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522201bcd126fff6050b05.png)
第1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技能目标: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尝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难点: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2、FLASH: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3、准备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所用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纱布、叶片、清水、烧杯、吸管。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四、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五、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六、作业:
1、在显微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装片和更换物镜后仍然存在,这说明污点在(A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反光镜上
D. 光圈上
2、下列有关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 B)
①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表皮放在清水中展平③撕取一小片洋葱表皮④在载玻中央滴一滴清水⑤在展平的表皮上盖上盖玻片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③②⑤
C. ③②④①⑤
D. ②①④③⑤
3、制作玻片标本所用材料必须是的,使光线容易通过。
4、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为避免气泡产生,在加盖盖玻片时,应先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再慢慢放下另一边。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doc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cf788b9767f5acfa0c7cddc.png)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本节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实验操作的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在自学互帮中培养学习能力及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通过合作学习、独立操作实践、纠他人之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将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化为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尝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真实和实验的快乐。
I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教学难点: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I课前准备教师:显微镜,银子、刀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永久玻片标本、洋葱、番茄、清水、碘液;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锡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I流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学生交流:说出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实验,有时仅依靠显微镜还不足以完成实验探究,下面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实验中常用的探究器具并学习使用方法。
■流程二:新课学习一、识别探究器具1.课前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五人,代号为A、B、C、D、Eo分别学习不同类型的探究器具及使用方法。
教师提供学习提示卡5张并进行学习任务分配:A.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复习)B.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锡子、刀片等C.: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D.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E.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2.学生结合教材P21插图及结合教师提供的实验器具进行识别,同组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总结学习经验。
216.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第1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2)
![216.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第1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cb0ac49a2cc58bd63186bdc6.png)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二)能力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本实验操作内容(二)教师准备1.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2.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3.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4.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确保能够使用教学过程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镜座 7、粗准焦螺旋 1、取镜和安放2、镜柱 8、细准焦螺旋 2、转动来对光3、镜壁 9、遮光器 3、放压标本片4、载物台 10、反光镜 4、调焦见物像5、镜筒 11、镜头 5、结果要记录6、转换器 6、复原后装箱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作业: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cd02e58f5f61fb636669a.png)
教案苏教版生物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讲课者:徐进峰单位:舞钢市二中时间:20XX年9月《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知识目标:认识并使用显微镜。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共同体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验科学的真实性;用平等的互动、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重点:认识显微镜结构和作用,学习使用显微镜。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法、演示讲解法、分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等。
学法: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互帮互助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件展示:一组精美图片(约2分钟)师问:图片漂不漂亮?生答:漂亮。
师问:想不想亲眼去看看?生答:想。
师问:怎样才能亲眼看到呢?生:……师讲述:大家猜猜借助什么看?(学生议论片刻后)对了,用显微镜。
学会使用显微镜,我们就可以亲眼目睹更多美轮美奂的生物,探索更多生物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一)活动一:认识显微镜(约13分钟)1、学生用教科书第20页,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图,自学或同学合作,识记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并理解其功能。
2、板书课题。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显微镜是精密贵重仪器,要爱护。
并叮嘱学生一定要规范操作,按照课本要求取出显微镜。
3、教师故意展示显微镜,学生评判并纠错。
4、课件展示显微镜,让一两名中偏下程度的学生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如有错误,让其他学生帮助来纠错。
5、教师对学生不能正确评判的地方,予以讲解、演示。
课件展示、强调:(1)镜头放大倍数的识别,如10X表示放大10倍。
(2)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活动二:使用显微镜(约20分钟)1、教师分步演示,学生分步练习。
第1步:选目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目镜(如10X)讲解:倍数低,视野大,易发现观察对象。
生:操作练习。
第2步:选物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X)讲解:(1)倍数低的目镜、物镜组合叫低倍镜。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2b2ac0770bf78a6529544f.png)
教师:带领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显微镜的装配。
学生:每二人一组进行显微镜的组装,在活动中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导入新课】
一、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教师:播放视频“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学生:仔细观看操作步骤。
教师:(归纳)
(1)净——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师出示:实物投影仪展示课本P21图2—3中的器具,让学生进行辩认,教师加以说明、补充、归类。着重说明酒精灯、滴管的用法。
学生:对这么多的器具非常感兴趣,迫切想知道每一种用具的方法。
【教师演示】
1、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
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
4、加热器具:酒精灯、石棉网等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研体、滴管、药匙等
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演示,仔细听讲解。
教师:(提示学生):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1、学生预习本实验内容。
2、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
3、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4、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
5、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显微镜每两个学生一台,探究器材每四人小组准备一套。
【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9d0bf6c85ec3a86c2c51e.png)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1.材料工具:显微镜、植物叶、清水、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
2.小老师培训:课前对四名学生进行单独教学,并教会他们如何指导其他学生。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显微镜的装配。
