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章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初中历史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2 川教版精品课件
![初中历史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2 川教版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ccc940647d27284b7351b5.png)
友情是一缕轻柔的风,是懊恼时送来的缕缕畅意,是烦闷时真诚互吐的心曲,是节日时互赠的声声祝语……那时的友情,是一卷明朗的画,无论何时想起都清爽亮丽;是生命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一个人的天空是狭小的、单调的。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也是灿烂的。友情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更多的洞悉外面的世界。 友情是一股互助的动力,是互相欣赏的知己。是成功时的互相致意,是失败时永恒的鼓舞,是一曲豪迈的歌,何时唱起都激昂如昔。 友情,又像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是成熟后的淡淡的香醇与苦涩,是愚人节一个善意的玩笑,是生日时的那一句:生日快乐! 你是天上的云,我就是吹动你的风,我们彼此依赖,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友情,有时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是桌子前的两两对坐,无言亦是懂得。友情是一处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接待疲惫的你靠岸。
傻父亲很淘气,就想着玩,又总是闯祸,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母亲没有任何抱怨,每天悉心照顾父亲,就像小时候照顾我一样,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父亲也是唯一在乎父亲的人,如果母亲不在了,这个世界就没有在乎父亲的人了。母亲跟着父亲过了二十多年的苦日子,从来没有发出过一句怨言,她很爱父亲,即便父亲一无所有,也死心塌地,心甘情愿。 她也爱我,如果说父亲的爱是火焰,那么母亲的爱则是阳光,温暖、柔和。母亲的声音总是那么温柔,她不喜欢惹是生非,不喜欢与人争吵,她喜欢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所以当林家人侵犯我家竹林,想把交界处占为己有的时候,母亲拼了命也要拦住父亲,不让他去找林家人,她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不缺那么一点地方,你不能去!”其实她只是怕父亲受到欺负,贫穷就要挨打,这句话不无道理。父亲得尿结石的时候,疼的死去活来,做完手术那几天,母亲守了父亲三天三夜寸步不离,每天以泪洗面,以为父亲不会好了,最后才发现是自己多虑了,父亲笑话她,一个简单的手术而已,又不是癌症。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ad03469ddccda38376baff9.png)
第二讲 中西方文化寻根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人们的血缘宗族 意识逐渐淡薄,另一方面私有财产的观念被 加强。到罗马时期,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 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起 的是一个全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 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
三、西方文化寻根
第二讲 中西方文化寻根
推荐书目: 《古希腊神话传说》 《古罗马神话》
中西方文化比较 第二专题 中西方文化寻根
主讲:(教授) 人文社科部
一、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中国文化寻根
三、西方文化寻根
第二讲 中西方文化寻根
一、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二讲 中西方文化寻根
一、文化的地理环 境决定论
中西方文化比较 第二讲 中西方文化寻根
(一)定义: 文化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社会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都有自己 赖以滋生的土壤,也各有其成长、发展和走 向成熟的不同条件与机遇。
古希腊神 话里的酒 神:狄奥 尼索斯 (Dionysus) 是葡萄酒 与狂欢之 神,也是 古希腊的 艺术之神。
古罗马的 葡萄与葡 萄酒之神 巴克斯, 他同时也 是狂欢与 放荡之神。
圣伯多禄大殿(意大利语: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也译为圣伯多禄教堂、圣彼得 教堂或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的主要大殿。它建于 1506年至1626年,可能是世界最大的教堂,也是天主 教最神圣的地方之一。 它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 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面有两重 用柱廊围绕的巴洛克式广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建筑师与艺术家勃拉芒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 莎迦洛等都曾参与设计。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 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教堂.pps 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教堂.pps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化寻根》教学课件 (共35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化寻根》教学课件 (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704579caaedd3382c4d317.png)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 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 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 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 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 过此节日。
降 魔 的 准 备
片 茱 萸 叶 , 一 盅 菊 花 酒 , 做 好 了
到 附 近 的 一 座 山 上 , 发 给 每 人 一
——
间 爱 情 传 说 之 一 。
情 故 事 , 成 为 我 国 四 大 民
很 美 丽 的 , 千 古 流 传 的 爱
女 的 传 说 相 连 , 这 是 一 个
