,我校十五期间的特色就产生了 ,办 素质教育实施 ,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 、个性突出的新时 学 中紧紧围绕 “ 育人”这个中心 ,对校园中几棵 百年的 期合格的 “ 四有公民”的问题呢?经过深入研究和专家
作者简介 :高立新 ,吉林 省 吉林 市 昌邑区第二 实验 小 学校 长 ,中学高级 。
1 s 藤
的 指导 ,我 们 将 “ 十一 五 ”的 研 究课 题定 为 “ 生 态 化 绿
色教育的研 究” ,重 点探 索生态化绿色素质教育模式 , 中的生态平衡和谐发展问题 ,实现生态化教育 ,使学校 与师生健康而愉快的可持续发展 。
l I
建 绿色 生态校 园
走 特色发 展之路
1 3 2 0 0 1 )
高 立新
( 吉林省 吉林 市昌 邑区第二 实验 小学, 吉林 吉林
实践 告诉人们 :大凡名校 ,都有 自己的办学模式 大树做文章 ,突 出环保教育传统 ,进行环境教 育研究 , 和特 色。所谓办学特色 ,就是 学校在办学 中从实际 出 发 ,主动地追求自身特色 、发展 自身特色 、强化 自身的
学校环保教育理念与办学育人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使 教育生态化既能实现环境教育要求的 “ 三个基本生态” , 又能与学校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通过这条生态 化教育之路 ,解决了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教育 问题 ,深入探讨了理论与实践 中 “ 绿色教育”的研究问 题。这一年我参加 了 “ 全国首届小学校长大会” ,把学 校的这一办学思想 、理念向中国教育学会的有关专家请
然接 到 了 区教 育 局长 的 电话 ,问 我 二 实验 小学 的 办学 特 色是 什 么 ?由 于此 问 题问 的 突然 ,使 我 立 刻 陷入 了深 深
以人为本,质量为先,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质量为先,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第三期校长论坛)辛庄镇中心中学刘元胜办学生喜欢、家长认同、社会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大力提高办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
内涵发展,是管理的发展、质量的发展,也是特色的发展。
只有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把我们的工作一步步做实做好,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健康、持续、绿色发展。
下面我就将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一些做法,跟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汇报交流一下。
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方位、多层次管理,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1、目标化管理是提高质量的源动力。
目标是方向,是指引,是压力。
目标的引领,不仅能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工作内驱力,更能激活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实施目标化管理,是我们学校近几年来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
每个学期初,由学校倡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根据每个级部班级的具体学科实际,学校与年级分管校长签订总体目标责任书,年级分管校长再与各级部、各学科组教师签订学科目标责任书。
这样,通过将学校整体目标逐级分解,最后目标到个人。
在目标的分解过程中,权、责、果三者明确,环环相扣。
在目标化管理下,广大教师践行“自己定目标自己看,自己定目标自己干”的承诺,在工作中以目标为导向,以课堂和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标准,努力完成自己的分目标,从而使学校的总目标也基本达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各部门整体把控目标行进状态并加以适时指导,研究并反馈指导意见。
学期结束时,总结各年级各学科目标达成情况,完成各自的工作总结,为下学期学科目标的制定做好铺垫。
如:今年刚毕业的2013级学生,小学成绩基础薄弱,新升初一后,学校与年级分管校长签订了四年分布实施目标责任书,四年来,该级部各科成绩稳步提升,每年都有新突破。
在今年的最后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部门负责制是高效管理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部门负责人的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效能,是一个学校强基础、提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和质量提升的需求,推行教育教学质量部门负责制。
什么是绿色学校如何打造绿色学校
什么是绿色学校如何打造绿色学校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学校的概念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绿色学校不仅仅是指校园内有绿树花草,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推动学校在管理、教学、设施等方面实现绿色化。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学校呢?绿色学校是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构。
它通过教育教学、校园管理、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日常运作中。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出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首先,绿色学校注重环境教育。
这包括在课程中设置专门的环保课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方法,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同时,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语文、科学等课程时,也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其次,绿色学校强调绿色校园建设。
这意味着校园的规划和设计要符合环保原则,比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校园内要有充足的绿化面积,种植各种本地植物,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再者,绿色学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学校会鼓励学生和教职工减少浪费,节约用水用电,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在食堂,提供健康、环保的饮食,减少食物浪费。
此外,绿色学校还注重社区参与。
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积极与周边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环保活动,传播环保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那么,如何打造绿色学校呢?第一步,制定明确的绿色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共同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
规划要涵盖教育教学、校园设施、师生行为等各个方面,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第二步,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绿色学校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丰富的环保知识和强烈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什么是绿色品牌如何打造绿色品牌
什么是绿色品牌如何打造绿色品牌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品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绿色品牌不仅代表着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担当,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品牌?又该如何打造绿色品牌呢?绿色品牌,简单来说,是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都遵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环境和社会产生最小负面影响的品牌。
绿色品牌的核心在于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品牌的价值观、文化、产品和服务中,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
一个成功的绿色品牌,首先要有清晰明确的绿色定位。
