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笔记 来自麻省理工MIT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CNN 是一种层次网络结构,可分为输入层、卷 积层、激活函数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及输出等部 分(如图 1 所示)。输入原始数据(例如图像的原 始 像 素 值 ),经 过 卷 积 、激 活 函 数 及 池 化 等 层 层 操 作 , 最终将原始数据中的高层语义概念剥离出来,这就 是前馈运算。通过误差函数通过计算真实值和输出 值之间的误差值,反向逐层反馈,更新每层参数, 这是反馈运算。通过前馈运算与反馈运算,最终使 模型收敛,实现完成训练的目的。
图2 卷积层的作用。卷积层通过卷积核完成对图像信 息的提取,故卷积核上的参数决定了该卷积层的作用。
China 中国 Plant 设备
Engineering 工程
例如有一种边缘滤波器
,当该滤波器作
用于图片中物体的边缘时,那么边缘和其四周的像素值
差异应比较大。如果作用该滤波器,那么边缘四周像素
值差异小的部分就会被消除,而差异较大的部分就被凸
146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2 ( 上 )
图1
2 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结构
卷积层。首先应了解什么是卷积操作,如图 2,画 面中间一个 3×3 大小的矩阵,将矩阵中的参数与对应 图像(画面左)位置像素所对应的参数分别相乘并相加, 此即为卷积操作。将所得数值作为一次卷积操作的输 出,之后选择将卷积核往某个方向平移一个单位长度, 再次进行卷积操作,直到得到新的一层,这一层同时也 作为下一层的输入。这个含有一定大小的矩阵(这里是 3×3)叫做卷积核(滤波器),每次平移的距离(这里 是 1)叫做步长。进行卷积操作的一层即是卷积层。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研究与探索·工艺与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 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深度学习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深度学习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深度学习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思想?A. 特征工程B. 端到端学习C. 传统机器学习D. 神经网络局部优化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深度学习的主要应用领域?A. 计算机视觉B. 自然语言处理C. 推荐系统D. 量子计算答案:D3. 以下哪个是ReLU激活函数的主要优点?A. 提高模型训练速度B. 提高模型准确性C. 缓解梯度消失问题D. 引入非线性特性答案:D4. 以下哪个是卷积神经网络(CNN)主要用于处理的数据类型?A. 文本数据B. 图像数据C. 音频数据D. 时间序列数据答案:B5. 以下哪个是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主要作用?A. 解决梯度消失问题B. 处理序列数据C. 提高模型训练速度D. 引入非线性特性答案:B6. 以下哪个是生成对抗网络(GAN)的主要应用领域?A. 计算机视觉B. 自然语言处理C. 推荐系统D. 语音识别答案:A7. 以下哪个是BERT模型的主要优点?A. 提高模型训练速度B. 提高模型准确性C. 缓解梯度消失问题D. 引入非线性特性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深度学习框架?A. TensorFlowB. PyTorchC. KerasD. scikit-learn答案:D9. 以下哪个是交叉熵损失函数的主要作用?A. 提高模型训练速度B. 提高模型准确性C. 解决梯度消失问题D. 引入非线性特性答案:B10. 以下哪个是Adam优化器的主要优点?A. 提高模型训练速度B. 提高模型准确性C. 缓解梯度消失问题D. 引入非线性特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使用______层神经网络自动学习数据表示的机器学习方法。
答案:多2. 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卷积层主要用于提取______。
答案:特征3.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能够处理______类型的数据。
【主题教研】深度学习的特征及其意义_3
深度学习的特征及其意义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集体的研讨、分享。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的提出,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为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消解种种二元对立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
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确立了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的相关性,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模拟性地“参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形成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而教师的作用与价值也在深度学习中得以充分实现。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规律社会历史实践核心素养近十年来国际上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其实根本不是国内疯传的“翻转课堂”等技术性的策略,而是源于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深度学习理论。
深度学习注重学生沉浸于知识的情境和学习的情境,强调批判性思维,注重实现知识的内在价值。
理解深度学习理论对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真是一种态度一、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 30 年多来计算机科学、人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研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机器学习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这两种模型分别可以看作包含 1 个隐藏层和没有隐藏层的浅层模型。
计算机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训练时,可以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计算梯度,再用梯度下降方法在参数空间中寻找最优解。
浅层模型往往具有凸代价函数,理论分析相对简单,训练方法也容易掌握,取得了很多成功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和智能网络如何通过基于算法革新,模拟人脑抽象认知和思维,准确且高清晰度的处理声音、图像传播甚至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等问题,在 21 世纪来临的时候成为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问题。
30 年多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辛顿教授(Hinton,G.)一直从事机器学习模型、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等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在机器学习模型特别是突破浅层学习模型,实现计算机抽象认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在图像识别与分析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引言图像识别与分析是指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分类、标记、检测或生成相应的输出结果的技术。
随着数字图像的大规模普及,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在人工智能、医疗影像、安防监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自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的提出以来,经历了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到深度学习方法的转变。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采用手工设计的特征提取器,再利用分类器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