七 夕 节 始 终 和 牛 郎 织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 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 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 时,人们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 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梳理探究
文化寻根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 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世间万事万物 都有个根。根就是源。人类文化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必有其产 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具有 深远的意义。
文化的分类及特点
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 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类历 史生活的形态都可以称为文化, 如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居室文 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 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文化的分类及特点
(完整版)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
![(完整版)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6466696510a6f524cdbf850c.png)
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中国大部分领土属温带,亚热
带区域也不小,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亚热带, 全国各地的太阳幅射和热量都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 发育的需要。 二是水分分布不均。中国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强烈影响, 一般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区受大陆气团 控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这是东南部为农 耕区,西北部为畜牧区的自然基础。 三是山地气候居多。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广大山 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来说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多种垂 直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尺度、多层次 的立体农业,发展林、牧、果、药等多种经营。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的浩渺无际---望洋兴 叹---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文 化交往与沟通的艰难---“丝绸之路”未能成为繁荣兴 盛的大道---隔离机制---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保守意识 ---自诩世界中心---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 服饰、饮食、建筑、戏曲等
中层文化:社会关系/制度
– 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
深层文化:精神/观念文化
–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
2、如何理解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正式的、直接的
• 国际交流、商贸谈判、社会交往
– 非正式的、间接的
• 阅读外国小说、欣赏他国艺术、观看外国电影、 电视节目、国外观光等
中西文化比较
绪论 一、中西文化的起源 二、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四、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五、中西社会规范体系比较 六、中西艺术比较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19334bdc49649b6648d747c6.png)
• 使中国半封闭
– 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的浩渺无 际—望洋兴叹—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 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文化交往与沟通 的艰难—“丝绸之路”未能成为繁荣兴盛 的大道—隔离机制—自成一体的延续性 —保守意识—自诩世界中心—盲目自尊 的大国心态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 环海
– 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 古希 腊人所居的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岛屿, 古罗马人所居的亚平宁半岛及其附近大 陆,都濒临地中海— 海岸线(3.8 万公里) — 整个欧洲距海较近(距海最远为500 公里)— 海陆交错,港湾林里— 半岛和 岛屿占总面积的34%— 世界之冠
• 契约意识
– 希腊克里特-迈锡尼人和意大利半岛的工 商业者发展培育了西方人的契约意识 (账目、收支报表)—使得后来西方人 都是以商品贸易经济来体现人际关系— 因为了弄清楚各自的商品归属需要出现 契约—所有西方人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了 契约关系—家庭也是建立在契约之上的 亲情关系—婚姻也是以契约体现在教堂 的婚礼中
二、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
• 1、城邦的建立
– 城邦制的独立自治—近代欧洲政治制度 的楷模—克里特岛辉煌的城市和宫殿— 雅典卫城和城堡—不同姓氏的居民向城 市聚集—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 乡村辐射—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重点 (斯巴达、雅典)—城邦的规模为十万 —强制性的海外移民—移民城邦—文化 的传播
• 西方文化:讲多元
– 各国政治富有差异,古代斯巴达是贵族、 寡头政治,希腊是民主政治 ;当代英国 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联邦制 – 即使一国内部政治结构也是多元的。如 美国,各州有自己的法律制度,
作业
• 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及现 状。
• 西方文化发源于古代希腊文化
第二章 寻根
![第二章 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67ba5391daef5ef7ba0d3c4e.png)