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环保关注点,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确定在哪些方面能够突出绿色特色。
比如,有的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可再生能源产品,有的则致力于减少产品包装的废弃物,还有的通过采用有机原材料来打造绿色食品品牌。
产品是绿色品牌的基础。
要打造绿色品牌,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环保、安全的绿色产品。
这意味着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选择环保材料,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例如,在服装行业,使用有机棉、麻等天然纤维,采用环保印染技术,既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提高产品的舒适度和品质。
在食品行业,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健康。
绿色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严格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绿色采购,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合法、环保。
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各个环节都符合绿色标准。
此外,还需要优化物流配送,选择环保的运输方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除了产品和供应链,绿色品牌的传播也至关重要。
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传递绿色品牌的理念、价值和产品特点。
可以利用广告、宣传册、社交媒体、公关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品牌在环保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校园文化课程
建设“雅·致”文化实施精致教育后村中心初中校本课程编写组李成秀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文化是学校的空气,是学校的生命之水,离开了文化,学校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体现,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感觉,引导学校师生的思想与言行。
后村镇中心初中始终坚持“实施‘雅•致’文化引领,打造精致教育品牌”的办学思想,秉承“和谐共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以“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和管理,初步形成了“规范树形象,习惯修品行”的校风、“用心教书,博爱育人”的教风、“勤学善思多练习,合作竞争互沟通”的学风,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用理想照亮人生,靠言行铸造人格”校训。
用先进的办学理念融合学校的文化积淀,形成与学校核心办学理念一致的独特的积极向上的高雅文化,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引领学校的发展。
后村镇中心初中始建于1960年,经过1988年的一次搬迁,2006、2009年的两次合并,学校现拥有教职工近200人,在校学生2200余人,他们来自于原先分散在全镇的4所初中,亟需用一种文化凝聚、同化。
学校的“雅•致”熏陶和感染加入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源泉,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淡淡的花香和朗朗的读书声吸引着一双双蝴蝶翩跹起舞,一群群蜜蜂熙熙攘攘,年轻的师生在校园中依坐而读,间或悄声交谈,指点花蕊,笑谈人生……典雅的校园,精致的教育,高雅的教师,优雅的学子――这就是后村镇中心初中,日照市的第一所坐落在农村的省级教学示范校。
从后村镇中心初中毕业的学生无论过去多少年,一回顾初中生活,最先想到、印象最深的就是紫藤,花开香远益清的样子,学校优雅的环境,美丽的花,美好的人生,像紫藤花一样淡雅、美丽。
紫藤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烙印在师生心里。
学校给予紫藤寓意,挖掘紫藤文化内涵,融合优雅、精致元素,形成了“雅•致”文化特色。
办绿色教育,育绿色少年——绿色教育办学主张的实践与探索
50 办绿色教育,育绿色少年———绿色教育办学主张的实践与探索■刘允祥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354500)【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50-01 教育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品质,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实施绿色教育不仅是生态环境教育,更是一种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是顺应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步伐和绿色发展的需要。
一、绿色教育的形成背景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策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
我国“十二五”规划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教育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品质,决定着社会的未来,我们在教育战线的绿色行动就是倡导实施绿色教育,跟上“美丽中国建设”及“绿色发展时代”的步伐。
然而,学习内容的单调,学习方式的粗放,发展目标的单一,学习后劲的不足,操作能力的低下,创新精神的缺乏……这种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粗放型教育发展方式,严重影响了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长。
因此,学校教育迫切需要“战略转型”,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教育体系,以实现中国教育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教育的内涵解读“绿色”,象征着自然、和谐、人文和民主。
“绿色”,象征着春天和希望,象征着生命和活力,象征着茁壮成长的学生和蓬勃发展的学校教育事业。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绿色教育”不仅仅只是绿化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焕发生命的活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倡导探究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让校园成为学生放飞希望的沃土。
打造特色品牌,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助力学校内涵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涵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学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要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品牌的打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具有特色品牌的学校,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对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种有力支持和助力。
那么,如何打造特色品牌,助力学校内涵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打造特色品牌,需要树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是学校特色品牌的内在逻辑和根本依据。
学校通过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优势。
在树立核心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涵,找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核心。
打造特色品牌,需要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学校特色品牌的外在表现和形象载体,是学校对外宣传和展示的窗口。
要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学校首先需要设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形象,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浓厚的品牌氛围。
在学校的宣传推广方面,还需要注重品牌形象的传播和展示,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文化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认可学校、选择学校。
