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认识道教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25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accumulated vast quantities of classics and documents, and left over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and treasures. They hav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ideology, science and imagery.
19
The comprehensive Taoist culture created a cultural pattern, combining Taoism and the Taoist school,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Buddhism.
9
影响最深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volv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既是一次大规模的 文化输入活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 活动,
道教的伦理制 度,主要是建立森 罗严密的等级制度, 是道教融合儒家思 想,以加速和实现 自身封建化的重要 举措。
道教的伦理思 想,就是把儒家的 忠孝思想和性命学 说写入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
23
24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Chinese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主要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主要教导的是“道”,认为万物皆有道,要顺应自然、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心灵的洁净和精神的自由。

道教主要分为道家和道教两个派别。

道家主要注重“道”,强调通过修炼道法,达到身心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而道教则围绕诸多神祇、崇拜神仙,发展出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宗教仪轨。

二、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与道德道教中的“道”是一种宇宙的原则或者法则,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它是大自然的规律,无处不在,包容一切。

而“道德”则是遵循“道”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2. 阴阳五行道教对宇宙的认识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

阴阳代表了宇宙的动态变化,五行则代表了宇宙的物质构成。

在道教的传统中,对于宇宙的一切都能用阴阳五行来阐释。

3. 长生不老道教强调通过修行、炼丹、服用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密宗、丹道、内丹术等实践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长生的目标。

4. 神仙教道教所崇拜的是各种神祇和神仙,认为他们可以庇佑人类,保护世间百姓,实现人类的愿望。

这些神祇多数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

三、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有众多经典著作,主要有道德经、道藏、无上文经、中庸通辩和太上清净玉册、周易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道德经,被誉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4. 道教的历史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智慧、医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5. 道教的布教传播道教的传播主要包括民间传播和官方传播两种方式。

道教的祭祀、庙宇、道观、道士等都是它的传播方式之一。

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支持,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6. 当代道教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道教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的改革,使道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以上就是对于道教考试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道教的基础常识,也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的内容。

关于道教知识点总结

关于道教知识点总结

关于道教知识点总结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和哲学体系,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道教以“道”为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组成、运行和影响的。

道教的理念和实践对中国文化、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各国的宗教和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对道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道教的起源和发展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原始宗教和自然崇拜。

道教的理念和实践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巫术和阴阳五行等思想。

道教的发展经历了秦汉、魏晋、唐宋等朝代,不断吸收其他宗教和哲学的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体系。

2. 道教的核心理念道教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教认为宇宙是由“道”组成、运行和影响的。

道无形无象,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道教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道的运行,摒弃功利、崇尚自然,追求真理、增长智慧、修身养性、达到真我。

3. 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有许多重要的经典和文献,其中包括《道德经》、《周易》、《庄子》、《南华经》、《太上感应篇》等。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的代表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之首”,它主要阐述了“道”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4. 道教的宗教体系道教的宗教体系包括天师派、全真道、太上道等。

其中,天师派是道教的主要分支,其教义以符咒、修炼、祭祀等为主要内容,强调对神明和鬼魂的崇拜和祭祀。

全真道则注重内丹修炼和丹田导引,主张修炼炼丹以求得长生不老。

5. 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修炼方法包括内丹修炼、丹田导引、符咒神术、颐养生命、炼丹长生等。

内丹修炼是道教最主要的修炼方法,即修炼丹田气功,以达到炼丹长生的目的。

符咒神术则是通过符咒和法术与神明和鬼魂交流的修炼方法。

6. 道教的礼仪和仪式道教的礼仪和仪式包括道士的受戒、祭祀仪式、道观的建筑和布局等。

道士受戒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即在道观中接受长老教师的传授和授戒,以成为正式的道士。

道教的祭祀仪式包括对神灵的祭祀和祈福活动,以获得平安和福祉。

7. 道教的文化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建筑雕塑等方面。

《道教基本常识》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道教基本常识》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教义规诫
第3章 宗派传承
第4章 道门宗师
第5章 思想典籍
第6章 神仙体是
第7章 名山道观
第8章 科仪方术
第9章 生活常识
第10章 附录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道教基本常识》
思维导图PPT模板
01 第1章 前言
目录
02 第章 教义规诫
03 第3章 宗派传承
04 第4章 道门宗师
05 第5章 思想典籍
06 第6章 神仙体是
目录
07 第7章 名山道观
09 第9章 生活常识
08 第8章 科仪方术 010 第10章 附录
道教是中国本土固有宗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 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它还是包含了哲学、科学、医学、艺术为一体的综合科学,通过认识道教,可以让我们加深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本土文化,热爱我们的传统生活与艺术。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及当堂试题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及当堂试题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教学难点: 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课时安排:2 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播放纳溪山歌《撵野猫》,请学生欣赏。