• 按照这一划分,他把中国、印度、巴比伦和 埃及这几个古老文明发祥地的地理环境均归 为大河所灌溉的平原流域,而欧洲文化的源 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则显然是海岸地域环 境孕育的产儿。尽管黑格尔对中西文化特征 的论述含有不少武断的偏见,但他对不同历 史文明地理差异的分析却为我们研究中西文 化的自然背景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推动或制约不同民族文化创造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呢?古往今来的许多 学者都把地理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 排在首位,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 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近代的孟 德斯鸠、黑格尔,到现代欧美的著 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如汤因比、 伯恩斯、亨丁顿等都曾对此有过各 辟蹊径的论述。
第一节 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
古希腊文明获得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地中海地 区特殊的海洋地理和周边环境。从地图上我们可 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中海是一个地形封闭的陆 间海,它位于北纬30。- 460之间。北、东、南三 面分别与欧亚非三洲大陆相邻,西面通过仅10多 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东北部通 过更为狭窄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小小的马尔马拉海 与另一片陆间海——黑海相连。总之,这是一片 基本上为大陆环绕的海域,因而它的水文性质也 独具一格。由于出口海峡较浅,水流不能与外洋 自由流通,地中海内潮汐很小,海面较为平静。 海水很深,含盐量特别高,在表层水面形成了反 时针向的沿岸海流,这些都为海上航行提供了有 利条件。
• 总之,“没有一个伟大的整块。……相反地, 希腊到处都是错综分裂的性质”。这种特殊 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希腊独特的城邦制社会 结构,多方向、多民族共生的富于变化的文 化聚合,也陶冶了希腊民族崇尚自由和个性 独立的基本性格。
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 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带来各相异趣的生产形式 和与之相应的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又会产生出各自民 族最初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所有这些既构成了特定的 文化形态,又是两种文化传统风格各异的深层结构以及民 族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还需要对中西先民的 经济生活形态作进一步的追寻。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我 国著名学者梁启超早在1922年撰写的《什么是文化》一文 中便指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 业也。”孙中山先生也曾阐述过近似的观点:“简单地说, 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要求和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一切生 活方式的综合和他的表现。”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https://img.taocdn.com/s3/m/f404990810a6f524ccbf85fa.png)
二、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的自然基础 1、西方文明最初的舞台是亚欧大陆西侧的欧 洲。 2、希腊罗马文明的中心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 海地区。
地中海
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一、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
农耕图
苏绣
第三节 家国与城邦
一、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 (1)“家天下”的宗主统治 (2)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 (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 1.历史上有能力的皇帝往往乾纲独揽,兼听万事 2.作为皇帝意志执行者的官僚集团没有固定的体制 而是不断被皇帝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其总特点 是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机构转移 3.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 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
----中西文化寻根
文明的体系 神话时代:爱琴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哈拉巴文 明、夏商文明
英雄时代:希腊-罗马文明、波斯帝国、古 代印度文明、秦汉帝国
宗教时代: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 教-印度文明、儒-道文明
第一节 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 首先: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其次: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再次:气候温暖湿润 最后: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中西文化的寻根 第2讲
![中西文化的寻根 第2讲](https://img.taocdn.com/s3/m/daef9fe4561252d380eb6e91.png)
从事航海的人,一定很快就体会到了船只给予他们特有 的自由和机会。他们可以离开大陆到岛屿上去,无论酋 长或者国王都不一定能追赶上船只,每一个船长就是一 个国王。——韦尔斯
结论:越是远古时代,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影响就越大, 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之增进,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制约随之减小,环境对人类的 影响就越小。
第二节 家国与城邦
一、以血缘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
1.宗法制的社会结构 第一,国家政治权力嫡长子继承制度。(立子
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第二,严格的家族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
关系是相对的)
第三,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实行家天下,家族宗 法关系与国家君臣关系纽合,家国同构。
第四,以“礼”为核心的等级规范制度。
1.社会组织以地缘为基础,血缘关系淡薄。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城市为中心,规模较小。 梭伦改革:解放债务奴隶;按照私有财产多寡分成四个
