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例如,展示《静夜思》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寂静的夜晚。
2.呈现(10分钟)呈现《静夜思》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
这三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人的思想感情和诗词的深层含义还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感受古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难点: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深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原文和译文,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2.音频:准备诗词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有一个准确的发音和节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这些诗词的信息。
同时,播放诗词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词的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内容。
但在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欣赏和鉴赏古诗,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欣赏法: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和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古诗《春晓》,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背景。
然后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齐读)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师: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解疑合探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第3课时教案
1 古诗词三首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亡赖、卧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
背诵课文。
3.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1.理解词,板书课题。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学生读。
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3.指导朗读: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一边看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你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句子?2.生交流:(1)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师点拨:①古诗词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锄豆"指的是给豆松土或除草。
②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么样?该怎么夸他们?③练习朗读。
(2)感悟小儿调皮可爱.师点拨:①亡赖。
从“亡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②“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练习说话: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
④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子该怎么读出来呢?(3)感悟景美.师点拨:①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②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想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③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④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农村,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呀。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3.全班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诗中蕴含的感情。
四.学习写作方法。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书写诗句。
五.诗词链接
《赠汪伦》《草》《陋室铭》
六.课堂小结
李白的诗表达了他当时非常寂寞的心情,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诗词巧妙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色彩明丽的江南,让人心驰神往。
2)体会意境。
《独坐敬亭山》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
《忆江南》和《望洞庭》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理解诗句。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学生自学。
3.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师聆听巡视。
单元主题课时教案
课型
1.古诗词三首
授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每首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起对祖国诗歌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
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
过
程
课前准备。
1.课前三分钟朗读。2.听写词语。
一.引言: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再来学几首唐代诗人的诗。(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
1.出示目标和提示。
自学提示:
1)说意思
自读《独坐敬亭山》、《忆江南》和《望洞庭》,结合书中的图片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三首诗词的意思。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描绘了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这首词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代诗词,并对诗词中的意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首词的意境和深层含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其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品味,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其中的意象和寓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欣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诗词原文、注释、图片、音乐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诗词卡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词、作者生平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词《清平乐·村居》。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词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解释其中的意象和寓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可以拼字本课中"螺""或言"等生字,可以写下"亭""庭""潭""螺""或言"5个生字,认知"闲""贱""和""或言"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收集、诵读别的描绘山水风光的古诗。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存有感情地朗诵、诵读三首诗,口诀《红尘敬亭山》《盼洞庭》。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利用注解合议诗意,图画扭扭捏捏疑点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过来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雄伟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够用详细的话语了解你所看见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3.交流复习中的疑点,组内答疑。
1.抄写生字。
2.读、腰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每首诗所整体表现的幸福意境及表达方法,诵读、口诀。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低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泪眼两神气--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课,本节课选入了三首经典的古诗词:《春晓》、《宿建德江》、《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韵律和节奏,但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诗中的意境。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意境,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诗词卡片:打印三首诗词的文本,便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相关资料:收集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师简介诗人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三首诗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中出现的生字,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词义。
能流利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前两首。
2.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朗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心境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画面。
●讨论“众鸟”“孤云”的含义,理解诗人通过数量的对比表现出的孤独感。
●引导学生观察空白的画面,体会“尽”和“去”所表达的动态效果。
●强调诗人用词的精妙。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表现出这种孤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探讨“相看两不厌”中“相看”的对象,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特殊情感。
●从景美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理解“看不厌”。
●联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进一步体会诗人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找到知心朋友后的心情变化,带着愉悦的情感朗读诗句。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再次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授课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
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出示课件3】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出示课件4】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绝句》和《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式优美,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古诗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纸和笔:用于学生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古诗。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和背诵,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电子备课(3课时-每首诗1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电子备课2020年2月10日教学过程及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思路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
(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
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
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4.师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
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导入课文,解题入手,介绍词牌,扫除题目带来的阅读障碍。
初读课文,分散识字、写字,鼓励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自读。
体现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亡赖、卧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
背诵课文。
3.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
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学生读。
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3.指导朗读: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一边看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你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句子?
2.生交流:
(1)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①古诗词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不一样。
“豆”是庄稼,“锄豆”指的是给豆松土或除草。
②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么样?该怎么夸他们?
③练习朗读。
(2)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①亡赖。
从“亡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②“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练习说话: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
④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子该怎么读出来呢?
(3)感悟景美。
师点拨:
①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想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③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④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农村,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呀。
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4)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①“翁媪”分别对应图中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什么?(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②理解“相媚好“。
③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四、生成画面,读悟结合
1.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
同学们自己边读这首词边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
1.浏览资料幻灯片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宋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却遭受奸臣排挤,被贬到偏远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
这首词就在他被贬到这里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
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乡村之景,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直到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来读一读。
清平乐·村居
景⎩⎪⎨⎪⎧⎭
⎪⎬⎪⎫茅檐低小 大儿 锄豆溪上青青草 中儿 织鸡笼吴音 翁媪 小儿 剥莲蓬 事
诗词的感悟,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之上。
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过程中,我摒弃“独白式”的教学模式,用图片、歌曲、电影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词,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理解古诗词的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有规律可循。
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我在教学本课时,注重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
情感,让学生与诗人的感情、诗词的意境产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说出眼前浮现出的情景,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