2.师:这是我们四川纳溪的民间音乐。

3.学生欣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宁河船工号子》,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

4.师揭示课题: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一)民间艺术的组成1.猜一猜:民间艺术是指哪些艺术?2.了解民间艺术的组成。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说一说:在我们当地,有哪些民间艺术?4.师小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二)民间艺术的来源1.走进民间艺术(图片欣赏):北京京韵大鼓、东北秧歌、广东舞狮、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华县皮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江苏苏州刺绣、四川变脸……2. 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3.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民间艺术产自于哪里?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将课前搜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一)当地的民间艺术1.听一听(1)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

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2)我家住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竟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3)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气,它讲述了阿诗玛的故事。

2.说一说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

道教入道管理制度

道教入道管理制度

道教入道管理制度一、入道前的准备1. 入道者应具备平和质朴的个性,不追求功利和名利,能够接受传统道教思想理念。

2. 入道者需有坚定的信仰,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修行,信守戒律和教规。

3. 入道前需要接受师父的指导和考察,确认入道者的修行资质和态度。

4. 入道者需要签署入道合同,承诺遵守道教教规和管理制度。

二、入道仪式1. 入道仪式由道教官员主持,入道者需穿着整洁,心怀虔诚。

2. 入道者需手持三炷香,向天地神明和祖师师父行三拜,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和诚信。

3. 入道者需宣誓信守道教戒律和教规,不做伤害生灵和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

4. 入道者需领取入道证,并签署入道契约,正式成为道教信徒。

三、师徒关系1. 入道者需依从师父的指导和教诲,虔心听从,不得擅自改变修行方向。

2. 师徒关系应建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师父应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修行方式。

3. 师父有责任引导入道者修行,解答疑问,指导入道者克服困难和障碍。

4. 入道者需孝敬师父,尊重师道传统,不得有师道之分。

四、修行教育1. 入道者需每日进行功课和念经,保持内心清静,培养善心和慈悲之心。

2. 入道者应参与道观活动和佛事仪式,扩展修行体验和增进修行境界。

3. 入道者需经常进行心灵净化和修炼,戒除恶习,修得心性清净。

4. 师父有义务定期监督入道者的修行情况,指导入道者调整修行方法和心态。

五、戒律教规1. 入道者需守戒修行,不得违背教规和信仰原则,如杀生、妄语、贪欲等。

2. 入道者需遵守道教礼仪,不得在道观内乱扰,破坏安静祥和的修行环境。

3. 入道者需要保持心态平和,不得过度情绪化和沉溺于苦恼和欢乐之中。

4. 入道者应尊重他人,不得恶语相向,不得诽谤诽谤别人的信仰和宗教。

六、修行成果1. 入道者应努力修行,提高修行境界,增进人格素养和道德修养。

2. 入道者应将善德和慈悲传播给他人,提倡慈善行为,善待他人。

3. 入道者应具备自我反省和修身养性的能力,修得离凡入圣的修行状态。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九章 中国四大宗教 第二节 道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九章 中国四大宗教 第二节 道教

尊神
神仙
护法 神将
.
五、供奉的主要对象
三清
➢ 是道教最高层神团。 ➢ 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宫; ➢ 上清灵宝天尊,住禹余天之上清宫; ➢ 太清道德天尊,住大赤天之太清宫。
四御
➢是仅次于三清、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 ➢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
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
三、道教的法术
1.服食与外丹 2.内丹术 3.符箓与咒语 4.禹步和手诀 5.占验术
1.服食与外丹
包含服食术(食疗法)、辟谷术、 外丹术等。
2.内丹术
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内的精、气、 神三宝的修炼,结成内丹。
3.符箓与咒语
通过神秘的图文(符箓)和语言 (咒语)役使鬼神,达到降妖镇魔、 治病除灾的目的。
3.自然无为
➢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本性就是 自然。
➢ 《道德经》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 为。” 要真正达到“自然”的境界,就要 践行“无为”的处世方法。
➢ 强调遵循自然之规律,不要对事物的 自然发生和发展强行进行预。
4.柔弱不争
➢ 道教以柔弱为用,主张一切行为都 不要太刚强,刚者容易先受摧残, 强者容易先受挫折。
正一道 江南和台湾。
历年真题
【答案】ACE
【2016年真题·多选】 下列关于道教全真道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修身养性为正道 B.主要流行与江南和台湾省 C.道士须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 D.不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 E.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
二、道教的基本教义
1.“道” 2.“气化宇宙”的学说 3.自然无为 4.柔弱不争 5.清静寡欲 6.仙道贵生,返璞归真

