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笔记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古希腊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主要教育内容为:①目标是培养出身体和德性都非常强壮的男子,使他们可以为斯巴达军队效力。
它鼓励一致性,强调斯巴达城邦的价值胜过个人的兴趣,并且产生斯巴达未来的精英。
②斯巴达的教育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于世。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现在多以“斯巴达教育”作为严格而近乎残酷的教育的代名词。
③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贯穿教育的全程,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武士所具备的勇敢品质,渗透于日常生活、军事训练以及其他教育之中;音乐教育也很发达,运用到对青少年的教育之中,为了培养他们勇敢作战、服从长者和自我控制的品格。
④高度重视女子教育,强健她们的体格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同时让她们守卫城邦,智育地位很低,大多目不识丁,对修辞学很鄙夷,导致了让他们拒绝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导致衰落甚至走向终结。
【雅典的教育】雅典城邦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有效手段。
国立专门教育机构只负责16-20岁青年教育,16岁之前由家庭负责,也是家庭私学兴办的原因之一。
①与斯巴达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目的,斯巴达目的为培养优秀军人,雅典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勇敢、强健体格和公正的品质,造就合格的公民,身心协调发展是雅典教育的核心目标。
②从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出发,表现出多面性,如道德、音乐、文化、体格的培育,重视个人的特点,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有目的性的培育。
音乐学校教授除音乐以外的阅读、算术、哲学等,具有广博的教育内容,满足雅典发展的各方面要求。
③体育也是另一重要组成部分,13岁进入体操学校进行严格训练,16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学习,18岁经过检查被授予合格公民的称号。
道德教育也潜移默化塑造了受教育者良好的品质,雅典有文法教师、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等,他们开设私立性质的学校,7-16岁学生进行招生,条件很简陋,表现出雅典对专职教师的偏见。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外国教育史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泥板书,从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社”。
2.古埃及的教育(1)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文士学校3.古印度的教育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这类学校中的教师被称为古儒。
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还规定学习的六科为: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
在古儒学校中,体罚是常用的手段,对年龄大的学生采取恩威并施。
另外,古儒学校在教学时,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
这种方法后为英国教师贝尔袭用,即盛极一时的导生制。
4.对比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1)相同点:二者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接受教育。
(2)不同点:①教育目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而雅典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②教育内容不同。
斯巴达人的在受教育阶段主要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业只是服务于军事教育;而雅典除了体育训练外,还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③教育机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主要是军营和“士官团”;而雅典的教育机构是私立学校和国立体育馆。
④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教育方法严厉粗暴,一味服从;而雅典的教育则重视启发诱导,理论思辨。
5·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是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教育目的:教人学会政治活动的本领教育内容:雄辩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6.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产婆术”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7.柏拉图《理想国》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理论8.古罗马的教育共和早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兼军人,教育体制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共和后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演说家、政治家,教育体制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帝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初中等学校)和官吏(高等学校)。
外国教史笔记
外国教育史笔记绪论一、《外国教育史》学科性质、特点及内容概述所谓教育史就是人们在从古代至今对教育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地重建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历史;同时也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种种努力和尝试,去塑造下一代人的历史。
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的演变。
1.《外国教育史》的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课程具有通史的性质。
同教育史研究一样,外国教育史主要是研究外国教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具体的说,这门课程是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发展、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一门课程。
2.《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特点首先,作为一门历史类学科,它在结构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史实、问题、观念和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其次,它也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尽管教育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但在不同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发展又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3.《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内容本课程一共有21章的内容,分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三个部分。
古代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一共有五章的内容。
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介绍古代希腊的教育制度的教育思想;第四章主要介绍罗马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第五章主要介绍西欧中世纪和阿拉伯的教育。
二、学习《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设置《外国教育史》课程的目的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我们学习和了解外国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教育历史上的遗产,认识外国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总结的教训。
2.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首先,它是我们研究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
教育理论的学习应当与教育史的学习结合起来进行。
其次,它是我们从事教育实际工作的参考指南。
第三,它有利于我们开阔教育眼界,更新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
第四,它可以使我们学习到许多教育家热心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和奉献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一、古典时代得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与雅典为代表得城邦时代二、斯巴达得教育(1)教育背景(军事化得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得三个社会阶层构成得国家)(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3)实行严格得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得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得教育。
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得训练。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得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
年满20岁得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
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得学习(7)教育目得在于培养体格强壮得战士三、雅典得教育(1)民主化得商业社会(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与审美教育。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
