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能力之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合集下载

谈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培养——以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为例

谈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培养——以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为例
21 能 够 用 简 洁 的 文 字 语 言 、 . 图形 语 言或 其他 表 达 方式 描 述 地理概 念、 地理 事物 的特征、 理事物的分布 和发展变化 的 地 要点
以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分 布为案例加 以说 明 。地理事 物 的特征主要有 : 空间特征 , 如点 、 、 、 线 面 地点 、 区域 、 全球 、 半 球位置 、 纬度位置 、 陆位置等 ; 性特征 , 地形地 貌 、 经 海 属 如 岩石 、 天气气候 、 水文 、 植被 、 土壤 、 业 、 农 工业 、 市 、 口 城 人 等 ; 间特征 , 时 如某 一时刻、 某一时间等 。对地理事物特征的
On t e Cu t a o f t e Ab l y t s rb n n e - h l v t n o h i t o De c i e a d I t— i i i r r tGe g a h c l Ie s i c p e nd Ru e : k n he p e o r p i a t m , n i l s a l sTa i g t Pr
1 描 述和 阐释 地理 事 物 、 理基 本 原 理与 规律 的 能 地 力 要 求
第一层次 的能力要求 是 : 准确描述地理事 物和现象 , 正 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 物的特征 。要求 考生从构成地 理现象 的最显著 的特征 出发 ,用 科学 的地理语 言去准确地 描述地
理事物的特征。 第二层次 的能力要求是 : 把握 地理事物 的本 质和规律 , 并作出正确 的阐释 。要求 考生从地理 现象 中抓住地理 事物 的本 质及正确 阐释地理事 物发生 、 发展和变化 的规 律 , 侧重 对地理规律 、 理原理及地理现象 成因的正确认识 、 地 理解 和 阐释。
A t o ’ a d es S z o o 1 d l S h o2 4 0  ̄ zo . u r d r s u h u N . de c ol 3 0 a hi Chn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提取关键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使用地图、地球仪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理现象,解释地理规律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四大能力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高。

高考地理一轮四大能力强化练(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高考地理一轮四大能力强化练(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全真训练(A卷)(45分钟1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2015年4月5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长江中游三省区域图。

材料二鄱阳湖平原是鄱阳湖周围的湖滨平原,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由长江及鄱阳湖水系赣、抚、信、修、饶等水冲积而成。

位于115°01′~117°34′E,27°32′~30°06′N,面积38 760.6平方千米。

(1)描述图中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

(2)分析鄱阳湖平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群之间区域协调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思维素养】描述和阐释事物答题模式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点状事物分布特征应从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等方面回答描述农业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种植历史等阐释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分析【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总体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或者从河流形状上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山区。

第(2)题,从自然条件分析,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等。

第(3)题,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产业结构、区域合作等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等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分析。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或山区附近)。