打造特色品牌,需要构建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
品牌管理体系是确保学校特色品牌持续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构建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时,学校需要从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运营策略等方面加强建设,确保品牌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品牌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提升品牌管理的水平和成效。
打造特色品牌,需要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校特色品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学校在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时,需要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品牌实力,确保学校特色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幼儿发展为本 提升教育内涵
以幼儿发展为本提升教育内涵摘要: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注重幼儿园外部条件改善为主的外延式发展的发展方式。
具体而言,就是在幼儿园办园条件设施得到改善后,幼儿园应当把提升教育内涵作为重点。
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教育科学规律,通过深入挖掘幼儿园内部制度、教育活动、环境的教育潜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强幼儿园的“软”实力,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根本性提高,从而实现幼儿园整体水平可持续地、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内涵进入本世纪后,人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作为幼教机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所,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是人,对象——幼儿也是人,所以幼儿园发展的核必(关键)须以人的发展为本。
围绕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来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品质提升。
三者可谓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托,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若没有幼儿园的优质教育,就不能为幼儿的、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没有教师的不断成长,就不会为幼儿提供专业、适宜的保教指导,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归根到底,幼儿园软实力的比拼,是教师队伍、保教质量的竞争。
所以,教师专业成长才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对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思考,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发动教工群策群力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定并不是园长个人的工作内容,幼儿园发展规划的目标也不是园长个人的工作目标,园长要借助幼儿园发展规划的的制定过程,引导教师共同参与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定,使全体教师在参与中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意义,了解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大家的责任,也使幼儿园发展规划的目标能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全体参与一方面可以园长个人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可以调动全体教工的积极性,确立教工的主人翁意识,献计献策,共同关注园所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实施,因为群众参与的过程也是反复酝酿、逐步认可的过程,幼儿园发展规划一旦确定,就可明确职责,有效执行了。
云南省打好“三张绿色牌”推动经济社会新变革
10大众商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安排,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全面优化云南省运营和商业环境,做优、做强、做大本土特色产业。
一、云南省如何打好“三张绿色牌”第一,云南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通过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建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加快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确保水电铝材一体化在建项目全部投产等一系列举措,2019年实现能源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
第二,云南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结合发展实际,突出创品牌、育龙头、占市场,力争再引进投资。
第三,云南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提升云南省知名度及美誉度,使云南省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聚集地,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区。
结合发展实际情况,着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行业发展,优化旅游生态环境。
同期,整合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
二、云南省以绿色为发展底色、以绿色品牌高质量占领市场云南省提出要全力打造“三张绿色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涉及的行业同样是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
绿色能源方面,云南省企业投资合资的电网、水电站在东南亚“遍地开花”。
以云南省同柬埔寨合作为例,涉及多方企业携手开发的桑河二级水电站,是柬埔寨最大的水电工程,该水电站于2019年投产使用,成为滇柬能源合作的典范。
绿色食品方面,云南省要利用好东南亚地区在土地、气候、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强特色种植、养殖及绿色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名牌创建、龙头培育、有机认证、平台建设等合作与发展。
此外,云南省将以康养和旅游资源优势同东南亚地区加强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未来,云南省将继续加强水电、油气、煤炭等能源的合作开发,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利用技术、严格的环保准入和资金等条件,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在产业培育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水电、铝材和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共同拓展市场。
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新课改十几年来,伴随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由传统的教育转变为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下面我结合我校实际就学校教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教学观念的变革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是前提,理念关系到教学,过去我们的教学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认为“研究是反映的强化”,受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认为“研究是知识的获得”,因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就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理解为“讲”、“练”“考”,今天在反思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下,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研究环境的创设”和“研究是知识的建构”的重要教学观念,这一观点是基于情景认知和情景研究,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意义研究和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