第四章 四大宗教 道教

第四章 四大宗教 道教

❖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 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 )、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 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 (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 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 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 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创建 经典 主要特征 戒规
传播地区 祖庭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 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 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 宗教活动场所。
道教的形成来源
1.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 符箓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 直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就是长 生不死。
❖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成为道教的标记。
斋醮(也称道场、法事)
❖ 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诵经、赞颂,并配以烛 灯和音乐等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1)尊神
(三)道教供奉的对象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
(“天公地母”)
(2)神仙
吕洞宾、何仙姑—男女
江南及台湾地区
终南山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 龙虎山 宫——全真道三大祖庭
二、道教的基本常识 (一)道教的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奉太上老君为无时不存的至尊天神。 3、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4.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道”是“万物之母”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亦名老聃)为 教祖,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 为宗教的主要经典。《老子》,又名《道德经》。 该书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是道的显 现;“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行动。 所以道教的基本教义,即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是宇宙万物之巾最核心的东西。

道教中心思想4个字总结

道教中心思想4个字总结

道教中心思想4个字总结道教的中心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道、无为、自然、心性。

首先,道是道教的核心概念,也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体。

道源于无,是无穷无尽的存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终极真理。

道德经中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意味着道是无法被言语和概念所捕捉和界定的,只能通过直观体验和个人领悟来实现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包含了自然、人类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真理。

因此,道教强调个人要与道合一,回归到本源的追求。

其次,无为是道教的重要理念。

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或者懒散无为,而是指顺应自然,不自我膨胀地去追求功利和成果。

道德经中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强调了返璞归真、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在道教观念中,人类的活动应当与自然相协调,顺应自然的规律,以便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人类应当舍弃功利主义和追求虚荣的欲望,而是顺从内在的本能,顺其自然地生活。

第三,自然是道教信仰的重要成分。

道教中有“道法自然”之说,认为自然规律是由道所决定并运行的。

“天人合一,同道合一”是道教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道教倡导以自然为师,观察自然世界的变化和规律,以此来指导个人的修行和生活。

道教尊崇自然界的山川、星辰、植物、动物等,将它们视为神圣的存在,并将自然界看作是人与道相通的媒介,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实现心灵的升华和与道的联结。

最后,心性是道教思想的又一核心方面。

道教强调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觉醒,将心灵的清净和平和视为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性是指个人的精神意识、情感体验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道教主张通过打磨内心,培养虚静的心态和淡泊的情感,来摆脱尘世的困扰和束缚,追求真理和永恒的平和。