(2)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生长习性;鄱阳湖平原地形平坦,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劳动力充足,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大力发展新能源,节约能源等;迁移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加强规划和管理,协调城市分工合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地理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地理信息的获取(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承载着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提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就是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要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才能请求解读【1 】根据测验大纲地理高考考察才能是获取息争读地理信息的才能.调动和应用常识的才能.描写和阐释事物的才能和论证和商量问题的才能.一.获取息争读地理信息的才能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含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供给地理信息最根本的方法,它包含相对自力的文字材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解释.题干中的限制或提醒,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本材料,还包涵了考察的意图.内容和办法;图像信息指地图.道理图.统计图.接洽图等图像所供给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材料信息及数字材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分解才能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色: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本来教材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离开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道理,会给出响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门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⑵多以图表情势供给信息便于学生浏览.科场读图.用图才能.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察内容融于必定的情境之中.⑷供给信息的不完全性试题供给信息十分简洁,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全.⑸供给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统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合情势给出信息,它经常在学科内常识分解,或跨学科间常识的分解呈现.⑹慢慢给出信息以扼要题干信息为基本,以一条商量思绪为引诱,经由过程火小题慢慢给出信息,引诱学生用所学常识一步一步地商量完成.基于地理信息的情势和特色,在审题时要对试题供给的地理信息进行归纳分解和分解,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光等特点.⑴空间特点;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地位.经纬度地位.海陆地位等.⑵属性特点: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生齿等.⑶时光特点;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光段等.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白重要的.症结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信息.然尔逐条剖析,掌控它们的内涵接洽,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道理.纪律和进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⑴反馈地理概念.道理.纪律和进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常识的桥梁,明白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⑵反馈地理常识构造,只有在地理常识构造的框架下,才干提炼出重要的.症结的信息,为解决问题供给信息源.⑶反馈地理各部分常识之间的内涵接洽,天然地理常识与人文地理常识.天然地理与区域地理常识.人文地理常识与区域地理常识等都有着内涵接洽.区域地理常识是地理道理.地理纪律的载体,区域地位决议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泥土,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熟悉地理常识内涵接洽,可以由某地理常识推知其他方面的常识.3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学科兼具天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分解性是地理学科根本特色之一,是以地理分解性信息的解读,不单要用到相干学科常识,如天然地理要素活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常识,情况污染和喀斯专程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常识,生态办事和生态体系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常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成长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汗青常识,地理思惟(人地关系,可中断成长)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常识.并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办法.⑴时光的视角地理学科的人文方面的信息解读,不但从汗青角度和不合汗青尺度去剖析,还要把空间放到必定汗青成长进程中剖析,同时要存眷空间的特色,即某地.某国在不合汗青阶段的特色差别,不合地区.不合国度的不合阶段表示出不合的特色.对天然现象也是如斯,如气候变更信息,要从地质汗青时代.人类社会时代.近代.当前等不合时光尺度去剖析,方可得出不合的结论.⑵成长变更的视角人文地理情况和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不竭成长变更的,其相干信息须要用成长变更的视角剖析.如工业区位选择,原料和劳动力数目等身分变弱,而市场和科技等身分变强.⑶辨证的视角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剖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如气候资本对农业既是有利身分,而气候灾祸又是晦气身分.再如呵护情况和成长经济的辨证关系.⑷动态的视角天然地理身分和人文地理身分都处在不竭活动之中,剖析地理信息须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进程中予以剖析.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二调动和应用地理常识的才能1.精确建立常识与试题接洽地理学科高考评价目标与中学地理教授教养目标都是熟悉人类活动与地理情况的关系.控制进修地理和地理研讨办法.建立可中断成长不雅念.试卷呈现的方法多样化,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浏览材料.地理数据.表格.地理景不雅图.地理示意图.框图等情势来表达.高测验题的情势和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即表现地理学研讨的根本问题.地理基本常识.根本技巧和地理学的根本思维办法.因而在熟悉和接收标题情势的基本上,能敏捷地懂得标题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常识布景中相干的内容建立精确的接洽.2.精确地应用常识和信息懂得才能和应用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是评价学生应用常识熟悉和解释问题的尺度.懂得才能的评价重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道理.纪律和理论的表述状态,常识应用才能的评价重要看学生可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常识,可否将相干常识迁徙到具体情境之中,如许显著地表示出个别思维才能.3.应用常识道理剖析问题文综考题是有机渗入渗出的(学科内的分解.热门问题的分解.跨学科的分解),试题针对实际问题整合常识,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情况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考察学生分解本质.这就要肄业生环绕新问题.新情境从新整合,表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入渗出与融合.易见,高考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常识.根本技巧的作为调动和应用基本常识.基起源基本理剖析息争决问题的才能.三.描写和阐释事物的才能1.精确表述地理现象.精确描写息争释事物特点在通用说话的基本上,可以或许精确应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写息争释地理事物的特点.表述.描写息争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精确的定性归纳分解;二是对地理事物的地位属性和数目属性可以或许进行恰到好处的定量表述.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肯定性归纳分解请求有足够的地理基本名词.基当地理数据.基当地理图形说话等.基本地理名词指罕有性.多用性.稳固性.奇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⑵对地理事物的地位属性和数目属性进行恰到好处的定量表述这才能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毕生有效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按序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暗示地理事物的数目或数目规模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本上才有意义.2.掌控事物的本质和纪律,并作出精确阐释该才能就是要肄业生在测验的时刻可以或许应用本身的常识功底和才能从浩瀚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经由过程剖析弃取.分解.归纳.归纳分解的思维进程,精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纪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清楚明了的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暗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互相地位关系,主如果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地位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地位关系.以及地理事物经由过程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示出来的地位关系和由这种地位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如长江中下流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潮湿地区.合适栽种水稻等.3.辨证地.汗青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写与阐释实现的地理事物是汗青的地理事物成长的必定成果,地理事物本身成长进程,及人们对它的熟悉都是辨证的.如西冬风沙淹没聚落.草场.耕地,保存了汗青文物.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流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该才能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可以或许辨证地.汗青地考察和剖析地理问题的手腕.因为获取和精确解读须要地理信息.调动和应用常识,对响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汗青地考察和剖析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只有效完全的描写和阐释才干表示出来.四.论证和商量问题才能1.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问题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问题的本质就是对常识可以或许融合贯通.应用自如的境界.用地理骨干基本常识.根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本,地理基本常识越丰硕,借以进行断定.比较的参数常识就越充足.图形说话在应用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等办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进修地理重要义务之一就是在脑筋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南北极.赤道和其它特别经纬线,就是最根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鸿沟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散布着重要国度.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示地理才能的坚实基本.有了的А根本的图形说话的掌控作为基本,学生的断定.归纳.演绎.比较和归纳分解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2.论证问题不雅点明白.表述清楚.逻辑严谨书面表达才能对于学生测验来说有着异常凸起的意义.在书面语中不雅点明白则重要靠要词清楚妥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来实现.不雅点的要词清楚妥切,重要在选择最精确的地理术语上,熟记和深入懂得这些术语是该项才能的前提;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要有大量的精确的地理演习作为基本,同时要有说话文字功底.3.分解应用相干学科的道理与办法论证和商量问题,表现创新性思维分解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之一,论证和商量地理问题必定要应用到相干学科的道理和办法.如居平易近建筑计划,南北楼间距和室庐采光问题,除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外,必定要应用根本的数学说话和办法才干够进行定量的推算;风带和蔼旋的成因,除地理大气活动道理和办法外,离不开根本的物理道理和办法.地理学的成长会出现很多新的地理不雅念,如情况问题方面,开垦草原成长农业繁衍生齿,退耕还林呵护生态情况,情况不雅产生了变更,显见创新性思维在进修地理和研讨地理问题中具有不成疏忽的重要性.当然在非选择题中的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是没有独一的答案的问题.人文地理的任何区域,都是庞杂的体系,其成长变更的评价是没有独一的最优模式可以参照的,一般也只是拔取那些‘非劣模式“,学生进修地理和应对测验的问题时,应当有自力的创新的看法。