等级;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常设机构400人会 议决定城邦大事;设立公民陪审团为最高审判机关。
克利斯提尼改革:按照地域划分10个选区;每个选区选 出50个代表组成500人会议,500人会议成为雅典最重 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选1人,轮 流统帅军队。
北方严寒山地则利于民主 制的发展。
居住在岛屿上的人民比居 住在大陆的人民拥有更多 自由。
孟德斯鸠(1689-1755)
“在寒带和热带上找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世界历史民族的地 盘。”
黑格尔(1770-1831)
温带、亚热带首先发展出人类早期最辉煌的文化
黑格尔区分三种对文化产生影响的地理因素类型: ①干燥的高地和广阔的草原。 ②巨川大江流经的平原流域。 ③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
中西文化寻根
![中西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fdf1a473f5335a8102d220f6.png)
(2):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 冰雪覆盖 寒冷荒凉
• 浩瀚无垠 漫漫黄沙
古代东 方
一片汪洋 无边无际
•
崇山峻岭 绵延不绝
(3)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这里不仅有上千条的大河,也有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
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滋养了中华文化的色彩纷呈
此外,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广袤无垠的东部平原和1.8万公里的海岸线
中西文化寻根
地理地貌
东方
(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至少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便已形成了“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尚书 禹贡》 )的庞大帝国。
这辽阔的土地不仅为我们的祖先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而且蕴 含着雄厚的发展潜能,不断地自我调节与更新,使我们的文明得以更好 的传承与发展。
(2)天然屏障分割成小区域 • 这些小区域不仅包括爱琴海的岛屿,也包括被纵贯希腊半岛的 品都斯山脉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阿卡地亚山地分隔为东西两侧 的平原丘陵、河谷和盆地。
地理地貌
西方
(1)陆地狭窄多山地 随处可见的石灰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地面积受到很大的影 响,因而很难形成完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曾提到过这一问题,提 出了挑战在他看来,早起米诺斯文化的兴起正是人类战胜海洋挑战而 创造的果实。
中西方文化比较(1)
![中西方文化比较(1)](https://img.taocdn.com/s3/m/f78d0b79aaea998fcc220ea9.png)
第一章●第一位从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是英国学者泰勒,他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明确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比较方法强调以对象间的可比性为前提,它要求参与比较的材料应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矛盾的同一性,例如相近的或历史背景,相同的学科范畴或近似的命题,相似的内容和倾向或同类型的历史人物等第二章中西方文化寻根●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在《自由与文化》中指出的那样:“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文化条件简直就像生理条件一样,影响并决定人的意志。
文化条件被视为‘自然的现象,它们的变动反而被认为违反自然。
●中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基础的比较:一、中国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多次外族的入侵而终究能保持文化的延续与完整,未曾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样遭致毁灭或中断,正是赖干这不可多得的广阔内陆基地。
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正是这些千姿百志的自然景观滋养了中华文化众彩纷呈的特色,为华夏多民族、多源流、多侧面的亚文化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气候温暖湿润。
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加上由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资源十分丰富,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厚的自然条件。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
一方面,它所面对的水域是浩渺无际的太平洋,海对于上古的中国人只意味着陆地的尽头,自然的天限,因而这些海洋就不能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
另一方面,在内陆地区的外缘,有西部的崇山峻岭和充满烟瘴的热带大林莽,它使中国与东南地区的文化交往与传递变得艰难。
积极影响:促使中国文化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延续性。
消极影响: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自我封闭的保守意识和自诩世界中心,妄自尊大的大国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
第二讲 中西文化寻根
![第二讲 中西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3fd6bb55647d27284b7351dc.png)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地理环境半封闭、内陆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导致中国文化的独立性、连贯性、完整性。
– 没有明显的文化断层、文化突变、文化湮灭,四大文明的唯一延续至今 的文明。
– 外来的文化也很快地淹没于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如伊斯兰文化。
• 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第二章 中西文化寻根
——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 同的自然、社会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 化。只有联系具体的自然、社会条件 来考察文化,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某一 文化的特质。
什么是文化?