这样的理念要求教师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教学转向研究和学生知识的形成,着力于学生研究中的知识建构。
这样课程与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线性的连续过程,成为一个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变革过程,如今的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把教的过程转到学的过程上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是研究主体。
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流动,是一种单向注入式的,缺乏双向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就是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转变为终身教育;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
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让绿色成为学校的底色”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打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以“绿色、规范、质量、品牌”为主题词,抓实言和行两大教育主线,“言”:语言的熏陶,“行”:行为的感染。
抓特色建设促学校内涵发展
抓特色建设促学校内涵发展祝左军龙游县教育局于2007年提出“学校特色建设”,并列入教育督导评估。
通过几年的努力,促成了学校特色精彩纷呈,有力促进了学校的个性化内涵发展。
一、目标:一校一品,引导学校个性化内涵发展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由“有书读”转向“读好书”,教育发展也就必须从追求“量”的扩大,向“质”的提高而转变,即“内涵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学校特色,就是指学校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独特、优质而且相对稳定的办学气质和办学风格,它具有独特性、优质性和稳定性。
龙游县教育局以学校创建特色为学校个性化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引导学校以点带面,以核心带全局,以局部带整体,促进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自主发展,创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一校一品格局,实现从同质教育到品质教育的跨越。
一、评估:突出发展,促进学校形成各自特色在督导评估中,坚持突出用发展的“尺子”和个性化“尺子”来评价学校,给予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引导和鼓励学校个性化发展,依据自身特点继承与创新,努力在学校的各个领域创出自己的亮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并在这过程中实现学校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循序渐进,关注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阵运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作长期艰苦的、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奋斗。
其创建过程一般遵循“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轨迹。
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以寻找和创建特色项目为目标。
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制定创建办学特色计划,有特色项目,有实施计划。
其目的就是要求学校明确特色建设的意义,把特色建设列入学校工作中,立足校情分析,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校教师的专长和愿望,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选准“突破口”,确立特色建设目标,并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目标,落实于办学实践中。
走内涵发展之路,铸“养正”教育品牌——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
走内涵发展之路,铸“养正”教育品牌——无锡市滨湖中心
小学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创办于1900年,从地方名人王星陛开办“养正学堂”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是无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以博大仁爱的教育思想,以科学求真的教育精神。
精巧质朴,智巧变通,兼容开放。
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魅力。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7.1
【相关文献】
1.走内涵发展之路创民办教育品牌--湖南省湘西雅思实验学校办学走笔 [J], 彭武
夷
2.走内涵发展之路创职业教育品牌——江苏省吴江职业教育中心校改革发展创一
流 [J],
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J],
4.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以养正小学为例,探寻学校发展之路 [J], 江少姬
5.走内涵发展之路铸一流品牌名校——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涵式发展: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由之路
内涵式发展: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由之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这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学校品牌的打造。
由于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能深入、持久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因此,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环。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是一所年轻而富于朝气的学校,前身为昆山市玉山中学高中部,创办于1977年,2002年创建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实行初、高中分设,高中部易地新建,改名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同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科学管理,树立师资强校、质量兴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方针,向教研要质量、向教改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实现了教学质量连年创新高的喜人局面。
一、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优化教师队伍,树立良好形象。
我校以“勇于担当、勤于反思、甘于奉献、超越自我”的行业精神,致力打造阳光团队、优化师资队伍素质。
引导全体教师争做师德师风的典范,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争做尽心尽责的楷模。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争做教书育人的表率,主动为学生服务,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以“学校培养、名师引领、集体共进、个体自觉”为方针,督促教师认真参与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出国深造。
且学校每年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网上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升整体业务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以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为抓手,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的“传、帮、带、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内化为工作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引进名师指导,提升业务能力。
