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七下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构思之妙。

2.细读语段,品析梨花内涵,领悟蕴含之美。

【教学重难点】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及人物,体悟学习雷锋精神。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精妙构思;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各地文旅“千呼万唤”吸引游客,我们湖北文旅就邀约了董宇辉团队来打造知音山水。

而云南文旅,另辟蹊径,聚焦群峰竞秀、梨花飘香的小众景点——哀牢山,主打中华美德“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风来,驿路梨花处处开”,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一切都源于47多年前,作家彭荆风写的小说《驿路梨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穿书,在哀牢山的驿道上,在那些精美和温暖的文字中开启美好的遇见。

二、学情反馈:同学们读过几遍课文?请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写在黑板上。

在预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请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简要说说。

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评价:声音洪亮,整齐有力)三、略读:倾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下列人物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小贴士: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1.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2.通过扫读,选择性地圈画他们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其它内容可以跳读。

(评价: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讨论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说说理由。

追问:为什么不直接说是解放军战士建造的?按照小茅屋的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人物的出现次序应该怎么填?追问:在写作顺序当中,这叫什么顺序?作者直接这样安排好吗?为什么?总结:插叙小茅屋的来历,溯源小茅屋又用了倒叙,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产生的悬念和误会使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主动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4.了解作者矛盾的写作手法,以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5.掌握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线索、情节发展及其表现手法。
本节课我们将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深入阅读,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矛盾的写作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中梨花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的结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3)分析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拟人等。

4.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三、分析课文结构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课文主题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二、分析写作技巧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2.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手法第三课时一、精讲课文1.讲解重点句子、词语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二、课堂讨论1.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2.分享自己的感受第四课时一、课堂小结二、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驿路梨花》,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篇1l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略读单元。

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叙述,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展开,设置悬念,中间穿插了两次误会,步步深化悬念,分别引出解放军搭建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的往事,从而彻底解开悬念。

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美德。

l 学情分析初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七上教材的学习,以及本册书前三个精读单元的学习,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更强调对于__的整体感知,课上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筛选式阅读,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插言”“拨问”,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且七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整体较弱,常出现知而不擅言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真正给学生话语权。

l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

因此该教案设计中不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记叙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__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这篇__创作于1977年秋,是在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大背景下创作的,而零零后的学生对于这类__的情感距离较远,阅读兴趣不浓,故本课堂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表演和诵读中体会梨花精神(雷锋精神),并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梨花”。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驿路梨花》。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云南驿路时,遇到梨花姑娘帮助老人送信的故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画面。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能够理解并运用“梨花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

难点:深入理解“梨花精神”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3. 学生课本4. 相关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对课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梨花精神”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梨花精神”关爱身边的人,并将感受写成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驿路梨花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美丽的自然风光真诚相待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作文: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梨花精神”关爱身边的人,并将感受写成作文。

2. 预习下一课《比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梨花精神”的把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梨花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故事收集和分享,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关爱他人的美好。

驿路梨花(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驿路梨花(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拟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丰富语言表达。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然景色描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春天的美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文字。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识别并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指导他们在写作中尝试使用。
-情感深度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层情感,特别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和生命感悟。
-文本结构的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布局和层次感,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3.针对学生的写作困难,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
4.加强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美景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疑惑,比如如何将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3篇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3篇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

2、通过训练,提高速读质量。

3、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4、学习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1、提高速读能力2、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难点: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一、导入新课:课前玩飞花令,引出《驿路梨花》二、速读训练:(一)介绍“速读口诀”,幻灯出示1、老师板书解释“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2、师生齐读,齐背。

(二)公布速读比赛规则。

1、比速度:读完举手示意,合上书本。

记录自己所用时间。

阅读完后学习掌握幻灯上投影的字词2、比效果:速读后分大组抢答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相关问题。

(三)速读开始(四)抢答开始:1、整个故事由好几个小故事构成,这些小故事是由一个什么问题串联在一起?2、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文中涉及到哪些人物?3、这些人物各自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4、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文中先后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你能指出来吗?5、如果按小茅屋的来历为顺序来写,事件先后顺序该怎样安排6、课文写作顺序的好处7、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8、你从小茅屋的故事中联想到了什么?9、请为“驿路梨花处处开”对出下联,点出文章中心(五)小结,计分,再次温习口诀三、课文细读1、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分别起着什么作用?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四、拓展思考:总有一天,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与老余也没机会回来了。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小茅屋会变成怎样呢?五、结束语:梨花不只是自然界的梨花,茅屋也不仅是茅屋。

