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

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沿着它也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题记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一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包括老师,更包括学生。
而作为老师,为了让孩子再上一层台阶,往往不断的在孩子身上施加压力,追求完美,导致很多老师都是用凸透镜看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学生的缺点,使很多孩子从小失去了自信。
记得接手过这样一个班级,学生花名册一到手,一位“名将”赫然纸上——强。
倒吸凉气,“噩运”落在了我的身上!曾经给他代课的老师纷纷向我介绍其斑斑“劣迹”,提醒我小心,最好乘其立足未稳用“大棒”将他镇住,其实我也早对他的“功绩”耳熟能详了。
但作为教师,我晓得“授之以知,晓知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我决心接受“挑战”——改造他。
刚接触强的时候,马上能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其中,比较主要的表现有:懒惰、散漫、冲动、斤斤计较、撒谎、成绩差……对待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光盯着他的缺点也不是好办法。
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表扬他一番。
机会终于来临了!学校组织为残疾人捐款献爱心活动,学校发出倡议后,我在班里强调,继续发动学生积极献爱心。
下午,学生到校,大家已带了自己的捐款,没等我收,他就走到我面前,高高举起手中的钱,“老师,钱。
”看着他诚恳的面庞,我不禁为之一动:他在要求进步。
结果,他是这次捐款最多的,我想何不从这入手,让他找回自己。
于是,我在班上郑重表扬了他,最后我说:“强这么有爱心,他在各方面都应该是优秀的。
”我看到同学们都向他投来敬佩与赞许的目光,他的胸挺得直直的,眼睛里增添了几分自信。
我看着这一幕,不由为自己的初战告捷而倍感欣慰。
以后的日子,抹掉桌上的灰,拍拍我身上的粉笔沫,帮我端一下水杯……他那灿烂的笑脸总在我鼓励的微笑或轻轻的一声谢谢后盛开。
好长时间上课时没在厕所里或者低年级的教室后面“捉拿”过他了,因为他总在忙碌:捡地上的垃圾,摆放同学们碰歪的桌椅,分发同学们的作业本,他乐此不惫。
带上“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

带上“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作者:朱国梅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3期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培根也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其实就是利用放大镜的聚光功能,汇集学生的优点和能量,使其环境“温度”达到大脑的燃点,让学生在不断燃烧中实现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用“放大镜”看学生,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是火气比较大,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在课堂上大发脾气批评,有时弄的自己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如此批评学生,表面上他很服气,其实他只是慑于班主任的威严,敢怒不敢言而已。
一次期中考试,我讲评试卷的时候,一些学生漫不经心。
我心里很着急,于是便在课堂上直接批评了他们,下课还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又批评教育了一顿,本以为这样做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会好一些,可是情况并没有因为我不断地批评而改进,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明白了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喜欢被老师赞扬的,老师应该尽量赞扬到每一个孩子,当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前提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能够理解和宽容。
这样学生才会对你讲真话说真心话和你沟通,老师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老师要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面对学生的错误更能以一颗冷静的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所在,能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至于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用三块糖果处理了学生的打架事件,整个过程中只字未提“惩罚”二字,而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
只有走进学生内心,工作才能深入人心。
二、用“放大镜”看学生让学生更自信、自主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特别是对平时调皮又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有这种自尊感,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沁源一中的英语教师,我叫蒲京媛。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的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经验表明:在批评中长大的学生,会养成自卑、指责、挑剔的习性;在表扬中长大的学生,则会养成自信、欣赏、合作的习性。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在充满宽容和鼓励的氛围中,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
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多次强调: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个等待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等待点燃的火把。
