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主观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主观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原理和辩证法原理。
唯物论原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一切现象的物质基础,意识是对物质运动的反映。
辩证法原理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普遍性质。
2.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以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指导着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
在政治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政治的本质,并提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现象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分析,帮助人们认识到文化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巩固,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普遍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指导。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有效应对挑战,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导论1.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10-13页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
(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四)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8页(参考2018年版教材第54页思考题第2题)(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我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0 导论1( 3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得分指导:答案字数要求:0~10字0分,11~100字1分,101~300字2分,301字及以上3分。
基本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的得5分,认为这种观点正确的不得分。
论据一: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
有该论据的得4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3分。
引用材料: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引用了列宁讲话材料的得3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2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打印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的深刻性、包含了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而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的认识世界,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生活。
(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
(4)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品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它的后继者继承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
(2)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源。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
凡是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世界可以被认识的为可知论,反之则为不可知论。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参考答案
2020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参考答案【注意】文中教材指的是8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学习读本》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教材P89-90(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二者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过程。
27.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教材P133(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这是相对独立性重要表现。
2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年4月第16题考过“经济危机的实质”选择题)[参考答案] 教材P196(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9.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货币流通量的必要性及主要手段。
(与6年10月第30题基本相同)[参考答案] 教材P222(1)必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2)手段:①公开市场业务。
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调节货币量;②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行动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总之,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到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第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看,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P1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实惠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平直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P24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物质和运动、静止的辩证关系P2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及其辩证关系P30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五、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P42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七、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是什么P44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着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八、辩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意义P44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九、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什么P6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P6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十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P7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含义: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二是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辩证关系原理:其一;二者相互依存;其二;二者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十二、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什么P104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十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10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十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P113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十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什么P14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十六、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容P143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十七、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是什么P155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十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P160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3、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十九、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意义P175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二十、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原因和实质P208、2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二十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表现、原因和实质P221-228表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二十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是什么P2401、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2、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3、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二十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因素P2681、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3、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A卷.
[客观题部分]一、判断题(第1—30题。
每题1分,共30分。
判断为正确的选项用A表示,判断为错误的选项用B表示,并在答题卡相应处填涂,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1、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A P32、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基础上,使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
(B P103、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揭示了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且还作了详尽的细节描绘。
( B4、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A P165、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意识决定物质。
( B6、规律具有稳定性即可重复性,而历史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规律可言的。
( B P54~P59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 P43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A9、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 A10、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都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 B P7611、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尊重客观规律。
( B12、绝对真理指的是人类追求的最后真理。
(B13、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 B P3914、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 A P11015、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A16、科学技术不仅在于造福人类,还在于“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而使技术的胜利要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
( A1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马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答案
目录辨析题部分 (5)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5)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5)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史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6)6)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6)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6)8)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6)9)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7)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12)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7)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7)14)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8)15)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8)16)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8)17)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8)18)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
(9)19)辨析“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元物别无感”中所包含的认识论倾向。
(9)2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9)21)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
(9)2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
(9)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9)24)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10)25)“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10)26)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完整版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全册知识点及练习题(完整版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导论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论重要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哲学和社会科学D.哲学和经济学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是()。
A.科学社会主义和认识论B.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法和唯物史观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B.帝国主义殖民活动C.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D.原始资本积累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
A.产业革命B.周期性经济危机C.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D.贩卖黑奴活动7.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那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将这种辩证法思想称作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A.唯心主义本质8.欺骗性外壳C.合理内核D.基本内核8.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由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最终也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马克思原理主观题
马克思原理主观题马克思原理中的主要观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形态的变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2.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社会性已经非常明显,但私有制却限制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程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制,可以实现生产资料的最大社会化。
3. 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马克思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引起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
4. 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它摒弃了剥削和压迫,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
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
5.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是其重要观点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劳动者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获取利润。
6.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了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的性质和发展。
这意味着改变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关键。
7. 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手段之一,它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的彻底转变。
这些是马克思原理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它们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题库主观题
马原题库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下面将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对立统一体。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意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反映和认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主动地改变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和认识的活动。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刻的认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目的,只有实践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阶级的利益相互对立和斗争组成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阶级斗争,剥削阶级被推翻,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4.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基本原理,它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过程。
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项基本原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辩证整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
马原理主观题和答案一、题目一题目:列举三个您认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 1. 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它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一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这就是社会的历史演进。
这一核心思想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指导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变革的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核心思想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3.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即人类历史上最高级别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实现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这一核心思想指引着我们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目标,鼓舞着我们为之奋斗。
这三个核心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题目二题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是什么?请阐述其意义和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和行动指南,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地位是一种科学的真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为基础,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它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指导。
2.实践性和指导性:马克思主义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要求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它不仅提供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还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主观题)
2015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学生版)2015—05—27一、客观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②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③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④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⑥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⑦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⑩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难度:容易)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答案】:A2、(难度:中等)一一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答案】:D3、(难度:容易)一一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A4、(难度:较难)一一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答案】:D5、(难度:容易)一一“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6、(难度:较难)一一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答案】:C7、一一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答案】:B8、(难度:中等)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原理【答案】:C9、(难度:中等)一一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答案】:B10、(难度:中等)一一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A.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B.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C.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答案】:B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答案】:A14、(难度:中等)一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答案】:D15、(难度:容易)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答案】:D16、(难度:中等)一一任何具体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A.相对主义观点B.怀疑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17、(难度:容易)——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D18、一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况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答案】:C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社会生活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答案】:D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答案】:A26、(难度:最难)——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完整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答案:C 参见教材3页。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A 参见教材3页。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资产阶级作为反封建力量崛起答案:B 参见教材7页。
4.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答案:B解析: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
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5.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答案:C 参见教材9页。
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答案:A 参见教材9页。
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A 参见教材15页。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 科学性答案:A 参见教材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目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4)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7)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9)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1)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
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考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考核(共三题,每题10分)一、论述题(10分)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并从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角度论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科学性。
答:(1)当代价值:①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指南。
它能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观察事物和现象,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
它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原理。
运动、变化、发展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关键词,从运动中看到变化,从变化中看到发展。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②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马克思传入中国,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③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依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今时代的真理。
(2)科学性:①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通过批判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一种社会理想。
②实现社会主义从制度上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十几代共产党人努力。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中不断前进发展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有着科学性和必然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马克思传入中国,使中华民族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学生版)2015-05-27一、客观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②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③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④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⑥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⑦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⑩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2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3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4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15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7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8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9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20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1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2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23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4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
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6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2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8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29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3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31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唯心史观主张英雄创造历史。
32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3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4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两个途径:暴力剥夺农民土地、暴力掠夺海外货币财富(殖民掠夺)。
3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6商品的二因素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
3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39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40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是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42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43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由剩余价值率所反映。
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等于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等于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44商品的价格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但同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45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46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含义。
区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47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48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4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5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过剩,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53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指的是生产力全面社会化。
54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55从资本形态看,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其中,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
56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5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理论的是列宁。
59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60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阶段,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6119世纪初期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62三大差别是指: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6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道路和主要任务,无产阶级的建党思想和策略原则。
6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二、主观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本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出了强烈需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2、革命性;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3、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5、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6、如何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立足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如何理解量变质量的辩证关系?坚持适度原则的哲学意义。
辩证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基础,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