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th预估控制
Smith预估控制原理
R(S)
这样,引入了Smith预估器后,系统 中等效对象的传递函数就不含纯滞 s 后环节 e 部分
_
D(S)
G(s)
e s
显然,经Smith预估补偿后,已消除了纯滞后部分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而受控制对象的纯 滞后部分在等效系统的闭环控制回路之外,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对任何纯滞后时 间,系统都是稳定的。
u (t ) K P e(t ) TI
e(t )d (t ) T
0
D
dt
式中u(t)-控制器的输出; e(t)-控制器的输入,它是给定值和被控对象输出的差,称为偏差 信号;
K P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
TD
-控制器的积分时间; -控制器的微分时间。
PID控制器各控制规律的作用如下: (1)比例控制(P):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 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能较快克服扰动,使系统稳定下来。但当仅 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 (2)积分控制(I):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 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 此控制系统是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 积分项对误差的累积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越大。 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 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但是过大的积分速度会降低系统 的稳定程度,出现发散的振荡过程。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 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3)微分控制(D):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 (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 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环节或有滞后环节,具有 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 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
内模控制和Smith预估器
第五节 Smith 预估控制Smith 预估控制方法是在1957年由Smith 提出来的,其特点是预先估计被控系统在基本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用预估器进行补偿,力图使被延迟的被控制量超前反映到控制器中,使控制器提前动作,从而显著地减小系统的超调量,同时加速系统的调节过程。
一、Smith 预估控制原理预估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7-24所示。
(a) 预估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b) Smith 预估器图7-24 预估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中,s e s G τ−)(p 为具有时滞为τ的对象传递函数,其中)(p s G 为被控对象;)(m s G 为内部模型(又称为对象的标称或名义模型),即Smith 预估器的传递函数,()s e s G s G τ−−=1)()(p m ;)(s D 为(前馈)内模控制器;)(s d 为扰动;)(s R 为参考输入;)(s Y 为被控对象输出;)(m s Y 为内部模型输出。
由图7-24可知,将Smith 预估器与控制器(或被控对象)二者并联。
在理论上可以使被控对象的时间滞后得到完全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就不必再考虑对象的时滞作用了。
现在,系统中假设没有补偿器(预估器),则控制器输出与被控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便为 s e s G s U s Y τ−=)()()(p (7-50) 上式表明,受到)(s U 控制作用的被控量)(s Y 要经过纯滞后时间τ之后才能反馈到系统控制器输入端。
若采用预估补偿器,则控制量)(s U 与反馈到控制器输入端的反馈信号)(s Y ′之间的传递函数乃是两个并联通道之和,即)()()()(m p s G e s G s U s Y s +=′−τ (7-51) 为使反馈信号)(s Y ′不发生时间滞后τ,则要求(7-51)式满足)()())(()()(p m p s G s G e s s G s U s Y s =+=′−τ (7-52) 于是,就导出了Smith 预估补偿器的传递函数为()s e s G s G τ−−=1)()(p m (7-53) 在系统中设置了Smith 预估器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1)1)(()(1)()()()(p p p p p p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s R s Y s s s s+=−++−+=−−−−−ττττ (7-54) 由上式可以明显看出,在系统的特征方程中,已经不含有s e τ−项。
大纯滞后过程特性Smith预估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之十三大纯滞后过程特性Smith 预估控制对于一个大纯滞后过程特性的对象:s PC e s s s G 10)12)(3(1)(-++=,试设计一个Smith 预估控制系统,并用SIMULINK 和MATLAB 程序仿真实现。
当系统设定值R(s)为1时,调整PI 参数,使过渡过程尽可能满意。
(假设检测变送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比较在预估模型有偏差时,在相同的输入条件下,与预估模型无偏差情况的仿真结果;如果系统有扰动信号F(s)为单位阶跃信号或SINS 信号时,比较系统的仿真结果;如有可能,再试设计一种改进的Smith 预估器。
实验报告要求: 1、供系统仿真图;2、按照题目要求,给出每个实验的仿真结果图;3、根据以上仿真结果,分析)(s G PC 有滞后与无滞后情况下,PI 参数整定的特点。
大纯滞后过程特性Smith预估控制摘要:Matlab 是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