【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显微镜的组装,在活动中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讲授新课(一)玻片标本类型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学生通过实验报告上的材料工具名称,认识所用到的工具。
教师对学生不熟悉的工具进行指导,并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2.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选取的材料是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它是洋葱的茎。
3.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强调每一步注意事项,每一步都让学生用一个动词概括出来。
【教师】第一步操作用到的工具是什么?【学生】纱布。
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说这样做的好处。
学生用一个动词概括此步为“擦”。
【教师】第二步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什么液体?【学生】清水。
【教师】清水有利于细胞保持活性。
教师演示。
学生回答用一个动词概括这一步为“滴”。
【教师】对选取的材料怎样处理了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学生概括了连续三个动词“撕”、“浸”、和“展”。
教师边演示边强调:用到的工具……?(镊子)要撕取的是洋葱的……?(内表皮)撕得不要过大,大小和我们观察到的永久装片中的材料大小差不多。
如何展平?我给大家加了解剖针这个工具,操作起来更方便一些。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第1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2 苏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第1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2 苏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ce6e7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5.png)
3.视野中出现污点,会判断污点位置。
注意: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1.下列有关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B)①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把表皮放在清水中展平 ③撕取一小片洋葱表皮④在载玻中央滴一滴清水 ⑤在展平的表皮上盖上盖玻片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③②⑤C.③②④①⑤D.②①④③⑤
评价: 时间: 看视频
仔细观看操作步骤。
师生共同归纳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三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巡视实验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并解决学
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
3.取——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
4.浸——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5.展——展平材料;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7.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每二人一组进行显微镜的组装比一比哪组快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5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显微镜的装配。
巡视装配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并解决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播放FLASH“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归纳
1.净——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10d2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6.png)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整洁,字迹清楚,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2.实验报告要注重事实依据,尽量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求帮助,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显微镜和实验器具,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2.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器具还有哪些?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器具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如显微镜、镊子、剪刀、滴管等。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结构,并能够绘制细胞结构图。
3.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巧,如取材、制片、调焦、观察等,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生物实验。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观பைடு நூலகம்洋葱表皮细胞。
-使用滴管、剪刀等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2.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技巧,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a8435e03d8ce2f00662378.png)
初一生物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辨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并说出其作用;2.能够正确的取用显微镜;3.能列举常见的实验探究器具,并阐述其用途;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45s)上一章节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一个美丽神奇的生物世界,这里有许多的秘密等待着你我去探索,而要进行探索就少不得借助一些器具,那我们都需用到哪些器具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开始新课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生物探索最常用的器具——显微镜的“前世与今生”。
板书: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二、出示目标(15s)已经阅读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了解了显微镜的发明发展,我们接着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能准确辨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并说出其作用;2.能列举出常见的实验探究器具,并阐述其用途。
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统计学情2-3s)很好,(请放下)。
三、自学指导(1min)为顺利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请仔细阅读并思考P19-21,24内容,要求:1.用横线标注(1.)、(2.)、(3.)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知识点:(1.)显微镜作用是什么?什么器具的作用和显微镜的作用相似?(2.)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各自有哪些作用?如何正确取用显微镜?(3.)除了显微镜外,还有哪些常见的实验探究器具?它们都有哪些作用?自学时间为8min。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课的自学环节,之后老师会检测大家的自学情况。
四、先学(8min)(一)学生紧张自学,老师巡视,适当点拨、提醒,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检测(10min)自学时间到,全部准确找到各思考题答案并初步记忆的请举手,很好,接着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1.)显微镜作用是什么?什么器具的作用和显微镜的作用相似?(正确,很好,请xxx同学回答。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91dc8a8114431b90dd8ed.png)
第1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本实验内容。
2、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
3、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4、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
5、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显微镜每两个学生一台,探究器材每四人小组准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镜座 7、粗准焦螺旋 1、取镜和安放2、镜柱 8、细准焦螺旋 2、转动来对光3、镜壁 9、遮光器 3、放压标本片4、载物台 10、反光镜 4、调焦见物像5、镜筒 11、镜头 5、结果要记录6、转换器 6、复原后装箱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六、作业: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35c85dd3383c4bb4cd278.png)
课题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学生重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以致用的科学观察能力二次备课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基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规范化的操作使用显微镜。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flash春天的景色配上音乐,也可以让学生唱“祖国的春天”等歌曲,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其中有哪些是生物?它们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唱起欢乐的歌曲,联想到我们的祖国多美好,大自然丰富多彩;人、花、鸟、鱼、动物、树、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具备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
2、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读图3-1和教材相应的文字。
学生认识后回答:地球上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同学们观察图3-1后了解了什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生物的细胞形形色色,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草履虫、衣藻,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
引导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同学们肉眼看见过细胞吗?怎么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没有见过细胞是什么样的,只能用显微镜观察。
