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一章课件-热化学与能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普通化学》 (第六版)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
徐端钧 方文军 聂晶晶 沈宏修订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出版年:2011年6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绪论
化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同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 化,同人民生活和人类社会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中心性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主要是研 究物质的分子转变规律的科学。 化学与物理一起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化学的分支比较多。 研究现状(2000年) 化合物>2000万种 时间分辨率:1 fs (飞秒(femtosecond)1 飞秒 为千万亿分之一秒 ) 空间分辨率:0.1nm 分析所需最小量:10-13 g。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具体课程要求安排:
40 + 8
理论学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消化、 完成作业 实践学习:实验前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后及时 完成实验报告。 课程考核:理论考试占80%左右 实验占15%左右 平时占5%左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第
1章
热化学与能源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条件是恒容,后者的反应条件是恒压。用弹式量热计测量的 反应热是定容反应热还是定压反应热? 答:定容反应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7
1
反应热的实验测量方法
设有n mol物质完全反应,所 放出的热量使弹式量热计与 恒温水浴的温度从T1上升到 T2,弹式量热计与恒温水浴 的热容为Cs(J· K-1), 比热容 为cs(J· K-1kg-1 ),则: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6
一封闭系统,热力学能U1,从环境吸收热q ,得功 w,变到状态2,热力学能U2,则有:
U1
q>0
w>0
ΔU = q +w
U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7
4
体积功w体的计算
等外压过程中,体积功 w体= – p 外(V2 – V1) = – p外ΔV
p外 = F / A,l = ΔV / A,因 此,体积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
课程要求
1.课前预习,浏览一遍今天老师要讲什么,在心 理上有个准备; 2.课堂上,准备一笔记本,注意听记,这是提高 听课效率确保不走神,能跟上讲课思路的最佳 方法;其二,笔记内容为课后复习以及期末的 复习重要依据; 3. 下课时,请静坐 1 分钟时间,回顾一下本节课 讲了什么; 4.课后复习总结,包括做习题作业、看参考书等, 希望对每一章以自己的方法、思路能总结一下, 期末时只要看自己的总结就能复习全书。
V2 p1V1 / p2 100000 Pa 22.410-3 m3 / 50000 Pa 44.810-3 m3
w体 p外V 50000 Pa (44.8 22.4) 103 m3 1120 J
末页
7
目录
1.1 热化学 1.2 反应热与焓 1.3 能源的合理利用
选读材料
核能
Ⅰ. 核燃料和核能的来源 Ⅱ. 核电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8
1 .1
热化学
1.1.1 几个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
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 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 空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就是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有平衡和非平衡 态之分。 如系统的宏观性质都处于定值,则系统为平衡态。 状态变化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也必然发生部分或全 部变化。 状态函数 用于表示系统性质的物理量X 称状态函数,如气体的 压力p、体积V、温度T 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0000m高空,以400m/s飞行的飞机上,后者静止在地面上。 两者的内能相同吗? 相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4
2
热
在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系统与环境 存在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称为热。 热的符号规定: 系统吸热为正,系统放热为负。
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5
3
功与体积功
在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系统与环境除热以 外的方式交换的能量都称为功。
qV,m q / 9.69kJ / 0.0156mol 621.2kJ mol 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9
2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 程式。其标准写法是:先写出反应方程,再写出相 应反应热,两者之间用分号或逗号隔开。例如: 1 q 620 kJ mol N2H4(l)+O2(g)=N2 (g) +2H2O (l); V,m
开放系统 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 只有能量交换
隔离系统 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图1.1 系统的分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2相 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称为相。根据相的概念,系统可分为: 单相(均匀)系统 多相(不均匀)系统 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
思考:1) 101.325kPa,273.15K(0°C)下,H2O(l), H2O(g) 和H2O(s)同时共存时系统中的相数为多少。 2) CaCO3(s)分解为CaO (s)和CO2(g)并达到平衡的系统中 的相数。
l
p
p外 = F / A
w体= F ·l
= –(p外· A) · (ΔV/A) = – p外 Δ V
图1.4 体积功示意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8
5
理想气体的体积功
pV nRT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附例1.2 1 mol理想气体从始态100kPa, 22.4dm3经等温恒外 压p2 = 50kPa膨胀到平衡,求系统所做的功。 解:终态平衡时的体积为:
末页
11