• 文化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是人在不同 环境的生存奋斗中所选择、创造,并不断积淀 和创新着的一切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
– 广袤多态的地域特点
– 西部五分之一的高原、戈壁、荒原;北部为草原;中西部沟 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东部广袤的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 漫长的海岸线。
– 适宜农业的气候和土壤
– 信风,平均半米厚黄土。
– 亚热带与温带为主;“历史的真正舞台”;
– 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适宜农业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陆地狭窄,多崎岖山地,大 面积的石灰岩和贫瘠的土壤 ,河流短小,可耕种面积少 。气候冬季干燥,夏季湿润 ,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 济。
第二讲:中西文化寻根
![第二讲:中西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84aa677caef8941ea66e0534.png)
(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
中西方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海 陆关系的变化。中华文明之树是植根于一片为江河 所滋润的大陆,西方文化之舟诞生于蓝色的波涛之 中。
西方文明发祥地是西、南、北三面环海。 整个大陆是一个巨大半岛 。 半岛和近海岛屿面积占总面积的34% 陆海交错,港湾林立。 全洲属海洋性气候
祖传秘方)的极端尊重。
(3)评价从积极方Fra bibliotek来讲,它是一种“责任文化”,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们自 信、自强、自信,自觉维护正义,彰显正气, 忠于国家,保持高风亮节,尽责尽忠,舍身 取义,杀身成仁,立功、立德、立仁。
从消极方面来说,造成了“任人惟亲”、裙 带关系。
(二)以地缘政治为基础 的希腊城市国家
至此,希腊人的社会组织结构不再以血缘亲属 集团为基本单元,而是以不同阶级、职业或不 同地区的人组成的政治、经济集团为基础。
罗马城邦也走过相似的道路:
最初的“王政”时期,实行以氏族集团和部落为基础 的军事民主制;
-6世纪,第六王塞尔维·图里阿依照梭伦模式改革, 将罗马公民按财产划分为六个等级,前五级都规定了 相应的最低财产额,第六级则为无产者。每个等级中 须按规定建立数目不等的军事百人团,可在公民大会 中获得相应数目的表决权。每个阶级拥有百人团的数 目是与其财产的多寡成正比的。
2、家国同构和家天下
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 面具有共同性。无论“家”还是“国”,其组 织系统和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系家长制。 (家族政治化)
中国宗法制度、印度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 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方等级政治、地缘政治
家天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 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家族统治一个朝代 。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ea8450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9.png)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认识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公元前1000年(周代)---“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庞大帝国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3、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光、热资源丰富。
中国大部分领土属温带,亚热带区域也不小,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亚热带,全国各地的太阳幅射和热量都可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是水分分布不均。
中国东南部受夏季风的强烈影响,一般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区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这是东南部为农耕区,西北部为畜牧区的自然基础。
三是山地气候居多。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广大山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来说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多种垂直气候带,气候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尺度、多层次的立体农业,发展林、牧、果、药等多种经营。
4、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的浩渺无际---望洋兴叹---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文化交往与沟通的艰难---“丝绸之路”未能成为繁荣兴盛的大道---隔离机制---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保守意识---自诩世界中心---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二、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1、独特的地理位置——海的磨砺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 古希腊人所居的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古罗马人所居的亚平宁半岛及其附近大陆,都濒临地中海--- 海岸线(3.8 万公里)--- 整个欧洲距海较近(距海最远为500 公里)--- 海陆交错,港湾林里--- 半岛和岛屿占总面积的34%--- 世界之冠2、海的赐予——黑格尔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中西文化PPT
![中西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3e0018f18583d049645916.png)
希腊城邦的特点
一 二
希腊城邦的第一个特点是以独立的城市为 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因此绝大多数城 邦的经济都是以工商业为重点,或是迅速向 工商业经济迈进。
其次是小国寡民的规模。之所以如此,一方面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难以供养过多的人口,同时 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
违反的一定数量对比关系来决定”。
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使中华文化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
发展,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 延续性。但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自我封闭的保守意识和自诩世界中心, 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华夏文明的不断 进步。
C
D
一、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自然基础