它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信号分析与图形显示为一体,构成的一个方便的、界面友好的用户环境。
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和竞争,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科技应用软件。
Matlab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洁、它用直观的、符合人们思维习惯的代码、代替C 语言和FORTRAN 语言的冗长代码。
为此,Matlab 获得了对应用学科的极强适应力。
在国内外高校、Matlab 已成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设计研究学位和工业部门,Matlab 已经成为研究和解决各种具体工程问题的一种标准软件。
Matlab 软件广泛用于数字信号分析,系统识别,时序分析与建模,神经网络、动态仿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Matlab 这个最优秀的科技软件,把计算机技术与信号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仿真研究,经实例验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文控制系统为研究主体,提出一种Smith 预估控制算法,通过设计自适应非线性反馈回路来自适应调节参数,从而满足对象参数大幅度变化的要求。
施密斯预估控制
滞后环节使信号延迟,所以在内 存中设定N个单元作为存放信号m(k) 的历史数据,存储单元的个数N由下 式决定。
2021/6/4
7
N/T
N-滞后时间; T-采样周期
每采样一次,把m(k )记入0单元,同 时把0单元原来存放数据放到1单元,1 单元原来存放数据放到2单元…,以此 类推,从单元N输出的信号,就是滞后 N个采样周期的m(k-N)信号。
)
Kf 1Tf
s
(1es
)
(2)纯滞后补偿控制算法步骤 ①计算反馈回路的偏差 e1(k )
e1(k)r(k)y(k) ②计算纯滞后补偿器的输出y (k)
2021/6/4
12
U Y((ss))Gp(s)1(es)KfT (1fs e1NT)S
化成微分方程式,则可写成
Tf dd t(yt)y(t)Kfu(t)u(tN)T
2021/6/4
8
施密斯预估器的输出可按下图顺序 计算。
施密斯预估
u(k) GP (s) m(k)
y (k)
e s
m(K N)
施密斯预估器方框图
2021/6/4
9
图中,u(k)是PID数字控制器 的输出,是施密斯预估器的输出。 从图中可知,必须先计算传递函数 的输出m(k)后,才能计算预估器的 输出
u (k ) u (k 1 ) u (k ) u (k 1 ) K p e 2 (k ) e 2 (k 1 ) K I2 (e k ) K D e 2 (k ) 2 e 2 (k 1 ) e 2 (k 2 )
2021/6/4
14
结束,下课!
2021/6/4
15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斯密斯预估控制器
施密斯预估控制姓名:学号:班级:1 实验目的对大多数控制系统,采用常规的控制技术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但对于复杂及特殊要求的控制系统,采用常规的控制室技术很难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复杂控制技术,其中Smith 预估控制算法是常用的一种,通过本实验加深对Smith 预估控制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原理图1为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特性的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D (s )是控制器,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etss -)(G p ,其中,)(G p s 为被控对象中不包含纯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ts-e为被控对象纯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
)(t r )(t e )(t u )(t y_施密斯预估原理:与D (s )并接一补偿环节,用来补偿被控对象中的纯滞后部分,这个补偿环节称为预估器,其传递函数为)1)((G p tse s --,t 为纯滞后时间,补偿后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t r )(t e )(t u )(t y_ _)(t y τ由施密斯预估控制器)1)((G p tses --和控制器D (s )组成的回路陈伟纯滞后补偿器,)(s Ds e s τ-)(G p)(s Ds e s τ-)(G p)1)((G p ts e s --其传递函数为:)1)(()(1)()(D m s p e s G s D s D s τ--+=经过补偿后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s p p sp m sp m e s G s D s G s D es G s D e s G s D τττ---+=+=Φ)()(1)()()()(1)()(s )(该式说明,进过补偿后,消除了之后部分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因为式中ts-e 在闭环控制回路之外,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设广义被控对象为:1011()()()1Ts s se e H s G s G s es T sττ----==⋅+取T=1、τ=2、T 1=2.88,经采样(T=1s )保持后,其广义对象z 传递函数为00.2934()0.7066G z z =-,而2se -转换为2个单位迟延。
Smith预估控制原理
R(S)
这样,引入了Smith预估器后,系统 中等效对象的传递函数就不含纯滞 s 后环节 e 部分
_
D(S)
G(s)
e s
显然,经Smith预估补偿后,已消除了纯滞后部分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而受控制对象的纯 滞后部分在等效系统的闭环控制回路之外,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对任何纯滞后时 间,系统都是稳定的。
u (t ) K P e(t ) TI
e(t )d (t ) T
0
D
dt
式中u(t)-控制器的输出; e(t)-控制器的输入,它是给定值和被控对象输出的差,称为偏差 信号;
K P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
TD
-控制器的积分时间; -控制器的微分时间。