他们好比石油、煤和柴草,充满燃烧发光的潜质。
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其实就是利用放大镜的聚光功能,汇集学生的优点和能量,使其环境“温度”达到大脑的“燃点”,让学生在不断“燃烧”中,实现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
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时火气比较大,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在课堂上大发脾气批评,有时弄得自己很难堪,下不了台。
而且我发现如此批评学生,表面上他很服气,其实他只是慑于班主任的威严,敢怒不敢言而已。
一次期末考试,我讲评试卷的时候,一些学生漫不经心,我心里很着急,于是便在课堂上直接批评了他们。
下课还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有批评教育了一顿。
本以为这样做,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好一些,可是情况并没有因为我不断的批评而改进。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明白了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即便是柴草,也不一定每次都能点着。
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始终在用欣赏的目光看他。
电视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凳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而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其实,批评也该以退为进,即先说优点再指出其不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老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虽然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的大金矿。
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优点

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优点石家庄市金马小学王丽静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句话生动而深刻地说明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和短处,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激发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自信。
赏识的目光、赞赏的话语、发自内心而又恰如其分的肯定就是我们老师手中的“放大镜”。
哪怕是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找到他们的优点。
我们班的郎旭墨同学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
他头脑机灵、反应快,活泼爱动,但学习极不踏实,尤其让人感到头疼的是爱和同学打架。
同学们对他的意见很大,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更不愿意同他交朋友。
我对他进行了多次教育和劝说,可收效甚微。
一天,班上的牛子航同学因为身体不舒服在课堂上吐了一地,难闻的气味让周围的同学掩住鼻子扭开了头。
还没等我开口,只见郎旭墨第一个站起身拿了一把墩布去擦地,在他的影响下,周围的同学也陆续站起来帮着清理。
这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也改变了同学们以往对他的看法。
在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后,郎旭墨也渐渐有了转变,慢慢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交往,学习也认真了,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以为教师的成功并不在于教出了多少个考一百分的学生,而在于要让每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每个孩子的身上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作为老师就要独具慧眼,善于用手中的“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调动他积极、上进的一面,克服和削弱他身上消极、落后的一面,用赏识、肯定的目光照亮学生求知前进的道路。
教育孩子要用好三面“镜子”

教育孩子要用好三面“镜子”有人说,教育孩子要用好三面镜子: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更有自信,能挖掘出自己的内在潜能,变得更好;显微镜,把孩子的缺点缩小看,对于孩子的无心之错要报以宽容之心,多些安慰与关心,同时,陪同孩子一起去检讨改进,更好地纠正;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看,要有站着高,看得远的心境……那天早上,在女儿的班级微信群里,见到了老师公布的作业完成情况。
女儿的名字是那样显眼,全班同学,就她一个人忘记了带已完成的作业。
这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晚上,我就对她说:“睡觉之前把作业检查一遍,然后收拾好放到书包里。
”这小家伙倒是答应地很干脆,我也忙着自己的事,没有去监督她完成。
结果,第二天早上送她出门上学时,却见她在慌忙把书桌上乱放的书本往书包里塞,匆忙中总会出错,我跟她说了多少回,要养成学完收拾课本的好习惯。
可她坚持了一些天,老毛病又犯了。
虽然,女儿的小毛病不少,可是,她身上也有优点与闪光点。
女儿很有爱心,小区里有流浪狗,女儿见到了,会把家里的吃剩的饭菜带给小狗们吃。
她还特别拿出她的零花钱让我帮着买狗粮。
女儿很讲公共规矩,有一回,见路人随手扔了一张餐巾纸,我正和女儿走路,女儿见到了,停下了,捡起来扔到垃圾筒里。
我见到了,朝女儿竖起了大拇指。
过马路时,有人见交叉路口没有人,便不等绿灯亮起就走。
我为抢时间也想,可卻被女儿死死拽住衣服,说:“爸爸,你不能闯红灯!”说得我挺羞愧的。
女儿的成绩不是太好,这让我总是很羡慕别人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可是,老婆却不这样看,她对女儿喜欢的很。
她说:“别总是用羡慕的眼神去看别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草。