状态函数的性质
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 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的实际途径无关。(特点) 以下例子说明:当系统由始态变到终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 压力p和体积V的变化量与途径无关。
系统压力从3pº 变为p°
图1.2 状态函数的性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 学中的的应用。
其中,内能现称为热力学能。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3
1 热力学能
系统内部运动能量的总和。内部运动包括分子的平 动、转动、振动以及电子运动和核运动。
由于分子内部运动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无法 测定内能的绝对数值。
内能的特征: 状态函数 无绝对数值 广度性质 思考:同样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前者放在
1 q 570 kJ mol 2H2(g)+O2(g)=2H2O (l); p,m
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标明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物、生成物的 量和状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0
反应热与反应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2H2(g)+O2(g)=2H2O (l);
q p,m 570kJ mol 1
mol-1 H2(g)+1/2O2(g)=H2O (l); qp,m=-285 kJ·
一般标注的是等压热效应qp。 思考:qp与qv相同吗?。
不相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1.2 反应热与焓
并不是所有的反应热都可以实验测定。例如反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4
5
化学计量数
一般用化学反应计量方程表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关系, 通式为:
0
B
B
源自文库
B
B 称为B 的化学计量数。符号规定: 反应物: B为负;产物:B为正。 没有量纲的纯数
附例1.1 应用化学反应统通式形式表示下列合成氨的化学反 应计量方程式: N2 + 3H2 == 2NH3 解:用化学反应通式表示为: 0= - N2 - 3H2 + 2NH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2 学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学习目的
了解当代化学学科的概貌 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认识生活和工作中的化学问题,以 实现对学生的高素质化学通才教育。
学习内容
理论化学:两条“主线” 【宏观(1-4)和微观结构及物质 性 质(5-8)】 应用化学: 化合物知识;化学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实验化学 学习要求 辨证的思维 发展的眼光 实践的方法
2C(s) + O2(g) == 2CO(g)
为什么上述反应的反应热无法实验测定?
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生成产物完全是CO。
因此,只能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反应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2
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境吸 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内能的增加ΔU (U2 – U1)为: ΔU = q + w
12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状态函数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等。 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 特点:①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 ② 状态变化,状态函数也随之而变,且 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终态 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注意:摩尔体积(体积除以物质的量)是什么性质的物理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6
1.1.2
热效应及其测量
反应热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热化学规定:系统放热为负,系统吸热为正。 摩尔反应热指当反应进度为1 mol时系统放出或吸 收的热量。
(等容)反应热可在弹式量热计中精确地测量。测量反应热 是热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思考:反应热有定容反应热和定压反应热之分。前者的反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3
4
过程与途径
系统状态发生任何的变化称为过程; 实现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途径。
思考:过程与途径的区别。 设想如果你要把20 °C的水烧开,要完成“水烧开”这个 过程,你可以有多种具体的“途径”:如可以在水壶中常 压烧;也可以在高压锅中加压烧。
可逆过程 体系经过某一过程,由状态Ⅰ变到状态Ⅱ之后, 如果通过逆过程能使体系和环境都完全复原,这 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它是在一系列无限接近 平衡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1 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仍是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主要学 科之一 (农作物丰产,杂交水稻) 化学继续推动材料科学发展 (高分子复合 材料的研发) 化学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的 有效保障 (提倡绿色化学,有机食品等) 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 安全利用中起关键作用 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
功的符号规定: (注意功符号的规定尚不统一) 系统得功为正,系统作功为负。 由于系统体积发生变化而与环境所交换的功称为体 积功w体。所有其它的功统称为非体积功w ′。 w= w体+ w ′
思考:1mol理想气体,密闭在1)气球中,2) 钢瓶中;将理 想气体的温度提高20º C时,是否做了体积功?
1)做体积功,2)未做体积功。 功w也不是状态函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5
6
反应进度
d dnB
反应进度ξ 的定义:
B nB 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d nB表示微小的变化量。或定 义
反应进度的单位是摩尔(mol),它与化学计量数的选配有关。
思考: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吗?
