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ppt课件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


的评价。 怀古咏史诗 借事—— 讽(伤)今

借人—— 自喻

借古事:讽谏统治阶级;用兴盛对比感叹朝
代兴亡、人生岁月无常。借古人:表达对所写之人
的情感(褒贬)抒发自己志向(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8
1.山水诗。
2.田园诗。
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2
通过“白鸟”“绿水”“嫩黄 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 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 盛今衰,繁华易逝引发的冷寂落寞 感伤之情。
33
不同题型解答模式
• 分析意象题 • 按照“指出意象→分析特征→点明情感”格式 • 分析意境题 • 按照“概括特征→描述画面→点出情感”格式 • 分析炼字炼句题 • 按照“指出炼字炼句→分析含义手法→点明情感”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 分,况是蔡家亲。
接 【注】蔡家亲:表亲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3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 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悲的是 年老荒居,孤苦无依,生活贫困。喜 的是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
24
整合思路 规范解答
张伟明先生(国家考试中心语文命题发言人) 的几点提醒 (1)命题材料一定浅显易懂---不必紧张 (2)主观题包括填空和简答---对症下药 (3)考查对象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
37
千锤百炼显功力 祝君高考创佳绩
38
• 思乡诗表达客居他乡游子和远戍边关征人的 思乡怀人;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直抒胸臆
01
含义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02 03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即直率地表达胸中的感情。就是心里是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 受,不拐弯抹角,不隐晦含蓄。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荡的胸襟、淋 漓的笔墨,直陈肺腑,倾泻激情。
例子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 特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等 。
熟悉诗歌情感鉴赏的题型特点,如情 感表达、意境描绘、象征手法等。
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
审读诗歌,理解大意
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 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 、象征等手法,深入把握诗人 的情感世界。
03
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象征手法运用
1 2
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情感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如青松、落花等, 赋予其特定的情感意义,从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 受。
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象征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得更加深刻、含蓄,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有 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06
学生自主练习及课堂互动环节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人情感+课件22张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人情感+课件22张

请找出下列句子是通过什么来抒情的: (1)《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 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六、真题演练(小组合作探究)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 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 日日是人日。
探究: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 都是人日。假如把词人南山游玩所见之景当作一幅画或者是一 个视频,你看后想把从中悟到的做人道理写成朋友圈的文案, 发一条朋友圈,你的文案应该怎么写?要求:为了让你的朋友 圈更加有条理且让好友知道你要表达的内容,你的文案需要有 画面感并分点呈现。(6分)
诗歌的构成要素? 文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VS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孙自可留。
朋友圈的构成要素? 文字+ 图片 +表情
任务一: 解读诗歌情感可以找到朋友圈的“表情”要 素,即直接抒情的要素 诗歌中自带的“表情”=诗歌中显性情感关键词,显性 情感关键词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 “愁”“恨”“怨”“怜”“泪”“悲”“怆”“怅” 等字眼的字词,这些字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 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知识拓展: 诗人抒发情感的人、事、景、物具体可能有哪些? 人:他人、自己、影射的某类人、朝廷的统治者等 事:多记叙历史事件 景:乐景、哀景、生活场景、已逝之景、眼前之景、设想 未来之景等 物:植物、昆虫、动物、自然现象、房屋宫殿建筑、常见 生活学习用品等 小结:把握诗歌情感一定要找到诗歌中的图片对象——人 事景物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课件 (22张PPT)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课件 (22张PPT)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典型例题
• 秋日酬王昭仪① • 汪元量
•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 注 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 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 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 答题点拨 首先从题目“恨别”看,诗人远离家乡 和亲人,应该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首联“-别 四千里”写远离家乡,颈联“思家”“忆弟”写亲 人离散,颔联下句“兵戈阻绝”,写诗人无法回乡, 也无法见到亲人,正好佐证了这一点。而题目之 “恨”,正是由不得归乡而生发的痛苦,“胡骑长 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诗人对 此痛恨不已。尾联“司徒急为破幽燕”,“急”字 不仅写出了司徒之急切,更写出了诗人自己在听到 战事告捷的消息后,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3.有人说,这首诗歌颂了/批判了....…你怎么看?
• 4.有人认为这首诗可以用**来概括,你同意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知人论世
•1、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 想和性格等;
•2、通过注解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 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
•3、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大略了解诗中 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
• 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包 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是言近旨远,辞约 情丰。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分)
• 答案: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了远离家 乡,“思家”“忆弟”写出了亲人分离,思亲情深。 ②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 等可见战乱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了 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加急切地盼望平定叛乱。 (必须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课件(共21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课件(共21张PPT)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邬三落第还乡 钱起
郢客①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 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 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 名宦②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③招贤会有时。 【注】 ①郢客:指邬三。②名宦:名声和官职。③金马: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 处。
回顾高考
【2023年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宋代】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 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 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
复习目标
1.强化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审题能力 2.总结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解题规律 3.把握诗歌鉴赏之内容情感理解题的答题思路
考情解读
高考在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理解上设题,常呈现以下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如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的考查中连带考查;有的着眼于整体概括整首诗的内容情感,多角 度、多层面设点,有的从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理解 情感;答案设置上多层面分解思想感情,要求多点答题。
特别提醒
◎特别提醒 分析诗(词)人心理(心境、心绪),可从理解诗(词)句含义、体察诗
(词)句语境、领会诗(词)人寄托、探究情感纵深四个层次入手:首先是理解诗 (词)句含义,要准确理解诗(词)句尤其是关键词的字面意义;其次是诗(词)语 境,通过分析意象和语境思考诗(词)的深层含义;然后是诗(词)人情感寄托,思 考诗(词)写的内容跟诗(词)人有什么关系,作者要以此表达什么情感;最后探究 诗(词)人情感纵深,即结合诗(词)人际遇、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思考诗(词) 人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情感把握 PPT精品课件(共18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情感把握 PPT精品课件(共18张)

