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卷五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上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粮食征收制’一般译作‘余粮收集制’,不过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郑异凡认为( )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 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3.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
”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D.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列宁提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苏联( )A.加快了农业社会改造步伐 B.一度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5.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变迁单元测试3 -含答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历史测试题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75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75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案卷相应位置上。
)1、关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贸易与生产管理国际化使全球经济一体B、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具体步骤和途径D、后者因前者在发展上有所削弱2、当代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加强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格局结束B、各国经济发展联系加强C、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D联合国职能的发挥3、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D、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4、欧洲共同体出现的因素包括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本内容是A、共同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的形成B、关税同盟C、共同的农业政策D、创造“一个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密切的联盟”6、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的过渡的标志是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 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c、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布雷顿森林体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基金是A、由美国单独认缴资金B、由资本主义国家认缴资金C、由成员国认缴资金D、由西欧国家认缴资金9、东盟的全称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东欧国家联盟C、东南亚联盟D、东亚与东南亚国家联盟10、在建立北美区域组织中,美国追求的经济利益是A、扩大出口市场B、扩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提高本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C、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增加就业机会D、改善本国偿还外债的能力11、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布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反映什么体系建立的情况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12、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标志是A、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被改变B、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C、欧共体发展成欧盟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3、促使欧洲人民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是A、欧盟建立B、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C、统一大市场建立D、欧元启用14、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经济区域化趋势减弱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15、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C、第三世界D、世界贸易组织1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AA、保护与发展民族经济B、经济危机的发生C、环境保护问题D、生态危机问题17、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 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C、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1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B、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C、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D、跨国公司的大量增加19、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A B C D20、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随后该国进行改革并得到195亿的巨额贷款来自与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红十字会21、美国波音公司777型客机的生产主要表明了A、国际分工日趋成熟B、世界市场的扩大C、国际贸易迅速发展D、美国向发展中国家迁移污染重的企业22、“世界地球日”是指A、4月22日B、5 月8日C、7月6日D、 12月22日23、世界银行最初的贷款对象主要是A、西欧国家B、日本C、亚非拉国家D、前苏联列既包含最发达国家,又包含大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是A、欧盟B、东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
单元质量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英法是一战前和战争中的盟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却出现了争吵,它们矛盾的焦点是()A. 对德国的处置B. 中国山东问题C. 建立国际联盟问题D. 对待苏俄的问题解析:选A召开巴黎和会是为了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但是参加和会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却有自己的打算,在暗中为本国利益展开激烈争夺,如何处理德国成为争论的焦点,A项正确;B、C D三项都不是巴黎和会上矛盾的焦点,排除。
2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 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B. 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C. 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D. 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解析:选D苏俄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因此看不到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
3.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
这一民主化表现在()A. 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 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 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D. 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解析:选C A、B两项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
C 项召开国际会议,集体协商,体现了民主,是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
D项表述不正确。
4. 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 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 奥斯曼帝国瓦解C. 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 奥匈帝国瓦解解析:选B奥斯曼帝国属于中东地区。
凡尔赛体系下,奥斯曼帝国瓦解,产生新的民族国家,中东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A、C、D三项与中东地区关系不大。
5. 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苏德世代友好,二战时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例子,故选D 项。
高中历史2020年第二学期必修2专题五_单元测试卷
高中历史2020年第二学期必修2专题五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60分,)1.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这表明()A.欧洲人特别喜欢黄金B.黄金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条件C.黄金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直接驱动力D.葡、西沿着相反的方向去寻找黄金2. 《□□□:英雄还是强盗》一书中说道:“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显然,对于□□□的死亡,人们宁愿定义为英雄的死,……略有不同的记载,认识到了(他)是死于他的贪欲和不轨。
”文中□□□指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 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
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是()A.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C.黄金、宗教改革、理性主义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 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英国、俄国、美国、德国C.西班牙、英国、日本、美国D.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5. 17世纪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6.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联合股份公司。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
