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皮肤愈合的影响。方法:设计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1 单纯肌肉注射用药;实验组2 为单纯创口外部用药;实验组3 则肌注与外部混合用药。以大鼠背部以脊柱为中心设计5cm*5cm创面,每日给药1次,分别于2、4、6、8、10、12、14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于第10天测量创面大小、计算愈合面积、愈合速度;单位重量组织细菌计数;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创面愈合面积、愈合速度和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实验组3优于其它3个实验组,而单位重量组织细菌计数低于其它3个实验组。结论:鹿茸多肽能够提高皮肤愈合速度,增加组织细胞间连接,加速上皮化生。

【关键词】鹿茸多肽;皮肤;愈合

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皮肤愈合情况直接关系到创口的上皮化生过程,可以说外科学最早面临的问题就是皮肤修复。鹿茸多肽属于生物活性物质,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骨折、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对骨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2]。但鹿茸多肽对于创面的加速愈合和提高创面愈合的质量尚未有详细的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健康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2只。对照组采取大鼠背部手术模拟创伤皮肤缺损;实验组1:采用后臀部肌肉注射鹿茸多肽;实验

组2:采用创口外用鹿茸多肽;实验组3:采用后臀部肌肉注射并创口外用鹿茸多肽。

1.2手术方法:采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每公斤体重1毫升。大鼠背部备皮后,将打孔器调至直径5厘米,用龙胆紫液染色触头。在大鼠背部头侧1/3处,以脊柱为中心分别打印手术标记。用强力碘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巾。手术操作完全在无菌条件下,沿印迹统一大小完整切除设计创面的所有皮肤和浅筋膜组织,直到深筋膜面,彻底止血。自制前端带有筛孔的无菌导药管,埋于外用鹿茸多肽组大鼠背部创面无菌纱布下,以方便给药。切口用无菌纱布包扎。

1.3检测指标及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活动,进食,精神有无变化。每次换药时观察创面的颜色,肉芽生长是否新鲜,渗出物和分泌物的多少及性状,创面的大小,有无感染。分别于2、4、6、8、10、12、14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于第10天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未愈合创口的纵径和横径,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愈合面积。

愈合面积=创口总面积-(长径*短径*0.785)[3] 无菌操作下取组织块,称重后将组织制作成匀浆,按系列稀释法稀释并培养,计数细菌,计算单位重量组织的细菌数。通过样品水解,氧化,显色,用分光光度计将所测标本与标准系列进行比色,读出并记录标本羟脯氨酸浓度。

2 结果

1.1 大体观察:用药后各组大鼠的生活习性无明显改变,进食情

况良好。所有实验组的创面肉芽组织均优于对照组,创面基本无渗出,炎症反应小,周围皮肤肿胀轻,无分泌物。实验组3的肉芽组织最为新鲜,颜色鲜红,轻触即可出血。

1.2创面愈合面积比较:各实验组创面均有明显缩小,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均存在差异(p0.05)表(2)。

1.4创面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比较: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各实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在创面愈合早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胶原形成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胶原不断合成、分泌、改构、更新,不断改善修复组织的结构和强度。即使在创面愈合后的几周内甚至若干年,胶原还在改建,直到受创组织最后恢复。首先在成纤维细胞内合成前胶原,前胶原内富含脯氨酸和赖氨酸残基,其中一半左右被羟化为羟脯氨酸。肉芽组织中大量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本身能产生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胶原酶,促进胶原的生成。本实验通过测量单位组织块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将直接反应创面局部胶原的沉积[12-13]。

中医学、中医药的科学价值被国际医学界所公认,祖国传统医学在外科的应用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东北吉林又是地道药材鹿茸的产地。随着西医外科学的发展和对皮肤创伤研究的深入,如何促进皮肤外伤一期愈合或在皮肤创伤的早期,达到理想的皮肤愈合状况,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当前,中西医结合达的治疗理念已经取得了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利用我们国家的优势,结合西医学的先进手段和理论观点,走自主创新的路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王本祥鹿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药学学报 1991;(9): 714-720

[2]周秋丽、王丽娟、郭颖洁、王岩等鹿茸多肽药理作用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8;vol. 10 no. 3: 57-60

[3] 徐叔云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979

[4] 江润祥鹿茸表皮生长因子动物学报 1987;(4): 301-30

[5] suttie j. m. et al. j. endocrinololgy; 1985; 116( 2 ):846

[6] francis s. m. et al. j. endocrinololgy; in press

[7] 峰下铁雄日本药物学杂志 1937;23(3):157

[8] savage cr, cohen 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nd a new derivative. j biol chem, 1972; 247: 7609

[9] oosterom r,verleum t, uitterlinden p, er al. acth and b-endorphin secretion by three corticotrotrorphin releasing factor. acta endocrinol, 1984: 106: 21

[10] 印文考;修智敏;李劲松;潘雪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神经生化学通讯 1994.07; 7(1): 9-10

[11] 印文考;修智敏;李劲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浙江临床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