PID控制器各控制规律的作用如下: (1)比例控制(P):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 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能较快克服扰动,使系统稳定下来。但当仅 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 (2)积分控制(I):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 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 此控制系统是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 积分项对误差的累积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越大。 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 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但是过大的积分速度会降低系统 的稳定程度,出现发散的振荡过程。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 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3)微分控制(D):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 (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 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环节或有滞后环节,具有 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 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
内模控制和Smith预估器
第五节 Smith 预估控制Smith 预估控制方法是在1957年由Smith 提出来的,其特点是预先估计被控系统在基本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用预估器进行补偿,力图使被延迟的被控制量超前反映到控制器中,使控制器提前动作,从而显著地减小系统的超调量,同时加速系统的调节过程。
一、Smith 预估控制原理预估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7-24所示。
(a) 预估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b) Smith 预估器图7-24 预估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中,s e s G τ−)(p 为具有时滞为τ的对象传递函数,其中)(p s G 为被控对象;)(m s G 为内部模型(又称为对象的标称或名义模型),即Smith 预估器的传递函数,()s e s G s G τ−−=1)()(p m ;)(s D 为(前馈)内模控制器;)(s d 为扰动;)(s R 为参考输入;)(s Y 为被控对象输出;)(m s Y 为内部模型输出。
由图7-24可知,将Smith 预估器与控制器(或被控对象)二者并联。
在理论上可以使被控对象的时间滞后得到完全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就不必再考虑对象的时滞作用了。
现在,系统中假设没有补偿器(预估器),则控制器输出与被控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便为 s e s G s U s Y τ−=)()()(p (7-50) 上式表明,受到)(s U 控制作用的被控量)(s Y 要经过纯滞后时间τ之后才能反馈到系统控制器输入端。
若采用预估补偿器,则控制量)(s U 与反馈到控制器输入端的反馈信号)(s Y ′之间的传递函数乃是两个并联通道之和,即)()()()(m p s G e s G s U s Y s +=′−τ (7-51) 为使反馈信号)(s Y ′不发生时间滞后τ,则要求(7-51)式满足)()())(()()(p m p s G s G e s s G s U s Y s =+=′−τ (7-52) 于是,就导出了Smith 预估补偿器的传递函数为()s e s G s G τ−−=1)()(p m (7-53) 在系统中设置了Smith 预估器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1)1)(()(1)()()()(p p p p p p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s R s Y s s s s+=−++−+=−−−−−ττττ (7-54) 由上式可以明显看出,在系统的特征方程中,已经不含有s e τ−项。
Smith预估器控制设计【计算机课程设计专用】
本系统采用PI控制方法,用matlab下的Simulink工具箱搭建闭环系统结构,加以1V的阶跃信号,PI控制器系数 0.048, 12s,取反馈系数为1,采样时间为0.5s,仿真时间为500s。
带Smith预估补偿器的仿真系统得到输出曲线如图所示:
系统仿真结构框图为:
图5带Smith预估补偿器的系统仿真结构框图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ADC0809 P1;//P0为AD的数据接口;
sbit ST=P3^0;//ADC0809转换开始
sbit OE=P3^1;//ADC0809输出使能
sbit EOC=P3^2;//ADC0809转换结束标志
#define DAC0832 P2//P1为DA的数据接口;
CS:片选端,低电平有效,直接接低电平
ILE:数据锁存允许控制端,高电平有效,直接接高电平。
WR2:DAC寄存器写选通控制端,低电平有效,由于其处于直通状态,故直接接低。
XFER:数据传送控制,低电平有效,故直接接地。
WR1;第一级输入寄存器写选通控制,低电平有效。其输入为上升沿时,将输入数据锁存到DAC寄存器,故将该脚与单片机P2.1口相连,由程序控制DA转换的时间。
sbit wr=P3^3; //DAC0832写
sbit rd=P3^4;//DAC0832读
uchar C1K0,C1K1,C1K2,C1K3,C1K4,C1K5,C1K6,C1K7,C1K8,C1K9,C1K10,C1K11,C1K12; //C1(K)~C1(K-12)
uchar CK0,CK1;//分别为k,k-1时刻smith预估器的输出
{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是一种工业控制算法,主要用于预测和补偿系统中的延迟和偏差。该策略由美国 人W.C.Smith在1957年提出,因此被命名为史密斯预估器。
应用领域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钢铁、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在厚规格轧制 中,该策略也被广泛采用。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原理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 中的应用
2023-11-10
目录
• 引言 •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 • 厚规格轧制过程分析 •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工业4.0的发展要求轧制过程更加高 效、精准和节能,以满足市场对高质 量产品的需求。