在心性修行的过程中,个人需要推陈出新、摒弃妄念、循循善诱以达到达到内心真正的自由与解脱。

综上所述,道教的中心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道、无为、自然、心性。

这四个字或者理念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的核心。

第四章 道教要说

第四章 道教要说

• 三、道教的发展 • 神仙家-------黄老道---甘忠可《包元太平经》------于吉《太平清领书》 仿邹衍方仙道 张道陵五斗米道 张角太平道 ------张鲁五斗米道----西晋葛洪《抱朴子》---北朝寇谦之天师道-----唐代李姓宗教 魏伯阳金丹道 南朝 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 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 天师道(正一道) ------- 新天师道(安史之乱,三教合一)北宋儒道并立-------王重阳全真道
•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湖北省文物局获悉,2003年1月19日19时许,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主 殿突发大火,直至21时30分左右扑灭。最有价值的主殿已化为灰 烬,周边文物也有不同程度影响,没有人员伤亡。火灾原因正在 调查中。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下武当北路,是武当山著名景点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是明 朝永乐皇帝专门为武当拳创始人张三丰建造的,至今已有600年 历史,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有较高价值,现存八字 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真仙殿等建筑约40间,建筑面积 1459平方米,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较好地保持了元末明初的 建筑风格。
• 江苏句容茅山元符万宁宫 始建于唐代。
• 茅山九霄万福宫 原名圣佑观,俗称大茅峰、顶宫。明万历二十 六年改名九霄宫。万福宫建于茅山之顶,供奉三茅真君,传葛洪 在此著《抱朴子》。
• 户县重阳万寿宫 陕西户县祖庵镇,原为埋藏王重阳“遗蜕”之 处。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 苏州玄妙观 始建于晋武帝咸宁二年(714年),出名真庆道观, 唐改开元宫,元改玄妙观。观内有吴道子画老君像及颜真卿书迹 等碑刻。
• 特征 神仙信仰:相信人可修炼成仙,仙可长生不死,永享幸福快乐,不同其他 宗教,只求来世幸福。 阴阳五行说、黄老之说 偶像崇拜与祭祀仪范 • 二、老子、道、道家、道教 • 老子 早期道教奉老子《道德经》为经典 孔子问礼于老子 神秘的身世 • 道 ( 法则、规律) 德 ( 事物特殊规律) • 道家 汉书艺文志:阴阳、儒、墨、法、名、道德、农、纵横、杂、小说家 • 道教 将老子道作为教义的核心而加以崇拜的宗教信仰。道教吸收道家思想 是一个逐步完成的历史过程,而道家只是道教吸收思想营养的众多来源之一。

中国传统宗教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章

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青岛广播电视大学邵艺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宗教的最大特点。

一、传统宗教发展历程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原始崇拜。

例如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就发现有红色的赤铁矿粉末,说明他们已经具有关于灵魂的观念。

1、原始宗教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灵魂崇拜。

如图腾崇拜就是原始部落中,人们相信他们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或植物,并把它神话为部落的保护神,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英雄崇拜是把真实存在或者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作为崇拜对象。

中国原始英雄崇拜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部落首领,如炎帝、黄帝、尧、舜等,一类是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明者,如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

2、儒教儒学通过孔子、孟子创立,董仲舒完成,到宋明理学发展和升华,最终成为具有礼教性和宗教性的博大、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符合了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需要,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和主干。

历代统治者为强化儒学思想的精神统治,进一步将孔子神圣化,将儒学宗教化,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因此发挥着宗教的社会功能。

董仲舒作为先秦儒学的继承者和汉代儒学的奠基人,有——汉代孔子之称。

儒教的基本思想(简答)儒教的基本思想具有宗教性和礼教性,其特点是:一是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是儒教信仰和制度的核心。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祖辈中的圣贤突出出来,使其人格得到神化。

黄帝、尧、舜禹等圣贤,都被隆重地加以祭祀。

随着孔子地位的一日高于一日,封号越来越高,祭孔的规格也越来越高,孔子及历代群儒也进入孔庙。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崇拜的神灵,来自人世而非彼岸世界。

所以它重视现实人生和人伦道德。

天人合一是儒家道德论和宇宙论的基本观点。

儒教认为天人并非对立,神人可以相通。

董仲舒进一步吸收、融合法、道、阴阳各家学说,建立起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

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吸收、融合佛、道两家精义,使儒家“天人合一”的道德论和宇宙观更加成熟、完善。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1. 导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道教的起源道教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思想家老子。

老子主张“道可道,非常道”,认为万物皆由无形的道构成,鼓励人们追求无为而治的生活。

老子的思想被写成《道德经》,成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3. 道教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信仰体系。

在汉朝时期,道教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道家儒家的正式体系。

众多道士组成的道教组织开始建立庙宇,信徒逐渐增多。

4. 道教的发展道教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道教被皇室和贵族广泛接受,成为帝王和权贵们追求长寿和永生的信仰。

此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道教经典和仪式。

5. 道教的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教对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道教鼓励追求自然与宇宙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许多中国文人的创作和思考。

其次,道教对中国社会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的价值观强调谦逊、无私和和谐,对整个社会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6. 道教的传播道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对道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两者形成了许多共同的信仰和仪式。

道教在东亚各国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对日本和韩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7. 道教的当代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道教在当代中国的地位有些下降。

然而,道教在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道教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结尾: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度和独特性。

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道教的智慧,以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方式。

道教主要知识点总结

道教主要知识点总结

道教主要知识点总结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道德经》和《老子》,后来发展成为现代道教。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的核心理念是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在。

道教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一、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道教的核心理念是“道”,它指的是宇宙的根本、源头和本源。