有关。如对于反应: 0 = –N2 – 3H2 + 2NH3 ,当有1mol NH3生成时,反应进度为0.5mol。若将反应写成 1 3 N 2 H 2 NH 3 2 2 则反应进度为1 mol。
q cs ms (T2 T 1) Cs T
由于完全反应,ξ = n 因此摩尔反应热:
qm q / n
图1.3 弹式量热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8
示例
例1.1 联氨燃烧反应:N2H4(l)+O2(g)=N2 (g) +2H2O (l) 已知:
m( N 2 H 4 ) 0.5000g m(H 2 O) 1210g cb 848J K 1 T1 293.18K T2 294.82K
解:燃烧0.5g联氨放热为
q [q(H 2 O) qb ] [c(H 2 O) m(H 2 O)T cb T ] (4.18 1210 848) (294.82 293.18)J 9690J 9.69kJ
(0 0.5)g / 32.0g mol 1 /( 1) 0.0156mol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
徐端钧 方文军 聂晶晶 沈宏修订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出版年:2011年6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绪论
化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同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 化,同人民生活和人类社会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中心性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主要是研 究物质的分子转变规律的科学。 化学与物理一起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化学的分支比较多。 研究现状(2000年) 化合物>2000万种 时间分辨率:1 fs (飞秒(femtosecond)1 飞秒 为千万亿分之一秒 ) 空间分辨率:0.1nm 分析所需最小量:10-13 g。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具体课程要求安排:
40 + 8
理论学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消化、 完成作业 实践学习:实验前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后及时 完成实验报告。 课程考核:理论考试占80%左右 实验占15%左右 平时占5%左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第
1章
热化学与能源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条件是恒容,后者的反应条件是恒压。用弹式量热计测量的 反应热是定容反应热还是定压反应热? 答:定容反应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7
1
反应热的实验测量方法
设有n mol物质完全反应,所 放出的热量使弹式量热计与 恒温水浴的温度从T1上升到 T2,弹式量热计与恒温水浴 的热容为Cs(J· K-1), 比热容 为cs(J· K-1kg-1 ),则: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6
一封闭系统,热力学能U1,从环境吸收热q ,得功 w,变到状态2,热力学能U2,则有:
U1
q>0
w>0
ΔU = q +w
U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7
4
体积功w体的计算
等外压过程中,体积功 w体= – p 外(V2 – V1) = – p外ΔV
p外 = F / A,l = ΔV / A,因 此,体积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
课程要求
1.课前预习,浏览一遍今天老师要讲什么,在心 理上有个准备; 2.课堂上,准备一笔记本,注意听记,这是提高 听课效率确保不走神,能跟上讲课思路的最佳 方法;其二,笔记内容为课后复习以及期末的 复习重要依据; 3. 下课时,请静坐 1 分钟时间,回顾一下本节课 讲了什么; 4.课后复习总结,包括做习题作业、看参考书等, 希望对每一章以自己的方法、思路能总结一下, 期末时只要看自己的总结就能复习全书。
V2 p1V1 / p2 100000 Pa 22.410-3 m3 / 50000 Pa 44.810-3 m3
w体 p外V 50000 Pa (44.8 22.4) 103 m3 1120 J
末页
7
目录
1.1 热化学 1.2 反应热与焓 1.3 能源的合理利用
选读材料
核能
Ⅰ. 核燃料和核能的来源 Ⅱ. 核电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8
1 .1
热化学
1.1.1 几个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
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 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 空间。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就是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有平衡和非平衡 态之分。 如系统的宏观性质都处于定值,则系统为平衡态。 状态变化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也必然发生部分或全 部变化。 状态函数 用于表示系统性质的物理量X 称状态函数,如气体的 压力p、体积V、温度T 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0000m高空,以400m/s飞行的飞机上,后者静止在地面上。 两者的内能相同吗? 相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4
2
热
在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系统与环境 存在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称为热。 热的符号规定: 系统吸热为正,系统放热为负。
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5
3
功与体积功
在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系统与环境除热以 外的方式交换的能量都称为功。
qV,m q / 9.69kJ / 0.0156mol 621.2kJ mol 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9
2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 程式。其标准写法是:先写出反应方程,再写出相 应反应热,两者之间用分号或逗号隔开。例如: 1 q 620 kJ mol N2H4(l)+O2(g)=N2 (g) +2H2O (l); V,m
开放系统 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 只有能量交换
隔离系统 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图1.1 系统的分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2相 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称为相。根据相的概念,系统可分为: 单相(均匀)系统 多相(不均匀)系统 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
思考:1) 101.325kPa,273.15K(0°C)下,H2O(l), H2O(g) 和H2O(s)同时共存时系统中的相数为多少。 2) CaCO3(s)分解为CaO (s)和CO2(g)并达到平衡的系统中 的相数。
l
p
p外 = F / A
w体= F ·l
= –(p外· A) · (ΔV/A) = – p外 Δ V
图1.4 体积功示意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8
5
理想气体的体积功
pV nRT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附例1.2 1 mol理想气体从始态100kPa, 22.4dm3经等温恒外 压p2 = 50kPa膨胀到平衡,求系统所做的功。 解:终态平衡时的体积为:
末页
11
状态函数的性质
