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模板,张京水[1]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冶金技术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标准冶金学院化学与化工教研室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一、课程描述 (1)二、课程定位 (1)三、课程目标 (1)1.能力目标 (1)2.知识目标 (1)3.素质目标 (2)四、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2)1.课程设计理念 (2)2.课程设计思路 (2)3.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 (2)五、实施建议 (3)1.教材选用2.教学场地3.教学方法与手段4.师资要求5.考核评价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六、编制说明 (5)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类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适应专业:冶金技术专业课程学分:5学分总学时:84课时二、课程定位《无机化学》课程是冶金技术专业的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冶金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冶金企业培养具备冶金生产运行、冶金产品品质分析、冶金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岗位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动手能力强的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无机化学》的学习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化学分支。
课程的开设,是冶金工作和学习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选择和提取,也是化学在冶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为冶金领域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指导。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桥梁,学生通过对物质名称、结构、理化性质、应用与制取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掌握化学成分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特点,各类无机成分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为巩固冶金产品的质量检验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冶金生产与化学的关系,并能从化学的“双刃剑”角度理解物质、环境与人类的和谐。
《无机化学》是在中学基础上的逐步深化和提高,同时又为后续课程《冶金理化原理》、《炼铁工艺学》、《炼钢工艺学》等核心课程打下必要和扎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环境保护与监测、精细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等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板块课,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中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加强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绪论1.教学目标(1)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掌握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化学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学习观念的转变。
5.教学建议借助教学课件互动或通过问题解决思路来展示学习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第二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想气体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2)掌握反应热效应和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能力目标(1)能准确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标准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2.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溶液的稀释。
3.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高职无机化学教案
高职无机化学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无机物性质及变化规律•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训练•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PART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无机化学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应用。
本课程将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合、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具备分析和解决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无机化学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无机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参考书目《无机化学》(本科化学教材)、《无机化学实验》(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材)等。
PART0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提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体,电子镶嵌在其中,即“枣糕模型”。
汤姆生模型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电子绕核运动。
卢瑟福模型引入量子化概念,提出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能级跃迁时吸收或发射光子。
波尔模型原子结构模型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排在同一纵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
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原子性质及变化规律0102030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1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供高职药学用)课程编号:0401000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学时:84学时学分: 4.9先修课程:高中化学、数学、物理等相关课程适用专业: 药学专业[三年制专科,专业代码:630301 ]开课教学系:生物化工系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溶液的依数性并了解其生理意义;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熟悉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平衡定律;3.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熟悉弱酸、弱减的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及pH 值的计算;4.掌握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及其pH 值的有关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应用;5.掌握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熟悉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6.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极电势的概念。
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该方程式的应用及有关计算。
7.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熟悉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其取值。
熟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8.掌握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并能运用上述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9.掌握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命名和配合物中的价键理论,了解螯合物的概念及其特殊稳定性、配位平衡以及配合物在医药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10.了解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及离子鉴定等有关知识。
(二)基本技能2 1. 掌握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和洗涤方法,固、液试剂的取用及配制,试纸的使用;2. 正确使用容量仪器、计时器、离心机、酸度计等;3. 掌握台秤的称量方法,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及称量方法;4. 熟悉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5. 掌握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期末考核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熟悉的内容约占总分的30%,了解的内容约占总分的1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学生实践占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相燕)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化学课程体系。
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为了更好地、充分地、体现现代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必须、够用、适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同时又考虑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有突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制定《无机化学》必修模块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无机化学》必修模块是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每位学生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基础知识面的实用操作型的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紧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市场对各类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实用技术为主,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30(理论)+ 30(实践)课程学分:3先行课程:对于五年制学生,需要先学习基础化学;对于三年制学生,则可直接进行学习适用专业:药学参考教材:1、《无机化学》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无机化学》主编: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内容包括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原子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药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以及基本素质。
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准确掌握无机化学术语和一些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有关基本量和计算。
(2)掌握无机化学相关基础理论。
(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达到加深、巩固并扩大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实现工学结合。
(三)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增强学生课程的职业认同感;注重理论技能化,原理方法化,强化规范,训练技能以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原子与分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4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掌握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规律.2.熟悉波函数、电于云的概念;熟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药专业)授课专业:中药专业学时数: 7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教育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主要学习二、课程教学内容说明:本大纲参照 1980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和1995 年颁布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全国通用的理科《无机化学》教材(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第三版),适应当前教学时数减少的情况制定。
