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良好人文底蕴、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一)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四)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五)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九)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一)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十二)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知识目标(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二)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青岛大学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周、小儿内科学实习16周(含社区医学实践1周)、儿童保健学实习4周、小儿外科学实习8周、
小儿传染病学实习4周。
4.各环节学时学分设置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类型
通识教育必修课
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集中实践
必修课合计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占总学分比例%
632 学时+1 周 1232 学时 1010 学时 48 周
Ⅰ(下)
16
人体显微结构学
实验Ⅰ(上)
16
人体显微结构学
Ⅰ(下)
17
医学遗传学
17
系统解剖学Ⅰ
18
组织学与胚胎学
Ⅰ
18
生理学Ⅰ
19
生物化学Ⅰ
目标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标2
√ √ √ √ √ √ √ √ √ √ √ √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考 核 方
考 试 方
先修课 程
开课单位
备注
通识教育 C3000030 军事理论与
必修课 0008
训练
1
1周
1周 √
考式查 开式卷 无
通识教育 必修课
C2300010 1001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
础
3
48
32
16
√
考试 闭卷
无
马克思主 义学院
通识教育 C2300010 中国近现代
必修课 1002
史纲要
4.3% 9.8% 14.1%
医生 5+3培养制度
医生5+3培养制度
"5+3"培养制度是指医学本科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这是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临床实践能力。
"5+3"培养制度的实施,对于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接受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其次,它可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实施"5+3"培养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医学教育的改革,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最后,要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学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5+3"培养制度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医学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医学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培养出具备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扎实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医学服务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疗问题;2.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素养,能够维护医学职业的尊严和医患关系的和谐;3.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创新;4. 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患者和医疗团队有效沟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设置1. 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基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基础医学课程,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全面了解,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等各个临床专业。
学生将在第二学年开始接触和学习不同专业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实习和临床实践,提升临床技能和诊断能力。
3. 医学伦理学与职业素养课程: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意识。
重视医患关系的和谐与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4. 科研与创新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引导他们参与临床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对最新医学进展的了解程度,为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践经验培养除了理论学习,实践经验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医院的轮转实习,亲身参与真实临床工作,观察和学习不同临床实践技能。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是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临床技能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实践技能的培养。
培养方案要明确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以及相关的考核标准。
其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部门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培养方案要明确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实习指导和考核制度。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高度责任和敏感性的专业,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人文关怀和专业道德。
培养方案要加强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医学道德操守。
最后,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领域不断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00201K专业名称:临床医学(”5+3”) Clinical Medicine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掌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师,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4)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它医师的帮助。
(6)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7)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2. 知识目标(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疾、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一、学制五年制本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的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初步的医疗服务能力,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协调发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科学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三、基本要求遵循注重素质,强化技能,面向临床,多元发展的宗旨,培养良好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职业素质,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医疗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医学道德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基本的伦理和法律意识;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 较广泛的社会人文、行为心理科学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基本的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及祖国传统医学知识。
(三) 初步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较强的临1/ 6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身心健康,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五、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六、专业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的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精神医学等。
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
而临床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化和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培养。
为了满足社会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且细致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定位1. 培养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对临床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医学人才。
2. 培养具备医德医风,尊重生命、关爱病患,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3. 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情商和心理素质,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的医学人才。