研究方法
首先对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与厚规格轧制过程的特性相结合,设计适用于该场景的预测控制 器。其次,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实验 结果对控制器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生产环境。
02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概述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特点
优点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优点在于其对系统模 型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较低,同时具有较 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能力。此外,该策略 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的振荡和不稳定。
缺点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缺点主要在于其结构 复杂,需要较高的计算成本。此外,由于该 策略依赖于精确的系统模型,因此如果模型 不准确,控制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开展更多实验研究,验证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工业生产提供更为可 靠的指导。
计算机控制—史密斯预估器编程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院(系):专业:姓名:杨康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年月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三.实验步骤 (3)四.实验分析 (12)实验二 Smith预估控制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Smith预估控制的方法及程序编制及调试。
二实验内容1.Smith预估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图一对象G(S)= K·e-τs / (1+TS),K = 1, T1 = 10 s , τ = 5 s ,1Wc(z)采用数字PI控制规律。
2.对象扰动实验画出U(t) = u0·1(t)时,y(t)曲线。
3.Smith预估控制(1)构造Wτ(S),求出Wτ(Z)。
(2)整定Wc(s)(按什么整定?)(3)按图仿真,并打印曲线。
(4)改变Wτ(S)中K,τ(对象不变),进行仿真比较,观察它们对调节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对象扰动实验(1)差分方程如附录。
(2)源程序如下:#include"iostream.h"#include"math.h"#include"fstream.h"void main(){fstream outfile("data1.xls",ios::out);double t;double u0;cout<<"请输入采样周期:";cin>>t;cout<<"请输入阶跃幅值:";cin>>u0;double ee=pow(2.718,(-t/10.0));int N;int i;double u[100],y[100];for(i=0;i<100;i++){u[i]=u0;y[i]=0.0;}N=1+5/t;for(i=N;i<100;i++){y[i]=(1-ee)*u[i-N]+y[i-1]*ee;}for(i=0;i*t<100;i++){cout<<y[i]<<'\t';}for(i=0;i*t<100;i++){outfile<<i*t<<'\t';}outfile<<'\n';for(i=0;i*t<100;i++){outfile<<y[i]<<'\t';}outfile.close();}(3)输出结果:当采样周期T=1,阶跃幅值为1时:Y(t)输出数据:0 0 0 0 0 0 0.0951532 0.181252 0.259159 0.3296520.393438 0.451154 0.503379 0.550634 0.593392 0.6320820.667091 0.698768 0.727431 0.753367 0.776835 0.798070.817284 0.83467 0.850402 0.864637 0.877517 0.8891720.899717 0.909259 0.917894 0.925706 0.932776 0.9391720.94496 0.950197 0.954936 0.959224 0.963104 0.9666150.969792 0.972666 0.975267 0.97762 0.97975 0.9816770.98342 0.984998 0.986425 0.987717 0.988886 0.9899430.9909 0.991766 0.99255 0.993259 0.9939 0.99448 0.9950060.995481 0.995911 0.9963 0.996652 0.996971 0.9972590.99752 0.997756 0.997969 0.998162 0.998337 0.9984960.998639 0.998768 0.998885 0.998991 0.999087 0.9991740.999253 0.999324 0.999388 0.999446 0.999499 0.9995470.99959 0.999629 0.999664 0.999696 0.999725 0.9997510.999775 0.999796 0.999816 0.999833 0.999849 0.9998630.999876 0.999888 0.999899 0.999908 0.999917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二2、Smith预估控制(1)差分方程见附录:(2)源程序如下:#include"iostream.h"#include"math.h"#include"fstream.h"void main(){fstream outfile("data1.xls",ios::out);double t,kp,ki;int t1,k;cout<<"请输入Wt(s)中的K:";cin>>k;cout<<"请输入Wt(s)中的迟延时间t:";cin>>t1;cout<<"请输入采样周期:";cin>>t;cout<<"请输入PI调节器的参数kp:";cin>>kp;cout<<"请输入PI调节器的参数ki:";cin>>ki;double ee=pow(2.718,(-t/10.0));int N,N1;int i;double