别人的孩子好,咱家的也不差,虽说学习成绩差了点,但是,孩子很努力,学习好,除了刻苦还要有些天赋。
咱孩子优点也不少,情商也不错,我相信,以后也会有很好的未来。
”妻子的这番话,让我重新改变自己的想法,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教育孩子要用好三面镜子: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更有自信,能挖掘出自己的内在潜能,变得更好;显微镜,把孩子的缺点缩小看,对于孩子的无心之错要报以宽容之心,多些安慰与关心,同时,陪同孩子一起去检讨改进,更好地纠正;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看,要有站着高,看得远的心境,放下眼前的焦虑与功利心态,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精选五篇)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精选五篇)第一篇: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正果中学吴章金“好孩子是赞扬出来的。
”我非常欣赏教育专家欧阳维建的这观点。
我是位新老师,担任七(12)班的班主任。
不知不觉在班主任工作中“摸着石头过河”差不多一年了。
回想第一学期的12班,课室总是乱糟糟的,垃圾经常没人按时倒掉,早读昏昏沉沉,晚修乱哄哄,平常还有不少打架,吸烟的同学。
所以每次大大小小的评比奖都与12班绝缘。
作为该班的班主任,真的感到沮丧。
年轻气盛的我于是在早读或班会上训导学生,批评学生,但效果都不见好。
还记得有位学生在语文周记写到:班主任一进课室就充满火药味,一开口就批评我们班,在这个班真么趣。
第二学期,我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我想整天在班上说这个不好那里不好,学生的心理肯定会充满灰暗的阴影,甚至对这个班失望。
在这里的学生,几乎大部分来自农村,有很多学生成绩基础差,他们也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行为自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来到学校,他们还整天被老师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他们觉得读书很没有成就感。
于是我尝试变化教育学生方法,捕捉学生的优点,并且不吝惜的表扬。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班里的情况大大改变。
潘智辉,现在是我班的纪律委员和体育委员。
上学期他成绩很差,厌学心理很严重。
上学期还和班上的另外一个同学打架,被打伤送到市医院。
我经常做他思想工作,也经常联系他家长,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后来我发现该生胆大,爱张扬,爱管闲事。
于是我选了他做体育委员。
他做了一段时间体育委员后,我发现他做起事来和威严,而且很有责任心,甚至经常向我报告班的情况和提一些建议。
后来我选他兼做班上的纪律委员,这学生够严,不讲人情,很多班上的调皮生都怕了他,所以班上一有不好的情况他都会向我汇报。
于是班上的晚修纪律好了很多。
我还时常找他聊天,了解班里情况,告诉他,一个学生如果办事能力好,而且成绩也不差的话,那同学会更加佩服他。
拿起放大镜发现别人优点作文

拿起放大镜发现别人优点作文我拿起放大镜,哇,真是好神奇啊!现在,我要用这个放大镜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那就跟我一起开始吧!首先,我要先看看小明。
他可是班里的数学天才哦。
我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他那双眼睛。
哇,他的眼睛真是闪闪发光,特别聪明的样子!每次老师提出难题时,他的眼睛里总是会闪出小星星,然后,他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复杂的数学题解答得简单明了。
“嘿,小明,你真厉害!你是怎么做到的呀?”我问道。
小明笑了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就是喜欢数学,觉得它很有趣。
每天花一点时间练习,就会越来越好。
”我点了点头,原来是因为他对数学的热爱和坚持!我把这个优点放大了好几倍,觉得他真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小达人。
接下来,我要看看小红。
她可是班里最会画画的小艺术家。
我拿起放大镜,瞄准她的画笔。
哇,她的画笔在她手里简直像是有魔法一样!她的每一笔都能把白纸变成五彩斑斓的画作,特别漂亮。
“哇,小红,你的画真的是太棒了!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好的呀?”我好奇地问。
小红笑得像个小太阳:“其实我也没什么秘诀,就是喜欢画画,每天都会试着画不同的东西,慢慢地就进步了。
”我把她的热爱和努力放大了很多倍,觉得她的画真的是充满了魔法和美丽。
再来看看小亮吧。
他总是乐呵呵的,班里有他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笑声。
我用放大镜看他,那种快乐的气氛真的好像能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一样。
他的笑声就像是冬天里的暖阳,让人感到特别温暖。
“小亮,你总是这么开心,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呀?”我好奇地问。
小亮挠了挠头,笑着说:“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我觉得每天都应该开心一点,这样生活才会更有趣。
”哇,原来他是因为懂得快乐的秘诀才会把快乐带给大家!我把这个优点放大了好几倍,觉得他真是班里的开心果呢。
最后,我要看看班主任老师了。
她总是那么耐心地教我们,每次我们犯错的时候,她都不会生气,而是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我们哪里错了,并且鼓励我们下次做得更好。
我用放大镜观察她那温暖的笑容,发现她的微笑就像一把阳光,能驱走所有的阴霾。
用显微镜看缺点,放大镜看优点五我教育案例

用显微镜看缺点,放大镜看优点——五我教育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彭飞(化名)今年六岁,男,一年级学生。
长得聪明可爱。
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经常玩东西,把铅笔衔在嘴里,把橡皮擦弄得碎碎的,根本没有规矩;作业书写迹潦草不是没有铅笔,就是没有橡皮擦。
他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反映快,上课似乎不太听讲,但抢答速度快,回答问题准确,学习不用老师操心,成绩较好行为习惯也很差,上课经常影响别人,特别是“人来疯”,越是有人,他越是表现自己,十分反常。
下课喜欢动手打人,别人无意挡住他的路,他就顺手把别人推到一边。
