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周建新
我们城北中心小学,顾名思义,在昆山市区的北边,是昆山市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占地面积60亩,45个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职工110人。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江苏首家国际生态学校、全国农村中小学课外科技“小星火计划”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连续八年)等称号。
一、关于绿色教育的理性思考
自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我们在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总结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开展科技教育、环境教育和劳技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学科成绩,忽视文体活动、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提出了“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5年的努力,学校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紧相连。绿色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也不仅是呵护生命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激发活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成效
我校特色从1993年开始起步,当时调进了一位动手能力极强的科学教师。学校500多件标本,收集了苏南地区濒临灭绝的物种,全是他一手制作的。喜欢科技创新,因而带出了一批市级学科骨干教师,也培养了一大批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学生。学校因此开始获得了自信,从尝试中寻找,摸着石头过河,到明确中坚持,优化路径平台。从科技教育,到劳技教育和环境教育,多领域开花结果。由特色教师带出特色项目,由一个教师的兴趣到全校工作的一个重点,由一个点到一个面,努力让它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特色。
1.加强课程建设。一是深化课程研究。组织教师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深化研究》子课题《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推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从抓好劳技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劳技活动基地、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劳技教学模式、开展劳技教育、科技教育和环境教育“三位一体”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特色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十一五”主课题《小学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论文发表19篇,获奖论文90篇,获奖教学案例85个,学校及教师荣誉150个,学生获奖达1023人次,学校获得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也是唯一的“国际生态学校”荣誉称号。
二是注重学科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挖掘与科技教育、劳技教育和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进行集体研究和教学交流。要求教师每个学年完成“四个一”,即:一份学科渗透教育计划、一份学科渗透教育优秀教案、一份学科渗透优秀教育论文、一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方案。三是开发校本课程。从2001年开始开发校本教材《绿色家园》,内容包括气象、生命科学、高新科技、环境保护、基础技术和低碳生活等。四是发挥辐射作用。面向省、苏州市举办科学、劳技等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6次,2009年承办省壳牌美境行动成果分享会,应邀到全国各地,为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作辅导报告6次,承办省级环境科技实践观摩活动1次。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我校作为大会的一个参观点,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2.加强基地建设。1998年,我校自筹资金,先后投入100万元,在校园里建立寓科技教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星火生态园,内设温室栽培、动物饲养、种植、堆肥、环保实践、气象观察等六个活动区。星火生态园建成以来,已接待参观者5000人次。与此同时,我校先后与茂迪新能源有限公司、亚龙纸制品有限公司、昆山市环境监测站、昆山气象站和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考察和公益劳动等实践活动。学校成为我市唯一一所被苏州市教育局、科委和科协授予“苏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的学校。
3.注重实践活动。一是抓兴趣小组活动。我校成立了种植、
养殖、环保、气象、木工、金工、小发明、航模、机器人等兴趣组48个,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科普宣传周”、“科技节”、“创新作品展示日”等主题活动,推动了全校劳技教育、科技教育和环保教育的蓬勃开展。2009年,在国家环保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无土栽培”、“认识校园花卉树木”、“小蚯蚓大作用”、“我们生产沼气了”和“水的循环使用”等5个项目的实践和研究,2010年9月成功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二是抓各类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8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28项,其中21个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2008年8月,《夹竹桃提取液杀虫效果的研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09年8月,《木槿叶汁液洗涤效果的研究》作为江苏省小学组唯一的项目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是抓科技成果推广。“带起钉器的订书机”专利成果已转让。获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竞赛二等奖的“盆花的无土栽培”技术已向周边社区居民推广。《用性诱剂诱灭小地老虎实验》成果经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鱼池里的绿色蔬菜》较好地解决了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种薄荷诱灭苍蝇》采用生物灭蝇的方法,因而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体会
1.特色建设必须以规范办学提升质量为基础。特色学校,关键在“特”字上。也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
路、有独特的举措,并已经形成传统的学校,具有优质、稳定、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显著的育人效益。但这一切又必须建立在规范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上,不能简单地为“特”而“特”。
教学质量与学校特色,好比一幢建筑,质量是土建工程,特色是室内装潢,如果土建工程不合格,装潢再好,也没人敢住。没有特色的质量和没有质量的特色都谈不上是质量和特色。有了质量,才可以“锦上添花”。我校十分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尽管学校生源是二流的,但学科质量在全市37所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在教育局组织的综合质量考评中,一直位居全市前三名,在家长和社会中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从而为特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建设必须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不能将特色建设局限于某一项目活动或某项技巧的培养上,不能只限于部分教师参加,不能仅靠培养几个特长生来为学校装门面。只有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特色建设,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前,我校有省特级教师1人,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各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昆山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5人;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昆山市农村教育突出贡献奖。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有特长的学生。今年以来,有1名学生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1名学生获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教育作品邀请赛金奖,1名学生获第七届全国宋庆龄儿童发明奖银奖,1名学生获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