r[100],e1[100],e2[100],cm[100],q[100],u[100],y[100];for(i=0;i<100;i++){r[i]=1.0;e1[i]=0.0;e2[i]=0.0;u[i]=0.0;y[i]=0.0;cm[i]=0.0;q[i]=0.0;}N=1+5/t;N1=t1/t;cout<<N<<'\t'<<N1<<endl;for(i=0;i<100;i++){if(i==0){e1[i]=r[i];cm[i]=0;q[i]=0;e2[i]=e1[i]-q[i];u[i]=kp*e2[i]+ki*e2[i];}if(i>0&&i<N1){e1[i]=r[i]-y[i-1];cm[i]=ee*cm[i-1]+k*(1-ee)*u[i-1];q[i]=cm[i];e2[i]=e1[i]-q[i];u[i]=u[i-1]+kp*(e2[i]-e2[i-1])+ki*e2[i];if(i>=N){y[i]=(1-ee)*u[i-N]+y[i-1]*ee;}}if(i>=N1){e1[i]=r[i]-y[i-1];cm[i]=ee*cm[i-1]+k*(1-ee)*u[i-1];q[i]=cm[i]-cm[i-N1];e2[i]=e1[i]-q[i];u[i]=u[i-1]+kp*(e2[i]-e2[i-1])+ki*e2[i];if(i>=N){y[i]=(1-ee)*u[i-N]+y[i-1]*ee;}}}for(i=0;i*t<100;i++){cout<<y[i]<<'\t';}for(i=0;i*t<100;i++){outfile<<i*t<<'\t';}outfile<<'\n';for(i=0;i*t<100;i++){outfile<<y[i]<<'\t';}outfile.close();}(3)输出结果:以下所涉及到的采样周期均为T=1,PI控制器的参数均为Kp=1,Ki=1;当Smith预估器中的K=1,延迟时间τ=5时(即与对象的特性完全符合):Y(t)输出数据:0 0 0 0 0 0 0.190306 0.421441 0.663641 0.8917551.08676 1.23639 1.37128 1.47104 1.5311 1.549551.52761 1.46956 1.38931 1.29344 1.18983 1.085670.987246 0.89981 0.828799 0.776983 0.745653 0.7345240.741955 0.765251 0.801257 0.846217 0.896223 0.947450.996402 1.04011 1.07631 1.1035 1.1209 1.12848 1.126831.11708 1.10079 1.07973 1.05581 1.03093 1.00680.984919 0.966463 0.952253 0.942744 0.938032 0.937890.941816 0.949101 0.958895 0.970279 0.982333 0.9941951.00511 1.01448 1.02186 1.02698 1.02978 1.030321.02882 1.02561 1.02108 1.01569 1.00987 1.004060.998627 0.993893 0.990086 0.98735 0.985745 0.9852490.985771 0.987163 0.989238 0.991783 0.994581 0.997421.00011 1.0025 1.00445 1.0059 1.0068 1.00715 1.0071.00641 1.00547 1.00428 1.00293 1.00155 1.000220.999027 0.998028 0.997269 0.996773扰动曲线如下:图三当Smith预估器中的K=1,延迟时间τ=2时(即与对象的特性不完全符合):Y(t)输出数据如下:0 0 0 0 0 0 0.190306 0.421441 0.663641 0.9279711.21095 1.50619 1.810532.08577 2.31463 2.489892.60123 2.63889 2.59562 2.46564 2.25095 1.958931.59989 1.18774 0.740093 0.277571 -0.176632 -0.598368-0.963966 -1.25121 -1.44044 -1.51579 -1.4662 -1.28642-0.977633 -0.547714 -0.0112532 0.610765 1.29164 1.999962.700933.358 3.934554.39588 4.71103 4.854644.80862 4.56351 4.11952 3.48712 2.68715 1.750360.716479 -0.367272 -1.44817 -2.47036 -3.37751 -4.11571-4.63639 -4.89916 -4.87439 -4.54543 -3.91026 -2.98249-1.79168 -0.38278 1.18524 2.8415 4.5062 6.09408 7.518558.69603 9.55045 10.0176 10.0494 9.61689 8.713477.35632 5.58704 3.47109 1.09587 -1.43244 -3.99312-6.45626 -8.68888 -10.5616 -11.9554 -12.7687 -12.9234-12.3704 -11.0941 -9.11507 -6.49149 -3.31832 0.2752394.13026 8.06445 11.88 15.3731 18.3435扰动曲线如下:图四当Smith预估器中的K=2,延迟时间τ=2时(即与对象的特性不完全符合):Y(t)输出数据如下:0 0 0 0 0 0 0.190306 0.385225 0.546344 0.7250840.920371 1.11455 1.30834 1.46909 1.59338 1.692661.7608 1.79027 1.78227 1.73766 1.66147 1.560211.43778 1.29949 1.15302 1.00558 0.863901 0.7341210.621319 0.529913 0.463425 0.423874 0.411896 0.4269230.467201 0.529943 0.611457 0.707298 0.812552 0.9221031.03084 1.13389 1.22683 1.30585 1.36793 1.410941.4337 1.43598 1.41848 1.38278 1.33121 1.266721.19274 1.11298 1.03127 0.951381 0.876845 0.8108160.75594 0.714253 0.687116 0.675179 0.67838 0.6959770.726605 0.768367 0.818936 0.875681 0.935797 0.9964341.05484 1.10845 1.15505 1.19281 1.22037 1.236891.24206 1.23609 1.21971 1.19405 1.16064 1.12131.07804 1.03296 0.988182 0.945705 0.907359 0.8747110.849012 0.831146 0.82161 0.820506 0.82755 0.8421020.863208 0.889656 0.920041 0.952835 0.986462 1.01937扰动曲线如下:图五四实验分析当系统是特征方程中含有纯迟延项的时候,系统的闭环稳定性事下降的,当迟延时间τ比较大的时候,系统就会不稳定。
实验三Smith预估