李师道邀请张籍,但张籍借“有夫之妾”来 表达自己已有归属,不能接受李师道的邀请, 知道李师道的好意,但先前从主时已发誓与 君主同生死,如今垂泪谢绝李师道的好意, 遗憾自己没能早点遇到李师道,表现了诗人 的忠诚,与相逢恨晚的遗憾。 诗人以节妇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朝廷 的忠诚,感谢李师道的赏识,同时委婉地谢 绝了李师道对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发出的邀请, 表明自己是有节操,气节的人。 作者自比为妻子,比李师道为思慕“妻子” 的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忠于朝廷,忠心 不是二主的决心。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 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 想感情有何变化?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 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 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 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 想感情有何变化?
开头是通过今昔对比烘托了如今中原的
荒芜凄清,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惋 惜;以及想要请缨出兵,重建中原的雄 心壮志。而结尾是通过对现实的描写, 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如今不得重用,报 国无门的失望,以至于想要归隐山林的 落寞。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整合思路 规范解答
张伟明先生(国家考试中心语文命题发言人) 的几点提醒 (1)命题材料一定浅显易懂---不必紧张 (2)主观题包括填空和简答---对症下药 (3)考查对象为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
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
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18
古诗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意义
把握的等草意表、象达 鸿。离雁情、孤别杜蓬绪鹃、,等浮明表云月达、、思长杨乡亭柳怀、、人南芳,浦 意落花、流水、夕阳表达时光流逝, 象梅菊竹兰荷隐喻坚贞孤傲的君子等
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可以管中窥豹, 把握全诗抒发的情思。
19
画堂春①
秦观
高 考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 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
链 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①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
归。赋《画堂春》。
这首词的上阕与下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
的感情变化?
20
上阕用“落红铺径 、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表现了词中 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 春归的感情变化;下阕用捻花、放 花两个细节(动作),慨叹春光去 人易老,感伤青春白白流逝。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

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

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
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
明确3.边塞诗。 类4.送别诗。 别5.思乡诗。
6.咏物诗。 7、咏史诗。
9
• 山水诗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 • 田园诗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
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
• 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征人久戍 边关的乡思或壮志未酬的怨愤;
• 送别诗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表达对情 人或亲人的依恋,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 祝愿;
历史典故
1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高 考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链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
接 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
爱之情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 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 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 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古代诗歌鉴赏
之情感鉴赏
1
第一课时
2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3
教 1.掌握鉴赏诗歌情感的 学 方法 目 的 2.掌握规范答题的方法
4
理解古诗词思想内容三步走
诵读 初体悟
五问 理思路文本 深Biblioteka 究5五问简答,理清思路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人或物
把握作者情思
干什么或怎么样
由此想到什么
• 思乡诗表达客居他乡游子和远戍边关征人的 思乡怀人;
• 咏物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品格; • 咏史诗表达缅怀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之
志,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抒发 国土沦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发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的感慨,抨击昏庸腐朽统治集团。
10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 关键。读懂诗歌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 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要有意识地把揣摩语 言、感悟情思、整体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
22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高 考 链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 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 分,况是蔡家亲。
接 【注】蔡家亲:表亲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3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 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悲的是 年老荒居,孤苦无依,生活贫困。喜 的是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
14
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 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 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家国世事的认识与 感悟。一接触诗题,就能较快地把握诗 歌作品的主旨。
15
寄远

杜牧
考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链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接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
化?简要分析。
11
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 见
2、从“情”与“景”的关系赏 析

问 3、诗歌的主题(主旨)是什么
4、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5、谈谈对诗歌寓意的理解
12
1、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
知 人
生平、思想和性格等。 2、通过注解具体了解写作某一 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
论 创作意图
世 3、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大略 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 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 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 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 。
16
“情语”是指古诗标题或正文中
抓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住情“情喜基它”调常、和以“写“别作怨”目”等的、词。“语愤点”明、全“诗哀感”、 语
17
小重山·端午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


的评价。 怀古咏史诗 借事—— 讽(伤)今

借人—— 自喻

借古事:讽谏统治阶级;用兴盛对比感叹朝
代兴亡、人生岁月无常。借古人:表达对所写之人
的情感(褒贬)抒发自己志向(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8
1.山水诗。 2.田园诗。
6
文本探究,深度领悟
(一)析诗题,分类推断。
诗 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 题 的 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
作 用
由诗歌题目判断诗歌的题材,
总体把握情感倾向。
7
按内容
表现手法

写景抒怀诗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山水田园、登临揽胜、羁旅、离别、
诗 边塞、 闺怨、宫词、谪宦、、、、、、
歌 咏物言志诗
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
21
1、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
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
注 形象、表达技巧等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

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 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
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
防止想当然式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