4. 培养具有持续学习和自我提高意识,能够适应医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医学人才。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培养学生对公共卫生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心理学与人文医学:培养学生对患者心理状态和人文关怀的重视,增强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2. 实践教学(1)临床实习:安排学生进行有组织的临床实习,让其在临床实践中熟悉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要点。
(2)模拟诊疗:通过模拟患者案例的诊治,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践分析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3)临床技能培训: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如心肺复苏、血管穿刺等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 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临床医学的参与其他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如医学影像学、医学遗传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医学素质。
四、师资队伍建设1. 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2. 建立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有一名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为学生提供悉心的指导和帮助。
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
3. 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医学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
1.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2. 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3. 临床专业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
4. 实践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践教学:加强临床见习和实习,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五、考核评价
1.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实习考核: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3.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经考核合格,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医学专业代码:100201K一、培养目标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及“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医教结合,面向基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关爱病人,尊重病人人格,尊重个人信仰,保护病人隐私;坚持预防为主,着力减轻和祛除患者的病痛,提供临终关怀,始终将病人及社区具名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尊重同仁,具有相互关爱、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树立卫生经济学观念,坚持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
4.充分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能够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其充分理解并参与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终身学习观念,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自我完善,勇于创新,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方法。
(二)知识要求1.掌握医疗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学会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2.掌握医学人文相关知识,认识到环境、社会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能够用于指导学习和医学实践。
3.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和急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和产后的保健原则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4.掌握预防医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4左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2.实践经验:通过实习、规培等途径,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诊疗能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最实用的知识。
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安排实习、规培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诊疗能力。
4.跨学科课程:开设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模拟教学:利用模拟人、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练习临床操作。
4.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参与诊疗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指导。
1.学生评价: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行业反馈:加强与临床医学行业的沟通,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全科医学导论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概要 内科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外科学 急诊医学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室 11 个,校外实习基地 54 个。
表 11 临床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场地 仪器设备数
急救模拟
1
完整模拟人
模拟人
1
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JC-CPR3500B
模拟
1
控制出血大腿模型
JC-W3008
模型
1
控制出血手臂模型
JC-W2008
模型
60
打结训练模型
SUSO300021AD 训练打结
C
1
电子打结训练模型
SUSO300052BD 训练电子打结
C
6
多功能小手术训练工具箱 SUSO300023AD 放置器械
大学
医学
诊断学
蔡培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外科学
曹伟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儿科学
曹雁南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外科学
晁华绒
女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五官科学
车晓林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外科学
陈小茹
女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儿科学
崔海洋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理学
医学统计学
临床医学“5+3”专业本科阶段转硕士阶段要求
临床医学“5+3”专业本科阶段转硕士阶段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5】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17】4号)文件精神,学校积极实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培养改革,加强医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本科教育与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培养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临床医师的合格住院医生。
一、学校统筹制定“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分阶段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5年本科阶段合格、达到条件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直接进入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5年本科培养期间,学生有下列情况者,进入相应专业五年制学习,不继续在“5+3”一体化专业学习,不进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
1. 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2. 考试舞弊;3. 必修课程未获学分累计达到20学分;4. 自行选择五年制学习。
该类学生视为自动放弃研究生阶段学习资格,不能参加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
三、学生由本科阶段转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条件: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学分绩点2.0及以上。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或其他学术不良记录。
4.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5.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22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或者TOFEL成绩90分及以上。
6. 本科培养合格,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四、“5+3”一体化学生转入本校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时,纳入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将学籍注册为研究生,同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拥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能够满 足学生临床实践的需求。
优秀的师资队伍