20岁,经过一定得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得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得目得在于培养身心与谐发展得能履行公民职责得人.请思考: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得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四、西方三杰——-柏拉图得教育思想(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 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得长官.③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与军人)(二)论早期教育:孕妇应经常散步,并接受培训。
3岁之前,儿童由女仆照应其衣食起居,由国家最优秀得公民来监督实施教育,对儿童加以正面得熏陶与教育。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体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成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判断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创立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获取了必然的睁开。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相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授课,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授课方法比较重视师徒教授。
公元3 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辈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和研究。
平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与巴比伦同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必然的睁开,在天文学上能划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 10 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筑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一般以为古埃及成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兴隆天文学:察看天象,展望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成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筑庙宇、房舍水利学:灌溉知识系统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②前 3500 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用配置大小官吏,加强国家机器,推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特地的机构教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学校种类:最早成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当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地方为校址,官吏充当教师。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333教育综合考研笔记—外国教育史高分笔记
(2)其教育内容为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自由知识,也称自由学科,即七艺,包括:音乐,文法,修辞,几 何,算数,天文,辩证法。自由教育成为西方经典的教育模式之一,对于西方教育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12、修辞学校(名词解释)(了解) (1)罗马共和后期的学校,这类学校招收16-20岁的男性,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2)在当时,从事政治活动,需要以演说争取群众。因此,有无演说雄辩才能,也是衡量一个罗马人有无教养 的重要标志。 (3)修辞学校开始请希腊人任教师,采用希腊修辞学校的课程,后来才有罗马人在拉丁修辞学校担任教师。 13、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雄辩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著作《论雄辩家》中论证了培养雄辩政治家的教 育思想。 (1)关于雄辩家的定义 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就是能够就眼前的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的人。 (2)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 广博的学识。雄辩家要有全部自由艺术和各种重要的知识。全部自由艺术是指文法、修辞、算术、几 何、天文、音乐等学科;各种重要知识则是指政治,各国政治制度、法律、军事和哲学等。 (b)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决定演讲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词造句以及整个演说词的文体结构。所 以在修辞方面要求表达正确,通俗易懂,优美生动,语言与主题相称。 (c)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3)雄辩家的培养方法。 西塞罗强调练习和模仿在雄辩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主张要进行经常的模拟演说,同时要勤于写作,用写作 来磨练演说。他认为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力中去。 14、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名词解释/简答)(未考过,了解) (1)昆体良的教育观 (a)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b)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c)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 (d)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 (2)昆体良的教学论 (a)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强调集体教学的同时,昆体良 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问题。 (b)在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上,采用赞许和表扬方法激励学生进步,反对体罚。使用启发诱导,提问解答的方 法。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要适度,学习和休息要交替进行。 (c)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几何、天文学、算数等在内的学科计划(七艺) (3)关于教师的论述 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应当(a)德才兼备;(b)热爱学生(c)懂得教学艺 术;(d)能根据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4)学前教育思想 昆体良重视学前教育。他极力主张在儿童能说话的前后就应开始对他们进行智育,要进行快乐学习,使儿童热 爱学习。 15、修道院学校(名词解释)12山东 (1)这种教会学校设立于修道院。其目的是培养自幼入院,准备将来充当神职人员的“圣童”;后来,也接纳 将来不准备从事神职活动的儿童。前者称为“内学”,后者称为“外学”。(2)教育的内容各不相同,有些学 校教读、写、算、音乐和宗教知识,有些学校除此之外还教“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少数学校教 “七艺”(“三艺”和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但是,神学是最高的王冠。(3)到公元9世纪时,几乎西欧 所有的修道院都设立了学校。 16、主教学校(名词解释):(了解,未考过) (a)主教学校设在天主教所在地,又叫大教堂学校。(b)主教学校性质和水平与僧院学校差不多。强调宗教信仰 的培养,学习读、写、算以及七艺课程。(c)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 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d)与修道院相比,其性质和组织相似,但是学校设施更好、水平更整齐,其中个 别主教学校后来发展成为大学。 17、基督教教育的特点(简答)13、15华南简 (1)教育目的宗教化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精品文档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8、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问题。
9、苏格拉底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实践的哲学—道德;(2)寻求道德的一般;(3)教人学会做人(4)智慧即德行;(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7)身教胜于言教10、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11、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的运动场附近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科学,是当时哲学和科学的中心,并对中世纪和近代大学产生了影响。
1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1)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端赖于教育。
2)理想国中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3)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4)理想国中重视早期教育。
5)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6)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
7)每个人的灵魂中有三种成分:理性部分、欲望部分、激情部分8)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13、亚里士多德是如何论述美德的?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两类: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
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是过度,一是不及。
