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中的一篇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秦朝时期,讲述了烛之武以智慧和勇气成功击退秦师的英雄故事。

以下是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故事背景《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是中国秦朝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秦朝由秦始皇嬴政创建,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中央集权体制。

故事发生在秦朝灭六国之后,秦师东征越国之际。

知识点二:人物介绍主要人物:1. 烛之武:故事的主人公,是燕国的一位普通士兵,聪明勇敢。

2. 嬴政: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在故事中为秦师的将领。

次要人物:1. 鲁宣公:燕国的国君,烛之武的主公。

2. 平原君:东方燕国的将领,鲁宣公的亲信。

3. 冯骜:燕国的将领,平原君的部下。

知识点三:故事梗概故事的开头,秦朝派遣大军东征越国,并抵达燕国的边境。

鲁宣公和平原君十分忧虑,决定派冯骜率军抵抗秦军。

燕国士兵人少势弱,平原君思考着如何让秦师退兵。

平原君想到烛之武,决定前往他的住处请教。

烛之武对平原君说,只要争取时间,等越国军队到达,燕国就能反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烛之武想到了一个计策。

烛之武准备了一些只有燕国士兵才有的特制烛台,并命令他们在秦军面前展示出来。

在夜晚,烛之武点燃这些特制烛台,瞒过了秦军,让他们误以为燕军已经整装待发。

秦军惊慌失措,以为燕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于是退兵。

燕国越国军队到达后,燕国开始反击,最终成功赶走了秦军。

平原君大为赞赏,并向鲁宣公提议让烛之武接任冯骜,成为燕国的将领。

知识点四:故事的主题和意义《烛之武退秦师》通过讲述烛之武智谋胜过秦军,成功保护了燕国安全的故事,表达了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和智慧的重要性。

故事中烛之武运用计谋,化解了燕国的危机,显示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抗外来侵略的顽强精神和民族气节。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类似的英雄故事,象征着愿意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烛之武退秦师》的知识重难点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

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接着写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

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

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_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晋订立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秦郑为盟的结果。

2、鉴赏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思路: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_(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

他看准了_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

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

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

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3、分析烛之武、佚之狐、郑伯等主要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中心人物。

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_,但在国难当头时,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知识总结

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退却) 既东封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成为边界) 越国以鄙 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邑) 作为边邑)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 (主语) 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 主语) ……”( (晋惠公)许君焦、瑕 晋惠公)许君焦、 (主语) 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 (主语) 主语) 敢以(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宾语) 晋军(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函陵,秦军( 介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 表判断)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夫晋, 夫晋,何厌之有? 之有? 有何… (有何…,) 君之所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本课验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 函陵( A.晋军函陵(军:军队) 军队) B.贰于楚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亡郑以陪 增加)
《左传》 左传》
总结字词句
1、通假字; 通假字; 古今异义; 2、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3、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5、特殊句式。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今老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之往来,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失其所与,
已通矣, 已通矣,语气词 共通供,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 知通智,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积累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积累

3. 通“悦”
秦伯说
辞 1 .推脱 动词
不辞劳苦
2. 告别 动动词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鄙 1 边远的地方 名词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 边境 名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浅陋 鄙俗 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 细小 形容词 2. 隐约地 形 容词 3. 稍微 副词 4. 没有 不 副词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特殊句式 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何必…)
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何厌之有(餍) 若不阙秦(缺)
古今异义
(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防微杜渐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 到 动词 2. 他们 代词 3. 的 助词 4. 结构助词 无意义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靠着智慧击退秦军,那么对于这篇文章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6.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一、1.“共”通“供”;2.“知”通“智”;3.“已”同“矣”;4.“说”通“悦”。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典故知识:
1、烛之武:烛之武是指齐桓公的士兵烛卫,他们集结了四十万人,在齐桓公领导下,率兵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

2、秦师:秦师是指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率兵攻打其他各国,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为五霸之战。

二、语言特点:
1、象征性的叙述: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指的是烛之武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的事件,而“退”一词又代表了齐桓公带领烛之武打败秦师的意思,所以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话句象征性的来表达这一事件,十分生动形象。

2、押韵文体: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押韵,是押着声调的双调韵文体,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文体更加雅致。

- 1 -。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知识整理
1 文言虚词 2 文言实词 ⑴词类活用 ⑵通假字 ⑶古今异义 3 特殊文言句式

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整,不武。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表顺承,连词) (把,介词) (用,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 词活用作状语)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 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 使动用法,使什么消减。)

通假字

①共其乏困 ②何厌之有? ③秦伯说。 ④失其所与,不知。
(共,通“供”) (厌,通“餍”,满足) (说,通“悦”) (知,通“智”)