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 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的实际途径无关。(特点) 以下例子说明:当系统由始态变到终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 压力p和体积V的变化量与途径无关。
系统压力从3pº 变为p°
图1.2 状态函数的性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 学中的的应用。
其中,内能现称为热力学能。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3
1 热力学能
系统内部运动能量的总和。内部运动包括分子的平 动、转动、振动以及电子运动和核运动。
由于分子内部运动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无法 测定内能的绝对数值。
内能的特征: 状态函数 无绝对数值 广度性质 思考:同样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前者放在
1 q 570 kJ mol 2H2(g)+O2(g)=2H2O (l); p,m
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标明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物、生成物的 量和状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0
反应热与反应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2H2(g)+O2(g)=2H2O (l);
q p,m 570kJ mol 1
mol-1 H2(g)+1/2O2(g)=H2O (l); qp,m=-285 kJ·
一般标注的是等压热效应qp。 思考:qp与qv相同吗?。
不相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1.2 反应热与焓
并不是所有的反应热都可以实验测定。例如反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4
5
化学计量数
一般用化学反应计量方程表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关系, 通式为:
0
B
B
源自文库
B
B 称为B 的化学计量数。符号规定: 反应物: B为负;产物:B为正。 没有量纲的纯数
附例1.1 应用化学反应统通式形式表示下列合成氨的化学反 应计量方程式: N2 + 3H2 == 2NH3 解:用化学反应通式表示为: 0= - N2 - 3H2 + 2NH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2 学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学习目的
了解当代化学学科的概貌 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认识生活和工作中的化学问题,以 实现对学生的高素质化学通才教育。
学习内容
理论化学:两条“主线” 【宏观(1-4)和微观结构及物质 性 质(5-8)】 应用化学: 化合物知识;化学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实验化学 学习要求 辨证的思维 发展的眼光 实践的方法
2C(s) + O2(g) == 2CO(g)
为什么上述反应的反应热无法实验测定?
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生成产物完全是CO。
因此,只能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反应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2
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境吸 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内能的增加ΔU (U2 – U1)为: ΔU = q + w
12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状态函数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等。 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 特点:①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 ② 状态变化,状态函数也随之而变,且 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终态 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注意:摩尔体积(体积除以物质的量)是什么性质的物理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6
1.1.2
热效应及其测量
反应热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热化学规定:系统放热为负,系统吸热为正。 摩尔反应热指当反应进度为1 mol时系统放出或吸 收的热量。
(等容)反应热可在弹式量热计中精确地测量。测量反应热 是热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思考:反应热有定容反应热和定压反应热之分。前者的反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3
4
过程与途径
系统状态发生任何的变化称为过程; 实现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途径。
思考:过程与途径的区别。 设想如果你要把20 °C的水烧开,要完成“水烧开”这个 过程,你可以有多种具体的“途径”:如可以在水壶中常 压烧;也可以在高压锅中加压烧。
可逆过程 体系经过某一过程,由状态Ⅰ变到状态Ⅱ之后, 如果通过逆过程能使体系和环境都完全复原,这 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它是在一系列无限接近 平衡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1 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仍是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主要学 科之一 (农作物丰产,杂交水稻) 化学继续推动材料科学发展 (高分子复合 材料的研发) 化学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的 有效保障 (提倡绿色化学,有机食品等) 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 安全利用中起关键作用 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
功的符号规定: (注意功符号的规定尚不统一) 系统得功为正,系统作功为负。 由于系统体积发生变化而与环境所交换的功称为体 积功w体。所有其它的功统称为非体积功w ′。 w= w体+ w ′
思考:1mol理想气体,密闭在1)气球中,2) 钢瓶中;将理 想气体的温度提高20º C时,是否做了体积功?
1)做体积功,2)未做体积功。 功w也不是状态函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5
6
反应进度
d dnB
反应进度ξ 的定义:
B nB 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d nB表示微小的变化量。或定 义
反应进度的单位是摩尔(mol),它与化学计量数的选配有关。
思考: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吗?
有关。如对于反应: 0 = –N2 – 3H2 + 2NH3 ,当有1mol NH3生成时,反应进度为0.5mol。若将反应写成 1 3 N 2 H 2 NH 3 2 2 则反应进度为1 mol。
q cs ms (T2 T 1) Cs T
由于完全反应,ξ = n 因此摩尔反应热:
qm q / n
图1.3 弹式量热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8
示例
例1.1 联氨燃烧反应:N2H4(l)+O2(g)=N2 (g) +2H2O (l) 已知:
m( N 2 H 4 ) 0.5000g m(H 2 O) 1210g cb 848J K 1 T1 293.18K T2 294.82K
解:燃烧0.5g联氨放热为
q [q(H 2 O) qb ] [c(H 2 O) m(H 2 O)T cb T ] (4.18 1210 848) (294.82 293.18)J 9690J 9.69kJ
(0 0.5)g / 32.0g mol 1 /( 1) 0.0156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