高考地理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高考地理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分析推理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信息 1.题干信息 (1)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且质量高。 (2)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说明国内外市场广阔。 (3)20世纪90年代,该地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4)受国家政策影响,小焦化厂逐步关停,形成了大型的焦化 园区,这样的变化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2.图像信息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 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 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 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 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 危害)。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 低),邻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 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 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 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2)做题时要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迁移。特别是对于一些可从多 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 一题多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以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4)注意把握描述和阐释的表达技巧。在回答问题时要认真 审题,要全面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要用词恰当、表述 准确,特别要注意使用地理术语,要注意仔细推敲文字,准确地 说明地理特征。
地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着眼于考查 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描述和阐释能力必须经过平 时复习过程中多次、严格、规范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术语运 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方面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制度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ppt

制度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ppt

C.149 mm
D.199 mm
(2)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
() ()
阿gh,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的能力,需要调动和运用有关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第 (1)题,从图中可知甲地降水量在700~750 mm,乙地降水量在 800~850 mm,两地降水量差在50~150 mm,故C选项正确。第 (2)题,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崎岖、降水多的山区,从图中可 知北京市泥石流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地区。
阿gh,
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从文字表述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表述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 息,是考生获取答题信息的重要途径,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中的 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高考题中的综合题往往提供了很多材料(如材料一、材料二等 等),并且往往每一个材料都设有一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这些问题 的答案有的直接来自材料,有的需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并结合已掌 握的地理知识来获取。解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注意从中 提取关键词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 设问相结合。举例如下:
阿gh,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 (1)描述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要从不同图例在图 中的分布入手,归纳出其空间分布大势。 (2)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融水多且 集中,再加上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极容易造成春季洪涝。 (3)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会影响春播时间;降水多 会造成土壤积水严重,会形成土壤渍涝,不利于作物生长。

专题1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

专题1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

[方法总结]
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四种方法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更要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 逻辑关系,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实现书本知识牢固化、分散知识组合化、理论知识实用化,从
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河流复习可进行如下串联
[培优演练]
1.自然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神奇的力量。 (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 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 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十二门徒石”的 说法正确的是( B )
A.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 侵蚀作用而坍塌 C.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 D.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因为风化 和侵蚀作用而坍塌
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5.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6.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典例剖析] (2014·广东文综,11)有研究认 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 图) 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 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从 设 问 中 获 取 信 息
设问(1)中关键词是“首先借 助洋流”,应是马尾藻海西南 部的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 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调动运用知识:世界洋流分布 规律及洋流分布状况; 设问(2)中,强调甲地深受海 洋影响,所以该地区形成了典 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降 水较多,河流流量稳定、水量 丰富。 调动运用知识:河流水文特征 要素:流量、含沙量、结冰 期、汛期等;

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有哪些?它们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是什么

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有哪些?它们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是什么

3.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有哪些?它们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是什么??。

答: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内涵及表现: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

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

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

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

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

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来分析问题。

包括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生物。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