实验三S m i t h预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实验报告||实验名称Smith预估控制算法设计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实验三 Smith 预估控制算法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在控制算法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给定对象特性设计Smith 预估控制器算法,并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同时与PID 算法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加深对该控制算法的掌握和理解。
2、系统结构框图Smith 预估控制系统框图为:3、实验过程及分析设广义被控对象为要求一:取τ=2、T 1=,取采样时间T=1s ,采用零阶保持器,使用Matlab 函数求取出广义对象的z 传递函数;实验过程:使用matlab 求z 传函的函数:clc;clear all;close all;T=1;T1=;tao=2;G0=tf([1],[T1 1],'inputdelay',tao)sysd=c2d(G0,T,'zoh')上述函数将s 传函210(s) 2.881s G e s -=+转化为z 传函20.29340(z)0.7066G z z -=-。
要求二:通过对象阶跃响应曲线,整定PID 参数,采用常规PID 进行给定值扰动和外部扰动响应实验,并绘制控制器输出P 和系统输出y 响应曲线; 实验过程:借助matlab 软件中的simulink 搭建系统仿真模型。
首先将外部扰动置零,利用阶跃响应曲线来整定PID 参数。
利用试凑法整定PID 参数。
PID 控制器的数学描述如下。
首先只给比例作用,调节系统使其稳定;其次加入积分作用消除系统静差;最后加入微分作用。
最后合理调整各个参数,使系统品质达到最优。
经过整定,最终选取P=,I=,D=0,N=100,系统可以相对较好的稳定下来。
输出的曲线如下在30T 的时候在对象之前加入的阶跃干扰,在50T 的时候在对象之后加入幅值为的阶跃扰动,得到的系统的输出曲线如下。
内模控制和Smith预估器
第五节 Smith 预估控制Smith 预估控制方法是在1957年由Smith 提出来的,其特点是预先估计被控系统在基本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用预估器进行补偿,力图使被延迟的被控制量超前反映到控制器中,使控制器提前动作,从而显著地减小系统的超调量,同时加速系统的调节过程。
一、Smith 预估控制原理预估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7-24所示。
(a) 预估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b) Smith 预估器图7-24 预估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中,s e s G τ−)(p 为具有时滞为τ的对象传递函数,其中)(p s G 为被控对象;)(m s G 为内部模型(又称为对象的标称或名义模型),即Smith 预估器的传递函数,()s e s G s G τ−−=1)()(p m ;)(s D 为(前馈)内模控制器;)(s d 为扰动;)(s R 为参考输入;)(s Y 为被控对象输出;)(m s Y 为内部模型输出。
由图7-24可知,将Smith 预估器与控制器(或被控对象)二者并联。
在理论上可以使被控对象的时间滞后得到完全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就不必再考虑对象的时滞作用了。
现在,系统中假设没有补偿器(预估器),则控制器输出与被控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便为 s e s G s U s Y τ−=)()()(p (7-50) 上式表明,受到)(s U 控制作用的被控量)(s Y 要经过纯滞后时间τ之后才能反馈到系统控制器输入端。
若采用预估补偿器,则控制量)(s U 与反馈到控制器输入端的反馈信号)(s Y ′之间的传递函数乃是两个并联通道之和,即)()()()(m p s G e s G s U s Y s +=′−τ (7-51) 为使反馈信号)(s Y ′不发生时间滞后τ,则要求(7-51)式满足)()())(()()(p m p s G s G e s s G s U s Y s =+=′−τ (7-52) 于是,就导出了Smith 预估补偿器的传递函数为()s e s G s G τ−−=1)()(p m (7-53) 在系统中设置了Smith 预估器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1)1)(()(1)()()()(p p p p p p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e s G s D s R s Y s s s s+=−++−+=−−−−−ττττ (7-54) 由上式可以明显看出,在系统的特征方程中,已经不含有s e τ−项。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史密斯预估控制(Smith Predictor Control)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策略,主要用于处理存在传输延迟的系统。
在厚规格轧制中,轧机控制系统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传输延迟、不确定性和非线性。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可以帮助解决这些挑战,并改善轧机生产性能。
在厚规格轧制中,通常需要对板材实施厚度控制。
然而,由于传输延迟的存在,控制器接收到的输入信号可能已经过时,导致控制器无法实时调整输出。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通过预估被控对象的输出,使得控制器能够更准确地估计未来的状态,并相应地调整输出信号。
这种预估可以通过传输延迟和系统模型来实现。
首先,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需要考虑到厚规格轧机的物理特性和传输延迟。
通常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或传递函数模型来描述轧机控制系统。
然后,根据模型,使用史密斯预估器来预估该系统的未来状态。
史密斯预估器由两部分组成,即传输函数预估器和状态预估器。
传输函数预估器根据已知的传输延迟和系统模型预估未来的输出。
状态预估器则根据传输函数预估器的输出以及系统模型预估未来的状态。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供一个准确的未来状态估计值,从而使控制器能够及时调整输出。
在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中,控制器的设计也非常关键。
控制器需要根据实时的状态估计值和期望的输出信号来计算出最优的控制输出。
常用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
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增益来实现控制目标。
模型预测控制则是在史密斯预估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控制计算来实现优化控制。