从班主任那了解到爸爸在外做生意,经常不在家,妈妈爱打麻将,对他疏于管理,爷爷奶奶也很溺爱,父母都十分宠爱他。
在学校里目中无人,喜欢自我为中心,不晓得怕人,我行我素。
可是,我感觉他的思想比较单纯幼稚,有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但有改正的愿望。
二、原因分析彭飞比较聪明,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他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软弱无力,缺乏针对性。
三、采取的措施1、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
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明白孩子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生活中显现出来,正是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措施造成的,我劝导彭飞的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2、采取正确引导,逐步纠正,适时激励的手段。
孩子行为的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那么教师就要需要树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切忌不要害怕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而因此急燥泄气。
在教育中我用显微镜看缺点,放大镜看优点,采取正确引导,逐步纠正,适时激励的手段。
3、引导他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认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
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利用浅显的道理引导,使他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119--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

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的名字叫王靖,是我导师制辅导的对象,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其他的课成绩也不怎么样。
我和王靖很熟,因为从高一我就教他。
第一次进行导师制谈话时,他明显有些信心不足,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差,总成绩也不好,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
那时我就对自己说,我应该用显微镜去看待他的缺点,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
可是他是个太调皮的男生,平时上课老是爱接老师的话,所以很多老师对他印象不是太好。
有次数学老师对我说王靖上课乱说话被罚站了一节课。
英语课上有时他也爱哗众取宠,博得大家一笑。
有一次他上课接话头,被我罚了,还很高兴的样子。
于是我想了另外一个办法,我说感谢他为大家带来快乐,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其实他也是要求上进的学生,只是自制力太差了,老管不住自己。
但是他很好学,乐于问问题,而且高二以来学习也一直很努力。
但是成绩的提高绝对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在他学习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和他说,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有时你这个学期付出的努力或许要下个学期才会看到回报。
我对他说学习最主要的是尽力,尽力了就没有遗憾了;退一步讲,如果竭尽全力也学不好,没关系,但是做人方面必须学好。
虽然就这么几句短短的话,但从他的神情中我看的出他听进去了,并且意识到自己上课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如果我一味地批评他,只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让他上课的时候越发地表现不好,跟老师对着干。
在与王靖的交流过程中,我明白了作为学生的老师,不仅要走进他们的生活,更要走进他们的心灵。
应该善用语言的份量、时机,并且能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生活和学习细节中,触及其心灵,在其人生成长道路的关健时刻,帮助指引他们。
教育一定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不断学习与反省的过程。
伴着学生的成长,我自己的教育人生也丰富起来了。
教师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

我 们 的教 育 需要 孩 子的微 笑
一 前 郭 县 红 星 牧 场 学 校 孟 凡 军
一
节篮球课 ,我们做 完准备 活动后 ,我按照 同质 分组
热 闹 了,三个篮球统统 派上 用场 了,同学们拿 着球排 着队 按 N J L ,  ̄ 序在 一丝 不苟地投篮 ,有几个平 时篮球技 术较好的
同 学 到 我 的 区域 挑 战 我 。 一轮 结 束 了 , 为 了激 发 同学 们 的 积 极 性 , 最 后 一 个 我 故 意 没 投 中 ,最 先 投 / K - 1 。 角的 同 学 是 胜 利 者 ,他 们 欢 呼 雀 跃 , “ 我 把 老 师 赢 了 !” 看 他 们 脸 上 的 汗 水 雕 镂 出 条 条 运 河 ,我 也 不 知 不 觉 的 乐 了 。 没
铅 笔 ,就 是 不 集 中精 力 听 课 , 当我 提 问他 时 ,他 不 是 支 支
吾 吾 ,就是干脆答错 。我们班 实行 月考制 ,每次 月考他都
肯 定 、赞扬 、褒 奖 ,老 师的 赏识 更是每 一 名孩 子所期 盼
的 ,老师的 赏识会唤 醒孩 子 内心的激情 ,会提 升孩子进步
的动 力 ,会 增 强 孩 子 成 长 的 自信 ,会 让 孩 子 在 愉 悦 中接 受 教 师 的 教 育 。教 师教 育 的 艺 术 不 仅 仅 是 严 格 要 求 、悉 心 指 导 , 而 且 要 发 现 每 一 名 学 生 的 优 点 ,加 以 鼓 励 , 给 与 激 励 ,发 现 并 利 用 孩 子 的优 点 去 激 励 孩 子 、 引 导 孩 子 、教 育
的方法将全体 同学分成四个 小组 ,发放 了四个篮球 ,让学
生 到 各 自场 地 进 行 篮 球 练 习 。 可 当 队 伍 解 散 后 , 只有 平 时
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

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
放眼看去,这个世界谁不需要别人欣赏呢?
