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左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在各个时期的研究(1)
西汉《左传》不立学官。刘歆首创《左传》学。 东汉陈元、郑兴、贾逵、马融、郑玄、服虔等 发展《左传》学。三国时期古文经学兴盛, 《左传》注者众多,但著述多亡佚。 晋初调和三传。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是《左 传》流传至今最早和最具影响的注本。
《左传》在各个时期的研究(2)
第三节
《左传》的文学特色(3)
3、人物形象。《左传》描写出大批历史人物 形象,有天子诸侯、贤卿贤相、乱臣贼子、卜 祝师史、勇士猛将以及各种女性。 方法有直接描写,如服饰、动作、神情和心理 描写;有对比反衬,以见性格差异、识见高低。 有采用评论,或作者评论,或借助于“君子 曰”,或借助于他人之口。评语简练,画龙点 睛。 《左传》的写作动机在于叙事,人物形象主要 属于客观艺术效果。如《郑伯克段于鄢》。
第二节
《左传》的思想内容(5)
四是模糊的天人观。《左传》有很多记载鬼神妖梦、 祸福预言、星象占卜之事,而实际行事不依赖于天命 鬼神,人与神的地位并不悬殊。与孔子“敬鬼神而远 之”的主张有相似之处。 人事重于天道。《昭公十八年》记载郑人以玉祭神 消灾,“子产云:‘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 以知之?’遂不与,亦不复火”。 反对用活人殉葬。《昭公十八年》《文公六年》 《宣公十五年》等均有记载。《诗经 • 秦风 • 黄鸟》 讽刺用活人殉葬,见于《左传》的记载。 不过《左传》中也保存了一些神秘文化,比方说陈 厉公为公子完占卜,还有重耳的“柩有声如牛”
第三节
《左传》的文学特色(2)
2、战争描写。全书描写大小战争凡四百多次,力 避雷同。每次战争着眼点不同,特点也不同,如 晋楚城濮之战侧重写获胜方,秦晋殽之战、齐晋 鞌之战则侧重写失败方。常结合政治、外交、人 事等,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有的侧重于描写战 斗过程,细节描绘生动逼真;有的侧重于阐述理 论,规律总结合情合理。比方说《晋楚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的一场 关键之战,以晋国取胜而告终,众多的诸侯国都 卷入了这场两强相争。
第三节
《左传》的文学特色(4)
4、语言风格:简洁有力,文约义丰,生动形象, 含蓄幽默。行人辞令之美:从容委婉,含蓄幽默, 温文尔雅,柔中有刚,贵曲忌直,意味深长,在 先秦古籍中别具一格。譬如《秦晋殽之战》中的 蹇叔哭师、公使谓之、弦高犒师、桓武逐客、孟 明拜谢,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绵里藏针。 《左传》对后世的史传文学、叙事散文以及战争 题材的小说影响深远,《左传》中的许多故事被 《史记》直接录用,有的还被改编成戏剧。
《左传》的思想内容(4)
三是进步的历史观。《左传》肯定和赞扬霸主的事业, 倾力描述诸侯争霸的成功、失败及其原因。认为霸主 维护周天子符合“礼”的要求。《左传》中最精彩的 文字就是描写诸侯争霸。 《昭公三十二年》晋国史墨语:“社稷无常奉,君臣 无常位,自古以然”;“高山为谷,深谷为陵,三后 之姓,于今为庶”。 《桓公四年》齐伐楚盟于召陵,齐国伐楚似乎“师出 有名”,色厉内荏,但对楚国僭号称王之事却避而不 谈。一是不想打仗,而是承认事实。 本着“不隐恶”的史德真实地记载历史事件,被指为 “不尊王室”
Biblioteka Baidu
第四节
《国语》(1)
《国语》的概况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周、 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语。全书共 21卷,其中《晋语》多达9卷,略占全书的一半, 说明《国语》是以记载中原姬姓大国为主。 《国语》的作者问题:司马迁:“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班固:“《国语》二十一篇, 左丘明著”。 《国语》与《左传》的关系。 《国语》现存最早的注本:三国吴国韦昭注。
第三节
《左传》的文学特色(1)
《左传》在叙事艺术、战争描写、人物刻画、 语言技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刘知几《史通· 六家》称“其言简而要,其事博 而详”,“述者之冠冕”。《申左》称“世称 实录”。 1、叙事艺术。(1) 善于从复杂的历史事件 中选取典型材料,条理清楚,叙事既集中又有 戏剧性。 (2)有顺叙、倒叙、插叙、追叙、补叙; 直接记叙,间接记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等。编年纪事,一事 或经数年数十年,前有交待,后有结果。大故 事套小故事小细节,显得生动。
第四节
《国语》(4)
《国语》全书风格不一致,《晋语》记事详细, 《吴语》、《越语》文笔生动。 某些章节构成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刻画出性格 鲜明的人物形象,初具为小说的雏形。 总体来说,《国语》长于记言,而记言表现为说 理,往往长篇大论,有损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对 于《左传》有补充作用。但史料性、文学性远不 如《左传》,哲理性超过《左传》,与《左传》 相为表里,是阅读和研究《左传》的一部最重要 的参考书。
唐代将三传列入“九经”。孔颖达《春秋左传 正义》用杜预注,疏证则辨正隋代刘炫的《述 义》,总结汉魏以来《左传》的多种旧注。刘 知几《史通》惑经申左,确认《左传》的史学 地位和文学特色。 宋代承中唐以后啖助、赵匡、陆淳等舍传求经 之风。王安石新政之进士科考废弃《春秋》。 苏氏兄弟重新发扬《左传》学。朱熹明确划分 《左传》是史学,《公》《榖》是经学。
第一节 《春秋》与《左传》(2)
“春秋学”是研究《春秋》的学术。《春秋》三传指左丘 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榖梁赤的《榖梁 传》。《左传》思想性强,用事实说话,偏重于记事, 后两传偏重于解经。《左传》属古文经学,后两传属今 文经学。 关于《春秋》与《左传》的关系问题,历来分歧较大, 有的否定《左传》与《春秋》的经传关系,理由是有些 地方有经无传,有些地方有传无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另一理由是《左传》记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 年,下限比《春秋》多了十三年。但是一个方面经传散 佚是普遍的现象,另一方面二者的主体部分是吻合的, 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二者的经传关系。