这一变化表明( )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答案 A解析题干中“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说明服饰的变化体现出平等原则,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排除。
2.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撰的《陶瓷公牍》中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
”晚清的徽派建筑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券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徽派建筑的变化与徽商的营销手段有关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C.晚清的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D.晚清安徽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徽派建筑在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故B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营销手段,A项排除;C项表述是对材料的曲解,建筑风格变化,不等同于建筑风格消失,排除;D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3.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 )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化内涵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答案 A解析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近代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从图一到图二显示了从传统到开放的表现,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民族独立也并未实现,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并非浅显,故C项错误;中山装和西装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并非个性鲜明,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5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测评(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66年某旅客从某某到某某途中的餐饮情况:“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导学号:14330123】A.西餐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鸦片战争后,某某、某某都是近代沿海通商口岸,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故B项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 B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解析】“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易服;“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
【答案】 B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
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
”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导学号:14330124】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已西方化【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C项。
【答案】 C4.近代某某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某某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某某已经换花样。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近代某某引领全国时尚B.近代某某时尚变化快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解析】某某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引领全国时尚,故A 项正确;小姑娘学到的时候,潮流已经变了,说明变化快,故B项正确;乡下小姑娘拼命学某某样,说明城乡差距大,故C项正确;歌谣并未讽刺所有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第五、六单元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六单元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①旗袍②中山装③京剧④里弄住宅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3.1881年12月的《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
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从此段史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近代中国最早在上海出现了有线电报B.近代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是由外国人创办的C.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资金上的帮助D.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支持4.2009年8月24日,千龙网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期中1900~1909年间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其原因包括①中西交流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②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③五四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生大量增加,中西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5.“(德国西门子公司)1872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879年交付并安装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北京马家堡到哈德门)及配套的发电厂,这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1913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间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36~1937年,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营业额占西门子公司欧洲以外各海外公司总营业额的21%,是欧洲以外最大的海外分公司。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最新⼈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五单元⼯业⾰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选择题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业⾰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呼唤织布技术的⾰新。
技术的发明也推动了⽣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近代⼯⼚的开端是( )A .珍妮纺纱机⼴泛应⽤B .飞梭的发明C .⽔⼒织布机的发明D .阿克莱特开办⽔⼒纺纱⼚2.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回国后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皆⽤⽕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飞机“备德皇降临之⽤焉” 3.英国⼯业⾰命时期,出现了下列哪⼀重要现象( ) A .⼿⼯⼯场建⽴B .城市化进程开始C .垄断组织产⽣D .资本的全球扩张4.造成英国就业⼈⼝⽐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1 年 1877年英国就业⼈⼝⽐重A .外来⼈⼝增多B .就业机会的增加C .⼯⼚规模扩⼤D .⼯业⾰命的影响⼯业 55%服务业31%农业 14%农业 20%服务业 37%⼯业 43%5.英国经过⼯业⾰命确⽴了“世界⼯⼚”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物法”为标志,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由贸易的政策。
“⼯业⾰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特改良蒸汽机B.电⼒技术的⼴泛开发和应⽤C.内燃机的创制和应⽤D.计算机的发明和⼴泛使⽤6.英国在18世纪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在⼯⼚集中的伯明翰,每千⼈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恶化B.化学⼯业污染严重C.⼈⼝膨胀,⾷物短缺D.医疗技术⽔平下降7.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3(第5、6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入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A [注意关键信息“最早促使”,中国近代风俗习惯变化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西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起了在中国传播外来文化的作用。
] 2.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中山装、旗袍B.面包房、咖啡屋C.西式别墅D.火车、汽车A [中山装、旗袍都是将西方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故排除。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
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
”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已西方化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C项。
]4.“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用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
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 ) A.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B.民众产生了祟洋媚外的心理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污存精C [根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用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
]5.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只是提及月令知识的规范,未提及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排除A项;争霸战争出现在春秋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D项。
2.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