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

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

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

3、获取信息的途径: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

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

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

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A.我看到了什么?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如何提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 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 原理与规律。
(2009年琼)图示意某地 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 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 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 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 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 理由(10分)。
21
【答案】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 份盛行东北风(2分)。图示地区山峰以南、 以西为背风坡(2分)。迎风坡多阴雨天气, 日照时数低(2分)。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 气,日照时数高(2分)。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
具体要求: •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 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 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 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 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 基本原理与规律。
16
另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主要是要求 考生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地理事物 的发展变化。 【例题】当地居民对 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 持、反对两种观 点.请你为这两种观 点各找一条理由。 ( 6 分)
17
【参考答案】 支持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 抗旱能力。(任答一点) 反对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 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 坏当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 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 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 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 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等 13
2
1、描述类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 ①地方时、区时、时区 ②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③季节、季度 ④高、中、低纬与五带 ⑤气象、天气与气候 ⑥ 降水、降雨 ⑦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与大气环流 ⑧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温室效应 ⑨大陆性与海洋性 ⑩永久性积雪(冻土)、季节性积雪(冻土) 3
⑤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 雅丹:是由平行相间排列的吹蚀沟槽与垄岗组成的 崎岖破碎的地面。通常发育在干旱的湖积平原上 由泥质岩层经定向风沿裂隙不断吹蚀形成。以新 疆罗布泊雅丹附近最为典型,故名。 丹霞:发育于红色砂、砾岩层之上,沿岩层垂直节 理由流水侵蚀及风化剥落和崩塌后退,形成顶平、 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 丹崖赤壁地貌称丹霞地貌。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 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 以我国分布最广。
9
⑦生态农业与立体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原理, 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 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 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实行农林牧副 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 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珠江 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等。 立体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 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 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 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稻田养鱼、 农田播种食用菌等。
8
⑥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 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是指一年内在 同一耕地上种植作物的次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 面积之比。 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 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 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海岸线曲折度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气温(数值高低,日较差、年较差)、 降水(定性与定量)及季节组合、年际变化。
☆降水特征描述的一般模式: 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④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一、对象——风化的对象是岩石。侵蚀的对象包括岩石及其风化 物。如:土壤、岩屑。 二、方式——风化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几大方式。侵蚀主要是物 理方式。 三、时间——风化的过程往往漫长而平静,较少能看得见,多数 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验证的。有些侵蚀现象是可见的,时 间比较短。如雨水对地表的侵蚀、流水对边坡土壤的侵蚀等; 有的侵蚀现象时间也很漫长,如:黄河对黄土高原的侵蚀、海 水对海岸的侵蚀、冰川侵蚀地表形成的冰斗等。 四、结果——风化的结果是岩石变碎、变小。侵蚀的结果是物质 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 五、次序——就某一处地表的变化而言,风化在前,侵蚀在后 7
【答案】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 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 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 出现雪带。
15
图7表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不同的自然带。
15.该大陆是 ( ) A.非洲大陆 B.亚欧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16.自然带④对应的气候特征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湿润 D.终年炎热干燥
1 4 7 10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 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 【答案】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 14 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
(3)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 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 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 显性的区位信息和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 【例题】(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 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
①寒潮与寒流 ②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③地形和地势; 沟谷、河谷和山谷 ④山地和山区 ⑤向斜与背斜 ⑥ 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⑦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⑧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机械增长 ⑨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 ⑩农作物与农产品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
4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季 风气候典型,也就是夏季气温可能没有季风气候高, 降水也没有季风气候集中,冬季气温稍高,降水也稍 多。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东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分布在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的东岸。 ②台风与飓风(热带气旋)、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 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飓风。 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空气的运动状况。 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锋面发育在低压槽中。
22
18
(4)对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的描述
宏观
规律
19

右图为2011年我 国冬小麦收获期 分布示意图,读 图完成5—6题。
乙 B
A

5.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海陆分布 D.光照 6.下列关于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思考:北方同纬度沿 A.甲地收获期在5月1日之后 B.收获期乙地比丙地早了10天 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收 C.A区域收获期的差异比B区域大 获期晚吗?为什么? 20 D.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收获期晚
5
③无霜期、积温、生长期 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之后到初霜之前的一段时间。 一般与生长期(作物生长的时期)的长短呈正相关。 积温:日平均气温高出某一特定的温度期间的温度的 累积总和。 生长期:作物可能生长的时期或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 时期,前者称气候生长期,纬度高地区生长期短,后 者称作物生长期,同一农作物在高纬高山地区生长期 长。
36.(30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 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 月 份 气温 (℃) -6.7 6.0 20.5 8.9 降水 (mm) 45.6 64.0 76.6 63.0 乙 气温 (℃) -12.4 3.3 19.1 6.5 降水 (mm) 90.0 75.5 118.5 96.0
10
⑧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各有哪些特色 西北地区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 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 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或立体农业; 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或高寒农业; 城市,矿区周围的乳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南方季风区的季风水田农业; 黄淮海中低产田的鱼塘—台田模式; 内蒙古高原为草原牧场; 新疆天山为山地牧场; 青藏高原为高寒牧场。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