而欣赏型教师的最大特点是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都有值得称赞的一面。
因此,他们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没有“十恶不赦”的缺点,尤其对于那些看似没有优点的学生,这种教师会拿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优点。
欣赏型的教师往往很容易得到学生的尊敬与喜欢,因为他们的言行一直在帮助学生逐步发掘自己的优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进而享受到成就感。
经典案例
王金战,全国数学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现任人大附中副校长兼网校校长。
王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欣赏他人,即便是那写调皮捣蛋的学生,王老师都认为他们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
王老师有句豪言壮语: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学生,都有考上名牌大学的潜能!王老师之所以敢出此“狂言”,是因为他把自身最大的特色——善于欣赏他人,深植于数学实践的土壤之中,实践者独特的“欣赏教育”。
也正是因为他的欣赏,让学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为自己原来也可以成为优秀者。
用“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

用“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豪豪是个调皮、好动、任性的学生,好像学习是和他无关的事情,课堂不注意听讲,作业敷衍了事,还常常和别人闹矛盾……我运用了许多方法来说服、教育,似乎都不见功效。
怎么办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本学期我在语文学习上提倡“预习时解词”,以便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布置作业后,我检查时竟发现有许多孩子没有做,理由是“没有《词典》。
”在寥寥无几的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孩子中,我惊喜地发现了豪豪。
经过仔细检查,他的解词竟完全正确。
我当众大力表扬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并以豪豪为重点表扬对象。
“豪豪,你解词时使用的是什么字典?”我好奇地问。
“我用的是《新华字典》。
我妈妈说老师让解词,目的是理解词意,不用《词典》也可以呀!”说话时的豪豪是那么坦诚。
“对!我们的目的是理解词意!《新华字典》中对字的解释也同样可以让我们理解词语!”在强调了解词目的后,我又拍着豪豪的肩膀对大家说,“大家看!豪豪多棒呀!他对待学习没有找借口,而是想方设法为了学习!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好吗?”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而豪豪却在掌声中涨红了脸。
课下,我把豪豪叫到办公室,再次鼓励他:“豪豪,你知道吗?王老师今天特别高兴!王老师太喜欢你了!”我有些夸张地说。
“其实……王老师,我的作业是妈妈逼我写的!我……本来也不想写,也找借口……我不该受表扬……”他满脸通红,说话也吞吞吐吐,但突然间在我心里的形象却高大起来——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谢谢你能把真相告诉王老师!你能写完作业,就值得表扬!如果是‘自觉’完成的,会更令人欣赏!王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在我充满希望的话语中,豪豪点了点头。
“王老师发现你认真写的字很漂亮!你也能用行动证实自己,对吗?”豪豪狠狠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发现豪豪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作业不仅不再敷衍,而且字体也越来越工整;课堂上看到了他挥舞的小手;课下告他状的也越来越少……我不由感叹:抓住时机,用“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真是功效无比!看着变化着的豪豪,我陷入了反思:试想检查作业时,我如果对没完成作业的同学指责、批评,必定会让大多数同学内心惊恐不安;如果对完成作业的孩子淡淡一提,就不会树立榜样、宣扬正气;如果我没有用“放大镜”肯定豪豪这个特殊的孩子,就不会激起他进步的内动力。
教育笔记: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教育笔记: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引言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往往会关注孩子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但很少有人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欣赏孩子的优点。
然而,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优点能够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优点,并给出一些建议。
1. 认识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有的孩子可能在学习上表现出色,有的孩子可能擅长运动,而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在人际交往方面很有天赋。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和了解,认识孩子所具备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2. 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是有自己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能力的个体。
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并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梦想和目标,从而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
同时,倾听也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时,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不仅仅是口头的赞美,还可以通过奖励和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加愿意发挥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4. 创造有利于发展优点的环境除了赞美和激励,我们还可以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来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优点。