然而,手工设计的特征提取器不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且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进行设计。
而深度学习方法克服了这一问题,通过端到端的训练,自动学习图像的特征表示和分类决策规则。
三、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
它由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等基本组件构成。
卷积层通过局部感知和参数共享的方式来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
池化层主要用于减小特征图的尺寸,增强特征的平移不变性。
全连接层则通过多层感知机来进行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多层堆叠的卷积层和池化层来提取图像的高级语义特征,同时使用全连接层进行分类决策。
四、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的关键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仍然面临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大规模数据集的获取和标注问题。
卷积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但是获取和标注数据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任务。
其次是模型的过拟合问题。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非常强的拟合能力,但容易在训练集上过拟合,导致在测试集上泛化能力较差。
此外,还有模型的可解释性、对抗样本攻击等问题。
五、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
[鱼书笔记]深度学习入门: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个人笔记分享
[鱼书笔记]深度学习⼊门: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个⼈笔记分享为了完成毕设, 最近开始⼊门深度学习.在此和⼤家分享⼀下本⼈阅读鱼书时的笔记,若有遗漏,欢迎斧正!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感知机感知机(perceptron)接收多个输⼊信号,输出⼀个信号。
如图感知机,其接受两个输⼊信号。
其中θ为阈值,超过阈值神经元就会被激活。
感知机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表⽰由⼀条直线分割的空间,即线性空间。
多层感知机可以实现复杂功能。
⼆、神经⽹络神经⽹络由三部分组成:输⼊层、隐藏层、输出层1. 激活函数激活函数将输⼊信号的总和转换为输出信号,相当于对计算结果进⾏简单筛选和处理。
如图所⽰的激活函数为阶跃函数。
1) sigmoid 函数sigmoid函数是常⽤的神经⽹络激活函数。
其公式为:h(x)=11+e−x如图所⽰,其输出值在 0到 1 之间。
2) ReLU 函数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函数是最近常⽤的激活函数。
3) tanh 函数2. 三层神经⽹络的实现该神经⽹络包括:输⼊层、2 个隐藏层和输出层。
def forward(network, x): # x为输⼊数据# 第1个隐藏层的处理,点乘加上偏置后传⾄激活函数a1 = np.dot(x, W1) + b1z1 = sigmoid(a1)# 第2个隐藏层的处理a2 = np.dot(z1, W2) + b2z2 = sigmoid(a2)#输出层处理 identidy_function原模原样输出a3a3 = np.dot(z2, W3) + b3y = identify_function(a3)return y # y为最终结果3. 输出层激活函数⼀般来说,回归问题选择恒等函数,分类问题选择softmax函数。
softmax函数的公式:y k=e a k ∑n i=1e a i假设输出层有n个神经元,计算第k个神经元的输出y k。
国外专家关于ai的journal
国外专家关于ai的journal国外专家关于AI的JournalAI(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引起了全球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篇文章将介绍国外专家在AI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以期对读者增加对AI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来看看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专家在AI领域的研究。
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AI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图像中的物体。
他们通过对大量图像数据的训练,使得AI系统能够自动学习并识别出图像中的对象,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
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AI算法,可以使机器在不断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性能。
通过不断与环境进行互动,机器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不断优化自己的行为策略,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专家在AI领域也有所贡献。
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可以实现自动对话系统。
通过训练大量的对话数据,该模型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流畅的对话。
这一技术在智能助理、客服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AI模型,用于预测金融市场的走势。
他们通过对历史金融数据的分析和建模,使得AI系统能够预测未来市场的涨跌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这一研究成果在金融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预测和风险评估。
除了以上几个例子,还有许多国外专家在AI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研究的方向涵盖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推动了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应用于学术界,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
总结起来,国外专家在AI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AI技术的水平,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和效益。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研究一、引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深度学习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图像识别及其它视觉任务中,CNN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相关研究也在大规模、高速、更加准确地处理图像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
二、卷积神经网络概述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中的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CNN的输入数据可以是二维或多维的数组,因此适用于处理图像、视频和声音等持续一段时间的信号的分类问题。
在CNN的结构中,包含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池化层(Pooling Layer)和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等核心组成部分。
CNN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转化、改变和组合图像的像素,实现有效的图像特征提取,从而能够实现对图像的有效分类。