它可能是你在街头的一次热情指路,也可能是你乘公交车时给陌生人及时递上的一元硬币,更可能是你的一次倾情捐助……不管岁月怎样流转,时代怎样变迁,雷锋精神不会老,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曾远去。

让我们都化成那清香四溢的一瓣梨花,装点自己精神上的小茅屋。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相关推荐《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

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yi蔑miè陋lòu撵niǎn麂jǐ葺qì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驿路梨花-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有关梨花的语句或者诗句,你都积累了哪些?与大家分享一下吧!2.学生自由回答交流。

二、整体感知,复述课文1.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概述课文。

2.按照时间顺序概述课文。

3.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长达十几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三、研读课文1、两次误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请读一读。

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两次误会。

2、三个悬念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瑶族老人吗?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解放军叔叔吗?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3、五件好事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奇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 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 培育同学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预备:布置同学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观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终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特别兴奋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日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孤独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很多。

毛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着(zháo)急露(lù)宿喷(pèn)香菌(j ùn)子麂( jǐ)子撵(niǎn)走修葺(qì)花丛(c óng)晶莹(yíng)避(bì)风驿(yì)路马上(j í)竹篾(miè) 火塘(táng) 打搅 (rǎo) 香气四溢(yì)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修葺:修理(建筑物)。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欣赏作品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梨花象征雷锋精神。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驿路梨花》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时代背景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时代背景。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关爱他人的经历。

(2)讨论:如何传承雷锋精神?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驿路梨花》主要是要我们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驿路梨花》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驿路梨花》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词汇、短语学习:梨花、驿路、蔓延、轻盈、恬静等。
2.课文结构分析:找出课文的起承转合,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梨花的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写作手法学习: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情感。
4.阅读感悟:讨论作者在文中ຫໍສະໝຸດ 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5.写作实践: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写作练习。
(2)课文写作手法的内化与应用:学生需要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难点解析: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互助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3)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学生需要从课文中挖掘出民族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内涵,并能够理解其时代价值。
-难点解析:通过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梨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象征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
其次,课文的修辞手法讲解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但也有一些学生显得有些迷茫。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难点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许可以尝试分组教学,让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我反思自己在组织讨论时,可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今后,我将更加注意引导讨论的方向,鼓励每个学生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讨论更加充分和有效。
4.增进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5课,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梨花盛开的美景,同时通过驿路梨花的故事,展现了人物品质和雷锋精神。

本课篇幅适中,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同时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对文中一些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

此外,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可能较为肤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加深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所展现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运用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对雷锋精神深层次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作品魅力。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梨花盛开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产生阅读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教学目标】1.学习略都,感知故事梗概。

2.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3.理解文章构思特点及表达效果4.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构思特点及表达效果;2.难点:“梨花”不同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梨花”古诗词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作者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作者。

)二、关于略读略读又称跳读或者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是与精读相对而言的,它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略读技巧:1.从文章的标题猜想文章内容。

2.关注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

3.筛选出段落中的关键语句。

4.注意文章中的评价性语句。

5.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

三、作者简介。

四、驿路梨花讲述怎样的故事完成表格:人物与小茅屋的故事我和老余 1.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

2.我们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

3.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1.一个月前,打猎迷路,在小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

2.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

3.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学习,为方便路人,十多年前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叔叔感动,照料小茅屋小说中,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②课文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其叙述顺序是:“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③好处:本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

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通过速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叙事线索及主要内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板书标题、作者。

简释标题,简介作者。

见“预习提示”和注释①。

二、学习字词,指名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订正后,学生每词齐读两遍。

撵(niǎn)驿路( yì)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 hū)修葺(qì)
三、听课文朗读,然后学生自读。

要求:听难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可用投影片)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2.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

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看看哪些是写自然界的梨花、哪些是写人,二者前后照应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生自读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思考题第l、2题。

1、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2.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

(可列表说明)
人物事情目的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
五、复述课文内容。

(可用投影片)
1.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2.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3.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六、总结本节课。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叙述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了准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学的字词。

2.熟读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并认真体会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带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

(一)学习第1-8段。

解决第①问。

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课文紧接着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学生齐读有关词句。

明确: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茨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茨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还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那颗助人为乐的热心。

那么,这位热心助人的屋主人是谁呢?为了找这位古道热肠的小屋主人,还发生几个有趣的故事呢。

(二)指定学生读9----36段。

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

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得到了小茅屋主人的帮助,因此决定为小茅屋做点什么,于是第二天便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正是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

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三)课文标题是“驿路梨花”,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照应题目,喻意深刻。

思考: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四处。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馆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

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思考:如何理解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明: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二、课堂讨论。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在现在也被人们提倡。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见仁见智,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本课小结。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日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2.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人物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