道教认为,宇宙的一切皆源于道,道是一切存在的本原,它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形态,是无形的、无名的、无物的。

道是万物的化育之母,万物生长、运行的根本。

追寻道、悟道、修道,是道教的中心任务。

2. 阴阳道教思想中,阴阳是很重要的概念。

阴阳哲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统一协调的。

阴阳对立统一的理论不仅适用于万物,还适用于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

道教倡导阴阳平衡,追求心灵、身体、社会的和谐。

3. 长生不老道教倡导追求长生不老,主张通过修炼修心,摄生养生,延年益寿,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大量的长生不老的修炼方法和养生保健的理念。

4.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教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道教认为,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因此,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强行干预,以达到政治和社会的和谐。

二、道教的教派和流派1. 全真派全真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道教教派之一,由王重阳创立于宋代。

全真派以修道修身为主,注重内功修炼,倡导清静无为、习武养生。

2. 观音派观音派是中国古代的主要道教教派之一,以崇拜观音菩萨为主要信仰。

观音派重视慈悲、悲悯、救苦救难,以观音菩萨的慈悲为修持主旨。

3. 明教明教是道教的一支,是指道教在明代的发展。

明教主张道教与儒教、佛教的融合,倡导清明、宽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个人修行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4. 混元道混元道是道教的一派,主张融合阴阳、道教、佛教、儒家等多元教义。

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表格

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表格
3、妇女须戴面纱哦、盖头
4、敬茶、端饭、握手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视为不礼貌
寺院布局
1、三门
2、钟楼:供奉地藏王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3、鼓楼:天王殿前侧(西)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左,周仓为右
4、天王殿:供奉弥勒,两侧四大天王,背后韦陀
5、大雄宝殿:殿内供奉释迦弥勒佛佛像,背后为海岛观6、音东西配殿:
3、三官大帝:天官赐福、水官解厄、地官赦罪
4、俗神:雷公、门神、灶君、土地(是道教中神位最低的神)、文昌妈祖
5、仙:赤松子(传为神农是雨师)、彭祖、荣成组(传为黄帝之师)、西王母(道教女仙中的最高神仙)、王玄普(传其能内见五脏,冥夜能书写)
安拉
信奉上帝或神
三位一体
主要称谓
居士:不出家而持一定戒律的人
第五章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表格
内容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创始人
名悉达多、姓乔
达摩
张陵(鹤鸣山,五斗米道)、张鲁、
张角(太平道)
穆罕默德
耶稣
创立地点
古印度
四川
阿拉伯半岛
巴勒斯坦北部
创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东汉顺帝时(末年)公元126——144年
7世纪初
1世纪
发展
四个时期
三个600年
1、初创,汉晋以后,五斗米道除向北方地区传播外,又向东南沿海一带传播
7、法堂是演说佛法之处
8、罗汉堂: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苏州寒山寺左右配殿、五台山殊像寺文殊阁、成都宝光寺罗汉堂、武汉归元寺罗汉堂、九华山百岁宫五百罗汉堂
9、方丈室:佛寺主持(方丈)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
10藏经楼:收藏佛教经书之处
1、三门殿:一般供奉青龙、白虎,有的是灵官殿

七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第四

七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第四

七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第四章:道家思想道家始创于先秦时期,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强调“道”这一概念,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宇宙的本体,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第四章:道家思想的详细介绍。

一、道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最重要的概念。

道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最高境界,可以概括为真、善、美的总和。

道家的观念认为只有通过摆脱一切形式的束缚,才能进入道的境界。

只有开启心智,自由自在地融入大自然,才能通向道。

二、无为而治在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之道,让事情自然地运行,不要过度干预。

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和平。

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对于权力的节制和克制。

三、环境与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和环境,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保持和自然的和谐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其思想中,强调“天人合一”,告诉人们与自然相处的方法。

四、道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道家思想是一种永恒的思想,直到今天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其提出的重要观点,如道、无为而治等,不仅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启示,也对于当代的管理理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

道家思想提出的环境保护、人际关系处理、抗压能力等重要观点,对于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用道家思想的方法去看待这些问题,并且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或者在对待事物时采取适当的无为而治策略,就能化解这些问题并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五、总结道家思想从根本上呼唤人们要敬畏大自然、爱惜环境,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联动。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借鉴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人类的和谐相处,推崇人文主义与生态文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