在厚规格轧制中,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应用可以带来多项优势。
首先,它可以处理传输延迟和不确定性,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其次,它可以提供准确的未来状态预测,使控制器能够及时调整输出信号,从而实现更好的控制性能。
此外,史密斯预估控制还可以适应非线性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mith预估器
0 引言时滞现象常产生于化工、轻化、冶金、计算机网络通讯和交通等系统中[1,2]。
就控制系统而言,时滞是指作用于系统上的输入信号或控制信号与在它们的作用下系统所产生的输出信号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延迟,当时滞较大时,将会使系统中的被调量不能及时反映控制信号的作用;另外,当被控对象受到干扰而使被调量改变时,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作用不能及时有效地抑制干扰的影响,从而导致较大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甚至产生不稳定。
因此,大时滞系统一直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目前过程控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过程控制中,通常用过程纯滞后时间常数和系统时间常数之比来衡量过程时滞。
当τ/T≤0.3时,称为一般时滞过程,过程比较容易控制,常规PID控制就能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当τ/T>0.3时,称为大时滞过程,需要采取特殊的高级控制方法,其控制难度随τ/T的比值增加而增加。
本文分析了在过程控制中广泛采用的大时滞过程控制算法——Smith预估补偿法,即Smith预估器,并重点讲述了其改进算法——双自由度Smith预估器,最后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是可行的。
1 传统Smith预估器传统Smith预估器实质上是一种模型补偿控1.1 Smith预估控制基本思路Smith预估控制是瑞典科学家Smith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解决时滞系统控制问题的预估控制方法,其控制基本思路是预先估计出过程在基本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由预估器进行补偿控制,使被延迟了的被调量提前反映到调节器,并使之动作,以此来减小超调量与加速调节过程[3]。
1.2 Smith预估控制补偿算法引入补偿环节Gk(s)后的闭环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Gc(s )e-τσ表示实际过程,Gk(s)表示系统一般PID调节器。
由图1可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引入补偿环节Gk (s)后,希望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不再含e-τσ项,即要求1+Gc(s )Gk(s )+Gc(s )Gk(s )e-τσ=1+Gc(s)Gp(s) (2)即Gk(s)=(1-e-τσ)Gp(s) (3)将式(3)代入图1便可得到图2所示的传统连续Smith预估器方框图。
史密斯预估器
1
(s)
1
D(s)GP (s) D(s)GP (s)
(s) 1(s)eS
5
纯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
在工业生产的控制中,有许多控制对象含有较大的纯滞 后特性。
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τ使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动态性能变 坏,如容易引起超调和持续的振荡。
对象的纯滞后特性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困难。 纯滞后补偿控制——史密斯(Smith)预估器 大林(Dahlin)算法
1
• Smith预估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对纯滞后对象进行补偿的控 制方法,实际应用中,表现为给PID控制器并接一个补偿环节, 该补偿环节称为Smith预估器。 • Smith预估补偿是在系统的反馈回路中引入补偿装置,将控制 通道传递函数中的纯滞后部分与其他部分分离。 • 其特点是预先估计出系统在给定信号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由预 估器进行补偿,力图使被延迟了的被调量超前反映到调节器, 使调节器提前动作,从而减少超调量并加速调节过程。 • 如果预估模型准确,该方法能后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从而消 除纯滞后对系统的不利影响,使系统品质与被控过程无纯滞后 时相同。
GP (s)(1 es )
3
增加补偿环节后的结构图
r(t)
e(t)
+-
+ -
u(t)
D(s)
GP(s)e-τs
y(t)
yr(t)
GP(s)(1-e-τs)
由预估器与D(s)组成总的补偿控制器(简称补偿器)
D'
(
s)
1
D(
D(s) s)G P (s)(1
e
s
)
经过补偿后的闭环传递函数
(4.40)
(s) D' (s)G(s) D(s)GP (s) es 1 D'(s)G(s) 1 D(s)GP (s)
计算机控制系统13Smith预估控制
1 D(s)Wp (s) 0
特征方程中纯滞后环节消失, Smith预估控制有效地 解决了纯滞后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3) 数字Smith预估控制系统的设计
由计算机实现的Smith预估控制系统
PID
零阶保持器
r(k) e(k) e(k)
+ -
+ - y(t)
D(z) u(k) T
至产生振荡
——纯滞后时间
Tm——对象的主导时间常数
4.1 纯滞后问题的提出
纯滞后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r(t) +-
e D(s) u(t) Wp(s) yp(t) s
y(t)
有纯滞后环节的常规反馈控制系统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W
B(s)
1
D(s)Wp (s)es D(s)Wp (s)es
ym1(t)
e ym(t) - + ms
Wm1(s)
Smith预估器
T
(3)计算PID的输入偏差 e(k) e(k) y(k)
(4)计算数字PID的输出 u(k) u(k 1) u(k)
u(k 1) K p e(k) e(k 1) Kie(k) Kd e(k) 2e(k 1) e(k 2)
(1)Smith预估器的设计思想
有纯滞后环节的常规反馈控制系统
r(t) +-
e D(s) u(t) Wp(s) yp(t) s
y(t)
反馈回路的期望配置
r(t) +-
e D(s) u(t) Wp(s) yp(t) s
y(t)
(1)Smith预估器的设计思想