陆地狭窄又是多山地带,使爱琴区域内的可耕面积受到 很大限制;气候特点是冬季湿润,夏季干燥炎热,不利 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因而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济。 能激发起人们抗争与征服的勇气,成为文明创造的动力。
第二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 西文化的起源
重点内容
一、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自然基础
二、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经济条件
三、家国与城邦—政治差异
一、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自然基础 A 幅员辽阔、腹地纵深:能提供生存条件, 能不断地自我调节和更新。
B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华夏多民族、多源 流、多侧面的亚文化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为北方的游牧文化提供了生 长的环境。
一 文明化的定义 二 文化的特征及其关系
三 中国文化的成因和起源
四 西方文化的成因和起源
一、文化的定义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 狭义文化:指与特定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适应、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广义文化:人们的衣食住行、地理沿革、宗教信仰、 诗词歌赋、舞蹈、文学艺术等丰富内容。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f28d747a27284b73f24250ae.png)
第二章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为什么要对中西两种文化做一番追根溯源的历史考察?文化史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是人类在千百年来的生存斗争中不断创造的果实,也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控制走向成熟和自由的标志。
然而,人类社会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都有自己赖以滋生的土壤,也各有其成长、发展、走向成熟的不同条件与机遇。
这一文化多元发生的事实早已为众多的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确证。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一论断今天已成为大多数文化学者的共识。
而在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与西方这两大气质迥异的文化系统中,这种由基础条件的差异给文化面貌的形成带来的影响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当我们试图把握这两种文化的主要特质时,便不可不首先对他们作一番追根寻源的历史考察。
推动或制约不同民族文化创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古往今来的许多学者都把地理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排在首位,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近代的孟德斯鸠、黑格尔,到现代欧美的著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如汤因比、伯恩斯、亨丁顿等都曾对此有过各辟蹊径的论述。
尽管我们并非环境决定论的赞同者,但我们仍认为,不同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功能需求的差异是造成人类群体个别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一种文化开始形成的阶段,海滨、沙漠、草原、大河流域等不同的底里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不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某一地域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某一文化的发展方向。
当然,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文化中日趋成熟的人的心理因素便可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而逐步形成自觉地文化选择。
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在《自由与文化》中指出的那样:“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文化条件简直就像生理条件一样,影响并决定人的意志。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共66页文档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共6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1b925a2f01dc281e43af051.png)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
• 非洲的线粒体夏娃
– 她被认为大约生活在17万年前的非洲,又称“ 非洲夏娃”。按照推测,她是所有当代人最晚 近的共同祖先——如果我们沿母系血统追踪遗 传特征,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外祖母,直至上溯 能推测出这个结论。
• 气候与文化:
– 相对温暖的气候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 政治、经济与气温相对波动之间的对应表现 – 四大古文明都产生于北纬30度和40度这个温带
•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 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 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
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 这一论断今天已成为大多数文化学者的共识。 而在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与西方 这两大气质迥异的文化系统中,这种由基础条 件的差异给文化面貌的形成带来的影响表现得 尤为突出。因此,当我们试图把握这两种文化 的主要特质时,便不可不首先对他们作一番追
18
– 适宜农业的气候和土壤
• 中华文化南北跨热带和温带两大气候带。西北有干旱沙漠和数十亿亩的天然草 场——北方游牧文化。信风,平均半米厚黄土。其中温带区域最广,占国土面 积的90%以上。这当中又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所占面积最大。
• 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 拥有北半球全部的植被类型和最丰富的植物种类
• 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
1.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 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便已形成了“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 ,迄于四海”(《尚书·禹贡》)的庞大帝国。
从秦朝到清代初年,历代最稳定的疆域范围基本都是阴山山脉和辽河中游 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中国境内。江河纵横,土地肥沃,物种繁多 ,有着丰饶的生存资源和广阔的回旋天地。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曙光
中西文化寻根
为什么要对中西两种文化做一番追根
溯源的历史考察?