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卷积神经网络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它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的语义信息的认知,进而实现自动识别图像的内容、类别、特征和应用。
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细粒度需求,分为手写字、自然图片、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等多个领域。
对于手写字体的识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方法主要是基于LeNet模型实现。
LeNet模型是Yann Lecun等人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分为两个卷积层和一个全连接层,可以实现95%以上的手写字体识别准确率。
对于自然图片的识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方法则需要采用更复杂的结构设计和更加复杂的训练技巧。
其中较为重要的还包括数据增广(Data Augmentation)、网络分支(Branch Network)和损失函数设计(Loss Function Design)等研究线路。
智能控制简明教程第6章卷积神经网络
Dropout前
Dropout后
( ) (6)卷积神经网络训练
W W J (W , b)
W
b b J (W , b)
b
( ) 3. 典型卷积神经网络
(1) LeNet模型结构
实现对10个手写字母的识别分类
( ) . 卷积神经网络应用
卷积核 层 - -- 池化 层--- 卷积核层--- 池化层---全连接层
( f g)(n) f ( )g(n )d
2.1
1.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2)输入层
输入层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卷积结构,它的作用是对输入网络的数据 图像进行预处理,即在这一层完成图像增强、归一化、标准化等操作。
(3)卷积层
卷积层作为主干层级结构,通过卷积核和图像之间卷积操作,实现 特征图的提取,随着层级的加深,提取的特征越高级。
( ) 2. 卷积神经网络的操作
(1)卷积操作
在卷积层中,卷积操作是按一定大小、步长滑动的卷积核来对局部的数 据进行加权求和,并将计算得到的结果保存在对应位置,一般简单的特征只 需要几层卷积层,而较为复杂的特征则需要使用更深的卷积层。
( ) (1)卷积操作
通常,卷积核为方形,以便实现两个维度上的等比例采样。设卷积网络 的输入图像大小为 W W ,卷积核的大小为 F F,步长为 S ,补零 数为 P 。
全连接层用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网络
将前一卷积层(池化层)得到的二维矩阵压平为一维向量
( ) (4)激活函数层
( ) (5) 抑制过拟合Dropout
在前向传播时,设置一定的概率,使得某些神经元停止工作,从而达到 提高模型泛化能力的目的,同时减少参数的训练时间。
神经元的失活概率设为0.5。将网络中50%的神经元使用随机的方法删除 掉,并且在删除的同时保持输入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不发生变化。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作为一项涉及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各种领域的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深度学习算法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其出色的处理能力备受业界赞赏。
卷积神经网络的概念和发展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用于图像、语音等自然信号处理的深度神经网络,于1980年代初在心理学、生物学以及神经学等领域内开始得到关注,主要是用来模仿生物神经系统中的视觉感知机制。
1998年,科学家Yann LeCun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个手写数字识别系统——LeNet,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美国邮政部门的手写数字识别。
这个系统在当时的手写数字识别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证明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算力和数据的快速增长,卷积神经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图像识别和视觉研究领域,卷积神经网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12年,Hinton等学者提出的AlexNet模型利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了分类,取得了ImageNet图像识别比赛冠军,大大提高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价值,在业界掀起了一股深度学习的浪潮。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特点卷积神经网络与传统神经网络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采用了特殊的卷积层结构,并通过卷积核来共享参数,从而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含了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是卷积神经网络中最重要的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提取输入信号的局部特征。
卷积层通过在输入信号上滑动卷积核的方式来提取特征,卷积核由一组可训练的权重和一个偏置项构成。
卷积层会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从而得到更多特征,进而提高模型的表现能力。
池化层(Pooling Layer)用于降维和特征提取,可以减少卷积层的矩阵运算量,并防止过拟合。
学术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学术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研究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图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量的图像数据得以产生和传播。
如何从这些海量的图像数据中自动地提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且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而灵活的机器学习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尤其在图像识别任务上,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准确率和鲁棒性。
本文将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图像识别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模拟人脑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与通信的方式,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提取输入数据中所包含的复杂特征。
深度学习模型通常包含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其中,隐藏层可以有多个,并且每一层的神经元与上一层的神经元完全连接。
这种深度结构使得模型能够从低级别的特征逐渐提取出更高级别的抽象特征。
图像识别方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中常用的图像识别方法之一。
它利用卷积操作来提取图像中不同位置的特征,并通过池化操作减少产生的特征数量,最后使用全连接层进行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任务中表现出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泛化能力,尤其对于复杂和大规模数据集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是一种适用于序列数据处理的深度学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图像识别任务。
与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不同,循环神经网络在隐藏层之间建立了时间依赖关系,能够捕捉到序列数据中的长程依赖性。