2013年,我校引进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谢友明和河南省级名师、全国数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杜志国。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2)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2012年新当学校义教评估迎检汇报材料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始终贯彻“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成功发展的平台,让学校成为师生发展的共同体”的办学理念,以办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在环境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以德育人上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健康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环境育人,感悟教育。
近年来,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环境育人的深层渗透力,因此我们也致力于把这所农村偏远学校因陋就简,在简中寻美、悟美、审美,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以硬件建设创造美。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近年来先后实现了学生公寓的升级改造,加建洗漱间和卫生间,配备了学生床位960个;新建学生食堂,配套装备了餐桌椅320座,可满足800人同时进餐;平整了学校操场,一次性成形了25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新建小学部教室及独立的学生活动场所,形成“校中园”格局,有望成为今后学校发展的学前教育区;配置标准化的计算机室及中心机房,确保单班教学一生一机的正常运行模式;同时还配备班班通设备14套,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安装了校园监视系统,真正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无盲区;特别是新建中的门房建设,必将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以文化预设熏陶美。
按照学校“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制度完备营造秩序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充分挖掘学校丰厚的文化积淀,积极预设学校文化的发展目标,规划学校文化构建方案,高扬“文化润校”的大旗,把学校办成一所有较大影响力的有特色、有活力、有品位的标准学校。
目前,校园已经构建七种校园文化。
即:班级文化、橱窗文化、师德文化、安全文化、考试文化、食堂文化、寝室文化。
3、以发展规划憧憬美。
我们将继续以“发扬传统、追求超越、争创一流”新当教育人精神,努力打造“敬业十专长”的师资,培养“合格十特长”的人才,创办“规范十特色”的学校。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提升教育均衡水平一、打造绿色教育生态的意义1、培养环保意识。
绿色教育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普及,可以帮助学生和公众树立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绿色教育倡导跨学科融合,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环保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关联性,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绿色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倡导灵活的教学方式,强调个性的尊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共赢,培养拓展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从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打造绿色教育生态1、打造绿色教学环境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家园,为了打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生态,学校需要从校园环境、教室布置、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打造环保的校园环境。
这不仅包括绿色植被的栽种,环保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
2、调整课程设置绿色教育需要树立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环境保护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技术及其应用;在艺术课上,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艺术创意。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培训教师是绿色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环保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绿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和教育能力,激发教师参与绿色教育的热情,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环保知识,共同参与环保实践,形成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
三、提升教育均衡水平1、加强农村地区绿色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绿色教育的普及程度也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推动农村学校开展绿色教育课程,加强农村学校环保设施建设,引进绿色教育优质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绿色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北郊初中五年主动发展规划(第五稿)(1)
打造和谐发展共同体,创建理解教育品牌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五年主动发展规划(2012.9——2017.8)序言---让北郊初中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国家民族未来。
教育改革是当今世界不变的主题,国家的教育改革也迈出了重大步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继出台,提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使我们对北郊初中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12年5月,北郊中学初高中分设,这给北郊初中新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回顾北郊中学的发展历程,展望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抓住发展的机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在常州市教育局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的引领下,站在新的起点上,系统、深入分析现有成就、办学特色,凝练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办学思路,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强化“学校共同利益意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密切联系社区,充分依靠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和社会监督机制,在“和谐共同体幸福北郊人”的美好共同愿景召唤下,以环境为依托,以质量为基础,以效能为方式,以优化为原则,致力于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学校和谐发展共同体,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专业发展的乐园,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有魅力质量,有灵魂品质”的市内优质学校,努力实现北郊初级中学的起飞。
“规划,是成功的预演。