古今异义词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 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义:那人,此处特指秦穆公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特殊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字音汜(f an)南佚(yi)之狐夜(zhu i)而出共(gong)其乏困(quo)秦秦伯(yu e)逢(p ang) 不知(zhi) 杞(q i )子戍(shu)之失其所与(yd)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 ”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1、若舍以道主(1)道主古:方道路上招待客的主人。

今:客的主人。

(2)以古:把……作。

今: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出使的人。

今:出所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缺少的西。

今:疲。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九)人夫(f 古:那人口)人今: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活用之武退秦且于楚也。

晋函陵(使用法,使…退)(数作,从属二主)(名作,)(名作状,在)(名的使用法,使•…成疆界)若亡而有益于君(的使用法,使……亡)而出 (名作状,在晚上) 而夕版焉(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五、 一多 封① 既封(名的意用法,以……疆界)②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表折,)②夜而出(表修,)③朝而夕版焉(表折,)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②敢以事(用,介)③越国以鄙(来,表目的,)④若舍以道主(把,介)⑤以乱易整(用,介)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厚,君之薄也(助,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③秦以利晋,唯君之(代,件事)④子犯之(代,指秦)⑤夫晋,何之有(前置的志,不)焉①焉用亡以陪?②若 (疑副,什么)不秦,将焉取之③子亦 (疑代,哪里)有不利焉(句末气,相当于“啊"),不) ,不)之厚导之薄虹形容作,雄厚,薄弱) 且君晋 矣(作名,恩惠)若不墨 (的使用法,使……减少)辞曰(推辞)夜纟追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义鄙远(越过) 亡郑以陪邻(增加)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 许君焦、瑕(答应) 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阙秦(侵损、削减) 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派遣)(戍守) 失其所与(结交、亲附) 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 今老矣(语气词) 然郑亡(然而)其 ①君之其难也② 共其乏困 ③ 又欲肆其西封 ④ 失其所与 ⑤ 吾其还也六、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 师(军队) (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代词,代“行李”) (代词,晋国) (代词,晋国)(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晋矣(况且)夫晋(句首)唯君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依靠)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也(气“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汇总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汇总

《烛之武退秦师》需要积累的文言“辞”“微”“许”“易”“与”(一)重要文言知识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对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动词,驻扎4,辞曰推辞拒绝5,臣之壮也主谓之间6,许之答应7,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8,越国以鄙远越过,来,把……当作边境,远方的国家9,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10,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11,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1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主谓之间13,且君尝为晋军赐动词给予14,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转折,兼词,在那里15,何厌之有,通假字,满足1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动词,名词(边界)17,若不阙秦削弱18,将焉取之兼词,从哪里19,唯君图之希望,考虑2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那21,因人之力而敝之凭借转折损害22,失其所与结交23,以乱易整替代24,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二)重要句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后何厌之有宾前120个重点实词(1)爱(21)度dù(41)假jiǎ(61)去qù(81)素sù(101)要yào(2)安(22)非fēi(42)间jiān(62)劝quàn(82)汤tāng(102)宜yí(3)被(23)复fù(43)见ji àn(63)却què(83)涕tì(103)遗yí(4)倍(24)负fù(44)解jiě(64)如rú(84)徒tú(104)贻yí(5)鄙(25)盖gài(45)就jiù(65)若ruò(85)亡wáng(105)易yì(6)兵(26)故gù(46)举jǔ(66)善shàn(86)王wáng(106)阴yīn(7)病(27)固gù(47)绝jué(67)少shǎo(87)望wàng(107)右yòu(8)察(28)顾gù(48)堪kān(68)涉shè(88)恶è(108)再zài(9)乘(29)归guī(49)克kè(69)胜shèng(89)微wēi(109)造zào(10)诚(30)国guó(50)类lèi(70)识shí(90)悉xī(110)知zhī(11)辞(31)过guò(51)怜lián(71)使shǐ(91)相xiàng(111)致zhì(12)度(32)何hé(52)弥mí(72)是shì(92)谢xiè(112)质zhì(13)顾(33)恨hèn(53)莫mò(73)适shì(93)信xìn(113)治zhì(14)固(34)胡hú(54)乃nǎi(74)书shū(94)兴xīng(114)诸zhū(15)恨(35)患huàn(55)内nèi(75)孰shú(95)行xíng(115)贼zéi(16)患(36)或huò(56)期qī(76)属shǔ(96)幸xìng(116)族zú(17)假jiǎ(37)疾jí(57)奇qí(77)数shù(97)修xiū(117)卒zú(18)当dāng(38)及jí(58)迁qiān(78)率shuài(98)徐xú(118)走zǒu(19)道dào(39)即jí(59)请qǐng(79)说shūo(99)许xǔ(119)左zuǒ(20)得dé(40)既jì(60)穷qióng(80)私sī(100)阳yáng(120)坐zu ò。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七、 成语名句
1、左传名句 2、左传成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吃一堑,长一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风马牛不相及.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要点
1、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5 4、通假字 6、特殊句式 8、成语名句
一、一词多义
若、说、辞、鄙、微
二、古今异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员.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他,代郑国 这样做,代越过以鄙远的做法 他,代使者 他的,代晋 自己的,代晋 还是,语气词
六、特殊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③夫晋⑥厌之有 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许之. ⑥敢以烦执事 ⑦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状语后置,于晋无礼 状语后置, 于郑伯言曰 宾语前置,有何厌 判断句,这是寡人的过错 省略主语,烛之武许之 省略宾语,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四、通假字
①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
②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③ 秦伯说
说,通悦,喜悦
④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代词,哪里
4、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君知其难也 ③共其乏困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失其所与 ⑥吾其还也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词作动词,驻军 ②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v1.0可编写可改正《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经典版本)第一部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贰:附属二主(字典义),有二心、不忠诚(文中义)。