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循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将输入图像的像素值作为序列输入,逐步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
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图像中的空间信息。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迁移学习是一种利用已经训练好的模型来加速新模型训练和改善性能的技术。
神经网络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案例分享
神经网络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案例分享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场景。
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最常用的神经网络之一,特别擅长于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NN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领域,在潜在病变检测、智能电力系统等方面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以下将分享一些神经网络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案例。
一、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CNN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在这个任务中,CNN将图像作为输入,预测其所属的类别。
有些经典的数据集如MNIST (手写数字识别)、CIFAR-10/100(物体识别)和IMAGENET(大规模图像分类)等,它们作为深度学习算法的测试基准,广泛被用于各种图像识别任务。
其中,在ImageNet数据集上进行的ImageNet Large ScaleVisual Recognition Challenge,即ImageNet比赛,一直被视为深度学习界的“奥林匹克”。
2012年,Hinton等人提出的AlexNet网络,在这个比赛中赢得了独一无二的胜利。
自此之后,CNN技术快速发展,逐渐替代了以往基于手工设计特征的方法,成为了图像识别任务中的主流算法。
二、物体检测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识别图像中的物体,还需要准确地定位它们的位置。
因此,物体检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比于图像分类,物体检测需要对每一个检测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和定位,属于一个多任务学习问题。
基于CNN的物体检测方法在过去几年内得到了重大的进展。
比如,R-CNN、Fast R-CNN和Faster R-CNN等网络结构通过引入不同的思想和技巧,实现了从底图到物体识别的端到端训练,直接输出物体的区域和类别信息。
这些方法在维持着较高的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处理速度。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手写数字识别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它可以识别用户手写的数字,为各种数字输入场景提供了便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并讨论其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手写数字识别系统的背景和挑战手写数字识别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场景,它可以将用户手写的数字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字输入场景,比如数字支付、手写笔记、手写地址录入等。
然而,手写数字识别系统需要克服多种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手写数字的多样性和不规则性。
手写数字的多样性是指用户手写出来的数字可能存在多种形态和样式。
这些样式可能受到用户写作习惯、书写工具、写作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手写数字的形态和样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手写数字的不规则性则是指手写数字的形态可能出现不规则的线条和边缘,这使得手写数字的识别更加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计算机视觉技术需要结合多种算法和技术,其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就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原理手写数字识别系统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将用户手写的数字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
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中,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预处理是将用户手写的数字图像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图像,过程包括图像的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
特征提取是将数字图像提取出来的特征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特征,过程包括特征提取方法的选择和特征向量的构建。
分类识别是将特征向量与训练样本进行比对,识别出输入图像中的数字。
在以上过程中,卷积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这是因为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对图片特征有显著的提取效果、对图像的位置和形态变化不敏感等特点。
(完整版)Deep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目录:一、概述二、背景三、人脑视觉机理四、关于特征4.1、特征表示的粒度4.2、初级(浅层)特征表示4.3、结构性特征表示4.4、需要有多少个特征?五、Deep Learning的基本思想六、浅层学习(Shallow Learning)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七、Deep learning与Neural Network八、Deep learning训练过程8.1、传统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8.2、deep learning训练过程九、Deep Learning的常用模型或者方法9.1、AutoEncoder自动编码器9.2、Sparse Coding稀疏编码9.3、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限制波尔兹曼机9.4、Deep BeliefNetworks深信度网络9.5、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卷积神经网络十、总结与展望十一、参考文献和Deep Learning学习资源接上注:下面的两个Deep Learning方法说明需要完善,但为了保证文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先贴一些上来,后面再修改好了。
9.3、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 (RBM)限制波尔兹曼机假设有一个二部图,每一层的节点之间没有链接,一层是可视层,即输入数据层(v),一层是隐藏层(h),如果假设所有的节点都是随机二值变量节点(只能取0或者1值),同时假设全概率分布p(v,h)满足Boltzmann 分布,我们称这个模型是Restricted BoltzmannMachine (RBM)。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它是Deep Learning方法。
首先,这个模型因为是二部图,所以在已知v的情况下,所有的隐藏节点之间是条件独立的(因为节点之间不存在连接),即p(h|v)=p(h1|v)…p(h n|v)。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节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节识别技术研究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工智能的面貌,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图像处理领域表现突出。