在规定的学时内应完成大纲所列教学内容,顺序和课时分配可作适当调整。
重点和难点内容应讲深、讲透。
第二学期的元素化学部分可选择部分章节用CAI 课件《化学元素周期系》,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化学发展简史。
无机化学简介。
无机化学学习基本要求。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4 学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气体分子运动论。
液体的蒸发。
液体的沸点。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条件及相关计算。
难点: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公式推导及应用。
第三章原子结构( 10 学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几率密度和电子云。
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四个量子数。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原子半径。
电离能。
电子亲合能。
元素的电负性。
重点: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四个量子数表征的意义及可取数值;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的内在联系。
难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几率和几率密度;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有关图形。
展示:电子云模型。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2 学时)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
离子的特征。
离子晶体与晶格能。
价键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适用课时:108课时学分:6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必须具备初中毕业化学课程的基础和化学实验中常用玻璃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作用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化学运算的基本能力,能够应用基本的化学原理理解、认识生活和工作,树立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科学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制订以《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标准》为导向,邀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所涵盖的职业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按专业学习和岗位任务的综合要求确定学习要求,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在课程内容中实验部分用红色字体标出。
)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学习内容和实验项目组织教学, 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既定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用途②掌握物质的量相关计算③掌握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理论、氧化还原等理论(2)技能目标①掌握有关物质的量计算②掌握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③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②培养学生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中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类专业标准的要求和《无机化学》的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如下:总学时 108学时,6节/周,一学期开设。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南昌职业大学专科《无机化学》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2)(一)课程基本信息 (2)(二)课程性质 (2)(三)课程任务 (2)二、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专业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2)三、课程结构 (3)(一)课程模块 (3)(二)学时安排 (4)四、课程内容 (5)(一)基础模块 (5)(二)拓展模块 (5)五、学业质量 (5)(一)学业质量内涵 (5)(二)学业质量水平 (6)(三)考核方式 (6)六、课程实施 (6)(一)教学要求 (6)(二)学业水平评价 (7)(三)教材编写要求 (7)(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7)(五)教师团队建设 (7)(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8)附录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8)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无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类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和配位平衡四大平衡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
(三)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和化学计算的能力,并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额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以及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二、专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专业核心素养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 1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开设系(院)部烹饪食品系课程代码051445考核性质考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型理论前导课程高中化学、数学后续课程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总学时60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高中化学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食品营养分析与评价、食品品质管理工作岗位,培养食品检测等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为后续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表 2课程定位分析面向的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1.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标准应用能力2.食品检测手段的选择能力3.试剂的配制与标定能力4.样品前处理能力食品检验技术岗位5.仪器与设备的使用能力6.化学成分的检测能力7.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8.检测分析报告的编制能力1.营养标签制作能力2.营养膳食设计的能力食品营养分析评价岗位3.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的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的能力4.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营销能力5.解决特殊人群常见营养问题的能力1.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2.食品生产现场管理食品品质管理岗位 3. 食品生产的物料管理4.食品生产的设备管理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执行三、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课程总目标本课程针对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道进行讲解,如化学平衡、元素结构知识、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介绍,重点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专业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根底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把握一般化学的根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构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根底上较系统地把握无机化学根底理论、根本学问、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试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力量,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根底。
2. 课程设计本课程遵照教高[2023]14 号、教高[2023]16 号、教高厅函[2023]47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上升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育模式的根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力量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提倡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肯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依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而成,表达“必需”、“够用” 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试验两局部。
理论局部包括:绪论,化学根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分子构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复原反响和电化学根底,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 过渡元素。
试验局部包括:无机化学试验须知,无机化学试验及其根本操作。
个别章节还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乐观推广探究 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学问技能体系系统化的目的。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学时学分:136(理论学时76、实训学时60)/6专业: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初中化学后续课程:基础化学(有机)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等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平台课程之一,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初中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设计思路(1)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教育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职校学生能够过早的融入社会,轻松将自己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在理论中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性人才。
(2)注重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扩展加深建立学生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加强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3)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构建“真实的虚拟”学习情境,遵循为行动而学习原则,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不再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
精心设计以生产实践中具体产品的品质检测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按照“基本技能训练—技术知识—单元技能训练—技术理论—综合技能训练—创新实验”体系架构各模块中的教学任务,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组织教学,或2个课时、4个课时、6个课时,也可能多个课时,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在实验实训室完成,整个过程学生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教师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的“教”。
总之,以职校学生自身特点为基础,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学规划,加入现在无机化学最新发展和科学的运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职校的学习生涯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和社会相联系,不做假科学和伪科学。
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教程(大全)(可编辑)
