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作者:长江挖掘机厂

1 前言

淬火是强化材料最有效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工艺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这就要求热处理工作者不断创新,改进工艺,有效地发挥出材料的潜力,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简述了钢的淬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及量化依据。

2 淬火加热温度

按常规工艺,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共析和过共析钢为Ac1+(30~50℃);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常选用Ac1(或Ac3)+(50~100℃);高合金钢含有大量高熔点碳化物,要增大奥氏体化程度,淬火加热温度更高,有些已达到接近熔点的程度。

为了达到钢所要求的不同性能,淬火加热温度

正在向高或低两个方面发展。亚温淬火就是将淬火温度降至Ac3点以下5~10℃的α+γ两相区,在保留大约10%~15%未溶铁素体状态进行淬火,在保证强度及较高硬度的同时,塑性、韧性得到改善,淬火变形或开裂明显减少,回火脆性也有所减弱。现已作为一种新的成熟工艺已获得国内外热处理工作者的共识。

此外,还有人发现[1],以40Cr钢为代表的亚共析钢在Ac3点处有硬化峰出现,此温度淬火不仅可获得最高的硬度,且各项力学性能也为最佳值,掌握得当能充分发挥钢的潜力。

与其相反,提高某些钢的淬火温度也可获得预想不到的结果。如热模具钢5CrMnMo、

5CrNiMo钢的淬火温度由传统的860℃提高至920℃(高出30~80℃)[2],加速了碳化物的溶解,增加了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组织均匀。可以获得大量的高位错马氏体,断裂韧度大大提高,红硬性更为优异,其使用寿命成倍提高。又如,H13钢淬火温度由1050℃提高至1100℃时,奥氏体晶粒并不明显长大,由于碳

化物溶解加速,奥氏体中含碳及合金元素增多,其结果使δb、δ0.2(室温和500℃)及热疲劳性能提高,有利于延长H13钢的模具使用寿命[3]。

随着对亚共析钢所要求的性能而异,其淬火温度的选择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不论提高或是降低温度,均是以钢的临界点Ac3为主要依据。因此,正确掌握钢的Ac3点极其重要。近年来,热处理工作者发展了Ac3点计算模型[4]。

近年来,引进或国内新开发的工程机械斗齿用低合金耐磨钢,如ZG30CrMn2SiReB钢为亚共析钢[5,6],为发挥钢的潜力,获得耐磨性和一定的强韧性,所采用的淬火温度均高于传统温度90~120℃。这说明,钢的淬火温度对不同钢种和所要求的性能是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跳出传统的约束。

高合金钢的淬火温度同样也有很大变动,由定性逐步向定量化过渡,使所选择的淬火温度更切合实际。有人提出平衡碳的概念[6],并由

此决定正常淬火温度。

平衡碳C S=0.033w W+0.063w Mo+0.06w Cr

+0.2w V

与平衡碳钢的碳饱和度A为钢中实际碳量C

C S之比,即A=C实/C S。由计算出的不同A 值来决定所对应的最佳淬火温度,可获得满意的质量要求。也有人提出以碳化物溶解温度为依据,决定高速钢淬火温度的方法,即

T S(°F)=2310-200w C+40w V+8w W+

5w Mo±12

T淬(°F)=T S-(35~50)

用于制作模具的高速钢,在要求一定耐磨性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韧性,所选择的加热温度要比传统的低,一般按下式决定[7]:

W18Cr4V钢T(℃)=1260-(64-HRC值)×10

(2)

W6Mo5Cr4V2钢T(℃)=1190-(64-HRC 值)×10

(3)

式中HRC——为模具要求硬度值。

3 加热时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加热时间是有效而简便的方法。经大量测试对比发现,确定加热时间的传统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有人试验提出表1所示加热时间更适合于实际,比传统加热时间明显减少。

表1 按τ=kW计算保温时间推荐的W值

注:盐炉加热用。D、B、δ分别为工件直径、

板厚和管壁厚

对于大截面工件的加热时间,有人认为截面大的工件达到淬火效果也仅是一定深度,在加热时完全热透,不仅延长时间、浪费能源,而且冷却过程要散失的热量相对增多,其冷却强度下降,使实际淬火效果变差。测试发现,奥氏体相变一般不超过几分钟,所以加热时间以保证工件截面内外温度一致为准,有人以此为依据提出零保温的新概念,现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4 冷却

为了使钢淬火冷却更适宜,选择介质及冷却强度应依据钢的临界冷却速度。热处理工作者导出了不同类型的计算式或模型,具有代表性的如下式:[8]

(1) 获得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

lgv1=9.81-(4.26w C+1.05w Mn+0.54w Ni+0.5w Cr+0.66w Mo+0.00183P A)

(2)获得贝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

lgv2=10.17-(3.08w C+1.07w Mn+0.70w Ni +0.57w Cr+1.58w Mo+0.0032P A)(℃/h)

式中PA——奥氏体化参数。

由于工件“淬火质量效应”的影响,不同截面的工件的实际冷却速度有很大变化,为此有人提出水、油淬时的截面与冷却强度的定量关系:

式中H1、H0——分别为不同搅拌态和静止状态下的冷却强度。

模具淬火冷却要求留有一定的余热,有人总结出决定淬火冷却时间的经验式[9,10]:

式中A——油的状态系数

V、F——分别为模具的体积和表面积,dm3、dm2

D——模具的高度或厚度,mm

喷冷淬火解决了大截面工件淬火冷却不足的难题,通过调节喷液压力、流量和时间来控制冷却强度,实现计算机控制,满足大批量淬火的需要[11,12]。另外,喷冷淬火远可控制工件冷却至一定程度,使其保留一定余温,利用余热进行自回火。节能、省时、高效,很有发展潜力。

5 淬火效果评定

钢的淬透性以往只能定性地从端淬图表上查得,使用不便。近年来,评定钢的淬透性逐步量化,即由相应的公式计算,直观方便且有一定的可靠性。典型的应用公式如下[13]:

+16w Mn+35w Mo+

5w Si-0.82K AS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