肺结节是肺癌的早期信号,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节识别技术可以为早期肺癌检测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肺结节识别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具有对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数据类型的处理优势。
它主要由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
其中,卷积层可以自动提取图像的特征,池化层可以降低输入数据的维度,全连接层则通过学习参数将卷积层的输出映射到给定的输出类别上。
二、肺结节检测技术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cm的肺部圆形或椭圆形病变。
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肺结节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肺结节检测方法包括基于滤波、形态学、全局阈值和模板匹配等技术,但这些方法具有计算量大、特征提取不充分等缺陷。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检测方法,则有了更好的表现。
三、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肺结节识别中的应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医疗图像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肺结节的识别和检测方面。
以2017年的国际肺癌诊断大赛(LUNA16)为例,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团队使用一个名为“CAD-Net”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完成了对来自888个患者的322,427个肺部CT图像的肺结节检测任务。
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平均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值可以达到0.894,证明其在肺结节检测上具有较好的表现。
尽管CAD-Net在检测精度上已具有不错的表现,但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如误检、漏检等问题。
四、肺结节识别研究进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求更有效的肺结节识别方法,并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改进模型。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从而实现自动识别身份的技术。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准确率和鲁棒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核心任务: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
人脸检测是指在一张图像中找出所有人脸的位置和大小,而人脸识别则是将检测到的人脸与已知的人脸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身份。
首先,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前置任务。
它的目标是在图像中找出所有人脸的位置和大小。
常用的方法有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人脸检测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检测。
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需要手动设计特征和分类器,效果较差。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能够自动提取高级特征,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
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YOLO(You Only Look Once)和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等。
其次,人脸识别是在人脸检测的基础上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能够自动学习特征的神经网络模型,特别适合用于人脸识别。
常用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有VGGNet、ResNet和Inception等。
这些模型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运算,将人脸图像转化为高维特征向量,再通过计算欧氏距离或余弦相似度等度量方法,与已知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来判断身份。
同时,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研究者还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法。
例如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可以通过在图像上进行随机变换来增加训练样本的多样性,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此外,损失函数的选择也对模型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三元组损失(Triplet Loss)和中心损失(Center Loss)。
三元组损失通过最小化同一人脸的特征与不同人脸特征的距离,使得同一人脸特征向量相似度增大,不同人脸特征向量相似度减小;中心损失则通过最小化同一类别人脸特征的距离,使得同一类别人脸特征向量更加紧凑,不同类别人脸特征向量更加分散。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疾病分类诊断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疾病分类诊断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疾病分类诊断的精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医疗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疾病分类诊断研究是深度学习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它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在医疗领域中,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的识别、分类和分割等任务。
特别是在疾病分类诊断方面,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特征,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研究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在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Wang等人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断,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
Zhou等人则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癌症细胞图像进行分类,成功地区分了不同类型的癌症细胞。
这些研究为卷积神经网络在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当然,卷积神经网络在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预测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设置对于疾病分类诊断的准确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医疗领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大规模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
另外,卷积神经网络在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医疗伦理和法律的问题。
首先,医学影像是涉及患者隐私的重要信息,研究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规定。