例如,如果孩子擅长音乐,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加音乐学习班或加入音乐团队;如果孩子喜欢绘画,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画画的材料和空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将有更多机会去发展和展示自己的优点。
5.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除了发展已有的优点外,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和兴趣爱好,拓宽他们的视野。
虽然孩子可能并不擅长某些新事物,但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勇敢尝试,相信他们有可能在新领域中发现新的优点和潜力。
6. 坚持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优点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一种持续的态度和行为。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关注并发现孩子的优点。
案例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一、问题的提出:天下父母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们中国的父母总有一部分往往把孩子的毛病,缺点挂在嘴角上,不停地数落,千百年来我们的教育观念就是先找尽孩子的缺点,然后不断地提醒,警告,让他改正缺点。
总认为改正了缺点,孩子就进步了。
没缺点孩子就完美了,完美了就杰出了。
作为当老师的我,以前也这个观念,在平时教育自己的学生,或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是这样的。
我的侄子范宇,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他和奶奶一起生活,上五年级了还是奶奶给他收拾被褥,每天洗脸用手指沾点水只洗两个眼睛,没办法,奶奶给他洗脸。
更甚的是,他竟然到我家偷拿过钱,邻居家也没放过,更不用说他奶奶的、妈妈的钱了,邻里亲戚没有说他好的,在我以前的眼里也是“坏孩子”“无药可救”了。
他父母曾当着他的面说“学习不好找你大伯母,不听话找你大伯。
”我感觉责任重大,因为我摆脱不了那种旧观念:他是家里的男孩,要由他来光宗耀祖。
所以想让他成为有用人。
但看他“坏事做尽”也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所以成天不是打他,就是挖苦他,或向他父母告一状。
他爸爸也是一顿狠打,久而久之,打骂对他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满脸不在乎,坏事还是照做。
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头脑相当聪明,语言逻辑性很强,可作业从不写一点点,上课坐不上10分钟,成绩一塌糊涂,我都坚信“这孩子完了”。
但一次家长会让付老师改变了我的看法。
他爸妈忙,我正好也是这个学校里的老师,替他父母去开家长会,家长会有这么一个内容,“请你找出孩子的五个优点写下来”可我费了半天的劲在他身上一个优点都没找到,何况五个呢?我就找到他的班主任付老师,。
我真佩服付老师。
付老师说:“对范宇你不能希望他一下子就成为完美的孩子,咱们得用放大镜看他的优点,看他一点点的进步,逐渐树立他的自信心……他这段时间进步很大,他爱劳动了,关心集体,帮值日生值日,每天关好窗锁好门最后一个走,学习进步更大呢……”听着付老师如数家珍般地列举着他自己的闪光点,我傻了:这真是我侄子吗?吃惊之余我们制定了一套专门教育他的方法。
拿放大镜找优点

拿放大镜找优点曹慧香绩好的学生优点要多一些,成绩差一些的优点相对少一些。
这是从学习这个环境中说的。
有些学生成能会更优秀一些。
比如乐于助人、爱劳动等等。
成绩不好,思想上也不积极,难道就没有闪光点了双慧眼,“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一位女学生,从小父母离异,没人好好管教,养成许多的不良习气。
抽烟、喝酒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车,被人发现痛打一顿。
家里的人说她几句,竟离家出走。
就这样三天两头的招惹是非,更不用说业考试结束了,要面临中考,教室里是坐不住的,班主任老师就让她在办公室呆着。
她闲着没事就到这样一位学生竟然把办公室打扫的一尘不染。
有一次我不由的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夸了她,更没想水。
不经意的夸赞,却触动了渴望关爱的心灵。
这也深深触动了我。
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犯了多少我们赏识,让我们赞美。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若你还没有发现学生的优点,就拿放大镜来找吧。
让人变得自信,只有自信才会努力,只有努力才会成功!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 , 没有它有爱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只有爱才能拨动学生相互理解的心弦,只有爱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奋。
奉献一颗爱心,能赢得一个爱的海洋。
我是班主任有一次,我匆匆吃完午饭赶往办公室,欲将当日的日记本批阅完,临近办公室的时候,只听见我所带班教室里打闹嬉笑声大有地动山摇之势。
我心里纳闷:上课一向沉寂得像一潭死水的班级怎么会如此张扬?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教室门前:十多个男女同学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粉笔灰,他们手拿各色粉笔在疯赶着互相涂抹,闹得正欢,全然不知在一个星期二中午休息时,我匆匆吃完午饭赶往办公室,欲将当日的日记本批阅完,临近办公室的时候,只听见我所带班教室里打闹嬉笑声大有地动山摇之势。
我心里纳闷:上课一向沉寂得像一潭死水的班级怎么会如此张扬?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教室门前:十多个男女同学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粉笔灰,他们手拿各色粉笔在疯赶着互相涂抹,闹得正欢,全然不知我就在门前。
用优点放大镜去看学生

用“优点放大镜”去看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再戴上一副“优点放大镜”,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一颗颗稀有的钻石。