第四节
《国语》(3)
《国语》的文学特色。《国语》长于记言,善于说 教,说理与叙事相融合,说理胜于叙事。比《尚书》 和《春秋》进步得多,但生动形象不及《左传》。 语言平易朴实,含义深永,具体表现在: 对比论证,譬喻形象。《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 幽默生动,情景毕见。《晋语四》重耳以戈逐子犯; 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晋语九》董叔娶妻于范氏; 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晋语四》郭偃论治国难易。
关于《左传》(2)
《左传》的体例与传播 《左传》以鲁国的隐、桓、庄、闵、僖、文、 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君为编次。 《左传》最权威的注解是晋代杜预的《春秋经 传集解》。它将四部书合为一体,在晋代形成 一门专门的学问“左氏学”。清代高士其《左 传纪事本末》将《左传》编年次序打乱,而是 按照事件重新编排,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体例 “纪事本末体”,当代有代表性的是杨伯峻的 《春秋左传注》。
《左传》在各个时期的研究(3)
清代的专门性研究:礼制、历史、地理、 历法。考据:补正、校勘、刊误、复原、辑 佚、考证、疏证。《左传》真伪之争。 当代《左传》学:思想倾向研究、叙事艺 术研究、人物描写研究、语言艺术研究等。 《左传》学由经学转向史学和文学。
第二节
《左传》的思想内容(1)
《左传》的内容: 一是记载远古的历史和传说; 二是记载西周的历史和制度; 三是记载春秋时期的军事和外交活动; 四是记载春秋时期的文化活动状况:宗教祭祀、 典章制度、礼仪风俗、鬼神妖梦、祸福预言等。
关于《左传》(1)
《左传》的作者,说法不一,比较可靠 的是鲁国的左丘明。孔安国注《论语》 时说:“左丘明,鲁太史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刘向《别录》说:“左丘明作传授曾 申。”
关于《左传》(1)
《论语·公冶长》记“巧言、令色、足恭,左 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 明耻之,丘亦耻之。”这是左丘明所具备的 良史之德,是著述《左传》的主观条件。 左丘明所在的鲁国,保存周代文献比较完整,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左丘明“身 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这 是著述《左传》的客观条件。
第二节
《左传》的思想内容(2)
《左传》的思想倾向: 一是重礼。礼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和行为 的规范,用仪式和制度加以固定,以维护上下尊卑 等级。从国君废立、公卿任免、宗庙祭祀、外交往 来、军事行动,到车骑舆服、婚丧嫁娶、饮食起居、 言行举止等,无不予以礼与非礼的评价。
第二节
《左传》的思想内容(3)
第四节
《国语》(2)
《国语》的思想倾向 《国语》属于儒家的思想体系,表现为:尊礼、崇 德、敬神、重民。维护德政礼制,重视敬天保民等方 面与《左传》相一致。 天命观尤为突出,多有迷信说教。为西汉儒宗董仲 舒天人感应之说提供了依据。中唐时期的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家柳宗元作《非国语》70篇,驳难《国语》中 的迷信说教。 具有进步的历史观,春秋霸主的记载比较精彩,说 明《国语》对礼制的维护随时代而变化。 《国语》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尔虞我诈、骨肉 相残的残暴行为,比方说《晋语》中写的骊姬之乱 肯定和赞扬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爱国者、在历 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
二是重民。《桓公六年》随国季梁论“民 为神主”。《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 校。《昭公二十年》晏子谏齐景公反对横 征暴敛。 《庄公十年》曹刿论战,“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民心向背的重要 性。《城濮之战》评价子玉的为人,以 “在民”与否作为标准。
第二节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出版
《十三经注疏》之《春秋左传 正义》 《十三经注疏》之《春秋左传正义
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书局
第三章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史书,《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文学鸿篇巨 制。《左传》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 成熟。 本章阐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春秋》与《左传》; 二、《左传》的思想内容; 三、《左传》的文学特色; 四、《国语》与《左传》的比较。
第一节 《春秋》与《左传》
《春秋》简说 《春秋》是现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孟 子和司马迁都说是孔子所作,但《左传· 昭公二 年》记:晋大夫韩起聘鲁,“观书于太史氏, 见《易象》与《鲁春秋》”。 《春秋》的主要内容是记录鲁隐公元年(前722) 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 其他诸侯中的重大事件。 《春秋》记事,基本以某年、某月、某日于某 地、某人发生某事的格式记写。如隐公元年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的特点是微言大义、暗喻褒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