其次,卷积神经网络在医疗诊断中仅辅助医生作出判断,而不能完全替代医生的诊断结果。
因此,在应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疾病分类诊断时,需要考虑医生的专业性和责任。
综上所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疾病分类诊断研究是医疗领域中深度学习应用的重要方向。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卷积神经网络在疾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eyeriss 解读 -回复
eyeriss 解读-回复什么是Eyeriss?Eyeriss是一种基于芯片的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器,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开发的。
Eyeriss以高效的方式执行深度学习任务,尤其擅长于推理任务。
它被设计为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计算需求。
Eyeriss采用了一种名为片上服务的方法,即将网络模型放在芯片上以进行计算,而不是依赖于云端服务器。
通过将神经网络的权重和激活值存储在芯片上的存储单元中,并在同一个芯片上进行计算,Eyeriss能够实现高效的计算和数据传输。
Eyeriss的架构和运算原理Eyeriss的架构主要分为两层:数据流引擎层和数组层。
数据流引擎层负责数据传输和计算任务的调度,而数组层则是用来存储权重和激活值,以及进行乘法和累加操作。
在Eyeriss的数组层中,存储单元被组织成一个二维的矩阵,其中每个存储单元都包含了多个位片(bit slice)。
每个位片存储了一个小的数据片段,如一个权重值或一个激活值。
Eyeriss采用的是处理阵列(processing array)的概念,即将计算任务分成多个核心(processing core)并行处理。
每个核心负责处理一个小的数据块,并通过互连网络将计算结果传输给下一个核心。
这种并行计算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
Eyeriss的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加载阶段和执行阶段。
在加载阶段,Eyeriss首先从芯片的存储单元中加载权重和激活值到核心中。
然后在执行阶段,核心将加载的数据与神经网络的权重进行乘法操作,并将结果累加得到最终的输出。
Eyeriss的优势和应用Eyeriss相比于传统的深度学习处理器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的计算能力:Eyeriss采用了片上服务的方法,避免了与云端服务器的通信延迟,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
同时,其并行计算的架构使得Eyeriss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块,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效率。
2. 低功率消耗:Eyeriss的架构和优化算法减少了芯片的功耗消耗。
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
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李元; 冯成成【期刊名称】《《测控技术》》【年(卷),期】2019(038)009【总页数】6页(P36-40,61)【关键词】BP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TE过程; 故障检测【作者】李元; 冯成成【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7随着工业过程的快速发展,化工过程的安全性越来越深得人们重视。
在化工过程中,故障检测成为一个异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步骤。
用于故障检测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基于定量数学模型的方法、基于知识的方法以及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
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方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基于定性和基于定量的方法。
基于定量的方法又可以分为统计类方法和非统计类方法。
统计类方法一般是指多变量统计过程监测方法,如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判别式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正则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以及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Component Analysis,ICA)等等[1-6]。
定量的方法又可以分为统计类方法和非统计类方法,其中非统计类方法包括各种信号处理方法(如频谱分析)、神经网络方法以及支持向量机方法等。
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是指那些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的算法[7],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机器控制、专家系统等多个领域都使用到了人工神经网络。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楼梯识别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楼梯识别顾昊;曲毅【摘要】深度学习发展至今已经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识别是当前深度学习的重要应用之一.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大量楼梯图片进行网络训练,使机器人在识别楼梯或类似障碍物时能自主攀爬.采用当前主流深度学习框架Caffe,使用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和ResNet对楼梯图片集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得出,ResNet的识别准确率为96.5%,AlexNet识别准确率为92.3%,相较而言,ResNet性能优于AlexNet,可以为机器人对楼梯的自动识别提供一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年(卷),期】2018(000)028【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affe;楼梯识别【作者】顾昊;曲毅【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研究生大队一队,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86【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深度学习诞生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学生Rus⁃lan Salakhutdinov在Science上发文,提出贪婪的逐层训练算法,解决了深层网络训练中的梯度消失问题,自此开启了深度学习研究浪潮。
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深度学习已经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信号处理、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它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连接结构,通过提取低层特征并加以组合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进而给出数据解释。
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即是通过深度学习得到的深层次的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常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之一。
8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Fukushima等人受猫的视觉皮层细胞感受野的概念启发,提出了神经认知机(Neocognitron),第一次实现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现实搭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பைடு நூலகம்
Vanilla Back-propagation Through Fully Connected Networks