⑵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以:连词,表原由,译为“由于”。

②其:代词,指代郑伯。

③且:连词,表递进,译为“又”;④也:语气助词,不译。

⑶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

①无礼于晋(状语后置)②贰于楚(状语后置)[ 最正确翻译:“对楚国有二心、不忠诚。

” ]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军:名作动,驻军。

⑵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

①晋军函陵(省略“于”)②秦军氾南(省略“于”)[最正确翻译:“秦军在氾南驻军。

”]第二部分: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2.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危:危险。

②见:拜会。

③师:秦军。

④退:撤离。

3.公从之。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从:遵从。

②之:代词,指代“佚之狐的建议”。

4.辞曰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辞:推却。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之:构造助词,撤消句子独立,不译。

②犹:尚且。

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今:此刻。

②为:做事。

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已:通“矣” ,译为“了” 。

7.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不可以:没有。

②子:代词,译为“您”或“先生”。

③是:代词,指代“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译为“这” 。

④过:过失。

⑵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而: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才”。

②之:构造助词,定语的标记,译为“的”。

⑶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8.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失其所与,不知。

智=明智2. 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高兴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供给提供4 无能为也已矣=了5. 何厌之有餍=满足(二)生字(一)古今异义词:1.(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物品。

2. 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请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正式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前往(二)词类活用1.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驻军名-动)翻译:规律:一句话中没有动词,需要把连续的名词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翻译方法:相关的动作。

1.例如: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与郑人(盟) (结盟名-动)名词作状语:3.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在晚上,名词作状语)4.(夜)缒而出(在夜里,在晚上,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作状语的规律文言文中,名词如果用在谓语前,又不作主语,则活用为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凭借、趋向等。

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时用“在……”的形式。

例: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作动词“济、设”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

②夜缒而出。

“夜”作动词“缒”的状语,译为“在夜里”。

③时天下承平日久。

“时”作整句的时间状语,译为“在当时”。

2 、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的经常性、持续性,译为“每、一天天地”等。

例: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作动词“削、割”的状语,译为“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完整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第一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Ⅰ、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了)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夫晋, 何厌之有(“厌”通“餍”, 饱、满足)秦伯说(“说”通“悦”, 高兴)失其所与, 不知(“知”通“智”, 明智)二、古今异义:⒈敢以烦执事古义: 对对方的敬称今义: 掌管某项工作(的人)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⒊行李之往来古义: 出使的人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 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⒈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 秦军南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⒉名词作壮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 在早上;夕: 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⒊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君亦无所害损害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年轻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以乱易整, 不武乱: 混乱相攻;整: 联合一致四、特殊句式:⒈省略句:⑴省主语辞曰许之夜缒而出……⑵省宾语敢以烦执事……⑶省介词“于”晋军函陵, 秦军南……⒉倒装句: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⑵宾语前置夫晋, 何厌之有?⒊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蔽之, 不仁⒋固定句式:焉……(为什么要……、何必……)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五、一词多义: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说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文体余悲之, 且曰: 若毒之乎: 你秦伯说, 与郑人盟: 通“悦”, 高兴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推辞言语粗鄙: 粗俗辞停数日, 辞去: 告别鄙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浅陋人微言轻: 轻微辍耕之垄上: 到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 代词, 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稍微是寡人之过也: 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主谓之间济朝济而夕设版焉: 扶助敝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扶危济困: 渡河敝帚自珍: 破遂率子孙负担者三夫: 成年男子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 因为夫夫晋, 何厌之有: 发语词, 无义以若亡郑以陪邻: 连词, 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那、那个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介词, 用许之: 答应与秦伯说, 与郑人盟: 介词, 同、跟杂然相许:赞成、赞同失其所与, 不知:结交、亲附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约计的数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表示处所问渠哪得清如许: 如此这样Ⅱ、文学常识⒈《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编年体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3、一词多义(1)封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肆其西封疆界(2)鄙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肉食者鄙目光短浅(3)许许君焦、瑕答应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4)阙若不阙秦侵损、削减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断(5)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隐约约4、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4)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5)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句。

