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人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2.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独立评价发展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2.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2)自我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性到逐步客观化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 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观念的集合点,也是儿童 出生后最先接触并长期生活的场所,因此,家庭环境对学前幼儿的性格形成 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性格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性格是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2.性格是一种惯常的行为方式 3.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成分
一、性格概述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气质无好百度文库之分,性格有优劣差距 气质稳定性强,性格稳定性差
(一)学前儿童意识的发生 儿童对自己的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人
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趋势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儿童认识自己,需要经过一个比认识外界事物更为复杂、长久的过程。 儿童从最初不能意识到自己,到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能够在成人 发出“耳朵”“嘴巴”“手”等指令时,正确指认自己身体的部位。但是,1 岁孩子还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别人身体的器官。
学前儿童虽然表现出各种气质特征,但教师或父母不应轻率地对学前儿童 的气质类型做出判定。原因主要有三个: ①在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 ②某一种行为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共有。 ③学前儿童虽然表现出气质的个别差异,但他们的气质还在发展之中,尚未稳 定,还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教师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观察,综合比较各种行为特点,再审慎地 确定学前儿童的气质是接近或属于某种类型,以免引起教育上的失误。
3. 教育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首先,幼儿园教育的 方针、内容、方法,以及幼儿园的传统、规章制度、师生关系、团队生活、游 戏活动等,都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其次,教师的榜样、示范对形成儿童的 性格也有重要作用。最后,幼儿园的集体组织及其活动,特别是班集体的特点、 要求、舆论和评价等,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给予具体影响。
三、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三)针对学前儿童气质的特征,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认识到学前儿童在气质上的差异,教师和家长就应该在进行教育和教学工 作时,针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于容易兴奋、不可 遏制的儿童,要教会他们自制,午睡先醒时要安静躺着,不喊叫、不吵闹别人, 养成安静、遵守纪律的习惯;对于容易抑制、行动畏怯的儿童,要多肯定他们 的成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热情活泼、难于安 定的学前儿童,要着重培养专心工作、耐心做事的习惯;对于反应迟缓、沉默 寡言的学前儿童,要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教给 他们各种活动技能和工作方法。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 外界因素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媒介 传播进行的,如图书、报刊、影视制品、音像制品等。文化媒介中的英雄榜 样、典型人物常常是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激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 想象,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而格调低下,恶劣的文化媒介则污染儿童的心 灵,诱发不健康的联想和体验,甚至使他们走上错误和犯罪道路。
二、人格的结构
(一)人格的倾向性
人格的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格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二、人格的结构
(二)人格的心理特征
人格的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主要包括能力、气 质和性格。
二、人格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 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 应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成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个成分。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3岁左右,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二、学前儿童的性格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1 活泼好动 2 喜欢交往 3 好奇好问 4 模仿性强 5 好冲动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 (1)体征 (2) 性别 (3) 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个性和人格在 心理学中常作为同义词来使用,但严格的说,人格相对于个性,除了包含个性 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外还包括自我意识。
(二)人格的稳定性
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真正的人格,只有那些稳定的、 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格。
三、人格的基本特征
(三)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三、人格的基本特征
(四)人格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趋势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因为自 己的身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行动也是具体可见的,而内心活动则 是看不见的。对内心活动的意识要求较高一些的思维发展水平。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自 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 调控,保证人格的统一和和谐。
三、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所构成 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三、人格的基本特征
(三)自我调节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监控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总的来 说,学前儿童自我监控能力还比较差,到了5~6岁才有一定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 (三)寓自我意识培养于日常生活中 (三)在活动中引导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四)家园合作,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四、学前儿童的性格培养
1. 关注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2.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3. 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4. 通过个别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 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意识概念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 识。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儿童一出生就表现出了气质的差异。心理学家托马斯、切斯根据儿童
活动水平、行为的规律性、注意分散程度、接近或回避、适应性、注意广 度和坚持性、反应强度、反应阀限、心境质量等9个维度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行为,将出生到3岁前儿童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容易型 (40%) 困难型 (10%)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气质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temperament)一词源于拉丁语,最初意指混合,按适当比例
把原料、因素配合在一起。
1.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 气质具有天赋性和稳定性
一、气质概述
(二)气质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 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及抑郁质。每种类 型的人都有其各自的典型特征。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三)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5. 个人主观因素
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等都是性格形成的外部条件,虽然, 它们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是通过人的内 部因素才能起作用。性格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体把其接受的外部社会 要求,逐渐内化为自己内部要求的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个人的理解和 领悟,个人的需要、动机和态度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如果外部要求与自己 的态度相吻合,就可能转化为内部要求,并见之于行动,形成自己的态度体 系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外部要求不符合个人的需要和动机,那么客观的 要求就很难转化为内部需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个人的性格特征。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气质渲染性格 气质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性格调节气质
一、性格概述
(三)性格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婴儿性格的萌芽
儿童的性格是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婴儿的环 境中,最主要的客体是照顾他的成人。一般来说,母子关系在婴儿性格的 萌芽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母亲的良好照顾,会使婴儿从小得到安全 感,形成对母亲的信任和依恋,为以后良好性格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2.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第一,幼儿的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 第二,最初往往较多局限于对外部行动的评价,逐渐表现出内心品质的评价。 第三,从只有评价没有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迟缓型 (15%)
混合型 (35%)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
(二)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1. 个体差异性 2. 相对稳定性 3. 一定的可变性 4. “掩蔽”现象
三、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一)了解学前儿童的气质特征 教师和父母应首先了解幼儿气质的特点。
三、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二)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 学前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趋势
(2)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1岁左右,婴儿 通过偶然性的动作逐渐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并且体会 自己的动作和物体的关系。比如,婴儿无意识中碰到了球,球向前滚动,婴 儿从这里似乎感受到自己碰球和球滚动的关系,进而主动去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