• 文化史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是人类在千百年来 的生存斗争中不断创造的果实,也是人类不断 摆脱自然控制走向成熟和自由的标志。然而, 人类社会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都有自己赖以 滋生的土壤,也各有其成长、发展、走向成熟 的不同条件与机遇。这一文化多元发生的事实 早已为众多的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确证。
与亚热带
二、几个需要重新认识的概念
• “中国”作为地理概念
《禹贡》----我国流传至今最古 老的地理文献.
以及文化概念有一个渐
次扩张变化的过程。
《 左
传
·
襄 公
四
• “中华民族”一词的含
年 》
曰
义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
"
:
茫
过程。
茫 禹
迹
,划为Fra bibliotek•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
九 州
"
义
。
三、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
• 鉴于上述人士,我们把对中西文化所处的自然 背景的考察作为文化探源的开端。在本章中, 我们将通过对中西文化不同的地理基础,外围 历史文化环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模型与社 会组织形式的比较,探寻形成中西民族不同文 化精神的内在依据。
• 而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则把对文化产生影响的主 要的地理因素概括为三种类型:1. 干燥的高地和广阔 的草原;2. 巨川大江流经的平原流域;3.河海相连的 海岸区域。按照这一划分,他把中国、印度、巴比伦 河埃及这几个古老文明发祥地的地里环境经均归为大 河所灌溉的平原流域,而欧洲文化的源头古希腊古罗 马的文明则显然是海岸地域环境孕育的产儿。尽管黑 格尔对中西文化特征的论述含有不少武断的偏见,但 他对不同历史文明地理差异的分析却为我们研究中西
• 尤其是在一种文化开始形成的阶段,海滨、沙 漠、草原、大河流域等不同的底里地貌以及气 候条件的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不相 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某一地域与周边环境 的联系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某一文化的发展方向。 当然,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文化中日 趋成熟的人的心理因素便可能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从而逐步形成自觉地文化选择。
• 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在《自由与文化》 中指出的那样:“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文化 条件简直就像生理条件一样,影响并决定人的 意志。文化条件被视为自然的现象,他们的变 动反而被认为违反自然。等到后来,文化条件 才被认为多少是人类心智活动的结晶。”不过 即使是到了这样的自觉发展阶段,文化成长仍 会在无形中受到特定自然条件的某种程度的制 约。
根寻源的历史考察。
推动或制约不同民族文化创造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呢?
• 古往今来的许多学者都把地理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排 在首位,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希罗 多德,近代的孟德斯鸠、黑格尔,到现代欧美的著名 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如汤因比、伯恩斯、亨丁顿等都 曾对此有过各辟蹊径的论述。尽管我们并非环境决定 论的赞同者,但我们仍认为,不同的自然与人文地理 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功能需求的差异是造成人类群体 个别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因素。
穷发之北”。
• ——与世隔绝的单体自循环发展机制——自我封闭的保守意识和盲目自尊的大 国心态 。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适宜农业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适宜的农业生产环境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奠定 了持续稳定的物质基础。蕴育了占主导地位 的中国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本特征。
[vs: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相对于游牧文明的优越性 ]
流域面积在1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80条;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有79条;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几大水系的流域面积就达数百万平方公 里。
中国 “三级阶梯”地形
– 广袤多态的地域特点
– 有上千条巨川大河 – 有绵延的崇山峻岭 – 有塞外的荒漠 – 北部的草原 – 中西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 广袤无垠的东部平原 – 四面环山的大盆地 – 1.8万公里的海岸线 – 总的形式呈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
• 一方面,面对浩渺无际的大海只能望洋兴叹。海对于上古的中国人只意味着陆 地的尽头,自然的天限。
• 另一面,西南部的崇山峻岭和充满烟瘴的热带大林莽,使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 文化交往变得艰难;与印度之间,矗立着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西北边睡是 浩瀚无垠的漫漫黄沙;正北方则是冰雪覆盖,寒冷荒凉,见不到文明痕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