二、展示、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1、首先请同学介绍关于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应用等小资料。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明确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今天我们先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学生看34页图3-2识别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其作用。
苏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第2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word教案1
![苏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第2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12ed5e2581b6bd97e19eab5.png)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内容探索生命的器具(2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5、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2、尝试制作临时玻片制作。
教学难点1、示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3、防止玻片出现气泡。
教学策略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含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出示显微镜,进行简单介绍,说明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我们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细微结构。
1、学生对照书本理清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各小组进行提问,并解答。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
(1)显微镜的拿法。
(2)辨认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物象的放大倍数。
(3)学会使用焦螺旋。
(4)反光镜的使用,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不同光圈的使用。
4、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i.区别目镜和物镜。
ii.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iii.识别粗准焦螺旋。
(二)使用显微镜二次备课1、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一)对光(1) 选择低倍物镜,对准对光孔。
(2) 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白亮视野。
(二)观察(1)E片观察。
(2)载玻片放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中央。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物台,但离1到2毫米使物镜慢慢上升,并看好物镜,直到看到物象为止,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更加清晰。
(看到的像是倒像,如要将看到的东西移向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4、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并且解决5、实验完毕,准确收好显微镜(三)其他探究器具的认识二、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显微镜的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生物: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生物: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684d5e3faeaad1f347933f6a.png)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二)能力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本实验操作内容(二)教师准备1.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2.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3.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4.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确保能够使用教学过程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镜座7、粗准焦螺旋1、取镜和安放2、镜柱8、细准焦螺旋2、转动来对光3、镜壁9、遮光器3、放压标本片4、载物台10、反光镜4、调焦见物像5、镜筒11、镜头5、结果要记录6、转换器6、复原后装箱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作业:一、填空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
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完整的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
物镜上标有“45×”字样。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1.2.1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 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1.2.1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ce5bd402020740bf1e9bc4.png)
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区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如:拿镜、放镜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显微镜的构造几个部分的作用,体验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自我学习过程,在探究性学习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学情分析:本节课需要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借助探究器具进行微观世界探究,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自我探究兴趣。
学生基本具备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通过让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自己认识显微镜。
2.学会使用显微镜如:拿镜、放镜等。
(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师给予不同指导)教具准备:本节课是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完成的。
显微镜及说明书;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古话说得好: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如果我让你观察一下同桌的外貌,你会怎样观察?(学生肉眼观察并回答)如果我让你观察同桌的掌纹呢?(学生讨论回答:借助放大镜)那如果让大家观察更细微的生物或结构,放大镜还行不行呢?(学生讨论回答用两个放大镜,由此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器具——显微镜(课件展示显微镜图片,同时出示显微镜实物)二、新授:(一)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有哪些结构呢?1.教师边出示课件,一一展示结构,同时引导大家观察讲台上的显微镜,从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对物镜、目镜放大倍数的表示、镜头的特点讲解和演示。
强调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转换器、、遮光器(上面光圈的作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一一讲解示范。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76203dc0722192e4436f674.png)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课题探索生命的器具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尝试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实验的真实性。
教学重点尝试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同学们,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常用的有哪些器具呢?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讨论回答: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认识显微镜教师拿一台显微镜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镜筒长短成反比;(2)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镜筒长短成正比;(3)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4)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大;(5)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6)转换器:调换物镜;(7)镜臂:连接作用;(8)载学生两人一组,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教材边操作显微镜,然后观察。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激发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对显微镜进行正确的取镜和安放。
物台:放玻片;(9)压片夹:固定玻片;(10)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11)通光孔:光线通过;(12)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3)镜柱:支持镜身;(14)镜座:稳定镜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的名称。
探究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
2.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光线明亮时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暗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8adaed090c69ec3d5bb75e0.png)
初一生物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2.能运用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45s)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并了解了常用的探究器具及其使用注意事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板书: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二课时二、出示目标(15s)正式开始新课前,首先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2.能运用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已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请举手,(统计学情2-3s)很好,(请放下)。