初步的Smith预估控制方案
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及系统实验名称:Smith预估控制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学号:*******实验室:金智楼实验时间:2014 年04月07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Smith 预估控制的方法及程序编制及调试。
二 实验内容1. Smith 预估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对象G(S)= K ·e-τs/ (1+T 1S),K = 1, T1 = 10 s , τ = 5 s ,Wc(z)采用数字PI 控制规律。
2.对象扰动实验画出U(t) = u0·1(t)时,y(t)曲线。
3.Smith 预估控制(1) 构造W τ(S),求出W τ(Z)。
(2) 整定Wc(s)(按什么整定?) (3) 按图仿真,并打印曲线。
(4) 改变W τ(S)中K ,τ(对象不变),进行仿真比较,观察它们对调节 过程的影响。
三 实验步骤 1.拟订实验方案(1)、对象扰动实验,G(S)离散化,采用后向差分1()()()(1)sY s K e G s U s T s τ-•==+ 令 11z s T --= 则有:y(k)u(k)=K ∙e−τT lnz 1+T1T(1−Z −1)整理得:11()(1)()TKu k N T y k y k T T -+-=+ 其中 N Tτ=#include<iostream.h>#include<math.h> #include<iomanip.h> #include<fstream.h>void main(){ofstream ofile("d:\\21.xls");ofile<<"T"<<'\t'<<"u[k]"<<'\t'<<"y[k]"<<'\n';double u0,T,T1=10,a,b,t=5,k=1;double u[100],y[100];int N,i;cout<<"输入采样周期T:\n";cin>>T;cout<<"输入扰动阶跃值u0:\n";cin>>u0;a=exp(-T/T1);b=k*(1-a);N=int(t/T);cout<<'\n';cout<<"T"<<'\t'<<"u[k]"<<'\t'<<"y[k]"<<'\n';cout<<'\n';cout<<0<<'\t'<<0<<'\t'<<0<<'\t'<<'\n';for(i=0;i<100;i++){if(i==0)u[i]=0;elseu[i]=u0*1;if(i<=(N+1))y[i]=0;elsey[i]=b*u[i-(N+1)]+a*y[i-1];ofile<<i*T<<'\t'<<u[i]<<'\t'<<y[i]<<'\n';cout<<i*T<<'\t'<<u[i]<<'\t'<<y[i]<<'\n';}o();}(2)、Smith 预估控制按照Smith 的控制,构造1(1)()(1)(1)Ts s t K e W s e s T s τ---=-+对其离散化得:1111()(1)1Nt b z W z z a z---=-- 其中 11TT a e -=, 11(1)b K a =- N Tτ≈取整数。
按照连续系统的临界比例带法整定()c W s ,整定时不考虑()t W s ,只考虑外面的反馈回路: 设外回路的传递函数'1()1p s k K G s e T sτ-=+,将s jw =代入传递函数,在临界震荡的情况下有:1(arctan )j T k K e e τωωπ-+-=,即:1arctan T ωπτω=-1k K =求解得 0.367318ω=, 3.8069u k =,故217.1055u T πω==, 1.73042.2u p k k ==,14.25451.2u i TT ==。
按照整定的结果仿真,Smith 预估控制的算法步骤如下:11121220211()()()()(1)(1)()()()()()()(){()()}()()(1)m m m m kp j ie k r K y k C k a C k b u k q k C k C k N e k e k q k Tu k k e k e j T T y k KT u k N y k T T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math.h> #include<fstream.h>double ZD(double t,double T,double T1) { double w,w1,d; int i; w=0; for(i=0;i<100;i++) { d=(T/2+T1)/(1-T1*T/2*w*w);w1=(3.14-atan(d))/t;if(fabs(w1-w)<=0.001)break;w=w1;}return w;}void main(){ofstream ofile("d:\\22.xls");ofile<<"T"<<'\t'<<"u[k]"<<'\t'<<"y[k]"<<'\n';double e1[100],e2[100],cm[100],q[100],u[100],y[100];double t,T1,K;double tt,Kt;double w,Ku,Tu;double Kp,Ti;double a0,b0,a1,b1,a2,b2,a,b;double T,r;int N,Nt,i;T1=10;cout<<"输入采样周期T:\n";cin>>T;cout<<"输入对象放大系数K:\n";cin>>K;cout<<"输入对象纯延迟时间t:\n";cin>>t;cout<<"输入阶跃值r:\n";cin>>r;tt=t,Kt=1.3;w=ZD(t,T,T1);a0=1-T1*T/2*w*w; b0=T/2+T1;Ku=sqrt(a0*a0+b0*b0)/K; Tu=2*3.14/w;Kp=Ku/2; Ti=Tu/1.2;cout<<"根据采样周期和被控对象参数,整定PI控制器参数如下:\n";cout.precision(3);cout<<"Kp="<<Kp<<'\t'<<"Ti="<<Ti<<'\n';a1=exp(-T/T1); b1=K*(1-a1);a=exp(-T/T1); b=Kt*(1-a);a2=Kp+Kp*T/Ti; b2=-Kp;N=int(t/T);Nt=int(tt/T);cout<<"N="<<N<<'\t'<<"Nt="<<Nt<<'\n';e1[0]=0,e2[0]=0,cm[0]=0,q[0]=0,u[0]=0,y[0]=0;cout<<'\n';cout<<"T"<<'\t'<<"u[k]"<<'\t'<<"y[k]"<<'\n';cout<<'\n';cout<<0<<'\t'<<0<<'\t'<<0<<'\t'<<'\n';for(i=1;i<100;i++){if(i<=(N+1))y[i]=0;elsey[i]=b1*u[i-(N+1)]+a1*y[i-1];e1[i]=r-y[i-1];e2[i]=e1[i]-q[i-1];u[i]=a2*e2[i]+b2*e2[i-1]+u[i-1];cm[i]=a*cm[i-1]+b*u[i-1];if(i<=Nt)q[i]=cm[i];elseq[i]=cm[i]-cm[i-Nt];ofile<<i*T<<'\t'<<u[i]<<'\t'<<y[i]<<'\n';cout<<i*T<<'\t'<<u[i]<<'\t'<<y[i]<<'\n';o();}保持()W s的K为1不变,将τ改为15t可见当延迟时间增大之后,除了调节开始一段的延迟也增加之外,对于Smith预估的调节速度和调节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