”为了进一步较好地满足师生的成长需求,不断引领学校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打造“理解教育”品牌,通过较为广泛的“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沙龙座谈、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形式,在对本校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诊断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及目标举措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我们的内涵发展之路
我们的内涵发展之路近年来,内涵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的体现,内涵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们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内涵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内涵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领域具备更高层次的内在价值。
内涵发展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方式,注重提高生产力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社会治理,促进公平正义。
它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内涵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相辅相成,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通过内涵发展,国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等领域的综合实力,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内涵发展有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与转型。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面临着资源环境的限制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通过内涵发展,国家可以加大对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最后,内涵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社会进步不仅仅包括了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进步。
通过内涵发展,可以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二、我国内涵发展的基本路径1.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目前已经把创新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支撑。
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实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2. 培育创新型人才人才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将人才发展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
我们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评价机制,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3. 加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周建新我们城北中心小学,顾名思义,在昆山市区的北边,是昆山市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
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占地面积60亩,45个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职工110人。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江苏首家国际生态学校、全国农村中小学课外科技“小星火计划”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连续八年)等称号。
一、关于绿色教育的理性思考自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我们在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总结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开展科技教育、环境教育和劳技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学科成绩,忽视文体活动、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提出了“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5年的努力,学校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紧相连。
绿色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也不仅是呵护生命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激发活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成效我校特色从1993年开始起步,当时调进了一位动手能力极强的科学教师。
学校500多件标本,收集了苏南地区濒临灭绝的物种,全是他一手制作的。
喜欢科技创新,因而带出了一批市级学科骨干教师,也培养了一大批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学生。
学校因此开始获得了自信,从尝试中寻找,摸着石头过河,到明确中坚持,优化路径平台。
从科技教育,到劳技教育和环境教育,多领域开花结果。
由特色教师带出特色项目,由一个教师的兴趣到全校工作的一个重点,由一个点到一个面,努力让它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特色。
1.加强课程建设。
一是深化课程研究。
组织教师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深化研究》子课题《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推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
从抓好劳技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劳技活动基地、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劳技教学模式、开展劳技教育、科技教育和环境教育“三位一体”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特色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十一五”主课题《小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论文发表19篇,获奖论文90篇,获奖教学案例85个,学校及教师荣誉150个,学生获奖达1023人次,学校获得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也是唯一的“国际生态学校”荣誉称号。
二是注重学科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挖掘与科技教育、劳技教育和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进行集体研究和教学交流。
要求教师每个学年完成“四个一”,即:一份学科渗透教育计划、一份学科渗透教育优秀教案、一份学科渗透优秀教育论文、一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方案。
三是开发校本课程。
从2001年开始开发校本教材《绿色家园》,内容包括气象、生命科学、高新科技、环境保护、基础技术和低碳生活等。
四是发挥辐射作用。
面向省、苏州市举办科学、劳技等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6次,2009年承办省壳牌美境行动成果分享会,应邀到全国各地,为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作辅导报告6次,承办省级环境科技实践观摩活动1次。
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我校作为大会的一个参观点,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2.加强基地建设。
1998年,我校自筹资金,先后投入100万元,在校园里建立寓科技教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星火生态园,内设温室栽培、动物饲养、种植、堆肥、环保实践、气象观察等六个活动区。
星火生态园建成以来,已接待参观者5000人次。
与此同时,我校先后与茂迪新能源有限公司、亚龙纸制品有限公司、昆山市环境监测站、昆山气象站和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考察和公益劳动等实践活动。
学校成为我市唯一一所被苏州市教育局、科委和科协授予“苏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的学校。