2、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的宾语。

3、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战争策略与智慧,还能深入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知识,一起探索这段传世佳话的精彩之处吧!1. 故事背景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

当时,秦国崛起,成为兼并周边国家的霸主,而魏国则是秦国的一个征战对象。

魏国的智囊周幽王精心策划了一场阻击秦军的计策,便有了后来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之事。

2. 文言文叙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叙述具有浓厚的古代气息,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

文言文的特点是注重平仄、讲究用词和句式的工整。

其中,“曾谓晋朝有人为作火行”和“遂用烛之武于封人也”等句子都是典型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人物的英雄气概。

3. 古代战争策略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人们在战争中的智慧与胆识。

通过点燃数百盏明灯,选择合适的时机,魏国成功地迷惑了秦军的视线,将他们引入了一个陷阱之中。

这种隐蔽伏击的战略思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4. 团队协作与配合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除了周幽王的智谋,还有魏国士兵的默契配合。

他们在黑暗中保持沉默,严守秘密。

只有当关键时刻到来,才点燃烽火,一举打败秦军。

这展示了古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

5. 历史价值与文化传承烛之武退秦师作为一段佳话,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

它代表了智者的聪明才智、勇者的胆识和人民的英勇无畏。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不仅是为了记住勇气和智慧,更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结语: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归纳,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则战争策略的传世之作,更是文言文的瑰宝,以及中国古代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让我们共同珍视这段历史,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用智慧和勇气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侯真一、字词读音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失其所与(yǔ)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fú)人古义:那人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向东)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五、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⑤以乱易整(用,介词)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其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②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③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④失其所与(代词,晋国)⑤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六、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军队)辞曰(推辞)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义鄙远(越过)亡郑以陪邻(增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许君焦、瑕(答应)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阙秦(侵损、削减)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派遣)(戍守)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今老矣(语气词)然郑亡(然而)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夫晋(句首发语词,不译)唯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字词读音汜 (f án) 南佚(y ì) 之狐夜缒 (zhu ì) 而出共(g ōng) 其乏困阙(qu ē) 秦秦伯说(yu è) 逢(p áng) 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失其所与(yǔ)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夫( f ú)人夫( f 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动词使动用法,使 ,, 退)(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五、一词多义封① 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疆界)②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 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②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以①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 敢以烦执事(用,介词)③ 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④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⑤ 以乱易整(用,介词)之①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 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④ 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⑤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①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 疑问副词,为什么 )( 疑问代词,哪里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其① 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② 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 )③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④ 失其所与(代词,晋国)⑤ 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六、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军队)辞曰(推辞)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义鄙远(越过)亡郑以陪邻(增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许君焦、瑕(答应)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阙秦(侵损、削减)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派遣)(戍守)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今老矣(语气词)然郑亡(然而)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夫晋(句首发语词)唯君图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语后置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完整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基础知识《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供,提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餍,满足4、秦伯说说——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智,智慧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5、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3、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6、越国以鄙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7、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9、又欲肆其西封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10、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1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12、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1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动,使……亏损14、既东封郑封:使动,使……成为边界15、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得利1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使动,使……受到损害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18、越国以鄙远鄙:意动,以……为边邑四、一词多义(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④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⑤越国以鄙远(连词,顺承)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顺承)2、之①公从之(代词,指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3、其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②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出使的人)④吾其还也(副词,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4、而①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②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顺承)③因人之力而弊之(连词,表转折)五、文言句式1、省略句()夜缒而出省略烛之武()许君焦、瑕省略晋惠公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之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之2、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4、判断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名作动,把……作为疆界)
③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边邑)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
2.而
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才)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啊)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六、重要实词
1. 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
2. 犹不如人(犹:尚且)
3.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给予)
4.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5.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
6.不阙秦(阙:侵损)
7.惟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8.乃还(于是撤军)
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10.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
1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12.亦去之(去: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