四大真人为道教太上道祖老子的四位弟子 五方鬼帝和四大女名医又是什么身份

四大真人为道教太上道祖老子的四位弟子 五方鬼帝和四大女名医又是什么身份

四大真人为道教太上道祖老子的四位弟子五方鬼帝和四大女名医又是什么身份本文导读:道教中的四位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洞灵真人,为道教太上道祖老子的四位弟子。

通玄真人通玄真人,为战国末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文子,姓辛名銒,一名计然,号龙拯,葵丘濮上人。

曾受业于老子,范蠡之师。

辛銒博采众家之长,著《文子》一书,继续阐扬道家思想。

他对老子的道论有所发挥,认为“道”即“气”。

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其为通玄真人,诏封其著为《通玄真经》。

冲虚真人冲虚真人,为春秋末至战国前期道家学者列子。

列子名御寇,亦名圄寇、圉寇,郑国人。

一向家贫,面带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执政者馈赠的粮食。

他曾向关尹请教学问,以善射著称,常常与关尹切磋射箭经验与方法。

其著《列子》一书为早期黄老道家重要典籍,主张清静无为、独立处世之思想,唐玄宗天宝元年封为“冲虚真人”,号其书为《冲虚真经》。

南华真人南华真人,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庄周,字子休,宋国蒙人。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蒙地在春秋和战国前期属宋,战国后期属梁。

此后他一直隐居,生活贫困,但学识洲博,著《庄子》一书。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最好继承者,在历史上“老庄”并称,共同建互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真经》。

洞灵真人洞玄真人亢仓子,据传为古代仙人,黄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称亢桑子、庚桑子,相传《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由其所著。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亢仓子其人为“洞灵真人”,唐玄宗诏封其著为《洞灵真经》。

四大女名医我国古代历代出现不少医术精湛的女名医。

义妁、鲍姑、张小娘子、谈允贤四位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女医。

义妁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今山西省复县)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

道教简介(英语)

道教简介(英语)

道教简介(英语)Taoism is the native religion of China, it also be called Daoism or Taochiao.Taoism is China’s traditional philosophyRepresentativeThe primary religious figures in Taoism are Lao Tzu and Chuang Tzu, two scholars who dedicated their lives two balancing their inner spirits.道教最初的代表是老子和庄子,两位学者献身于平衡内在精神。

TotemThe most common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Taoist theology is the circular Yin Yang figure. It represents the balance of opposites in the universe. When they are equally present, all is calm. When one is outweighed by the other, there is confusion and disarray. The Yin and Yang are a model that the faithful follow, an aid that allows each person to contemplate the state of his or her lives.道教理论的最普遍图形表示就是阴和阳循环的圆形图像。

它代表了宇宙中相反事物的平衡关系。

当它们都平等地呈现出来,所有一切都会平静。

当其中一个超过另一个的时候,就会出现混淆和混乱。

阴和阳是信徒追随的原型,有助于让一个人去凝视他或她的生命状态。

中国道教基础知识的介绍

中国道教基础知识的介绍

中国道教基础知识的介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始终存在着两条主要的脉络。

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主干。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道教基础知识的介绍。

中国道教基础知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始终存在着两条主要的脉络。

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则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主干。

中国道教基础知识的内容简介儒道互补,再加上外来的佛教,构成近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

道家与道教作为三教之一,曾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医药科技等各方面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 近代中国学者多数认为: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习惯上有时也称道家为道教,或把道教称为道家、黄老。

但严格说来,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

它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作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静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因此被称作道家。

至于"道教",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实体。

顾名思义,"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企图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

作为一种宗教实体,道教不仅有其独特的经典教义、神仙信仰和仪式活动,而且还有其宗派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4-4 认识
执行日期:序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道教的简史和历史上的重要道教人物与事件;
2. 了解道教的基本教义;
3. 了解道教的经典与标记;
4. 了解道教的神祇与道场。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学习道教基础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比较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宗教知识服务客人的能力。

三、德育与情感目标
1. 培养旅游专业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职业化工作态度,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2. 理解道教背后所隐藏的传统文化,如尊道贵德、生命意识、天人合一等,增强文化传承的自觉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道教的发展,道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主要事件;
2. 道教的基本教义。