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教程(大全)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第四章氧化和还原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第七章配位化合物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第九章主族金属元素(二)铝锡铅砷锑铋第十章非金属元素(一)氢稀有气体卤素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二)氧硫氮磷碳硅硼第十二章过渡元素(一)铜副族和锌副族第十三章过渡元素(二)铬锰铁钴镍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学习指南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重点1.气体的性质;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分压定律;4.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本章难点1.分压定律;2.焓变;3.热化学方程式。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总是以一定的聚集状态存在。
常温、常压下,通常物质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变。
此外,现已发现物质还有第四种存在形式?等离子体状态。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p?气体压力,单位为Pa帕;3V?气体体积,单位为m 立方米;n?气体物质的量,单位为mol摩;T?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开;R?摩尔气体常数,又称气体常数。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标准状态(T 273.15K,p101.325 kPa)下,测得1.000mol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14×10 m ,则:-3RpVnT101.325 × 103Pa × 22.414 ×10-1 -1m31.000mol × 273.15K8.314N ? m ? mol ?K-1 -1(或8.314牛?米?摩 ?开-1 -1 -1 -18.314 J?mol ?K 或8.314焦?摩 ?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气体分压定律分压力pi 在混合气体中,每一种组分气体总是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对容器内壁产生压力,并且不受其他组分气体的影响,如同它单独存在于容器中那样。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120010课程类型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12001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90学时理论学时:74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药学一、概述(一) 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中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二) 课程基本理念无机化学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但发挥智育功能,而且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来落实“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满足社会需要。
1.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无机化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以学生为主体,改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构,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为依据,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
2.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无机化学课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会科学,学会科学过程,学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学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要注意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初步领会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要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注意联系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无机化学课程要努力克服传统学科课程的封闭性,注意反映现代化学的特点、反映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注意反映化学跟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注意科学文化外延的扩大,注意职业导向,扩大视野;要积极改革课程的设置、内容、教学、评价,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和体系。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环境保护与监测、精细化工、材料工程技术等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板块课,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中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加强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绪论1.教学目标(1)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掌握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化学在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学习观念的转变。
5.教学建议借助教学课件互动或通过问题解决思路来展示学习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第二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想气体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2)掌握反应热效应和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能力目标(1)能准确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标准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2.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溶液的稀释。
3.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1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96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化学化工类、制药类、工业分析类、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将其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在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的作用《无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工生产、分析检验、药品生产、食品检测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实施“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训练、拓展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递进教学模式。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门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前导课程有中学化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后续课程有《有机化学》、《化学分析技术》、《工业分析技术》、《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开设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满足职业技能要求、专业课程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把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与分析检测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应用相结合,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X
适用专业:大学化学相关专业
学时:80学时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大学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专业技能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表1无机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
2、能力目标:掌握溶液理论,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原子结构以及酸碱平衡
3、素质目标: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坚忍
不拔的科学品质,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学生步入现代科学前
沿的雄心壮志。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80学时
表2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
五、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
1.使用教材:《无机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
2.参考教材:《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材编写组编)《普通化学》浙江大学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
(三)考核评价要求
:多元化一体化的评价(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及创新精神的评价)
2.评价体制
六、教学资源要求
1、教学设备条件:多媒体
2、教师团队:有经验的高级教师
七、其它说明。
五年制检验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层次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无机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获取职业资格以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并能胜任实际技术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获得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处理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独立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和自学一般无机化学书刊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二)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本门课程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总学时118,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38 学时,一学期开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30(理论)+ 30(实践)课程学分:3先行课程:对于五年制学生,需要先学习基础化学;对于三年制学生,则可直接进行学习适用专业:药学参考教材:1、《无机化学》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无机化学》主编: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内容包括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原子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药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以及基本素质。
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准确掌握无机化学术语和一些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有关基本量和计算。
(2)掌握无机化学相关基础理论。
(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达到加深、巩固并扩大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实现工学结合。
(三)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增强学生课程的职业认同感;注重理论技能化,原理方法化,强化规范,训练技能以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原子与分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4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掌握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规律.2.熟悉波函数、电于云的概念;熟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3.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珠性;了解多电子原子产生能级交错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2.波函数、电于云的概念。