美德就是适度,恰如其分,恰倒好处。
在实践德行过程中,他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4、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15、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53亚里士多德认为教给儿童的东西应是“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自由教育(亦称文雅教育)反对教育具有任何功利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只适合于自由民。
任何职业、艺术、科学,凡是足以使自由民的身体、灵魂、心理不适应于实践或无法运用其德行者,都是鄙俗的,应予以拒绝。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
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第一篇: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外国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古儒学校:它是由印度的一种被称为“古儒”阶层的人士们设置起来的学校。
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吠陀经)有较深研究而愿专门致力于青年教育工作的人。
2.柏拉图: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具体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他在社会观上很推崇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他的专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3.骑士七技:包括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4.班级授课制:它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5.《巴尔福教育法》:(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由郡议会和郡级市设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2)地方教育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
(3)地方教育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
(4)地方教育局需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6.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主要指对刚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
7.《费里法案》:1881年至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
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
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外国教育史最终整理稿
选择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古代埃及的宫廷学校。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3、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简单粗暴。
4、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外,还有寺庙学校等。
5、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6、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7、英国近代著名的公学有温彻斯特公学和伊顿公学。
8、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教育家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9、18世纪,在罗蒙诺索夫的主持下,俄国成立了莫斯科大学。
10、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11、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1806年12、管理,教学和训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三种手段。
13、1882年颁布《费里法案》,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项原则。
14、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15、教育心理学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6、美国公立学之父:贺拉斯•曼17、《爱弥儿》作者是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18、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
19、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的著名幼儿教育家,与福禄培尔齐名。
2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1、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日本大学、明治大学。
22、美洲第一所高等学府是哈弗学院(1636年)在马萨诸赛殖民区。
23、中世纪第一所大学是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
伊尔内留斯在此讲学。
24、欧洲中世纪中等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辩论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5、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发明了“产婆术”。
26、《天鹅之歌》的作者是19世纪著名的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27、美国州一级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创始人是贺拉斯•曼,并推动了公立学的发展。
28、明治维新推出了三大口号,其中与教育相关的是“文明开化”。
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一、古典时代的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的城邦时代二、斯巴达的教育(1)教育背景(军事化的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的三个社会阶层构成的国家)(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3)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的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的训练。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
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
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7)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三、雅典的教育(1)民主化的商业社会(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
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请思考: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四、西方三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
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长官。
③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二)论早期教育:孕妇应经常散步,并接受培训。
3岁之前,儿童由女仆照应其衣食起居,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监督实施教育,对儿童加以正面的熏陶和教育。
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一章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教育根植于和何种基础?(一)生物学起源论倡导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中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二)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三)劳动起源论(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提出者:苏联学者史学家米定斯基《世界教育史》恩格斯观点源于(四)需要起源论提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二、史前教育的概况(一)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史前教育的概况()前氏族社会(距今约400万年至1万5千年最初阶段旧石器儿童属于整个部落)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儿童在妇女身边教育出现“青年之家”)父系氏族社会(金属工具社会大分工教育增加“成丁礼”(青年礼))了解有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剩余产品个人占有途重视道德、精神教育)径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名族学的资料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共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胜过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位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苏美尔文化是巴比伦文化的前身(一)文化与科学1、公元前4000年产生文字泥板书(公元前3000年)楔形文字2、古巴比伦最杰出的成就:天文学和数学公元前2000年(二)教育概况2、教学内容及方法语言、书写、阅读、翻译、计算、楔形文字符号表、文法著作、字典老师先写在泥板上,学生临摹;抄写背诵单词或词组。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一、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是教育史上的重要国家,其教育制度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
在古希腊,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公民品质和士兵战斗力。
在雅典,教育主要分为体育教育和音乐教育两个部分,体育教育主要培养孩子们的体魄和战斗力,音乐教育则培养他们的灵魂和智慧。