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 的教育教学和指导。
就业前景广阔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可在各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临床医学及相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 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05
培养特色与优势
培养特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注重学生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领 域的全面发展,同时针对临床医学专业
进行深度培养。
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推动
临床实习
临床技能培训
通过临床实习,培养学生掌握 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技能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思维培养
通过参与临床病例讨论、病情分析 等,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和 独立处理病人的能力。
医患沟通能力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具 备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 平。
学术科研训练
科研项目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或医院的科研 项目,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
识。
学术论文撰写
通过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提 高其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和学术素
养。
学术会议交流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 术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增
强学术交流能力。
04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01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成立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对教学活动进行
全面、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 培养计划方案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鉴于临床医学领域对优秀青年人才的需求,我们特制定了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本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独立研究能力的优秀青年医生,以满足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需求。
二、计划内容1. 学术培训通过参与各种临床研究项目和临床实践,培养青年医生具备系统的学术研究方法和知识,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 临床实践设立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阶段,使青年医生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掌握重大疾病的救治技术,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判断力。
3. 学科交流和合作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学科交流和学术讲座等活动,鼓励青年医生与国内外优秀医学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其国际眼界和合作能力。
4. 导师指导每位青年医生配备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经验的导师,指导其全程参与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5. 综合评估与奖励机制设立严格的评估体系,对参与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临床实践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三、计划实施1. 招生对象本计划面向已具备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且年龄不超过35岁的临床医生。
2. 招生名额每年招收不超过10名优秀青年医生参与本计划。
3. 实施时间本计划每年开始时间为9月1日,为期两年。
4. 实施机构本计划由本市医学院牵头,临床医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
5. 资金支持确保本计划能够充分发挥效益,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包括学术研究经费、临床实践经费和学术交流费用等。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计划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培养一批有丰富临床经验、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优秀青年临床医生。
2. 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临床医学青年科研人才。
3. 提高本市医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
4. 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资源。
五、实施保障为确保本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作,将成立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牵头单位领导负责,并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和监督。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7.06.21•【文号】教高〔2017〕4号•【施行日期】2017.06.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17〕4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现就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人才培养(以下简称“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教育部决定,自当年起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即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是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是,加强医教协同,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
有关高校要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改革内容方法、健全评价体系、做好政策衔接,不断提高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1.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贯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学生恪守医学生誓言,培养学生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
要强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拓宽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
临床5+3的学业要求,学籍管理情况,学生课程情况,就业情况
临床53的学业要求,学籍管理情况,学生课程情况,就业情况临床5+3的学业要求临床5+3是指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即在完成临床医学本科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医学研究生阶段。
该模式的学业要求如下:1.本科阶段(5年):-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和相关临床技能;-完成临床实习、病例分析和医疗技术操作等实践环节;-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或科研论文撰写。
2.研究生阶段(3年):-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领域的临床医学问题;-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学籍管理情况学籍管理是高校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管理和记录的系统。
具体的学籍管理情况因学校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注册和报到:学生入学时需要进行注册和报到手续,提供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
2.课程选修和成绩管理:学生需要按照学校规定选修相应的课程,并按时参加考试或完成作业,学校将记录学生的成绩并进行管理。
3.学业指导和辅导:学校会提供学业指导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学术支持和建议。
4.学籍异动管理:包括休学、复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变动情况的管理和审批。
5.学位申请和毕业管理: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业要求后,可以向学校申请颁发学位证书,并按照学校的毕业管理程序进行相关手续。
学生课程情况学生的课程情况因个人所处的具体阶段和专业而有所不同。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硕连读模式下,学生的课程情况一般如下:1.本科阶段(5年):-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实习和实践环节:包括临床实习、病例分析、医学技能训练等。
2.研究生阶段(3年):-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选修相关的临床医学课程;-科研项目课程:学习科研方法、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课程;-科研实践: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设计、实验和论文撰写。
就业情况临床5+3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多种就业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医疗机构: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医院、诊所或其他临床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如执业医师、住院医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1 个,国家 级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2 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1 个。省级教学团队 2 个,省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19 个。