但是每当上课看见学生交头接耳时,批到邋遢的作业时,我就全忘了他们的闪光点,真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于是总忍不住咆哮起来,学生就在我严厉的目光下开始躲躲闪闪,在我转过身的时候做鬼脸,在我不在班时开“茶话会”,不管自己有多努力,始终没看见自己所希望的“风平浪静”,于是越发地心浮气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记得那是节语文课,我正在认真地讲解课文《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一小故事,下面的同学也在聚精会神地听,可正当我讲到关键处时骆香燕同学突然一声"唉"的叹气声打断了我的话语,我随口说了一句"你呀,真不守纪律?"便接着讲解课文,不知那天起我发现这个学生渐渐地和我疏远了,她总是躲着我,害怕见到我,就是在路上看到我也不愿意打招呼,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
直到一天看到她的日记后我才发现那一次批评竟深深地伤害了她,她在日记中写道:在这些日子里,使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那天我打了一个哈欠,那个哈欠确实挺响的,严重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
可老师你说的那句话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心。
那句话是在全班面前说的,这个事实让我难以承受。
老师,那天你刚说完那句话,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
后来我告诉自己我骆香艳不能在同学面前留泪,这样显得我很脆弱。
可我一点也不争气,下课时程静和杨平到我的座位上想安慰我时,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我的泪水又夺眶而出……看到这,我深深的思考:什么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难道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不知疲倦地唠叨,错了吗?看了许多名家著作,经历了许多故事之后,我才明白,真的错了!知识和能力固然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但他们更渴望的是理解、沟通、交流、欣赏,需要一种老师从心底流淌出的温情关怀。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应该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课堂不应该是一座精心修筑的围城,它不仅需要教师的召唤,更需要学生的回应。
拿着放大镜找学生优点

拿着放大镜找学生优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育人技巧的全部决窍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
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们往往只是抓住学生的不足之处不放,难怪有人曾说差生是被老师“抓”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
在平常的育人中,我们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让他们不断进步。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刘健文,他上课老是迟到,使本组扣了很多分。
我也多次找他谈话,批评过他,让他写过说明书,但收效却不大,乃至本组组长及组员不要他。
看来他的问题还是挺大的。
一天,他上课迟到10分钟,第二天他上课又迟到了5分钟,当天晚上下自习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真地说:“我今天要特别表扬刘健文同学,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因为他今天又迟到了,但我此时态度十分认真,“是的,他今天又迟到了,但你们不知道,他昨天迟到10分钟,今天迟到5分钟,比昨天少了5分钟,同学们,不要小看这5分钟,这对于他来说的确不易,说明他在进步,他想学好,他也在不断改正缺点呀,同学们,有5分钟,我们的国家科研人员要做多少事呀,刘健文同学今天进步了5分钟,我相信他明天还会进步……现在我提议,为他有进步的表现热烈鼓掌!”“哗……”一阵热烈的掌声。
也奇怪,第三天,他竟没迟到,提前坐在教室里,晚上下自习时我又大大地表扬了他,一连几天,他没迟到。
他真的是变了,我用放大镜找到了他的上进心,让他又重新回到了本组。
是呀,人是渴望赞扬的动物,赞扬和鼓励能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因此我们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及时勉励。
我坚信:许多学生的进步是夸奖出来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当老师的重要任务是:不停地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长处,加以赞扬、鼓励,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差生才会越来越少,从而减轻我们班主任的负担。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
教育好孩子,请要用好这“五面镜子”

教育好孩子,请要用好这“五面镜子”孩子是待雕塑的艺术品,父母的责任就在于精心雕琢他,让他挺拔向上、健康成长。
如何来雕塑这件艺术品呢?家庭教育当用好“五面镜子”。
一是“放大镜”:把孩子的优先放大看孩子有好的表现,应立刻给予鼓励,以此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加以鼓励。
每个孩子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平淡无奇的生命中,父母如能妥善发掘,并使之发扬光大,日后就能使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成就事业。
法国文豪大仲马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仲马在未成名前,到巴黎拜访父亲的一位朋友,并请他帮忙找份工作。
这位世伯说了一串的工作让大仲马选择,然而他没有一样能够胜任。
大仲马心情沮丧将要离去时,世伯请他留个联系方式。
当他把写好地址的纸条递给世伯时,世伯惊讶地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名字能写好,字就能写好;字能写好,做其他事情也会有成功的可能!”这位世伯就是用“放大镜”的眼光看待大仲马这看似不是闪光点的闪光点,使当时还是无名青年的大仲马有了“我能行”的信念。
二是“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看,放下焦虑和功利心态父母要高瞻远瞩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