In typic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you might find in the literature, the early analysis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convolution and sub-sampling operations, while the last stage of the architecture consists of a generic multi-layer network: the last few layers (closest to the outputs) will be fully connected 1-dimensional layers. When you’re ready to pass the final 2D feature maps as inputs to the fully connected 1-D network, it is often convenient to just concatenate all the features present in all the output maps into one long input vector, and we’re back to vanilla backpropagation. The standard backprop algorithm will be described before going onto specializing the algorithm to the case of convolutional networks (see e.g. [1] for more details). 2.1 Feedforward Pass
−1
+b
(2)
where the output activation function f (·) is commonly chosen to be the logistic (sigmoid) function f (x) = (1 + e−βx )−1 or the hyperbolic tangent function f (x) = a tanh(bx). The logistic function maps [−∞, +∞] → [0, 1], while the hyperbolic tangent maps [−∞, +∞] → [−a, +a]. Therefore while the outputs of the hyperbolic tangent function will typically be near zero, the outputs of a sigmoid will be non-zero on average. However, normalizing your training data to have mean 0 and variance 1 along the features can often improve convergence during gradient descent [5]. With a normalized dataset, the hyperbolic tangent function is thus preferrable. LeCun recommends a = 1.7159 and b = 2/3, so that the point of maximum nonlinearity occurs at f (±1) = ±1 and will thus avoid saturation during training if the desired training targets are normalized to take on the values ±1 [5]. 2.2 Backpropagation Pass
N c n 2 (tn k − yk ) . k=1
n Here is the k -th dimension of the n-th pattern’s corresponding target (label), and yk is similarly the value of the k -th output layer unit in response to the n-th input pattern. For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the targets will typically be organized as a “one-of-c” code where the k -th element
November 22, 2006
1
Introduction
This document discusses the deri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 [3, 4], followed by a few straightforward extensions.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involve many more connections than weights; the architecture itself realizes a form of regularization. In addition, a convolutional network automatically provides some degree of translation invariance. This particular kind of neural network assumes that we wish to learn filters, in a data-driven fashion, as a means to extract features describing the inputs. The derivation we present is specific to two-dimensional data and convolutions, but can be extended without much additional effort to an arbitrary number of dimensions. We begin with a description of classical backpropagation in fully connected networks, followed by a derivation of the backpropagation updates for the filtering and subsampling layers in a 2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Throughout the discussion, we emphasize efficien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give small snippets of MATLAB code to accompany the equations. The importance of writing efficient code when it comes to CNNs cannot be overstated. We then turn to the topic of learning how to combine feature maps from previous layers automatically, and consider in particular, learning sparse combinations of feature maps. Disclaimer: This rough note could contain errors, exaggerations, and false claims.
since in this case ∂u ∂b = 1. So the bias sensitivity and the derivative of the error with respect to a unit’s total input is equivalent. It is this derivative that is backpropagated from higher layers to lower layers, using the following recurrence relation: δ = (W
of tn is positive if the pattern xn belongs to class k . The rest of the entries of tn will be either zero or negative depending on the choice of your output activation function (to be discussed below). Because the error over the whole dataset is just a sum over the individual errors on each pattern, we will consider backpropagation with respect to a single pattern, say the n-th one: En = 1 2
In the derivation that follows, we will consider the squared-error loss function. For a multiclass problem with c classes and N training examples, this error is given by EN = tn k 1 2 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