二、教学难点
1. 道教的基本教义;
2. 对太极八卦图的理解。

【课型】
讲授、探究课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测验,导入新课(见学案)
二、学习道教基础知识的一种新思路
●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道教与佛教的争论与协同发展
三、佛道比较学习之一:道教的创立与发展
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产生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道教主要受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和民间巫术、战国至秦汉的神仙方术、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大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道教作为有组织的宗教实体,终于在东汉末年产
生了。

——思考:为什么源头久远的道教迟至东汉末年才产生真正的宗教形态?
2. 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倡导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创立了最早的道教宗教团体。

张角创立太平道,为早期道教的另一重大派别,但随着他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失败,太平道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思考:张道陵为什么没有自封为“教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向体制化的官方正统宗教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

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思考:此时佛教在发展上是何态势?
4. 隋唐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层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

唐玄宗、宋真宗、宋徽宗都是崇信道教的皇帝。

唐代和北宋还由官方主持多次编修《道藏》,研究道经和教义、科仪的学者纷纷涌现,对道教学术文化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

成玄英、司马承祯、杜光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联系:儒道佛三足鼎立。

5. 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兼融儒释道三教思想。

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发生重大变革,并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形成南北两大教派。

南方为正一教,由张天师后世子孙掌教,中心在江西龙虎山,活动以符箓为主。

北方有王重阳在金代创立全真教,炼养性命,兼容儒释,其弟子丘处机见重于元太祖成吉思汗,使全真教盛极一时。

——联系:儒道佛三教融合。

6. 明代道教也很发达,巨大规模的《道藏》陆续编成。

明中期直至清末,道观虽不断修建,然而道教逐步丧失了理论上的创造力,走向衰减。

与此同时,道教的思想影响却在民间不断扩展起来。

——联系:佛教与道教一起走进民间。

补充:《老子化胡经》
四、佛道比较学习之二:道教的基本教义
1. 大道无形,尊道贵德——你对道教“道”与“德”是怎样理解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主宰者,“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生成宇宙及万事万物。

道的尊贵和伟大,其最高体现是“德”。

道造化万物由德来蓄养,神明可敬也是因为有最高尚的德行。

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做到既要修道,又要积德。

2. 长生久视,仙道贵生——比较与思考:对待人生,佛教与道教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道教修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得道成仙。

要想得道成仙,就要“性命双修”,即心性品德和身形生命两个方面同时修炼,最终达到神形同一的境界。

所以道教教导人们要贵生、重生、乐生,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立志度己度人,把生存的质量提高到神仙一样的境界,达到生道合一的目的。

正是由于道教有生道相守、生道合一的基本教义,故而提出了许多修道养生的方术,诸如外丹、内丹、服气、服饵、导引等。

3. 天道循环,势恶承负——比较与思考:与佛教的“因果报应”有没有相似之处?
道教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即前人的过失要由后人承受,前人惹祸,后人遭殃。

在这样的教义的思想基础上,出现了道教戒律和清规,出现了修心、修善、积德、修性等的修持经法。

五、佛道比较学习之三:道教的经典与标记
1. 经典
(1)藏:《道藏》之“藏”与《大藏经》之“藏”
(2)历史:唐玄宗时的《开元道藏》是我国第一部“道藏”,现存最有名的则是明代的《正统道藏》
(3)编排方式: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2. 标记
(1)认识“太极八卦图”
(2)太极八卦与卐
(3)“暗八仙”(道家八宝)与“佛家八宝”
六、佛道比较学习之四:道教的神祇与道场
1. 神祇——供奉对象
比较:“无神教”与“多神教”
2. 道场
(1)宫观与寺院
(2)宗教名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

——清·李渔《庐山简寂观联》
七、作业
分小组完成作业:每小组选择2个题目,一为主讲,其余为辅讲,制作成PPT,下周(10
【附录】道教的流派
道教门派: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张伯端)、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

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

(《中华道教大辞典》第46页)
【全真教】受晚唐北宋以来三教合一思潮影响,在教义及修持方面极力标榜“三教圆融”,自称以“太上为祖,释迦为宗,夫子为科牌”,认为“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三教之学皆不离“大道”,归根到底都统一于“道德性命之学”。

“全真”的意思是“全其本真”,即保全作为人性命之根本的精气神三要素,使其不受污损。

在修持方面反对道教传统的外丹烧炼和符箓驱鬼之术,而师法晚唐北宋以来流行的内丹方术,主张性命双修,特别强调以“识心见性”为修仙正途。

【全真五祖七真】
五祖: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
南宗七真: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刘永年、彭耜
北宗七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