众所皆知,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除了一些基本的生理机能之外,大部分能力都是日后学习所得。
他需要与人交流,所以咿呀学语;他需要独立行走,所以蹒跚学步。
孩子天生是一个学习者,满足生命不断发展的需要是孩子学习的不竭动力。
父母应明了,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透射出他作为天生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天生我才必有用。
从孩子的未来看,也许他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也许他只能成为一朵小花或一棵小树,但无名的小花同样有芬芳,无名的小树同样有荫凉。
作为父母就要了解孩子,准确把握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动态。
不仅要了解他的过去、现在,还要展望他的未来。
父母如能用“望远镜”看孩子,平和心态,不急不躁,就会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把知识学好;就会主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能够自主地学习,快乐健康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沁源一中的英语教师,我叫蒲京媛。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的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经验表明:在批评中长大的学生,会养成自卑、指责、挑剔的习性;在表扬中长大的学生,则会养成自信、欣赏、合作的习性。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在充满宽容和鼓励的氛围中,让我们的学生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合作,从而走向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的理想彼岸。
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多次强调: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个等待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等待点燃的火把。
他们好比石油、煤和柴草,充满燃烧发光的潜质。
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其实就是利用放大镜的聚光功能,汇集学生的优点和能量,使其环境“温度”达到大脑的“燃点”,让学生在不断“燃烧”中,实现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
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时火气比较大,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在课堂上大发脾气批评,有时弄得自己很难堪,下不了台。
而且我发现如此批评学生,表面上他很服气,其实他只是慑于班主任的威严,敢怒不敢言而已。
一次期末考试,我讲评试卷的时候,一些学生漫不经心,我心里很着急,于是便在课堂上直接批评了他们。
下课还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有批评教育了一顿。
本以为这样做,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好一些,可是情况并没有因为我不断的批评而改进。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明白了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即便是柴草,也不一定每次都能点着。
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始终在用欣赏的目光看他。
电视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凳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而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其实,批评也该以退为进,即先说优点再指出其不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老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虽然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的大金矿。
诚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我国著名文学家刘心武在他的一篇作品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说:“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班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反叛,老师说的他都不乐意,班干部做的他都认为不对。
他爱好篮球,一次篮球赛,他力挽狂澜,在关键时刻两个三分球,为我们赢得了比赛。
之后,我和他聊天,先是表扬他为班集体争光,后和他聊篮球,聊NBA,慢慢地我发现他脸上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不见了。
我趁热打铁,问他:“你这么有才干,课班上却没有选你当班干部,不知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接着,我和他一起分析原因。
后来,他慢慢转变了对人对事的态度,又经过几次长谈后,他现在已经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学习成绩也大有改观。
今年开学后,还被选为了班干部,他也更阳光自信了。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时代赋予的角色内涵,关爱信任学生,以爱心浇灌心灵,以真情赢得尊重,以主导唤醒主体,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欣赏优秀学生容易,欣赏有缺点的学生难。
惟其难,才显得更加珍贵。
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每当读起这样的经典名句,内心都会有一份感动。
是啊,生命需要培育,教育成就人生。
作为型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老师,如何担负起为学生发展奠基的重任,也许是我们需用一生菜能回答的问题。
作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要想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