这反映出( )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解析:选C 从材料中“个体性质”“自垦田”,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发展,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自垦田”有所发展,不能得出井田制已完全瓦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提及牛耕的推广,但无法体现牛耕“已经普遍使用”,排除B项;材料仅有农业个体一种经营形式,不能体现个体生产成为主体,排除D项。
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解析:选C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选C项;人地矛盾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排除B项;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雇佣关系,排除D项。
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这一描写()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解析:选D《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虽然影响较大,但脱离现实,并不真实可信,排除A、B两项;《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不能说是毫无根据,就是有些夸大,对欧洲人到东方探险是有诱惑的,排除C项;欧洲人相信《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他们渴望到东方寻求黄金,《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故选D项。
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解析:选B B项表述与题目中“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相符,故选B 项;A项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题目中并未体现推动新旧大陆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3.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
这反映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解析:选C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选C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印度,占领印度市场,最终目的还是获得商业利润,排除B项;殖民的目的不是控制当地的政治,排除D项。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5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5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单元评估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四川学业水平考试)旗袍(如下图)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中国较为流行的女子服装;50年代后旗袍渐渐被冷落;80年代之后逐渐复兴。
这说明 ( C )A.中式旗袍本身极具争议B.审美习惯见仁见智C.时代变迁影响社会生活D.服饰文化变化多端2.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
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以上现象说明上海( D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3.(2018·济宁高一检测)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
其主要目的在于( D )A.推进社会风俗变革B.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D.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4.“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
可见剪辫( A )A.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C.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D.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5.(2018·合肥高一检测)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
这些举措( D )A.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B.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C.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6.《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选择题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
技术的发明也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近代工厂的开端是( )A .珍妮纺纱机广泛应用B .飞梭的发明C .水力织布机的发明D .阿克莱特开办水力纺纱厂2.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回国后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飞机“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3.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哪一重要现象( ) A .手工工场建立B .城市化进程开始C .垄断组织产生D .资本的全球扩张4.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1 年 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比重A .外来人口增多B .就业机会的增加C .工厂规模扩大D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 55%服务业31%农业 14%农业 20%服务业 37%工业 43%5.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政策。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B.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C.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D.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6.英国在18世纪时,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在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7.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5)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质量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860年,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作客,友人“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味极甘醇可口”。
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
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解析:选C材料“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和“西洋玻璃杯、洋皂”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是经济结构,排除A 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排除D项。
2.下面是晚清时期上海小校场年画——《湖丝厂放工抢亲图》。
此年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主要反映了()A.新式婚俗取代旧式婚俗B.新旧出行方式的并存C.普通民众服饰的变革D.西方生活观念的接受解析:选B A项“取代”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由材料图片可知既有花轿又有人力车,这说明新旧出行方式并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抢亲的场景,不能体现普通民众服饰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西方生活观念,故D项错误。
3.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诫不用”。
这表明近代上海()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B.城市设施完善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D.善于学习西方解析:选C材料中市民的恐惧来源于新事物而非战争,故A项错误;仅以电灯和自来水等不能得出设施完善,故B项错误;电灯和自来水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遭到了近代上海市民的疑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上海对西方文明的疑惧而非善于学习和接纳,故D项错误。
4.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质量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860年,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作客,友人“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味极甘醇可口”。
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
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解析:选C 材料“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和“西洋玻璃杯、洋皂”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是经济结构,排除A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 B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排除D项。
2.下面是晚清时期上海小校场年画——《湖丝厂放工抢亲图》。
此年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主要反映了 ( )A.新式婚俗取代旧式婚俗B.新旧出行方式的并存C.普通民众服饰的变革D.西方生活观念的接受解析:选B A项“取代”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由材料图片可知既有花轿又有人力车,这说明新旧出行方式并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抢亲的场景,不能体现普通民众服饰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西方生活观念,故D项错误。
3.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诫不用”。
这表明近代上海(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B.城市设施完善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D.善于学习西方解析:选C 材料中市民的恐惧来源于新事物而非战争,故A项错误;仅以电灯和自来水等不能得出设施完善,故B项错误;电灯和自来水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遭到了近代上海市民的疑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上海对西方文明的疑惧而非善于学习和接纳,故D 项错误。
4.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
