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简析
发表时间:2016-06-30T11:31:15.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章琴
[导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素质教育模式也更为进步,使得合理的进行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越来越重要。
宁波中鼎建筑设计研究院 315000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素质教育模式也更为进步,使得合理的进行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越来越重要。现如今的中小学学生更为活泼开朗,接受新事物信息也更为广泛,但传统的模块化校园规划建设单调乏味,难以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专业的学习,以中小学校园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中小学校园设计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力图以相关学科的分析及建筑学的思考,给予良好的应对,使中小学校园成为当代教育模式的空间保障。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
前言:完善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工作,除了进行合理的设计工作以外,更需要选取正确的设计策略。所谓“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国策。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中小学则是基础。而学生作为校园活动的主体,其行为、思想发展的特殊性直接关系到对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在理论层面上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巨大的经济投入真正转变为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1.设计师要灵活多变当代根据时代进行校园设计工作
1.1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转变
由于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带来教学内涵、教学方式的改变,随之也对教学空间提出新的、符合变革的要求。中小学校园的规划和设计就是教学环境中的空间设计,也是为素质教育创造有利于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整体环境设计。素质教育是遵循孩童心理为基础的,因此整体环境设计应考虑到中小学学生的对空间环境的心理感受。
根据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最早的空间直觉是地形学的,他们对空间或图形的认知并不会对直线、直角或角度产生精准的理解,而更多地兴致于作为开放的连续空间或不同空间形态之间的地形学关系。也就是说,单一的几何空间对儿童来说并不敏感,甚至无动于衷,儿童感兴趣的是几何与空间的连续与变化关系,这种地形学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视觉性与模仿性的身体行为,从而产生适应儿童“奇趣”要求的空间活动行为。因此适应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不是功能的简单组合,也不是房间的机械拼接,而是开放式建筑观指导下的真诚创作。灵活多样、不墨守成规的校园设计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它包括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群体环境、广泛的交际环境、生动的科学环境和优美的艺术环境等。
1.2开放式的中小学校园设计建筑观
开放式的建筑观,是围绕建筑学作为人学的不朽主题展开的,因为其基本概念就是人性的建筑观。开放式建筑观就是在对机械内向建筑观在机体功能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上,将建筑所服务的对象由主要为人的形体提升到人的形体与精神并重的层面。这样的提升既突破简单无趣的环境模式,又突破满足机体活动的功能观,才有可能创造出愉悦精神的校园空间,使学生乐在其中,与环境产生良好的互动共生关系,为当代教育模式的进行提供空间保障。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就是根据此类构想兴建的学校。设计中,建筑师突破传统方方正正的教学结构方式,将主体建在起伏的山坡上,让建筑以架空的方式与山坡相连,架空处形成绝佳的休息之处,像是回到自然中。同时建筑师利用屋顶空间,设计成实验田,让每个班级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农田。这样的设计,甚至反过来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将90平方米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向了大自然,更是在唤醒返璞归真的人类本性。
总之,开放式建筑观是在关注人性的指导下,确立人作为建筑环境中的主体,享受充分受尊重及关注的地位。具体到中小学的校园设计,则其开放式的建筑观指的是关注中小学生这一特征的受教育群体,使校园设计能配合这一群体的行为及精神特性,创作的空间能对学生的成长及行为带来良好的抚慰与影响,比较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校园空间设计,更加注重人性,更加注重精神,显然也相应开拓传统空间构成的意象与创作方式。
2.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思考
2.1首先需要明确校园功能与空间形态的关系,改变单一的功能形式的线性制约,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功能与形式组合的互动。可以动静分离、疏密有致、内外有别而又相互融合、渗透。
2.2其次处理好交通关系。从安全上考虑,人流、车流、物流需要绝对区分,“内”与“外”、“主”与“次”的区分。应做到流线简捷顺畅,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迂回,力求主体流线流程短捷。尤其在校园出入口处应考虑家长接送停车区域,避免对周边道路造成交通压力。校园区域外的外部空间由城市及社区或乡村及聚落的构成要素形成,也就是常说的校园周边环境,其在行政管理及规划部门的统筹与协调下,已在向良好的前景发展。只有在统筹合理规划科学的校园区域外环境基础上,中小学校园区域内外部空间设计的作用与力量才能得到良性地发挥。
2.3注重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设计校园活动中心、运动场等场地,给学生提供可进行各类户外活动的公共场所,并承载学校各类大型集团活动,甚至可以兼顾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公共活动空间可以单独设置出入口,并考虑与教学主体分区,以协调内外需求矛盾。
2.4设计具有一定标志性的校园景观,合理考虑空间形态、尺度、环境等问题,使其在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同时,可符合进行校园群体活动的要求,便利学生进行各类校园交往活动,促使孩子们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品德。
2.5加强对建筑外部交往空间的利用。合理使用前庭后院、屋顶花园等位置,提高校园空间的使用频率,针对校园不同位置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把校园建筑外部交往空间设计成为更加舒适并便利的环境,保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往,促使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群体娱乐等活动时,对场地的选择更为充足。
3.塑造绿色生态环境
3.1从宏观方面考虑,对校园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校园建设地区的实际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校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根据基地自身的环境因素,充分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校园进行合理的设计策略,凸显出特色明显的校园景观,充分把教学环境与自然和谐相融合。
3.2从中观方面考虑,需要设计出环境优越的校园广场和校园草坪以及校园公园等,使校园能够组成一个更加绿色生态的环境。建立起立体的、多层次的校园绿地系统,借鉴校园绿色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与方式,进一步营造更有利于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生态园林校园。