三、自学指导(1min)为顺利完成目标,请看以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请仔细阅读并思考P22-23,25-26内容,要求:思考(1.)、(2.)、(3.)题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知识点,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
(1.)显微镜的使用共分为几步?请概述每步的操作流程。
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临时玻片的制作共分为几步?请概述每步操作流程。
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自学时间为7min。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接下来开始我们本课的自学环节,之后老师会检测大家的自学情况。
四、先学(7min)(一)学生紧张自学,老师目光巡视,适当点拨、提醒,学生若有问题举手示意,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检测(10min)自学时间到,全部准确找到各思考题答案并初步记忆的请举手,很好,接着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1.)显微镜的使用共分为几步?请概述每步的操作流程。
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正确,很好,请xxx同学回答。
错误,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有同学进行补充吗?)答题要点:1.)选择目镜:一般先选取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2.)选择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3.)对光: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4.)放置标本:将这一临时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生物第2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上)
![生物第2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19c3fe80ba1aa8114431d9a6.png)
选择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D.干燥的
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B.45倍
C.50倍D.225倍
3.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言]: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显微镜
[提问]:你知道一滴水中究竟有什么吗?你知道我们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我们所说的细菌是什么样子?要看到它们,必须借助放大倍数更多的观察用具——显微镜。
[出示]:五种错误使用器具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
[说明]: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小结]:这一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A.q B.p
C.d D.b
填空题:
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指导学生辨认显微镜上目镜和物镜上的放大倍数,说明目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本节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实验操作的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在自学互帮中培养学习能力及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通过合作学习、独立操作实践、纠他人之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将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化为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能力目标: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尝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真实和实验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
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课前准备
教师:显微镜,镊子、刀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永久玻片标本、洋葱、番茄、清水、碘液;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
▍流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学生交流:说出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实验,有时仅依靠显微镜还不足以完成实验探究,下面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实验中常用的探究器具并学习使用方法。
▍流程二:新课学习
一、识别探究器具
1.课前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五人,代号为A、B、C、D、E。
分别学习不同类型的探究器具及使用方法。
教师提供学习提示卡5张并进行学习任务分配:
A.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复习)
B.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
C.: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
D.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E.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2.学生结合教材P21插图及结合教师提供的实验器具进行识别,同组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总结学习经验。
附学习提示卡。
A组:观察器具
放大镜的使用
方法1: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方法2:将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之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B组:解剖器具
在使用解剖器具时注意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用后应洗净擦干,放于干燥处保存。
C组:计量器具
(1)量筒的使用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
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
观察刻度时,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2)天平的使用
当称量药品为粉末时,先在天平两托盘上放置2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进行称量;如果称量的药品具有腐蚀性,应先在天平上放置2个质量相同的小烧杯或表面皿,然后将被称量物放入烧杯中进行称量。
称量完毕后,应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使天平恢复原来的平衡。
D组:加热器具
(1)石棉网的使用
加热时使用石棉网可以使被加热物品受热均匀,从而避免由于局部过热导致的仪器破损。
(2)酒精灯的使用
a.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b.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
c.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d.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
灯帽,再盖一次。
e.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f.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
抹布盖灭。
E组:通用器具
(1)试管的使用
a.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水擦干。
b.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
c.加热时须用试管夹,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试管口套进,取的时候也从试管下部取
出,夹在试管口中上部(接近试管口1/3)。
d.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
试管应
倾斜约45°,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e.振荡试管时,拇食中三个手指拿住试管,手腕使劲而不是摆臂,用力振荡。
试管
里的液体受离心力,不会飞溅出来。
(2)滴管的使用
a.握持方法: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
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b.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 cm
处。
c.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
d.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
e.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
f.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
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活动一:观察演示实验
教师分步骤讲解演示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用“七字诀”总结制作过程并交流:
“擦”: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取”: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
“展”:将材料浸入水滴并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缓缓盖上盖玻片
“染”: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染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吸”:吸去多余的水
活动二:
1.学生参考学习提纲,以洋葱鳞片叶或番茄果肉细胞为材料,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最后观察、描述微观世界。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
(1)用于制作临时玻片的生物材料必须满足什么特点?
(2)不同植物材料制成玻片标本观察到的图像是否相同?说明什么?
(3)区别细胞和气泡的形态。
思考如何避免产生气泡?
2.实验完毕后各小组成员交流实验结果。
▍流程三:课堂反馈
总结评价
实验完毕,指导学生规范地把显微镜放进镜箱,清洗实验器材,将实验台恢复原样。
通过反馈习题来复习常用探究工具使用和临时玻片的制作。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基本实现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实验、共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除了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也扮演了“传教者”,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
要负责,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责任感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