3.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二)教学难点:1.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三、主要教学内容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①历史回顾②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③波函数与原子轨道④电子云⑤四个量子数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②核外电子排布原理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②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第二节分子结构(6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离子健、共价键、氢键概念及特点;掌握价键理论。
2、熟悉分子间作用力及杂化轨道理论等内容。
3、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价键理论(二)教学难点:杂化轨道理论三、主要教学内容1、离子键①离子键的形成②离子键的特点③离子的特征④离子晶体⑤离子的极化2、共价键①价键理论②杂化轨道理论③共价键参数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①分子的极性②分子间作用力③氢键四、实践教学内容: 电子天平及分析天平的使用——递减法称量1、实践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台秤、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的构造。
(2)掌握电子天平和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及称量技术。
(3)了解在称量中如何使用有效数字。
2、实践条件要求:该实验为实操性实验,依据课程标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前讲解实验要点、操作演示,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规范移液管及其它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后讨论、小结。
对物质溶解的有关知识进行提问。
示范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
学生两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
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不断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为精密仪器,在使用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操作,以免造成损坏。
五、考核知识、技能点掌握电子天平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溶液第一节溶液和胶体溶液(7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及换算、渗透压的基本概念、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组成。
2.熟悉溶胶的形成及胶粒带电的原因、溶胶的稳定性和泉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和凝胶的基本性质。
3.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基本内容及其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及换算、渗透压的基本概念。
2.溶胶的形成及胶粒带电的原因、溶胶的稳定性。
(二)教学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基本内容及其计算。
三、主要教学内容1.溶液①溶解②溶液的组成标度③溶液的组成标度之间的换算关系2.稀溶液的依数性①蒸气压下降②沸点升高③凝固点下降④溶液的渗透压3.胶体溶液①溶胶的性质和结构②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③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和凝胶四、实践教学内容: 溶液的性质和配制1、实践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饱和溶液和溶液的准确配制。
(2)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及其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2、实践条件要求: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依据课程标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前讲解实验要点、操作演示,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规范移液管及其它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后讨论、小结。
对物质溶解的有关知识进行提问。
示范容量瓶、吸管的正确使用。
学生两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
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不断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溶液的配置方法及稀溶液依数性第二节电解质溶液(8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共轭酸碱对的解离常数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的有关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配制及pH的计算;掌握溶渡积规则和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计算。
2.熟悉酸碱质子理论;熟悉缓冲作用原理;熟悉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
3.了解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的概念;了解酸碱电子理论的概念;了解缓冲溶液和盐类水解在医药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共轭酸碱对的解离常数之间的关系。
2.缓冲作用原理。
3.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1.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的有关计算。
2.缓冲溶液的pH的计算。
3.溶渡积规则和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计算。
三、主要教学内容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①离子相互作用理论②活度、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2.酸碱理论①酸碱电离理论②酸碱质子理论③酸碱电子理论3.水溶液中的酸碱解离平衡①水的质子自递反应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③共扼酸碱对K a和K b的关系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4.水溶液中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①一元弱酸(碱)水溶液质子转移平衡及计算②多元弱酸(碱)水溶液质子转移平衡及计算③两性物质水溶液质子转移平衡及计算5.缓冲溶液①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②缓冲溶液的pH计算③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④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⑤血液中的缓冲系5.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①沉淀溶解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②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的关系③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④溶度积规则⑤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四、教学内容: 电解质溶液性质1、实践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强弱电解质电离差别及同离子效应。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及其性质(3)学习离心机、酸度计、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2、实践条件要求: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依据课程标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前讲解实验要点、操作演示,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规范移液管及其它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后讨论、小结。
对物质溶解的有关知识进行提问。
示范酸度计、离心机的正确使用。
学生两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
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不断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3、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醋酸解离常数的原理及方法;甘汞电极、玻璃电极及酸度计的使用。
第三部分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7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特点、意义及相关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应用;2.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了解化学反应机理及反应速率理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应用(二)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2.化学反应机理及反应速率理论。
三、主要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①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②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③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④速率方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⑤反应机制与限速步骤⑥阿仑尼乌斯方程—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①碰撞理论②过渡状态理论③催化剂与酶3.化学平衡和标准平衡常数①可逆反应②化学平衡③标准平衡常数④多重平衡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①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②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③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四、教学内容:平衡常数的测定——滴定操作1、实践教学目的及要求:(1)测定I3-=I-+I2 平衡常数,加强对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了解并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2)巩固滴定操作。
2、实践条件要求: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依据课程标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前讲解实验要点、操作演示,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规范移液管及其它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后讨论、小结。
对物质溶解的有关知识进行提问。
学生两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
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不断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考核知识、技能点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第二节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7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掌握能斯特方程、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其应用。
2.熟悉利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
3.了解标准氢电极结构和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利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2.能斯特方程、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其应用。
三、主要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①氧化数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③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1.电极电势①原电池②电极电势③标准电极电势2.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①能斯特方程式②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3.电极电势的应用①比较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③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④元素电势图及应用4.电势法应用举例①离子选择性电极②电势法测定溶液pH四、教学内容: 葡萄糖酸锌的的制备及锌含量测定1、实践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锌盐的含量测定方法(2)了解葡萄糖酸锌的制备方法和原理2、实践条件要求:该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首先由任课教师简要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及操作要点,再结合现场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