同时,古希腊也是教育理论的发源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在教育方面有许多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罗马教育古罗马教育受到希腊教育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古罗马重视实用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在教育内容上,古罗马加强了军事训练和军事思想的灌输,同时也注重了礼仪教育和社交礼仪的教育。
古罗马的法律教育和公共演讲的教育也有一定的特色。
三、中世纪教育中世纪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掌控,宗教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会学校以拉丁文学习为主,培养的是教士的人才。
同时,也存在了一些世俗的学校,比如修道院学校、大学等,但整体而言,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只有贵族阶层的子弟才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开始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的数量增加了,教育内容也更加多样化,除了拉丁文学习,希腊文学、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也开始受到重视。
重要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流行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五、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普及教育,提倡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重要的教育家如孟德斯鸠、洛克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理论,主张让每个人都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提高整体的文化水平。
启蒙运动也为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在近代,教育制度得到了更为完善,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普及教育开始得到重视,国家开始出台相应的教育法规,制定教育行政法规,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和机构。
最新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311教育学《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学习要求:1.外教史部分以近代和现代史为重心;2.外教史包括思想、制度和实践三块内容,主要以思想和制度为重心;3.注意国别之间的差异。
中国教育史逻辑框架图: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外国古代教育第二章外国近代教育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了解即可)巴比伦教育古代埃及教育古代印度教育二、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智者、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古罗马教育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五、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拜占廷教育阿拉伯教育(一)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古风时代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军事专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教育目的培养勇敢忠诚的战士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如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秘密服役教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查,合格的才允许抚育,不合格的弃于荒野。
第二个阶段,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第三个阶段,公共教育(7-28岁和18-20岁两个阶段。
)教育方法集体教育、体罚、实践练习教育对象女子接受与男子同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控制,并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子女教育缺陷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重视个人的智慧和个性2.雅典教育雅典教育城邦性质公元前7世纪形成的民主共和制城邦教育制度由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教育目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五项竞技、音乐(包括阅读、书写和计算以及其他文化知识),舞蹈、道德教育阶段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家庭教育(7岁前);第二个阶段是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学习(7岁之后);第三个阶段是体操学校教育(13岁后);第四个阶段是体育馆教育(15岁左右);第二个阶段军事训练团教育(18岁)教育方法个别教学、启发式教学教育对象男性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段性2.重视体、智、美和谐发展3.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4.忽视女子教育。
外国教育史(笔记)
基础夸美纽斯:一、教育目的:双重性,即信仰的目的与世俗的目的相统一。
(一)这两个目的的关系:1)在夸美纽斯看来,信仰的目的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教育 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皈依于上帝,步入天堂, 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和来世的永生。
2)世俗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世俗的目的有三个方面:包括学问的目的,包括学问的目的,包括学问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和道德的目的和 虔信的目的。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德行和信仰,德行和信仰,以便学生以便学生 能够享受现实的幸福,也为永生做准备。
(二)夸美纽斯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他对教育的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他对教育的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首先,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能使国家独立、和谐,能够使社会繁荣发展,能够使人类得救。
其次,他从教育对于享受宗教生活的作用。
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使人能够步入天堂。
这反映了夸美纽斯肯定了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的思想,以及教育思想上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最后,教育对人间生活的作用。
通过泛智的教育,人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益的、各种各样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从而成为德智体、从而成为德智体、信仰等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指自然界和普 遍法则。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根据,从自然中找到 教育的普遍规律。
教育的秩序应该以自然为界限。
教育要模仿自 然。
这样,教育的进行就同自然一样容易自然;教育的进行就同自然一样容易自然;其二是指人的与其二是指人的与 生俱来的天性。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更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了解外国教育史,不仅能够让我们拓宽视野,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当今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以下是对外国教育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外国教育(一)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重视军事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坚韧勇敢的军人。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接受严格的筛选,只有体质健壮的孩子才能被留下来。
7 岁以后,男孩进入国家设立的军事学校,接受艰苦的体能训练和军事技能培养,文化教育相对较少。
2、雅典教育雅典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在 7 岁之前,儿童在家中接受教育。
7 岁以后,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读写、算术、诗歌、音乐等。
到 13 岁左右,家境较好的男孩会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和军事训练。
18 岁时,成为公民预备者,接受军事训练。
(二)古罗马教育古罗马的教育在继承古希腊教育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
1、共和时期家庭教育是主要形式,父亲负责教育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
2、帝国时期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制度。
二、中世纪外国教育(一)基督教教育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据统治地位,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
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
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同时也包括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二)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主要培养王公贵族的后代,教育内容包括拉丁语、七艺、骑马、射箭等。
2、骑士教育这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分为三个阶段:侍童阶段、扈从阶段和骑士阶段。