据此可知( )A.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功能B.全民健身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C.学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受西方文明影响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解析:选C 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体育内容,而非强调中国的传统体育,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述学校体育运动,而未涉及全民健身,排除B项;“码”是西方计量单位,“中西大学堂”体现了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主要围绕体育运动展开,未涉及美德等方面,排除D项。
5.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为:鄂籍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
这反映了当时( ) A.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B.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解析:选C 由材料“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可知,传统的婚姻习俗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而追求平等,故选C项;报纸产生于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已经成为时代风尚”不符合1903年社会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习俗的变化而非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排除D项。
6.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云:“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主要反映了( )A.政局更替推动习俗变迁B.废止缠足法令成效显著C.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解析:选C 材料未突出政局更替,并且也未反映出习俗有明显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知,废止缠足法令成效并不显著,故B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废止缠足,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艰难,未突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
7.维新变法时,康有为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被指责成“妖言惑众”。
但1912年以后,还留着辫子则被取笑为封建余孽、满奴。
这表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解析:选C 早在辛亥革命前的1911年,晚清政府就已颁布了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故A项错误;仅仅根据社会对剪辫的态度不能推断是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 项错误;1912年随着民国政府成立和清政府的覆亡,社会习俗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仅仅剪辫陋习的基本割除,并不能推断所有的封建陋习都开始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故D项错误。
8.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
民间衣着更为自由。
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服饰改革举步维艰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析:选D 材料体现民国社会习俗从国家层面逐步革新,故A项错误;服饰的西化和中西并存体现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而非崇洋媚外,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参议院的服饰的特征不代表整个社会普遍接受西式服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服饰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
9.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宣布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但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
这说明( ) A.传统婚俗已遭到完全废除B.移风易俗任务依然困难重重C.婚姻仪式由繁琐走向简约D.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婚姻自主解析:选B “完全”说法太绝对且与材料中订婚在农村盛行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说明当时婚姻等风俗习惯的改变仍然困难重重,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婚姻仪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只能表明中央苏区倡导婚姻自主,故D项错误。
10.宣传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右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它能够反映( )A.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B.一批新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C.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D.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解析:选C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和图片中男女交谊舞,并结合改革开放思想、衣着的开放,可知服饰受到欧美影响,故选C项;苏式服装受到中国人民欢迎是在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时期,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男女青年反对包办婚姻,排除B项;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D项。
11.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
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B.交通工具变革使女性地位提高C.工业文明助推社会观念变化D.大众出行方式受地域影响明显解析:选C 由材料“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可知,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影响人们的出行观念,故选C项;科技进步加速社会阶层融合与分化,排除A项;由材料“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可知,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地位提高,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淞沪京津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D项。
12.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
下图为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
由此可知( )A.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D.国人的阻碍严重制约铁路修筑解析:选B 材料无法体现出清政府一直重视铁路修筑,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中国政府借款修筑占46%”“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占31%”可知,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大部分被列强占据,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无法从中得知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没有涉及“严重制约”的因素,故D项错误。
13.从晚清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历史变迁。
反映了( )A.封建迷信是当时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B.官员的喜好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是向机械动力演进D.近代交通的进步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析:选D 封建迷信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官员的喜好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铁路的发展表现,不能代表中国交通近代化的整体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故D项正确。
14.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解析: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没有出现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生产力的进步,故B项错误;图三和图四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图三和图四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15.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
这一做法( )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解析:选D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海关试办邮政既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又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是海关试办邮政而不是关税,排除A项;“建立”的说法不对,可以说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排除B项;材料是试办邮政而不是中国近代外交,排除C项。
16.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
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
”词中描写的是( )A.电话B.电报C.火车D.轮船解析:选B 由材料信息“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可见与电报有关,故答案为B 项。
17.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
”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 )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解析:选D 有线电报与材料中“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不符,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不等于电讯网络,故C项错误;材料中“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表明这一物品是电话,“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反映了电话可以传递信息,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