3.注重实践活动。
一是抓兴趣小组活动。
我校成立了种植、养殖、环保、气象、木工、金工、小发明、航模、机器人等兴趣组48个,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
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科普宣传周”、“科技节”、“创新作品展示日”等主题活动,推动了全校劳技教育、科技教育和环保教育的蓬勃开展。
2009年,在国家环保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无土栽培”、“认识校园花卉树木”、“小蚯蚓大作用”、“我们生产沼气了”和“水的循环使用”等5个项目的实践和研究,2010年9月成功创建国际生态学校。
二是抓各类竞赛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8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28项,其中21个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
2008年8月,《夹竹桃提取液杀虫效果的研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09年8月,《木槿叶汁液洗涤效果的研究》作为江苏省小学组唯一的项目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三是抓科技成果推广。
“带起钉器的订书机”专利成果已转让。
获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竞赛二等奖的“盆花的无土栽培”技术已向周边社区居民推广。
《用性诱剂诱灭小地老虎实验》成果经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鱼池里的绿色蔬菜》较好地解决了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种薄荷诱灭苍蝇》采用生物灭蝇的方法,因而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体会1.特色建设必须以规范办学提升质量为基础。
特色学校,关键在“特”字上。
也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并已经形成传统的学校,具有优质、稳定、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显著的育人效益。
但这一切又必须建立在规范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不能简单地为“特”而“特”。
教学质量与学校特色,好比一幢建筑,质量是土建工程,特色是室内装潢,如果土建工程不合格,装潢再好,也没人敢住。
没有特色的质量和没有质量的特色都谈不上是质量和特色。
有了质量,才可以“锦上添花”。
我校十分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尽管学校生源是二流的,但学科质量在全市37所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育局组织的综合质量考评中,一直位居全市前三名,在家长和社会中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从而为特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建设必须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
不能将特色建设局限于某一项目活动或某项技巧的培养上,不能只限于部分教师参加,不能仅靠培养几个特长生来为学校装门面。
只有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特色建设,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目前,我校有省特级教师1人,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各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昆山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5人;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昆山市农村教育突出贡献奖。
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有特长的学生。
今年以来,有1名学生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1名学生获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教育作品邀请赛金奖,1名学生获第七届全国宋庆龄儿童发明奖银奖,1名学生获江苏省第二届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二等奖,2名学生代表江苏省参加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综合素质奖,5名学生代表昆山市参加苏州市小学生劳技操作比赛获一等奖,2名学生获昆山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3.特色建设必须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保证。
特色是建出来的,不是总结和突击出来的。
办学特色应流淌在师生的血脉中。
必须坚定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20年来,我校换了4任校长,但是狠抓特色建设的信心没有动摇,继承中创新,较好地保持了发展的延续性。
从特色项目、特色领域到特色学校,从而使特色更为鲜明,亮点更为耀眼。
四、对当下绿色教育的再思考随着对绿色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继续做好环境教育、科技教育和劳技教育的同时,正着力通过四个渠道进一步打响绿色教育品牌:一是用绿色理念打造生态课堂。
对生态课堂,我们的理解有三方面特征:1.和谐,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2、高效,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反对用降低学生的在校生活质量来换取所谓的高分数;3、可持续,课堂要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想学、会学和乐学。
通过课堂微格研究、小课题研究、推门听课、白纸备课、年级组赛课等形式,提高常态课效率。
近年来,教师参加各类会教、基本功竞赛获苏州市一等奖 5人次,获省一等奖2 人,获全国一二等奖7个。
二是用绿色的理念构建生态德育。
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策划,自己的干部自己选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体会认识真正的自我。
在活动中懂得赏识、关爱、互助和尊重,学会人与人和谐相处。
从细节入手,做到“十个好’,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做人的根本。
三是用绿色的理念改进学校管理。
把为师生的最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作为管理的最高境界。
坚持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
在有效的引领和有价值的服务上做文章,引导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让师生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和最大受益者。
进一步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评选绿色班级和绿色之星。
四是用绿色的理念营造校园环境。
每学期举办一次“红领巾义卖”活动,让学生用过的书籍、文具等得到循环利用。
校园里全部安装了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的路灯;教室里全部用上节能灯。
生态园里安置了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并配上文字说明;生态园灌溉用水全部实行天然水的循环使用。
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节能减碳环保教育。
将校园“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四节”(节水、节电、节粮、节纸)和“两高”(校产完好率高、垃圾分类处置率高)作为评选绿色班级和绿色之星的一个重要条件。
搭建4个平台,努力推动学校的绿色发展。
一是开设“绿之风”教育论坛。
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授课,给教改吹来清新的风;另一方面,由本校教师交流,加深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促进并推进专业发展。
教师在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科学教育研究学术论文、活动方案评比中获奖100多个。
同时,启动省级“十二五”课题《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
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小课题研究。
二是开展“绿之源”课堂教学展示和评比活动。
教师成长离不开磨练的机会,离不开展示的舞台。
我们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各种舞台,,开展各种比武、竞赛、“露一手”活动,让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