临床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28 名,其中教授 50 名,副教授 49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5 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名,省级教学名师 1 名。兼职教 授 508 名,副教授 992 名。临床医学专业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拥有临床技能实验室(培训中心)8 个,11 所临床医学院和 4 所教 学医院,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床位达 16000 张。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核心课程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验、临床技能学、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 专业实习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科实习 48 周,主要为内科 16 周(含社区实践 1 周),外科 16 周,妇产科学 8 周,儿科学 8 周。通过通科实习,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 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第二阶段为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阶段,时间为 3 年,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与要求进行培养。
49 神经病学
目标1 √ √ √ √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目标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皮肤性病学 51 口腔科学 52 传染病学 53 妇产科学 54 精神病学 55 专业实习
√
√
选修课合计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 230
48 周 3028 学时+49 周
/ 开设 784 学时+4 周
/
48 208 修读学分 10 修读学分/开设学分 12/49 修读学分 22
20.8% 90.4% 4.3% 5.2% 9.6%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类型
学时
必修模块 选修模
学时
块学时
学时合计
临床医学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近 3 万名合格毕业生,主要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工作地点以山东为中心,辐射全国。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突出临床 基本能力的培养,成果显著。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文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 有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二、培养目标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前 5 年)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类别
类型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通识教育必修课
632+1 周
36
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1320
69.5
专业核心课
1076
54.5
占总学分比例% 15.7% 30.2% 23.7%
集中实践
必修课合计
选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 实践/多元课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哲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临床基 本技能系统训练,具备临床实践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的知识、能力和素 质的培养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医学职业道德。 2.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具有数理统计、化学及计算机应用 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竞争和合作能力。 3.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基本的药理知识和合理用药的原则。 4.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与治疗原则等。具备一般临床急危重症的诊断、急救和处理能力。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 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病与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了解临床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 际,独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研究医学问题,能够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7.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 学习能力。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
√
√
√
√
√
附件 2 课程地图
附件3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别
通识教育 必修课 通识教育 必修课 通识教育 必修课 通识教育 必修课
通识教育 必修课
C3000030 0008 C2300010 1001 C2300010 1002 C2300010 1003
57.5
1
58.5
81.5 学 分,占总
学分 35.4%
2 学分
83.5 学分, 占总学分比
例 36.3%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集中实践教学
学 分 S1
1
2
S2
3
学期安排(周) 4 S3 5 6 S4 7
军事理论与训练 1 1 周
社会实践
1
至少四周分散进行
专业实习 1 25
专业实习 2 21
社区实践
(2)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组成。 (3)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程,由本专业选修课和其 他专业的专业课组成。 (4)集中实践课程:主要是专业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 3.修读建议(第一阶段) (1) 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本专业修读大学英语Ⅲ级、Ⅳ级、Ⅴ级,修满 9 学分。 (2)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 4 学分,建议前 4 个学期每学期修读 1 学 分,具体修读项目参见当学期选课列表。 (3)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思政、外语、军体、心理健康及职业教育、创 新创业等课程,为所有学生必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 46 学分,必修 36 学分,选修 10 学分, 其中核心课程至少修读 6 学分。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 7 个模块,学生至少修读 3 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 2 学分。建议临 床医学专业学生多选修人文社科类模块课程。 普通课程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全校选修课程,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 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本专业的必需知识储备,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是否需要修读。 (4)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组成,是每位学生必修 的课程。 (5)多元/实践教育课程:本培养方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 48 分的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建 议学生至少修读 12 学分,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建议修读医学导论,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医 学课程学习,修读的其他课程建议以医学前沿知识、对学科及专业基础进行补充和拓展的课 程,以优化本科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6)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在各 附属医院集中进行通科实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阶段学习必须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 (7)社会实践:每位学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 应不少于 4 周。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
472
32
504
实验实 非独立课内实验
285
0
践课
集中实践(含军训 1 周和 社会实践 4 周)
224+49 周
4周
285 224+53 周
实验实践课总计
981 学时 32 学时 1013 学时
+49 周
+4 周
+53 周
学分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学分
学分
14.5
19.50来自学分合计15.5 9.5
2.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 3.毕业标准与要求 (1)第一阶段:至少应修满第一阶段规定的总学分 230 学分,普通话水平考核达到二级 乙等,计算机操作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背诵、应用文写作达标后方可毕业。同时第一阶 段(前 5 年)毕业考试方式:临床技能考核+综合理论考试(二者均须达及格)。并达到医学 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后,方可取得医学学士学位。 (2)第二阶段 1)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本专业学位类型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专业实践学分、 其他必修环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发表符合学校规定的学术论文。 2)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3)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5)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向青岛大学提出申请,经学位评定委 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