骑士教育注重培养骑士的忠诚、勇敢和礼仪。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古典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学习。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其中婆罗门是僧侣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以上两个属于高级种姓,是特权阶级。
吠舍是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首陀罗地位最低,不属于再生种姓,是没有权利的奴隶,为非“再生”人。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梵天”,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婆罗门教赞成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果说”和“转世轮回说”。
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种姓间的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在众多希腊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的是最具代表性的。
因为,第一,他们代表了两个相反的政治体制类型和教育类型。
第二,他们又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根源。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各尼亚平原。
斯巴达国家的居民分为三个等级。
斯巴达人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是皮里阿西人(perioeci),第三个等级是希洛人(helois),为了维护其统治,斯巴达实行举国皆兵的体制,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军营。
(1)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斯巴达立法者为了适应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一套以培养军人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
这种教育,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
(2)斯巴达教育的过程和内容斯巴达的儿童在7岁以前主要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
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神话、传说。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ephebia)。
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与绝大多数古代国家不同的是,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通过以上对斯巴达教育的分析,可以将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归纳如下:第一,斯巴达人把教育看作最重要的国家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二,建立公共的国家教育机关以教育统治阶级的青年一代;第三,整个统治阶级对于教育问题的注意;第四,注意培养勇敢、坚韧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实施体育与军事训练;第五,国家注意女子教育。
总之,斯巴达教育的性质是野蛮的、落后的,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教育内容是片面的。
不过,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勇敢的战士,用来防御和增强斯巴达国家的实力,维护公民的地位,这在当时是成功的。
2.雅典教育雅典原是阿提卡半岛上的一个城市的名称,从公元前594年至公元前593年梭伦(solon)改革开始,中经前509年至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隶主民主制度过渡。
这对雅典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1)雅典教育的目的雅典教育的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它不仅要把他们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2)雅典教育的过程和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
男孩7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学校学习。
到十二、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弦琴学校和文法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
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有许多成功之处:第一,它把国家的意志与青少年的内在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第二,它使人的才能、倾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雅典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在公元前4世纪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威力而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古典时代是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智者的出现为标志,希腊(尤其是雅典)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所谓智者(Sophistes,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作为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智者派的出现在希腊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智者们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因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第二,智者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三,智者们最为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智者对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尤为突出。
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
这主要表现在,希腊教育思想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已由智者提出,并在不同程度上作了理论的探讨。
简言之,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三、希腊化时代的教育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向东扩张,先后征服了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印度(部分地区)等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开始了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相融合的新时期。
在希腊化时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变化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古典时期的特点。
在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的转移。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三、希腊化时代的教育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向东扩张,先后征服了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印度(部分地区)等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开始了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相融合的新时期。
在希腊化时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变化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古典时期的特点。
在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的转移。
第三,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第四,在希腊化时期,中等教育日益偏重于知识教学,尤其强调文学教育,体育和美育被忽视。
第五,希腊化时期教育中真正得到发展的是高等教育。
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
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
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
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
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1.教育目的论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
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2.德育论“德即知识”(Virtueis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
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
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
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智育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的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
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于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
后世的教育家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
“说美德就是知识,这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识见(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有道理。
”4.“苏格拉底方法”三、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